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kV 和380/220V架空配电线路典型
设计(修订版)
国家电网公司基建部 二○○六年九月
目 录
1、10kV 架空配电线路典型设计技术导则„„„„„„„„1
2、380/220V架空配电线路典型设计技术导则„„„„„13
国家电网公司10kV 架空配电线路
典型设计技术导则
1、主要设计标准、规程规范 GB 50052-1995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 50061-1997 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 DL/T 5231-2001 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技术导则 DL/T 599-2005 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改造技术导则 DL/T 499-2001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
DL/T 601—1996 架空绝缘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DL/T 621-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 GB 50010-2003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396-19954 环形钢筋混凝土电杆 GB4623-1994 环形预应力混凝土电杆
DL/T 5130-2001 架空送电线路钢管杆设计技术规定 DL/T 5154-2002 架空送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 DL/T5220-2005 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以上设计标准、规程规范若有新的版本,按新版本执行。 2、典型设计的分类和设计分工 2.1 气象区
根据各网省公司报送的技术导则,经合理归并,并参照现行有关标准和规程规范的典型气象区,国家电网公司10kV 架空配电线路典
型设计的气象区见表1。
表1 国家电网公司10kV 架空配电线路典型设计气象区
2.2 设计分工
编制国家电网公司10kV 及380/220V架空配电线路典型设计的单位有:
1、江苏南通电力设计院(简称南通院); 2、浙江金华设计院(简称金华院); 3、福建三明电力勘察设计所(简称三明院); 4、辽宁大连电力设计院(简称大连院); 5、河北唐山电力勘察设计院(简称唐山院); 6、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简称上海院);
7、湖南株洲电力勘测设计科研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株洲院)。 各设计院按表2确定的设计任务进行分工。各设计单位负责的设计对象要能满足三个气象区的要求。
表2 10kV及380/220V架空配电线路典型设计的设计分工
2.3 模块及杆型划分原则
2.3.1 模块及杆型划分遵照“简洁归并、一杆多用”的原则,每种杆型需能适应多种外荷载,以缩减杆型数量。10kV 架空配电线路典型设计共有:直线杆、无拉线转角杆和带拉线电杆三类模块。
2.3.2 直线杆模块
直线杆按杆高分为4个模块。每个模块(每种杆高)再根据电杆杆身的强度按A 、B 、C 由小到大的强度确定杆型,具体是:
10米杆设预应力杆及非预应力杆各一个强度; 12米设预应力杆两个强度及非预应力杆两个强度; 15米杆设预应力杆两个强度及非预应力杆三个强度。
对于上述模块,10、12米杆仅考虑单回架设,15米杆考虑单回、双回架设,18米杆考虑三回架设。
2.3.3 无拉线转角杆
无拉线转角杆按杆高、电杆材质、线路回路数等分为17个模块,具体是:
第5~8模块覆盖12米混凝土杆或10米钢杆单回路、多种线规及有无低压线架设、0~90°转角的情况;
第9~15模块覆盖15米混凝土杆或13米钢杆单回路、双回路,多种线规及有无低压线架设,0~90°转角的情况;
第16~21模块覆盖18米混凝土杆或16米钢杆三回路、多种线规及有无低压线架设、0~90°转角的情况。
2.3.4 带拉线电杆
带拉线电杆按照拉线及横担型式分为直线转角、单排耐张、双排耐张、直线耐张、终端、分支6个模块。每个模块再按10米杆及A 、B 、C 强度,12米杆和A 、B 、C 强度15米杆分为7个杆型。拉线电杆均考虑单回架设,可同杆架设低压线。
2.3.5 每种杆型以一种本地区常用的杆头布置出图,但杆塔计算是要同时兼顾其它推荐的杆头型式,即选择受力最大的型式进行计算,以实现“一种杆型、多种布置”。
2.4 设计内容 2.4.1 电杆
