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寓言两则(守株待兔掩耳盗铃)

语文教案-寓言两则 (守株待兔 掩耳盗铃)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的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掩耳盗铃、铃铛、守株待兔、树桩、乐滋滋、锄头”。 2.朗读和背诵课文。抄写《守株待兔》最后一个自然段。 3.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侥幸的心理,做事要老老实实,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解题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2.“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3.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掩耳盗铃”这则寓言。教师板书:掩耳盗铃。 4.通过预习,谁知道“掩耳盗铃”中的“掩”、“盗”是什么意思?“掩耳盗铃”是什么意思?(捂住自己的耳朵偷铃铛。) 二、明确学习目标 投影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自学,掌握“掩耳盗铃”这则寓言中的生字、新词。 2.结合插图、动画片理解故事内容,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则寓言。 (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对所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三、课堂自学,整体感知课文 1.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l)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2)把本课的生字、新词在课文中勾出来读几遍。 (3)再读课文,勾出不明白的词语、句子。 (4)熟练地读课文。 2.学生自学。 3.检查自学情况。 (1)读带生字的词语卡片,纠正读音。 (2)指名试读课文。 4.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分小组讨论: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又怎样?指名说一说讨论结果。 3.重点理解第二自然段。 (1)“明明知道”是什么意思?偷铃人明明知道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明明知道 只要……就…… (2)在书上勾出含有“只要……就”的句子齐读。 (3)指名用“只要……就”口头造句。 (4)那个人明明知道用手碰铃铛的后果,他不但没有就此打消偷铃的念头,而是想出了一个办法。 ①投影出示课后思考练习第一题第(1)小题:掩住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的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学生在书上勾出写偷铃人怎么想的句子读一读。 ②这句话里用了一个关联词语,是哪个关联词语?“掩住”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如果把耳朵捂住,响声就听不见了。) ③那个人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他就听不见铃声了。但是他能捂住别人的耳朵吗?别人还能听见铃声吗? (5)他认为自己的想法很好,自己很聪明,于是就按这个想法去做了,结果怎样?(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还这么做 刚……就……课文中的插图所描绘的就是这个结果,指名说出图意。) (6)那个人一开始就“明明知道”盗铃的后果,为了达到目的,他想出了一个自己认为很好的办法。可事实证明,他只是“自作聪明”,他的做法在别人看来是“十分愚蠢”的。(板书:自作聪明,十分愚蠢)(关键在于他捂住了自己的耳朵,而无法把别人的耳朵也捂住。) (7)指导朗读。 ①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注意读出自作聪明的语气。 ②齐读全文,注意朗读时要把盗铃人自作聪明的愚蠢表现出来。 五、揭示寓意,总结扩展 1.投影出示思考题: (1)掩耳盗铃的人愚蠢可笑在什么地方? (2)你应该从他身上吸取什么教训? (3)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分组讨论后,指名回答。 2.同桌总结,用自己的话说说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 3.总结扩展。 想一想,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掩耳盗铃”的事?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感想,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熟记本课生字所组成的新词。 2.用“只要……就……”造句。 3,把“掩耳盗铃”这则寓言讲给家长听。 4.背诵《掩耳盗铃》这则寓言。 第二课时 -、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掩耳盗铃》这则寓言,同学们很喜欢,谁能说一说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生说)能把课文背下来吗?(指名背)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则寓言《守株待兔》。 (板书课题。“株”、“待”二字带拼音) “株”指什么?“待”又指什么?这则寓言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老师相信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学习能解决这些问题。 二、根据上节课的学习,确立学习目标 (或出示上节课学习目标投影、由学生自己订本节课学习目标。) 三、课堂自学,整体感知全文 1.提出自学要求,布置自学。 (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①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②勾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③在不懂的字词或句子后面做上记号。 ④思考题目“守株待兔”的意思。 ⑤完成学习任务后同小组交流。 2.检查自学情况。 ①出示字词投影片检查字词的读音及词语理解。 ②指读课文。(正音通句) ③指名说出题目的意思。(株:树根或树桩。待:等待。题目的意思是说:守在树桩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3.激发学生情趣。让学生看《守株待兔》动画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理解课文内容 1.第一二自然段。 (1)过渡:那只兔子是怎样死的? (抓住“不知怎么的”、“一头撞到”,理解兔子撞桩而死完全是偶然的。)能读出这个意思来吗?(学生试读)他为什么这样乐滋滋的?(“没花一点儿力气”、“自捡”)他还会想什么?(启发想象)能读出这个种田人此时的心情吗?(试读) 2.第三自然段。 (1)如果你碰到这种事该怎样想,怎样做? (事情完全偶然,不必专门等这件事再发生,该做什么事做什么事。) (2)这个人是怎么做的?(“整天坐在”,“等着”,“看看有没有……”) 当时他会怎么想?(着急、盼望、失意。)学生想象。如果你看见了,会怎样劝他? 3.事情的结果是怎样的呢?对事情的这个结果你感到怎样?(可笑)能读出这个意思来吗?(学生读) 五、揭示寓意,总结扩展 1.讨论:《守株待兔》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不能存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要主动地努力去做。) 2.“守株待兔”是一个成语,就是从我们所学的这个寓言故事中来的,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 3.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现象发生过?你是怎么做的?以后应怎么做? 六、布置作业 1.熟记生字词。 2.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教学分四个步骤:(1)谈话导入 ,揭示课题,指导理解题意。(2)组织学生自学,小组讨论,集体交流。(3)借助媒体,生动形象地描绘。(4)指导学生朗读、背诵两则寓言。通过学习懂得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要有正确的处事态度:做事要老老实实;做错事要及时改正。 探究活动 学生自由组合,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通过拓展,再次体会寓意。

