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应用在节能方面的最新进展

2014级研究生三班 148033022 免疫学 汪悦

计算机技术在生物医学的最新进展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生物医学正迈入大数据时代。不仅

下一代测序分析面临大数据存储与计算的挑战,公共医疗对大数据存

储的需求也日益增长[1]。大数据浪潮为生物医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

遇,将根本性的改变生物医学基础研究和医疗实践,在探究人类疾病

与基因的关联[2]、实现个性化医疗[3]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

生物医学领域数据爆炸式的增长也对海量数据的存储和分析提出了

新的挑战[4-7]。在处理海量数据时,人们通常使用并行计算技术,其

支持同时使用多个计算单元处理任务。传统的解决方案有MPI 、网格

计算等[8,9]。而近年来兴起的云计算理念的提出让用户“在云端处理

数据”,简化了计算、存储等IT 资源的使用,并提供了灵活的计算能

力和高效的数据分析方法,可有效的解决生物实验室对计算资源的弹

性需求,引起了生物医学领域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6,8,10-14]

1 云计算概述

John McCarthy在1961年曾提出“计算迟早有一天会变成一种公共基

础设施”的思想。经过十几年的演变,并从行计算到网格计算,再到

最终的云计算预言已成为现实。云计算是一种利用互联网即可随时随

地、按需便捷地访问共享资源池的模型[6]. 其体系架构可分为3层:核

心服务、服务管理和用户访问接口[15]。资源和功能服务化是云计算的

核心理念,硬件基础设施、平台和应用程序都能以服务的方式通过网

络交付给用户、该部分首先概述云计算核心服务层及其关键技术,随

后阐述云计算在实现海量数据分析与存储方面的优势。

1.1云计算的服务模型与部署方式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将当前云计算服务模型划分为3个层次

[16]

(1) 基础设施即服务。该层为用户提供IT 基础设施能力,基于KVM [17],

XEN [18]和VMware Infrastructure等虚拟化技术,用户可以按需申请

资源并且自定义操作系统、并行编程框架等,使用十分灵活。

(2) 平台即服务。该层为用户提供应用程序的分布式编程框架,应用

的开发和部署必须遵守平台特定的规则,其关键技术是海量数据

的处理与存储。

(3) 软件即服务。该层直接为用户提供应用服务,典型的访问方式是

通过Web 浏览器界面使用,用户不需要具有开发能力即可使用云

计算服务。

从云计算部署的角度划分,云计算分为私有云、公有云、社区云和混

合云[19]。私有云为某个社区服务,既可独立运作,也可委托第三方管

理,通常限于机构内部使用;公有云对外出售或提供云服务,可以被

公众所拥有;社区云的基础设施被几个机构所共享,以支持某个具有

共同需求的社区;混合云是由2个或多个相对独立的云组成,通常需

要保证数据和应用的可移植性。

1.2 云计算服务模型的优势

类似EC2的云计算服务模型为生物医学大数据处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近几年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其优势体现在集群构建、资源扩展和

应用部署3个方面。

(1) 云计算提供了简单集群构建方案。首先用户无须担心计算机系统、

供电系统、制冷系统等涉及数据中心维护的技术问题,云计算公

司负责数据中心的维护和管理工作。其次,集群构建基于互联网

交付模式,并按使用量付费,用户通过一台联网的个人电脑和一

张信用卡即可在短时间内申请所需的计算资源。

(2) 云中的资源以共享资源池的方式管理。根据业务负载的动态变化,

服务规模可快速伸缩,即实现了所谓的弹性计算,通常科研组织

或机构在购买本地服务器之前会权衡维护成本和突发事件所带来

的峰值计算负荷,而云计算的弹性可方便科研人员根据生物计算

任务的强度,灵活购买计算资源,如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可临时

迅速扩展计算规模。云计算所拥有的资源扩展能力近乎无限,在

使用SSAHA 算法对人类基因组测序数据进行拼接时,Bateman 和

Wood [20]发现该计算问题的复杂度已超出Sanger 数据中心的计算

能力,于是他们在EC2上构建了一个100节点的集群,在半天的

时间内就得到了计算的结果。

云计算还提供快捷的应用部署与共享方式。这给生物医学研究提供极大的便利。传统的应用部署方式需要经过配置运行环境这一繁琐步骤,而现在软件开发人员可以将应用及其运行环境全部打包成镜像。用户可以在云端运行一个或多个镜像文件的实例,从而实现应用的完美复制,免去了传统方式带来的烦恼。Dudley 和Butte [21]将这种通过镜像文件共享计算环境的方法称为全系统快照交换。这种方法避免了由软件版

