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教科所“十一·五”规划课题
《苏北农村的社区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研究报告
宿迁市宿豫区井头第二初级中学
课题组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
《苏北农村的社区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研究报告
主持人:顾则金
一、课题提出背景
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基础建设等一系列改革建设工作导致苏北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教育问题频发,特别是初中阶段学生的教育问题诸如在校园内的流生、问题学生带来的安全事故,校园外打架、斗殴、早恋、早孕、盗窃等事件屡见不鲜。如何教育好初中阶段这群处于青春期发育期的叛逆一族,成为教育教学工作者和教育管理工作者的难题。当前乃至永远,义务教育阶段将永远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工作,如何消除校问题学生带来的隐患,把学生的教育贯穿到生活中的每一个时刻,怎么样教育工作顺理成章的延伸到八小时之外是我们迫在眉睫的研究课题。
首先:俗话说: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但由于城市扩容,导致教师们纷纷选择到城区购房常住,特别是像我们这些临近城区的农村学校现象尤为严重。教师成为真正的“走读生”,早上来,晚上走,跟学生在一起的时间明显减少,很多思想交流只局限在课堂上。还有一点就是教育观念的转变相对滞后,学校管理上可能还存在一定疏漏,导致教师敬业与风险精神等各方面都还需要提高,教师已经成为只教书,不育人,只管校内,不管校外的新时期“盲人”。教师关心
的重心问题越来越局限在教学成绩上,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学生心理动态已经把握的越来越少,教出来的学生是否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已经很值得怀疑了。
其次,社区教育在农村还处于一个连萌芽也算不上的新鲜事物,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对农民的教育还局限在乡政府、村居小组这一层面上,还没有形成有独立的组织机构。当然就更谈不上有什么计划、组织、方案什么。在对问题学生的教育问题上还停留在教师和学生家长的单独沟通,没有任何组织和个人能够协助教师和学校对家长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我们教育效率,减少问题学生的出现。
第三,之所以提出这个课题还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⑴问题学生的逐步增多,在我校申请十一五课题之前,我校申报市区级安全文明校园,但在申请本单位无师生犯罪证明时遭到公安机关的谢绝。他们认为我们对学校问题学生教育存在问题,部分辍学学生在社会上盗窃、打架,已经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对我们而言,无疑与当头一棒,在问题面前,我们不得不反思:问题学生不断增多的情况时,是不是我们课堂教育的力度不够?我们还需要什么?⑵在2006年行风建设中,我们乡政府对学校进行行风测评,很多人大代表提出了,我们对学校的教育现状不了解,我们对学校只知道学校收费了教书了,到底他发放的《收费》告家长书是不是真的合理,书到底是不是真的教优秀,我们怎么知道,所以我们只能对学校的行风评价打差,要么我们不予评价。行风建设关系到教育队伍的整体形象,这个形象怎么树立好,是不是就报纸上宣传宣传就可以?还应怎么做?⑶研究
方向选择问题:目前学校研究的课题一般都在课堂、课外,很少延伸到学校外。目前热点的留守儿童问题、问题学生教育处理问题等还停留在学校怎么做,并没有涉及到社区教育方面。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能把思维禁锢在校园内,还要放眼望世界,要把我们的教育研究进一步放大到生活的每一处,从细节入手,“高度决定事业”,我们必须从了解我们身边的社区教育入手,才能发现我们的学生为什么出问题,以及怎么样预防以后不出现在这样的问题。
在区教育局教研室的领导的指导下,我们对我们学校教育中是否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对如何出现问题学生和怎么样消除问题学生进行研究,在研究中我们认为我们对新形势下农村的社区教育现状了解不够,亟需对社区教育现状进行研究,找出问题根结并进行有效的对策研究,提高我们教书育人的效果。我们要努力把教师推出去,推到村居中,让教师了解我们每天生活的农村社区教育现状怎么样,学生在校外表现怎么样,动员教师主动思考:新形势下怎么样去做好“三结合”教育工作。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
苏北农村:我们这里说的苏北农村指主要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十一·五”期间进行新农村康居建设转型的县区、乡镇、村组,我们这个课题的数据主要来源于我们施教区为研究参数。且我们这里说的农村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1. 人员的文化水平比较低,大多数属于初中以下文化,还有许多文盲或半文盲的居民,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接受新鲜事物、新观念
的能力相对偏低,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以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是比较复杂而又艰巨的问题。
2. 偏僻、欠发达的苏北农村,村居居民十分分散、凌乱,组织活动难度较大,少数村庄只有几户人家,很难建构乡村集体教育平台。
3. 居民年龄结构不平衡,目前留守在家的居民大多数年老体弱或者年龄较小的在校读书,年轻力壮的基本上外出务工。
这里还具备的特点是:研究对象家庭相对贫困。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学生家长已经把学生送到城区硬件设施较好的学校就读,在校学生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由于经济条件较差也导致学生容易出现一系列问题,如:自卑、自制力差等。
社区教育:社区教育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结合:是社会所有教育机构,教育力量的协同教育活动,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为社区所有成员提供的教育服务。社区教育具备“全员”、“全面”特点的区域教育,与各类正规教育有着紧密的联系和合理的分工,对各类教育记性整合,侧重于对社区正规教育进行延伸和补充。把教育延伸、拓展到社会基层,满足社区居民,特别是大批离开了学校、离开了单位的社区成员的教育培训需求,有效地填补了我国大教育体系中的一些薄弱环节,拓展了社区居民工作、生活需要的新的教育服务领域,以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三、研究目标
我国的教育方针要求: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邓小平同志也指出: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党的十六大