按照上述模块及杆型划分原则,10kV 架空配电线路典型设计共有27个模块、80种杆型,详见下表:
杆型命名规则参照下图(设计院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协商确定最终的命名原则):
杆全高。 序号A 、B 、C 。
杆梢径,19表示190梢径、23表示230梢径,以此类推。
杆型,Z 表示直线、ZJ 表示直线转角、NJ
表示耐张转角(带拉线耐张转角杆NJ1表示转角不大于45度,NJ2表示转角大于45度且不大于90度)、ZN 表示直线耐张、D 表示终端、F 表示分支。
杆种类,H 表示混凝土杆、G 表示钢杆、L
表示带拉线混凝土杆。
回路数,1表示单回路、2表示双回路、3
表示3回路,考虑到多数钢管既适用于某一回路数的某一荷载,又能适用于另一回路数的其它荷载,故此项缺省。
2.4.2 杆头布置
经过评审推荐采用下表所列杆头布置图:
3、导线
10kV 架空配电线路导线宜采用铝质材料。
本次典型设计采用LJ 型铝绞线、LGJ 型钢芯铝绞线和JKLYJ 型铝芯交联聚氯乙烯绝缘线,导线标称截面50~240mm 2。为防止断线,50~95mm 2导线用杆型均按LGJ 型钢芯铝绞线设计验算。
LJ 、JKLYJ 型电线设计安全系数K c 取5;LGJ 型电线设计安全系数K c 值由各设计单位可根据各自气象区计算选取,但建议K c ≥5,以降低耐张转角塔结构尺寸。10kV 用JKLYJ 型铝芯交联聚氯乙烯绝缘线绝缘厚度宜选用中级。
4、杆塔回路数、杆型
杆塔回路数按单回、双回、三回设计。具体杆型应包括: (1)单回10kV 线路; (2)双回10kV 线路; (3)三回10kV 线路;
(4)单回10kV +单回380/220V线路; (5)双回10kV 线路+单回380/220V线路;
(6)三回10kV 线路+单回380/220V线路. 5、杆塔档距选择
5.1单回10kV 线路杆塔适用于标称截面50~240mm 2的各种型号导线;设计档距为60和80m ,部分杆塔按100m 设计。80米及以下档距的120mm 2及以上裸导线均采用LJ 型铝绞线。80米以上100米以下档距的120mm 2及以上裸导线均采用LGJ 钢芯铝绞线。绝缘导线的使用档距不超过80米。
5.2双回10kV 线路杆塔适用于标称截面150~240mm 2的各型导线;设计档距为60和80m ;设计时双回路导线均按240 mm 2导线进行设计。绝缘导线的使用档距不超过80米。
5.3三回10kV 线路杆塔适用于标称截面150~240mm 2的各型导线,设计档距为60m 。设计时三回路导线均按240 mm 2导线进行设计。
5.4单回10kV +单回380/220V线路杆塔,10kV 线路适用于标称截面95~240mm 2的各型导线,380/220V线路适用于标称截面120~185mm 2的各型导线,设计档距为60和80m 。设计时低压线按185 mm2导线进行设计。
5.5双回10kV 线路+单回380/220V线路,10kV 线路适用于标称截面150~240mm 2的各型导线,380/220V线路适用于标称截面120~185mm 2的各型导线,设计档距为60和80m 。设计时低压线按185 mm2进行设计。
5.6三回10kV 线路+单回380/220V线路,10kV 线路适用于标称截面150~240mm 2的各型导线,380/220V线路适用于标称截面120~
185mm 2的各型导线,设计档距为60和80m 。设计时低压线按185 mm2进行设计。
5.7直线杆杆型分类表(参照江苏10kV 典型的附表一)的上栏中需添加LGJ-120/20及LGJ-240/30的选项,并能满足其80米~100米的使用要求。
5.8 无拉线转角杆型分类表(参照江苏10kV 典型的附表二)的上栏中需添加三回240截面10kV 加185截面400V 。
5.9单回直线杆的附加弯矩为1.08,多会直线杆的附加弯矩为1.1。
6杆塔材质及高度
本次典型设计杆塔材质分环形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杆、环形钢筋混凝土杆和单柱钢管塔。
下阶段负责施工图设计的单位,应在前述杆塔回路、档距、导线型号组合原则下,详细计算杆塔荷载,合理归并,力争实现典设中相同弯矩的杆段制造图相同。
钢管塔高度按配合12、15、18m 混凝土杆考虑。 7、杆塔塔头布置方式
7.1单回10kV 线路杆塔塔头布置分水平排列和三角排列。 7.2双回10kV 线路杆塔塔头布置分双层水平排列、双三角排列和鼓型排列。
7.3三回10kV 线路杆塔塔头布置分三层水平排列和“品”字型排列。
8、绝缘子及标准金具
典型设计中,绝缘子及标准金具选择标准依据以下原则(运行经验丰富地区可选用其他组合方式):
8.1 10kV直线杆绝缘子采用针式和瓷横担2种。针式绝缘子宜采用外胶装式。
8.2 10kV 裸导线配电线路耐张串组装方式:2片盘形悬式绝缘子和1片盘形+1只蝶式绝缘子。
8.3 10kV 绝缘线配电线路耐张串组装方式:2片盘形悬式绝缘子和1根棒式绝缘子
