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包青天不对,包拯为照顾父母中年才出来做官,敢于对抗皇命

包拯人称包公,包青天,是中国历史上清官的杰出代表,是执法公正的代言人。虽然包公已经是900多年前的人物了,但是包公的影响力依然存在,关于他的故事更多。有哪些故事是真实的呢,一起聊聊真实的包公,关于他的身世,开封府尹,为官之道,还有他的身后事。

包拯身世

根据《宋史》记载,包拯生于999年,1027年考中进士,因为父母年龄大了,包拯请求在老家附近为官,朝廷很快就批准了,后来可能还是觉得不方便,于是包公就辞职了,回家陪伴父母,过了五六年父母相继去世,包拯又守孝三年,期满之后在别人的劝谏下,才重新出来做官,这一年是1037年,距离中进士已经十年之久了。人到中年的包拯被授予天长县令。

从这里可以看出,包拯完全是父母双全,也没有被父母舍弃,也不存在长嫂抚养的情况。但是不存在不代表没有,只不过是发生在包公儿子身上,后面会说。

开封府尹

从1037年包公做官开始,由于政绩卓著,三年后从县长,升级为端州市的市长,1043年调回中央任监察御史,相当于现在的法院检察院。1047年又任转运使。这个时期的包拯基本都是在中央各部门来回做。

直到1056年12月,包拯才被任命为开封府尹,1058年又调任御史中丞了。包拯在短短的两年开封府尹期间,就获得了大量的好名声,我们现在所有听到的故事都来源于那个时期。由于包公为人刚强坚毅,铁面无私,不附权贵,所以皇亲国戚,还有官二代们都低调了很多,老百姓是个个拍手称快,当时人们就说,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意思就是打官司不要怕,我们还有阎王爷和包公为我们做主。这一点和电视中演的很像。

还有一点就是,根据宋史记载,包公很少笑,人们说见到包公笑,和见到黄河水清一样难。黄河怎么可能水是清的呢。这一点和电视中也很像,包公的确是不苟言笑。

直言进谏 对抗皇命

人们都知道魏征敢于进谏,其实在进谏上,包拯一点都不比魏征差。当年包拯担任监察御史的时候,宋仁宗很宠爱的张贵妃,想为自己的叔父求个官,皇帝觉得问题不大就同意了,结果包拯不同意。

包公和宋仁宗为官位争执,说到情绪激动的时候,包拯的唾沫星子都溅到宋仁宗的脸上,宋仁宗能做的就是搽干脸,继续听。看看这才是名君。过了几天皇帝打算给张贵妃的叔父换个官,这次包公还是不愿意,这次还搞了小团队,带着七位言官和宋仁宗理论,最后硬是让皇帝改变了主意。

包公身后事和长嫂如母的故事

包公1062年去世,终年64岁,包公去世前留下遗言,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简单的白话下就是,如果后代有做贪官的,不能回家,死后不能入祖坟。多严厉的遗言。其实这句话就是给他儿子说的。

包公总共有两个儿子,长子刚结婚的第二年就去世了,死在了包公的前面,包公的孙子也是在五岁的时候就夭折了,年老的包公很是伤心,打算让自己的儿媳催氏改嫁,北宋时期,寡妇改嫁是很正常的,但是崔氏拒绝了,他要留下来照顾包公夫妇。

包公还有一个儿子,这个儿子是小妾孙氏生的,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小妾刚怀孕的时候就被包公赶走了,但是崔氏知道小妾怀孕了,所以背着包公夫妇经常给孙氏钱财,后来孙氏生下一个男孩,就是包绶。是崔氏悄悄把包绶带回家抚养。等到包公六十大寿的时候,才把孩子送到包公面前。

包公去世的时候,包绶只有五岁,从此之后包公的儿子包绶就由嫂子崔氏抚养,崔氏不仅把包绶抚养成人,还帮他成家立业,找回包绶的生母。所以在长嫂如母的故事,其实是发生在包公儿子包绶身上。不知道为何,后人把这个故事加在了包公身上。

包公的儿子也和包公一样清廉,包绶在去长沙赴任的时候去世,身上只有46枚铜钱,因为家穷,家人无法把包绶的遗骨运回老家,直到包绶在去世十多年后,家境稍微好点,包绶的遗骨才回到了自己的合肥老家。

