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造假对社会的危害

  摘 要:随着科学的发展步入大科学时代,科学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科学的社会化与社会的科学化趋势愈演愈烈,科学对社会的功能和作用越来越重大,社会对科学的依赖和期待也越来越明显,公众和社会对科学产生了的越来越高的期望,与之相适应科学家就成为了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中坚力量。这在第三次帕格沃什会议上的《维也纳宣言》中深刻体现:“科学家因其自身的专业知识而早已熟知其科研成果所带来的危害,所以他们应该具有一种特殊的责任和能力去承担这一危险,这也是时代对其的要求。①由此可以看出,在当今的大科学时代,科学对社会的发展意义重大,不仅会给公众带来方便和快捷,也是社会快速发展重要动力,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科学活动中那些造假行为和现象的存在,也会给包括公众在内的社会带来巨大危害。   关键词:科学造假;社会;危害   一、科学造假给政府带来的危害   众所周知,大科学时代的科学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政府作为其重要的投资者也需要科学对它的回报,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科学造假现象的出现使得这一付出和回报成为困难,甚至会严重影响政府对科学研究的赞助和支持。   (一)科学造假导致政府投入的减少   这是由科研活动者的不负责行为所引起和导致的。大科学时代,科学的昂贵性要求其必须有投资者和赞助商对其研究进行支撑,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再到实验开发研究,政府对科学活动的投资都是巨大的,是其重要的科研项目委托人。因此,不管在哪类研究中出现科学造假现象,都会使得政府对其科研活动产生怀疑和不信任,而且这种不信任还会连带同实验室的其他同事和科研活动者,因为这样的经费资助,对私立或者公立部门来说,都是对其研究的赞助,包括对其课题的申请以及科研结果的拨款,所以一旦科学造假发生和被揭露,造成的不仅仅是政府的投入与回报的不成比例,最为重要的是对公有经费的浪费,尤其是来源于公众税收收入的浪费,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政府对其科研的不信任,减少甚至停止对其研究的投入,还会影响其他研究的顺利开展。此外,政府还会被当做“替罪羊”,来接受舆论和外界的压力,即被认为是和科学造假“狼狈为奸,同流合污”的,被误解为利用纳税人的钱无偿赞助科学造假的行为等,进而导致公众和社会对政府的不信任,造成对其公信度和信誉的极大损害,严重者甚至可能会导致政府的危机或垮台。   (二)科学造假危害政府和国家的政治利益   大科学时代,科学与社会越来越密不可分的关系使得科学对社会的功能越来越强大,社会对科学的依赖其期待越来越强烈,尤其一些科技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以及一国科研方向的确定和部署都离不开科学的指导,而且这种指导作用和功能的意义也越来越重大。在科学家把科学当做一种谋生职业的今天,科学家的职能不再是小科学时代的“一心埋头实验室,两耳不闻窗外事”了,与之相反,他们开始在科学界之外的其他领域发挥其重要作用和功能,这一角色的重大转变使得他们的科研行为一旦发生造假或者造假行为被揭露,就会带来巨大灾难,尤其是在这种造假现象不被惩罚变相鼓舞的话,就会对相应的垄断利益集团的形成起到催化作用,在过分追求经济利益的诱惑下,这些利益集团可能会出现一些错误的指导和参考,尤其是在对国家的科技政策和科学决策的制定中,会影响政府的行为,导致失误的决策,使得其出现不负责任的行为,最终危及公共政策的安全和社会政治的进程,甚至可能会严重影响国家或者政府在国际舞台上的国际形象等。   二、科学造假给社会带来的危害   (一)科学造假导致社会诚信危机   众所周知,科学界一致被公众当做“圣坛”,这一片净土是科学家从事科研活动获得信任的重要依据,他们被认为是追求和探索真理的先锋者,最崇高精神品质的拥有者,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为座右铭,开展科学研究。此外他们还背负着唤醒社会的良知、捍卫正义等改善和净化社会风气的重任。但是随着科学发展进入到大科学时代,科学造假的频发和被揭露,这种氛围下的科研者不仅不能完成自身的重任和道义,而且对社会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作为社会的精神脊梁的重要分支和环节,降低了科学界的公信力和权威,产生精神危机和诚信危机,甚至还会将这种不正之风蔓延和渗透到社会,这种扩散和渗透的“病毒”学风,助长不道德行为,败坏和污染社会风气。最终导致严重的社会精神危机,正如德国著名哲学家费希特(Johann Gottlieb Fichte)在《论学者的使命人的使命》中提出的:“科学家作为最出类拔萃的人,如果因被腐化而失去自己的感召力了,那么道德和善良又何去何从呢?②,由此可见科学造假对社会的破坏性意义。   (二)科学造假导致社会生活的无序   使得社会问题不能解决。众所周知,科学活动是探索性的活动,因不可预知而充满风险。尤其是大科学时代的今天,科学与社会的密不可分,科学对社会强大的功能以及社会对科学的严重依赖,都使得科学活动是围绕社会的需要和公众的需求来进行的,容不得半点马虎,否则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更别说科学造假带来的虚假实验结果和科研成果,尤其这些虚假的成果应用于试验开发研究中,那带来的损失是不可想象的。这种损失不仅包括浪费社会财富,对社会福利带来的危害,更为重要的是对社会正常生活的严重影响,不能解决社会以及公众问题的前提下来给他们带来更多的不便和麻烦,严重影响社会的正常运行。如在医学界,科学造假带来的灾难确实是巨大的。