8.4 宜采用合金型节能金具,导线接头不宜采用绑扎方式。 8.5 以上绝缘串组装方式使用于高海拔地区时需校核。 9、柱上开关和电缆引下
柱上开关图纸应包括联络类开关组装图、分支类开关组装图。为实现停电检修时形成明显断开点,未带明显断开点的开关电源侧应装隔离装置。
电缆引下考虑单电缆引下和双电缆引下两种。具体组装图应考虑经跌落熔断器和开关引下电缆的使用方式。
10、铁附件
铁附件采用铁质型材,一般采取热镀锌防腐,特殊地区科根据腐蚀机理进行特殊处理。
铁附件用铁质型材的规格型号不宜过多,以利加工制造和备品备件管理。
11、接地
10kV 架空配电线路接地设计依据DL/T5220-2005《10kV 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和DL/T 601—1996《架空绝缘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架空绝缘线配电线路应按现行有关规程、规范的要求装设验电接地环。
12、防雷
新建架空裸导线配电线路防雷用避雷器宜采用性能优良的金属氧化锌避雷器。10kV 柱上断路器和负荷开关应装避雷器保护。经常断路运行而又带电的柱上断路器、负荷开关或隔离开关,避雷器装设在带电侧。配电线路的防雷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值应符合现行有关规程、规范的规定。
13、设计深度
10kV 架空配电线路典设达到施工图深度。具体要求如下: 13.1按模块化设计思想组织施工图。
13.2设计文件应包括典型设计总说明和使用注意事项、杆型选择表、杆型一览表、杆塔组装图、柱上开关组装图、电线特性曲线(表)、电线放线曲线(表)、绝缘子串组装图、铁附件加工图、杆段配筋图、钢管塔加工图、接地组装图、电缆引下组装图等。
13.3为便于使用,典型设计应包括电线特性曲线(表)、电线放线曲线(表)中应显示气象组合、电线比载、安全系数K c 、临界档距、使用应力(张力)等信息;杆段配筋图应显示钢材的型号、尺寸、数量、重量,混凝土的标号、数量,杆段总重量,杆段根部允许使用弯
距等信息;钢管塔加工图应达到按图加工的要求。
13.4典设成果图中,使用文字字体应统一。 14、下一阶段工作安排
暂定于10月20日召开“国家电网公司10kV 、380/220V架空配电线路典型设计第三次协调会议”,各设计单位要对照设计分工,细化安排,确保在10月20日之前完成可供内审的设计资料。
各设计单位在第三次协调会议需要提交的资料见下表:
国家电网公司380/220V架空配电线路典型
设计技术导则
1、380/220V架空配电线路典型设计编制依据 GB 50052-199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 50061-1997《66kV 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 DL/T 5231-2001《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技术导则》 DL/T 599-2005《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改造技术导则》 DL/T 499-2001《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 DL/T 601—1996《架空绝缘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DL/T 621-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 GB 50010-200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396-19954《环形钢筋混凝土电杆》 GB4623-1994《环形预应力混凝土电杆》
DL/T 5130-2001《架空送电线路钢管杆设计技术规定》 DL/T 5154-2002《架空送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 DL/T5220-2005《10kV 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以上设计标准、规程规范若有新的版本,按新版本执行。 2、典型设计的分类和设计分工 2.1 气象区
根据各网省公司报送的技术导则,经合理归并,并参照现行标准、规程、规范典型气象区,国家电网公司380/220V架空配电线路典型
设计气象区见表1。
表1 国家电网公司380/220V架空配电线路典型设计用气象区
2.2 设计分工
380/220V架空配电线路典型设计的设计分工与10kV 架空配电线路典型设计的设计分工相同。
2.3 模块及杆型划分原则