包公墓

据说包公去世之后,宋仁宗派专人护送包公的灵柩,回到合肥老家。文革期间,包公墓难逃一劫,说是要搞建设,建石灰窑。为了避免被破坏,包家人和文物人员只能给包公迁坟。当时把包公的遗骨一部分送到北京中科院,一部分带回老家打算安葬,但是革委会的人不同意,认为这是封建迷信。

后来没办法,只能找一个包家的后人包先正,偷偷的把包公的遗骨给埋了。文革结束之后,合肥想重修包公墓,但是这个时期的包先正已经去世了,再也没人知道包公的遗骨在哪里。现在的包公墓里只有当时送到北京的一部分。

包拯人称包公,包青天,是中国历史上清官的杰出代表,是执法公正的代言人。虽然包公已经是900多年前的人物了,但是包公的影响力依然存在,关于他的故事更多。有哪些故事是真实的呢,一起聊聊真实的包公,关于他的身世,开封府尹,为官之道,还有他的身后事。

包拯身世

根据《宋史》记载,包拯生于999年,1027年考中进士,因为父母年龄大了,包拯请求在老家附近为官,朝廷很快就批准了,后来可能还是觉得不方便,于是包公就辞职了,回家陪伴父母,过了五六年父母相继去世,包拯又守孝三年,期满之后在别人的劝谏下,才重新出来做官,这一年是1037年,距离中进士已经十年之久了。人到中年的包拯被授予天长县令。

从这里可以看出,包拯完全是父母双全,也没有被父母舍弃,也不存在长嫂抚养的情况。但是不存在不代表没有,只不过是发生在包公儿子身上,后面会说。

开封府尹

从1037年包公做官开始,由于政绩卓著,三年后从县长,升级为端州市的市长,1043年调回中央任监察御史,相当于现在的法院检察院。1047年又任转运使。这个时期的包拯基本都是在中央各部门来回做。

直到1056年12月,包拯才被任命为开封府尹,1058年又调任御史中丞了。包拯在短短的两年开封府尹期间,就获得了大量的好名声,我们现在所有听到的故事都来源于那个时期。由于包公为人刚强坚毅,铁面无私,不附权贵,所以皇亲国戚,还有官二代们都低调了很多,老百姓是个个拍手称快,当时人们就说,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意思就是打官司不要怕,我们还有阎王爷和包公为我们做主。这一点和电视中演的很像。

还有一点就是,根据宋史记载,包公很少笑,人们说见到包公笑,和见到黄河水清一样难。黄河怎么可能水是清的呢。这一点和电视中也很像,包公的确是不苟言笑。

直言进谏 对抗皇命

人们都知道魏征敢于进谏,其实在进谏上,包拯一点都不比魏征差。当年包拯担任监察御史的时候,宋仁宗很宠爱的张贵妃,想为自己的叔父求个官,皇帝觉得问题不大就同意了,结果包拯不同意。

包公和宋仁宗为官位争执,说到情绪激动的时候,包拯的唾沫星子都溅到宋仁宗的脸上,宋仁宗能做的就是搽干脸,继续听。看看这才是名君。过了几天皇帝打算给张贵妃的叔父换个官,这次包公还是不愿意,这次还搞了小团队,带着七位言官和宋仁宗理论,最后硬是让皇帝改变了主意。

包公身后事和长嫂如母的故事

包公1062年去世,终年64岁,包公去世前留下遗言,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简单的白话下就是,如果后代有做贪官的,不能回家,死后不能入祖坟。多严厉的遗言。其实这句话就是给他儿子说的。

包公总共有两个儿子,长子刚结婚的第二年就去世了,死在了包公的前面,包公的孙子也是在五岁的时候就夭折了,年老的包公很是伤心,打算让自己的儿媳催氏改嫁,北宋时期,寡妇改嫁是很正常的,但是崔氏拒绝了,他要留下来照顾包公夫妇。