本或环境依赖因素带来的计算结果偏差,增加了数据分析的可重复性。

2 云计. 算的基本步骤

(1)创建AMI 。首先,本地系统必须安装EC2-API-tools 和S3CMD 并能正常访问EC2和S3服务,正确填写PathSeq 所需的信息,最后运行create-ownAMI.com, 根据屏幕提示填写AWS 账号相关信息,等待一段时间之后完成创建PathSeqAMI 。

(2)上传数据。运行Preprocessed-Reads.com 和Upload-Reference-Genome.com, 分别将待处理数据和参考数据上传到S3,其中参考数据库先是从broadinstitute 的ftp 上下载到本地,然后自动调用S3CMD 命令上传到云端,这一步骤需要的时间依赖于本地网络宽带。

(3)租用弹性计算云,运行PathSeq-launch.com ,将在云中部署以PathSeqAMI 为模板的实例集群并开始计算。

(4)取回结果并种植集群。通过AWS 控制台访问S3并将结果保存到本地,运行Terminate Pathseq.com 将终止PathSeq 实现了分布式的自动化数据处理流程,凸显了与传统软件部署方式相比的优势所在。除了以上内容之外,还有一些与EC2安全相关的配置,比如防火墙隔离、网络控制等,Fusaro 等人[22]详细介绍了现有软件部署到EC2上的编程原则。

3 使用云计算的问题

在预算可承受范围内,云计算提供了大规模灵活的计算资源,允许研究人员分析日益增长的测序,免去了维护大型数据中心的负担。然而,云计算被政府机构、互联网公司、科学实验室广泛使用的同时,仍然存在诸如数据隐私等问题[6]。如实验室要使用云计算,需提前考虑以下因素:

(1)数据隐私问题。疾病相关的测序工程或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的数据通常会有严格

的访问控制,一旦泄露了数据隐私会给用户造成极大损失。

(2)数据传输问题。由于网络宽带限制,不同云之间或云与本地之间的的数据迁移可能成为瓶颈,建议预先将数据上传到云端,S3甚至允许用户邮寄硬盘以上传数据。

(3)数据处理问题。云环境下的应用程序通常采用MapReduce 编程框架,利用Hadoop Streaming 组间可以简单处理一些面向批处理的任务。数据之间无需相互通信也能得到正确结果。然而,对于复杂计算机任务,无法简单实现其Mapper 和Reducer 或重写算法的时间成本

(4)经济效益、云计算是按使用量付费,花费集中在计算、存储和数据传输三个方面。

4 展望

随着下一代测序、生物质谱和医学成像等医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剖析疾病的成因,分析药物的有效性和毒性。在通往个性化医疗的道路上,海量数据处理是关键难题。云计算将大量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软件资源虚拟化,形成规模庞大的共享资源池,可有效解决生物医学对IT 资源的弹性需求。目前,国内云计算领域覆盖面广、参与单位多,但仍与国外有相当大差距,不仅缺乏类似EC2的弹性计算服务,也缺乏类似Galaxy 的成熟的生物医学数据分析平台。此外,云计算的服务可靠性、标准化和隐私安全等问题亟待解决。尽管如此,利用云计算解决海量数据处理难题仍是未来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Shendure J, Ji H. Next-generation DNA sequencing. Nat Biotechnol, 2008, 26: 1135–1145

[2] Qin J, Li Y, Cai Z, et al. A meta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of gut microbiota in

type 2 diabetes. Nature, 2012, 490: 55–60

[3] Mardis E R. The impact of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technology on genetics. Trends Genet, 2008, 24: 133

[4] Schatz M C, Langmead B, Salzberg S L. Cloud computing and the DNA data race. Nat Biotechnol, 2010, 28: 691

