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5 夏,商,西周的灭亡 课时练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了解夏、商、西周的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了解奴隶的悲惨生活。

2.观察思考青铜器比原始社会的工具有哪些优点?它怎样促进当时经济发展?概括提炼“青铜文明”的本质特征及其概念。联系比较氏族部落与奴隶制国家,哪个进步?夏、商、西周疆域扩展概况.

综合归纳:夏、商、奴隶制文明的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对奴隶残酷统治的基础之上

3.增强民族自豪感,夏、商、西周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表明我国古代文明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重点和难点: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是全课的重点子目。

正确地理解“青铜文明”这一概念是本课的难点问题。我们往往容易将“青铜文明”与青铜器或者青铜制造业简单地等同起来。

自主学习:(用15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一、问答题

1、在汉语中,与鼎有关的成语有很多,如三足鼎立、钟鸣鼎食、人声鼎沸、一言九鼎、 问鼎中原等。那么,你知道古代的鼎是什么样子的吗?它是怎样制造的?

2、夏、商、西周三代的经济发展状况怎样?为什么夏、商、西周三代会出现如此辉煌灿烂的文明成就?

3、请你找一找古代的青铜器还有哪些种类,说说它们都有哪些用途?

二、填空

1、_______朝时,我国已出现青铜器。

2、商朝青铜器的著名代表有巨大的_______和造型奇特的________

3、西周青铜器大量用于________

4、举世闻名的“三星堆”青铜文化代表有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5、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是_________。

6、后代称为“五谷”的农作物,___________时期已经齐备。

7、夏、商、西周奴隶制经济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对__________残酷剥削的基础之上的。

三、了解青铜的制造过程和农业畜牧业的发展情况(学生再次阅读课文。)

四、了解奴隶的悲惨生活。

合作探究:

(1)讨论:“谈谈你所认识的青铜文化”,(全面了解青铜文化,认识是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夏商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2)讨论“你认为谁是辉煌灿烂青铜文化的创造者?”(明确青铜文明代表夏商西周高度奴隶制文明。)

(3)1999年国家主席江泽民以中国政府的名义送给联合国一个“世纪宝鼎”;在2003年中央电视台联欢晚会上,全国56个民族的代表都把自己家乡的土倒在同一个鼎里,寓意56个民族是一家;在中国的成语里也有“一言九鼎”的说法。想一想,为什么中国人从古到今都重视“鼎”?

精讲点拨:1.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是全课的重点子目。青铜制造业是我国夏商周奴隶制文明的典型代表,具有工艺高超,品种繁多,应用普遍,分布广泛等特点。在解决这一重点问题时,除应注意讲清青铜制造业的上述特点,还应强调自夏至西周青铜文明的延续性,从而使我们对中国古代文化连续发展这一显著特征有初步认识,还应适当了解其他手工业行业的状况,使我们对夏至西周手工业的发达有一全面了解。

2. 正确地理解“青铜文明”这一概念。我们往往容易将“青铜文明”与青铜器或者青铜制造业简单地等同起来。首先应对“青铜时代”进行简单了解:青铜时代就是人类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它介于“铜石并用时代”和铁器时代之间。而在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便被称作“青铜文明”。

达标检测

基础巩固:

3. 西周的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

A. 农业 B. 玉器加工业

C. 青铜器制造业 D. 制瓷业

4. “人祭”和“人殉”最先发生在( )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东周

5. 造型雄奇、工艺高超、名闻中外的青铜器精品,是商朝的

A. 象尊 B. 四羊方尊 C. 司母戊鼎 D. 犀尊

6. 我们常用“五谷丰登”来形容丰收,后代称为“五谷”的农作物,我国什么时候已经齐备( )

A. 夏朝 B.商朝 C.西周 D.商周

7. 如果西周的一位平民在田中劳作,他肯定不能( )

A. 用铁农具干活 B.用青铜农具干活

C. 用石器干活 D.用穿有木柄的骨耜干活

8. 古代人们常以“钟鸣鼎食”来形容贵族之家的豪奢生活,由此可见,鼎的主要用途除了祭祀外,还有( )

A. 乐器 B.食器 C.盛水器皿 D.装饰品

能力提升:

9. 材料解析题

材料1 在河南安阳发掘出十一个商朝王陵,王陵里埋着很多陪葬的人,武官村大墓 里陪葬的人有300多,还有大量牲畜。

材料2 在安阳,发现了191座祭祀坑,人骨一千多具,其中绝大多数是15岁到35岁的青壮年男女。他们死得很惨,有的被肢解,有的被腰斩„„

材料

3

西周奴隶买卖示意图

根据材料回答:

(1)材料1和材料2分别反映商朝实行什么制度?

