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课程国际化发展分析_胡建华

得到科学研究的训练,提高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出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在一系列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中,学生个人或创新团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选题、自主设计实验、组建实验设备、实施实验、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和撰写总结报告等工作,培养了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积极推行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是浙江大学培养本科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之一。学校每年设立’()*研究近年来,学校投入专项经费,用于资助’()*项目研究与开发。+,,万元建设’()*和学科竞赛基地共-. 个,同时建立了院级校内实践基地##个。学校投入的本科生科研资助经费力度在全国高校中是少有的。学校每年组织大学生科-$$+年以来,研训练计划,迄今全校!%个学院、+!个系师生参加校级’()*院级’()*//#,项,共计+$#/项。学生参与率占同届,,$+项,

成效十分显著:通过开学生的$"0以上。研究质量不断提高,

展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为本科生提供科研训练机会,使学生尽早进入各专业科研领域,接触学科前沿,了解学科发展动态;不断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和科研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交流能力;以“研”促进“学”与“产”的紧密结合,提高了学生创新能力。参加’()*科研训练和学科竞赛的学生,深受研究生导师和就业单位的欢迎。在每年+""多名保送研究生中,绝大部分学生曾经参加过大学生科研训练或学科竞赛。

浙江大学利用这个独特的优势,,&浙江省创业氛围浓郁。

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将创新与创业相结合。创新成果实用性成为本科生创新竞赛的一大亮点。学生在创新竞赛的过程中用其所长,学以致用,许多创新成果可以直接投入实际生产。学生创新成果涉及的范围广泛,既有贴近生活的小设计,又有适合工程需要的大系统规划。许多学生创新成果已经实现了技术转化,也为学生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创业的基础提供了机会。例如:荣获国际顶级设计大奖工业设计产品“卷筒拖”针筒;盲人引导交通系统;清洁机器人设鞋”和“家伙(12334)计和移动技术研究;天然食品添加剂对冷鲜肉的保鲜研究;微囊藻毒素与饮水)561复合污染细胞毒性效应及构效关系;基于自主研发无人机的水稻长势和产量遥感监测研究;微创手术标本取出器的研究及应用等。

总之,浙江大学在创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本科教学制度创新,广泛调动学生创新积极性,开发学生创新潜力,不仅产生了丰硕的成果,而且具有绵厚的可持续创新能力。

(作者系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浙江杭州/-""!+)

参考文献

7-8浙江大学办公网&9::;?;2&>@?&AB?&C3=&

7! 8浙江大学本科生创新网&9::;@?&AB?&C3=F =&7/8浙江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7G 8&!"". H "$H /"&

7%8浙江大学&浙江大学关于推进本科教育特殊培养工作的原则意见7G 8&!"". H "$H /"&

国大学课程国际化发展分析

摘要: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课程

国际化是一重要领域。中国政府通过制定政策在大学课程国际化中发挥着重要影响作用,提高课程的国际性、促进课程的国际化是许多大学实施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一项主要措施。近年来中国大学的课程国际化主要表现在“双语课程”的设置与开发,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生外语能力

建华

训练等方面。

关键词:大学;课程国际化;双语课程!" 世纪$"年代以来,国际化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中国大学与国外大学的联系愈来愈多,中国大学教师与国外大学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愈来愈密切,与国外大学交换学者、合作办学、举办国际学术会议等成为中国大学的日常活动。在这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潮流中,大学课程的国际化尤为引人注目。因为课程的国际化是实现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与国际交往能力的人才这一高等教育国际化目标的主要途径。笔者试就中国大学课程国际化的政策、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等作一简略的分析与讨论。

一、大学课程国际化的政府政策

所谓课程国际化,主要是指从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到具体的课程内容、实施方式都体现出国际性的趋向,课程国际化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在全球化背景下具有国际视野与国际交往能力的人才。

伴随!" 世纪#"年代末中国政府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着中外交流的不断扩大,大学课程中的国际性元素逐渐增为了培养加入I)J 之后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各加。到$"年代,

