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解题基本方法--换元法

高中数学解题基本方法——换元法

解数学题时,把某个式子看成一个整体,用一个变量去代替它,从而使问题得到简化,这叫换元法。换元的实质是转化,关键是构造元和设元,理论依据是等量代换,目的是变换研究对象,将问题移至新对象的知识背景中去研究,从而使非标准型问题标准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变得容易处理。

换元法又称辅助元素法、变量代换法。通过引进新的变量,可以把分散的条件联系起来,隐含的条件显露出来,或者把条件与结论联系起来。或者变为熟悉的形式,把复杂的计算和推证简化。

它可以化高次为低次、化分式为整式、化无理式为有理式、化超越式为代数式,在研究方程、不等式、函数、数列、三角等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

换元的方法有:局部换元、三角换元、均值换元等。局部换元又称整体换元,是在已知或者未知中,某个代数式几次出现,而用一个字母来代替它从而简化问题,当然有时候要通过变形才能发现。例如解不等式:4x +2x -2≥0,先变形为设2x =t (t>0),而变为熟悉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求解和指数方程的问题。

三角换元,应用于去根号,或者变换为三角形式易求时,主要利用已知代数式中与三角知识中有某点联系进行换元。如求函数y =x +-x 的值域时,易发现x ∈[0,1],设x =sin 2α ,α∈[0,

π

2

],问题变成了熟悉的求三角函数值域。为什么会想到如此设,其中

主要应该是发现值域的联系,又有去根号的需要。如变量x 、y 适合条件x 2+y 2=r 2(r>0)时,则可作三角代换x =rcos θ、y =rsin θ化为三角问题。

均值换元,如遇到x +y =S 形式时,设x =

S 2

+t ,y =

S 2

-t 等等。

我们使用换元法时,要遵循有利于运算、有利于标准化的原则,换元后要注重新变量范围的选取,一定要使新变量范围对应于原变量的取值范围,不能缩小也不能扩大。如上几例中的t>0和α∈[0,

π

2

]。

Ⅰ、再现性题组:

1.y =sinx ²cosx +sinx+cosx的最大值是_________。

2. 设f(x2+1) =log a (4-x 4) (a>1),则f(x)的值域是_______________。 3. 已知数列{an }中,a 1=-1,a n +1²a n =a n +1-a n ,则数列通项a n =___________。 4. 设实数x 、y 满足x 2+2xy -1=0,则x +y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1+3

-x x

5. 方程

1+3

=3的解是_______________。

6. 不等式log 2(2x -1) ²log 2(2x +1-2) 〈2的解集是_______________。

【简解】1小题:设sinx+cosx=t ∈[-2, 2],则y =

12

t

2

2

+t -

12

,对称轴t =-1,

当t =2,y m ax =

+2;

2小题:设x 2+1=t (t≥1) ,则f(t)=log a [-(t-1)2+4],所以值域为(-∞,log a 4]; 3小题:已知变形为

1a n +11n

1a n

=-1, 设b n =

1a n

,则b 1=-1,b n =-1+(n-1)(-1)

=-n ,所以a n =-

4小题:设x +y =k ,则x 2-2kx +1=0, △=4k 2-4≥0, 所以k ≥1或k ≤-1; 5小题:设3x =y ,则3y 2+2y -1=0, 解得y =

13

,所以x =-1;

54

6小题:设log 2(2x -1) =y ,则y(y+1)

例1. 实数x 、y 满足4x -5xy +4y =5 ( ①式) ,设S =x +y ,求的值。(93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题)

2

2

2

2

,log 23) 。

1S m a

x

1S m in

【分析】 由S =x 2+y 2联想到cos 2α+sin 2α=1, 于是进行三角换元,设

⎧⎪x =⎨⎪⎩y =

S cos αS sin α

代入①式求S m ax 和S min 的值。

S cos αS sin α

⎧⎪x =

【解】设⎨

⎪⎩y =

代入①式得: 4S-5S ²sin αcos α=5

解得 S=

108-5sin 2α

1013

108-5sin α

103

∵ -1≤sin2α≤1 ∴ 3≤8-5sin2α≤13 ∴

1S m ax

1S m in

310

1310

1610

85

≤≤

∴ +=+==

8S -10

S

此种解法后面求S 最大值和最小值,还可由sin2α=式:|

8S -10S

的有界性而求,即解不等

|≤1。这种方法是求函数值域时经常用到的“有界法”。

【另解】 由S =x 2+y 2,设x 2=

S 2

+t ,y 2=

S 2

-t ,t ∈[-

S 2

S 2

],

则xy =±

S

2

4

-t

2

代入①式得:4S ±5

S

2

4

-t

2

=5,

移项平方整理得 100t2+39S2-160S +100=0 。 ∴ 39S2-160S +100≤0 解得:

1S m ax

1S m in

310

1310

1610

101385

≤S ≤

103

∴ +=+==

【注】 此题第一种解法属于“三角换元法”,主要是利用已知条件S =x 2+y 2与三角公式cos 2α+sin 2α=1的联系而联想和发现用三角换元,将代数问题转化为三角函数值域问题。第二种解法属于“均值换元法”,主要是由等式S =x 2+y 2而按照均值换元的思路,设x 2=S +t 、y 2=S -t ,减少了元的个数,问题且容易求解。另外,还用到了求值

2

2

域的几种方法:有界法、不等式性质法、分离参数法。

和“均值换元法”类似,我们还有一种换元法,即在题中有两个变量x 、y 时,可以设x =a +b ,y =a -b ,这称为“和差换元法”,换元后有可能简化代数式。本题设x =a +b ,y =a -b ,代入①式整理得3a 2+13b 2=5 ,求得a 2∈[0,

1013

2013

1013

103

53

],所以S =(a-b) 2+(a+b) 2

=2(a2+b 2) =

a 2∈[

, ],再求

1S m ax

1S m in

的值。

例2. △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满足:A +C =2B ,

A -C 2

1cos A

1cos C

=-

2cos B

,求

cos 的值。(96年全国理)

【分析】 由已知“A +C =2B ”和“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性质,可得

⎧A +C =120°⎧A =60°+α

;由“A +C =120°”进行均值换元,则设⎨ ,再代入可⎨

B =60°C =60°-α⎩⎩

求cos α即cos

A -C 2

⎧A +C =120°【解】由△ABC 中已知A +C =2B ,可得 ⎨,

B =60°⎩

⎧A =60°+α

由A +C =120°,设⎨,代入已知等式得:

C =60°-α⎩1cos A

1cos C

1cos(60︒+α)

1cos(60︒-α)

12

1

cos α-

32sin α

1

12cos α+

32sin α

cos α

14

cos α-

2

34

sin α

2

cos αcos α-

2

34

=-22,

解得:cos α=

22

, 即:cos

A -C 2

22

【另解】由A +C =2B ,得A +C =120°,B =60°。所以

1cos A

1cos C

1cos A

1cos C

=-

2cos B

=-22,设

1-

=-2+m ,

1-

=-2-m ,

所以cosA =

2+m

,cosC =

2-m

,两式分别相加、相减得:

cosA +cosC =2cos

A +C 2

cos

A -C 2

=cos

A -C 2

22m -2

2

2m m

2

cosA -cosC =-2sin

A -C 2

A +C 2

sin

A -C 2

=-3sin 22m -2

2

A -C 2

-2

A -C 2

即:sin =-

2m 3(m -2)

2

,=-

,代入sin 2

A -C 2

+cos 2

=1整理

得:3m 4-16m -12=0, 解出m 2=6,代入cos

A -C 2

1

22m -2

2

1

22

【注】 本题两种解法由“A +C =120°”、“

cos A

cos C

=-22”分别进行均

值换元,随后结合三角形角的关系与三角公式进行运算,除由已知想到均值换元外,还要求对三角公式的运用相当熟练。假如未想到进行均值换元,也可由三角运算直接解出:由A +C =2B ,得A +C =120°,B =60°。所以

1cos A

1cos C

=-

2cos B

=-22,即cosA +

cosC =-22cosAcosC ,和积互化得:

2cos

A +C 2

cos

A -C 2

=-2[cos(A+C)+cos(A-C),即cos

A -C 2

22

-2cos(A-C)

22

-2(2cos2

A -C 2

-1) ,整理得:42cos 2

A -C 2

+2cos

A -C 2

-32=0,

解得:cos

A -C 2

22

例3. 设a>0,求f(x)=2a(sinx+cosx) -sinx ²cosx -2a 2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解】 设sinx +cosx =t ,则t ∈[- y

