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山西省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B

卷)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0页。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现存中国最早的人口数字,见于西晋皇甫谧《帝王世纪》,乃肇始夏禹,以为禹平水土,九州“民口千三百五十五万三千九百二十三人”。这一数字,以至禹时人口统计本身,并非信史,葛剑雄等先生已有考证,兹不赘述3问题在于,皇甫谧为何要将全国人口统计追溯至夏禹?推原其意图,当是将他所处时代的社会治理方式上溯至夏禹之时。

夏禹平治洪水之后,划九州,制贡赋,赐土姓,家天下,奠定了此后国家社会治理的基本格局。《左传·哀公七年》:“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可见禹作为天下共主,所面对的是以族姓构成的诸侯,王朝所需赋役都可征之于诸侯,此时既无必要也不可能统计天下民数。夏禹所建立的孝治合一之传统,有力地将孝德由君王贯穿至社会基层,形成了家国同构的德性政治。襄锡圭先生基于甲骨文研究得出宗法制与嫡长子制均已见于殷商时期,而在古代文化思想中,这些具体政治制度所支撑的孝治传统则始于夏禹。故而孟子要讨论君王的孝治矛盾时,只能将假设场景移至夏禹之前的虞舜之时。

在各诸侯国内部,其社会基层之构成与治理则需掌握户数3在孝治传统之下,无论是大夫之家,还是平民之户,都是以家主或户主面对国家,国家的赋役也都征之于家主、户主,国家权力并不进入家户之内。因此,此时国家只掌握家主与户主的名籍,而没有户籍。《国语·周语》上,仲山父陈述传统礼制依据百官之职的日常运作与国家常规性籍田蒐狩,就可以“习民数”。实际上,被登录于百官有司,能参与籍田蒐狩,都是政治身份的体现。这种政治身份,既是家主户主为国家所尽的职责,同时也是其在国与家之中地位的确认。

在家户内部,家户主“正夫”之外,往往尚有成年兄弟,这些人口在仅有家户主名籍之时,并不为国家掌握,成为“余子”。尤其对于基层民众来说,一户的常规性授田往往养活不了“余子”,他们便另行垦荒。当西周末至春秋战争规模扩大,国家感受到财赋与兵员的紧缺,只得将余子也纳入国家掌握中,这便是周宣王的“料民”(《国语·周语》上)、鲁国的“初税亩”(《左传·宣公十五年》)与楚国的“大户”(《左传·成公二年》)。此后各国逐渐制定了普遍登记所有人口的户籍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更为精细的社会治理。如秦献公十年“为户籍相伍”(《史记·秦始皇本纪》附《秦纪》)。

至商鞅变法,颁布“分异令”,“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史记·商君列传》),

正式将成年余子单独立户,在中国历史上首次以户籍形式改变了基层社会面貌。

(摘编自李若晖《古代社会治理之户籍的产生》,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据皇甫谧《帝王世纪》记载,我国最早的人口统计数字为一千三百五十五万三千九百二十三人,但经葛剑雄等先生考证,这并非夏禹时代的信史。

B.夏禹平治洪水后,奠定了国家社会治理的基本格局。面对以族姓构成的诸侯,王朝所需赋役都可征于诸侯,此时既无必要也不可能统计天下民数。

C.在孝治传统下,大夫之家,平民之户,都是以家主或户主面对国家,国家的赋役征于家主、户主,此时国家只掌握家主与户主的名籍,而没有户籍。

D.商鞅变法后,颁布了“分异令”,以“倍其赋”的强制措施,将成年余子单独立户,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出现了普遍登记所有人口的户籍制度。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古代文化思想巾,孝治传统是从夏禹时代开始的,所以孟子认为,要寻找解决孝治矛盾的办法,只能回到夏禹之前的虞舜时代。

B.家主和户主被国家登录名籍,参与籍田蒐狩,既能为国家尽职责,也显示了自己在国与家中的地位,更是国家掌握户数的依据。

C.在孝治传统之下,无论大夫还是平民,家户主的成年兄弟们享受不到国家的常规性授田,为了养活自己,他们不得不另外开垦荒地。

D.在普遍登记人口户籍制度产生以前,国家统计人口只登记家户主“正夫”,而对家户中其他的成年兄弟则不作任何统计,成为“余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中,将全国人口统计追溯至夏禹时期,究其原因是他发现自己所处的西晋时代的社会治理方式在夏禹时朝已经开始了。

B.在孝治传统之下,国家权力无法进入家户之内,是由于以族姓构成的诸侯国内部,都是以家主或户主面对国家,国家的赋役也只能征之于家户主。

C.“料民”“初税亩”“大户”都是我国由名籍到户籍改革过程中的产物,是国家为了增加财赋和兵员,将“余子”也纳入管理的统计人口的办法。

D.秦献公的“为户籍相伍”,表现出我国在户籍制度方面迈出了一大步,不仅制定了普遍登记所有人口的户籍制度,还建立了更为精细的社会治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周浚,字开林,汝南安成人也。浚性果烈。以才理见知,有人伦鉴识。乡人史曜素微贱,众所未知,浚独引之为友,遂以妹妻之,曜竞有名于世。浚初不应州郡之辟,后仕魏为尚书郎。累迁御史中丞,拜折冲将军、扬州刺史,封射阳侯。

随王浑伐吴,攻破江西屯戍,与孙皓中军大战,斩伪丞相张悌等首级数千,俘馘万计,进军屯于横江。时闻龙骧将军王浚既破上方,别驾何恽说浚曰:“张悌率精锐之卒,悉吴国之众,殄灭于此,吴之朝野莫不震慑。今王龙骧既破武昌,兵威甚盛,顺流而下,所向辄克,土崩之势见矣。窃谓宜速渡江,直指建邺,大军卒至,夺其胆气,可不战而擒。”浚善其谋,便使白浑。恽曰:“浑暗于事机,而欲慎己免咎,必不我从。”浚固使白之,浑果曰:“受诏但令江北抗衡吴军,不使轻进。贵州虽武,岂能独平江东!今者违命,胜不足多;若其不胜,为罪已重。且诏令龙骧受我节度,但当具君舟楫,一时俱济耳。”恽曰:“龙骧克万里之寇,以既济之功来受节度,未之闻也。且握兵之要,可则夺之,所谓受命不受辞也。今渡江必全

克获,将有何虑?若疑于不济,不可谓智;知而不行,不可谓忠,实鄙州上下所以恨恨也。”浑执不听。居无何而浚至,浑召之不来,乃直指三山,孙皓遂降于濬。浑深恨之,而欲与濬争功。恽笺与浚。浚得笺,即谏止浑,浑不能纳,遂相表奏。 浚既济江与浑共行吴城垒绥抚新附以功进封成武侯食邑六千户赐绢六千匹明年,移镇秣陵。时吴初平,屡有逃亡者,频讨平之。宾礼故老,搜求俊乂,甚有威德,吴人悦服。

初,吴之未平也,浚在弋阳,南北为互市,而诸将多相袭夺以为功。吴将蔡敏守于沔中,其兄珪为将在秣陵,与敏书曰:“古者兵交,使在其间,军国固当举信义以相高。而闻疆场之上,往往有袭夺互市,甚不可行,弟慎无为小利而忘大备也。”候者得珪书以呈浚,浚曰:“君子也。”及渡江,求珪,得之,问其本,曰;“汝南人也。”浚戏之曰:“吾固疑吴无君子,而卿果吾乡人。”

迁侍中。武帝问浚:“卿宗后生,称谁为可?”答曰:“臣叔父子恢,称重臣宗;从父子馥,称清臣宗。”帝并召用。浚转少府,以本官领将作大匠。改营宗庙讫,增邑五百户。后代王浑为使持节、都督扬州诸军事、安东将军,卒于位。

(摘编自《晋书·周浚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浚既济江与浑共/行吴城垒/绥抚新附/以功进/封成武侯/食邑六千户/赐绢六千匹/

B.浚既济江/与浑共行吴城垒/绥抚新附/似功进封成武侯/食邑六千户/赐绢六千匹/

C.浚既济江/与浑共行吴城垒/绥抚新附以功/进封成武侯/食邑六千户/赐绢六千匹/

D.浚既济江与浑共行吴/城垒绥抚新附/以功进封成武侯/食邑六千户/赐绢六千匹/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刺史,古代官职名,汉武帝时在全国分设十三部(州),每部(州)设置刺史一人,巡行郡县,“刺”有检核问事之意。

B.宗庙,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祖宗的庙宇。据学界考证,周代宗庙制规定,只有天子和诸侯可以设宗庙,其余人则不准设庙。

C.故老,古代常指地方上很有社会声望的年高而见识多的人,“宾礼故老”就是将当地德高望重的老人像宾客一样敬重。

D.后生,年轻人、后辈,《论语》中有“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之语。“卿宗后生”即“爱卿家族中的年轻人”。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浚富有才思,善于识别人才。同乡史曜一向地位卑微,湮灭无闻,只有周浚把他当朋友看待,还将妹妹嫁给他;史曜后来果然闻名于世。

B.周浚作战勇敢,处事很有原则。跟随王浑伐吴杀敌立功,俘敌数以万计;宁肯失去立功机会也不擅自行事,王浑要与王濬争功,他能及时劝谏。

C.周浚治理有方,爱惜尊重人才。孙皓投降后,他安定抚慰人心;镇守秣陵时,他讨伐平定逃亡者,寻求贤才,礼敬故老,很有威望,令人悦服。

D.周浚为人忠诚,举贤不避内亲。升任侍中后,周浚如实回答了晋武帝的问话,使武帝最终任用了他举荐的家族中的两个富有名声的年轻后辈。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浚善其谋,便使白浑。恽日:“浑暗于事机,而欲慎己免咎,必不我从。

(2)而闻疆场之上,往往有袭夺互市,甚不可行,弟慎无为小利而忘大备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8—9题。

塞下曲

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①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②③不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注】①幽并:幽州和并州,在今河北、山西北部、内蒙古、陕西等一带地区。其俗尚气任侠,此处借指豪侠之气。②游侠儿:自恃勇武、讲义气而轻视生命的人。③紫骝:古骏马名。

8.诗歌前两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对全诗有何作用?(6分)