类专门人才,政府对大学开设国际性课程、大学课程走向国际化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年! 月,中国政府发布了对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重

要影响意义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这一纲领性文件将提高教育的国际性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与指导方针之一,提出“进一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加强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大胆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发展和管理教育的成功经“验”,加强我国高等学校同外国高等学校的交流与合作,开展

7-8

。与国外学校或专家联合培养人才、联合进行科学研究”

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教育部在!""-年+月下发的《

“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要求,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法律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力争在/年I)J 后需要的金融、

!"

) ! *

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

关于本科教育进一步推!""+年(!月,教育部又下发了《

“着一些具有国际特征的学科专业,如“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因此具有国际性倾向的课程早已存在,而大力推广设置与开发“双语课程”则是近些年来的事。

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年教育部在下发的《

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这一要求促进了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双语课程的设置与开发。例如,南德、英等!" 多京大学组织各院系对!""" 多门专业课程与美、

个国家和地区(""多所高校的+"""余门相关课程作了系统比较,并在此基础上新增和更新课程("""多门,建设双语教学课程2"" 余门) %*。双语课程的开发对教材提出了新的要求,引进国外原版教材成为双语课程设置与开发的基础要件。据不完全统计,清华大学开设的(++"门课程中C 有%""门左右的核心课程采用国外著名高校的优秀教材作为教学参考书。北京大学有2" 多门课程、中山大学有/门课程采用国外原版教材C 复旦大学引进了哈佛大学的#D""多种教材。原版教材主要集中在经济、管理、医学、计算机、化学、数学、机械工程等学科) D *。教育部为鼓励大学教师开设双语课程,拨出专项经费所大学的+/个双语课程建设项目获得立项资助) #*。此外,已经

()进双语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对大学开展双语教学提出了许多具体的要求。在《若干意见》中指出:“当今世界竞争空前激烈,其竞争又主要集中在人才和综合国高等教育如何与国际接轨,培养力的竞争。中国加入,-. 后,

适应国际化需要的人才,推动中国经济、科技、文化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已成当务之急。开展双语教学工作,是加快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需要,更是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质量人才和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迫切需要。”实施双语教学不仅需要提高教师的外语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而且需要加强双语课程与教材建设。“在双语教学中,要使用外文教材,或运用外国语言进行讲授,外国的教材在语言和文化上与我国有着很大的差别。因此必须加强双语课程和《教材建设,深化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若干意见》要求“各高校应根据本校的实际制订双语教学课程建设规划,通过立项的方式积极加强双语课程和教材建设。教育部也将通

) ! *

。过立项的方式对各高校双语教学建设予以资助”

进入!(世纪之后,在高等教育发展的主题由数量增长、资助双语课程建设项目。目前已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22规模扩大转向水平提升、质量提高之后,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日

高等学校双语教学协作组”,、开设双语课程的大学还成立了“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年年初,教育部决定实施继“!((”

“之后的又一重大高等教育工程———“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该协作组成员包括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2D 所大$/%”

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并在! 月颁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0以下简称《意“1。《见》意见》要求: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质量工程的实施当然离不开课程的国际化。在《意见》中,教育部强调要“加强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要不断加大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合作培养人才的力度,积极探索国内外共同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要积极引进国为提高我国人才培养质量服务。要大力引进国外优秀专家学者来华授课或开展教学领域的交流和研究活动。要制定学分互认的政策,积极鼓励大学生到国外大学选修课程学分和学习交流,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2*

从上面列举的几个教育部政策文件中,我们不难看出政府对于提高大学课程的国际性、促进大学课程国际化发展的重视程度。在中国这样一个政府具有高等教育管理相当权限的国度里,政策的影响作用带有决定性。因此,近年来提高课提高教育质量的一项主要措施。

