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某高层小区活动空间与邻里交往调查

  摘要: 近年来,电梯公寓逐渐成为了主导的居住形式,居住模式的改变,使得邻里关系与从前相比被弱化。本文通过对成都某电梯公寓活动空间的调查,归纳出适于居民交往的空间形态,并对空间设计提出一点建议。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elevator apartment has taken the major part of people's living style, which leads to the neighborhood with less communication and connection.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to the out-door space of one elevator apartment in Chengdu city, we can summarize the space form of residents' connection,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 to the design of such spaces.   关键词:电梯公寓;邻里关系;活动空间   Key words: elevator apartment;neighborhood;outdoor space    中图分类号:TU-0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5-0306-01   0 引言   ①调查背景与目的。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加剧,人们越发觉得邻里关系不如从前亲近。随着电梯公寓成为成都人居住模式的新趋势,这些高层公寓邻里交往的空间效应也慢慢被人们所关注。本调查将通过对居住小区活动空间形式及使用情况的调研,揭示其对邻里交往活动的作用与影响,并提出改良建议。②调研对象与范围(图1)。对象:电梯公寓居民;地点:成都南三环外天府长城。③调研方法。访谈居民、现场踏勘。   1 调查分析   通过调研发现影响高层小区邻里关系的因素调查主要有以下几个。   1.1 社会背景因素   1.1.1 城市化加剧,城市人口趋于复杂化、多元化,居民普遍存在防范心理。在访谈中得知,居民对邻里关系期望还是较高的,但同层居民之间很少交往,原因是居民认为人员复杂,所以相互之间都有防范心理。   1.1.2 城市经济高速发展,竞争及压力增大,生活节奏快,交往活动只在特定人群中发生。在实地踏勘中发现,在小区中活动的人群多为老年人和带小孩的妇女,他们之间会通过小孩产生共同话题,从而进行交流,而其他人群的交流较少。   1.2 活动空间设计因素   1.2.1 空间可达性 空间的可达性决定了空间是不是容易被人使用,与道路密接程度较好的空间使人们容易到达,人群的聚集为交往提供条件。   1.2.2 空间的边界 健身场地与儿童游戏场是小区中最活跃的场地,对人群具有吸引力。其空间围合方式为三面围合,形成凹空间,且用中高的灌木作柔性围合,这个空间舒适且具有安全感。而相对来说,空间较发散的广场则不适于人群停留,更多的是起到通过、集散的作用。在组团1中广场与绿化的边界是人们停留的地方,在组团2中广场与水池的边界促人停留嬉戏。   1.2.3 休憩设施 在3个广场中,设置座椅的广场,人群的停留活动较其余两个广场多;座椅给人提供了停留条件。   1.2.4 遮蔽设施 亭子、廊架等,往往通过屋顶划定出一定的空间领域,给人庇护感,且有顶的空间能使活动较少受到天气的影响。   1.2.5 舒适性 舒适性主要体现在材质上,较为明显的是铺地和围护材料。如健身场地形式相同,采用柔性铺面及中高灌木围合,舒适度高。   1.2.6 提供活动 有活动是促使人们停留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访谈中,有居民表示,有健身器材和游戏器材的场地更吸引人进入,而广场周围和水池边则因为缺少活动而人气较弱,认为缺少娱乐设施。   2 改善建议   2.1 促进邻里交往的空间形态 适于交往的空间首先应考虑人的停留和活动,交往空间的营造宜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考虑。   2.1.1 可达性:如与主要步行道路联系紧密;   2.1.2 边界:空间的边界以三面围合为佳,营造阴角空间,并采用柔性围合;   2.1.3 休憩设施:在各种可能发生休憩行为的场所设置足够的休憩设施;   2.1.4 遮蔽设施:考虑使用遮蔽设施如带顶的亭子、廊架、或较大的树木等;   2.1.5 舒适性:空间材质上采用塑胶铺装、木质座椅等舒适材料,以及用植物围合空间;   2.1.6 提供活动:给居民提供足够的娱乐设施,如健身、游戏、运动设施,以创造丰富的户外活动。   2.2 人性化居住区规划设计模式 健全完善设计中的反馈机制,对设计进行使用后评价,建立设计师与使用者之间的沟通,了解设计成果中人的行为,以期对下一次设计进行有益的指导。这样使设计过程真正地完整和人性化。   封闭的住区模式,使得交往空间内聚,而道路让位于交通,失去生活的活力,成为人际关系的隔离带。现代高层公寓的兴起、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伴随着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正在逐渐削弱住区邻里之间的情感交流。然而,邻里交往是邻里情感的回归,其存在非常具有社会意义,人们渴望交流的愿望也一直没有磨灭。从城市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人所生活的初级群体尤为重要,它包含家庭与邻里。邻里关系淡漠的事实并不能说明其重要性就亚于家庭,二者都是人们冲突发生时最宝贵的精神支柱和安慰来源。促进邻里的交往,加强人们的情感交流,为处于高压力下的人群提供一个在心理上得到调节与缓冲的环境,是现代住区应当提供的。   参考文献:   [1][丹麦]扬・盖尔著,何人可译.《交往与空间》,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01).   [2][日本]芦原义信著,尹培同译.《街道的美学》,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03).