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回答。(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用“,”两句写出了宋荣子能够做到“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原因。

(2)李白在《蜀道难》中,表现壁之险绝、水之湍急咆哮的两句诗是“,”。

(3)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运用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马快弦急、战斗激烈的两句是“,”。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注意:作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尘埃里的上帝

凤凰

威尔逊原本有一份薪水很高的工作,但是一场车祸夺去了他的双腿。从此他成天闷闷不乐。妻子建议他在自己家旁边开一家超市,他想了想,便同意了。超市开起来了,附近的人都到这里购物。超市人来人往,大家还跟威尔逊聊聊天,威尔逊的脸上成天都堆满了笑容。

威尔逊的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一家人过得开开心心,可是邻居蒂芬妮的丈夫却因为车祸去世了。因责任在蒂芬妮的丈夫,蒂芬妮得支付对方一大笔赔偿金,她家顿时陷入了困境。

威尔逊决定出手帮他们,他知道,他现在之所以过得开心,是因为大家照顾他的生意,如今他人有难,他也应该主动帮忙。他跟妻子一说,妻子满口答应。

妻子说:“我们要帮她,但这不能明帮,只能暗帮。”威尔逊点头。明帮,蒂芬妮肯定不会接受,就算真的接受了,心里也会有负担,也会想方设法报答他们。如何暗帮呢?威尔逊想丁想,便有了主意。

威尔逊取出一笔钱,用一个袋子装好,然后交给了儿子马克,对他交代了一番。马克带着这笔钱,去了蒂芬妮家。他把钱袋悄悄地藏在了一个角落里。然后,他跟蒂芬妮家的比尔

和大卫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不一会儿,马克就大叫起来:“哇,这里有好多钱!”马克的叫声引来了比尔和大卫,他们见到那袋钱,不由吃了一惊:“这是我家的,这是我家的!”

马克把钱交给他们。他们赶紧去把钱交给了蒂芬妮。蒂芬妮拿着钱喜出望外,激动得流下了泪水。因为这笔钱,蒂芬妮的难题一下就解决了。她的脸上又有了笑容。威尔逊一家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蒂芬妮的难题解决没多久,她自己却病倒了。治吧,没钱;不治吧,只能病死。蒂芬妮不怕死,可是她死了,两个孩子怎么办?他们还小,难道要让他们成为孤儿吗?蒂芬妮为此整天以泪洗面。

威尔逊同妻子商量,想再次帮助蒂芬妮一家,妻子点头同意了,她也不忍心蒂芬妮有个三长两短,否则那两个孩子就太可怜了。

威尔逊再一次取出一笔钱装入一个袋子,然后交给马克。马克带着这笔钱去了蒂芬妮家,并悄悄把钱袋藏在一个角落里。

当然,马克又找比尔和大卫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没过多久,马克又装着无意的样子发现那袋钱,并叫了起来:“哇,这里有好多钱!”马克的叫声引来了比尔和大卫,他们看到那袋钱,顿时就笑了起来,跳着说:“这是我家的钱,这下好了,妈妈有救了!”他们从马克手里接过钱,欢呼着跑去找蒂芬妮。蒂芬妮从两个孩子手里接过钱,一问,得知是从家里找出来的,愣了愣,不由喜出望外。

蒂芬妮病好从医院出来后,就去找了份工作,努力地挣钱。威尔逊见此非常高兴,心想这下好了,他们一家可以过上好日子了。可是,蒂芬妮一家却省吃俭用,她把钱都存了起来。两年后的一天,蒂芬妮走进了威尔逊的超市,威尔逊以为她要买东西,可是她却将一袋钱放在柜台上,对他说道:“威尔逊先生,谢谢你们对我的帮助,我这次是来还钱的,请您收下。”

威尔逊吃了一惊,却装作毫不知情的样子,说道:“你这是干什么?我们什么时候帮过你啊?”蒂芬妮告诉他,她每次需要钱的时候,马克与她的孩子捉迷藏都找出一袋钱,而那个地方,她查过,她的丈夫根本不会藏钱在那里,不用说,是威尔逊一家用这种办法在帮她。威尔逊说:“不,你弄错了,我们从来没有帮助过你什么。倒是你,帮了我们,你家周围栽满了花,大家闻到花香,就都喜欢来我的超市购物了!”

蒂芬妮心想,也许那真是丈夫藏的钱。他们帮了我,没理由不承认。威尔逊说得有道理,卡尔森就曾开过超市,但生意却不好,最终关门了,现在他的生意这么好,真是我家帮了忙。于是蒂芬妮带上钱,开心地走了。

威尔逊对妻子说:“你看,我不承认,还说她帮了我们,她多开心。大家总是照顾我们的生意,可他们却从不承认这是对我们的照顾。上帝从来不承认自己是上帝,他总是将自己放到尘埃里,跟常人没有两样。”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威尔逊因车祸失去了双腿,就在家旁边开了一间超市,生意十分兴隆,这是因为附近的邻居们都很善良,为了帮助他,都到他那里购物。

B.邻居蒂芬妮的丈夫因车祸去世,为支付赔偿金陷入困境,威尔逊出手帮助她家渡过关,因为他也遭遇过车祸,相同境遇使他同相怜。

C.作者两次写蒂芬妮儿子见到钱大叫“这是我家的钱”,又写蒂芬妮在威尔逊否认帮忙一事后就拿着钱走了,意在通过对比,突出威尔逊的无私。

D.蒂芬妮本来推断是威尔逊拿钱帮助她们的,但是威尔逊一番说辞让她相信“那真是丈夫藏的钱”,这说明威尔逊善于伪装,演技出众。

E.小说通过对威尔逊受邻居帮助而重拾快乐以及他两次帮助蒂芥妮一家的叙述,以小见大,凸显了人和人之间应该真诚相待、和谐共处的主题。

(2)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o (6分)

(3)小说在刻画威尔逊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4)“蒂芬妮带上钱,开心地走了”,小说写到这里就可以收尾了,为什么又写了最后一段?请你结合文本,从三个角度简要分析这样结尾的好处o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迟子建自传

从中国的版图上看,我的出生地漠河居于最北,大约在北纬53度c那是一个小村子,依山傍水,风景优美,每年有多半的时间白雪飘飘。我记忆最深刻的,是那里漫长的寒冷,冬天似乎总也过不完。

我小时候住在外婆家里,那是一座高大的木刻楞房子,房前屋后是广阔的菜园。短暂的夏季来临的时候,菜园就被种上了各色庄稼和花草,有的是让人吃的东西;有的则纯粹是供人观赏的。当然,也有半是观赏半是入口的植物3我经常看见的一种情形就是,当某一种植物还在旺盛的生命期的时候,秋霜却不期而至,所有的植物在一夜之间就憔悴了。这种大自然的风云变幻所带来的植物的被迫凋零令人痛心和震撼。

我对人生最初的认识,冗全是从自然界的一些变化而感悟来的。比如我从凋零的植物身上看到了生命的脆弱,同时我也从另一个侧面看到了生命的从容,因为许多衰亡的植物,转年又会焕发出勃勃生机,看上去比前一年似乎更加有朝气。

童年围绕着我的,除了那些可爱的植物,还有亲人和动物。我的亲人,也许是由于身处民风纯朴的边塞,他们是那么善良、隐忍、宽厚,爱意总是那么不经意地写在他们的脸上.让人觉得生活里到处是融融暖意。我从他们身上,领略最多的就是那种随遇而安的平和与超然,这几乎决定了我成年以后的人生观。

生物本来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但是由于人类的存在,它们却被分出了等级,令人无可奈何。虽然我把那些动物当成了亲密的朋友对待,但久而久之,它们的毙命使我的怜悯心不再那么强烈,我与庸常的人们一样地认为,它们的死亡是天经地义的。只是成年以后遇见了许多恶意的人的狰狞面孔后,我又会情不自禁地想起那些年,在喧哗而浮躁的人世间,能够时常忆起它们,内心会有一种异常温暖的感觉。

在我的作品中,出现最多的除了故乡的亲人,就是那些从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的动物,这些在我的故事中是经久不衰的。比如《雾月牛栏》中因为初次见到阳光、怕自己的蹄子把阳光给踩碎了而缩着身子走路的牛;《北极村童话》里的那条名叫“傻子”的狗等等。

此外,我还对童年时所领略到的那种种奇异的风景情有独钟,譬如铺天盖地的大雪、轰轰烈烈的晚霞、波光荡漾的河水、在雪地上飞驰的雪橇、千年不遇的日全食等等,我对它们是怀有热爱之情的,它们进入我的小说,会使我在写作时洋溢着一股充沛的激情。我甚至觉得,这些风景比人物更有感情和光彩,它们出现在我的笔端,彷佛不是一个个汉字在次第呈现,而是一群在大森林中歌唱的夜莺。

在这样一片充满了灵性的土地上,神话和传说几乎到处都是一也许是因为神话的滋养,我记忆中的房屋、牛栏、猪舍、菜园、坟茔、山川河流、日月星辰等无一不沾染了神话的色彩和气韵,我笔下的人物也无法逃脱它们的笼罩。我所理解的活生生的人,不是庸常所指的按现实规律生活的人,而是被神灵之光包围的人,那是一群有个性和光彩的人。他们也许会有种种的缺陷,但他们忠实于自己的内心生活,从人性的意义来讲,只有他们才值得永恒的

抒写。

还有梦境。也许是我童年生活的环境与大自然紧紧相拥的缘故吧,我特别喜欢做一些色彩斑斓的梦。我在梦里见过会发光的树,能够飞翔的鱼,狂奔的猎狗和浓云密布的天空。有时也梦见人,这人多半是已经作了古的,他们与我娓娓讲述着生活的故事,一如他们活着。梦境里的流水和夕阳总是带有某种伤感的意味,梦里的动物有的凶猛有的则温情脉脉。有时我想,梦境也是一种现实,而且,梦境的语言具有永恒性,只要你有呼吸、有思维,它就无休止地出现,给人带来无穷无尽的联想。它们就像盛宴上酒杯碰撞后所发出的清脆温暖的响声,令人回味。