2, 2],由(sinx+t -12

2

cosx) =1+2sinx ²cosx 得:sinx ²cosx =

12

12

2

∴ f(x)=g(t)=-

(t-2a) 2+

(a>0),t ∈[-2, 2]

12

t =-2时,取最小值:-2a 2-22a -

12

当2a ≥2时,t =2,取最大值:-2a 2+22a -当0

12

∴ f(x)的最小值为-2a 2-2

⎧12

(0

1⎪222a -,最大值为⎨

21⎪2

-2a +22a -(a ≥⎪2⎩

22)

【注】 此题属于局部换元法,设sinx +cosx =t 后,抓住sinx +cosx 与sinx ²cosx

的内在联系,将三角函数的值域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值域问题,使得容易求解。换元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新的参数的范围(t ∈[-2, 2])与sinx +cosx 对应,否则将会出错。本题解法中还包含了含参问题时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即由对称轴与闭区间的位置关系而确定参数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一般地,在遇到题目已知和未知中含有sinx 与cosx 的和、差、积等而求三角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题型时,即函数为f(sinx±cosx ,sinxcsox) ,经常用到这样设元的换元法,转化为在闭区间上的二次函数或一次函数的研究。

例4. 设对所于有实数x ,不等式x 2log 2

恒成立,求a 的取值范围。(87年全国理)

4(a +1)

a

+2x log2

2a a +1

+log 2

(a +1) 4a

2

2

>0

【分析】不等式中log 2

4(a +1)

a

、 log2

2a a +1

、log 2

(a +1) 4a

2

2

三项有何联系?进行对

数式的有关变形后不难发现,再实施换元法。

【解】 设log 2

log 2

2a a +1

2a a +1

=t ,则log 2

2

4(a +1)

a

a +12a

=log 2

8(a +1) 2a

=3+log 2

a +12a

=3-

=3-t ,log 2

(a +1) 4a

2

=2log 2

=-2t ,

代入后原不等式简化为(3-t )x 2+2tx -2t>0,它对一切实数x 恒成立,所以: ⎧3-t >0⎧t

,解得 ∴ t

a +1⎩t 6⎩∆=4t +8t (3-t )

0

2a a +1

【注】应用局部换元法,起到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作用。为什么会想到换元及如何设元,关键是发现已知不等式中log 2

4(a +1)

a

、 log2

2a a +1

、log 2

(a +1) 4a

2

2

三项之间的联

系。在解决不等式恒成立问题时,使用了“判别式法”。另外,本题还要求对数运算十分熟练。一般地,解指数与对数的不等式、方程,有可能使用局部换元法,换元时也可能要对所

给的已知条件进行适当变形,发现它们的联系而实施换元,这是我们思考解法时要注意的一点。

例5. 已知值。

【解】 设

sin θx sin θx

cos θy

,且

cos θx

2

2

sin θy

2

2

103(x +y )

2

2

(②式) ,求

x y

cos θy

=k ,则sin θ=kx ,cos θ=ky ,且sin 2θ+cos 2θ=

2

k (x+y) =1, 代入②式得:

103

222

k y x

2

22

k x y

2

22

103(x +y )

2

2

10k 3

y x

22

x y

22

x y

22

设=t ,则t +

1t

103

, 解得:t =3或 ∴

3

1x y

=±3或±

33

【另解】 由

x y

sin θcos θ

=tg θ,将等式②两边同时除以

cos θx

2

2

,再表示成含tg θ

的式子:1+tg 4θ=(1+tg 2θ) ⨯

103(1+

1tg θ

2

=)

103

tg 2θ,设tg 2θ=t ,则3t 2—10t +3

=0,

∴t =3或

13

, 解得

x y

=±3或±

33

【注】 第一种解法由

sin θx x y

cos θy

而进行等量代换,进行换元,减少了变量的个数。

第二种解法将已知变形为=

sin θcos θ

,不难发现进行结果为tg θ,再进行换元和变形。两

种解法要求代数变形比较熟练。在解高次方程时,都使用了换元法使方程次数降低。

例6. 实数x 、y 满足

(x -1) 9

22

(y +1) 16

2

2

=1,若x +y -k>0恒成立,求k 的范围。

【分析】由已知条件于是实施三角换元。

【解】由

(x -1) 9

2

(x -1) 9

(y +1) 16

=1,可以发现它与a 2+b 2=1有相似之处,

(y +1) 16

2

=1,设

x -13

=cos θ,

y +14

=sin θ,

⎧x =1+3cos θ即:⎨ 代入不等式x +y -k>0得:

y =-1+4sin θ⎩

3cos θ+4sin θ-k>0,即k

所以k

【注】本题进行三角换元,将代数问题(或者是解析几何问题)化为了含参三角不等式恒成立的问题,再运用“分离参数法”转化为三角函数的值域问题,从而求出参数范围。一般地,在遇到与圆、椭圆、双曲线的方程相似的代数式时,或者在解决圆、椭圆、双曲线等有关问题时,经常使用“三角换元法”。

本题另一种解题思路是使用数形结合法的思想方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不等式ax +by +c>0 (a>0)所表示的区域为直线ax +by +c =0所分平面成两部分中含x 轴正方向的一部分。此题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化为图形问题:椭圆上的

点始终位于平面上x +y -k>0的区域。即当直线x +y

-k =0在与椭圆下部相切的切线之下时。当直线与椭

k 平面区域

⎧16(x -1) 2+9(y +1) 2=144

圆相切时,方程组⎨有相等的一组实数解,消元后由△=0可求

x +y -k =0⎩

得k =-3, 所以k

Ⅲ、巩固性题组:

1. 已知f(x3) =lgx (x>0),则f(4)的值为_____。 A. 2lg2 B. 1lg2 C. 2lg2 D. 2lg4

3

3

3

2. 函数y =(x+1) 4+2的单调增区间是______。

A. [-2,+∞) B. [-1,+∞) D. (-∞,+∞) C. (-∞,-1]

3. 设等差数列{an }的公差d =1,且S 100=145,则a 1+a 3+a 5+„„+a 99的值为

2

_____。

A. 85 B. 72.5 C. 60 D. 52.5 4. 已知x 2+4y 2=4x ,则x +y 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 5. 已知a ≥0,b ≥0,a +b =1,则6. 不等式

x

a +

12

b +

12

的范围是____________。

>ax+3的解集是(4,b),则a =________,b =_______。

2

7. 函数y =2x +

x +1

的值域是________________。

8. 在等比数列{an }中,a 1+a 2+„+a 10=2,a 11+a 12+„+a 30=12,求a 31+a 32

+„+a 60。

9. 实数m 在什么范围内取值,对任意实数x ,

不等式sin 2x +2mcosx +4m -10,y>0)上移动,且AB 、AD 始终平行x 轴、y 轴,求矩形ABCD 的最小面积。

2

2

高中数学解题基本方法——换元法

解数学题时,把某个式子看成一个整体,用一个变量去代替它,从而使问题得到简化,这叫换元法。换元的实质是转化,关键是构造元和设元,理论依据是等量代换,目的是变换研究对象,将问题移至新对象的知识背景中去研究,从而使非标准型问题标准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变得容易处理。

换元法又称辅助元素法、变量代换法。通过引进新的变量,可以把分散的条件联系起来,隐含的条件显露出来,或者把条件与结论联系起来。或者变为熟悉的形式,把复杂的计算和推证简化。

它可以化高次为低次、化分式为整式、化无理式为有理式、化超越式为代数式,在研究方程、不等式、函数、数列、三角等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

换元的方法有:局部换元、三角换元、均值换元等。局部换元又称整体换元,是在已知或者未知中,某个代数式几次出现,而用一个字母来代替它从而简化问题,当然有时候要通过变形才能发现。例如解不等式:4x +2x -2≥0,先变形为设2x =t (t>0),而变为熟悉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求解和指数方程的问题。

三角换元,应用于去根号,或者变换为三角形式易求时,主要利用已知代数式中与三角知识中有某点联系进行换元。如求函数y =x +-x 的值域时,易发现x ∈[0,1],设x =sin 2α ,α∈[0,

π

2

],问题变成了熟悉的求三角函数值域。为什么会想到如此设,其中

主要应该是发现值域的联系,又有去根号的需要。如变量x 、y 适合条件x 2+y 2=r 2(r>0)时,则可作三角代换x =rcos θ、y =rsin θ化为三角问题。