二、大学课程国际化的发展状况(“一)双语课程”的设置与开发

关于大学课程国际化,人们一般将其定义为“指外语课

) +*(的过程”。具体来讲,课程国际3456789:;54>?@59A5B;5479)

学,协作组专门建立了高等学校双语教学资源中心网站,以利于交流双语教学经验,促进大学双语课程的发展。

0二1适应课程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大学课程建设与发展的主要力量,教师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程的质量,这是不言而喻的。对于课程的国际化、双语课程的设置与开发,同样如此。关于这一点,教育部的文件中也有充分的论述。“具有高水平的教学和科研能键因素。”为此,教育部要求“各高校一方面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引进一些高水平的教师来加强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另一方面更要重视教师业务培训工作,通过让教师到国外学习、培训、交流等途径,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和外语教学水平,特别要注重基础课骨干教师业务学习和培训,为开设、开好双语课程打好基础。教育部将每年提供一定的教师国

) ! *

。际交流名额和资金对各高校的教师进修、培训给予支持”

外大学优质的教学资源,研究和借鉴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力、具备良好的外语水平的教师的数量是推进双语教学的关

就适应课程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建设来说,应该包括两方面的学、科研即外语教学水平之外,还包括引入国外的专家、教授给学生授课,发挥他们在课程国际化中的作用。近年来,中国的许多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在教师的派出与引入方面投每年出入很大,取得了应有的成效。北京大学自!""" 年以来,家、教授平均%""人以上) /*。清华大学!""D 年学校公派师生出其中公派出境的教职员工2+%D人次;学生国出境+$D"人次,

包括出境参加会议%($人次、学习研究交流/DD人(%"+人次,

次) $*。浙江大学!""%年师生出国出境($+#人次,其中参加国际学术会议#(D人次,合作研究及学术交流++$人次,讲学!%

程的国际性、促进课程的国际化成为许多大学实施教育改革、内容,即除了上面所说的将教师派出国学习、培训,以提高教

程、国际区域研究课程的开发设置过程和‘学科普遍化’国(出境)的师生达到%"""余人次以上,每年邀请的国外专化不仅指整个课程体系具有国际性倾向或者课程体系中包含若干门具有国际性特征的课程,而且指有些课程使用国际学术界比较通用的语言进行教学,在中国来说,就是人们常说的“双语课程”。在中国大学课程国际化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存在

!"

其中长期专家、教授)) 名*+", 。中国短期国外专家、教授(%%名,科学技术大学!""" 年至!""! 年的%年间教师出国参加国际其中副教授以上)%"学术会议、合作研究、留学等有+"#"人,人;教授+"!!人*++, 。+$$#年至!""" 年聘请国外专家、

(三)适应课程国际化的学生外语能力训练

提升学生的外语能力是课程国际化所要达到的目标之一,同时学生的外语能力又是实现课程国际化、开设双语课程所要求的基础条件。正如教育部的文件所指出的那样,“推进双语教学,学生的外语水平特别是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要使双语教学取得实效,必须以学生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为保障”。因此,教育部要求“各高校应从改进基础外语教学入手,在大学外语教学中加强外语应用方面的教学与训练,提高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为推进双语教学奠定坚实

*+!,

。的基础”

人次,访问考察%&$人次,进修培训!%&人次;!""’年度聘请长、得认真研究与对待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从量与质两个方面

加以归纳与整理。在量的方面,一是各大学能够开设双语课程的教师数量仍然有限,这是制约双语课程开设数量增加的直接因素,而在学术与外语两方面具有较高水平的教师队伍的培养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经费保障;二是开设双语课程的大学虽然引进在中国#""余所本科大学中尚属少数。在质的方面,了一些外语原版教材,但是适合中国大学双语课程的教材还有待进一步开发;大学生的外语水平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否则双语课程的开设不仅受到数量上的限制,其应有的质量与效果难以保证。因此,中国大学课程国际化程度的提高还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努力。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教授,江苏南京

!+""$#)