当我童年在故乡北极村生活的时候,因为不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我认定世界就北极村这么大。当我成年以后到过了许多地方,见到了更多的人和更绚丽的风景之后,我回过头来一想,世界其实还是那么大,它只是一个小的北极村。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越是寒冷地区的人,越渴望温暖,因为我是一个在北极村长大的孩子,我对它的依恋永远不会消亡,因此,读者在我作品中,会看到一种人性意义上的春天。

我写作的过程,是与自己的内心搏斗,是与生活的世界搏斗,因为对这个世界有思考,有不平,所以特别想倾诉3文学是我的伙伴,它是我表达心中理念的渠道。

(迟子建)

②迟子建从读书起,就喜欢写作文,故乡的森林、河流、清风和明月给她无尽的灵感。童年的木刻楞房、白夜、极光,深深刻入了她的心灵,给她的创作注入了无穷的想象。

(陈华文《迟子建:北极村走出的女作家》)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迟子建出生在漠河最北的一个小村子,那里“冬天似乎总也过不完”的漫长的寒冷给她留下深刻印象,这是她创作上喜欢把背景定在“春天”的缘故。

B.“我与庸常的人们一样地认为,它们的死亡是天经地义的”,这句话与其说反映出迟子建对生命的麻木,不如说表达了她对生命脆弱与从容的达观认识。

C.北极村的人不是按现实规律生活的人,他们被神灵之光包围着,虽然有种种缺陷,却忠实于自己的内心,有个性光彩,因此值得作家们永恒抒写。

D.作者对人生最初的认识,是从自然界一些变化感悟来的,因此她认为风景比人物更有感情和光彩,在她的作品中,除了故乡亲人,出现最多的就是动物。

E.童年的生活经历和大自然的厚赐,给迟子建的心灵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北极村的一切不仅影响了她的人生观,也给她的创作注入了无穷的想象力。

(2)迟子建的创作贶是如何形成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3)作为作家的一篇自传,本文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回答。(6分)

(4)作者童年时“认定世界就北极村这么大”,成年到过许多地方后,依然认定世界“只是一个小的北极村”,这是为什么?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低龄留学值与不值、好与不好,也需因人而异。既不能盲目跟风,视留学为唯一出路;

也不能,甘心做井底之蛙。

②面对盘根错节的贪腐案件,调查组办案人员抱持坚定信念,纵使拔出萝卜带出泥,也绝不,看了佛面看僧面。

③这次宴会虽然只邀请了你一个人,但他那里又不是龙潭虎穴,你何必,自己吓自己?不要多心,尽管放宽心去吧。。

A.畏首畏尾投鼠忌器杯弓蛇影

B.投鼠忌器杯弓蛇影畏首畏尾

C.畏首畏尾杯弓蛇影投鼠忌器

D.杯弓蛇影投鼠忌器畏首畏尾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部分高新科技处于突破的临界点,一旦实现突破进入市场化后,就会形成巨大的科技力量,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提高人类生活质量,跨入一个新的科技时代。

B.这本署名为《记住乡愁》的书,是庄乾坤的一本长篇散文集,封面设计精美,画面淡雅宜人,用不着展卷阅读书里内容,仅看书名,就能够被它吸引住。

C.昆明动物园的工作人员说,此次引进的鹦鹉都是来自美洲、非洲、澳洲等地的26个名贵外国品种,一共500多只。因为人工饲养,它们特别喜欢与人亲近。

D.集团总校要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引领农村学校,使农村学生享受到与城市学生一样优质的教育质量和后勤服务,让这些孩子在教育中赢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森林生态系统是巨大的碳储存库和重要碳汇。森林通过碳汇功能,在地球陆地生态系统中贮存了巨量的碳。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植物在其生长过程中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将其固定在森林生物量中。

A.人们公认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是最为有效的生物固碳方式

B.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人们公认它是最为有效的生物固碳方式

C.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并被公认为最为有效的生物固碳方式

D.人们公认森林是最为有效的生物固碳方式,而且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5分)

1992年开始,人们尝试使用“肉毒杆菌毒素”(简称“肉毒素”)来控制面部肌肉的活动,①。2002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A型肉毒杆菌毒素应用于美容领域,以消除抬头纹、眉间纹和鱼尾纹等。目前,肉毒素美容风靡全球,②。不过,很多人并不了解肉毒素美容的副作用。短时间内多次注射肉毒素,③,甚至生命安全。

17.仔细观察下面一幅漫画,请说明漫画内容,并写出漫画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6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两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材料一长丰公司多次催要明星公司所欠的30万元,但每次都被对方以各种借口拖延,赖着不还。长丰公司万般无奈,只好贴出海报,说谁能要回欠款,公司只要20万,剩下的都给讨债人。许多人跃跃欲试,想挣这1 0万元,但全都无功而返。

有人向大师讨教,大师说:“如果能要回来21万元,挣1万元也不错。”

对方恍然大悟,拔脚就跑。很快,要回来21万元,20万元交给公司,自己留下来1万元。

这个得到1万元的人,逢人就宣传大师有智慧„„

材料二刘小姐是某广告公司的文案策划员,在11月份,23天工作日迟到17天最后干脆辞职,并发微博,“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赖床。反正信用卡还完了,拜拜了您嘞!”网时配发了一张“员工离职申请表”。申请离职原因一栏,公司备选了20项,她一项都没勾选,而是在空白处潇洒地写下:“冬天太冷,起不来!”在“其他”一栏还备注,“先冬眠”。部门负责人准予离职并回复称:“懂你!”

对以上两则材料反映的社会现象,你怎么看?请任选其一,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6年高考前质量监测试题(B卷)

语文参考答案

1.(3分)D (“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出现了普遍登记所有人口的户籍制度”错,原文是“在中国历史上首次以户籍形式改变了基层社会面貌”,在商鞅变法之前“各国逐渐制定了普遍登记所有人口的户籍制度”)

2.(3分) C (根据原文“尤其对于基层民众来说,一户的常规性授田往往养活不了‘余子’,他们便另行垦荒。”可知另行垦荒的只是基层民众)

3.(3分)B (“国家权力无法进入家户之内”错,原文是“国家权力并不进入家户之内”)

二、(9分)

4.(3分)B (原文标点是:浚既济江,与浑共行吴城垒,绥抚新附,以功进封成武侯,食邑六千户,赐绢六千匹。)

5.(3分)B (“只有天子和诸侯可以设宗庙,其余人则不准设庙”错,学界一般认为,周礼宗庙制度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

6.(3分)D (“举贤不避内亲”错,周浚回答晋武帝的问话是“卿宗后生,称谁为可”,即问的本来就是周浚宗族之内的后辈,与“举贤不避内亲”无关)

7.(10分)

(1)(5分)周浚认为何恽的计谋很好,就派人禀告王浑。何恽说:“王浑在把握时机方面昏聩糊涂,就想行事谨慎保全自己免于过失,一定不会同意我们的计策。”

(译出大意给2分,“善”、“白”、“不我从”,每译对一处给1分)

(2)(5分)我却听说在交界地带,常常发生偷袭夺取贸易物资的事情,很不该这么做,弟弟千万小心,不要为了小利而忘记军国防务大事。

(译出大意给2分,“疆场”、“袭夺”、“大备”,每译对一处给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周浚字开林,是汝南安成人。周浚性格果敢刚烈。凭借有才思为人所知,擅长识别人才。同乡人史曜一向贫贱卑微,众人都不知其人,只有周浚把史曜当作朋友,就把妹妹嫁给他,史曜最终闻名于世。周浚当初不接受州郡的征召,后来在魏出仕任尚书郎。多次升迁至御史

中丞,官拜折冲将军、扬州刺史,被封为射阳侯。

周浚跟随王浑攻吴,攻破江西的戍军,与孙皓的中军激战,斩了伪丞相张悌等共千人的首级,俘虏数以万计,进军驻扎在横江。当时听说龙骧将军王濬已经攻克上游城镇,别驾何恽劝说周浚道:“张悌统率着精锐的部队,都是吴国的部众,在此地被我们消灭了,吴国朝野无不震撼慑服。现在王龙骧已经攻克武昌,军威很强盛,沿江顺流而下,所向无敌攻无不克,吴已显现出土崩瓦解之势。我私下认为应该迅速渡江,直奔建邺,大军突然而至,夺了吴军胆量气势,可以不用交战就擒获敌人。”周浚认为这是条妙计,便派人禀告王浑。何恽说:“王浑在把握时机方面昏聩糊涂,就想行事谨慎保全自己免于过失,一定不会同意我们的计策。”周浚坚持派人禀告王浑,王浑果然说:“我接受的诏命只是让我在江北与吴军抗衡,不让我轻率进军。您的辖区即使武力强大,难道能独自平定江东!现在违背了皇命,即便取胜也不值得称赞;如果不能取胜,罪责更重。再说诏令龙骧将军要接受我们的指挥,只应该备齐你们的舟楫,同时渡江罢了。”何恽说:“龙骧将军攻克了万里敌寇,凭借已成战功来接受我们的指挥,这是不曾听说过的事。再说掌握兵权的关键是,时机允许就夺取,这就是说只接受上级布置的任务,而如何完成则不受上级指令的约束。现在渡江必定大获全胜,还有什么顾虑呢?如果犹疑不决迟迟不渡江,不能叫作明智;如果明知能取胜却不去行动,不能叫作忠诚,这真的将会成为我州上下遗憾不已的原因。”王浑固执己见不肯听从。过了不久王濬的军队赶到,王浑召见王濬,而王濬不听从召唤,径直进军三山,孙皓于是向王濬投降。王浑怀恨在心,就想与王濬争功。何恽送书信给周浚。周浚收到何恽的信后,立即劝谏阻止王浑,王浑不能接受劝告,便进表呈奏。

周浚渡过长江后,与王浑一起巡行吴国的城镇营垒,安定抚慰新近归附的吴国人,凭借功劳进封为成武侯,食邑六千户,接受赐绢六千匹。第二年,周浚移到秣陵镇守。当时吴国刚刚平定,经常有亡命之徒,周浚多次讨伐平定他们。周浚对当地有声望的老人以礼相待,寻求才德出众的贤人。(因此)很有威望,吴国人对他心悦诚服。