2.3.1 模块及杆型划分遵照“简洁归并、一杆多用”的原则,每种杆型需能适应多种外荷载,缩减杆型数量。380/220V架空配电线路典型设计共有:直线杆、无拉线转角杆和带拉线电杆三类模块。
2.3.2 直线杆模块
直线杆按杆高分为3个模块,每种杆高再根据电杆杆身的强度按A 、B 由小到大的强度确定杆型,具体是:
8米杆设预应力杆及非预应力杆各一个强度; 10米设预应力杆一个强度及非预应力杆两个强度;
12米杆设预应力杆及非预应力各两个强度。 对于直线杆模块均考虑单回架设。 2.3.3 无拉线转角杆模块
无拉线转角杆按杆高、材质等分为2个模块:
第4模块覆盖10米混凝土杆、多种线规、0~90度转角的情况; 第5模块覆盖12米混凝土杆、多种线规、0~90度转角的情况。 无拉线转角杆均考虑单回架设。 2.3.4 带拉线电杆模块
带拉线电杆模块根据拉线及横担型式分为直线转角、单排耐张、双排耐张、直线耐张、终端、分支分为6个模块。每个模块均按8米杆及A 、B 强度,10米杆和A 、B 强度和12米杆分为5个杆型。拉线电杆均考虑单回架设。
2.3.5 每种杆型均按三相四线水平排列出图,并按此进行计算。 2.4 设计内容 2.4.1 电杆
按照上述模块及杆型划分原则,380/220V架空配电线路典型设计共有11个模块、45种杆型,详见下表:
杆型命名规则参照下图,设计院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协商确定最终的命名原则:
杆全高 序号A 、B
19,表示190梢径
杆型,Z 表示直线、ZJ 表示直线转角、NJ1
表示45度以下耐张转角、NJ2表示45度~90度耐张转角、ZN 表示直线耐张、D 表示终端、F 表示分支
杆种类,H 表示无拉线混凝土杆、L 表示带
拉线混凝土杆
2.4.2 杆头布置
经过评审推荐采用下表所列杆头布置图:
3、导线
380/220V架空配电线路导线宜采用铝质材料。
本次典型设计采用LJ 型铝绞线、LGJ 型钢芯铝绞线和JKLYJ 型铝芯交联聚氯乙烯绝缘线,导线标称截面50~185mm 2。为防止断线,50~95mm 2导线用杆型均按LGJ 型钢芯铝绞线设计验算。
LJ 、JKLYJ 型电线设计安全系数K c 取5。LGJ 型电线设计安全系数K c 值各设计单位可根据各自气象区计算选取,建议K c ≥5,以降低耐张转角塔结构尺寸,节约工程造价。
4、导线排列
具备条件时,380/220V线路宜与10kV 架空配电线路同杆共架。典设编制时,380/220V线路仅考虑单回线路架设方式。
5、杆塔档距选择
单回380/220V线路杆塔适用于各型导线标称截面50~240mm 2,设计档距分60m 和80m 。
6、杆塔材质及高度
本次典型设计杆塔材质分环形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杆和环形钢筋混凝土杆。耐张转角杆为分拉线型和自立式2种。
电杆高度按8、10、12m 考虑。
7、杆塔塔头布置方式
按三相四线制零线与相线截面相同的原则布置塔头。单回380/220V线路杆塔塔头布置分水平排列和四线分上下两层(每层2根线)排列。
8、绝缘子及标准金具
典型设计中,380/220V线路绝缘子及标准金具选择标准依据以下原则。运行经验丰富地区可选用其他组合方式。
380/220V线路直线杆采用低压针式绝缘子或低压蝴蝶式瓷绝缘子,耐张串采用1片悬式绝缘子或组装方式蝴蝶式瓷绝缘子。
宜采用合金型节能金具,导线接头不宜采用绑扎方式。
9、铁附件
铁附件采用铁质型材,一般采取热镀锌防腐,特殊地区根据腐蚀
机理特殊处理。铁附件用铁质型材的规格型号不便过多,以利加工制造和备品备件。
10、接地
380/220V架空配电线路接地设计依据DL/T5220-2005《10kV 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和DL/T 601—1996《架空绝缘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11、防雷
新建架空裸导线配电线路防雷用避雷器提倡采用性能优良的金属氧化锌避雷器。配电线路的防雷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值应符合现行规程、规范的规定。
12、设计深度
380/220V架空配电线路典设达到施工图深度。具体要求如下: 12.1按模块化设计思想组织施工图。
12.2设计文件应包括典型设计总说明和使用注意事项、杆型选择表、杆型一览表、杆塔组装图、柱上开关组装图、电线特性曲线(表)、电线放线曲线(表)、绝缘子串组装图、铁附件加工图、杆段配筋图、钢管塔加工图、接地组装图、电缆引下组装图等。
12.3为便于使用典设成果,电线特性曲线(表)、电线放线曲线(表)中应显示气象组合、电线比载、安全系数K c 、临界档距、使用
应力(张力)等信息;杆段配筋图应显示钢材的型号、尺寸、数量、重量,混凝土的标号、数量,杆段总重量,杆段根部允许使用弯距等信息;钢管塔加工图应达到按图加工的要求。
12.4典设成果图中,使用文字字体应统一。
12、设计进度
同10kV 架空配电线路典型设计。