参考文献

*+, 国家教育委员会/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0, 11新的里程碑———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文件汇编/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

*! , 教育部/关于本科教育进一步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23145, /6778911:::/;7?@/=A1/

*%,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3145, /6778911:::/BC>/>?@/=A1/*(, 季诚钧/关于大学课程国际化的探讨*D , /课程・教材・教法E !""%F "(G /

*’, 张大良,李联明/研究型大学实施课程国际化的特点与策略*D , /高等理科教育E !""&F "! G /*&, 曾剑平,曾

翔/双语教材研究*23145, /6778911:::/

;7?@/=A1/

*#, 高等学校双语教学资源中心网站,6778911:::/;7?@/=A1/*) , 李岩松/北京大学五年来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回顾*23145, /6778911:::/8H@/>?@/=A1/

*$, 清华大学网站/6778911:::/7IJAK6@L/>?@/=A1/*+", 浙江大学网站/6778911:::/MN@/>?@/=A1/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网站/6778911:::!/@I7=/>?@/=A1M6O 0P 1/

*+!, 教育部/关于印发Q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R 的通知*23145, /6778911:::/BC>/>?@/=A1/

*+%, 吴启迪/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23145, /6778911:::/BC>/>?@/=A1/

*+(, 北京大学教务部/加快本科生国际交流的步伐*23145, /6778911:::/8H@/>?@/=A1

/

外语教学(主要是英语教学)在近%"年来的中国大学教育中颇受重视,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与争论。因此,!+世纪初教育部就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列为“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年! 月教育部专门成立了由大学英语教师、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人员、外国专家共同组成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项目组,该项目组经过一年的》工作,制订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这一《大学英》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性质与目标做了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明确的说明,即“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大学英语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

*+!,

。为了实施《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行),教育部委托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家出版社开发了(套基于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大学英语教学软件系统,并于!""(年! 月开始在+)"所大学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教育部还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专项投入了!%""多万元的经费*+%, 。

大学英语教学毫无疑问是当下中国大学提升学生英语水平的主要途径,此外,在一些大学开展本科学生的国际交流活动正在成为提升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另一有效方法。例如,北京大学每年经由学校组织出境交流的学生大概占在校生总数加上个人联系的,特别是短期交流,这一比例约的(-. ’-,

交流的类型主要有校际交流、院际交流、暑期学校、接近+"-,

短期考察等*+(, 。又如,浙江大学与美国加州大学洛衫矶分校、戴维斯分校、英国利兹大学、澳大利亚西澳大学等大学开展了学生交流项目,出境)其中本科生!""’年学生出国(&’&人次(

*+",

。%$)人次)

三、大学课程国际化存在的问题

应该看到,大学课程国际化、在大学中开设双语课程,这对于中国大学来说是新近发生的事情,因此尚存在着不少值

!"

得到科学研究的训练,提高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出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在一系列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中,学生个人或创新团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选题、自主设计实验、组建实验设备、实施实验、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和撰写总结报告等工作,培养了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积极推行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是浙江大学培养本科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之一。学校每年设立’()*研究近年来,学校投入专项经费,用于资助’()*项目研究与开发。+,,万元建设’()*和学科竞赛基地共-. 个,同时建立了院级校内实践基地##个。学校投入的本科生科研资助经费力度在全国高校中是少有的。学校每年组织大学生科-$$+年以来,研训练计划,迄今全校!%个学院、+!个系师生参加校级’()*院级’()*//#,项,共计+$#/项。学生参与率占同届,,$+项,

成效十分显著:通过开学生的$"0以上。研究质量不断提高,

展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为本科生提供科研训练机会,使学生尽早进入各专业科研领域,接触学科前沿,了解学科发展动态;不断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和科研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交流能力;以“研”促进“学”与“产”的紧密结合,提高了学生创新能力。参加’()*科研训练和学科竞赛的学生,深受研究生导师和就业单位的欢迎。在每年+""多名保送研究生中,绝大部分学生曾经参加过大学生科研训练或学科竞赛。