  摘要: 近年来,电梯公寓逐渐成为了主导的居住形式,居住模式的改变,使得邻里关系与从前相比被弱化。本文通过对成都某电梯公寓活动空间的调查,归纳出适于居民交往的空间形态,并对空间设计提出一点建议。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elevator apartment has taken the major part of people's living style, which leads to the neighborhood with less communication and connection.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to the out-door space of one elevator apartment in Chengdu city, we can summarize the space form of residents' connection,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 to the design of such spaces.   关键词:电梯公寓;邻里关系;活动空间   Key words: elevator apartment;neighborhood;outdoor space    中图分类号:TU-0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5-0306-01   0 引言   ①调查背景与目的。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加剧,人们越发觉得邻里关系不如从前亲近。随着电梯公寓成为成都人居住模式的新趋势,这些高层公寓邻里交往的空间效应也慢慢被人们所关注。本调查将通过对居住小区活动空间形式及使用情况的调研,揭示其对邻里交往活动的作用与影响,并提出改良建议。②调研对象与范围(图1)。对象:电梯公寓居民;地点:成都南三环外天府长城。③调研方法。访谈居民、现场踏勘。   1 调查分析   通过调研发现影响高层小区邻里关系的因素调查主要有以下几个。   1.1 社会背景因素   1.1.1 城市化加剧,城市人口趋于复杂化、多元化,居民普遍存在防范心理。在访谈中得知,居民对邻里关系期望还是较高的,但同层居民之间很少交往,原因是居民认为人员复杂,所以相互之间都有防范心理。   1.1.2 城市经济高速发展,竞争及压力增大,生活节奏快,交往活动只在特定人群中发生。在实地踏勘中发现,在小区中活动的人群多为老年人和带小孩的妇女,他们之间会通过小孩产生共同话题,从而进行交流,而其他人群的交流较少。   1.2 活动空间设计因素   1.2.1 空间可达性 空间的可达性决定了空间是不是容易被人使用,与道路密接程度较好的空间使人们容易到达,人群的聚集为交往提供条件。   1.2.2 空间的边界 健身场地与儿童游戏场是小区中最活跃的场地,对人群具有吸引力。其空间围合方式为三面围合,形成凹空间,且用中高的灌木作柔性围合,这个空间舒适且具有安全感。而相对来说,空间较发散的广场则不适于人群停留,更多的是起到通过、集散的作用。在组团1中广场与绿化的边界是人们停留的地方,在组团2中广场与水池的边界促人停留嬉戏。   1.2.3 休憩设施 在3个广场中,设置座椅的广场,人群的停留活动较其余两个广场多;座椅给人提供了停留条件。   1.2.4 遮蔽设施 亭子、廊架等,往往通过屋顶划定出一定的空间领域,给人庇护感,且有顶的空间能使活动较少受到天气的影响。   1.2.5 舒适性 舒适性主要体现在材质上,较为明显的是铺地和围护材料。如健身场地形式相同,采用柔性铺面及中高灌木围合,舒适度高。   1.2.6 提供活动 有活动是促使人们停留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访谈中,有居民表示,有健身器材和游戏器材的场地更吸引人进入,而广场周围和水池边则因为缺少活动而人气较弱,认为缺少娱乐设施。   2 改善建议   2.1 促进邻里交往的空间形态 适于交往的空间首先应考虑人的停留和活动,交往空间的营造宜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考虑。   2.1.1 可达性:如与主要步行道路联系紧密;   2.1.2 边界:空间的边界以三面围合为佳,营造阴角空间,并采用柔性围合;   2.1.3 休憩设施:在各种可能发生休憩行为的场所设置足够的休憩设施;   2.1.4 遮蔽设施:考虑使用遮蔽设施如带顶的亭子、廊架、或较大的树木等;   2.1.5 舒适性:空间材质上采用塑胶铺装、木质座椅等舒适材料,以及用植物围合空间;   2.1.6 提供活动:给居民提供足够的娱乐设施,如健身、游戏、运动设施,以创造丰富的户外活动。   2.2 人性化居住区规划设计模式 健全完善设计中的反馈机制,对设计进行使用后评价,建立设计师与使用者之间的沟通,了解设计成果中人的行为,以期对下一次设计进行有益的指导。这样使设计过程真正地完整和人性化。   封闭的住区模式,使得交往空间内聚,而道路让位于交通,失去生活的活力,成为人际关系的隔离带。现代高层公寓的兴起、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伴随着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正在逐渐削弱住区邻里之间的情感交流。然而,邻里交往是邻里情感的回归,其存在非常具有社会意义,人们渴望交流的愿望也一直没有磨灭。从城市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人所生活的初级群体尤为重要,它包含家庭与邻里。邻里关系淡漠的事实并不能说明其重要性就亚于家庭,二者都是人们冲突发生时最宝贵的精神支柱和安慰来源。促进邻里的交往,加强人们的情感交流,为处于高压力下的人群提供一个在心理上得到调节与缓冲的环境,是现代住区应当提供的。   参考文献:   [1][丹麦]扬・盖尔著,何人可译.《交往与空间》,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01).   [2][日本]芦原义信著,尹培同译.《街道的美学》,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03).