均值换元,如遇到x +y =S 形式时,设x =

S 2

+t ,y =

S 2

-t 等等。

我们使用换元法时,要遵循有利于运算、有利于标准化的原则,换元后要注重新变量范围的选取,一定要使新变量范围对应于原变量的取值范围,不能缩小也不能扩大。如上几例中的t>0和α∈[0,

π

2

]。

Ⅰ、再现性题组:

1.y =sinx ²cosx +sinx+cosx的最大值是_________。

2. 设f(x2+1) =log a (4-x 4) (a>1),则f(x)的值域是_______________。 3. 已知数列{an }中,a 1=-1,a n +1²a n =a n +1-a n ,则数列通项a n =___________。 4. 设实数x 、y 满足x 2+2xy -1=0,则x +y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1+3

-x x

5. 方程

1+3

=3的解是_______________。

6. 不等式log 2(2x -1) ²log 2(2x +1-2) 〈2的解集是_______________。

【简解】1小题:设sinx+cosx=t ∈[-2, 2],则y =

12

t

2

2

+t -

12

,对称轴t =-1,

当t =2,y m ax =

+2;

2小题:设x 2+1=t (t≥1) ,则f(t)=log a [-(t-1)2+4],所以值域为(-∞,log a 4]; 3小题:已知变形为

1a n +11n

1a n

=-1, 设b n =

1a n

,则b 1=-1,b n =-1+(n-1)(-1)

=-n ,所以a n =-

4小题:设x +y =k ,则x 2-2kx +1=0, △=4k 2-4≥0, 所以k ≥1或k ≤-1; 5小题:设3x =y ,则3y 2+2y -1=0, 解得y =

13

,所以x =-1;

54

6小题:设log 2(2x -1) =y ,则y(y+1)

例1. 实数x 、y 满足4x -5xy +4y =5 ( ①式) ,设S =x +y ,求的值。(93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题)

2

2

2

2

,log 23) 。

1S m a

x

1S m in

【分析】 由S =x 2+y 2联想到cos 2α+sin 2α=1, 于是进行三角换元,设

⎧⎪x =⎨⎪⎩y =

S cos αS sin α

代入①式求S m ax 和S min 的值。

S cos αS sin α

⎧⎪x =

【解】设⎨

⎪⎩y =

代入①式得: 4S-5S ²sin αcos α=5

解得 S=

108-5sin 2α

1013

108-5sin α

103

∵ -1≤sin2α≤1 ∴ 3≤8-5sin2α≤13 ∴

1S m ax

1S m in

310

1310

1610

85

≤≤

∴ +=+==

8S -10

S

此种解法后面求S 最大值和最小值,还可由sin2α=式:|

8S -10S

的有界性而求,即解不等

|≤1。这种方法是求函数值域时经常用到的“有界法”。

【另解】 由S =x 2+y 2,设x 2=

S 2

+t ,y 2=

S 2

-t ,t ∈[-

S 2

S 2

],

则xy =±

S

2

4

-t

2

代入①式得:4S ±5

S

2

4

-t

2

=5,

移项平方整理得 100t2+39S2-160S +100=0 。 ∴ 39S2-160S +100≤0 解得:

1S m ax

1S m in

310

1310

1610

101385

≤S ≤

103

∴ +=+==

【注】 此题第一种解法属于“三角换元法”,主要是利用已知条件S =x 2+y 2与三角公式cos 2α+sin 2α=1的联系而联想和发现用三角换元,将代数问题转化为三角函数值域问题。第二种解法属于“均值换元法”,主要是由等式S =x 2+y 2而按照均值换元的思路,设x 2=S +t 、y 2=S -t ,减少了元的个数,问题且容易求解。另外,还用到了求值

2

2

域的几种方法:有界法、不等式性质法、分离参数法。

和“均值换元法”类似,我们还有一种换元法,即在题中有两个变量x 、y 时,可以设x =a +b ,y =a -b ,这称为“和差换元法”,换元后有可能简化代数式。本题设x =a +b ,y =a -b ,代入①式整理得3a 2+13b 2=5 ,求得a 2∈[0,

1013

2013

1013

103

53

],所以S =(a-b) 2+(a+b) 2

=2(a2+b 2) =

a 2∈[

, ],再求

1S m ax

1S m in

的值。

例2. △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满足:A +C =2B ,

A -C 2

1cos A

1cos C

=-

2cos B

,求

cos 的值。(96年全国理)