浙江大学利用这个独特的优势,,&浙江省创业氛围浓郁。

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将创新与创业相结合。创新成果实用性成为本科生创新竞赛的一大亮点。学生在创新竞赛的过程中用其所长,学以致用,许多创新成果可以直接投入实际生产。学生创新成果涉及的范围广泛,既有贴近生活的小设计,又有适合工程需要的大系统规划。许多学生创新成果已经实现了技术转化,也为学生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创业的基础提供了机会。例如:荣获国际顶级设计大奖工业设计产品“卷筒拖”针筒;盲人引导交通系统;清洁机器人设鞋”和“家伙(12334)计和移动技术研究;天然食品添加剂对冷鲜肉的保鲜研究;微囊藻毒素与饮水)561复合污染细胞毒性效应及构效关系;基于自主研发无人机的水稻长势和产量遥感监测研究;微创手术标本取出器的研究及应用等。

总之,浙江大学在创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本科教学制度创新,广泛调动学生创新积极性,开发学生创新潜力,不仅产生了丰硕的成果,而且具有绵厚的可持续创新能力。

(作者系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浙江杭州/-""!+)

参考文献

7-8浙江大学办公网&9::;?;2&>@?&AB?&C3=&

7! 8浙江大学本科生创新网&9::;@?&AB?&C3=F =&7/8浙江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7G 8&!"". H "$H /"&

7%8浙江大学&浙江大学关于推进本科教育特殊培养工作的原则意见7G 8&!"". H "$H /"&

国大学课程国际化发展分析

摘要: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课程

国际化是一重要领域。中国政府通过制定政策在大学课程国际化中发挥着重要影响作用,提高课程的国际性、促进课程的国际化是许多大学实施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一项主要措施。近年来中国大学的课程国际化主要表现在“双语课程”的设置与开发,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生外语能力

建华

训练等方面。

关键词:大学;课程国际化;双语课程!" 世纪$"年代以来,国际化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中国大学与国外大学的联系愈来愈多,中国大学教师与国外大学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愈来愈密切,与国外大学交换学者、合作办学、举办国际学术会议等成为中国大学的日常活动。在这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潮流中,大学课程的国际化尤为引人注目。因为课程的国际化是实现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与国际交往能力的人才这一高等教育国际化目标的主要途径。笔者试就中国大学课程国际化的政策、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等作一简略的分析与讨论。

一、大学课程国际化的政府政策

所谓课程国际化,主要是指从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到具体的课程内容、实施方式都体现出国际性的趋向,课程国际化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在全球化背景下具有国际视野与国际交往能力的人才。

伴随!" 世纪#"年代末中国政府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着中外交流的不断扩大,大学课程中的国际性元素逐渐增为了培养加入I)J 之后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各加。到$"年代,

类专门人才,政府对大学开设国际性课程、大学课程走向国际化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年! 月,中国政府发布了对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重

要影响意义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这一纲领性文件将提高教育的国际性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与指导方针之一,提出“进一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加强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大胆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发展和管理教育的成功经“验”,加强我国高等学校同外国高等学校的交流与合作,开展

7-8

。与国外学校或专家联合培养人才、联合进行科学研究”

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教育部在!""-年+月下发的《

“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要求,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法律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力争在/年I)J 后需要的金融、

!"