和十届人大三次、四次会议一再强调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建和谐社会,把建设的重点从城市转向农村。现代人的医生,往往冲耨管生长到发展都离不开社区,又受制于社区环境。我们预计通过课题组成员的广泛调查和深入研究,探讨具有本区域特色的、适应本地区农村现状的社区教育方法,途径、方针、政策,为更高一层专家研究提供研究基础数据,为专家提供具有较高价值的研究结论。
1. 学术价值: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获得对苏北农村的社区教育的现状的调查,并通过对现状的调查查找出存在的涉及学校教育方面出现的问题,以查找出的问题为第一手资料,开展以学校为组织中心的社区教育模式,激发区域居民完成辅助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建立解决问题学生的校外监管机制。也通过对课题的研究,激发教师将视野从校内转向校外,寻找职业教育新的着眼点,做个独有匠心的教师。
通过学校为载体建构社区教育新模式,及时开展区域内居民需求的社区教育内容,并通过有效的社区教育形式达到以社区教育促进居民了解学校教育,参与学校教育管理,推动学校教育发展。
2. 实践价值:
⑴: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形成对苏北农村的社区教育现状的问题研究,形成解决学校在管理和教育学生方面校外延伸不足的问题的创新教育机制构建。通过查找社区教育现状的不足,寻找抓手,并通过有效的对策研究,找准切入点,推进学校管理。也通过对社区教育的现状研究,找出问题学生的成因,起到预防为主的目的,使教师有
的放矢,在教育教学学生前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并对症下药,达到治标治本的教育目的。
⑵:通过开展对本课题的研究工作,进一步培养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通过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培养教师的协作精神,形成和谐的团队,形成具有创新的教育模式。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形成教师能具有独立的教育科研能力,对掌握的第一手教育科研资料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最终达到科研强师、科研增效的目的。
四、课题的方法与研究过程:
㈠、苏北农村社区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
根据苏教职[2002]34号文件精神,对照江苏省社区教育实验区标准,我校自2007年9月起开展问卷调查,通过发放问卷调查,达到了解目前我区域内的社区教育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把握社区教育发展中要采取一个什么样的对策,促进社区教育对策尽快形成,供课题组领导制定社区教育发展组织和计划做重要参考依据。
1. 问卷的设计和调查方法
调查以发放问卷为主,问卷分教师问卷、学生问卷和家长问卷三类。教师问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主要确定教师与跟学生校外交流及沟通渠道方法。第二方面对教师对社区教育现状问题的了解和关心程度进行调查。第三方面对教师对社区教育需求内容进行调查。在学生问卷方面主要有了一下几点:第一是学生对校外的学习生
活监管是否需求。第二是学生在校外活动的监管人都做了哪些?第三是从学生角度了解社区教育给他提供了一个什么样的帮助。在家长问卷上也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认识。第二家长对社区教育了解程度。第三:家长想需要得到什么样的教育帮助。
调查工作分别在我校14个班级中进行。其中七年级四个班级,八年级五个班级,九年级五个班级。发放教师调查问卷共102份,回收102份,发放学生调查问卷817份,回收802份,发放家长调查问卷724份,共回收691份。同时,课题组成员还深入村居和学生家中对调查研究的对象进行了解,了解目前社区教育的现状。
2. 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教师调查问卷方面反馈:
⑴教师与学生校外沟通交流现状:教师非常关注的校外的占调查总数的97.1%,教师具有有效途径和学生进行校外沟通的占21%。教师认为应该了解问题学生生活环境的占98.3%,教师认为应该开展除了学校以外的教育辅导,监管学生生活的占100%。但有89%的老师认为自己没有有效的途径进行与学生沟通。
⑵教师对社区教育的了解:教师对学校外的社区教育现状了解很不够,对社区教育到底处于什么样的状况还一无所知的占83%,教师亟需得到除了其他科任教师的帮助外的帮助,特别是学生家长的帮助。95%的教师都认为有必要对学生的家庭生活环境进行了解并通过了解他生活环境找到处理问题的突破口。有76%的教师对社区教育很关注,但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对社区教育进行关注。
⑶教师对社区教育需求内容进行调查。教师对社区教育的需求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对社区教育对学生的监管和意见反馈。希望社区能够提供有效的监管程度,动态掌握学生在校外的表现及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等。第二是社区教育组织形成的形成建议. 建议学校能动员有时间的教师参与到社区教育中去,形成社区教育的核心力量,解决社区教育存在的问题行使社区教育的监管职能,减少问题学生的出现。
表一:
教师对苏北农村的社区教育现状调查问卷反馈统计
制表时间: 年
学生调查问卷反馈
⑴学生对校外生活相对贫乏,当离开学校之后,除了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之外,无所事事,只能靠看电视、打牌,出去找同学玩、上网聊天等。学生渴求与教师沟通,沟通的内容除了学习上的还包括生活上的沟通,需要得到老师的指导。但92%的学生认为缺乏必要的沟通途径,对沟通效果也表示怀疑。
⑵学生校外监管无力:有62.3%的学生认为离开学校之后无人监管,即使两位家长都在家也只是询问作业完成情况,并没有对其他方面给予要求和规定。有31%的学生家长双方均外出务工,自己的生活交给年迈的爷爷奶奶或亲属照顾,照顾层面基本处于给吃给喝,其他
基本上不予过问。有52%的父母双方有一位外出务工或白天不能在家照顾。校外生活全部由自己支配,无人进行学习辅导和生活辅导,更无组织有意义的活动。
⑶学生对社区教育的需求了解。
学生希望从社区得到的需求大致有以下三类:第一类学习生活的必要指导。希望在离开学校教师之后能继续有教师参与到指导学习和生活,并提供有意义、朋友式的指导。第二类是组织有意义的活动。学生认为在校活动相对丰富,但离开学校之后的生活相对匮乏,导致只想找个事情做做,根本就想不到事情是否违法,从一定程度上讲是精神空虚导致学生问题事件频发。第三需求一定的活动场所。学生离开学校之后,没有可以去的地方。除了学校,家以外没有让家长放心的地方去。
表二:
学生对苏北农村的社区教育现状调查问卷反馈统计
制表时间: 年
家长方面的调查分析:
第一: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认识。普遍家长认为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学生送到学校之后,学校和教师就应该对学生负责,当学生离开学校之后,学校还可以尽可能的督促老师监管学生,给学生布置大量作业来充实学生的校外生活。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内容了解十分匮
乏。85.4%的家长基本上从来没有到过学校看望过孩子,更没有跟孩子老师进行沟通。家长认为只有孩子出现问题教师才会电话或者要求学生家长到校。
