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水利工程建设一直是我国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通过经济评价,计算经济指标,论证拟建项目在经济上的合理性及财务上的可行性,是进行技术方案选优,提高投资效果的重要方法。本文仅就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分析原则与方法进行了探析,为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项目;建设;
中图分类号:TV5文献标识码:A
工程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分为国民经济评价和财务评价两个方面,水利建设项目以国民经济评价为主。
国民经济评价是从国民经济整体角度,计算其所需投入的费用和可能取得的效益,分析经济指标并评价其经济合理性。其目的在于通过评价指标对水利建设项目技术方案、投资规模进行优选,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以提高水利建设的经济效益和决策的科学性,从宏观上对国家有限资源(包括资金、土地、劳动力以及其它自然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1 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原则
水利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在参数计算和资料选用上应注意以下原则:
1.1 综合性。大多水利建设项目没有明确的“产品”,其产出效益难以定量计算,因此水利项目经济评价宜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综合水利行业的现代化发展水平与程度,进行多个方案比选。
1.2 系统性。既要考虑水利建设与国民经济建设的相互关系,也要反映水利建设布局自身的特点,使其组成比较完整的体系,在区域乃至全国范围内合理布局,既能全面支持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优化利用当地能源,又要考虑与生态环境、社会、人文等相关因素,平衡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
1.3 可操作性。项目本身的技术、经济指标应具有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简单明了。能够定量的指标一定要定量化分析,便于实际测算和制定发展目标。
1.4 动态性。水利建设项目一般建设周期较长,各年效益不确定性大,进行经济评价时,应考虑通货膨胀、资金时间价值、自然条件等其他外部因素,进行经济指标分析。
1.5 规范性。项目评价的计算及其涵义的解释应规范,资料来源规范。主要指标测算资料应从国家统计年鉴、水利统计年鉴、水资源公报等正式公布和颁布的资料中选取,部分资料可采用全国性规划的成果资料,以保证指标的可靠真实以及口径的统一。
2 经济评价主要方法及评价指标
2.1 内部回收率法。在国民经济效益和费用确定的条件下,在计算中调整资金的折现率,使工程方案在经济分析期内的净现值(或净效益年金)等于零,这时的折现率称为经济内部回收率。其含义为,工程方案做到盈亏平衡时的折现率,可用图解法或试错内插法求得。当某一方案的内部回收率大于或等于国家或部门所规定的资金折现率时,该方案在经济上是可行的。独立方案间进行比较时,如不受资金限制,可选内部回收率最大者。对若干互斥方案的比较,需对各可行方案投资大小次序,由小到大排列,依次进行两方案间增量投资的内部回收率的分析。只有增量投资的内部回收率大于或等于规定的资金折现率时,投资较大的方案,才是经济上可行的。
2.2 经济净现值法。是将各方案在经济分析期内各年的效益和费用,以政府公布的考虑投资收益水平及资金供需关系的社会折现率折算为工程投产年年初的现值,并求其代数和,称为净现值NPW,用下式表示:
NPW=B0-(K0+C0)
式中B0为各年效益的折算现值之和;K0为各年投资的折算现值之和;C0为各年运行维修费的折算现值之和。净现值大于或等于零的方案在经济上是可行的。各方案比较时,可选用净现值 NPW最大的方案。如各方案的效益现值之和B0相同,可选用费用折算现值之和(K0+C0)最小的方案。
考虑不同建设方案的经济寿命周期不同,如果将项目效益和费用的折算现值之和,分别换算为经济分析期中各年均等的费用和效益年金值,并相减,差值即为净效益年金( NAW)。这种方法称为年金法,其数值也可用净现值进行换算,如下式所示:
净效益年金大于或等于零的方案在经济上都是可行的。各方案比较时,可选用净效益年金最大的方案。与现值法相比较,年金法的优点是可按各方案的不同经济寿命直接进行计算,无需换算为相同的经济分析期。
2.3 效益费用比法。以工程方案在经济分析期中的各年效益的折算现值之和(或年值),与各年费用的折算现值之和(或年值)之比作为经济评价指标。当效益费用比大于或等于1.0的方案,是经济上可行的。对于各独立方案的比较,可在资金许可条件下,选定效益费用比最大的方案。而对于互斥方案的比较,则应在诸可行方案中,对增加投资所得的效益进行增量分析。只有当增量的效益费用比大于或等于1.0时,增加投资的方案才是经济上可行的。
3 水利建设项目的不确定性分析
水利建设项目经济效益和费用计算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防洪、除涝、灌溉、水力发电、城镇供水、航运、渔业。
一方面,经济评价采用的数据,大都来自预测和估算;另一方面,水利项目的费用和效益受水文现象随机性的影响很大,因此水利建设项目年效益和年费用具有不确定性。为了弄清不确定因素对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以判定工程方案在经济、财务上的可靠性,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还应进行不确定性分析。