[5] Gathering clouds and a sequencing storm: why cloud computing could broaden community access to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Nat Biotechnol,

2010, 28: 1, doi: 10.1038/nbt0110-1

[6] Rosenthal A, Mork P, Li M H, et al. Cloud computing: a new business paradigm for biomedical information sharing. J Biomed Inform, 2010, 43:

342–353

[7] Re C, Ro A, Re A. Will computers crash genomics? Science, 2010, 5: 1190

[8] Darling A, Carey L, Feng W C. The design, implementation, and evaluation of

mpiBLAST. In: Proceedings of ClusterWorld. San Jose. 2003. 14

[9] Schadt E E, Linderman M D, Sorenson J, et al. Computational solutions to large-scale data management and analysis. Nat Rev Genet, 2010, 11: analysis. Nat Rev Genet, 2010, 11:647–657

[10] Wall D P, Kudtarkar P, Fusaro V A, et al. Cloud computing for comparative genomics. BMC Bioinformatics, 2010, 11: 259

[11] Stein L D. The case for cloud computing in genome informatics. Genome Biol, 2010, 11: 207

[12] Dudley J T, Pouliot Y, Chen R, et al. Translational bioinformatics in the cloud: an

affordable alternative. Genome Med, 2010, 2: 51

[13] Wilkening J, Wilke A, Desai N, et al. Using clouds for metagenomics: a case study. In: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luster Computing. New

Orleans. 2009. 1–6

[14] 郝彤, 马红武, 赵学明. 云计算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2, 24: 117–123

[15]Rackspace Cloud Computing. OpenStack open source cloud computing software. 2012, http://www.openstack.org/

[16] Dean J, Ghemawat S. Mapreduce: simplified data processing on large clusters. Commun Acm, 2008, 51: 107–113

[17]Isard M, Budiu M, Yu Y, et al. Dryad: distributed data-parallel programs from sequential building blocks. ACM SIGOPS Operating Systems

Review, 2007, 41: 59–72

[18] Yang H C, Dasdan A, Hsiao R L, et al. Map-reduce-merge: simplified relational data processing on large clusters. In: Proceedings of the 2007

ACM SIGMO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of Data. Beijing, 2007, 1029–1040

[19] Ghemawat S, Gobioff H, Leung S T. The google file system. ACM SIGOPS Operating Systems Review, 2003, 37: 29–43

[20] Borthakur D. The hadoop distributed file system: architecture and design. Hadoop Project Website, 2007, 11: 21

[21] Schwan P. Lustre: building a file system for 1000-node clusters. In: Proceedings of the

Linux Symposium 2003, Ottawa, 2003, 401 –408

[22] Rackspace Cloud Computing. OpenStack open source cloud computing software. 2012, http://www.openstack.org/

2014级研究生三班 148033022 免疫学 汪悦

计算机技术在生物医学的最新进展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生物医学正迈入大数据时代。不仅

下一代测序分析面临大数据存储与计算的挑战,公共医疗对大数据存

储的需求也日益增长[1]。大数据浪潮为生物医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

遇,将根本性的改变生物医学基础研究和医疗实践,在探究人类疾病

与基因的关联[2]、实现个性化医疗[3]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

生物医学领域数据爆炸式的增长也对海量数据的存储和分析提出了

新的挑战[4-7]。在处理海量数据时,人们通常使用并行计算技术,其

支持同时使用多个计算单元处理任务。传统的解决方案有MPI 、网格

计算等[8,9]。而近年来兴起的云计算理念的提出让用户“在云端处理

数据”,简化了计算、存储等IT 资源的使用,并提供了灵活的计算能

力和高效的数据分析方法,可有效的解决生物实验室对计算资源的弹

性需求,引起了生物医学领域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6,8,10-14]

1 云计算概述

John McCarthy在1961年曾提出“计算迟早有一天会变成一种公共基

础设施”的思想。经过十几年的演变,并从行计算到网格计算,再到

最终的云计算预言已成为现实。云计算是一种利用互联网即可随时随

地、按需便捷地访问共享资源池的模型[6]. 其体系架构可分为3层:核

心服务、服务管理和用户访问接口[15]。资源和功能服务化是云计算的

核心理念,硬件基础设施、平台和应用程序都能以服务的方式通过网

络交付给用户、该部分首先概述云计算核心服务层及其关键技术,随

后阐述云计算在实现海量数据分析与存储方面的优势。

1.1云计算的服务模型与部署方式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将当前云计算服务模型划分为3个层次

