朱元璋删节[孟子] 跟"亚圣"叫板

公元1389年(明洪武二十二年),朱元璋干了一件最有文化,也是最没文化的事情,就是删节《孟子》,居然胆敢跟亚圣叫板。

  此前20年,这位农民出身,造反起家,当过和尚,做过盗贼,对文明、文化、文人、文章,怀抵触情绪的皇帝,就曾经下令把孟子的牌位,从文庙里撤出来,取消其配享资格。满朝文武慌了手脚,大家都是孔孟之徒,不执行命令不行,执行命令又感到极其荒唐。幸亏,钦天监的星象专家出来说话了。他说,荧行于惑,是天要发怒的先兆,陛下是不是有些什么政策举措,让上天感到不安了呀?

  朱元璋楞住了,迟疑了。第一,他终究是个农民,而且是小农经济社会下靠天吃饭的赤贫农民,因为靠天吃饭,从基因中就有这种对天的敬畏之心,别人是不敢对他发脾气的,但老天爷要发脾气,他还是不能不在乎的。第二,他虽然贵为天子,唯辟作威,唯辟作福,谁也奈何他不得,可是,他再伟大,他再英明,他的命掌握在老天手里的,阎王要你五更死,决不留你到天明。所以,这位本质上的农民,让步了,撤消圣旨,总算让孟夫子在祭孔时,可以有一盘冷猪头享用。

  这位农民皇帝撤孟配享的闹剧,在清人全祖望的《鲒琦亭集》中,有所记载。

  战国时的孟轲,怎么会把明朝的朱元璋得罪了,当时没有人敢试探一个究竟的。哪敢啊,弄不好是要掉脑袋的。到了洪武二十二年,距离撤享的二十年以后,满朝上下,早把此事忘得干干净净;没料到,小人之记仇,真到了“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地步,他对亚圣的憎恨情结,不知怎么搞的,又一次地神经质起来。这回好,朱元璋下令,索性取缔《孟子》这本书,人们终于明白,孟夫子是因为什么招他的恨了。

  封建社会,科举年代,《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是学塾的基础教科书,是称之《四书》的古典读本。现在少了一书,也不是办法。这位皇帝发话,那就另出一本删节版《孟子》。在这本新版《孟子节文》里,凡他不喜欢,不爱听,反感的,有损帝王威严的词句,统统删节掉了。他对主持这项删节重任的编纂者,恶狠狠地咆哮:“如果这老小子活到今天,落在我的手里,不要了他的命才怪!”

  看看朱元璋认为必须删掉《孟子》里的章句,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如“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如“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这些话,就了解他为什么要跟孟夫子结下深仇大限的原因了。因为孟子的民本思想,不太把皇帝当回事,而把老百姓高看一些。这还了得?居然胜过做皇帝的他,这可大大触怒了本是一个流氓无赖,却坐了江山的他,加之他的文化劣势对知识分子所形成的先天嫉恨,自然要把孟子过不去了。

  这本《孟子节文》,到他的儿孙接班当皇帝后,也不怎么强力提倡了。后来,也就终于湮没无闻了,再后来,大家甚至都忘了曾经发生过的这场闹剧。现在,据说在国家图书馆里,还收藏有这本书,那自然是珍本孤本,一般读者是不会借到以饱眼福的了。

  最近,某些地方要将净化过的《三字经》,给小孩子朗读,引起一番物议。我是绝不赞成儿童读经的,既然有人坚持要小学生读经,那还是让孩子们读真经为好。我总在想,朱皇帝活着的时候,何等牛岔,可删《孟》的结果呢,到头来还不是历史的笑话。(李国文)

公元1389年(明洪武二十二年),朱元璋干了一件最有文化,也是最没文化的事情,就是删节《孟子》,居然胆敢跟亚圣叫板。

  此前20年,这位农民出身,造反起家,当过和尚,做过盗贼,对文明、文化、文人、文章,怀抵触情绪的皇帝,就曾经下令把孟子的牌位,从文庙里撤出来,取消其配享资格。满朝文武慌了手脚,大家都是孔孟之徒,不执行命令不行,执行命令又感到极其荒唐。幸亏,钦天监的星象专家出来说话了。他说,荧行于惑,是天要发怒的先兆,陛下是不是有些什么政策举措,让上天感到不安了呀?

