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模块2《遗传与进化》
第二章第三节《伴性遗传》中“人类红绿色盲症”片段的教学设计
天津市第二十一中学 李婧
教材分析:“人类红绿色忙症”是必修模块2《遗传与进化》中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中第三节〈〈伴性遗传〉〉的部分内容。前一节教材介绍的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不仅验证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而且把一个特定的基因和一条特定的染色体──X染色体联系起来,揭示了果蝇的伴性遗传。进而引起了本节的主题“伴性遗传”。人类红绿色盲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常见遗传病,也是生物科学与人们的健康保健有密切关系的部分,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贯彻落实新课标中提出的“注重与显示生活的联系”这一课程理念。我对本内容进行了如下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能力目标:
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
情感目标:
认同科学研究需要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教学过程:
引入:
展示红绿色盲检查图,学生在平时体检时都做过类似的检查,因此感觉非常亲切与兴奋。进而提出红绿色盲是一种伴性遗传病(介绍伴性遗传的概念)。引发学生思考,红绿色盲是如何被发现的?它的遗传过程又是怎样?对人类有什么危害呢?
新授课:
让学生阅读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故事,提问:你获得了什么样的启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资料分析: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提出问题: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Y染色体上?红绿色盲基因是显性基因还是隐性基因?进而总结人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表,分析为什么红绿色盲的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按照总结的表,让学生将表中的男性和女性进行婚配,通过遗传图分析遗传过程。(一共有六种婚配方式,最初的一、两个婚配遗传图可以由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后面的由学生自己总结,培养学生分析的能力)。通过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过程进而概括伴性遗传的特点,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结合教材P39二、1中某家庭红绿色盲遗传的图解引导学生分析该家庭中关于色盲基因的遗传过程。通过练习,让学生关注红绿色盲遗传病,并能够运用所学生物科学知识解释该病遗传过程,启发学生思考如何运用伴性遗传的特点减少后代中患者的数量或避免后代出现患者,以达到优生的目的。
必修模块2《遗传与进化》
第二章第三节《伴性遗传》中“人类红绿色盲症”片段的教学设计
天津市第二十一中学 李婧
教材分析:“人类红绿色忙症”是必修模块2《遗传与进化》中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中第三节〈〈伴性遗传〉〉的部分内容。前一节教材介绍的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不仅验证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而且把一个特定的基因和一条特定的染色体──X染色体联系起来,揭示了果蝇的伴性遗传。进而引起了本节的主题“伴性遗传”。人类红绿色盲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常见遗传病,也是生物科学与人们的健康保健有密切关系的部分,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贯彻落实新课标中提出的“注重与显示生活的联系”这一课程理念。我对本内容进行了如下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能力目标:
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
情感目标:
认同科学研究需要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教学过程:
引入:
展示红绿色盲检查图,学生在平时体检时都做过类似的检查,因此感觉非常亲切与兴奋。进而提出红绿色盲是一种伴性遗传病(介绍伴性遗传的概念)。引发学生思考,红绿色盲是如何被发现的?它的遗传过程又是怎样?对人类有什么危害呢?
新授课:
让学生阅读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故事,提问:你获得了什么样的启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资料分析: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提出问题: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Y染色体上?红绿色盲基因是显性基因还是隐性基因?进而总结人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表,分析为什么红绿色盲的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按照总结的表,让学生将表中的男性和女性进行婚配,通过遗传图分析遗传过程。(一共有六种婚配方式,最初的一、两个婚配遗传图可以由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后面的由学生自己总结,培养学生分析的能力)。通过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过程进而概括伴性遗传的特点,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结合教材P39二、1中某家庭红绿色盲遗传的图解引导学生分析该家庭中关于色盲基因的遗传过程。通过练习,让学生关注红绿色盲遗传病,并能够运用所学生物科学知识解释该病遗传过程,启发学生思考如何运用伴性遗传的特点减少后代中患者的数量或避免后代出现患者,以达到优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