当初,吴国尚未平定,周浚在弋阳,南北相互往来贸易,诸将中有不少人以偷袭抢夺对方财物为功。吴国将领蔡敏在沔中驻守,蔡敏的哥哥蔡珪在秣陵带兵,蔡珪给蔡敏写信说:“古代双方交战,如果处于交界之地,军队和国家本当以推崇信义为上。我却听说在交界地带,常常发生袭取贸易物资的事情,很不该这么做,弟弟要多注意,千万别为小利而忘记军国防务大事。”西晋斥候获取了蔡珪这封信,把它交给周浚,周浚阅后说:“真是个君子啊。”等到渡江后,周浚寻找蔡珪,找到后,询问蔡珪的籍贯,蔡珪回答说:“我是汝南人。”周浚开玩笑说:“我原本怀疑吴地没有君子,而您果然是我们的同乡。”

周浚后来升任侍中。有一次,晋武帝问周浚:“你们家族中的年轻一辈,你认为谁可以任用?”周浚回答说:“我叔父的儿子周恢,在我宗族中享有大名;堂叔的儿子周馥,在我宗族中享有清名。”晋武帝一起征召任用了他们。周浚后来改任少府,并以本官兼任将作大匠。负责改建宗庙之事,改建宗庙完毕后,被加增食邑五百户。周浚后来代替王浑担任使持节、都督扬州诸军事、安东将军,最终在官位上去世。

8.(6分)

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无限肃杀的边塞秋景图。寒蝉在桑叶枯落的空旷桑林里鸣叫,边塞天气变冷,关内关外尽是黄黄的芦草。(3分)这两联借景抒情,营造了一种悲凉的气氛,为后面的抒情议论做了铺垫。(3分)

9.(5分)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献身沙场的壮士豪杰的惋惜和对自恃勇武、炫耀紫骝的所谓“游侠儿”的讽刺;(3分)抒发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2分)

10.(6分)

(1)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2)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3)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每答出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11.(25分) (1)(5分)A E (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B给1分,答C、D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B项威尔逊帮助蒂芬妮一家或许有同遭噩运惺惺相惜的心理,但根据原文,更多的是出于对大家照顾他生意帮助他的感恩回报之心。C项“意在通过对比,突出威尔逊的无私”错,根据原文意思,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说明威尔逊暗地里帮助蒂芬妮的计策很有效果。D 项“这说明威尔逊善于伪装,演技出众”错,使蒂芬妮信服的是威尔逊的真诚,而不是他的“演技”)

(2)(6分) 第一问(2分):明线是威尔逊对邻居蒂芬妮一家两次无私帮助的过程;暗线是威尔逊由遭遇车祸的低落,到受人帮助重拾欢笑,再到两次助人为乐,最后走向崇高的情感变化过程。

第二问(4分)①设置威尔逊感情变化这一暗线,通过对威尔逊心理、行为、语言等描写,突出了主人公的形象,丰富了小说的主题;②明暗两线交织,使小说情节更为集中紧凑,更能引发读者对“尘埃里的上帝”群体形象的思考。

(第一问明、暗线各1分,第二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3)(6分)

①热心善良。了解到蒂芬妮一家的难处后,两次慷慨解囊,帮助她们渡过难关。 ②善体人意。顾及蒂芬妮的自尊心,采取“暗帮”的办法,让她没有负担地用钱。 ③懂得感恩。能体会到自己的超市生意红火是附近人们帮助的结果,并以帮助他人作为回报。

④乐于助人。做好事不留名,甘心做“尘埃里的上帝”,在蒂芬妮还钱的时候,不仅不承认自己拿钱帮助了她,反而说是她家的花香引来顾客帮助了自己。

(每点2分,答出3点给6分,意思对即可。) (4)(8分)

从情节结构上看,最后一段给这个帮助邻人的故事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使得结构十分完整。同时也与标题“尘埃里的上帝”相照应,使得标题所设下的悬念得到了诠释。

从人物塑造上看,最后一段采用语言描写,通过威尔逊自己的话,让人看到了主人公的高尚心灵,理解了威尔逊为什么一直否认帮助别人的用意,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从主题上看,借主人公威尔逊之口,说出“上帝从来不承认自己是上帝,他总是将自己放到尘埃里,跟常人没有两样”的话,告诉人们“上帝就是无私帮助别人”的道理,从而升华了主题。

从作品体现的思想感情来看,最后一段也表达了作者关注小人物生活,对充满和谐、友爱人际关系的美好社会的渴望之情。

(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5分,答出三点给8分。只要能结合文本,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12.(25分) (1)(5分)B E(答E给3分,答B给2分,答D给1分;答A、C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A项,“喜欢把背景定在‘春天’的缘故”错,根据相关链接①,“读者在我作品中,会看到一种人性意义上的春天”中的“春天”并非事实上的春天。C项,“他们被神灵之光包围着”错,“被神灵之光包围”只是作者的认识和理解。D项,“作者对人生最初的认识”与“她认为风景比人物更有感情和光彩”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

(2)(6分)

①大自然的变化给了迟子建最初的人生感悟,引发她对于世界、人生以及生命的思考,这些感悟和思考激活了她的倾诉欲望,为她以后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②充满灵性的黑土地、富有灵性的动植物,刻印在她的脑海里;生活在这里的淳朴故乡人的平和超然,“几乎决定了她成年以后的人生观”,进而影响了她的创作人生。

③奇异的风景、多彩的神话、玄妙的梦境、“被神灵包围着”的充满温暖的北极村人,滋养了她的创作性灵,成为她永恒书写的对象,形成了她的给世界传递温暖、带来“春天”的创作观。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3)(6分)

①主要通过梳理自己的创作观及其形成过程,表达为人间传递温暖的情怀。 ②写人生感悟与写创作观的形成相互交融,揭示其创作观形成的深层原因。 ③以抒发感悟为主,辅之以丰富的想象,灵动飞扬,激情充沛,可读性强。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4)(8分)

小小北极村在情感、精神、写作几方面对迟子建有着巨大的影响。

①作者童年时,只看到北极村这么大点的地方,小小北极村给了她很大的影响,是她的全部世界。长大成年后,虽然看到的世界很大,但能够被作者永留心底的还是小小北极村那些熟悉的人和事。

②作者人生观的形成,很大程度源自小小北极村人和事物的启迪。成年后阅尽大千世界,看透世情万物后,她更加感受到来自北极村的温暖和精神鼓舞。小小北极村成为她巨大的精神家园。

③北极村的人和事给了作者创作的灵感,滋养着作者的心灵及思想,使作者能够通过北极村这一窗口观察世界,书写“人性的春天”,小小北极村成了她创作上传递大爱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宝库。

(答出观点给2分;答出理由给6分,理由每点2分。只要能结合文本探究、意思对即可)

五、(9分) 13.(3分)A (畏首畏尾:比喻做事胆子小,顾虑多。投鼠忌器:想用东西打老鼠,又怕打坏了近旁的器物。比喻做事有顾忌,不敢放手干。杯弓蛇影: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14.(3分)B (A 项成分残缺。“跨入一个新的科技时代”暗换主语,其主语不应是“高科技”,应改为:使人类跨入一个新的科技时代。C项语序不当。“名贵外国品种”应为“外国名贵品种”。D项搭配不当。“享受„„教育质量”搭配不当,“教育质量”可改为“教育资源”。)

15.(3分)C (根据横线前后语境,可以断定填空部分的主语应该是“森林”,故排除A、D,再根据主语一致的语法要求,排除B)

16.(5分)示例: ①以消除面部皱纹

②成为众多时尚女性靓丽容颜的手段之一 ③可能会危害美容者的身心健康

(答出一处给1分,答出两处给3分,答出三处给5分) 17.(6分)

漫画内容:一个快递人员将货物送达货主接收,货主验货时发现货物已被损坏,就质问

快递员,快递员却花言巧语,敷衍塞责。

漫画寓意:讽刺社会上一些人既不负责任又缺乏职业道德的可恶行为。 (答出漫画内容给3分,答出寓意给2分,句子通顺给1分。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 18.(60分)参考立意: 【材料一】

(1)诚信是社会的基石(2)小智慧与大智慧(3)治标与治本(4)呼唤健全的法律(5)建立健全法制任重而道远(6)思路决定出路„„

【材料二】

(1)坚持自我,与人无害(2)学会沟通,理解万岁(3)过于任性要不得(4)勇气可嘉,做法值得商榷(5)受约束方成大器(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7)有付出才有回报„„

说明:

(一)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选择角度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设计的范围。选择中心角度和重要角度属于“符合题意”。与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级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1.深刻:⑴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⑵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 ⑶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⑷材料丰富 ⑸论据充足 ⑹形象丰满 ⑺意境深远

3.有文采: ⑻用词贴切 ⑼句式灵活 ⑽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⑾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 ⑿见解新颖⒀材料新鲜⒁构思新巧⒂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⒃有个性特征 (三)缺标题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四)套作、文体不明确的适当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山西省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B

卷)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0页。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现存中国最早的人口数字,见于西晋皇甫谧《帝王世纪》,乃肇始夏禹,以为禹平水土,九州“民口千三百五十五万三千九百二十三人”。这一数字,以至禹时人口统计本身,并非信史,葛剑雄等先生已有考证,兹不赘述3问题在于,皇甫谧为何要将全国人口统计追溯至夏禹?推原其意图,当是将他所处时代的社会治理方式上溯至夏禹之时。

夏禹平治洪水之后,划九州,制贡赋,赐土姓,家天下,奠定了此后国家社会治理的基本格局。《左传·哀公七年》:“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可见禹作为天下共主,所面对的是以族姓构成的诸侯,王朝所需赋役都可征之于诸侯,此时既无必要也不可能统计天下民数。夏禹所建立的孝治合一之传统,有力地将孝德由君王贯穿至社会基层,形成了家国同构的德性政治。襄锡圭先生基于甲骨文研究得出宗法制与嫡长子制均已见于殷商时期,而在古代文化思想中,这些具体政治制度所支撑的孝治传统则始于夏禹。故而孟子要讨论君王的孝治矛盾时,只能将假设场景移至夏禹之前的虞舜之时。

