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读后感1000字

  孟子读后感1000字(一)

  文/许顺君

  孟子经常用一些完整的小故事、寓言来表达自己地观点和看法。而这些小故事和寓言就慢慢变成了今天我们常用地成语,如“揠苗助长”、“五十步笑百步”、“再作冯妇”等等,可见孟子思想对我们地影响对我们来说不可不谓深厚。

  孟子所说的“揠苗助长”演变到今天一般都说成是“拔苗助长”,但说的都是同样一个道理,孟子认为教学和学习知识如同植物生长一样,都有自己的规律,必须循序渐进,而不能揠苗助长,急于求成。“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一定要不断地培养义,心中不要忘记,但也不要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它生长。不然就会像宋人那样“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把自己累得不行不说,还枯死了禾苗,得不偿失。要想幼苗茁壮成长,只有勤于耕耘。不愿耕耘,拔苗助长,必然失败。就像人的成长与发展一样,同样要遵循规律,通过自身的努力使自己的根基一点点变得牢固,才能吸收更多的养分,成长得更好,由一颗幼小的树苗长成一株参天大树。孟子在告诉我们做事情要遵守规律的同时还提醒人们凡是应顺其自然,适应事物本身的发展的速度和方向,正所谓:“其进锐者其退速”,即是继承了孔子“欲速则不达”的思想。当我们太想办成一件事的时候,往往急于求成而显得过于浮躁,沉不住气,冒冒失失的前进就失去了方向和重心,把握不住事物前进和发展的速度,方而更容易迷失方向。孟子的观点就好像力的作用和反作用的道理一样,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力越大,那它产生的反作用也就越大。同样,如果我们在一件事情上倾注了太多的精力和心血,付出了太多的努力,那我们必然抱有更多的希望和企盼,而一旦事物的发展出乎我们的意料和想象,那我们将比用平常心对待一件事物的时候更难以接受眼前的事实。所以凡是我们不必看得太重,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尽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这样,当事情成功时,我们才不致于过于高兴,被成功的喜悦麻痹了清醒的头脑;在事情失败时,才能以一颗平常心对待,不致于过于失望和难过而丧失了前进的勇气。

  孟子还曾说过:“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命时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追求的,当两者不可兼得的时候,孟子选择舍生取义,虽然平凡如我们的芸芸众生不用面对生命与道义这么高尚严肃的话题,但我们在生活工作中难免还是会面临两难的选择,那我们又应该怎样抉择呢?比如说工作和休息的冲突,个人利益和大家利益相矛盾的时候,何去何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选择。但我觉得能够把工作和生活有机融合在一起的人是最高明的,首先热爱生活,也喜欢工作,把生活当作工作的一部分,把工作看成生活的有机体,每一天,既是在生活,也是在工作,工作是生活,生活也是工作,这样,即是是工作占用了休息的时间,也不会产生工作占用了休息时间的想法,也就不会觉得在八小时之外的工作是一种负担。

  孟子读后感1000字(二)

  除了像“孟母三迁”、“孟母断机杼”这样家喻户晓的故事外,说到孟子,我们还会想起“孔孟之道”,他对孔子和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使后世将其与孔子并称为“孔孟”,且称其为“亚圣”。孟子提倡“仁、义、礼、智”,并认为,“仁、义、礼、智”四者之中,“仁、义”最为重要。仁,就是宽厚,指同情、关心和爱护的心态,即“仁爱之心”。义,就是正直,指正当、正直和道义的性格,即“正义之气”。礼,就是谦让,指礼仪、礼貌和礼节的规矩,即“礼仪之规”。智,就是才能,指明辨是非、善恶分明和明理睿智的能力,即“智谋之力”。信,就是诚实,指诚实守信、坚定可靠、相互信赖的品行,即“诚信之品”。他的这些思想和观点在由他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的言论汇编《孟子》中有所体现,尤其是在那些被誉为孟子经典名言的语录中更是得到了充分展示。

  《孟子·公孙丑》中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站在正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和帮助;违背正义,必陷于孤立。关于这一点,告诉我们做事情的出发点要正确,才能得到别人的支持和帮助,得到大家的肯定和承认,才能获得最后的胜利。否则,即是你通过一些手段使自己占据了有利形式,但最后还是会失败。正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之所以能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取得最终的胜利,就是因为我们的行为是正义的,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赞成和支持。

  《孟子·尽心上》:“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m.lz13.cn)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孔子登上鲁国的东山,整个鲁国尽收眼底;在圣人门下学习过的人,便难以被其它言论所吸引了。表面上指泰山之高,实际指人的眼界。这一点告诉我们要不断寻求突破,超越自我,不断积淀,使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形成更开阔的视野和人生境界。在生活和事业的征途上,我们经常都只能看到眼前的事物的发展,或者“一叶障目”,被一点小障碍阻挡了视线。为眼前利益的迷惑而看不到长远的发展呢,为视野不够开阔而错失了机遇。因此我们要努力登上人生的“泰山”,观到事业的“大海”,摒弃“井底之蛙”的心态,做一只向往“井外世界”的“青蛙”,向着更高更远更开阔的境界靠近。