10kV 和380/220V架空配电线路典型
设计(修订版)
国家电网公司基建部 二○○六年九月
目 录
1、10kV 架空配电线路典型设计技术导则„„„„„„„„1
2、380/220V架空配电线路典型设计技术导则„„„„„13
国家电网公司10kV 架空配电线路
典型设计技术导则
1、主要设计标准、规程规范 GB 50052-1995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 50061-1997 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 DL/T 5231-2001 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技术导则 DL/T 599-2005 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改造技术导则 DL/T 499-2001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
DL/T 601—1996 架空绝缘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DL/T 621-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 GB 50010-2003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396-19954 环形钢筋混凝土电杆 GB4623-1994 环形预应力混凝土电杆
DL/T 5130-2001 架空送电线路钢管杆设计技术规定 DL/T 5154-2002 架空送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 DL/T5220-2005 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以上设计标准、规程规范若有新的版本,按新版本执行。 2、典型设计的分类和设计分工 2.1 气象区
根据各网省公司报送的技术导则,经合理归并,并参照现行有关标准和规程规范的典型气象区,国家电网公司10kV 架空配电线路典
型设计的气象区见表1。
表1 国家电网公司10kV 架空配电线路典型设计气象区
2.2 设计分工
编制国家电网公司10kV 及380/220V架空配电线路典型设计的单位有:
1、江苏南通电力设计院(简称南通院); 2、浙江金华设计院(简称金华院); 3、福建三明电力勘察设计所(简称三明院); 4、辽宁大连电力设计院(简称大连院); 5、河北唐山电力勘察设计院(简称唐山院); 6、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简称上海院);
7、湖南株洲电力勘测设计科研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株洲院)。 各设计院按表2确定的设计任务进行分工。各设计单位负责的设计对象要能满足三个气象区的要求。
表2 10kV及380/220V架空配电线路典型设计的设计分工
2.3 模块及杆型划分原则
2.3.1 模块及杆型划分遵照“简洁归并、一杆多用”的原则,每种杆型需能适应多种外荷载,以缩减杆型数量。10kV 架空配电线路典型设计共有:直线杆、无拉线转角杆和带拉线电杆三类模块。
2.3.2 直线杆模块
直线杆按杆高分为4个模块。每个模块(每种杆高)再根据电杆杆身的强度按A 、B 、C 由小到大的强度确定杆型,具体是:
10米杆设预应力杆及非预应力杆各一个强度; 12米设预应力杆两个强度及非预应力杆两个强度; 15米杆设预应力杆两个强度及非预应力杆三个强度。
对于上述模块,10、12米杆仅考虑单回架设,15米杆考虑单回、双回架设,18米杆考虑三回架设。
2.3.3 无拉线转角杆
无拉线转角杆按杆高、电杆材质、线路回路数等分为17个模块,具体是:
第5~8模块覆盖12米混凝土杆或10米钢杆单回路、多种线规及有无低压线架设、0~90°转角的情况;
第9~15模块覆盖15米混凝土杆或13米钢杆单回路、双回路,多种线规及有无低压线架设,0~90°转角的情况;
第16~21模块覆盖18米混凝土杆或16米钢杆三回路、多种线规及有无低压线架设、0~90°转角的情况。
2.3.4 带拉线电杆
带拉线电杆按照拉线及横担型式分为直线转角、单排耐张、双排耐张、直线耐张、终端、分支6个模块。每个模块再按10米杆及A 、B 、C 强度,12米杆和A 、B 、C 强度15米杆分为7个杆型。拉线电杆均考虑单回架设,可同杆架设低压线。
2.3.5 每种杆型以一种本地区常用的杆头布置出图,但杆塔计算是要同时兼顾其它推荐的杆头型式,即选择受力最大的型式进行计算,以实现“一种杆型、多种布置”。
2.4 设计内容 2.4.1 电杆
按照上述模块及杆型划分原则,10kV 架空配电线路典型设计共有27个模块、80种杆型,详见下表:
杆型命名规则参照下图(设计院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协商确定最终的命名原则):
杆全高。 序号A 、B 、C 。
杆梢径,19表示190梢径、23表示230梢径,以此类推。
杆型,Z 表示直线、ZJ 表示直线转角、NJ
表示耐张转角(带拉线耐张转角杆NJ1表示转角不大于45度,NJ2表示转角大于45度且不大于90度)、ZN 表示直线耐张、D 表示终端、F 表示分支。
杆种类,H 表示混凝土杆、G 表示钢杆、L
表示带拉线混凝土杆。
回路数,1表示单回路、2表示双回路、3
表示3回路,考虑到多数钢管既适用于某一回路数的某一荷载,又能适用于另一回路数的其它荷载,故此项缺省。
2.4.2 杆头布置
经过评审推荐采用下表所列杆头布置图:
3、导线
10kV 架空配电线路导线宜采用铝质材料。
本次典型设计采用LJ 型铝绞线、LGJ 型钢芯铝绞线和JKLYJ 型铝芯交联聚氯乙烯绝缘线,导线标称截面50~240mm 2。为防止断线,50~95mm 2导线用杆型均按LGJ 型钢芯铝绞线设计验算。
LJ 、JKLYJ 型电线设计安全系数K c 取5;LGJ 型电线设计安全系数K c 值由各设计单位可根据各自气象区计算选取,但建议K c ≥5,以降低耐张转角塔结构尺寸。10kV 用JKLYJ 型铝芯交联聚氯乙烯绝缘线绝缘厚度宜选用中级。
4、杆塔回路数、杆型
杆塔回路数按单回、双回、三回设计。具体杆型应包括: (1)单回10kV 线路; (2)双回10kV 线路; (3)三回10kV 线路;
(4)单回10kV +单回380/220V线路; (5)双回10kV 线路+单回380/220V线路;
(6)三回10kV 线路+单回380/220V线路. 5、杆塔档距选择
5.1单回10kV 线路杆塔适用于标称截面50~240mm 2的各种型号导线;设计档距为60和80m ,部分杆塔按100m 设计。80米及以下档距的120mm 2及以上裸导线均采用LJ 型铝绞线。80米以上100米以下档距的120mm 2及以上裸导线均采用LGJ 钢芯铝绞线。绝缘导线的使用档距不超过80米。
5.2双回10kV 线路杆塔适用于标称截面150~240mm 2的各型导线;设计档距为60和80m ;设计时双回路导线均按240 mm 2导线进行设计。绝缘导线的使用档距不超过80米。
5.3三回10kV 线路杆塔适用于标称截面150~240mm 2的各型导线,设计档距为60m 。设计时三回路导线均按240 mm 2导线进行设计。
5.4单回10kV +单回380/220V线路杆塔,10kV 线路适用于标称截面95~240mm 2的各型导线,380/220V线路适用于标称截面120~185mm 2的各型导线,设计档距为60和80m 。设计时低压线按185 mm2导线进行设计。
5.5双回10kV 线路+单回380/220V线路,10kV 线路适用于标称截面150~240mm 2的各型导线,380/220V线路适用于标称截面120~185mm 2的各型导线,设计档距为60和80m 。设计时低压线按185 mm2进行设计。
5.6三回10kV 线路+单回380/220V线路,10kV 线路适用于标称截面150~240mm 2的各型导线,380/220V线路适用于标称截面120~
185mm 2的各型导线,设计档距为60和80m 。设计时低压线按185 mm2进行设计。
5.7直线杆杆型分类表(参照江苏10kV 典型的附表一)的上栏中需添加LGJ-120/20及LGJ-240/30的选项,并能满足其80米~100米的使用要求。
5.8 无拉线转角杆型分类表(参照江苏10kV 典型的附表二)的上栏中需添加三回240截面10kV 加185截面400V 。
5.9单回直线杆的附加弯矩为1.08,多会直线杆的附加弯矩为1.1。
6杆塔材质及高度
本次典型设计杆塔材质分环形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杆、环形钢筋混凝土杆和单柱钢管塔。
下阶段负责施工图设计的单位,应在前述杆塔回路、档距、导线型号组合原则下,详细计算杆塔荷载,合理归并,力争实现典设中相同弯矩的杆段制造图相同。
钢管塔高度按配合12、15、18m 混凝土杆考虑。 7、杆塔塔头布置方式
7.1单回10kV 线路杆塔塔头布置分水平排列和三角排列。 7.2双回10kV 线路杆塔塔头布置分双层水平排列、双三角排列和鼓型排列。
7.3三回10kV 线路杆塔塔头布置分三层水平排列和“品”字型排列。
8、绝缘子及标准金具
典型设计中,绝缘子及标准金具选择标准依据以下原则(运行经验丰富地区可选用其他组合方式):
8.1 10kV直线杆绝缘子采用针式和瓷横担2种。针式绝缘子宜采用外胶装式。
8.2 10kV 裸导线配电线路耐张串组装方式:2片盘形悬式绝缘子和1片盘形+1只蝶式绝缘子。
8.3 10kV 绝缘线配电线路耐张串组装方式:2片盘形悬式绝缘子和1根棒式绝缘子
8.4 宜采用合金型节能金具,导线接头不宜采用绑扎方式。 8.5 以上绝缘串组装方式使用于高海拔地区时需校核。 9、柱上开关和电缆引下