第二:家长对社区教育的了解程度。92%的家长认为村居委就是社区教育机构,村居委就可以履行社区教育职能。但对社区教育的组织形式和机构了解都为零,他们认为定期的政策宣传就是社区教育的占100%。
第三:家长需要得到社区教育的帮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提供监管教育学生的场所。当学生完成作业或者需要寻求解决辅导问题的时候能有地方去,有人帮助。②能提供有意义的活动训练学生。家长都认为要想学生能够健康成长必须有足够的活动实践去训练,而有些训练在学校无法完成,但在社区应该更好的完成。社区场地更加宽阔,更加适合磨练学生意志。③提供教育学生方法的指导。家长认识到教育学生是一门深奥的学问。而学校是个教学的场所,教师的身份导致距离,而需要从社区从熟人身边去了解科学的教育孩子的方法相对可能较低。一方面表面的模仿导致家庭暴力教育的产生,另一方面教育的效果也不尽人意。家长需要能有一个身边的机构组织他们学习有效教育学生的方法,促进学生全面成才。
表三:
社区居民对苏北农村的社区教育现状调查问卷反馈统计
㈡. 社区教育现状对策研究。
自2008年元月份起,我校开展了对苏北农村的社区教育现状的对策研究,试图从前期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找到科学合理的方法,形成具有创新意识的社区教育模式。课题组成员制定阶段研究方案,对现状和对策进行深入研究,研究过程中不断修改研究计划。
1. 调查研究,探索成因
2008年3月份,我们再次发放调查问卷,并组织课题组成员和全校教职工协助进行大家访活动,对目前社区教育的现状进行深入摸底排查,试图找到解决能适应学校教育发展的社区教育发展途径。我们课题组通过制定阶段研究工作方案,对苏北农村的社区教育现状与对策进行深入研究。此次发放调查问卷涉及的对象为:全乡教职工(井头中心学校、井头二中、余娟实验小学)、全校学生(计817人),为了增加数据的可行性,我们还联系兄弟单位,对临近乡镇的社区教育现状进行调查,涉及的学校有曹集初中、侍岭初中、关庙初中等三家兄弟学校。
通过调查统计,社区教育现状非常不容乐观,社区教育无固定场所,无专兼职人员,居民由于新农村建设,居住地凌乱。长期在家居民文化水平低,参与社区教育意识淡薄。在教师方面社区教育存在有积极性,但无观念、无组织,无计划。在学生及居民教育方面:亟需引导但缺乏方向,特别是问题学生,一旦离开学校就信马由缰,无法
控制。
带着社区教育为什么这样“”畸形状态”的这样的问题,我们为了进一步梳理出如何开展及开展什么样的社区教育入手,开展了第三轮更加深入的调查问卷和走访活动。
通过对区域内居民和教师、学生的多层次、多角度的调查走访,我们课题组认为导致这种“畸形现状”的原因主要有:①地方组织参与社区教育的意识淡薄。村居干部认为只要做好上级安排的工作就可以了。在社区教育方面投入精力完全是不必要的。②资金投入紧张:由于费改税之后,地方财政吃紧,特别是村级没有财证权。村组干部工资都靠上级拨款,何来经费解决社区教育硬件。③社区教育师资问题:由于社区教育完全是公益性的教育。没有报酬的活动很难吸引到专业的人才全身心投入到里面去,大家都很担心闹成画虎不成反类犬的笑话。所以,社区教育仅仅停留在想象的层面上,还不能落实到实际中去。
2.. 实施途径和策略研究
第一步. 制订制度,完善投入,培训教师
⑴.通过对省、市区对社区教育的各项文件及考核标准的研读,我们开始对教师的工作态度和奉献精神进行有组织有意识的培养。课题组每一学年度都组织教师开展为期三天的大走访大调查活动。动员教师参与到社区活动中去,把教学六认真中的“学情”了解当作一件大事、要事来办。把教育学生当成有源之水,深入到学生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把了解学生当作教育活动开始的必备环节。学校精心规划
制定了《井头二中大家访制度》、《井头二中家长会制度》、《井头二中家校联系细则》等,以此来规范教师走出校外,投身社区教育的积极性,解决社区教育兼职人员缺乏的软件问题。
⑵进行理论研究,提高理论素养。课题组积极参加了宿迁市教科室组织的各项培训活动,并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教科研组织,并多次邀请区教研室专家、兄弟单位教科研名师到校做课题培训知识讲座。学校还加大教师参加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力度,多次组织学校教师参加市区关工委会议培训学习社区教育知识。
⑶硬件入手,增加硬件投入。作为学校一级的单位,随着近年来家长择校热的形成。农村初中校舍出现空余情况。我们利用闲置校舍,购买配置了海信34英寸电视机6台、步步高DVD 六台,远程接收系统1套,液晶投影教室一口。在深入村居方面,课题组主持人顾则金校长多次到乡政府汇报,和施教区内干部沟通,通过努力,我们托管了村居的群众活动中心,并将硬件搬至活动室。
截至2009年初,我校完成了井头二中家校教室的建设,共投入资金近三万元进行教室硬件改造升级,得到了市区关工委领导的好评。施教区内的村居基本完成了村村有彩电、DVD ,组组有信息员。
第二步:实验研究,寻求规律。
⑴前期硬件投入工作完成后,我们要求参与课题的教师严格对照研究方案,按照各阶段内容,不断尝试研究,扎实开展了一系列专题研究活动,让课题组成员熟悉该课题结构,并积累一部分研究资料。在研究过程中,本课题始终坚持两个原则:一是与教师个人成长相与
社区教育发展相结合,二是主要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⑵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上,我们结合我校区域小,离退休老教师人数较多的优势,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教师进社区活动。动员离退休老教师帮助在校年轻教师投身社区教育,积极开展轰轰烈烈的教师进社区活动。通过解决社区师资问题,形成了兼职人员到位,家校联系畅通的有力局面。
⑶及时反馈,总结深入。我们定期开展问卷调查与走访活动,在组织施教区群众理解社区教育含义,提高参与社区教育积极性的同时,我们还及时注重社区教育发展动向,关注教育发展中存在的偶发问题,并及时形成定期研究机制,对及时调整对策,形成良性循环的良好局面。
第三步:归纳总结,不断完善。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严格执行市区专家对课题研究的相关要求,在及时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和有关政策的基础上,不断深入开展调查走访,获取第一手资料,并对课题研究及时调整总结,撰写阶段性工作总结十六份,形成课题研究定期会商制度。在社区教育不断发展的同时,我们还积极争取上级扶持,在学校建设了清华大学远程教育扶贫点,定期组织社区群众收看专家讲解的扶贫项目。学校为了更好的做好社区专题教育,还购买了摄像机、DVD 刻录机、高清数码相机等设备,把农忙时的各种节目接收刻录光盘发放下去。
课题组还针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留守儿童问题、单亲贫困学生教育问题,邀请了宿豫区关工委陈建华主任、彭辉副主任等领导
多次到社区开展讲座,提高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认识、提升家长家庭教育子女教育水瓶。
通过不断的完善教科研制度,不断完善课题中存在的突发问题,我区域内的社区教育在我们课题组的推动下,不断深入开展,形成了较好的发展趋势。
五、结果结论