水利项目不确定性分析一般包括:敏感性分析、概率(风险)分析,现分述如下
3.1敏感性分析。敏感性分析即可进行单因素的影响分析,也可进行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分析。
水利建设项目的敏感性分析一般选择投资、效益、工期等做为敏感性因素,计算其对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程度,从中找出最为敏感的因素,进行必要的补充研究,以优化建设方案,发挥投资效益。
3.2概率分析。防洪、灌溉及水力发电等水利工程的各年效益及其运行维修费用,随当年的水文情况而有所变化。可根据过去多年的水文观测资料,进行概率(频率)分析,以计算净效益的期望值(或多年平均值),并估计在指定的运行期限内,达到所计算的经济评价指标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一般用概率加以表示。
4 水利建设项目的经济方案比选注意事项
4.1 注意各方案之间的关系。方案间关系一般为独立或互斥关系。如一条河流上的灌溉工程和另一条河流上的水电工程,就是相互独立的。又如水电站工程的坝体方案中,高坝和低坝方案就构成互斥关系。独立关系的方案可同时建设,互斥关系的方案只能选择其中一个方案进行建设。
4.2 注意各方案间应具备可比性。基本要求为:①研究的深度基本一致;②计算费用和效益的价格均应采用影子价格;③各比较方案经济寿命一般不同,可采用各经济寿命的最小公倍数作为共同的经济分析期,并采取相同的起始基准年;或者用年金法进行方案比选;④采取同一的资金时间折算率。
结语
在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发展过程中,水利工程是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与生态环境密不可分,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水利项目的建设和发展水平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在今后一定时期,水利建设仍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因此有必要建立水利投资效益评价理论,选择合适的水利投资效益评价方法并应用于水利投资效益评价实践,从而提高项目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引导和促进各类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充分发挥投资效益。
参考文献
[1]陈岩,郑垂勇,王蕾.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07-20.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摘 要:水利工程建设一直是我国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通过经济评价,计算经济指标,论证拟建项目在经济上的合理性及财务上的可行性,是进行技术方案选优,提高投资效果的重要方法。本文仅就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分析原则与方法进行了探析,为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项目;建设;
中图分类号:TV5文献标识码:A
工程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分为国民经济评价和财务评价两个方面,水利建设项目以国民经济评价为主。
国民经济评价是从国民经济整体角度,计算其所需投入的费用和可能取得的效益,分析经济指标并评价其经济合理性。其目的在于通过评价指标对水利建设项目技术方案、投资规模进行优选,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以提高水利建设的经济效益和决策的科学性,从宏观上对国家有限资源(包括资金、土地、劳动力以及其它自然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1 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原则
水利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在参数计算和资料选用上应注意以下原则:
1.1 综合性。大多水利建设项目没有明确的“产品”,其产出效益难以定量计算,因此水利项目经济评价宜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综合水利行业的现代化发展水平与程度,进行多个方案比选。
1.2 系统性。既要考虑水利建设与国民经济建设的相互关系,也要反映水利建设布局自身的特点,使其组成比较完整的体系,在区域乃至全国范围内合理布局,既能全面支持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优化利用当地能源,又要考虑与生态环境、社会、人文等相关因素,平衡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
1.3 可操作性。项目本身的技术、经济指标应具有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简单明了。能够定量的指标一定要定量化分析,便于实际测算和制定发展目标。
1.4 动态性。水利建设项目一般建设周期较长,各年效益不确定性大,进行经济评价时,应考虑通货膨胀、资金时间价值、自然条件等其他外部因素,进行经济指标分析。