  在这个社会里,有一些事情是我们想做而做不了的,有些事是我们不想做却必须做好的,还有些事是我们喜欢做也想做好的。有些人做着自己做不了或不喜欢的事而一事无成,有些人做着自己不想做的事而痛苦不堪。所以孟子说:“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纵观能成大事者,贵在目标与行为的选择,也就是他们懂得选择什么放弃什么。如果没有目标,或者做多了无用的事情,必然陷入忙忙碌碌之中,成为碌碌无为的人。如果“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到头来只能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终无所成。“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和“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是一样的道理,所以,一定要舍弃一些事不做,去做该做的事,具有“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的宁静胸怀。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 狼王梦读后感

* 孟子读后感

* 孟子读后感2000字

  孟子读后感1000字(一)

  文/许顺君

  孟子经常用一些完整的小故事、寓言来表达自己地观点和看法。而这些小故事和寓言就慢慢变成了今天我们常用地成语,如“揠苗助长”、“五十步笑百步”、“再作冯妇”等等,可见孟子思想对我们地影响对我们来说不可不谓深厚。

  孟子所说的“揠苗助长”演变到今天一般都说成是“拔苗助长”,但说的都是同样一个道理,孟子认为教学和学习知识如同植物生长一样,都有自己的规律,必须循序渐进,而不能揠苗助长,急于求成。“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一定要不断地培养义,心中不要忘记,但也不要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它生长。不然就会像宋人那样“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把自己累得不行不说,还枯死了禾苗,得不偿失。要想幼苗茁壮成长,只有勤于耕耘。不愿耕耘,拔苗助长,必然失败。就像人的成长与发展一样,同样要遵循规律,通过自身的努力使自己的根基一点点变得牢固,才能吸收更多的养分,成长得更好,由一颗幼小的树苗长成一株参天大树。孟子在告诉我们做事情要遵守规律的同时还提醒人们凡是应顺其自然,适应事物本身的发展的速度和方向,正所谓:“其进锐者其退速”,即是继承了孔子“欲速则不达”的思想。当我们太想办成一件事的时候,往往急于求成而显得过于浮躁,沉不住气,冒冒失失的前进就失去了方向和重心,把握不住事物前进和发展的速度,方而更容易迷失方向。孟子的观点就好像力的作用和反作用的道理一样,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力越大,那它产生的反作用也就越大。同样,如果我们在一件事情上倾注了太多的精力和心血,付出了太多的努力,那我们必然抱有更多的希望和企盼,而一旦事物的发展出乎我们的意料和想象,那我们将比用平常心对待一件事物的时候更难以接受眼前的事实。所以凡是我们不必看得太重,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尽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这样,当事情成功时,我们才不致于过于高兴,被成功的喜悦麻痹了清醒的头脑;在事情失败时,才能以一颗平常心对待,不致于过于失望和难过而丧失了前进的勇气。

  孟子还曾说过:“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命时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追求的,当两者不可兼得的时候,孟子选择舍生取义,虽然平凡如我们的芸芸众生不用面对生命与道义这么高尚严肃的话题,但我们在生活工作中难免还是会面临两难的选择,那我们又应该怎样抉择呢?比如说工作和休息的冲突,个人利益和大家利益相矛盾的时候,何去何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选择。但我觉得能够把工作和生活有机融合在一起的人是最高明的,首先热爱生活,也喜欢工作,把生活当作工作的一部分,把工作看成生活的有机体,每一天,既是在生活,也是在工作,工作是生活,生活也是工作,这样,即是是工作占用了休息的时间,也不会产生工作占用了休息时间的想法,也就不会觉得在八小时之外的工作是一种负担。

  孟子读后感1000字(二)

  除了像“孟母三迁”、“孟母断机杼”这样家喻户晓的故事外,说到孟子,我们还会想起“孔孟之道”,他对孔子和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使后世将其与孔子并称为“孔孟”,且称其为“亚圣”。孟子提倡“仁、义、礼、智”,并认为,“仁、义、礼、智”四者之中,“仁、义”最为重要。仁,就是宽厚,指同情、关心和爱护的心态,即“仁爱之心”。义,就是正直,指正当、正直和道义的性格,即“正义之气”。礼,就是谦让,指礼仪、礼貌和礼节的规矩,即“礼仪之规”。智,就是才能,指明辨是非、善恶分明和明理睿智的能力,即“智谋之力”。信,就是诚实,指诚实守信、坚定可靠、相互信赖的品行,即“诚信之品”。他的这些思想和观点在由他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的言论汇编《孟子》中有所体现,尤其是在那些被誉为孟子经典名言的语录中更是得到了充分展示。