[16]

(1) 基础设施即服务。该层为用户提供IT 基础设施能力,基于KVM [17],

XEN [18]和VMware Infrastructure等虚拟化技术,用户可以按需申请

资源并且自定义操作系统、并行编程框架等,使用十分灵活。

(2) 平台即服务。该层为用户提供应用程序的分布式编程框架,应用

的开发和部署必须遵守平台特定的规则,其关键技术是海量数据

的处理与存储。

(3) 软件即服务。该层直接为用户提供应用服务,典型的访问方式是

通过Web 浏览器界面使用,用户不需要具有开发能力即可使用云

计算服务。

从云计算部署的角度划分,云计算分为私有云、公有云、社区云和混

合云[19]。私有云为某个社区服务,既可独立运作,也可委托第三方管

理,通常限于机构内部使用;公有云对外出售或提供云服务,可以被

公众所拥有;社区云的基础设施被几个机构所共享,以支持某个具有

共同需求的社区;混合云是由2个或多个相对独立的云组成,通常需

要保证数据和应用的可移植性。

1.2 云计算服务模型的优势

类似EC2的云计算服务模型为生物医学大数据处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近几年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其优势体现在集群构建、资源扩展和

应用部署3个方面。

(1) 云计算提供了简单集群构建方案。首先用户无须担心计算机系统、

供电系统、制冷系统等涉及数据中心维护的技术问题,云计算公

司负责数据中心的维护和管理工作。其次,集群构建基于互联网

交付模式,并按使用量付费,用户通过一台联网的个人电脑和一

张信用卡即可在短时间内申请所需的计算资源。

(2) 云中的资源以共享资源池的方式管理。根据业务负载的动态变化,

服务规模可快速伸缩,即实现了所谓的弹性计算,通常科研组织

或机构在购买本地服务器之前会权衡维护成本和突发事件所带来

的峰值计算负荷,而云计算的弹性可方便科研人员根据生物计算

任务的强度,灵活购买计算资源,如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可临时

迅速扩展计算规模。云计算所拥有的资源扩展能力近乎无限,在

使用SSAHA 算法对人类基因组测序数据进行拼接时,Bateman 和

Wood [20]发现该计算问题的复杂度已超出Sanger 数据中心的计算

能力,于是他们在EC2上构建了一个100节点的集群,在半天的

时间内就得到了计算的结果。

云计算还提供快捷的应用部署与共享方式。这给生物医学研究提供极大的便利。传统的应用部署方式需要经过配置运行环境这一繁琐步骤,而现在软件开发人员可以将应用及其运行环境全部打包成镜像。用户可以在云端运行一个或多个镜像文件的实例,从而实现应用的完美复制,免去了传统方式带来的烦恼。Dudley 和Butte [21]将这种通过镜像文件共享计算环境的方法称为全系统快照交换。这种方法避免了由软件版

本或环境依赖因素带来的计算结果偏差,增加了数据分析的可重复性。

2 云计. 算的基本步骤

(1)创建AMI 。首先,本地系统必须安装EC2-API-tools 和S3CMD 并能正常访问EC2和S3服务,正确填写PathSeq 所需的信息,最后运行create-ownAMI.com, 根据屏幕提示填写AWS 账号相关信息,等待一段时间之后完成创建PathSeqAMI 。

(2)上传数据。运行Preprocessed-Reads.com 和Upload-Reference-Genome.com, 分别将待处理数据和参考数据上传到S3,其中参考数据库先是从broadinstitute 的ftp 上下载到本地,然后自动调用S3CMD 命令上传到云端,这一步骤需要的时间依赖于本地网络宽带。

