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在省委召开的省辖市市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会上,省委书记郭庚茂在对新乡市点评讲话时指出,新乡市基层党建工作有三个方面的亮点,值得借鉴。一是典型选树效果好,基层党组织先进群体数量多,学习先进争当模范氛围比较浓厚,被中央党校确定为党性教育基地;二是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做的好,高度重视非公企业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涌现出华兰生物、金龙集团、大桥石化等一批先进非公企业党组织;三是党员义工队伍活动有特色,组织引导开展党员义工活动,注册280多支党员义工服务队,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党员的服务和奉献。
——11月24日《河南日报》版面截图——
巧合的是,就在11月24日当天,河南日报在头版重点刊发了长篇通讯《让群众打心窝里说党好》在读者中产生了强烈反响。南李庄村良好的“政治生态”现象,引发了人们广泛关注。
值得一提的是,省委书记提出的3个亮点,在南李庄村以及村党支部书记范海涛身上,都有着具体体现。从典型引导方面来说,作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道德模范,范海涛以身作则,为群众办了一揽子好事儿;从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方面来说,范海涛领导的孟电集团在党建工作方面的表现可圈可点;从义工服务组织来说,南李庄党群服务站立足服务群众生产生活,得到了广泛认可。
幸福宜居的南李庄社区
正是因为有这些成绩,近日,来自全国党建研究会、中央党校和我省部分党建研究专家分别撰文,从南李庄村的具体实践出发,从不同的侧面上,观察和探讨了南李庄村党支部是怎样通过扎扎实实的基础工作,通过点点滴滴的为民服务,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改良和文化熏陶,实现了让群众真心实意说共产党好的政治目标,从而夯实了我们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
11月27日,河南日报再次聚焦南李庄现象,以《南李庄村良好的“政治生态”现象引发广泛关注 专家学者探讨南李庄村的“重大政治主题”实践——他们怎么夯实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为题,拿出两个版面特刊登部分专家学者的文章以飨读者。(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即可进入报纸版面阅读详细文章)
——11月27日《河南日报》版面截图——
南李庄村的实践告诉我们—— 怎么才能夯实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
张辉
全国党建研究会常务理事、中直机关党建研究会会长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执政基石是否稳固,关键在于是否始终赢得广大人民的拥护、支持和信赖。南李庄村的百姓们之所以感激党,打心窝里说党好,归根结底取决于南李庄村的党组织特别是党组织带头人,履行了这份政治责任,把党的宗旨和党的群众路线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竭尽所能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想方设法让群众暖心、舒心、开心,让群众通过党组织的作用和党员干部的行为,深切感知党的温暖、认知党的形象,体会“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的真理。
南李庄村的实践告诉我们:打牢党在基层的执政根基,关键在于党组织带头人发挥表率作用,致力于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南李庄村的实践和范海涛的先进事迹,向我们展现了作为党组织带头人应当怎样做的真谛,同时也给我们一些启示,必须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像范海涛式的党组织带头人,党的执政基础的巩固才会有坚强组织保证。
一个重大政治主题的深入探索 ——南李庄村夯实党在基层执政基础实践的启示
黄相怀
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博士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我们欣喜地看到,辉县市孟庄镇南李庄村党支部书记范海涛,在自己的岗位上,担当起了一个共产党人应该担当的责任,他以自身多年的生动实践,以一个共产党员在党言党、为党分忧的高度责任感,不断探索如何使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具有广泛、深厚、可靠的群众基础这一重大政治主题,从而给了我们许多带有规律性的启示。
具体来说,主要是3句话:一是不断给人民以看得见的实惠,让群众跟着党有干头有盼头有甜头;二是把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落到实处,做好服务群众的经常性工作;三是用先进文化元素滋润心灵,满足群众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追求;四是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让群众学有榜样行有示范。
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是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关键
郭献功
河南省委党校党建教研部主任、教授;全国党建研究会特邀研究员,新乡先进群体精神研究会副会长