  《孟子·公孙丑》中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站在正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和帮助;违背正义,必陷于孤立。关于这一点,告诉我们做事情的出发点要正确,才能得到别人的支持和帮助,得到大家的肯定和承认,才能获得最后的胜利。否则,即是你通过一些手段使自己占据了有利形式,但最后还是会失败。正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之所以能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取得最终的胜利,就是因为我们的行为是正义的,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赞成和支持。

  《孟子·尽心上》:“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m.lz13.cn)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孔子登上鲁国的东山,整个鲁国尽收眼底;在圣人门下学习过的人,便难以被其它言论所吸引了。表面上指泰山之高,实际指人的眼界。这一点告诉我们要不断寻求突破,超越自我,不断积淀,使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形成更开阔的视野和人生境界。在生活和事业的征途上,我们经常都只能看到眼前的事物的发展,或者“一叶障目”,被一点小障碍阻挡了视线。为眼前利益的迷惑而看不到长远的发展呢,为视野不够开阔而错失了机遇。因此我们要努力登上人生的“泰山”,观到事业的“大海”,摒弃“井底之蛙”的心态,做一只向往“井外世界”的“青蛙”,向着更高更远更开阔的境界靠近。

  在这个社会里,有一些事情是我们想做而做不了的,有些事是我们不想做却必须做好的,还有些事是我们喜欢做也想做好的。有些人做着自己做不了或不喜欢的事而一事无成,有些人做着自己不想做的事而痛苦不堪。所以孟子说:“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纵观能成大事者,贵在目标与行为的选择,也就是他们懂得选择什么放弃什么。如果没有目标,或者做多了无用的事情,必然陷入忙忙碌碌之中,成为碌碌无为的人。如果“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到头来只能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终无所成。“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和“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是一样的道理,所以,一定要舍弃一些事不做,去做该做的事,具有“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的宁静胸怀。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 狼王梦读后感

* 孟子读后感

* 孟子读后感2000字


相关文章

  • 知行合一读后感1000字
  • 知行合一读后感1000字 小马哥 中国在史以来对圣人的评判标准有很多,其中最受人们认同的说法是要符合"三不朽",既立德.立功.立言,据说能做到的人只有两个半,分别是孔子.王阳明和曾国藩(半个). 孔老夫子自不必说,立儒家 ...查看


  • [读后感作文]读[奶奶的袜子]有感
  • 今天下午读了一篇文章,叫<奶奶的袜子>,这篇文章很感人...... 孟子从小就没有了父母,九年来,是年迈而又多病的奶奶一直陪伴着他,孟子家很穷,从小就被伙伴们嘲笑,讽刺,排斥,伙伴们说孟子是一个野孩子,对呀,孟子从小就没见过爸爸 ...查看


  • [大学]读后感(精品)
  • 儒家的圣人观与家国之说 --读<大学>有感 一. 作为儒家经典,<大学>很突出地表现了儒家思想体系中两个很有意思的概念,一个是圣人的问题,一个是家邦的问题.这两个问题与<大学>开篇的"大学之道, ...查看


  • 坏邻居读后感
  • 突然想起"孟母三迁"的故事来了.虽然有许多人对它早已耳熟能详,但我觉得,还是很有必要再讲一遍:孟子小时候家住在坟墓附近,他做游戏就做埋死人:孟母便将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做游戏又学商贩的叫卖:孟母又将家搬到学校近旁,孟子做 ...查看


  • 作文读[孟母三迁]有感
  • [作文 读<孟母三迁>有感] 孟母,一位家喻户晓的母亲,家境并不好,但她不怕苦独自一人将孟子拉扯大,将孟子培养成一位伟人,作文 读<孟母三迁>有感. 孟母一生吃尽了苦,但为了将孟子培养成一代英才,再大的苦他也吃得下, ...查看


  • 作文我眼中的孟子
  • 作文我眼中的孟子(一) 孟子,一位先秦大家,他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位风度翩翩的儒生,他和蔼可亲,慈祥的面颊上总是返着一丝微笑. 孟子是博爱的. 孟子的仁政和非攻思想处处都体现着他忧国忧民的仁心.他四方游说诸侯施行仁政.在那战乱纷飞的年代,充 ...查看


  • [道德经]读后感(一)
  • [<道德经>读后感(一)] "道可道,非常道,<道德经>读后感(一).名可名,非常名"."天长地久"."上善若水",很早之前就对<道德经>中这些 ...查看


  • 最佳组织奖
  • 安全学院"优秀组织奖" 申报材料 一.组织工作 接到校团委关于开展"我的国学·我的价值观" 活动的通知后,安全学院团委,安全学院学生会立刻开始了对院级"美丽人生"读书活动之图书漂流 ...查看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推荐
  • 课案名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主旨十分明确,突出强调"人和"的重要性,"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具体地说,就是阐明战争的胜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