) ! *

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

关于本科教育进一步推!""+年(!月,教育部又下发了《

“着一些具有国际特征的学科专业,如“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因此具有国际性倾向的课程早已存在,而大力推广设置与开发“双语课程”则是近些年来的事。

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年教育部在下发的《

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这一要求促进了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双语课程的设置与开发。例如,南德、英等!" 多京大学组织各院系对!""" 多门专业课程与美、

个国家和地区(""多所高校的+"""余门相关课程作了系统比较,并在此基础上新增和更新课程("""多门,建设双语教学课程2"" 余门) %*。双语课程的开发对教材提出了新的要求,引进国外原版教材成为双语课程设置与开发的基础要件。据不完全统计,清华大学开设的(++"门课程中C 有%""门左右的核心课程采用国外著名高校的优秀教材作为教学参考书。北京大学有2" 多门课程、中山大学有/门课程采用国外原版教材C 复旦大学引进了哈佛大学的#D""多种教材。原版教材主要集中在经济、管理、医学、计算机、化学、数学、机械工程等学科) D *。教育部为鼓励大学教师开设双语课程,拨出专项经费所大学的+/个双语课程建设项目获得立项资助) #*。此外,已经

()进双语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对大学开展双语教学提出了许多具体的要求。在《若干意见》中指出:“当今世界竞争空前激烈,其竞争又主要集中在人才和综合国高等教育如何与国际接轨,培养力的竞争。中国加入,-. 后,

适应国际化需要的人才,推动中国经济、科技、文化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已成当务之急。开展双语教学工作,是加快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需要,更是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质量人才和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迫切需要。”实施双语教学不仅需要提高教师的外语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而且需要加强双语课程与教材建设。“在双语教学中,要使用外文教材,或运用外国语言进行讲授,外国的教材在语言和文化上与我国有着很大的差别。因此必须加强双语课程和《教材建设,深化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若干意见》要求“各高校应根据本校的实际制订双语教学课程建设规划,通过立项的方式积极加强双语课程和教材建设。教育部也将通

) ! *

。过立项的方式对各高校双语教学建设予以资助”

进入!(世纪之后,在高等教育发展的主题由数量增长、资助双语课程建设项目。目前已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22规模扩大转向水平提升、质量提高之后,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日

高等学校双语教学协作组”,、开设双语课程的大学还成立了“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年年初,教育部决定实施继“!((”

“之后的又一重大高等教育工程———“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该协作组成员包括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2D 所大$/%”

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并在! 月颁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0以下简称《意“1。《见》意见》要求: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质量工程的实施当然离不开课程的国际化。在《意见》中,教育部强调要“加强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要不断加大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合作培养人才的力度,积极探索国内外共同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要积极引进国为提高我国人才培养质量服务。要大力引进国外优秀专家学者来华授课或开展教学领域的交流和研究活动。要制定学分互认的政策,积极鼓励大学生到国外大学选修课程学分和学习交流,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2*

从上面列举的几个教育部政策文件中,我们不难看出政府对于提高大学课程的国际性、促进大学课程国际化发展的重视程度。在中国这样一个政府具有高等教育管理相当权限的国度里,政策的影响作用带有决定性。因此,近年来提高课提高教育质量的一项主要措施。

二、大学课程国际化的发展状况(“一)双语课程”的设置与开发

关于大学课程国际化,人们一般将其定义为“指外语课

) +*(的过程”。具体来讲,课程国际3456789:;54>?@59A5B;5479)

学,协作组专门建立了高等学校双语教学资源中心网站,以利于交流双语教学经验,促进大学双语课程的发展。

0二1适应课程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大学课程建设与发展的主要力量,教师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程的质量,这是不言而喻的。对于课程的国际化、双语课程的设置与开发,同样如此。关于这一点,教育部的文件中也有充分的论述。“具有高水平的教学和科研能键因素。”为此,教育部要求“各高校一方面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引进一些高水平的教师来加强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另一方面更要重视教师业务培训工作,通过让教师到国外学习、培训、交流等途径,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和外语教学水平,特别要注重基础课骨干教师业务学习和培训,为开设、开好双语课程打好基础。教育部将每年提供一定的教师国

) ! *

。际交流名额和资金对各高校的教师进修、培训给予支持”

外大学优质的教学资源,研究和借鉴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力、具备良好的外语水平的教师的数量是推进双语教学的关