1. 行风建设硕果累累: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不断组织教师参加社区活动,把教师推向社会,让教师走到群众中去了解群众需求,把握教育方向,把了解生活、感悟生活作为教师绩效考核的一个方面。作为一个创新的尝试,用绩效考核的方式让教师走向校外,鼓励教师校外履行自己的职责,发挥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把教师的个人效能发挥到最大化。在教师在校外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参与社区教育活动的同时,将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及涉及学校办学政策等传达到群众中去,让教师成为学校与家庭与社区的桥梁。群众通过教师、通过社区教育活动了解学校、了解教师、了解学生,对树立教师队伍形象。社区教育研究成为教师走向社区的契机,走进社区的每一位教师都是一扇窗口,让群众了解学校的窗口。我校自2008年起,连续三年蝉联乡直单位行风第一名的好成绩,从此把脱掉了行风落后的帽子。
2. 办学效益彰显:通过课题研究,带动了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教师为了能够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除了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业务学习外,还积极参加课题组组织的专题学习,更多的老师还积极开展自学,通过自学,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素养和专业技能。在课题研
究过程中,教师不断进行调查问卷和撰写调查报告,通过调研活动,提高了教师了解生活、理解生活、学会融入生活的水平。教师自觉提高了教育奉献意识,大局意识,在工作中能够积极奉献,在公益活动中能挺身而出。在诸多的检查、考核、评比中能够以集体为重,以大局为重,乐于奉献,团结协作。通过努力,我校自2008年起,连续三年获得区中小学体育运动会总分第一名、各项体卫艺工作得到上级好评,2009年被评为体卫艺工作先进单位。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我校积极组织学生和学生家长订阅《关心下一代周报》、《家长》杂志,并组织学生家长进行阅读,被市区两级关工委点名表彰,并作为经验推广。
3. 消除安全隐患,创造和谐社区: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通过调查,教师更加熟悉问题学生的成因,以及有更多的渠道了解学生最新动态,在问题学生教育和处理上不在是问题发现后被动处理,而是积极查找隐患,把问题学生在萌芽状态前进行消除。诸如在留守儿童教育方面,我们成立了留守儿童小屋,通过市教育局培养了两名同志获得心理咨询师证书,在心理咨询小屋的运作下,学生有问题即使沟通消除。在社区教育方面,我们采取走出去,社区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给提供什么。社区群众需要文娱活动,我们就利用学校的多媒体设备带着网络上寻找到的资源给群众播放,通过离退休教师及时走访,社区群众的思想动态我们也及时把握。自2008年起宿豫区禁烧秸秆活动,我们学校配合乡政府、村组做好这方面宣传教育工作,安排爱心小分队进入社区宣传,达到了预期效果,得到乡政府领导和村级干部
的好评。学校利用闲置校舍建立了清华远程扶贫教育点,定期组织施教区干群到校观看节目,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在家庭教育、子女教育方面,我们积极邀请市区关工委的老同志到学校开展讲座、到社区和群众沟通教育,把科学的家庭教育、女子教育知识传授给家长。2009年我校所在塘湖社区成功创建成市社区教育示范区,2010年正申报创建省农村社区教育先进单位,目前创建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4. 提升管理水平,增强教学效益:推进课题研究的过程就是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过程。社区教育发展被捆绑在学校教育这架永不停息的发动机上。学校每学期召开两次家长会,让家长近距离了解学校,了解子女表现。从2007年起,参加家长会的家长人数逐渐增多,随着社区教育推进,必将有更多的家长重视社区教育,重视家校建设。学校在社区教育工作管理中,组织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在多次的社区教育活动中,组织活动的能力得到锻炼,组织活动的水平越来越高。在问题学生教育转化上从被动转变为主动,自2008年起,我校再没有一起在校生犯罪情况发生,得到了井头乡派出所全体人员的好评。他们对我们推进社区教育,消除问题学生的创新方法表示肯定,这一活动还得到西楚网的专题访问。问题学生基本消除了,教师对学生学情了解也扎实开展了,教学六认真的落实已经非常扎实有效,教学效益显著提高。自2008年起,我校初三毕业生的优生率和及格率年年上新台阶,2008年,我校四星级高中上线生4人,2009年四星级高中上线生9人,2010年四星级高中上线生14人。
5. 教育科研能力得到长足发展:通过课题研究,提高了学校管理
人员对科研强校、科研强师的理解,学校逐年加大教育科研投入。自2008年起,学校在教科研、人员继续教育经费投入经费占公用经费的2.7%、3.4% 、4.8%,呈逐年递增的模式。学校教师从教育科研方面尝到参与教育科研的好处。2007年我校中高级职称11人,2008年中高级职称13人、2009年中高级职称17人,2010年在校中高级职称21人。教师围绕本课题撰写的教育科研论文获得市区级以上获奖或发表论文计9篇。其中张泽流同志的《加强社区教育,增强学校教育影响力》一文获得省教育厅组织的江苏教育改革开放30年征文二等奖。顾则金校长的《培养学生自我管理意识 打造校园小社区文化》与《推进社区教育 提升学校教育品味》被《宿迁晚报》录用为《近读宿迁》栏目作品,作为社区教育的经验文章在全市推广宣传。2010年度宿豫区教师基本功大赛我校首次突破10人获奖,学生参与到活动中的人数也逐年增多,2009年在校生参加活动获奖比例占总在校生人数的6.7%。
六、下一步思考和打算
社区教育毕竟有别于学校教育。我们在研究社区教育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把视角仍然放在教育的专业角度,从学校的自身需求出发,未能过多的考虑到社区教育的全员性、全面性,还有就是师资方面的问题。我们的教师在教育上还称不上多面手,对社区教育、终身教育的理解程度不够。具体的说有以下几点还需要我们考虑:
1. 社区教育的主题地位确定问题的思考:作为学校,是否能成为社区教育的主角?还是在社区教育中处于配角的地位?我们倡导的
教育延伸,是课堂教育的延伸,是学校教育的外延,归根结底是为学校教育服务。而终极的社区教育是为社区群众服务,是为社区发展服务,我们在社区教育这台大戏中到底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还需要职能部门进行干预,协调。
2. 社区教育师资的问题:只要是教育就应该存在师资问题,社区教育一样也不例外。我们在课题研究中,课题组成员充当了兼职的社区教育师资,公益性的师资能走多远,也是一个值得思索的问题。另一个方面兼职的社区教育师资是师资不足,专业不足的问题。我们在社区教育中,积极调研查找群众所需,然后对社区群众进行教育,一方面是基于我们自己对社区群众需求的理解,另一方面是调研出结果的反馈理解。而我们进行的教育是照办照抄的,是生搬硬套的,是否适合社区群众需求都在一定程度上还要打个折扣。我们的在职教师解决不了社区师资匮乏的问题,同样离退休教师也充当不了社区教育的师资主角。
3. 经费投入问题:在社区教育中,我们要有场地、有人员、有设备、有活动内容。而场地和设备都需要硬件的投入。当前学校教育经费主要靠上级拨款,除了维护自身运转和培训教师以外,所剩无几。再拿有限的资金投入到社区教育中,显然不切合实际。把社区教育推向基层政府,又很难发挥社区教育配合学校教育的作用。在经费投入上,我们采取了向乡政府申请,和基层村组联系,做动员工作,这一点耗费了大量的经历,在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这一部分占用了课题组的大部分精力,发展和重视社区教育,把社区教育运转起来需要各
部门齐抓共管,学校作为社区教育主体和公用场地来解决,这一点还需要不断探索。