南李庄村的发展历程证明,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是南李庄村实现历史巨变的关键。
一是要选准一个好书记,为农村改革发展“铸魂”。南李庄村之所以发生巨变,最根本的原因是选准了一个带头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解决农村问题,首先要选准一个好的村级党组织书记,他不仅应具有较高领导能力,还要把感情系在爱民上,形象树在亲民上,作风立在为民上,本领用在富民上。
二是建设一个好班子,为农村改革发展“强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还要建设一个好支部和村委会,科学设置村级党组织,促进党支部内部结构的优化组合,增强农村党支部驾驭农村全局特别是经济工作的能力。
三是要锻造一支好队伍,为农村改革发展“壮骨”。要针对农村党员实际,使农村党员能够找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着力点,切实做到“党员作榜样,群众奔小康”。
四是要培养新型农民,为农村改革发展“固本”。南李庄村在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让村民文明程度和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南李庄人”已然成为一种标志,一种文化符号,在附近十里八村形成了影响。
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南李庄村探索实践的启示
闫德民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首席研究员
近年来,辉县市孟庄镇南李庄村在村党支部书记范海涛的带领下,着力营造“认同共产党、感恩共产党、跟共产党走”的良好政治生态,走出了有自己特色的保持农村政治生态山清水秀的路子。
首先,南李庄在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探索实践中,从本地农村的具体实际出发,把“打牢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让群众打心窝里说共产党好”作为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根本目的,运用多种方式教育和引导村民们抚今追昔话沧桑,饮水思源知党恩,进一步坚定村民们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积极为群众做实事、做好事,让群众感知党的温暖,认知党的形象。这一做法选准了在农村基层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突破口,抓住了整个工作的关键环节。
其次,在多年探索实践中,南李庄村并不是单纯和片面地去抓良好政治生态的营造,而是始终扭住发展经济这个中心,带领群众过上了好日子,“让群众说党好,必须让群众生活的有尊严。”同时,牢牢抓住民主治理这个核心,让群众真正能够当家做主,让村民们感受到了自身的价值和存在感。
南李庄村党支部是践行、落实四项基础制度的典范
辛世俊
郑州大学教授
着力在基层建立完善民主科学决策、矛盾调解化解、便民服务和党风政风监督检查四项基础制度,是省委夯实全面从严治党在基层的制度基础,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始终保持党同人民血肉联系的重要决策部署。辉县南李庄村党支部在践行、落实基层四项制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全省基层党组织学习与借鉴。
一是落实基层民主科学决策制度,就是要让群众真正当家做主;二是落实基层矛盾调解化解制度,就是要让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南李庄村党支部为群众办了很多好事、实事,但也不是没有矛盾和问题。党支部从来不回避这些矛盾和问题,力争公平合理地解决问题,解决矛盾。三是落实基层便民服务制度,就是要让群众打从心窝里说党好。四是落实基层党风政风监督检查制度,就是要真正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南李庄村党支部自觉接受群众监督,重大决策都要经过村民投票决定,畅通了群众监督的渠道。
南李庄村只有350多户,村庄不大,但南李庄村党支部在范海涛的带领下,自觉加强党的组织建设,营造出了一片良好的“小流域政治生态”;铸造出了一块党在最底层最基层最牢固的执政基石。
他们拿什么淳化了民风 ——南李庄党组织的“德”与“行”
于咏华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教授
走进南李庄村,目睹的是一排排“复式别墅”,挂满果子的果树,绿树成荫的马路,整洁美丽的村容。耳闻的是好媳妇、好家庭、好邻里、传承孝道、善人善举的感人故事。感受的是淳厚和睦,邻里友善,乐于助人,感恩孝亲,以及明理守法不信邪,相信组织听召唤的优良民风。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在以资本的逻辑推动发展的今天,在不少人的善性美德湮灭于物质主义的当下,南李庄为什么打造出这么好的社会生态,有这么好的村风民风?透过现象看真相不难发现:南李庄淳朴厚道民风的形成,既离不开村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离不开村党支部组织全体村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更离不开村党支部书记范海涛以及全体党员“德”与“行”的引领。他们以共产党人高尚德性响应感召着群众,以共产党人“善政”行为引领着民风。
概括来说,南李庄党组织用以淳化民风的“德”,是中国共产党人党性、人之善性、人之“利他、利人”之德性的有机统一;南李庄党组织用以淳化民风的“行”,可以说是共产党人以善执政、善于执政的“善政”行为。
本期编辑|代娟 袁媛
欢迎转载,但请尊重原创,务必在醒目处注明来源“新乡观察(ID:hnrbxxz)”,否则小新一定会举报到底的哦~
