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思想教育不可忽视的情感因素
文安县苏桥镇中学 张伟
加强中学生思想教育是认真执行教育大纲要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为国家培养忠诚可靠的人才的需要。也是确保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而初中阶段正是人的思想认知比较活跃的阶段,是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他们的一生都将起着积极的作用。而情感在当今中学生的思想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显得至关重要。 如何把情感融入到中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中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的课题。现将个人的一些肤浅的看法与心得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也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一、积极主动的把情感融入到对学生的正面教育当中 正面教育是指从正面说服诱导,采取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作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启发学生自觉地分辨是非。为了更好让情感发挥作用,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学生不是生而知之,是非黑白的判断来源于思想认识水平,从学生年龄特征看,其思想问题又多是由于无知造成的,所以灌输正确思想,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思想方向和道德行为标准,才能分清行为是非。学生头脑中不可能自发的形成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只有加强正面灌输,思想问题才能解决。
善于发现学生优点,多培植积极因素。每个学生身上都有属于自己的优点,教师必须时刻注意看到学生身上的优点,抓住“闪光点”的因素。对于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后进生,都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既要看到他们的缺点又要看到优点,利用他们的优点来克服他们的缺点。学生的优点和缺点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教师的责任,就在于积极地创造条件,使学生的缺点向优点方面转化,促使先进更先进,后进赶先进。
多鼓励,多表扬,树立正面的学习榜样。表扬先进集体和个人,不断树立先进榜样,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方法。榜样要在学生中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为群众所公认,不能自封或强行指定。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对青少年具有巨大的感染力、说服力,效仿力。因为学生有时对教师提出的政治观念、道德要求缺乏具体的感受,体会不深,而典型榜样是优良品德的动机、情感、意志、行为等有机的整体现实体现,它是学生学习和效仿的范例。所以榜样实际上是正面教育的一种直观形式。
二、把一颗慈爱的、公平的心融入学生群体里
面对整个学生群体,思想教育工作显得复杂而繁琐,教师要通过说服教育,循循善诱,激发学生的进取心,把思想引向正确的方向和轨道,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如何运用好情感,让情感真正发挥作用,
要注意以下方面:
坚持说服教育,切忌强制压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同志说:“凡是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是属于人民内部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企图用行政命令的方法、用强制的方法解决思想问题,是非问题,不但没有效力,而且是有害的”。对学生的思想问题,只能通过讲解、报告、谈话、参观、访问、调查等形式进行说服教育,启发学生的自觉性,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切不可以教育者自居,动不动就斥责学生。采取堵塞、压制的方法必然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使思想教育工作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广泛采取民主讨论。启发引导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弄清思想,提高认识。让学生各抒己见,讨论争鸣,互相启发,集思广益,就可以达到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目的。民主讨论的方法是学生自我教育的方法,它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当学生对问题认识模糊时,应采用讨论的方式;当学生在认识上有分歧时,则采用辩论的方式。
三、真诚的心理沟通
心理沟通是指师生之间在相互尊重、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达到情感融洽,从而产生良好的教育效应。学生的思想教育是通过教育实现的,只有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心灵相互沟
通,教师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思想,体会学生的心情,使工作要求既有高度,又能实事求是;学生才能向老师敞开心理的大门,愿意听取老师的见解,谅解老师的错误。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教育工作才能切实、有效。为了更好地运用情感和学生沟通,教师应做到:
关心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会洞察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是进行思想教育的先导,也是达到心理沟通的先决条件。只有了解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思想特点和个性差异,提出不同程度的教育要求,才能使思想教育作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了解学生既要了解学生的个性、爱好、思想特点、自我意识发展水平,也要了解他们的成长过程、家庭情况,搞清他们在关心什么,思考什么,探索他们的精神世界,作学生的知心朋友,从而建立起师生间心灵相同的教育渠道。
热爱和关心学生。教师要对学生满腔热忱,要有深厚的感情。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是教育者的天职,是教育者做好思想教育工作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师生就缺少共同语言,感情就不能融洽,教育就难有成效。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一把钥匙。学生得到老师的爱,犹如获得精神养料,就会感到自身的价值,产生强烈的上进欲望,满怀信心的去追求新的目标。因此,教师要从生活上体贴学生,从思想上关心学生,用自己的热情激发学生的感
情,引起学生的共鸣,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
尊重和信任学生,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青年学生的自尊心是很强的,他们需要尊重、信任,需要给予他们作为一个人应有的平等待遇。苏霍姆林司基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口号:“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走路! ”,这是尊重学生并使之产生自尊的形象说法。学生的自尊心往往是促使个人克服缺点、发扬优点、积极向上的动力。学生受到老师的尊重信任,就会增加自尊、自强、自爱的情感,激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如果教师不能实事求是地评价学生,甚至是粗暴地批评指责,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甚至造成精神上的痛苦,产生自卑的心理状态。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而思想教育工作又是整个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思想教育中,我们要不断的探索,充分发掘情感在思想教育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中学生思想教育不可忽视的情感因素