柱上开关图纸应包括联络类开关组装图、分支类开关组装图。为实现停电检修时形成明显断开点,未带明显断开点的开关电源侧应装隔离装置。
电缆引下考虑单电缆引下和双电缆引下两种。具体组装图应考虑经跌落熔断器和开关引下电缆的使用方式。
10、铁附件
铁附件采用铁质型材,一般采取热镀锌防腐,特殊地区科根据腐蚀机理进行特殊处理。
铁附件用铁质型材的规格型号不宜过多,以利加工制造和备品备件管理。
11、接地
10kV 架空配电线路接地设计依据DL/T5220-2005《10kV 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和DL/T 601—1996《架空绝缘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架空绝缘线配电线路应按现行有关规程、规范的要求装设验电接地环。
12、防雷
新建架空裸导线配电线路防雷用避雷器宜采用性能优良的金属氧化锌避雷器。10kV 柱上断路器和负荷开关应装避雷器保护。经常断路运行而又带电的柱上断路器、负荷开关或隔离开关,避雷器装设在带电侧。配电线路的防雷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值应符合现行有关规程、规范的规定。
13、设计深度
10kV 架空配电线路典设达到施工图深度。具体要求如下: 13.1按模块化设计思想组织施工图。
13.2设计文件应包括典型设计总说明和使用注意事项、杆型选择表、杆型一览表、杆塔组装图、柱上开关组装图、电线特性曲线(表)、电线放线曲线(表)、绝缘子串组装图、铁附件加工图、杆段配筋图、钢管塔加工图、接地组装图、电缆引下组装图等。
13.3为便于使用,典型设计应包括电线特性曲线(表)、电线放线曲线(表)中应显示气象组合、电线比载、安全系数K c 、临界档距、使用应力(张力)等信息;杆段配筋图应显示钢材的型号、尺寸、数量、重量,混凝土的标号、数量,杆段总重量,杆段根部允许使用弯
距等信息;钢管塔加工图应达到按图加工的要求。
13.4典设成果图中,使用文字字体应统一。 14、下一阶段工作安排
暂定于10月20日召开“国家电网公司10kV 、380/220V架空配电线路典型设计第三次协调会议”,各设计单位要对照设计分工,细化安排,确保在10月20日之前完成可供内审的设计资料。
各设计单位在第三次协调会议需要提交的资料见下表:
国家电网公司380/220V架空配电线路典型
设计技术导则
1、380/220V架空配电线路典型设计编制依据 GB 50052-199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 50061-1997《66kV 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 DL/T 5231-2001《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技术导则》 DL/T 599-2005《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改造技术导则》 DL/T 499-2001《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 DL/T 601—1996《架空绝缘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DL/T 621-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 GB 50010-200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396-19954《环形钢筋混凝土电杆》 GB4623-1994《环形预应力混凝土电杆》
DL/T 5130-2001《架空送电线路钢管杆设计技术规定》 DL/T 5154-2002《架空送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 DL/T5220-2005《10kV 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以上设计标准、规程规范若有新的版本,按新版本执行。 2、典型设计的分类和设计分工 2.1 气象区
根据各网省公司报送的技术导则,经合理归并,并参照现行标准、规程、规范典型气象区,国家电网公司380/220V架空配电线路典型
设计气象区见表1。
表1 国家电网公司380/220V架空配电线路典型设计用气象区
2.2 设计分工
380/220V架空配电线路典型设计的设计分工与10kV 架空配电线路典型设计的设计分工相同。
2.3 模块及杆型划分原则
2.3.1 模块及杆型划分遵照“简洁归并、一杆多用”的原则,每种杆型需能适应多种外荷载,缩减杆型数量。380/220V架空配电线路典型设计共有:直线杆、无拉线转角杆和带拉线电杆三类模块。