11月24日,在省委召开的省辖市市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会上,省委书记郭庚茂在对新乡市点评讲话时指出,新乡市基层党建工作有三个方面的亮点,值得借鉴。一是典型选树效果好,基层党组织先进群体数量多,学习先进争当模范氛围比较浓厚,被中央党校确定为党性教育基地;二是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做的好,高度重视非公企业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涌现出华兰生物、金龙集团、大桥石化等一批先进非公企业党组织;三是党员义工队伍活动有特色,组织引导开展党员义工活动,注册280多支党员义工服务队,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党员的服务和奉献。
——11月24日《河南日报》版面截图——
巧合的是,就在11月24日当天,河南日报在头版重点刊发了长篇通讯《让群众打心窝里说党好》在读者中产生了强烈反响。南李庄村良好的“政治生态”现象,引发了人们广泛关注。
值得一提的是,省委书记提出的3个亮点,在南李庄村以及村党支部书记范海涛身上,都有着具体体现。从典型引导方面来说,作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道德模范,范海涛以身作则,为群众办了一揽子好事儿;从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方面来说,范海涛领导的孟电集团在党建工作方面的表现可圈可点;从义工服务组织来说,南李庄党群服务站立足服务群众生产生活,得到了广泛认可。
幸福宜居的南李庄社区
正是因为有这些成绩,近日,来自全国党建研究会、中央党校和我省部分党建研究专家分别撰文,从南李庄村的具体实践出发,从不同的侧面上,观察和探讨了南李庄村党支部是怎样通过扎扎实实的基础工作,通过点点滴滴的为民服务,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改良和文化熏陶,实现了让群众真心实意说共产党好的政治目标,从而夯实了我们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
11月27日,河南日报再次聚焦南李庄现象,以《南李庄村良好的“政治生态”现象引发广泛关注 专家学者探讨南李庄村的“重大政治主题”实践——他们怎么夯实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为题,拿出两个版面特刊登部分专家学者的文章以飨读者。(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即可进入报纸版面阅读详细文章)
——11月27日《河南日报》版面截图——
南李庄村的实践告诉我们—— 怎么才能夯实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
张辉
全国党建研究会常务理事、中直机关党建研究会会长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执政基石是否稳固,关键在于是否始终赢得广大人民的拥护、支持和信赖。南李庄村的百姓们之所以感激党,打心窝里说党好,归根结底取决于南李庄村的党组织特别是党组织带头人,履行了这份政治责任,把党的宗旨和党的群众路线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竭尽所能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想方设法让群众暖心、舒心、开心,让群众通过党组织的作用和党员干部的行为,深切感知党的温暖、认知党的形象,体会“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的真理。
南李庄村的实践告诉我们:打牢党在基层的执政根基,关键在于党组织带头人发挥表率作用,致力于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南李庄村的实践和范海涛的先进事迹,向我们展现了作为党组织带头人应当怎样做的真谛,同时也给我们一些启示,必须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像范海涛式的党组织带头人,党的执政基础的巩固才会有坚强组织保证。
一个重大政治主题的深入探索 ——南李庄村夯实党在基层执政基础实践的启示
黄相怀
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博士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我们欣喜地看到,辉县市孟庄镇南李庄村党支部书记范海涛,在自己的岗位上,担当起了一个共产党人应该担当的责任,他以自身多年的生动实践,以一个共产党员在党言党、为党分忧的高度责任感,不断探索如何使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具有广泛、深厚、可靠的群众基础这一重大政治主题,从而给了我们许多带有规律性的启示。
具体来说,主要是3句话:一是不断给人民以看得见的实惠,让群众跟着党有干头有盼头有甜头;二是把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落到实处,做好服务群众的经常性工作;三是用先进文化元素滋润心灵,满足群众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追求;四是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让群众学有榜样行有示范。
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是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关键
郭献功
河南省委党校党建教研部主任、教授;全国党建研究会特邀研究员,新乡先进群体精神研究会副会长
南李庄村的发展历程证明,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是南李庄村实现历史巨变的关键。
