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塌陷防治基础常识

地面塌陷防治基础常识

一、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动力地质现象。

二、岩溶塌陷的形态与规模

岩溶塌陷的平面形态具有园形、椭园形、长条形及不规则形等,主要与下伏岩洞隙的开口形态及其上复岩、土体的性质在平面上分布的均一性有关。其剖面形态具有坛状、井状、漏斗状、碟状及不规则状等,主要与塌层的性质有关,粘性土层塌陷多呈坛状或井状,砂土层塌陷多具漏斗状,松散土层塌陷常呈碟状,基岩塌陷剖面常呈不规则的梯状。

三、岩溶塌陷发生的前兆特征

岩溶塌陷很长一段变形过程发展于地面以下,一旦地面以上出现前兆,离塌陷时间已近而短促,往往因未及时引起警惕而造成重大损失。然而作为塌陷的序幕,只要认真仔细观察是可以发现并作出预警预报的,对减轻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的前兆有:

1、井、泉的异常变化:如井、泉水位的骤然升、降,水色突然浑浊和翻砂、冒气。这些现象反映岩溶地下水动力条件突然发生急剧改变,从而为塌陷作用的发展提供了动力。这些变化的产生或与附近地表水体河、湖、坑矿)突然间发生集中渗漏有关,或者与地下水通道因土洞扩展坍塌造成的堵塞或冲决有关。无论如何它们都将促进土洞的快速扩展,预示着存在塌陷的险情,作为塌陷的前兆有着重要的

意义。

2、地面变形:如地面出现环状裂缝并不断扩展,产生局部的地鼓或下沉现象。它们一般是土洞扩展达到一定规模后其顶板已接近极限平衡状态的现象,这时地面已处于临近塌陷的危险状态。

四、岩溶塌陷的简易监测

1、监测的目的

通过简易监测,一方面是要抓住岩溶塌陷的前兆现象;另一方面是取得这些前兆现象变化过程的资料,以便于分析判断其发展趋势,为及时采取应急措施提供依据。

2、监测点的选择

一般是选择有异常变化现象的点如井、泉水位,地面和建筑物的裂缝等。进行监测,对于地面和建筑物的变化,应在变形的不同部位布点,形成监测点网,以全面掌握其变形的系统情况。

3、监测方法和工具

监测方法和工具可根据具体条件确定,可因陋就简,以能取得观测数据资料为原则。如井、泉水位观测,可在其旁设标尺(最小刻度为1毫米)地面裂缝可在不同部位(如裂缝两头、中部等)于裂缝两侧钉上小木桩,其上划出十字作为观测基点,同最小刻度为1毫米的钢卷尺或木尺量测桩间距离的变化;对墙上的裂缝可在墙上直接划线量测。

4、监测时间

从发现异常的时候起开始定时观测,时间间隔每日一次,如异常

变化剧烈时应增加观测次数,每日可增至二至三次。

5、监测记录

观测记录应列表记录、力求系统完整。观测中如遇降雨,应记录降雨的起止时间并估计其降雨强度(小、中、大、暴雨)。位于地表水体附近的监测点应同时观测记录地表水位的变化。

随观测进程可绘制观测曲线,以时间为横坐标,以观测数据为纵坐标,绘出水位变化、裂缝变化等曲线,为分析判断提供基础。

6、险情警报

当有异常出现,判定确为险情时,应及时向险情警报系统上报。在未建立险情警报系统的地方,地方政府可根据本地的具体条件建立相应的组织,以利防灾抗灾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观测过程中如发现异常骤然加剧,判定险情已到紧急时刻,应立即上报并果断采取应急措施。

五、岩溶塌陷灾害的应急防治措施

1、视险情发展将人、物及时撤离险区。在发现前兆时即应判定撤离计划。

2、塌陷发生后对临近建筑物的塌陷坑应及时填堵,以免影响建筑物的稳定。其方法是投入片石,上铺砂卵石,再上铺砂,表面用粘土夯实,经一段时间的下沉压密后再用粘土夯实补平。

3、对建筑物附近的地面裂缝应及时填塞,地面的塌陷坑应拦截地表水防止其注入。

4、对严重开裂的建筑物应暂时封闭不许使用,待进行危房鉴定

后才确定应采取的措施。

地面塌陷防治基础常识

一、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动力地质现象。

二、岩溶塌陷的形态与规模

岩溶塌陷的平面形态具有园形、椭园形、长条形及不规则形等,主要与下伏岩洞隙的开口形态及其上复岩、土体的性质在平面上分布的均一性有关。其剖面形态具有坛状、井状、漏斗状、碟状及不规则状等,主要与塌层的性质有关,粘性土层塌陷多呈坛状或井状,砂土层塌陷多具漏斗状,松散土层塌陷常呈碟状,基岩塌陷剖面常呈不规则的梯状。

三、岩溶塌陷发生的前兆特征

岩溶塌陷很长一段变形过程发展于地面以下,一旦地面以上出现前兆,离塌陷时间已近而短促,往往因未及时引起警惕而造成重大损失。然而作为塌陷的序幕,只要认真仔细观察是可以发现并作出预警预报的,对减轻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的前兆有:

1、井、泉的异常变化:如井、泉水位的骤然升、降,水色突然浑浊和翻砂、冒气。这些现象反映岩溶地下水动力条件突然发生急剧改变,从而为塌陷作用的发展提供了动力。这些变化的产生或与附近地表水体河、湖、坑矿)突然间发生集中渗漏有关,或者与地下水通道因土洞扩展坍塌造成的堵塞或冲决有关。无论如何它们都将促进土洞的快速扩展,预示着存在塌陷的险情,作为塌陷的前兆有着重要的