宿迁市教科所“十一·五”规划课题
《苏北农村的社区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研究报告
宿迁市宿豫区井头第二初级中学
课题组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
《苏北农村的社区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研究报告
主持人:顾则金
一、课题提出背景
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基础建设等一系列改革建设工作导致苏北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教育问题频发,特别是初中阶段学生的教育问题诸如在校园内的流生、问题学生带来的安全事故,校园外打架、斗殴、早恋、早孕、盗窃等事件屡见不鲜。如何教育好初中阶段这群处于青春期发育期的叛逆一族,成为教育教学工作者和教育管理工作者的难题。当前乃至永远,义务教育阶段将永远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工作,如何消除校问题学生带来的隐患,把学生的教育贯穿到生活中的每一个时刻,怎么样教育工作顺理成章的延伸到八小时之外是我们迫在眉睫的研究课题。
首先:俗话说: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但由于城市扩容,导致教师们纷纷选择到城区购房常住,特别是像我们这些临近城区的农村学校现象尤为严重。教师成为真正的“走读生”,早上来,晚上走,跟学生在一起的时间明显减少,很多思想交流只局限在课堂上。还有一点就是教育观念的转变相对滞后,学校管理上可能还存在一定疏漏,导致教师敬业与风险精神等各方面都还需要提高,教师已经成为只教书,不育人,只管校内,不管校外的新时期“盲人”。教师关心
的重心问题越来越局限在教学成绩上,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学生心理动态已经把握的越来越少,教出来的学生是否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已经很值得怀疑了。
其次,社区教育在农村还处于一个连萌芽也算不上的新鲜事物,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对农民的教育还局限在乡政府、村居小组这一层面上,还没有形成有独立的组织机构。当然就更谈不上有什么计划、组织、方案什么。在对问题学生的教育问题上还停留在教师和学生家长的单独沟通,没有任何组织和个人能够协助教师和学校对家长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我们教育效率,减少问题学生的出现。
第三,之所以提出这个课题还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⑴问题学生的逐步增多,在我校申请十一五课题之前,我校申报市区级安全文明校园,但在申请本单位无师生犯罪证明时遭到公安机关的谢绝。他们认为我们对学校问题学生教育存在问题,部分辍学学生在社会上盗窃、打架,已经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对我们而言,无疑与当头一棒,在问题面前,我们不得不反思:问题学生不断增多的情况时,是不是我们课堂教育的力度不够?我们还需要什么?⑵在2006年行风建设中,我们乡政府对学校进行行风测评,很多人大代表提出了,我们对学校的教育现状不了解,我们对学校只知道学校收费了教书了,到底他发放的《收费》告家长书是不是真的合理,书到底是不是真的教优秀,我们怎么知道,所以我们只能对学校的行风评价打差,要么我们不予评价。行风建设关系到教育队伍的整体形象,这个形象怎么树立好,是不是就报纸上宣传宣传就可以?还应怎么做?⑶研究
方向选择问题:目前学校研究的课题一般都在课堂、课外,很少延伸到学校外。目前热点的留守儿童问题、问题学生教育处理问题等还停留在学校怎么做,并没有涉及到社区教育方面。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能把思维禁锢在校园内,还要放眼望世界,要把我们的教育研究进一步放大到生活的每一处,从细节入手,“高度决定事业”,我们必须从了解我们身边的社区教育入手,才能发现我们的学生为什么出问题,以及怎么样预防以后不出现在这样的问题。
在区教育局教研室的领导的指导下,我们对我们学校教育中是否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对如何出现问题学生和怎么样消除问题学生进行研究,在研究中我们认为我们对新形势下农村的社区教育现状了解不够,亟需对社区教育现状进行研究,找出问题根结并进行有效的对策研究,提高我们教书育人的效果。我们要努力把教师推出去,推到村居中,让教师了解我们每天生活的农村社区教育现状怎么样,学生在校外表现怎么样,动员教师主动思考:新形势下怎么样去做好“三结合”教育工作。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
苏北农村:我们这里说的苏北农村指主要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十一·五”期间进行新农村康居建设转型的县区、乡镇、村组,我们这个课题的数据主要来源于我们施教区为研究参数。且我们这里说的农村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1. 人员的文化水平比较低,大多数属于初中以下文化,还有许多文盲或半文盲的居民,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接受新鲜事物、新观念
的能力相对偏低,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以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是比较复杂而又艰巨的问题。
2. 偏僻、欠发达的苏北农村,村居居民十分分散、凌乱,组织活动难度较大,少数村庄只有几户人家,很难建构乡村集体教育平台。
3. 居民年龄结构不平衡,目前留守在家的居民大多数年老体弱或者年龄较小的在校读书,年轻力壮的基本上外出务工。
这里还具备的特点是:研究对象家庭相对贫困。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学生家长已经把学生送到城区硬件设施较好的学校就读,在校学生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由于经济条件较差也导致学生容易出现一系列问题,如:自卑、自制力差等。
社区教育:社区教育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结合:是社会所有教育机构,教育力量的协同教育活动,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为社区所有成员提供的教育服务。社区教育具备“全员”、“全面”特点的区域教育,与各类正规教育有着紧密的联系和合理的分工,对各类教育记性整合,侧重于对社区正规教育进行延伸和补充。把教育延伸、拓展到社会基层,满足社区居民,特别是大批离开了学校、离开了单位的社区成员的教育培训需求,有效地填补了我国大教育体系中的一些薄弱环节,拓展了社区居民工作、生活需要的新的教育服务领域,以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三、研究目标
我国的教育方针要求: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邓小平同志也指出: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党的十六大