一是要选准一个好书记,为农村改革发展“铸魂”。南李庄村之所以发生巨变,最根本的原因是选准了一个带头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解决农村问题,首先要选准一个好的村级党组织书记,他不仅应具有较高领导能力,还要把感情系在爱民上,形象树在亲民上,作风立在为民上,本领用在富民上。
二是建设一个好班子,为农村改革发展“强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还要建设一个好支部和村委会,科学设置村级党组织,促进党支部内部结构的优化组合,增强农村党支部驾驭农村全局特别是经济工作的能力。
三是要锻造一支好队伍,为农村改革发展“壮骨”。要针对农村党员实际,使农村党员能够找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着力点,切实做到“党员作榜样,群众奔小康”。
四是要培养新型农民,为农村改革发展“固本”。南李庄村在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让村民文明程度和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南李庄人”已然成为一种标志,一种文化符号,在附近十里八村形成了影响。
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南李庄村探索实践的启示
闫德民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首席研究员
近年来,辉县市孟庄镇南李庄村在村党支部书记范海涛的带领下,着力营造“认同共产党、感恩共产党、跟共产党走”的良好政治生态,走出了有自己特色的保持农村政治生态山清水秀的路子。
首先,南李庄在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探索实践中,从本地农村的具体实际出发,把“打牢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让群众打心窝里说共产党好”作为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根本目的,运用多种方式教育和引导村民们抚今追昔话沧桑,饮水思源知党恩,进一步坚定村民们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积极为群众做实事、做好事,让群众感知党的温暖,认知党的形象。这一做法选准了在农村基层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突破口,抓住了整个工作的关键环节。
其次,在多年探索实践中,南李庄村并不是单纯和片面地去抓良好政治生态的营造,而是始终扭住发展经济这个中心,带领群众过上了好日子,“让群众说党好,必须让群众生活的有尊严。”同时,牢牢抓住民主治理这个核心,让群众真正能够当家做主,让村民们感受到了自身的价值和存在感。
南李庄村党支部是践行、落实四项基础制度的典范
辛世俊
郑州大学教授
着力在基层建立完善民主科学决策、矛盾调解化解、便民服务和党风政风监督检查四项基础制度,是省委夯实全面从严治党在基层的制度基础,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始终保持党同人民血肉联系的重要决策部署。辉县南李庄村党支部在践行、落实基层四项制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全省基层党组织学习与借鉴。
一是落实基层民主科学决策制度,就是要让群众真正当家做主;二是落实基层矛盾调解化解制度,就是要让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南李庄村党支部为群众办了很多好事、实事,但也不是没有矛盾和问题。党支部从来不回避这些矛盾和问题,力争公平合理地解决问题,解决矛盾。三是落实基层便民服务制度,就是要让群众打从心窝里说党好。四是落实基层党风政风监督检查制度,就是要真正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南李庄村党支部自觉接受群众监督,重大决策都要经过村民投票决定,畅通了群众监督的渠道。
南李庄村只有350多户,村庄不大,但南李庄村党支部在范海涛的带领下,自觉加强党的组织建设,营造出了一片良好的“小流域政治生态”;铸造出了一块党在最底层最基层最牢固的执政基石。
他们拿什么淳化了民风 ——南李庄党组织的“德”与“行”
于咏华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教授
走进南李庄村,目睹的是一排排“复式别墅”,挂满果子的果树,绿树成荫的马路,整洁美丽的村容。耳闻的是好媳妇、好家庭、好邻里、传承孝道、善人善举的感人故事。感受的是淳厚和睦,邻里友善,乐于助人,感恩孝亲,以及明理守法不信邪,相信组织听召唤的优良民风。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在以资本的逻辑推动发展的今天,在不少人的善性美德湮灭于物质主义的当下,南李庄为什么打造出这么好的社会生态,有这么好的村风民风?透过现象看真相不难发现:南李庄淳朴厚道民风的形成,既离不开村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离不开村党支部组织全体村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更离不开村党支部书记范海涛以及全体党员“德”与“行”的引领。他们以共产党人高尚德性响应感召着群众,以共产党人“善政”行为引领着民风。
概括来说,南李庄党组织用以淳化民风的“德”,是中国共产党人党性、人之善性、人之“利他、利人”之德性的有机统一;南李庄党组织用以淳化民风的“行”,可以说是共产党人以善执政、善于执政的“善政”行为。
本期编辑|代娟 袁媛
欢迎转载,但请尊重原创,务必在醒目处注明来源“新乡观察(ID:hnrbxxz)”,否则小新一定会举报到底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