  朱元璋楞住了,迟疑了。第一,他终究是个农民,而且是小农经济社会下靠天吃饭的赤贫农民,因为靠天吃饭,从基因中就有这种对天的敬畏之心,别人是不敢对他发脾气的,但老天爷要发脾气,他还是不能不在乎的。第二,他虽然贵为天子,唯辟作威,唯辟作福,谁也奈何他不得,可是,他再伟大,他再英明,他的命掌握在老天手里的,阎王要你五更死,决不留你到天明。所以,这位本质上的农民,让步了,撤消圣旨,总算让孟夫子在祭孔时,可以有一盘冷猪头享用。

  这位农民皇帝撤孟配享的闹剧,在清人全祖望的《鲒琦亭集》中,有所记载。

  战国时的孟轲,怎么会把明朝的朱元璋得罪了,当时没有人敢试探一个究竟的。哪敢啊,弄不好是要掉脑袋的。到了洪武二十二年,距离撤享的二十年以后,满朝上下,早把此事忘得干干净净;没料到,小人之记仇,真到了“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地步,他对亚圣的憎恨情结,不知怎么搞的,又一次地神经质起来。这回好,朱元璋下令,索性取缔《孟子》这本书,人们终于明白,孟夫子是因为什么招他的恨了。

  封建社会,科举年代,《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是学塾的基础教科书,是称之《四书》的古典读本。现在少了一书,也不是办法。这位皇帝发话,那就另出一本删节版《孟子》。在这本新版《孟子节文》里,凡他不喜欢,不爱听,反感的,有损帝王威严的词句,统统删节掉了。他对主持这项删节重任的编纂者,恶狠狠地咆哮:“如果这老小子活到今天,落在我的手里,不要了他的命才怪!”

  看看朱元璋认为必须删掉《孟子》里的章句,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如“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如“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这些话,就了解他为什么要跟孟夫子结下深仇大限的原因了。因为孟子的民本思想,不太把皇帝当回事,而把老百姓高看一些。这还了得?居然胜过做皇帝的他,这可大大触怒了本是一个流氓无赖,却坐了江山的他,加之他的文化劣势对知识分子所形成的先天嫉恨,自然要把孟子过不去了。

  这本《孟子节文》,到他的儿孙接班当皇帝后,也不怎么强力提倡了。后来,也就终于湮没无闻了,再后来,大家甚至都忘了曾经发生过的这场闹剧。现在,据说在国家图书馆里,还收藏有这本书,那自然是珍本孤本,一般读者是不会借到以饱眼福的了。

  最近,某些地方要将净化过的《三字经》,给小孩子朗读,引起一番物议。我是绝不赞成儿童读经的,既然有人坚持要小学生读经,那还是让孩子们读真经为好。我总在想,朱皇帝活着的时候,何等牛岔,可删《孟》的结果呢,到头来还不是历史的笑话。(李国文)


相关文章

  • 朱元璋删[孟子]阅读答案
  • 现代文阅读. 朱元璋删<孟子> ①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位圣人.一位是至圣先师孔子.一位是亚圣孟子.历代的皇帝都需要借助于孔孟之道,来统治老百姓,所以对这两位圣人恭敬得不得了.供在文庙里,四时八节派代表奉祀.不定期地还要御驾出动到山 ...查看


  • 孟子的名言:孟子的主张思想
  • 性善论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孟子曾说:"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每个人也有不忍人之心,若看见小孩将要掉入井中,并 ...查看


  • 孟子的名言:性善论
  • 性善论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孟子曾说:"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每个人也有不忍人之心,若看见小孩将要掉入井中,并 ...查看


  • 黄宗羲的民本思想
  • 题目:黄宗羲的民本思想 姓名:吴婷婷 院系:西葡语系 学号: 班级: 140470113 2014级1班 黄宗羲(1610 年-695)是我国明末清初一位杰出的启蒙主义思想家, 又是一位成就卓著的哲学家.史学家.文学家和自然科学理论家.他在 ...查看


  • 孔子是怎么"圣"起来的?
  • 孔子是怎么"圣"起来的? 自汉代以降,被粉饰的.独尊的"圣人"孔子,其实是假的孔子.但孔子被独尊为"圣人",跟孔子本人没什么关系--因为孔子早已明白地反复地说过,他不是" ...查看


  • 余显斌文化随笔[孟子:因为高尚,才成绝响]
  • 1 中国士人思想,受儒.道影响很大.儒和道,相辅相成,又相互矛盾.儒让人进取,让人服从于社会:道相反,让人恬淡退让,让人保持个性. 儒让人走处书斋,走向生活的前沿. 道让人回归山林,回归精神的后花园. 儒促使人坐着马车,奔走在华夏原野上,为 ...查看


  • 朱元璋的功过剖析
  • 2009年2月第32卷第1期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AcademicJournalofShanxiProvincialCommitteePartySchoolofC.P.C Feb.2009V01.32 No.1 朱元璋的功过剖析 粱镇恒 ...查看


  • 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
  • 我问见到的台湾老百姓同样一个问题,地方官员不经你同意把你的房子拆了怎么办?99%的台湾老百姓回答我不可能,他怎么敢拆我们家房子?不可能啊!我说假如拆了怎么办?台湾老百姓告诉我,我到法院去告他,法官就会重判这个不经我同意拆我房子的政府官员,假 ...查看


  • "历史上有一种通行观点"阅读答案及分析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每小题3分) 历史上有一种通行观点:孔子后儒分为八,到战国中后期演变为两支.一支始于子夏,讲文献之学,数传至荀子:一支始于曾参,究义理之学,二传至孟子.以后,荀子便是汉代经学家所尊信的大部分儒家经传的先师,孟子则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