和十届人大三次、四次会议一再强调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建和谐社会,把建设的重点从城市转向农村。现代人的医生,往往冲耨管生长到发展都离不开社区,又受制于社区环境。我们预计通过课题组成员的广泛调查和深入研究,探讨具有本区域特色的、适应本地区农村现状的社区教育方法,途径、方针、政策,为更高一层专家研究提供研究基础数据,为专家提供具有较高价值的研究结论。
1. 学术价值: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获得对苏北农村的社区教育的现状的调查,并通过对现状的调查查找出存在的涉及学校教育方面出现的问题,以查找出的问题为第一手资料,开展以学校为组织中心的社区教育模式,激发区域居民完成辅助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建立解决问题学生的校外监管机制。也通过对课题的研究,激发教师将视野从校内转向校外,寻找职业教育新的着眼点,做个独有匠心的教师。
通过学校为载体建构社区教育新模式,及时开展区域内居民需求的社区教育内容,并通过有效的社区教育形式达到以社区教育促进居民了解学校教育,参与学校教育管理,推动学校教育发展。
2. 实践价值:
⑴: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形成对苏北农村的社区教育现状的问题研究,形成解决学校在管理和教育学生方面校外延伸不足的问题的创新教育机制构建。通过查找社区教育现状的不足,寻找抓手,并通过有效的对策研究,找准切入点,推进学校管理。也通过对社区教育的现状研究,找出问题学生的成因,起到预防为主的目的,使教师有
的放矢,在教育教学学生前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并对症下药,达到治标治本的教育目的。
⑵:通过开展对本课题的研究工作,进一步培养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通过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培养教师的协作精神,形成和谐的团队,形成具有创新的教育模式。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形成教师能具有独立的教育科研能力,对掌握的第一手教育科研资料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最终达到科研强师、科研增效的目的。
四、课题的方法与研究过程:
㈠、苏北农村社区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
根据苏教职[2002]34号文件精神,对照江苏省社区教育实验区标准,我校自2007年9月起开展问卷调查,通过发放问卷调查,达到了解目前我区域内的社区教育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把握社区教育发展中要采取一个什么样的对策,促进社区教育对策尽快形成,供课题组领导制定社区教育发展组织和计划做重要参考依据。
1. 问卷的设计和调查方法
调查以发放问卷为主,问卷分教师问卷、学生问卷和家长问卷三类。教师问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主要确定教师与跟学生校外交流及沟通渠道方法。第二方面对教师对社区教育现状问题的了解和关心程度进行调查。第三方面对教师对社区教育需求内容进行调查。在学生问卷方面主要有了一下几点:第一是学生对校外的学习生
活监管是否需求。第二是学生在校外活动的监管人都做了哪些?第三是从学生角度了解社区教育给他提供了一个什么样的帮助。在家长问卷上也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认识。第二家长对社区教育了解程度。第三:家长想需要得到什么样的教育帮助。
调查工作分别在我校14个班级中进行。其中七年级四个班级,八年级五个班级,九年级五个班级。发放教师调查问卷共102份,回收102份,发放学生调查问卷817份,回收802份,发放家长调查问卷724份,共回收691份。同时,课题组成员还深入村居和学生家中对调查研究的对象进行了解,了解目前社区教育的现状。
2. 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教师调查问卷方面反馈:
⑴教师与学生校外沟通交流现状:教师非常关注的校外的占调查总数的97.1%,教师具有有效途径和学生进行校外沟通的占21%。教师认为应该了解问题学生生活环境的占98.3%,教师认为应该开展除了学校以外的教育辅导,监管学生生活的占100%。但有89%的老师认为自己没有有效的途径进行与学生沟通。
⑵教师对社区教育的了解:教师对学校外的社区教育现状了解很不够,对社区教育到底处于什么样的状况还一无所知的占83%,教师亟需得到除了其他科任教师的帮助外的帮助,特别是学生家长的帮助。95%的教师都认为有必要对学生的家庭生活环境进行了解并通过了解他生活环境找到处理问题的突破口。有76%的教师对社区教育很关注,但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对社区教育进行关注。
⑶教师对社区教育需求内容进行调查。教师对社区教育的需求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对社区教育对学生的监管和意见反馈。希望社区能够提供有效的监管程度,动态掌握学生在校外的表现及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等。第二是社区教育组织形成的形成建议. 建议学校能动员有时间的教师参与到社区教育中去,形成社区教育的核心力量,解决社区教育存在的问题行使社区教育的监管职能,减少问题学生的出现。
表一:
教师对苏北农村的社区教育现状调查问卷反馈统计
制表时间: 年
学生调查问卷反馈
⑴学生对校外生活相对贫乏,当离开学校之后,除了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之外,无所事事,只能靠看电视、打牌,出去找同学玩、上网聊天等。学生渴求与教师沟通,沟通的内容除了学习上的还包括生活上的沟通,需要得到老师的指导。但92%的学生认为缺乏必要的沟通途径,对沟通效果也表示怀疑。
⑵学生校外监管无力:有62.3%的学生认为离开学校之后无人监管,即使两位家长都在家也只是询问作业完成情况,并没有对其他方面给予要求和规定。有31%的学生家长双方均外出务工,自己的生活交给年迈的爷爷奶奶或亲属照顾,照顾层面基本处于给吃给喝,其他
基本上不予过问。有52%的父母双方有一位外出务工或白天不能在家照顾。校外生活全部由自己支配,无人进行学习辅导和生活辅导,更无组织有意义的活动。
⑶学生对社区教育的需求了解。
学生希望从社区得到的需求大致有以下三类:第一类学习生活的必要指导。希望在离开学校教师之后能继续有教师参与到指导学习和生活,并提供有意义、朋友式的指导。第二类是组织有意义的活动。学生认为在校活动相对丰富,但离开学校之后的生活相对匮乏,导致只想找个事情做做,根本就想不到事情是否违法,从一定程度上讲是精神空虚导致学生问题事件频发。第三需求一定的活动场所。学生离开学校之后,没有可以去的地方。除了学校,家以外没有让家长放心的地方去。
表二:
学生对苏北农村的社区教育现状调查问卷反馈统计
制表时间: 年
家长方面的调查分析:
第一: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认识。普遍家长认为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学生送到学校之后,学校和教师就应该对学生负责,当学生离开学校之后,学校还可以尽可能的督促老师监管学生,给学生布置大量作业来充实学生的校外生活。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内容了解十分匮
乏。85.4%的家长基本上从来没有到过学校看望过孩子,更没有跟孩子老师进行沟通。家长认为只有孩子出现问题教师才会电话或者要求学生家长到校。