就适应课程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建设来说,应该包括两方面的学、科研即外语教学水平之外,还包括引入国外的专家、教授给学生授课,发挥他们在课程国际化中的作用。近年来,中国的许多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在教师的派出与引入方面投每年出入很大,取得了应有的成效。北京大学自!""" 年以来,家、教授平均%""人以上) /*。清华大学!""D 年学校公派师生出其中公派出境的教职员工2+%D人次;学生国出境+$D"人次,

包括出境参加会议%($人次、学习研究交流/DD人(%"+人次,

次) $*。浙江大学!""%年师生出国出境($+#人次,其中参加国际学术会议#(D人次,合作研究及学术交流++$人次,讲学!%

程的国际性、促进课程的国际化成为许多大学实施教育改革、内容,即除了上面所说的将教师派出国学习、培训,以提高教

程、国际区域研究课程的开发设置过程和‘学科普遍化’国(出境)的师生达到%"""余人次以上,每年邀请的国外专化不仅指整个课程体系具有国际性倾向或者课程体系中包含若干门具有国际性特征的课程,而且指有些课程使用国际学术界比较通用的语言进行教学,在中国来说,就是人们常说的“双语课程”。在中国大学课程国际化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存在

!"

其中长期专家、教授)) 名*+", 。中国短期国外专家、教授(%%名,科学技术大学!""" 年至!""! 年的%年间教师出国参加国际其中副教授以上)%"学术会议、合作研究、留学等有+"#"人,人;教授+"!!人*++, 。+$$#年至!""" 年聘请国外专家、

(三)适应课程国际化的学生外语能力训练

提升学生的外语能力是课程国际化所要达到的目标之一,同时学生的外语能力又是实现课程国际化、开设双语课程所要求的基础条件。正如教育部的文件所指出的那样,“推进双语教学,学生的外语水平特别是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要使双语教学取得实效,必须以学生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为保障”。因此,教育部要求“各高校应从改进基础外语教学入手,在大学外语教学中加强外语应用方面的教学与训练,提高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为推进双语教学奠定坚实

*+!,

。的基础”

人次,访问考察%&$人次,进修培训!%&人次;!""’年度聘请长、得认真研究与对待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从量与质两个方面

加以归纳与整理。在量的方面,一是各大学能够开设双语课程的教师数量仍然有限,这是制约双语课程开设数量增加的直接因素,而在学术与外语两方面具有较高水平的教师队伍的培养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经费保障;二是开设双语课程的大学虽然引进在中国#""余所本科大学中尚属少数。在质的方面,了一些外语原版教材,但是适合中国大学双语课程的教材还有待进一步开发;大学生的外语水平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否则双语课程的开设不仅受到数量上的限制,其应有的质量与效果难以保证。因此,中国大学课程国际化程度的提高还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努力。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教授,江苏南京

!+""$#)

参考文献

*+, 国家教育委员会/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0, 11新的里程碑———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文件汇编/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

*! , 教育部/关于本科教育进一步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23145, /6778911:::/;7?@/=A1/

*%,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3145, /6778911:::/BC>/>?@/=A1/*(, 季诚钧/关于大学课程国际化的探讨*D , /课程・教材・教法E !""%F "(G /

*’, 张大良,李联明/研究型大学实施课程国际化的特点与策略*D , /高等理科教育E !""&F "! G /*&, 曾剑平,曾

翔/双语教材研究*23145, /6778911:::/

;7?@/=A1/

*#, 高等学校双语教学资源中心网站,6778911:::/;7?@/=A1/*) , 李岩松/北京大学五年来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回顾*23145, /6778911:::/8H@/>?@/=A1/

*$, 清华大学网站/6778911:::/7IJAK6@L/>?@/=A1/*+", 浙江大学网站/6778911:::/MN@/>?@/=A1/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网站/6778911:::!/@I7=/>?@/=A1M6O 0P 1/

*+!, 教育部/关于印发Q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R 的通知*23145, /6778911:::/BC>/>?@/=A1/