对于一种治疗方法,我们都知道应该辩证的去看待,一分为二去分析,但是如果这种治疗方案的危险系数被认为低估甚至出现虚假信息被录入时,那对病人的危害或者说给病人带来的危险会更糟糕,进而对社会造成更大的伤害。所以说,科学造假现象出现在应用研究或者实验开发研究中时,数据的篡改、伪造和编造导致的科研产品和科研成果如果进入大规模的生产或新设备的启用时,造成的损失不仅是金钱上的,更是以大众生命为代价的,甚至会改变和影响社会的政策,由此带来更多的灾难。   三、科学造假给公众带来的危害   众所周知,科学的突飞猛进给社会和大众带来了惊喜、便捷和巨大的福祉,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科学造假这一不和谐因素的出现对公众也带来了危害,尤其是安全和健康上的直接危害,而这种危害在医学界表现的尤为明显和厉害。人类的健康和公共安全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尤为重要,但是如果科学造假现象带来的虚假数据和结果运用于医学基础和医疗指导原则时,最为致命的危害便产生了,再加上互联网对信息的快速和广泛传播,受众群体的庞大等,导致危害的范围越来越大,尤其是非专业领域的研究者对某一领域的建议或意见使得这种危害更是雪上加霜,决策的错误,资金的浪费以及公众利益的损害。特别是被科研工作者通过各种手段招募来的个体志愿者,当他们被故意隐瞒而不能享有知情同意权时,就可能成为科学造假行为的受害者和牺牲品。如在某个医药公司的某个医药产品的实验中,即随意伪造或篡改对包括病人在内的志愿者有利的临床试验数据,然后有目的的根据所选择的实验数据来选择志愿者,同时删除对志愿者产生不利副作用的实验数据,显然在这种药物实验研究上的造假严重时甚至可能直接危害人的生命。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人事处)   贵州省教育厅课题《社会诚信文化视角下的科学造假问题研究》课题编号:2015zc123   注解:   ① 陈恒六.1987.从科学家对待原子弹的态度看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J].政治学研究(6):72.   ② [德]费希特.2008.论学者的使命,人的使命[M].梁志学,沈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46.   参考文献:   [1] 陈恒六.1987.从科学家对待原子弹的态度看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J].政治学研究(6)   [2] [德]费希特.2008.论学者的使命,人的使命[M].梁志学,沈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3] [美]威廉・布罗德、尼古拉斯・韦德.1988.背叛真理的人们――科学殿堂中的弄虚作假[M].朱进宁、方玉珍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摘 要:随着科学的发展步入大科学时代,科学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科学的社会化与社会的科学化趋势愈演愈烈,科学对社会的功能和作用越来越重大,社会对科学的依赖和期待也越来越明显,公众和社会对科学产生了的越来越高的期望,与之相适应科学家就成为了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中坚力量。这在第三次帕格沃什会议上的《维也纳宣言》中深刻体现:“科学家因其自身的专业知识而早已熟知其科研成果所带来的危害,所以他们应该具有一种特殊的责任和能力去承担这一危险,这也是时代对其的要求。①由此可以看出,在当今的大科学时代,科学对社会的发展意义重大,不仅会给公众带来方便和快捷,也是社会快速发展重要动力,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科学活动中那些造假行为和现象的存在,也会给包括公众在内的社会带来巨大危害。   关键词:科学造假;社会;危害   一、科学造假给政府带来的危害   众所周知,大科学时代的科学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政府作为其重要的投资者也需要科学对它的回报,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科学造假现象的出现使得这一付出和回报成为困难,甚至会严重影响政府对科学研究的赞助和支持。   (一)科学造假导致政府投入的减少   这是由科研活动者的不负责行为所引起和导致的。大科学时代,科学的昂贵性要求其必须有投资者和赞助商对其研究进行支撑,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再到实验开发研究,政府对科学活动的投资都是巨大的,是其重要的科研项目委托人。因此,不管在哪类研究中出现科学造假现象,都会使得政府对其科研活动产生怀疑和不信任,而且这种不信任还会连带同实验室的其他同事和科研活动者,因为这样的经费资助,对私立或者公立部门来说,都是对其研究的赞助,包括对其课题的申请以及科研结果的拨款,所以一旦科学造假发生和被揭露,造成的不仅仅是政府的投入与回报的不成比例,最为重要的是对公有经费的浪费,尤其是来源于公众税收收入的浪费,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政府对其科研的不信任,减少甚至停止对其研究的投入,还会影响其他研究的顺利开展。此外,政府还会被当做“替罪羊”,来接受舆论和外界的压力,即被认为是和科学造假“狼狈为奸,同流合污”的,被误解为利用纳税人的钱无偿赞助科学造假的行为等,进而导致公众和社会对政府的不信任,造成对其公信度和信誉的极大损害,严重者甚至可能会导致政府的危机或垮台。   (二)科学造假危害政府和国家的政治利益   大科学时代,科学与社会越来越密不可分的关系使得科学对社会的功能越来越强大,社会对科学的依赖其期待越来越强烈,尤其一些科技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以及一国科研方向的确定和部署都离不开科学的指导,而且这种指导作用和功能的意义也越来越重大。在科学家把科学当做一种谋生职业的今天,科学家的职能不再是小科学时代的“一心埋头实验室,两耳不闻窗外事”了,与之相反,他们开始在科学界之外的其他领域发挥其重要作用和功能,这一角色的重大转变使得他们的科研行为一旦发生造假或者造假行为被揭露,就会带来巨大灾难,尤其是在这种造假现象不被惩罚变相鼓舞的话,就会对相应的垄断利益集团的形成起到催化作用,在过分追求经济利益的诱惑下,这些利益集团可能会出现一些错误的指导和参考,尤其是在对国家的科技政策和科学决策的制定中,会影响政府的行为,导致失误的决策,使得其出现不负责任的行为,最终危及公共政策的安全和社会政治的进程,甚至可能会严重影响国家或者政府在国际舞台上的国际形象等。   二、科学造假给社会带来的危害   (一)科学造假导致社会诚信危机   众所周知,科学界一致被公众当做“圣坛”,这一片净土是科学家从事科研活动获得信任的重要依据,他们被认为是追求和探索真理的先锋者,最崇高精神品质的拥有者,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为座右铭,开展科学研究。此外他们还背负着唤醒社会的良知、捍卫正义等改善和净化社会风气的重任。但是随着科学发展进入到大科学时代,科学造假的频发和被揭露,这种氛围下的科研者不仅不能完成自身的重任和道义,而且对社会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作为社会的精神脊梁的重要分支和环节,降低了科学界的公信力和权威,产生精神危机和诚信危机,甚至还会将这种不正之风蔓延和渗透到社会,这种扩散和渗透的“病毒”学风,助长不道德行为,败坏和污染社会风气。最终导致严重的社会精神危机,正如德国著名哲学家费希特(Johann Gottlieb Fichte)在《论学者的使命人的使命》中提出的:“科学家作为最出类拔萃的人,如果因被腐化而失去自己的感召力了,那么道德和善良又何去何从呢?②,由此可见科学造假对社会的破坏性意义。   (二)科学造假导致社会生活的无序   使得社会问题不能解决。众所周知,科学活动是探索性的活动,因不可预知而充满风险。尤其是大科学时代的今天,科学与社会的密不可分,科学对社会强大的功能以及社会对科学的严重依赖,都使得科学活动是围绕社会的需要和公众的需求来进行的,容不得半点马虎,否则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更别说科学造假带来的虚假实验结果和科研成果,尤其这些虚假的成果应用于试验开发研究中,那带来的损失是不可想象的。这种损失不仅包括浪费社会财富,对社会福利带来的危害,更为重要的是对社会正常生活的严重影响,不能解决社会以及公众问题的前提下来给他们带来更多的不便和麻烦,严重影响社会的正常运行。如在医学界,科学造假带来的灾难确实是巨大的。对于一种治疗方法,我们都知道应该辩证的去看待,一分为二去分析,但是如果这种治疗方案的危险系数被认为低估甚至出现虚假信息被录入时,那对病人的危害或者说给病人带来的危险会更糟糕,进而对社会造成更大的伤害。所以说,科学造假现象出现在应用研究或者实验开发研究中时,数据的篡改、伪造和编造导致的科研产品和科研成果如果进入大规模的生产或新设备的启用时,造成的损失不仅是金钱上的,更是以大众生命为代价的,甚至会改变和影响社会的政策,由此带来更多的灾难。   三、科学造假给公众带来的危害   众所周知,科学的突飞猛进给社会和大众带来了惊喜、便捷和巨大的福祉,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科学造假这一不和谐因素的出现对公众也带来了危害,尤其是安全和健康上的直接危害,而这种危害在医学界表现的尤为明显和厉害。人类的健康和公共安全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尤为重要,但是如果科学造假现象带来的虚假数据和结果运用于医学基础和医疗指导原则时,最为致命的危害便产生了,再加上互联网对信息的快速和广泛传播,受众群体的庞大等,导致危害的范围越来越大,尤其是非专业领域的研究者对某一领域的建议或意见使得这种危害更是雪上加霜,决策的错误,资金的浪费以及公众利益的损害。特别是被科研工作者通过各种手段招募来的个体志愿者,当他们被故意隐瞒而不能享有知情同意权时,就可能成为科学造假行为的受害者和牺牲品。如在某个医药公司的某个医药产品的实验中,即随意伪造或篡改对包括病人在内的志愿者有利的临床试验数据,然后有目的的根据所选择的实验数据来选择志愿者,同时删除对志愿者产生不利副作用的实验数据,显然在这种药物实验研究上的造假严重时甚至可能直接危害人的生命。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人事处)   贵州省教育厅课题《社会诚信文化视角下的科学造假问题研究》课题编号:2015zc123   注解:   ① 陈恒六.1987.从科学家对待原子弹的态度看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J].政治学研究(6):72.   ② [德]费希特.2008.论学者的使命,人的使命[M].梁志学,沈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46.   参考文献:   [1] 陈恒六.1987.从科学家对待原子弹的态度看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J].政治学研究(6)   [2] [德]费希特.2008.论学者的使命,人的使命[M].梁志学,沈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3] [美]威廉・布罗德、尼古拉斯・韦德.1988.背叛真理的人们――科学殿堂中的弄虚作假[M].朱进宁、方玉珍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相关文章