第二:家长对社区教育的了解程度。92%的家长认为村居委就是社区教育机构,村居委就可以履行社区教育职能。但对社区教育的组织形式和机构了解都为零,他们认为定期的政策宣传就是社区教育的占100%。
第三:家长需要得到社区教育的帮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提供监管教育学生的场所。当学生完成作业或者需要寻求解决辅导问题的时候能有地方去,有人帮助。②能提供有意义的活动训练学生。家长都认为要想学生能够健康成长必须有足够的活动实践去训练,而有些训练在学校无法完成,但在社区应该更好的完成。社区场地更加宽阔,更加适合磨练学生意志。③提供教育学生方法的指导。家长认识到教育学生是一门深奥的学问。而学校是个教学的场所,教师的身份导致距离,而需要从社区从熟人身边去了解科学的教育孩子的方法相对可能较低。一方面表面的模仿导致家庭暴力教育的产生,另一方面教育的效果也不尽人意。家长需要能有一个身边的机构组织他们学习有效教育学生的方法,促进学生全面成才。
表三:
社区居民对苏北农村的社区教育现状调查问卷反馈统计
㈡. 社区教育现状对策研究。
自2008年元月份起,我校开展了对苏北农村的社区教育现状的对策研究,试图从前期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找到科学合理的方法,形成具有创新意识的社区教育模式。课题组成员制定阶段研究方案,对现状和对策进行深入研究,研究过程中不断修改研究计划。
1. 调查研究,探索成因
2008年3月份,我们再次发放调查问卷,并组织课题组成员和全校教职工协助进行大家访活动,对目前社区教育的现状进行深入摸底排查,试图找到解决能适应学校教育发展的社区教育发展途径。我们课题组通过制定阶段研究工作方案,对苏北农村的社区教育现状与对策进行深入研究。此次发放调查问卷涉及的对象为:全乡教职工(井头中心学校、井头二中、余娟实验小学)、全校学生(计817人),为了增加数据的可行性,我们还联系兄弟单位,对临近乡镇的社区教育现状进行调查,涉及的学校有曹集初中、侍岭初中、关庙初中等三家兄弟学校。
通过调查统计,社区教育现状非常不容乐观,社区教育无固定场所,无专兼职人员,居民由于新农村建设,居住地凌乱。长期在家居民文化水平低,参与社区教育意识淡薄。在教师方面社区教育存在有积极性,但无观念、无组织,无计划。在学生及居民教育方面:亟需引导但缺乏方向,特别是问题学生,一旦离开学校就信马由缰,无法
控制。
带着社区教育为什么这样“”畸形状态”的这样的问题,我们为了进一步梳理出如何开展及开展什么样的社区教育入手,开展了第三轮更加深入的调查问卷和走访活动。
通过对区域内居民和教师、学生的多层次、多角度的调查走访,我们课题组认为导致这种“畸形现状”的原因主要有:①地方组织参与社区教育的意识淡薄。村居干部认为只要做好上级安排的工作就可以了。在社区教育方面投入精力完全是不必要的。②资金投入紧张:由于费改税之后,地方财政吃紧,特别是村级没有财证权。村组干部工资都靠上级拨款,何来经费解决社区教育硬件。③社区教育师资问题:由于社区教育完全是公益性的教育。没有报酬的活动很难吸引到专业的人才全身心投入到里面去,大家都很担心闹成画虎不成反类犬的笑话。所以,社区教育仅仅停留在想象的层面上,还不能落实到实际中去。
2.. 实施途径和策略研究
第一步. 制订制度,完善投入,培训教师
⑴.通过对省、市区对社区教育的各项文件及考核标准的研读,我们开始对教师的工作态度和奉献精神进行有组织有意识的培养。课题组每一学年度都组织教师开展为期三天的大走访大调查活动。动员教师参与到社区活动中去,把教学六认真中的“学情”了解当作一件大事、要事来办。把教育学生当成有源之水,深入到学生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把了解学生当作教育活动开始的必备环节。学校精心规划
制定了《井头二中大家访制度》、《井头二中家长会制度》、《井头二中家校联系细则》等,以此来规范教师走出校外,投身社区教育的积极性,解决社区教育兼职人员缺乏的软件问题。
⑵进行理论研究,提高理论素养。课题组积极参加了宿迁市教科室组织的各项培训活动,并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教科研组织,并多次邀请区教研室专家、兄弟单位教科研名师到校做课题培训知识讲座。学校还加大教师参加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力度,多次组织学校教师参加市区关工委会议培训学习社区教育知识。
⑶硬件入手,增加硬件投入。作为学校一级的单位,随着近年来家长择校热的形成。农村初中校舍出现空余情况。我们利用闲置校舍,购买配置了海信34英寸电视机6台、步步高DVD 六台,远程接收系统1套,液晶投影教室一口。在深入村居方面,课题组主持人顾则金校长多次到乡政府汇报,和施教区内干部沟通,通过努力,我们托管了村居的群众活动中心,并将硬件搬至活动室。
截至2009年初,我校完成了井头二中家校教室的建设,共投入资金近三万元进行教室硬件改造升级,得到了市区关工委领导的好评。施教区内的村居基本完成了村村有彩电、DVD ,组组有信息员。
第二步:实验研究,寻求规律。
⑴前期硬件投入工作完成后,我们要求参与课题的教师严格对照研究方案,按照各阶段内容,不断尝试研究,扎实开展了一系列专题研究活动,让课题组成员熟悉该课题结构,并积累一部分研究资料。在研究过程中,本课题始终坚持两个原则:一是与教师个人成长相与
社区教育发展相结合,二是主要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⑵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上,我们结合我校区域小,离退休老教师人数较多的优势,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教师进社区活动。动员离退休老教师帮助在校年轻教师投身社区教育,积极开展轰轰烈烈的教师进社区活动。通过解决社区师资问题,形成了兼职人员到位,家校联系畅通的有力局面。
⑶及时反馈,总结深入。我们定期开展问卷调查与走访活动,在组织施教区群众理解社区教育含义,提高参与社区教育积极性的同时,我们还及时注重社区教育发展动向,关注教育发展中存在的偶发问题,并及时形成定期研究机制,对及时调整对策,形成良性循环的良好局面。
第三步:归纳总结,不断完善。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严格执行市区专家对课题研究的相关要求,在及时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和有关政策的基础上,不断深入开展调查走访,获取第一手资料,并对课题研究及时调整总结,撰写阶段性工作总结十六份,形成课题研究定期会商制度。在社区教育不断发展的同时,我们还积极争取上级扶持,在学校建设了清华大学远程教育扶贫点,定期组织社区群众收看专家讲解的扶贫项目。学校为了更好的做好社区专题教育,还购买了摄像机、DVD 刻录机、高清数码相机等设备,把农忙时的各种节目接收刻录光盘发放下去。
课题组还针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留守儿童问题、单亲贫困学生教育问题,邀请了宿豫区关工委陈建华主任、彭辉副主任等领导
多次到社区开展讲座,提高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认识、提升家长家庭教育子女教育水瓶。
通过不断的完善教科研制度,不断完善课题中存在的突发问题,我区域内的社区教育在我们课题组的推动下,不断深入开展,形成了较好的发展趋势。
五、结果结论
1. 行风建设硕果累累: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不断组织教师参加社区活动,把教师推向社会,让教师走到群众中去了解群众需求,把握教育方向,把了解生活、感悟生活作为教师绩效考核的一个方面。作为一个创新的尝试,用绩效考核的方式让教师走向校外,鼓励教师校外履行自己的职责,发挥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把教师的个人效能发挥到最大化。在教师在校外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参与社区教育活动的同时,将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及涉及学校办学政策等传达到群众中去,让教师成为学校与家庭与社区的桥梁。群众通过教师、通过社区教育活动了解学校、了解教师、了解学生,对树立教师队伍形象。社区教育研究成为教师走向社区的契机,走进社区的每一位教师都是一扇窗口,让群众了解学校的窗口。我校自2008年起,连续三年蝉联乡直单位行风第一名的好成绩,从此把脱掉了行风落后的帽子。