语文教案-寓言两则 (守株待兔 掩耳盗铃)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的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掩耳盗铃、铃铛、守株待兔、树桩、乐滋滋、锄头”。 2.朗读和背诵课文。抄写《守株待兔》最后一个自然段。 3.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侥幸的心理,做事要老老实实,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解题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2.“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3.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掩耳盗铃”这则寓言。教师板书:掩耳盗铃。 4.通过预习,谁知道“掩耳盗铃”中的“掩”、“盗”是什么意思?“掩耳盗铃”是什么意思?(捂住自己的耳朵偷铃铛。) 二、明确学习目标 投影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自学,掌握“掩耳盗铃”这则寓言中的生字、新词。 2.结合插图、动画片理解故事内容,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则寓言。 (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对所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三、课堂自学,整体感知课文 1.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l)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2)把本课的生字、新词在课文中勾出来读几遍。 (3)再读课文,勾出不明白的词语、句子。 (4)熟练地读课文。 2.学生自学。 3.检查自学情况。 (1)读带生字的词语卡片,纠正读音。 (2)指名试读课文。 4.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分小组讨论: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又怎样?指名说一说讨论结果。 3.重点理解第二自然段。 (1)“明明知道”是什么意思?偷铃人明明知道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明明知道 只要……就…… (2)在书上勾出含有“只要……就”的句子齐读。 (3)指名用“只要……就”口头造句。 (4)那个人明明知道用手碰铃铛的后果,他不但没有就此打消偷铃的念头,而是想出了一个办法。 ①投影出示课后思考练习第一题第(1)小题:掩住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的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学生在书上勾出写偷铃人怎么想的句子读一读。 ②这句话里用了一个关联词语,是哪个关联词语?“掩住”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如果把耳朵捂住,响声就听不见了。) ③那个人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他就听不见铃声了。但是他能捂住别人的耳朵吗?别人还能听见铃声吗? (5)他认为自己的想法很好,自己很聪明,于是就按这个想法去做了,结果怎样?(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还这么做 刚……就……课文中的插图所描绘的就是这个结果,指名说出图意。) (6)那个人一开始就“明明知道”盗铃的后果,为了达到目的,他想出了一个自己认为很好的办法。可事实证明,他只是“自作聪明”,他的做法在别人看来是“十分愚蠢”的。(板书:自作聪明,十分愚蠢)(关键在于他捂住了自己的耳朵,而无法把别人的耳朵也捂住。) (7)指导朗读。 ①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注意读出自作聪明的语气。 ②齐读全文,注意朗读时要把盗铃人自作聪明的愚蠢表现出来。 五、揭示寓意,总结扩展 1.投影出示思考题: (1)掩耳盗铃的人愚蠢可笑在什么地方? (2)你应该从他身上吸取什么教训? (3)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分组讨论后,指名回答。 2.同桌总结,用自己的话说说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 3.总结扩展。 想一想,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掩耳盗铃”的事?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感想,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熟记本课生字所组成的新词。 2.用“只要……就……”造句。 3,把“掩耳盗铃”这则寓言讲给家长听。 4.背诵《掩耳盗铃》这则寓言。 第二课时 -、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掩耳盗铃》这则寓言,同学们很喜欢,谁能说一说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生说)能把课文背下来吗?(指名背)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则寓言《守株待兔》。 (板书课题。“株”、“待”二字带拼音) “株”指什么?“待”又指什么?这则寓言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老师相信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学习能解决这些问题。 二、根据上节课的学习,确立学习目标 (或出示上节课学习目标投影、由学生自己订本节课学习目标。) 三、课堂自学,整体感知全文 1.提出自学要求,布置自学。 (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①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②勾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③在不懂的字词或句子后面做上记号。 ④思考题目“守株待兔”的意思。 ⑤完成学习任务后同小组交流。 2.检查自学情况。 ①出示字词投影片检查字词的读音及词语理解。 ②指读课文。(正音通句) ③指名说出题目的意思。(株:树根或树桩。待:等待。题目的意思是说:守在树桩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3.激发学生情趣。让学生看《守株待兔》动画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理解课文内容 1.第一二自然段。 (1)过渡:那只兔子是怎样死的? (抓住“不知怎么的”、“一头撞到”,理解兔子撞桩而死完全是偶然的。)能读出这个意思来吗?(学生试读)他为什么这样乐滋滋的?(“没花一点儿力气”、“自捡”)他还会想什么?(启发想象)能读出这个种田人此时的心情吗?(试读) 2.第三自然段。 (1)如果你碰到这种事该怎样想,怎样做? (事情完全偶然,不必专门等这件事再发生,该做什么事做什么事。) (2)这个人是怎么做的?(“整天坐在”,“等着”,“看看有没有……”) 当时他会怎么想?(着急、盼望、失意。)学生想象。如果你看见了,会怎样劝他? 3.事情的结果是怎样的呢?对事情的这个结果你感到怎样?(可笑)能读出这个意思来吗?(学生读) 五、揭示寓意,总结扩展 1.讨论:《守株待兔》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不能存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要主动地努力去做。) 2.“守株待兔”是一个成语,就是从我们所学的这个寓言故事中来的,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 3.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现象发生过?你是怎么做的?以后应怎么做? 六、布置作业 1.熟记生字词。 2.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教学分四个步骤:(1)谈话导入 ,揭示课题,指导理解题意。(2)组织学生自学,小组讨论,集体交流。(3)借助媒体,生动形象地描绘。(4)指导学生朗读、背诵两则寓言。通过学习懂得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要有正确的处事态度:做事要老老实实;做错事要及时改正。 探究活动 学生自由组合,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通过拓展,再次体会寓意。