文安县苏桥镇中学 张伟
加强中学生思想教育是认真执行教育大纲要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为国家培养忠诚可靠的人才的需要。也是确保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而初中阶段正是人的思想认知比较活跃的阶段,是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他们的一生都将起着积极的作用。而情感在当今中学生的思想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显得至关重要。 如何把情感融入到中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中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的课题。现将个人的一些肤浅的看法与心得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也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一、积极主动的把情感融入到对学生的正面教育当中 正面教育是指从正面说服诱导,采取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作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启发学生自觉地分辨是非。为了更好让情感发挥作用,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学生不是生而知之,是非黑白的判断来源于思想认识水平,从学生年龄特征看,其思想问题又多是由于无知造成的,所以灌输正确思想,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思想方向和道德行为标准,才能分清行为是非。学生头脑中不可能自发的形成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只有加强正面灌输,思想问题才能解决。
善于发现学生优点,多培植积极因素。每个学生身上都有属于自己的优点,教师必须时刻注意看到学生身上的优点,抓住“闪光点”的因素。对于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后进生,都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既要看到他们的缺点又要看到优点,利用他们的优点来克服他们的缺点。学生的优点和缺点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教师的责任,就在于积极地创造条件,使学生的缺点向优点方面转化,促使先进更先进,后进赶先进。
多鼓励,多表扬,树立正面的学习榜样。表扬先进集体和个人,不断树立先进榜样,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方法。榜样要在学生中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为群众所公认,不能自封或强行指定。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对青少年具有巨大的感染力、说服力,效仿力。因为学生有时对教师提出的政治观念、道德要求缺乏具体的感受,体会不深,而典型榜样是优良品德的动机、情感、意志、行为等有机的整体现实体现,它是学生学习和效仿的范例。所以榜样实际上是正面教育的一种直观形式。
二、把一颗慈爱的、公平的心融入学生群体里
面对整个学生群体,思想教育工作显得复杂而繁琐,教师要通过说服教育,循循善诱,激发学生的进取心,把思想引向正确的方向和轨道,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如何运用好情感,让情感真正发挥作用,
要注意以下方面:
坚持说服教育,切忌强制压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同志说:“凡是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是属于人民内部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企图用行政命令的方法、用强制的方法解决思想问题,是非问题,不但没有效力,而且是有害的”。对学生的思想问题,只能通过讲解、报告、谈话、参观、访问、调查等形式进行说服教育,启发学生的自觉性,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切不可以教育者自居,动不动就斥责学生。采取堵塞、压制的方法必然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使思想教育工作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广泛采取民主讨论。启发引导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弄清思想,提高认识。让学生各抒己见,讨论争鸣,互相启发,集思广益,就可以达到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目的。民主讨论的方法是学生自我教育的方法,它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当学生对问题认识模糊时,应采用讨论的方式;当学生在认识上有分歧时,则采用辩论的方式。
三、真诚的心理沟通
心理沟通是指师生之间在相互尊重、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达到情感融洽,从而产生良好的教育效应。学生的思想教育是通过教育实现的,只有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心灵相互沟
通,教师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思想,体会学生的心情,使工作要求既有高度,又能实事求是;学生才能向老师敞开心理的大门,愿意听取老师的见解,谅解老师的错误。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教育工作才能切实、有效。为了更好地运用情感和学生沟通,教师应做到:
关心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会洞察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是进行思想教育的先导,也是达到心理沟通的先决条件。只有了解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思想特点和个性差异,提出不同程度的教育要求,才能使思想教育作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了解学生既要了解学生的个性、爱好、思想特点、自我意识发展水平,也要了解他们的成长过程、家庭情况,搞清他们在关心什么,思考什么,探索他们的精神世界,作学生的知心朋友,从而建立起师生间心灵相同的教育渠道。
热爱和关心学生。教师要对学生满腔热忱,要有深厚的感情。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是教育者的天职,是教育者做好思想教育工作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师生就缺少共同语言,感情就不能融洽,教育就难有成效。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一把钥匙。学生得到老师的爱,犹如获得精神养料,就会感到自身的价值,产生强烈的上进欲望,满怀信心的去追求新的目标。因此,教师要从生活上体贴学生,从思想上关心学生,用自己的热情激发学生的感
情,引起学生的共鸣,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
尊重和信任学生,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青年学生的自尊心是很强的,他们需要尊重、信任,需要给予他们作为一个人应有的平等待遇。苏霍姆林司基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口号:“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走路! ”,这是尊重学生并使之产生自尊的形象说法。学生的自尊心往往是促使个人克服缺点、发扬优点、积极向上的动力。学生受到老师的尊重信任,就会增加自尊、自强、自爱的情感,激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如果教师不能实事求是地评价学生,甚至是粗暴地批评指责,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甚至造成精神上的痛苦,产生自卑的心理状态。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而思想教育工作又是整个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思想教育中,我们要不断的探索,充分发掘情感在思想教育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