(3)租用弹性计算云,运行PathSeq-launch.com ,将在云中部署以PathSeqAMI 为模板的实例集群并开始计算。

(4)取回结果并种植集群。通过AWS 控制台访问S3并将结果保存到本地,运行Terminate Pathseq.com 将终止PathSeq 实现了分布式的自动化数据处理流程,凸显了与传统软件部署方式相比的优势所在。除了以上内容之外,还有一些与EC2安全相关的配置,比如防火墙隔离、网络控制等,Fusaro 等人[22]详细介绍了现有软件部署到EC2上的编程原则。

3 使用云计算的问题

在预算可承受范围内,云计算提供了大规模灵活的计算资源,允许研究人员分析日益增长的测序,免去了维护大型数据中心的负担。然而,云计算被政府机构、互联网公司、科学实验室广泛使用的同时,仍然存在诸如数据隐私等问题[6]。如实验室要使用云计算,需提前考虑以下因素:

(1)数据隐私问题。疾病相关的测序工程或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的数据通常会有严格

的访问控制,一旦泄露了数据隐私会给用户造成极大损失。

(2)数据传输问题。由于网络宽带限制,不同云之间或云与本地之间的的数据迁移可能成为瓶颈,建议预先将数据上传到云端,S3甚至允许用户邮寄硬盘以上传数据。

(3)数据处理问题。云环境下的应用程序通常采用MapReduce 编程框架,利用Hadoop Streaming 组间可以简单处理一些面向批处理的任务。数据之间无需相互通信也能得到正确结果。然而,对于复杂计算机任务,无法简单实现其Mapper 和Reducer 或重写算法的时间成本

(4)经济效益、云计算是按使用量付费,花费集中在计算、存储和数据传输三个方面。

4 展望

随着下一代测序、生物质谱和医学成像等医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剖析疾病的成因,分析药物的有效性和毒性。在通往个性化医疗的道路上,海量数据处理是关键难题。云计算将大量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软件资源虚拟化,形成规模庞大的共享资源池,可有效解决生物医学对IT 资源的弹性需求。目前,国内云计算领域覆盖面广、参与单位多,但仍与国外有相当大差距,不仅缺乏类似EC2的弹性计算服务,也缺乏类似Galaxy 的成熟的生物医学数据分析平台。此外,云计算的服务可靠性、标准化和隐私安全等问题亟待解决。尽管如此,利用云计算解决海量数据处理难题仍是未来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Shendure J, Ji H. Next-generation DNA sequencing. Nat Biotechnol, 2008, 26: 1135–1145

[2] Qin J, Li Y, Cai Z, et al. A meta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of gut microbiota in

type 2 diabetes. Nature, 2012, 490: 55–60

[3] Mardis E R. The impact of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technology on genetics. Trends Genet, 2008, 24: 133

[4] Schatz M C, Langmead B, Salzberg S L. Cloud computing and the DNA data race. Nat Biotechnol, 2010, 28: 691

[5] Gathering clouds and a sequencing storm: why cloud computing could broaden community access to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Nat Biotechnol,

2010, 28: 1, doi: 10.1038/nbt0110-1

[6] Rosenthal A, Mork P, Li M H, et al. Cloud computing: a new business paradigm for biomedical information sharing. J Biomed Inform, 2010, 43:

342–353

[7] Re C, Ro A, Re A. Will computers crash genomics? Science, 2010, 5: 1190

[8] Darling A, Carey L, Feng W C. The design, implementation, and evaluation of

mpiBLAST. In: Proceedings of ClusterWorld. San Jose. 2003. 14

[9] Schadt E E, Linderman M D, Sorenson J, et al. Computational solutions to large-scale data management and analysis. Nat Rev Genet, 2010, 11: analysis. Nat Rev Genet, 2010, 11:647–657

[10] Wall D P, Kudtarkar P, Fusaro V A, et al. Cloud computing for comparative genomics. BMC Bioinformatics, 2010, 11: 259

[11] Stein L D. The case for cloud computing in genome informatics. Genome Biol, 2010, 11: 207

[12] Dudley J T, Pouliot Y, Chen R, et al. Translational bioinformatics in the cloud: an

affordable alternative. Genome Med, 2010, 2: 51

[13] Wilkening J, Wilke A, Desai N, et al. Using clouds for metagenomics: a case study. In: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luster Computing. New