包公还有一个儿子,这个儿子是小妾孙氏生的,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小妾刚怀孕的时候就被包公赶走了,但是崔氏知道小妾怀孕了,所以背着包公夫妇经常给孙氏钱财,后来孙氏生下一个男孩,就是包绶。是崔氏悄悄把包绶带回家抚养。等到包公六十大寿的时候,才把孩子送到包公面前。

包公去世的时候,包绶只有五岁,从此之后包公的儿子包绶就由嫂子崔氏抚养,崔氏不仅把包绶抚养成人,还帮他成家立业,找回包绶的生母。所以在长嫂如母的故事,其实是发生在包公儿子包绶身上。不知道为何,后人把这个故事加在了包公身上。

包公的儿子也和包公一样清廉,包绶在去长沙赴任的时候去世,身上只有46枚铜钱,因为家穷,家人无法把包绶的遗骨运回老家,直到包绶在去世十多年后,家境稍微好点,包绶的遗骨才回到了自己的合肥老家。

包公墓

据说包公去世之后,宋仁宗派专人护送包公的灵柩,回到合肥老家。文革期间,包公墓难逃一劫,说是要搞建设,建石灰窑。为了避免被破坏,包家人和文物人员只能给包公迁坟。当时把包公的遗骨一部分送到北京中科院,一部分带回老家打算安葬,但是革委会的人不同意,认为这是封建迷信。

后来没办法,只能找一个包家的后人包先正,偷偷的把包公的遗骨给埋了。文革结束之后,合肥想重修包公墓,但是这个时期的包先正已经去世了,再也没人知道包公的遗骨在哪里。现在的包公墓里只有当时送到北京的一部分。


相关文章

  • 包青天一身正气
  • 包拯(999-1062),字希仁,29岁中进士,为官廉洁奉公.执法严明,近千年来一直是历代人民心目中的"包青天". 传说中的包拯家世清贫,生下来时长得"黑漆漆.亮油油"的,被父母遗弃.幸蒙兄嫂怜爱,将 ...查看


  • 干部鉴史问廉心得体会
  • [篇一] 根据市纪委统一部署,近日,我局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职工观看八集纪录片<鉴史问廉>.该片由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纪委.中央电视台.河南广电出版局联合录制,是一部回望历史.展示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精华的作品.通过连续观看,我对中国厚重博 ...查看


  • 中国古代名人家训9篇,千古好家风!|雜·讀
  • 功能介绍雜書舘是由高晓松担任馆长的大型私立公益图书馆,设有国学馆及新书馆,馆藏图书及纸质文献资料近百万册(件). 家训最早可追溯到周公告诫子侄周成王的诰辞,自此绵延数千年,中国传统家训精深宏富,是中国家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 ...查看


  • 中小学生主题班会活动方案设计
  • 中小学生主题班会活动方案设计 一.班会主题:心存感恩,立志成才 二.班会对象:初一年级 三.活动时间:80分钟 四.班会背景: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素质教育成为了我国教育的目标,而感恩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小学感恩教育 ...查看


  • 感恩的名言:包拯辞官侍母
  • 包拯辞官侍母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 ...查看


  • 古代名人故事
  • 古代名人廉政故事 陈寿:"三不喜" 良将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毁节以求生.--<三国志?魏书> 陈寿,字本仁,原籍江西新淦(今江西新干)人,因其祖父戌卫辽东,遂入籍宁远.历任户科给事中.南京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陕 ...查看


  • 浅谈[陈州粜米]之人物塑造
  • 浅谈<陈州粜米>之人物塑造 近几年来有关于包拯的影视剧层出不穷,比如<少年包青天>.<包青天>等等,由于备受人们喜爱,其续集也相继而出.这些作品之所以受欢迎,其原因可想而知--包拯是个深受人民爱戴的清官形 ...查看


  • 散步课例分析
  • 感受亲情,传承美德 <散步>课例分析 永丰中学 吴晗 课文分析: 本文是一篇寓意深刻而文辞冲淡的文章.学习本文的关键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旨.最终领悟作者借散步表达的深意,有两处关键需要注意:一是面对分歧时所作 ...查看


  • [家规家训]包拯家训
  • 包拯(999-1062),做官以断狱英明刚直而著称于世,有"包公""包青天"之美誉. [原文]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译文] 后代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