意义。

2、地面变形:如地面出现环状裂缝并不断扩展,产生局部的地鼓或下沉现象。它们一般是土洞扩展达到一定规模后其顶板已接近极限平衡状态的现象,这时地面已处于临近塌陷的危险状态。

四、岩溶塌陷的简易监测

1、监测的目的

通过简易监测,一方面是要抓住岩溶塌陷的前兆现象;另一方面是取得这些前兆现象变化过程的资料,以便于分析判断其发展趋势,为及时采取应急措施提供依据。

2、监测点的选择

一般是选择有异常变化现象的点如井、泉水位,地面和建筑物的裂缝等。进行监测,对于地面和建筑物的变化,应在变形的不同部位布点,形成监测点网,以全面掌握其变形的系统情况。

3、监测方法和工具

监测方法和工具可根据具体条件确定,可因陋就简,以能取得观测数据资料为原则。如井、泉水位观测,可在其旁设标尺(最小刻度为1毫米)地面裂缝可在不同部位(如裂缝两头、中部等)于裂缝两侧钉上小木桩,其上划出十字作为观测基点,同最小刻度为1毫米的钢卷尺或木尺量测桩间距离的变化;对墙上的裂缝可在墙上直接划线量测。

4、监测时间

从发现异常的时候起开始定时观测,时间间隔每日一次,如异常

变化剧烈时应增加观测次数,每日可增至二至三次。

5、监测记录

观测记录应列表记录、力求系统完整。观测中如遇降雨,应记录降雨的起止时间并估计其降雨强度(小、中、大、暴雨)。位于地表水体附近的监测点应同时观测记录地表水位的变化。

随观测进程可绘制观测曲线,以时间为横坐标,以观测数据为纵坐标,绘出水位变化、裂缝变化等曲线,为分析判断提供基础。

6、险情警报

当有异常出现,判定确为险情时,应及时向险情警报系统上报。在未建立险情警报系统的地方,地方政府可根据本地的具体条件建立相应的组织,以利防灾抗灾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观测过程中如发现异常骤然加剧,判定险情已到紧急时刻,应立即上报并果断采取应急措施。

五、岩溶塌陷灾害的应急防治措施

1、视险情发展将人、物及时撤离险区。在发现前兆时即应判定撤离计划。

2、塌陷发生后对临近建筑物的塌陷坑应及时填堵,以免影响建筑物的稳定。其方法是投入片石,上铺砂卵石,再上铺砂,表面用粘土夯实,经一段时间的下沉压密后再用粘土夯实补平。

3、对建筑物附近的地面裂缝应及时填塞,地面的塌陷坑应拦截地表水防止其注入。

4、对严重开裂的建筑物应暂时封闭不许使用,待进行危房鉴定

后才确定应采取的措施。


相关文章

  • 仁禾煤矿地质灾害普查制度
  • 贵州晴隆恒盛西南矿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晴隆县中营镇仁禾煤矿地质灾害普查制度 二0一七年二月 仁禾煤矿地质灾害普查制度 为了全面.准确掌握地质灾害易发区.隐患点的发展变化情况,完善地质灾害群策群防网络体系,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基础资料,制定本制 ...查看


  • 地质工程专业毕业论文 (1)
  • 黄淮学院 <工程地质>课程论文 题目:矿山地质灾害及预防措施 专业班级:城市规划1101班 学 号: 1137150105 姓 名: 郝咏雪 指导老师: 方前程 日 期: 2014.11.15 矿山地质灾害及预防措施 郝咏雪 摘 ...查看


  • 地灾各类定义及细节
  • 一.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及其分布特征 保康县现有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231处,主要类型有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三种地质灾害. 一是滑坡.滑坡分布广,规模大,致灾重,多分布在沟壑纵横.冲沟发育的黄土残塬梁峁区或沟壑丘陵区的斜坡地段,特别是在人口密 ...查看


  • 地质灾害论文
  • <地质灾害及防治>论文 班级:10基础工程 姓名:吴 秋 群 学号:100318127 论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措施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资源开发和工程建设活动等人类工程活动的力度也普遍增大, ...查看


  • 灾害地质学重点
  • 一.地质灾害 1.灾害 按成灾条件分为:自然灾害.人为灾害 形成条件:致灾体.承灾体或受灾体 灾害效应:原生效应.次生效应.后续效应 影响方式:直接损失.间接损失 2.地质灾害 定义: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命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 ...查看


  • 地质灾害评估
  •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 1.范围 1.1本技术要求规定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原则.不同阶段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内容.要求.方法和程序. 1.2本技术要求适用于在全国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各类建设工程时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以及在全国 ...查看


  • 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 1.范围 1.1本技术要求规定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原则.不同阶段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内容.要求.方法和程序. 1.2本技术要求适用于在全国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各类建设工程时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以及在全国 ...查看


  • 岩溶塌陷的勘察与防治
  • 地质灾害 VO L. 7 No. 4 岩溶塌陷的勘察与防治 盛玉环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摘 要 目前, 岩溶塌陷的勘察尚无专门的勘察规范可遵循, 尤其是如何选择经济.有效的勘察评价方法 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从勘察目的任务.勘察评价方 ...查看


  • 地质灾害的相关材料
  • 自然科学界的定义 简称地灾.[1] 以地质动力活动或地质环境异常变化为主要成因的自然灾害.在地球内动力.外动力或人为地质动力作用下, 地球发生异常能量释放.物质运动.岩土体变形位移以及环境异常变化等, 危害人类生命财产.生活与经济活动或破坏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