相关文章

  • 基于_效率与和谐_的土地开发强度--合理增加保障性住房用地容积率指标策略
  • 7建筑论坛与建筑设计"凄 基于"效率与和谐"的土地开发强度 --合理增加保障性住房用地容积率指标策略 郭静 (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 在保证日照.通风和绿化卒的前提下,文章提出通过高层高密 ...查看


  • 城市详细规划重点
  • 名词解释: 城市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对一定时期内城市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空间环境和各项建设用地所作的具体安排. 1.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 ...查看


  • 小区规划理念
  • 孙克放 男 1949年12月24日出生.现为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副总 工程师,高级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197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工程系, 孙克放: 更新小区发展规划理念 近日,在湖北黄石市召开的住宅产业发展论坛上,建设部住宅 ...查看


  • 都市老旧住宅小区公共环境现状调研报告
  • 摘要:在我国快速城市化的大背景下,伴随着我国日益暴露的居住环境遭到破坏,城市住宅小区形式单一,邻里关系冷漠,小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下降等一系列的都市住宅小区问题日益严峻和突出,人们在思考,住宅小区这种单一建筑形式组成的空间,还能够满足人们的居 ...查看


  • 居住区规划原理与设计方法(复习资料)
  • 第一章 1.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居住的物质舒适性和精神的享受性. 2.舒适性包括卫生.安全.方便.舒适.这是居住区舒适性的基本物质性内容. 卫生:空气环境,日照条件,水环境 安全包含交通安全.治安安全,防火安全.防灾 ...查看


  • 楼盘景观考察报告
  • 关于江浙楼盘景观设计的 考 察 报 告 园林部参与此次江浙知名楼盘考察,行程千里,涉足四城,考察了威尼斯花园.碧瀛谷. 新西湖花园.九月森林等共计11处国内知名或典型楼盘.所考察楼盘的园林景观涉及国际知 名公司贝尔高林.五合国际及国内知名设 ...查看


  •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心得
  •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心得 摘要:住宅小区是一个城市和社会的缩影,其规划与建设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关系到人民的身心健康,影响到社会的秩序和安宁,反映着居民在生活和文化上的追求,关系到城市的面貌,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主要标志.优秀的建筑文化 ...查看


  • 建筑学院[城市规划原理](含答案)
  • 名词解释 1. 城市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同时也是城市文化和生活方式在农村的扩散过程. 关键字:农业--非农业: 人口职业转变.产业结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 ...查看


  • 居住区调研报告
  • 居住区调研报告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是一项复杂,综合的系统工程,它远远超过了单纯的工程技术的范畴,而深入到社会,经济,生态,文化,心理,行为等领域.它是人们日常生活.居住.游息,具有一定的人口和用地规模,并集中布置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绿地道路以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