2.3.2 直线杆模块
直线杆按杆高分为3个模块,每种杆高再根据电杆杆身的强度按A 、B 由小到大的强度确定杆型,具体是:
8米杆设预应力杆及非预应力杆各一个强度; 10米设预应力杆一个强度及非预应力杆两个强度;
12米杆设预应力杆及非预应力各两个强度。 对于直线杆模块均考虑单回架设。 2.3.3 无拉线转角杆模块
无拉线转角杆按杆高、材质等分为2个模块:
第4模块覆盖10米混凝土杆、多种线规、0~90度转角的情况; 第5模块覆盖12米混凝土杆、多种线规、0~90度转角的情况。 无拉线转角杆均考虑单回架设。 2.3.4 带拉线电杆模块
带拉线电杆模块根据拉线及横担型式分为直线转角、单排耐张、双排耐张、直线耐张、终端、分支分为6个模块。每个模块均按8米杆及A 、B 强度,10米杆和A 、B 强度和12米杆分为5个杆型。拉线电杆均考虑单回架设。
2.3.5 每种杆型均按三相四线水平排列出图,并按此进行计算。 2.4 设计内容 2.4.1 电杆
按照上述模块及杆型划分原则,380/220V架空配电线路典型设计共有11个模块、45种杆型,详见下表:
杆型命名规则参照下图,设计院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协商确定最终的命名原则:
杆全高 序号A 、B
19,表示190梢径
杆型,Z 表示直线、ZJ 表示直线转角、NJ1
表示45度以下耐张转角、NJ2表示45度~90度耐张转角、ZN 表示直线耐张、D 表示终端、F 表示分支
杆种类,H 表示无拉线混凝土杆、L 表示带
拉线混凝土杆
2.4.2 杆头布置
经过评审推荐采用下表所列杆头布置图:
3、导线
380/220V架空配电线路导线宜采用铝质材料。
本次典型设计采用LJ 型铝绞线、LGJ 型钢芯铝绞线和JKLYJ 型铝芯交联聚氯乙烯绝缘线,导线标称截面50~185mm 2。为防止断线,50~95mm 2导线用杆型均按LGJ 型钢芯铝绞线设计验算。
LJ 、JKLYJ 型电线设计安全系数K c 取5。LGJ 型电线设计安全系数K c 值各设计单位可根据各自气象区计算选取,建议K c ≥5,以降低耐张转角塔结构尺寸,节约工程造价。
4、导线排列
具备条件时,380/220V线路宜与10kV 架空配电线路同杆共架。典设编制时,380/220V线路仅考虑单回线路架设方式。
5、杆塔档距选择
单回380/220V线路杆塔适用于各型导线标称截面50~240mm 2,设计档距分60m 和80m 。
6、杆塔材质及高度
本次典型设计杆塔材质分环形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杆和环形钢筋混凝土杆。耐张转角杆为分拉线型和自立式2种。
电杆高度按8、10、12m 考虑。
7、杆塔塔头布置方式
按三相四线制零线与相线截面相同的原则布置塔头。单回380/220V线路杆塔塔头布置分水平排列和四线分上下两层(每层2根线)排列。
8、绝缘子及标准金具
典型设计中,380/220V线路绝缘子及标准金具选择标准依据以下原则。运行经验丰富地区可选用其他组合方式。
380/220V线路直线杆采用低压针式绝缘子或低压蝴蝶式瓷绝缘子,耐张串采用1片悬式绝缘子或组装方式蝴蝶式瓷绝缘子。
宜采用合金型节能金具,导线接头不宜采用绑扎方式。
9、铁附件
铁附件采用铁质型材,一般采取热镀锌防腐,特殊地区根据腐蚀
机理特殊处理。铁附件用铁质型材的规格型号不便过多,以利加工制造和备品备件。
10、接地
380/220V架空配电线路接地设计依据DL/T5220-2005《10kV 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和DL/T 601—1996《架空绝缘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11、防雷
新建架空裸导线配电线路防雷用避雷器提倡采用性能优良的金属氧化锌避雷器。配电线路的防雷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值应符合现行规程、规范的规定。
12、设计深度
380/220V架空配电线路典设达到施工图深度。具体要求如下: 12.1按模块化设计思想组织施工图。
12.2设计文件应包括典型设计总说明和使用注意事项、杆型选择表、杆型一览表、杆塔组装图、柱上开关组装图、电线特性曲线(表)、电线放线曲线(表)、绝缘子串组装图、铁附件加工图、杆段配筋图、钢管塔加工图、接地组装图、电缆引下组装图等。
12.3为便于使用典设成果,电线特性曲线(表)、电线放线曲线(表)中应显示气象组合、电线比载、安全系数K c 、临界档距、使用
应力(张力)等信息;杆段配筋图应显示钢材的型号、尺寸、数量、重量,混凝土的标号、数量,杆段总重量,杆段根部允许使用弯距等信息;钢管塔加工图应达到按图加工的要求。
12.4典设成果图中,使用文字字体应统一。
12、设计进度
同10kV 架空配电线路典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