1.5 规范性。项目评价的计算及其涵义的解释应规范,资料来源规范。主要指标测算资料应从国家统计年鉴、水利统计年鉴、水资源公报等正式公布和颁布的资料中选取,部分资料可采用全国性规划的成果资料,以保证指标的可靠真实以及口径的统一。
2 经济评价主要方法及评价指标
2.1 内部回收率法。在国民经济效益和费用确定的条件下,在计算中调整资金的折现率,使工程方案在经济分析期内的净现值(或净效益年金)等于零,这时的折现率称为经济内部回收率。其含义为,工程方案做到盈亏平衡时的折现率,可用图解法或试错内插法求得。当某一方案的内部回收率大于或等于国家或部门所规定的资金折现率时,该方案在经济上是可行的。独立方案间进行比较时,如不受资金限制,可选内部回收率最大者。对若干互斥方案的比较,需对各可行方案投资大小次序,由小到大排列,依次进行两方案间增量投资的内部回收率的分析。只有增量投资的内部回收率大于或等于规定的资金折现率时,投资较大的方案,才是经济上可行的。
2.2 经济净现值法。是将各方案在经济分析期内各年的效益和费用,以政府公布的考虑投资收益水平及资金供需关系的社会折现率折算为工程投产年年初的现值,并求其代数和,称为净现值NPW,用下式表示:
NPW=B0-(K0+C0)
式中B0为各年效益的折算现值之和;K0为各年投资的折算现值之和;C0为各年运行维修费的折算现值之和。净现值大于或等于零的方案在经济上是可行的。各方案比较时,可选用净现值 NPW最大的方案。如各方案的效益现值之和B0相同,可选用费用折算现值之和(K0+C0)最小的方案。
考虑不同建设方案的经济寿命周期不同,如果将项目效益和费用的折算现值之和,分别换算为经济分析期中各年均等的费用和效益年金值,并相减,差值即为净效益年金( NAW)。这种方法称为年金法,其数值也可用净现值进行换算,如下式所示:
净效益年金大于或等于零的方案在经济上都是可行的。各方案比较时,可选用净效益年金最大的方案。与现值法相比较,年金法的优点是可按各方案的不同经济寿命直接进行计算,无需换算为相同的经济分析期。
2.3 效益费用比法。以工程方案在经济分析期中的各年效益的折算现值之和(或年值),与各年费用的折算现值之和(或年值)之比作为经济评价指标。当效益费用比大于或等于1.0的方案,是经济上可行的。对于各独立方案的比较,可在资金许可条件下,选定效益费用比最大的方案。而对于互斥方案的比较,则应在诸可行方案中,对增加投资所得的效益进行增量分析。只有当增量的效益费用比大于或等于1.0时,增加投资的方案才是经济上可行的。
3 水利建设项目的不确定性分析
水利建设项目经济效益和费用计算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防洪、除涝、灌溉、水力发电、城镇供水、航运、渔业。
一方面,经济评价采用的数据,大都来自预测和估算;另一方面,水利项目的费用和效益受水文现象随机性的影响很大,因此水利建设项目年效益和年费用具有不确定性。为了弄清不确定因素对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以判定工程方案在经济、财务上的可靠性,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还应进行不确定性分析。
水利项目不确定性分析一般包括:敏感性分析、概率(风险)分析,现分述如下
3.1敏感性分析。敏感性分析即可进行单因素的影响分析,也可进行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分析。
水利建设项目的敏感性分析一般选择投资、效益、工期等做为敏感性因素,计算其对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程度,从中找出最为敏感的因素,进行必要的补充研究,以优化建设方案,发挥投资效益。
3.2概率分析。防洪、灌溉及水力发电等水利工程的各年效益及其运行维修费用,随当年的水文情况而有所变化。可根据过去多年的水文观测资料,进行概率(频率)分析,以计算净效益的期望值(或多年平均值),并估计在指定的运行期限内,达到所计算的经济评价指标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一般用概率加以表示。
4 水利建设项目的经济方案比选注意事项
4.1 注意各方案之间的关系。方案间关系一般为独立或互斥关系。如一条河流上的灌溉工程和另一条河流上的水电工程,就是相互独立的。又如水电站工程的坝体方案中,高坝和低坝方案就构成互斥关系。独立关系的方案可同时建设,互斥关系的方案只能选择其中一个方案进行建设。
4.2 注意各方案间应具备可比性。基本要求为:①研究的深度基本一致;②计算费用和效益的价格均应采用影子价格;③各比较方案经济寿命一般不同,可采用各经济寿命的最小公倍数作为共同的经济分析期,并采取相同的起始基准年;或者用年金法进行方案比选;④采取同一的资金时间折算率。
结语
在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发展过程中,水利工程是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与生态环境密不可分,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水利项目的建设和发展水平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在今后一定时期,水利建设仍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因此有必要建立水利投资效益评价理论,选择合适的水利投资效益评价方法并应用于水利投资效益评价实践,从而提高项目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引导和促进各类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充分发挥投资效益。
参考文献
[1]陈岩,郑垂勇,王蕾.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07-20.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