相关文章

  • 编写寓言故事教案
  • 寓言故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 2.培养学生想象思维能力和基本的叙事能力. 3.鼓励学生大胆创作,编写寓言故事,学会把道理寄托在故事中. [教学重点] 合理安排故事情节,编写寓言故事. [教学难点] 根据提示,展开 ...查看


  • 塞翁失马教案
  •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教案 <塞翁失马> 楚江中心小学:盘满英 一.知识目标 1.能准确.熟练地朗读课文. 2.积累文言词语:亡 善 吊 何 遽 居 将 好 堕 髀 引 十九 以 二.能力目标 1.翻译浅显文言文,把 ...查看


  • 语文课外知识积累
  • 一.中国四大名著(三部)的作者.主要内容.精彩场面.妙语佳句: 1.<三国演义> ⑴作者:(明)罗贯中 ⑵主要内容:全书描写东汉魏(曹操).蜀(刘备).吴(孙权)三国从时局动乱.军阀纷争中崛起,一直到最后被西晋所灭的历史故事. ...查看


  • [郑人买履]教案
  • <郑人买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文言文这种文学样式,学习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2.初步掌握"履". "度"."及"."遂". ...查看


  • 小学语文二年级[南辕北辙]教学设计
  •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课件,读: 掩耳盗铃 守株待兔 亡羊补牢 刻舟求剑 拔苗助长 井底之蛙 叶公好龙 滥竽充数 画蛇添足 自相矛盾 杯弓蛇影 买椟还珠 班门弄斧 纸上谈兵 望梅止渴 2.你知道这些都是什么? 3.寓言在我国已经 ...查看


  • 成语故事丨历史.寓言.神话
  • 巧学语文 成语故事 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多数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成语故事趣味横生,引人入胜,或阐述事理,或传授知识,含义深远.阅读成语故事,可以了解历史.通达事理.学习知识.积累优美的语 ...查看


  • 演讲寓言故事
  • 篇一:国旗下讲话 寓言故事 蚂蚁和屎壳郎的故事 夏天,别的动物都在悠闲的生活,只有蚂蚁在田里跑来跑去,搜集小麦和大麦,给自己贮存冬季吃的食物,屎壳郎惊奇的问他为何这么勤劳.蚂蚁当时什么也没有说. 冬天来了,大雨冲掉了牛粪.饥饿的屎壳郎走到蚂 ...查看


  • 让快乐走进作文教学
  • 让快乐走进作文教学 胡双梅 作文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着语文课堂教学的成败.作文教学的过程是发展思维,培养各种能力的主渠道.在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让学生主动发展,自主发展,那就是想办法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 ...查看


  • 邯郸学步寓言故事
  • 篇一:邯郸学步 邯郸学步 这句成语出自<庄子·秋水>讲的一个寓言故事. 郸是春秋时期赵国的首都.那里的人非常注意礼仪,无论是走路.行礼,都很注邯 重姿势和仪表.因此,当地人走路的姿势便远近闻名. 在燕国的寿陵地方,有个少年人到不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