  • 学术造假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 第30卷 第5期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Vol.30 No.5 2009年5月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y.2009 学术造假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刘剑辉 ...查看


  • 论我国学术造假问题
  • 论我国学术造假问题 摘要:近年来国内学术造假事件频繁发生,本文以浙江大学贺海波事件为例,首先简要阐述学术造假的危害,其次分析了学术造假的原因,最后就如何避免学术造假现象给出对策. 关键词:学术造假,危害,原因,对策 一.引言 学术研究作为科 ...查看


  • 浅析学术造假
  • 浅析学术造假 摘要:学术造假行为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从学术造假的定义.危害进行了社会透视,并从形成学术造假的根源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应对学术造假的行为,应该重点进行道德体系建设的意见. 关键词:学术造假:危害:根源:道德体系 1 ...查看


  • 毕业论文--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措施
  • 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措施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专业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措施 系 部: 经济管理系 专 业: 会计电算化 姓 名: 张瑜 学 号: [1**********]0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摘 要 会计造假行 ...查看


  • 探索研究生科研论文学术不端行为产生的危害
  • 探索研究生科研论文学术不端行为产生的危害 学术不端行为在中国当前已严重到被称为学术腐败的地步,不仅表现在违反者众多.发生频繁,各个科研机构都时有发现,而且涉及了从院士.教授.副教授.讲师到研究生.本科生的各个层面.其危害主要有如下. 1.学 ...查看


  • 浅谈制造虚假会计信息行为的法律责任及治理
  • 浅谈制造虚假会计信息行为的法律责任及治理 摘要:制造虚假会计信息行为的责任,实际上就是对违法会计行为施以何种制裁的问题,即"否定的法律评价"是国家强制责任人补偿和救济受到伤害的合法利益的手段.制造虚假会计信息行为的法律责 ...查看


  • 对会计造假现象的剖析
  •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会计信息在各种领域所发挥的作用也日益重要,但是会计造假事件的不断出现,严重扰乱了我国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的发展.资本所有权和资本运作权的分离,监督机构的不完善,监督制度的不足,经济政治力量的驱 ...查看


  • 会计诚信问题毕业论文
  • 毕 业 论 文 系 别: 专业名称: 论文题目: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评 阅 人: 成 绩: 经济贸易系 会计电算化 会计诚信有关问题的探讨 二OO 年 月 日 评阅人评语: 评 阅 人: 年 月 日 目 录 摘要: ......... ...查看


  • 浅议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会计毕业论文
  • 师范学院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浅议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 专 业:财务会计与审计 考点名称: 师范学院 准考证号: 学生姓名: 电话号码: 2014年 2 月 目 录 摘 要 ........................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