【分析】 由已知“A +C =2B ”和“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性质,可得

⎧A +C =120°⎧A =60°+α

;由“A +C =120°”进行均值换元,则设⎨ ,再代入可⎨

B =60°C =60°-α⎩⎩

求cos α即cos

A -C 2

⎧A +C =120°【解】由△ABC 中已知A +C =2B ,可得 ⎨,

B =60°⎩

⎧A =60°+α

由A +C =120°,设⎨,代入已知等式得:

C =60°-α⎩1cos A

1cos C

1cos(60︒+α)

1cos(60︒-α)

12

1

cos α-

32sin α

1

12cos α+

32sin α

cos α

14

cos α-

2

34

sin α

2

cos αcos α-

2

34

=-22,

解得:cos α=

22

, 即:cos

A -C 2

22

【另解】由A +C =2B ,得A +C =120°,B =60°。所以

1cos A

1cos C

1cos A

1cos C

=-

2cos B

=-22,设

1-

=-2+m ,

1-

=-2-m ,

所以cosA =

2+m

,cosC =

2-m

,两式分别相加、相减得:

cosA +cosC =2cos

A +C 2

cos

A -C 2

=cos

A -C 2

22m -2

2

2m m

2

cosA -cosC =-2sin

A -C 2

A +C 2

sin

A -C 2

=-3sin 22m -2

2

A -C 2

-2

A -C 2

即:sin =-

2m 3(m -2)

2

,=-

,代入sin 2

A -C 2

+cos 2

=1整理

得:3m 4-16m -12=0, 解出m 2=6,代入cos

A -C 2

1

22m -2

2

1

22

【注】 本题两种解法由“A +C =120°”、“

cos A

cos C

=-22”分别进行均

值换元,随后结合三角形角的关系与三角公式进行运算,除由已知想到均值换元外,还要求对三角公式的运用相当熟练。假如未想到进行均值换元,也可由三角运算直接解出:由A +C =2B ,得A +C =120°,B =60°。所以

1cos A

1cos C

=-

2cos B

=-22,即cosA +

cosC =-22cosAcosC ,和积互化得:

2cos

A +C 2

cos

A -C 2

=-2[cos(A+C)+cos(A-C),即cos

A -C 2

22

-2cos(A-C)

22

-2(2cos2

A -C 2

-1) ,整理得:42cos 2

A -C 2

+2cos

A -C 2

-32=0,

解得:cos

A -C 2

22

例3. 设a>0,求f(x)=2a(sinx+cosx) -sinx ²cosx -2a 2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解】 设sinx +cosx =t ,则t ∈[- y

2, 2],由(sinx+t -12

2

cosx) =1+2sinx ²cosx 得:sinx ²cosx =

12

12

2

∴ f(x)=g(t)=-

(t-2a) 2+

(a>0),t ∈[-2, 2]

12

t =-2时,取最小值:-2a 2-22a -

12

当2a ≥2时,t =2,取最大值:-2a 2+22a -当0

12

∴ f(x)的最小值为-2a 2-2

⎧12

(0

1⎪222a -,最大值为⎨

21⎪2

-2a +22a -(a ≥⎪2⎩

22)

【注】 此题属于局部换元法,设sinx +cosx =t 后,抓住sinx +cosx 与sinx ²cosx

的内在联系,将三角函数的值域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值域问题,使得容易求解。换元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新的参数的范围(t ∈[-2, 2])与sinx +cosx 对应,否则将会出错。本题解法中还包含了含参问题时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即由对称轴与闭区间的位置关系而确定参数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一般地,在遇到题目已知和未知中含有sinx 与cosx 的和、差、积等而求三角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题型时,即函数为f(sinx±cosx ,sinxcsox) ,经常用到这样设元的换元法,转化为在闭区间上的二次函数或一次函数的研究。

例4. 设对所于有实数x ,不等式x 2log 2

恒成立,求a 的取值范围。(87年全国理)