Orleans. 2009. 1–6

[14] 郝彤, 马红武, 赵学明. 云计算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2, 24: 117–123

[15]Rackspace Cloud Computing. OpenStack open source cloud computing software. 2012, http://www.openstack.org/

[16] Dean J, Ghemawat S. Mapreduce: simplified data processing on large clusters. Commun Acm, 2008, 51: 107–113

[17]Isard M, Budiu M, Yu Y, et al. Dryad: distributed data-parallel programs from sequential building blocks. ACM SIGOPS Operating Systems

Review, 2007, 41: 59–72

[18] Yang H C, Dasdan A, Hsiao R L, et al. Map-reduce-merge: simplified relational data processing on large clusters. In: Proceedings of the 2007

ACM SIGMO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of Data. Beijing, 2007, 1029–1040

[19] Ghemawat S, Gobioff H, Leung S T. The google file system. ACM SIGOPS Operating Systems Review, 2003, 37: 29–43

[20] Borthakur D. The hadoop distributed file system: architecture and design. Hadoop Project Website, 2007, 11: 21

[21] Schwan P. Lustre: building a file system for 1000-node clusters. In: Proceedings of the

Linux Symposium 2003, Ottawa, 2003, 401 –408

[22] Rackspace Cloud Computing. OpenStack open source cloud computing software. 2012, http://www.openstack.org/


相关文章

  • 2016年电站锅炉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 2015-2020年中国电站锅炉行业发展现状调 研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 报告编号:1627839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 ...查看


  • 墙体自保温砌块的研究进展_张伟
  •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墙体自保温砌块的研究进展 2 张伟1,孙道胜1,,丁益2 (1. 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江苏南京 2.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安徽合肥 210009: 230022) 综述了国内对墙体自保温砌块的最新研究进展.从砌块的块型设计 ...查看


  • 新能源在船舶上的应用进展及展望
  • 第39卷 第6期船海工程Vol.39 No.6 2010年12月SHIP&OCEANENGINEERINGDec.2010DOI:10.3963/j.issn.1671 7953.2010.06.031 新能源在船舶上的应用进展及展 ...查看


  • 合成氨工艺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 第25卷第8期2005年8月现代化工 Modern Chemical Industry Aug. 2005 9 技术进展 合成氨工艺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蒋德军 (中国石化集团宁波工程公司, 浙江宁波315207) 摘要:介绍了合成氨技术 ...查看


  • 偏微分方程及其应用国际会议
  • 会议报告 偏微分方程及其应用国际会议 孙庆有 (浙江大学数学科学研究中心,杭州310027) 由浙江大学数学科学研究中心举办的偏微分方 程及其应用国际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artial Differ ...查看


  • 中国智慧城市行业研究及发展预测报告2016-2021年
  • 中国智慧城市行业研究及发展预测 报告2016-2021年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内容介绍: 第一章 智慧城市提出的背景及其内涵 第一节 智慧城市提出的背景 一.城市发展所产生的变化 (一)城市逐渐占据中心舞台 (二)城市政治 ...查看


  • 新型化工分离技术
  • 姓名:崔婷婷__ 班级:化工0804 学号:08110438_ 化工分离技术的若干新进展 崔婷婷(吉林化工学院 化工系, 吉林) 摘要:介绍了化工分离过程的几种新技术的原理.适用范围及优点.并根据其重要性.多样性及复杂性分析并讨论它在过程工 ...查看


  • 汽车驾驶员技师论文--浅谈汽车驾驶节油
  • 浅谈汽车驾驶技巧与节油技术 [内容摘要]机动车驾驶属运输业中一种特殊的工种.驾驶员的驾驶技巧与节油技术在目前高油价的情形下尤为重要.近年来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道路里程数快速增长,汽车的使用量开始呈现阶段几何数量级快速增长,但随着国际油价的逐 ...查看


  • 石墨烯调研报告
  • 石墨烯将引发全球应用材料的新变革 [内容提要]从2010年10月初两位英国科学家因为发现石墨烯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后,石墨烯在我国成为热点词汇,各地科研院所争相研究,企业争相投资,连地方政府也考虑将其产业化.石墨烯成为争取国家资金支持最热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