在各诸侯国内部,其社会基层之构成与治理则需掌握户数3在孝治传统之下,无论是大夫之家,还是平民之户,都是以家主或户主面对国家,国家的赋役也都征之于家主、户主,国家权力并不进入家户之内。因此,此时国家只掌握家主与户主的名籍,而没有户籍。《国语·周语》上,仲山父陈述传统礼制依据百官之职的日常运作与国家常规性籍田蒐狩,就可以“习民数”。实际上,被登录于百官有司,能参与籍田蒐狩,都是政治身份的体现。这种政治身份,既是家主户主为国家所尽的职责,同时也是其在国与家之中地位的确认。

在家户内部,家户主“正夫”之外,往往尚有成年兄弟,这些人口在仅有家户主名籍之时,并不为国家掌握,成为“余子”。尤其对于基层民众来说,一户的常规性授田往往养活不了“余子”,他们便另行垦荒。当西周末至春秋战争规模扩大,国家感受到财赋与兵员的紧缺,只得将余子也纳入国家掌握中,这便是周宣王的“料民”(《国语·周语》上)、鲁国的“初税亩”(《左传·宣公十五年》)与楚国的“大户”(《左传·成公二年》)。此后各国逐渐制定了普遍登记所有人口的户籍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更为精细的社会治理。如秦献公十年“为户籍相伍”(《史记·秦始皇本纪》附《秦纪》)。

至商鞅变法,颁布“分异令”,“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史记·商君列传》),

正式将成年余子单独立户,在中国历史上首次以户籍形式改变了基层社会面貌。

(摘编自李若晖《古代社会治理之户籍的产生》,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据皇甫谧《帝王世纪》记载,我国最早的人口统计数字为一千三百五十五万三千九百二十三人,但经葛剑雄等先生考证,这并非夏禹时代的信史。

B.夏禹平治洪水后,奠定了国家社会治理的基本格局。面对以族姓构成的诸侯,王朝所需赋役都可征于诸侯,此时既无必要也不可能统计天下民数。

C.在孝治传统下,大夫之家,平民之户,都是以家主或户主面对国家,国家的赋役征于家主、户主,此时国家只掌握家主与户主的名籍,而没有户籍。

D.商鞅变法后,颁布了“分异令”,以“倍其赋”的强制措施,将成年余子单独立户,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出现了普遍登记所有人口的户籍制度。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古代文化思想巾,孝治传统是从夏禹时代开始的,所以孟子认为,要寻找解决孝治矛盾的办法,只能回到夏禹之前的虞舜时代。

B.家主和户主被国家登录名籍,参与籍田蒐狩,既能为国家尽职责,也显示了自己在国与家中的地位,更是国家掌握户数的依据。

C.在孝治传统之下,无论大夫还是平民,家户主的成年兄弟们享受不到国家的常规性授田,为了养活自己,他们不得不另外开垦荒地。

D.在普遍登记人口户籍制度产生以前,国家统计人口只登记家户主“正夫”,而对家户中其他的成年兄弟则不作任何统计,成为“余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中,将全国人口统计追溯至夏禹时期,究其原因是他发现自己所处的西晋时代的社会治理方式在夏禹时朝已经开始了。

B.在孝治传统之下,国家权力无法进入家户之内,是由于以族姓构成的诸侯国内部,都是以家主或户主面对国家,国家的赋役也只能征之于家户主。

C.“料民”“初税亩”“大户”都是我国由名籍到户籍改革过程中的产物,是国家为了增加财赋和兵员,将“余子”也纳入管理的统计人口的办法。

D.秦献公的“为户籍相伍”,表现出我国在户籍制度方面迈出了一大步,不仅制定了普遍登记所有人口的户籍制度,还建立了更为精细的社会治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周浚,字开林,汝南安成人也。浚性果烈。以才理见知,有人伦鉴识。乡人史曜素微贱,众所未知,浚独引之为友,遂以妹妻之,曜竞有名于世。浚初不应州郡之辟,后仕魏为尚书郎。累迁御史中丞,拜折冲将军、扬州刺史,封射阳侯。

随王浑伐吴,攻破江西屯戍,与孙皓中军大战,斩伪丞相张悌等首级数千,俘馘万计,进军屯于横江。时闻龙骧将军王浚既破上方,别驾何恽说浚曰:“张悌率精锐之卒,悉吴国之众,殄灭于此,吴之朝野莫不震慑。今王龙骧既破武昌,兵威甚盛,顺流而下,所向辄克,土崩之势见矣。窃谓宜速渡江,直指建邺,大军卒至,夺其胆气,可不战而擒。”浚善其谋,便使白浑。恽曰:“浑暗于事机,而欲慎己免咎,必不我从。”浚固使白之,浑果曰:“受诏但令江北抗衡吴军,不使轻进。贵州虽武,岂能独平江东!今者违命,胜不足多;若其不胜,为罪已重。且诏令龙骧受我节度,但当具君舟楫,一时俱济耳。”恽曰:“龙骧克万里之寇,以既济之功来受节度,未之闻也。且握兵之要,可则夺之,所谓受命不受辞也。今渡江必全

克获,将有何虑?若疑于不济,不可谓智;知而不行,不可谓忠,实鄙州上下所以恨恨也。”浑执不听。居无何而浚至,浑召之不来,乃直指三山,孙皓遂降于濬。浑深恨之,而欲与濬争功。恽笺与浚。浚得笺,即谏止浑,浑不能纳,遂相表奏。 浚既济江与浑共行吴城垒绥抚新附以功进封成武侯食邑六千户赐绢六千匹明年,移镇秣陵。时吴初平,屡有逃亡者,频讨平之。宾礼故老,搜求俊乂,甚有威德,吴人悦服。

初,吴之未平也,浚在弋阳,南北为互市,而诸将多相袭夺以为功。吴将蔡敏守于沔中,其兄珪为将在秣陵,与敏书曰:“古者兵交,使在其间,军国固当举信义以相高。而闻疆场之上,往往有袭夺互市,甚不可行,弟慎无为小利而忘大备也。”候者得珪书以呈浚,浚曰:“君子也。”及渡江,求珪,得之,问其本,曰;“汝南人也。”浚戏之曰:“吾固疑吴无君子,而卿果吾乡人。”

迁侍中。武帝问浚:“卿宗后生,称谁为可?”答曰:“臣叔父子恢,称重臣宗;从父子馥,称清臣宗。”帝并召用。浚转少府,以本官领将作大匠。改营宗庙讫,增邑五百户。后代王浑为使持节、都督扬州诸军事、安东将军,卒于位。

(摘编自《晋书·周浚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浚既济江与浑共/行吴城垒/绥抚新附/以功进/封成武侯/食邑六千户/赐绢六千匹/

B.浚既济江/与浑共行吴城垒/绥抚新附/似功进封成武侯/食邑六千户/赐绢六千匹/

C.浚既济江/与浑共行吴城垒/绥抚新附以功/进封成武侯/食邑六千户/赐绢六千匹/

D.浚既济江与浑共行吴/城垒绥抚新附/以功进封成武侯/食邑六千户/赐绢六千匹/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刺史,古代官职名,汉武帝时在全国分设十三部(州),每部(州)设置刺史一人,巡行郡县,“刺”有检核问事之意。

B.宗庙,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祖宗的庙宇。据学界考证,周代宗庙制规定,只有天子和诸侯可以设宗庙,其余人则不准设庙。

C.故老,古代常指地方上很有社会声望的年高而见识多的人,“宾礼故老”就是将当地德高望重的老人像宾客一样敬重。

D.后生,年轻人、后辈,《论语》中有“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之语。“卿宗后生”即“爱卿家族中的年轻人”。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浚富有才思,善于识别人才。同乡史曜一向地位卑微,湮灭无闻,只有周浚把他当朋友看待,还将妹妹嫁给他;史曜后来果然闻名于世。

B.周浚作战勇敢,处事很有原则。跟随王浑伐吴杀敌立功,俘敌数以万计;宁肯失去立功机会也不擅自行事,王浑要与王濬争功,他能及时劝谏。

C.周浚治理有方,爱惜尊重人才。孙皓投降后,他安定抚慰人心;镇守秣陵时,他讨伐平定逃亡者,寻求贤才,礼敬故老,很有威望,令人悦服。

D.周浚为人忠诚,举贤不避内亲。升任侍中后,周浚如实回答了晋武帝的问话,使武帝最终任用了他举荐的家族中的两个富有名声的年轻后辈。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浚善其谋,便使白浑。恽日:“浑暗于事机,而欲慎己免咎,必不我从。

(2)而闻疆场之上,往往有袭夺互市,甚不可行,弟慎无为小利而忘大备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8—9题。

塞下曲

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①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②③不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注】①幽并:幽州和并州,在今河北、山西北部、内蒙古、陕西等一带地区。其俗尚气任侠,此处借指豪侠之气。②游侠儿:自恃勇武、讲义气而轻视生命的人。③紫骝:古骏马名。

8.诗歌前两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对全诗有何作用?(6分)

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回答。(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用“,”两句写出了宋荣子能够做到“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原因。

(2)李白在《蜀道难》中,表现壁之险绝、水之湍急咆哮的两句诗是“,”。

(3)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运用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马快弦急、战斗激烈的两句是“,”。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注意:作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尘埃里的上帝

凤凰

威尔逊原本有一份薪水很高的工作,但是一场车祸夺去了他的双腿。从此他成天闷闷不乐。妻子建议他在自己家旁边开一家超市,他想了想,便同意了。超市开起来了,附近的人都到这里购物。超市人来人往,大家还跟威尔逊聊聊天,威尔逊的脸上成天都堆满了笑容。

威尔逊的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一家人过得开开心心,可是邻居蒂芬妮的丈夫却因为车祸去世了。因责任在蒂芬妮的丈夫,蒂芬妮得支付对方一大笔赔偿金,她家顿时陷入了困境。

威尔逊决定出手帮他们,他知道,他现在之所以过得开心,是因为大家照顾他的生意,如今他人有难,他也应该主动帮忙。他跟妻子一说,妻子满口答应。

妻子说:“我们要帮她,但这不能明帮,只能暗帮。”威尔逊点头。明帮,蒂芬妮肯定不会接受,就算真的接受了,心里也会有负担,也会想方设法报答他们。如何暗帮呢?威尔逊想丁想,便有了主意。

威尔逊取出一笔钱,用一个袋子装好,然后交给了儿子马克,对他交代了一番。马克带着这笔钱,去了蒂芬妮家。他把钱袋悄悄地藏在了一个角落里。然后,他跟蒂芬妮家的比尔

和大卫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不一会儿,马克就大叫起来:“哇,这里有好多钱!”马克的叫声引来了比尔和大卫,他们见到那袋钱,不由吃了一惊:“这是我家的,这是我家的!”