4(a +1)

a

+2x log2

2a a +1

+log 2

(a +1) 4a

2

2

>0

【分析】不等式中log 2

4(a +1)

a

、 log2

2a a +1

、log 2

(a +1) 4a

2

2

三项有何联系?进行对

数式的有关变形后不难发现,再实施换元法。

【解】 设log 2

log 2

2a a +1

2a a +1

=t ,则log 2

2

4(a +1)

a

a +12a

=log 2

8(a +1) 2a

=3+log 2

a +12a

=3-

=3-t ,log 2

(a +1) 4a

2

=2log 2

=-2t ,

代入后原不等式简化为(3-t )x 2+2tx -2t>0,它对一切实数x 恒成立,所以: ⎧3-t >0⎧t

,解得 ∴ t

a +1⎩t 6⎩∆=4t +8t (3-t )

0

2a a +1

【注】应用局部换元法,起到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作用。为什么会想到换元及如何设元,关键是发现已知不等式中log 2

4(a +1)

a

、 log2

2a a +1

、log 2

(a +1) 4a

2

2

三项之间的联

系。在解决不等式恒成立问题时,使用了“判别式法”。另外,本题还要求对数运算十分熟练。一般地,解指数与对数的不等式、方程,有可能使用局部换元法,换元时也可能要对所

给的已知条件进行适当变形,发现它们的联系而实施换元,这是我们思考解法时要注意的一点。

例5. 已知值。

【解】 设

sin θx sin θx

cos θy

,且

cos θx

2

2

sin θy

2

2

103(x +y )

2

2

(②式) ,求

x y

cos θy

=k ,则sin θ=kx ,cos θ=ky ,且sin 2θ+cos 2θ=

2

k (x+y) =1, 代入②式得:

103

222

k y x

2

22

k x y

2

22

103(x +y )

2

2

10k 3

y x

22

x y

22

x y

22

设=t ,则t +

1t

103

, 解得:t =3或 ∴

3

1x y

=±3或±

33

【另解】 由

x y

sin θcos θ

=tg θ,将等式②两边同时除以

cos θx

2

2

,再表示成含tg θ

的式子:1+tg 4θ=(1+tg 2θ) ⨯

103(1+

1tg θ

2

=)

103

tg 2θ,设tg 2θ=t ,则3t 2—10t +3

=0,

∴t =3或

13

, 解得

x y

=±3或±

33

【注】 第一种解法由

sin θx x y

cos θy

而进行等量代换,进行换元,减少了变量的个数。

第二种解法将已知变形为=

sin θcos θ

,不难发现进行结果为tg θ,再进行换元和变形。两

种解法要求代数变形比较熟练。在解高次方程时,都使用了换元法使方程次数降低。

例6. 实数x 、y 满足

(x -1) 9

22

(y +1) 16

2

2

=1,若x +y -k>0恒成立,求k 的范围。

【分析】由已知条件于是实施三角换元。

【解】由

(x -1) 9

2

(x -1) 9

(y +1) 16

=1,可以发现它与a 2+b 2=1有相似之处,

(y +1) 16

2

=1,设

x -13

=cos θ,

y +14

=sin θ,

⎧x =1+3cos θ即:⎨ 代入不等式x +y -k>0得:

y =-1+4sin θ⎩

3cos θ+4sin θ-k>0,即k

所以k

【注】本题进行三角换元,将代数问题(或者是解析几何问题)化为了含参三角不等式恒成立的问题,再运用“分离参数法”转化为三角函数的值域问题,从而求出参数范围。一般地,在遇到与圆、椭圆、双曲线的方程相似的代数式时,或者在解决圆、椭圆、双曲线等有关问题时,经常使用“三角换元法”。

本题另一种解题思路是使用数形结合法的思想方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不等式ax +by +c>0 (a>0)所表示的区域为直线ax +by +c =0所分平面成两部分中含x 轴正方向的一部分。此题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化为图形问题:椭圆上的

点始终位于平面上x +y -k>0的区域。即当直线x +y

-k =0在与椭圆下部相切的切线之下时。当直线与椭

k 平面区域

⎧16(x -1) 2+9(y +1) 2=144

圆相切时,方程组⎨有相等的一组实数解,消元后由△=0可求

x +y -k =0⎩

得k =-3, 所以k

Ⅲ、巩固性题组:

1. 已知f(x3) =lgx (x>0),则f(4)的值为_____。 A. 2lg2 B. 1lg2 C. 2lg2 D. 2lg4

3

3

3

2. 函数y =(x+1) 4+2的单调增区间是______。

A. [-2,+∞) B. [-1,+∞) D. (-∞,+∞) C. (-∞,-1]

3. 设等差数列{an }的公差d =1,且S 100=145,则a 1+a 3+a 5+„„+a 99的值为

2

_____。

A. 85 B. 72.5 C. 60 D. 52.5 4. 已知x 2+4y 2=4x ,则x +y 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 5. 已知a ≥0,b ≥0,a +b =1,则6. 不等式

x

a +

12

b +

12

的范围是____________。

>ax+3的解集是(4,b),则a =________,b =_______。

2

7. 函数y =2x +

x +1

的值域是________________。

8. 在等比数列{an }中,a 1+a 2+„+a 10=2,a 11+a 12+„+a 30=12,求a 31+a 32

+„+a 60。

9. 实数m 在什么范围内取值,对任意实数x ,

不等式sin 2x +2mcosx +4m -10,y>0)上移动,且AB 、AD 始终平行x 轴、y 轴,求矩形ABCD 的最小面积。

2

2


相关文章

  • 高中数学解题方法 1
  • 高中数学解题方法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技术的进步速度越来越快,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运用是越来越广泛,高中数学几乎适应着各个领域,尤其是函数方面,高中数学更是必备的解题工具.然而在不同的高中有着不同的教学安排,有的高中甚至根据学生文理科不同 ...查看


  • 高中数学解题基本方法全集
  • 高中数学解题基本方法全集 一. 配方法 配方法是对数学式子进行一种定向变形(配成"完全平方")的技巧,通过配方找到已知和未知的联系,从而化繁为简.何时配方,需要我们适当预测,并且合理运用"裂项"与&q ...查看


  • 分析高中数学中的三角函数变换 1
  • 分析高中数学中的三角函数变换 摘要:三角函数变换就是利用三角函数公式把三角式从一种形态变换为另外一种形式,三角函数的变换具备多向性.不定性,因此,在变换的过程中有很多方法.本文就根据实际例子来对高中数学中的三角函数变换做出剖析. 关键词:高 ...查看


  • 高中数学解题的12种方法与思路
  • 高中数学解题的12种方法与思路 于数学这门功课,如果能够掌握正确有效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培养良好的数学素养,而且也能提升学生数学解题效率,下面将给大家分享高中数学高分做题解题的12种方法和思路,希望对大家学好数学有所帮助! 考 ...查看


  • 分析高中数学中的三角函数变换
  • 2013年第2期1盟盐翌坚竺坚L. 分析高中数学中的三角函数变换 ■何庆文 摘要:三角函数变换就是利用三角函数公式把三角式从一种形态变换为另外一种形式,三角函数的变换具备多向性.不定性,因此,在变换的过程中有很多方法.本文就根据实际例子来对 ...查看


  • 高中数学思想
  • 一一一一....高中数学解题思维策略高中数学解题思维策略高中数学解题思维策略高中数学解题思维策略 第一讲第一讲第一讲第一讲 数学思维的变通性数学思维的变通性数学思维的变通性数学思维的变通性 一一一一....概念概念概念概念 数学问题千变万化 ...查看


  • 如何教好普通高中生的数学
  • 如何教好普通高中生的数学 如何教好普通高中生的数学,从如下方面考虑: 一.学习情况分析: 由于扩招,多数高中生是初中生升入高中学生中的成绩居于中等及以下的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以下简称"三基")差, ...查看


  • 最新2015高考数学文理科历年题型分析与试卷分析
  • www.xinghuo100.com 全国卷Ⅰ(理科) 高考数学学科分析 (一) (二) 高考数学知识点汇总(略) 高考数学考纲提炼 考点1:集合(集合的交.并.补运算) 考点2:常用逻辑用语(命题的否定.充分必要条件) 考点3:函数(函数 ...查看


  • 高一数学学习是中学阶段承前启后的关键期
  • 高一数学学习是中学阶段承前启后的关键期,能否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高一阶段是学习高中数学的转折点.通过初高中数学学习的比较,希望能你们对高中数学有一定的了解.高中数学你们也许知道学习环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 ...查看


  • 高中数学解题基本方法(6)六.参数法
  • 六.参数法 参数法是指在解题过程中,通过适当引入一些与题目研究的数学对象发生联系的新变量(参数),以此作为媒介,再进行分析和综合,从而解决问题.直线与二次曲线的参数方程都是用参数法解题的例证.换元法也是引入参数的典型例子. 辨证唯物论肯定了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