(2)殉难者的身份是什么?

(3)这三则材料反映了什么?

10. (1)右图青铜器的名称和制造朝代各是什么?

(2)它在青铜铸造史上有什么地位?

(3)请你想一想,它是用来做什么用的?

(4)请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

造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1 C 2 B 3 A 4 B 5 B 6 D 7 A 8 B

9 (1)“人祭”和“人殉”。(2)奴隶 (3)夏、商、西周时期,奴隶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命运十分悲惨。

10(1)司母戊鼎,商朝;(2)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3)鼎是烧煮或盛放鱼肉的器具,大量用于祭祀。(4)工艺高超,品种繁多,应用普遍,分布广泛。

知识梳理:要求学生自行设计本节课的知识结构,体现知识的整体性。

课外作业:

必做题:在日常生活中,搜集你见过的与课文中的文物相类似的工艺品。

选做题:用橡皮泥或胶泥,模仿商周青铜器制作一件器物。

学习目标:

1.了解夏、商、西周的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了解奴隶的悲惨生活。

2.观察思考青铜器比原始社会的工具有哪些优点?它怎样促进当时经济发展?概括提炼“青铜文明”的本质特征及其概念。联系比较氏族部落与奴隶制国家,哪个进步?夏、商、西周疆域扩展概况.

综合归纳:夏、商、奴隶制文明的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对奴隶残酷统治的基础之上

3.增强民族自豪感,夏、商、西周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表明我国古代文明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重点和难点: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是全课的重点子目。

正确地理解“青铜文明”这一概念是本课的难点问题。我们往往容易将“青铜文明”与青铜器或者青铜制造业简单地等同起来。

自主学习:(用15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一、问答题

1、在汉语中,与鼎有关的成语有很多,如三足鼎立、钟鸣鼎食、人声鼎沸、一言九鼎、 问鼎中原等。那么,你知道古代的鼎是什么样子的吗?它是怎样制造的?

2、夏、商、西周三代的经济发展状况怎样?为什么夏、商、西周三代会出现如此辉煌灿烂的文明成就?

3、请你找一找古代的青铜器还有哪些种类,说说它们都有哪些用途?

二、填空

1、_______朝时,我国已出现青铜器。

2、商朝青铜器的著名代表有巨大的_______和造型奇特的________

3、西周青铜器大量用于________

4、举世闻名的“三星堆”青铜文化代表有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5、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是_________。

6、后代称为“五谷”的农作物,___________时期已经齐备。

7、夏、商、西周奴隶制经济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对__________残酷剥削的基础之上的。

三、了解青铜的制造过程和农业畜牧业的发展情况(学生再次阅读课文。)

四、了解奴隶的悲惨生活。

合作探究:

(1)讨论:“谈谈你所认识的青铜文化”,(全面了解青铜文化,认识是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夏商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2)讨论“你认为谁是辉煌灿烂青铜文化的创造者?”(明确青铜文明代表夏商西周高度奴隶制文明。)

(3)1999年国家主席江泽民以中国政府的名义送给联合国一个“世纪宝鼎”;在2003年中央电视台联欢晚会上,全国56个民族的代表都把自己家乡的土倒在同一个鼎里,寓意56个民族是一家;在中国的成语里也有“一言九鼎”的说法。想一想,为什么中国人从古到今都重视“鼎”?

精讲点拨:1.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是全课的重点子目。青铜制造业是我国夏商周奴隶制文明的典型代表,具有工艺高超,品种繁多,应用普遍,分布广泛等特点。在解决这一重点问题时,除应注意讲清青铜制造业的上述特点,还应强调自夏至西周青铜文明的延续性,从而使我们对中国古代文化连续发展这一显著特征有初步认识,还应适当了解其他手工业行业的状况,使我们对夏至西周手工业的发达有一全面了解。

2. 正确地理解“青铜文明”这一概念。我们往往容易将“青铜文明”与青铜器或者青铜制造业简单地等同起来。首先应对“青铜时代”进行简单了解:青铜时代就是人类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它介于“铜石并用时代”和铁器时代之间。而在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便被称作“青铜文明”。

达标检测

基础巩固:

3. 西周的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

A. 农业 B. 玉器加工业

C. 青铜器制造业 D. 制瓷业

4. “人祭”和“人殉”最先发生在( )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东周

5. 造型雄奇、工艺高超、名闻中外的青铜器精品,是商朝的

A. 象尊 B. 四羊方尊 C. 司母戊鼎 D. 犀尊

6. 我们常用“五谷丰登”来形容丰收,后代称为“五谷”的农作物,我国什么时候已经齐备( )

A. 夏朝 B.商朝 C.西周 D.商周

7. 如果西周的一位平民在田中劳作,他肯定不能( )

A. 用铁农具干活 B.用青铜农具干活

C. 用石器干活 D.用穿有木柄的骨耜干活

8. 古代人们常以“钟鸣鼎食”来形容贵族之家的豪奢生活,由此可见,鼎的主要用途除了祭祀外,还有( )

A. 乐器 B.食器 C.盛水器皿 D.装饰品

能力提升:

9. 材料解析题

材料1 在河南安阳发掘出十一个商朝王陵,王陵里埋着很多陪葬的人,武官村大墓 里陪葬的人有300多,还有大量牲畜。

材料2 在安阳,发现了191座祭祀坑,人骨一千多具,其中绝大多数是15岁到35岁的青壮年男女。他们死得很惨,有的被肢解,有的被腰斩„„

材料

3

西周奴隶买卖示意图

根据材料回答:

(1)材料1和材料2分别反映商朝实行什么制度?

(2)殉难者的身份是什么?

(3)这三则材料反映了什么?

10. (1)右图青铜器的名称和制造朝代各是什么?

(2)它在青铜铸造史上有什么地位?

(3)请你想一想,它是用来做什么用的?

(4)请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

造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1 C 2 B 3 A 4 B 5 B 6 D 7 A 8 B

9 (1)“人祭”和“人殉”。(2)奴隶 (3)夏、商、西周时期,奴隶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命运十分悲惨。

10(1)司母戊鼎,商朝;(2)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3)鼎是烧煮或盛放鱼肉的器具,大量用于祭祀。(4)工艺高超,品种繁多,应用普遍,分布广泛。

知识梳理:要求学生自行设计本节课的知识结构,体现知识的整体性。

课外作业:

必做题:在日常生活中,搜集你见过的与课文中的文物相类似的工艺品。

选做题:用橡皮泥或胶泥,模仿商周青铜器制作一件器物。


相关文章

  • 2.6.2西周的分封教案岳麓版七年级上册
  • 第六课 西周的分封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对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时间.亡国者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掌握西周分封制.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搜集整理资料.制作示意图.编写和表演历史剧.讲故事的过程 ...查看


  • 湖北省宜城市小河镇朱市第一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6.22 唐雎不辱使命练习 新人教版
  • 唐雎不辱使命 一.知识归纳: 1.作家作品: 刘向(约公元前77-前6年),西汉末年史学家.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全书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12策,上起战国初年,下至六国灭亡, ...查看


  • [精品教案]七年级历史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 [教案一]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了解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的基本史实,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收集资料和独立思 ...查看


  • 北师大版历史七上[夏商西周的更迭](3课时)word教案
  • 第5课 夏商西周的更迭 课前预习预习时顺带把这些题给做了,试试你的身手呀! 1.我国早期的国家经历了 . . 三个朝代. 2.在下列表格中填写出上古三代第一位和最后一位国王的名字. 3.通过<成语词典>等工具书,收集一些有关夏. ...查看


  •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
  •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知识要点 (背诵) 1.夏.商.西周朝代更替 朝代 建立者 建立时间 都城 亡国君 夏 禹 公元前2070年 阳城 桀 商 汤 公元前1600年 亳 ...查看


  •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卷测试卷1
  • 七年级历史期中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1.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元谋人 D.半坡人 2.十一长假,小聪高兴地实现了到元谋人遗址去参观.探究的愿望.元谋人遗址在我国() A ...查看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进度表
  • 2012 ----2013 学年度第 一 学期历史科教学进度表 科目 上课日期 历史 2012.8.27 教学班级 每周节数 七 2 教科书名及册数 总授课节数 七年级历史上册 34 节 数 2 2 2 2 2 周次 起止时间 教材内容( ...查看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内容标准] 1.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2.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3.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查看


  • 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
  •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2."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说明什么? 原始社会早期,人少而禽兽多,在险恶的环境里单靠单个人的力量无法生活下去.因此,原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