马克把钱交给他们。他们赶紧去把钱交给了蒂芬妮。蒂芬妮拿着钱喜出望外,激动得流下了泪水。因为这笔钱,蒂芬妮的难题一下就解决了。她的脸上又有了笑容。威尔逊一家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蒂芬妮的难题解决没多久,她自己却病倒了。治吧,没钱;不治吧,只能病死。蒂芬妮不怕死,可是她死了,两个孩子怎么办?他们还小,难道要让他们成为孤儿吗?蒂芬妮为此整天以泪洗面。

威尔逊同妻子商量,想再次帮助蒂芬妮一家,妻子点头同意了,她也不忍心蒂芬妮有个三长两短,否则那两个孩子就太可怜了。

威尔逊再一次取出一笔钱装入一个袋子,然后交给马克。马克带着这笔钱去了蒂芬妮家,并悄悄把钱袋藏在一个角落里。

当然,马克又找比尔和大卫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没过多久,马克又装着无意的样子发现那袋钱,并叫了起来:“哇,这里有好多钱!”马克的叫声引来了比尔和大卫,他们看到那袋钱,顿时就笑了起来,跳着说:“这是我家的钱,这下好了,妈妈有救了!”他们从马克手里接过钱,欢呼着跑去找蒂芬妮。蒂芬妮从两个孩子手里接过钱,一问,得知是从家里找出来的,愣了愣,不由喜出望外。

蒂芬妮病好从医院出来后,就去找了份工作,努力地挣钱。威尔逊见此非常高兴,心想这下好了,他们一家可以过上好日子了。可是,蒂芬妮一家却省吃俭用,她把钱都存了起来。两年后的一天,蒂芬妮走进了威尔逊的超市,威尔逊以为她要买东西,可是她却将一袋钱放在柜台上,对他说道:“威尔逊先生,谢谢你们对我的帮助,我这次是来还钱的,请您收下。”

威尔逊吃了一惊,却装作毫不知情的样子,说道:“你这是干什么?我们什么时候帮过你啊?”蒂芬妮告诉他,她每次需要钱的时候,马克与她的孩子捉迷藏都找出一袋钱,而那个地方,她查过,她的丈夫根本不会藏钱在那里,不用说,是威尔逊一家用这种办法在帮她。威尔逊说:“不,你弄错了,我们从来没有帮助过你什么。倒是你,帮了我们,你家周围栽满了花,大家闻到花香,就都喜欢来我的超市购物了!”

蒂芬妮心想,也许那真是丈夫藏的钱。他们帮了我,没理由不承认。威尔逊说得有道理,卡尔森就曾开过超市,但生意却不好,最终关门了,现在他的生意这么好,真是我家帮了忙。于是蒂芬妮带上钱,开心地走了。

威尔逊对妻子说:“你看,我不承认,还说她帮了我们,她多开心。大家总是照顾我们的生意,可他们却从不承认这是对我们的照顾。上帝从来不承认自己是上帝,他总是将自己放到尘埃里,跟常人没有两样。”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威尔逊因车祸失去了双腿,就在家旁边开了一间超市,生意十分兴隆,这是因为附近的邻居们都很善良,为了帮助他,都到他那里购物。

B.邻居蒂芬妮的丈夫因车祸去世,为支付赔偿金陷入困境,威尔逊出手帮助她家渡过关,因为他也遭遇过车祸,相同境遇使他同相怜。

C.作者两次写蒂芬妮儿子见到钱大叫“这是我家的钱”,又写蒂芬妮在威尔逊否认帮忙一事后就拿着钱走了,意在通过对比,突出威尔逊的无私。

D.蒂芬妮本来推断是威尔逊拿钱帮助她们的,但是威尔逊一番说辞让她相信“那真是丈夫藏的钱”,这说明威尔逊善于伪装,演技出众。

E.小说通过对威尔逊受邻居帮助而重拾快乐以及他两次帮助蒂芥妮一家的叙述,以小见大,凸显了人和人之间应该真诚相待、和谐共处的主题。

(2)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o (6分)

(3)小说在刻画威尔逊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4)“蒂芬妮带上钱,开心地走了”,小说写到这里就可以收尾了,为什么又写了最后一段?请你结合文本,从三个角度简要分析这样结尾的好处o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迟子建自传

从中国的版图上看,我的出生地漠河居于最北,大约在北纬53度c那是一个小村子,依山傍水,风景优美,每年有多半的时间白雪飘飘。我记忆最深刻的,是那里漫长的寒冷,冬天似乎总也过不完。

我小时候住在外婆家里,那是一座高大的木刻楞房子,房前屋后是广阔的菜园。短暂的夏季来临的时候,菜园就被种上了各色庄稼和花草,有的是让人吃的东西;有的则纯粹是供人观赏的。当然,也有半是观赏半是入口的植物3我经常看见的一种情形就是,当某一种植物还在旺盛的生命期的时候,秋霜却不期而至,所有的植物在一夜之间就憔悴了。这种大自然的风云变幻所带来的植物的被迫凋零令人痛心和震撼。

我对人生最初的认识,冗全是从自然界的一些变化而感悟来的。比如我从凋零的植物身上看到了生命的脆弱,同时我也从另一个侧面看到了生命的从容,因为许多衰亡的植物,转年又会焕发出勃勃生机,看上去比前一年似乎更加有朝气。

童年围绕着我的,除了那些可爱的植物,还有亲人和动物。我的亲人,也许是由于身处民风纯朴的边塞,他们是那么善良、隐忍、宽厚,爱意总是那么不经意地写在他们的脸上.让人觉得生活里到处是融融暖意。我从他们身上,领略最多的就是那种随遇而安的平和与超然,这几乎决定了我成年以后的人生观。

生物本来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但是由于人类的存在,它们却被分出了等级,令人无可奈何。虽然我把那些动物当成了亲密的朋友对待,但久而久之,它们的毙命使我的怜悯心不再那么强烈,我与庸常的人们一样地认为,它们的死亡是天经地义的。只是成年以后遇见了许多恶意的人的狰狞面孔后,我又会情不自禁地想起那些年,在喧哗而浮躁的人世间,能够时常忆起它们,内心会有一种异常温暖的感觉。

在我的作品中,出现最多的除了故乡的亲人,就是那些从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的动物,这些在我的故事中是经久不衰的。比如《雾月牛栏》中因为初次见到阳光、怕自己的蹄子把阳光给踩碎了而缩着身子走路的牛;《北极村童话》里的那条名叫“傻子”的狗等等。

此外,我还对童年时所领略到的那种种奇异的风景情有独钟,譬如铺天盖地的大雪、轰轰烈烈的晚霞、波光荡漾的河水、在雪地上飞驰的雪橇、千年不遇的日全食等等,我对它们是怀有热爱之情的,它们进入我的小说,会使我在写作时洋溢着一股充沛的激情。我甚至觉得,这些风景比人物更有感情和光彩,它们出现在我的笔端,彷佛不是一个个汉字在次第呈现,而是一群在大森林中歌唱的夜莺。

在这样一片充满了灵性的土地上,神话和传说几乎到处都是一也许是因为神话的滋养,我记忆中的房屋、牛栏、猪舍、菜园、坟茔、山川河流、日月星辰等无一不沾染了神话的色彩和气韵,我笔下的人物也无法逃脱它们的笼罩。我所理解的活生生的人,不是庸常所指的按现实规律生活的人,而是被神灵之光包围的人,那是一群有个性和光彩的人。他们也许会有种种的缺陷,但他们忠实于自己的内心生活,从人性的意义来讲,只有他们才值得永恒的

抒写。

还有梦境。也许是我童年生活的环境与大自然紧紧相拥的缘故吧,我特别喜欢做一些色彩斑斓的梦。我在梦里见过会发光的树,能够飞翔的鱼,狂奔的猎狗和浓云密布的天空。有时也梦见人,这人多半是已经作了古的,他们与我娓娓讲述着生活的故事,一如他们活着。梦境里的流水和夕阳总是带有某种伤感的意味,梦里的动物有的凶猛有的则温情脉脉。有时我想,梦境也是一种现实,而且,梦境的语言具有永恒性,只要你有呼吸、有思维,它就无休止地出现,给人带来无穷无尽的联想。它们就像盛宴上酒杯碰撞后所发出的清脆温暖的响声,令人回味。

当我童年在故乡北极村生活的时候,因为不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我认定世界就北极村这么大。当我成年以后到过了许多地方,见到了更多的人和更绚丽的风景之后,我回过头来一想,世界其实还是那么大,它只是一个小的北极村。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越是寒冷地区的人,越渴望温暖,因为我是一个在北极村长大的孩子,我对它的依恋永远不会消亡,因此,读者在我作品中,会看到一种人性意义上的春天。

我写作的过程,是与自己的内心搏斗,是与生活的世界搏斗,因为对这个世界有思考,有不平,所以特别想倾诉3文学是我的伙伴,它是我表达心中理念的渠道。

(迟子建)

②迟子建从读书起,就喜欢写作文,故乡的森林、河流、清风和明月给她无尽的灵感。童年的木刻楞房、白夜、极光,深深刻入了她的心灵,给她的创作注入了无穷的想象。

(陈华文《迟子建:北极村走出的女作家》)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迟子建出生在漠河最北的一个小村子,那里“冬天似乎总也过不完”的漫长的寒冷给她留下深刻印象,这是她创作上喜欢把背景定在“春天”的缘故。