2. 办学效益彰显:通过课题研究,带动了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教师为了能够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除了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业务学习外,还积极参加课题组组织的专题学习,更多的老师还积极开展自学,通过自学,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素养和专业技能。在课题研
究过程中,教师不断进行调查问卷和撰写调查报告,通过调研活动,提高了教师了解生活、理解生活、学会融入生活的水平。教师自觉提高了教育奉献意识,大局意识,在工作中能够积极奉献,在公益活动中能挺身而出。在诸多的检查、考核、评比中能够以集体为重,以大局为重,乐于奉献,团结协作。通过努力,我校自2008年起,连续三年获得区中小学体育运动会总分第一名、各项体卫艺工作得到上级好评,2009年被评为体卫艺工作先进单位。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我校积极组织学生和学生家长订阅《关心下一代周报》、《家长》杂志,并组织学生家长进行阅读,被市区两级关工委点名表彰,并作为经验推广。
3. 消除安全隐患,创造和谐社区: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通过调查,教师更加熟悉问题学生的成因,以及有更多的渠道了解学生最新动态,在问题学生教育和处理上不在是问题发现后被动处理,而是积极查找隐患,把问题学生在萌芽状态前进行消除。诸如在留守儿童教育方面,我们成立了留守儿童小屋,通过市教育局培养了两名同志获得心理咨询师证书,在心理咨询小屋的运作下,学生有问题即使沟通消除。在社区教育方面,我们采取走出去,社区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给提供什么。社区群众需要文娱活动,我们就利用学校的多媒体设备带着网络上寻找到的资源给群众播放,通过离退休教师及时走访,社区群众的思想动态我们也及时把握。自2008年起宿豫区禁烧秸秆活动,我们学校配合乡政府、村组做好这方面宣传教育工作,安排爱心小分队进入社区宣传,达到了预期效果,得到乡政府领导和村级干部
的好评。学校利用闲置校舍建立了清华远程扶贫教育点,定期组织施教区干群到校观看节目,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在家庭教育、子女教育方面,我们积极邀请市区关工委的老同志到学校开展讲座、到社区和群众沟通教育,把科学的家庭教育、女子教育知识传授给家长。2009年我校所在塘湖社区成功创建成市社区教育示范区,2010年正申报创建省农村社区教育先进单位,目前创建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4. 提升管理水平,增强教学效益:推进课题研究的过程就是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过程。社区教育发展被捆绑在学校教育这架永不停息的发动机上。学校每学期召开两次家长会,让家长近距离了解学校,了解子女表现。从2007年起,参加家长会的家长人数逐渐增多,随着社区教育推进,必将有更多的家长重视社区教育,重视家校建设。学校在社区教育工作管理中,组织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在多次的社区教育活动中,组织活动的能力得到锻炼,组织活动的水平越来越高。在问题学生教育转化上从被动转变为主动,自2008年起,我校再没有一起在校生犯罪情况发生,得到了井头乡派出所全体人员的好评。他们对我们推进社区教育,消除问题学生的创新方法表示肯定,这一活动还得到西楚网的专题访问。问题学生基本消除了,教师对学生学情了解也扎实开展了,教学六认真的落实已经非常扎实有效,教学效益显著提高。自2008年起,我校初三毕业生的优生率和及格率年年上新台阶,2008年,我校四星级高中上线生4人,2009年四星级高中上线生9人,2010年四星级高中上线生14人。
5. 教育科研能力得到长足发展:通过课题研究,提高了学校管理
人员对科研强校、科研强师的理解,学校逐年加大教育科研投入。自2008年起,学校在教科研、人员继续教育经费投入经费占公用经费的2.7%、3.4% 、4.8%,呈逐年递增的模式。学校教师从教育科研方面尝到参与教育科研的好处。2007年我校中高级职称11人,2008年中高级职称13人、2009年中高级职称17人,2010年在校中高级职称21人。教师围绕本课题撰写的教育科研论文获得市区级以上获奖或发表论文计9篇。其中张泽流同志的《加强社区教育,增强学校教育影响力》一文获得省教育厅组织的江苏教育改革开放30年征文二等奖。顾则金校长的《培养学生自我管理意识 打造校园小社区文化》与《推进社区教育 提升学校教育品味》被《宿迁晚报》录用为《近读宿迁》栏目作品,作为社区教育的经验文章在全市推广宣传。2010年度宿豫区教师基本功大赛我校首次突破10人获奖,学生参与到活动中的人数也逐年增多,2009年在校生参加活动获奖比例占总在校生人数的6.7%。
六、下一步思考和打算
社区教育毕竟有别于学校教育。我们在研究社区教育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把视角仍然放在教育的专业角度,从学校的自身需求出发,未能过多的考虑到社区教育的全员性、全面性,还有就是师资方面的问题。我们的教师在教育上还称不上多面手,对社区教育、终身教育的理解程度不够。具体的说有以下几点还需要我们考虑:
1. 社区教育的主题地位确定问题的思考:作为学校,是否能成为社区教育的主角?还是在社区教育中处于配角的地位?我们倡导的
教育延伸,是课堂教育的延伸,是学校教育的外延,归根结底是为学校教育服务。而终极的社区教育是为社区群众服务,是为社区发展服务,我们在社区教育这台大戏中到底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还需要职能部门进行干预,协调。
2. 社区教育师资的问题:只要是教育就应该存在师资问题,社区教育一样也不例外。我们在课题研究中,课题组成员充当了兼职的社区教育师资,公益性的师资能走多远,也是一个值得思索的问题。另一个方面兼职的社区教育师资是师资不足,专业不足的问题。我们在社区教育中,积极调研查找群众所需,然后对社区群众进行教育,一方面是基于我们自己对社区群众需求的理解,另一方面是调研出结果的反馈理解。而我们进行的教育是照办照抄的,是生搬硬套的,是否适合社区群众需求都在一定程度上还要打个折扣。我们的在职教师解决不了社区师资匮乏的问题,同样离退休教师也充当不了社区教育的师资主角。
3. 经费投入问题:在社区教育中,我们要有场地、有人员、有设备、有活动内容。而场地和设备都需要硬件的投入。当前学校教育经费主要靠上级拨款,除了维护自身运转和培训教师以外,所剩无几。再拿有限的资金投入到社区教育中,显然不切合实际。把社区教育推向基层政府,又很难发挥社区教育配合学校教育的作用。在经费投入上,我们采取了向乡政府申请,和基层村组联系,做动员工作,这一点耗费了大量的经历,在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这一部分占用了课题组的大部分精力,发展和重视社区教育,把社区教育运转起来需要各
部门齐抓共管,学校作为社区教育主体和公用场地来解决,这一点还需要不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