*+%, 吴启迪/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23145, /6778911:::/BC>/>?@/=A1/

*+(, 北京大学教务部/加快本科生国际交流的步伐*23145, /6778911:::/8H@/>?@/=A1

/

外语教学(主要是英语教学)在近%"年来的中国大学教育中颇受重视,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与争论。因此,!+世纪初教育部就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列为“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年! 月教育部专门成立了由大学英语教师、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人员、外国专家共同组成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项目组,该项目组经过一年的》工作,制订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这一《大学英》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性质与目标做了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明确的说明,即“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大学英语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

*+!,

。为了实施《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行),教育部委托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家出版社开发了(套基于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大学英语教学软件系统,并于!""(年! 月开始在+)"所大学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教育部还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专项投入了!%""多万元的经费*+%, 。

大学英语教学毫无疑问是当下中国大学提升学生英语水平的主要途径,此外,在一些大学开展本科学生的国际交流活动正在成为提升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另一有效方法。例如,北京大学每年经由学校组织出境交流的学生大概占在校生总数加上个人联系的,特别是短期交流,这一比例约的(-. ’-,

交流的类型主要有校际交流、院际交流、暑期学校、接近+"-,

短期考察等*+(, 。又如,浙江大学与美国加州大学洛衫矶分校、戴维斯分校、英国利兹大学、澳大利亚西澳大学等大学开展了学生交流项目,出境)其中本科生!""’年学生出国(&’&人次(

*+",

。%$)人次)

三、大学课程国际化存在的问题

应该看到,大学课程国际化、在大学中开设双语课程,这对于中国大学来说是新近发生的事情,因此尚存在着不少值

!"


相关文章

  • 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研究生课程简介
  • 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研究生课程简介 ECON6041 企业管理学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 开课院系:管理学院 任课教师:余光胜副教授 开课学期:第一 学分:3 周学时:3 总学时:54 课程性质:硕士学位基础课 适用 ...查看


  •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2009年副修专业招生通知 我院2009年副修专业(我校只颁发副修证书,无第二专业学士学位证书)报名现已开始,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欢迎各位同学前来报名修读. 一.报名对象 2008级本科生 二.报名时间 5月18日-5月 ...查看


  • 法学院课程介绍
  • 法学教学部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070301 课程名称:<逻辑学> 课程类型:限选课 课程学时:64学时 适用专业:法学 先修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 课程简介: 本课程通过对逻辑学概念.原理.原则等内容的讲述,帮助学生获得探求真理. ...查看


  • 金融学专业主要课程简介
  • 课程名称:货币银行学 英文名称:Economics of money and banking 学分:3 总学时:54 先修课程:西方经济学 内容简介:本课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研究货币.信用.银行各自运行规律及三者间内在联系以及政府如何运用之 ...查看


  • 2016年北京市学前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 2016年中国北京市学前教育行业现状研究 分析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 报告编号:1881777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 ...查看


  • 创新与创业类
  • 目录 <面向工业企业应用的创新方法> . ............................................... 2 <成功之道> .............................. ...查看


  • 厦门大学2015MBA中心选修课课程大纲
  •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MBA中心选修课课程大纲 (课程大纲仅供参考,部门课程可能授课前再次更新大纲) 目 1. 2. 3. 4. 5. 6. 7. 8. 9. 录 综合与实践整合模块-国学与管理 --------- 2 综合与实践整 ...查看


  • 法律专业课程设置
  • 法律专业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0331101 课程名称:中国法制史 课程类型:必修课 授课学时:72 主要内容:本课程讲授我国自夏.商.西周至建国前法律制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以及各时期重要的立法状况和重要法律的基本内容,旨在使学生对我国法 ...查看


  • 国际贸易概论教学大纲
  • 国际贸易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国际贸易 课程编码:见附件三 英文名称: International trade 学 时: 18 学 分:2 适用专业: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通实课 先修课程: 教 材:国际贸易 (对外贸易大学出版社)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