B.“我与庸常的人们一样地认为,它们的死亡是天经地义的”,这句话与其说反映出迟子建对生命的麻木,不如说表达了她对生命脆弱与从容的达观认识。

C.北极村的人不是按现实规律生活的人,他们被神灵之光包围着,虽然有种种缺陷,却忠实于自己的内心,有个性光彩,因此值得作家们永恒抒写。

D.作者对人生最初的认识,是从自然界一些变化感悟来的,因此她认为风景比人物更有感情和光彩,在她的作品中,除了故乡亲人,出现最多的就是动物。

E.童年的生活经历和大自然的厚赐,给迟子建的心灵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北极村的一切不仅影响了她的人生观,也给她的创作注入了无穷的想象力。

(2)迟子建的创作贶是如何形成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3)作为作家的一篇自传,本文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回答。(6分)

(4)作者童年时“认定世界就北极村这么大”,成年到过许多地方后,依然认定世界“只是一个小的北极村”,这是为什么?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低龄留学值与不值、好与不好,也需因人而异。既不能盲目跟风,视留学为唯一出路;

也不能,甘心做井底之蛙。

②面对盘根错节的贪腐案件,调查组办案人员抱持坚定信念,纵使拔出萝卜带出泥,也绝不,看了佛面看僧面。

③这次宴会虽然只邀请了你一个人,但他那里又不是龙潭虎穴,你何必,自己吓自己?不要多心,尽管放宽心去吧。。

A.畏首畏尾投鼠忌器杯弓蛇影

B.投鼠忌器杯弓蛇影畏首畏尾

C.畏首畏尾杯弓蛇影投鼠忌器

D.杯弓蛇影投鼠忌器畏首畏尾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部分高新科技处于突破的临界点,一旦实现突破进入市场化后,就会形成巨大的科技力量,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提高人类生活质量,跨入一个新的科技时代。

B.这本署名为《记住乡愁》的书,是庄乾坤的一本长篇散文集,封面设计精美,画面淡雅宜人,用不着展卷阅读书里内容,仅看书名,就能够被它吸引住。

C.昆明动物园的工作人员说,此次引进的鹦鹉都是来自美洲、非洲、澳洲等地的26个名贵外国品种,一共500多只。因为人工饲养,它们特别喜欢与人亲近。

D.集团总校要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引领农村学校,使农村学生享受到与城市学生一样优质的教育质量和后勤服务,让这些孩子在教育中赢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森林生态系统是巨大的碳储存库和重要碳汇。森林通过碳汇功能,在地球陆地生态系统中贮存了巨量的碳。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植物在其生长过程中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将其固定在森林生物量中。

A.人们公认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是最为有效的生物固碳方式

B.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人们公认它是最为有效的生物固碳方式

C.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并被公认为最为有效的生物固碳方式

D.人们公认森林是最为有效的生物固碳方式,而且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5分)

1992年开始,人们尝试使用“肉毒杆菌毒素”(简称“肉毒素”)来控制面部肌肉的活动,①。2002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A型肉毒杆菌毒素应用于美容领域,以消除抬头纹、眉间纹和鱼尾纹等。目前,肉毒素美容风靡全球,②。不过,很多人并不了解肉毒素美容的副作用。短时间内多次注射肉毒素,③,甚至生命安全。

17.仔细观察下面一幅漫画,请说明漫画内容,并写出漫画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6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两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材料一长丰公司多次催要明星公司所欠的30万元,但每次都被对方以各种借口拖延,赖着不还。长丰公司万般无奈,只好贴出海报,说谁能要回欠款,公司只要20万,剩下的都给讨债人。许多人跃跃欲试,想挣这1 0万元,但全都无功而返。

有人向大师讨教,大师说:“如果能要回来21万元,挣1万元也不错。”

对方恍然大悟,拔脚就跑。很快,要回来21万元,20万元交给公司,自己留下来1万元。

这个得到1万元的人,逢人就宣传大师有智慧„„

材料二刘小姐是某广告公司的文案策划员,在11月份,23天工作日迟到17天最后干脆辞职,并发微博,“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赖床。反正信用卡还完了,拜拜了您嘞!”网时配发了一张“员工离职申请表”。申请离职原因一栏,公司备选了20项,她一项都没勾选,而是在空白处潇洒地写下:“冬天太冷,起不来!”在“其他”一栏还备注,“先冬眠”。部门负责人准予离职并回复称:“懂你!”

对以上两则材料反映的社会现象,你怎么看?请任选其一,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6年高考前质量监测试题(B卷)

语文参考答案

1.(3分)D (“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出现了普遍登记所有人口的户籍制度”错,原文是“在中国历史上首次以户籍形式改变了基层社会面貌”,在商鞅变法之前“各国逐渐制定了普遍登记所有人口的户籍制度”)

2.(3分) C (根据原文“尤其对于基层民众来说,一户的常规性授田往往养活不了‘余子’,他们便另行垦荒。”可知另行垦荒的只是基层民众)

3.(3分)B (“国家权力无法进入家户之内”错,原文是“国家权力并不进入家户之内”)

二、(9分)

4.(3分)B (原文标点是:浚既济江,与浑共行吴城垒,绥抚新附,以功进封成武侯,食邑六千户,赐绢六千匹。)

5.(3分)B (“只有天子和诸侯可以设宗庙,其余人则不准设庙”错,学界一般认为,周礼宗庙制度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

6.(3分)D (“举贤不避内亲”错,周浚回答晋武帝的问话是“卿宗后生,称谁为可”,即问的本来就是周浚宗族之内的后辈,与“举贤不避内亲”无关)

7.(10分)

(1)(5分)周浚认为何恽的计谋很好,就派人禀告王浑。何恽说:“王浑在把握时机方面昏聩糊涂,就想行事谨慎保全自己免于过失,一定不会同意我们的计策。”

(译出大意给2分,“善”、“白”、“不我从”,每译对一处给1分)

(2)(5分)我却听说在交界地带,常常发生偷袭夺取贸易物资的事情,很不该这么做,弟弟千万小心,不要为了小利而忘记军国防务大事。

(译出大意给2分,“疆场”、“袭夺”、“大备”,每译对一处给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周浚字开林,是汝南安成人。周浚性格果敢刚烈。凭借有才思为人所知,擅长识别人才。同乡人史曜一向贫贱卑微,众人都不知其人,只有周浚把史曜当作朋友,就把妹妹嫁给他,史曜最终闻名于世。周浚当初不接受州郡的征召,后来在魏出仕任尚书郎。多次升迁至御史

中丞,官拜折冲将军、扬州刺史,被封为射阳侯。

周浚跟随王浑攻吴,攻破江西的戍军,与孙皓的中军激战,斩了伪丞相张悌等共千人的首级,俘虏数以万计,进军驻扎在横江。当时听说龙骧将军王濬已经攻克上游城镇,别驾何恽劝说周浚道:“张悌统率着精锐的部队,都是吴国的部众,在此地被我们消灭了,吴国朝野无不震撼慑服。现在王龙骧已经攻克武昌,军威很强盛,沿江顺流而下,所向无敌攻无不克,吴已显现出土崩瓦解之势。我私下认为应该迅速渡江,直奔建邺,大军突然而至,夺了吴军胆量气势,可以不用交战就擒获敌人。”周浚认为这是条妙计,便派人禀告王浑。何恽说:“王浑在把握时机方面昏聩糊涂,就想行事谨慎保全自己免于过失,一定不会同意我们的计策。”周浚坚持派人禀告王浑,王浑果然说:“我接受的诏命只是让我在江北与吴军抗衡,不让我轻率进军。您的辖区即使武力强大,难道能独自平定江东!现在违背了皇命,即便取胜也不值得称赞;如果不能取胜,罪责更重。再说诏令龙骧将军要接受我们的指挥,只应该备齐你们的舟楫,同时渡江罢了。”何恽说:“龙骧将军攻克了万里敌寇,凭借已成战功来接受我们的指挥,这是不曾听说过的事。再说掌握兵权的关键是,时机允许就夺取,这就是说只接受上级布置的任务,而如何完成则不受上级指令的约束。现在渡江必定大获全胜,还有什么顾虑呢?如果犹疑不决迟迟不渡江,不能叫作明智;如果明知能取胜却不去行动,不能叫作忠诚,这真的将会成为我州上下遗憾不已的原因。”王浑固执己见不肯听从。过了不久王濬的军队赶到,王浑召见王濬,而王濬不听从召唤,径直进军三山,孙皓于是向王濬投降。王浑怀恨在心,就想与王濬争功。何恽送书信给周浚。周浚收到何恽的信后,立即劝谏阻止王浑,王浑不能接受劝告,便进表呈奏。

周浚渡过长江后,与王浑一起巡行吴国的城镇营垒,安定抚慰新近归附的吴国人,凭借功劳进封为成武侯,食邑六千户,接受赐绢六千匹。第二年,周浚移到秣陵镇守。当时吴国刚刚平定,经常有亡命之徒,周浚多次讨伐平定他们。周浚对当地有声望的老人以礼相待,寻求才德出众的贤人。(因此)很有威望,吴国人对他心悦诚服。

当初,吴国尚未平定,周浚在弋阳,南北相互往来贸易,诸将中有不少人以偷袭抢夺对方财物为功。吴国将领蔡敏在沔中驻守,蔡敏的哥哥蔡珪在秣陵带兵,蔡珪给蔡敏写信说:“古代双方交战,如果处于交界之地,军队和国家本当以推崇信义为上。我却听说在交界地带,常常发生袭取贸易物资的事情,很不该这么做,弟弟要多注意,千万别为小利而忘记军国防务大事。”西晋斥候获取了蔡珪这封信,把它交给周浚,周浚阅后说:“真是个君子啊。”等到渡江后,周浚寻找蔡珪,找到后,询问蔡珪的籍贯,蔡珪回答说:“我是汝南人。”周浚开玩笑说:“我原本怀疑吴地没有君子,而您果然是我们的同乡。”

周浚后来升任侍中。有一次,晋武帝问周浚:“你们家族中的年轻一辈,你认为谁可以任用?”周浚回答说:“我叔父的儿子周恢,在我宗族中享有大名;堂叔的儿子周馥,在我宗族中享有清名。”晋武帝一起征召任用了他们。周浚后来改任少府,并以本官兼任将作大匠。负责改建宗庙之事,改建宗庙完毕后,被加增食邑五百户。周浚后来代替王浑担任使持节、都督扬州诸军事、安东将军,最终在官位上去世。

8.(6分)

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无限肃杀的边塞秋景图。寒蝉在桑叶枯落的空旷桑林里鸣叫,边塞天气变冷,关内关外尽是黄黄的芦草。(3分)这两联借景抒情,营造了一种悲凉的气氛,为后面的抒情议论做了铺垫。(3分)

9.(5分)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献身沙场的壮士豪杰的惋惜和对自恃勇武、炫耀紫骝的所谓“游侠儿”的讽刺;(3分)抒发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2分)

10.(6分)

(1)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2)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3)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每答出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11.(25分) (1)(5分)A E (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B给1分,答C、D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B项威尔逊帮助蒂芬妮一家或许有同遭噩运惺惺相惜的心理,但根据原文,更多的是出于对大家照顾他生意帮助他的感恩回报之心。C项“意在通过对比,突出威尔逊的无私”错,根据原文意思,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说明威尔逊暗地里帮助蒂芬妮的计策很有效果。D 项“这说明威尔逊善于伪装,演技出众”错,使蒂芬妮信服的是威尔逊的真诚,而不是他的“演技”)

(2)(6分) 第一问(2分):明线是威尔逊对邻居蒂芬妮一家两次无私帮助的过程;暗线是威尔逊由遭遇车祸的低落,到受人帮助重拾欢笑,再到两次助人为乐,最后走向崇高的情感变化过程。

第二问(4分)①设置威尔逊感情变化这一暗线,通过对威尔逊心理、行为、语言等描写,突出了主人公的形象,丰富了小说的主题;②明暗两线交织,使小说情节更为集中紧凑,更能引发读者对“尘埃里的上帝”群体形象的思考。

(第一问明、暗线各1分,第二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3)(6分)

①热心善良。了解到蒂芬妮一家的难处后,两次慷慨解囊,帮助她们渡过难关。 ②善体人意。顾及蒂芬妮的自尊心,采取“暗帮”的办法,让她没有负担地用钱。 ③懂得感恩。能体会到自己的超市生意红火是附近人们帮助的结果,并以帮助他人作为回报。

④乐于助人。做好事不留名,甘心做“尘埃里的上帝”,在蒂芬妮还钱的时候,不仅不承认自己拿钱帮助了她,反而说是她家的花香引来顾客帮助了自己。

(每点2分,答出3点给6分,意思对即可。) (4)(8分)

从情节结构上看,最后一段给这个帮助邻人的故事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使得结构十分完整。同时也与标题“尘埃里的上帝”相照应,使得标题所设下的悬念得到了诠释。

从人物塑造上看,最后一段采用语言描写,通过威尔逊自己的话,让人看到了主人公的高尚心灵,理解了威尔逊为什么一直否认帮助别人的用意,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从主题上看,借主人公威尔逊之口,说出“上帝从来不承认自己是上帝,他总是将自己放到尘埃里,跟常人没有两样”的话,告诉人们“上帝就是无私帮助别人”的道理,从而升华了主题。

从作品体现的思想感情来看,最后一段也表达了作者关注小人物生活,对充满和谐、友爱人际关系的美好社会的渴望之情。

(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5分,答出三点给8分。只要能结合文本,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12.(25分) (1)(5分)B E(答E给3分,答B给2分,答D给1分;答A、C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A项,“喜欢把背景定在‘春天’的缘故”错,根据相关链接①,“读者在我作品中,会看到一种人性意义上的春天”中的“春天”并非事实上的春天。C项,“他们被神灵之光包围着”错,“被神灵之光包围”只是作者的认识和理解。D项,“作者对人生最初的认识”与“她认为风景比人物更有感情和光彩”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

(2)(6分)

①大自然的变化给了迟子建最初的人生感悟,引发她对于世界、人生以及生命的思考,这些感悟和思考激活了她的倾诉欲望,为她以后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②充满灵性的黑土地、富有灵性的动植物,刻印在她的脑海里;生活在这里的淳朴故乡人的平和超然,“几乎决定了她成年以后的人生观”,进而影响了她的创作人生。

③奇异的风景、多彩的神话、玄妙的梦境、“被神灵包围着”的充满温暖的北极村人,滋养了她的创作性灵,成为她永恒书写的对象,形成了她的给世界传递温暖、带来“春天”的创作观。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3)(6分)

①主要通过梳理自己的创作观及其形成过程,表达为人间传递温暖的情怀。 ②写人生感悟与写创作观的形成相互交融,揭示其创作观形成的深层原因。 ③以抒发感悟为主,辅之以丰富的想象,灵动飞扬,激情充沛,可读性强。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4)(8分)

小小北极村在情感、精神、写作几方面对迟子建有着巨大的影响。

①作者童年时,只看到北极村这么大点的地方,小小北极村给了她很大的影响,是她的全部世界。长大成年后,虽然看到的世界很大,但能够被作者永留心底的还是小小北极村那些熟悉的人和事。

②作者人生观的形成,很大程度源自小小北极村人和事物的启迪。成年后阅尽大千世界,看透世情万物后,她更加感受到来自北极村的温暖和精神鼓舞。小小北极村成为她巨大的精神家园。

③北极村的人和事给了作者创作的灵感,滋养着作者的心灵及思想,使作者能够通过北极村这一窗口观察世界,书写“人性的春天”,小小北极村成了她创作上传递大爱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宝库。

(答出观点给2分;答出理由给6分,理由每点2分。只要能结合文本探究、意思对即可)

五、(9分) 13.(3分)A (畏首畏尾:比喻做事胆子小,顾虑多。投鼠忌器:想用东西打老鼠,又怕打坏了近旁的器物。比喻做事有顾忌,不敢放手干。杯弓蛇影: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14.(3分)B (A 项成分残缺。“跨入一个新的科技时代”暗换主语,其主语不应是“高科技”,应改为:使人类跨入一个新的科技时代。C项语序不当。“名贵外国品种”应为“外国名贵品种”。D项搭配不当。“享受„„教育质量”搭配不当,“教育质量”可改为“教育资源”。)

15.(3分)C (根据横线前后语境,可以断定填空部分的主语应该是“森林”,故排除A、D,再根据主语一致的语法要求,排除B)

16.(5分)示例: ①以消除面部皱纹

②成为众多时尚女性靓丽容颜的手段之一 ③可能会危害美容者的身心健康

(答出一处给1分,答出两处给3分,答出三处给5分) 17.(6分)

漫画内容:一个快递人员将货物送达货主接收,货主验货时发现货物已被损坏,就质问

快递员,快递员却花言巧语,敷衍塞责。

漫画寓意:讽刺社会上一些人既不负责任又缺乏职业道德的可恶行为。 (答出漫画内容给3分,答出寓意给2分,句子通顺给1分。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 18.(60分)参考立意: 【材料一】

(1)诚信是社会的基石(2)小智慧与大智慧(3)治标与治本(4)呼唤健全的法律(5)建立健全法制任重而道远(6)思路决定出路„„

【材料二】

(1)坚持自我,与人无害(2)学会沟通,理解万岁(3)过于任性要不得(4)勇气可嘉,做法值得商榷(5)受约束方成大器(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7)有付出才有回报„„

说明:

(一)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选择角度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设计的范围。选择中心角度和重要角度属于“符合题意”。与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级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1.深刻:⑴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⑵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 ⑶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⑷材料丰富 ⑸论据充足 ⑹形象丰满 ⑺意境深远

3.有文采: ⑻用词贴切 ⑼句式灵活 ⑽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⑾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 ⑿见解新颖⒀材料新鲜⒁构思新巧⒂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⒃有个性特征 (三)缺标题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四)套作、文体不明确的适当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相关文章

  • 高中语文图文转换试题列表
  • 难度: 使用次数:17 入库时间:2015-12-24 来源: 2016届陕西省西安市第七十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16.根据下面图表内容和文字表述,回答下面问题. 我国二氧化硫的排放及贡献率 (注)二氧化硫与空气中其他污染物进行复 ...查看


  • 山大附中名师分析2016高考试卷
  • 2016-06-09 2016年高考结束,<山西青年报>特邀山大附中高三各学科备课组长,对2016年高考试题(新课标卷)进行评析. 语   数   外 语文:难度适中  作文题目接地气 李翠萍  山大附中高三语文备课组长,太原市 ...查看


  • [高中语文]病句专题汇编(二)
  • 病句汇编(四) ("皖南八校"2016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只有深入排查安全风险,健全预警应急机制,切实加大执法力度,并提高消费者的防范意识,才能杜绝食品安全事件不再发生. ...查看


  • 高中语文文化常识汇编1
  • 淮滨高中2015-2016学年下期高三语文导学案 编写人:程继锐 审定人:刘佳军 使用时间:2016.4.20 文化常识题汇编1 1.(河北省百校联盟2016届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查看


  • 2017高三上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 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工作总结(高三语文) 高三第一学期的工作即将结束,下面我对自己的语文教学工作做一个总结. 高考成绩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命脉,"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我校连续几年来语文教学成绩在全县均取得了优异成 ...查看


  • 北京中考语文答案
  • 北京中考语文答案 相关栏目推荐 北京中考答案 北京中考数学试题 北京2014中考真题 北京中考语文真题 北京中考改革 北京中考模拟试题 北京中考报名网 北京中考生物真题 北京中考满分作文100字 北京中考试卷 北京中考满分作文200字 北京 ...查看


  • 2016届高三年级5月备考建议(供参考)
  • 孝感市教科院2016届高三年级各学科5月备考建议 [按语] 4月6日-7日,教育部组织召开了2016年高考命题工作会议,与会记者对会议从两个方面做了报道:一是2016年高考命题的总体变化:二是根据变化各学科在复习备考方面应该遵循的原则和策略 ...查看


  • 2016广东高考全国卷考纲
  • 语 文 一.全国卷与广东卷的相同点 1.命题依据相同.二者都是以<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2015年版>为依据, 都体现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要求,现代文阅读都有必考 ...查看


  • 山西省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 山西省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现存中国最早的人口数字,见于西晋皇甫谧<帝王世纪>,乃肇始夏禹,以为禹平水土,九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