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循环化改造实施方案编制指南_19573

附件:

园区循环化改造实施方案编制指南

为推动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指导地方编制园区循环化改造实施方案,制定本编制指南。各地编制实施方案时应与本地区产业发展、资源禀赋、环境状况相结合,在发展目标、发展重点等方面要充分体现本地特色,在主要任务、政策措施等方面要有所创新和突破。

一、总体要求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和“减量化优先”为原则,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园区改造为“经济持续发展、资源高效利用、环境优美清洁、生态良性循环”的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推进园区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二)紧密结合当地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环境状况,统筹规划园区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突出构建清晰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具有现实可操作性。

(三)以表格形式细化年度投资计划、具体项目实施期限和达产年限、规模,清晰界定年度实施范围和进度,便于进行年度评价和验收。

(四)清晰列明园区各类污染物的排放和处理情况,便于环境保护部门监督检查。

(五)以2012年为实施方案编制的基准年,实施期限原则上不超过5年。

二、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 (一)园区现状和发展基础

1、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本地区资源禀赋、环境状况简述;

2、园区概况。主要包括园区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占地面积、自然条件、功能区划等内容。要附园区区位图和园区功能区划图。

3、经济发展和产业基础。描述园区经济、产业发展水平以及园区主导行业、重点企业及其发展状况。

4、社会发展和基础设施。描述园区内人口状况,科、教、文、卫状况,基础设施状况、道路交通状况等。

5、园区与周边区域的产业关联、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共享等情况。

6、资源环境现状。园区主要能源和资源的消耗水平及其与国内外的比较;资源产出率情况,“十一五”及2011年、2012年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污染源数量和分布;主要污染物特征和产生、排放量;重点污染源排放达标情况;潜在的环境风险和应急方案;园区建址的环境敏感性分析;区域环境质量;区域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力;环境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环保投入;环境管理等。对一些资源环境指标要用表格形式列出“十一五”期间五年及2011年、2012年的指标值。

(二)园区发展面临问题和循环化改造的重要意义 1、目前园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2、园区循环化改造的意义。从促进产业结构合理调整、园区综合竞争力提高、资源约束改善、资源产出率提高、环境质量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优化等方面分析循环化改造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园区的影响和意义。

(三)循环化改造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1、有利条件分析。从产业基础、资源环境、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人才培养、政策机制、园区管理、周边产业配套等方面分析园区循环化改造的有利条件。

2、制约因素分析。要深入分析制约园区循环化改造和园区发展的制约因素。

(四)总体思路、原则和目标 1、总体思路。 2、基本原则。 3、主要目标

(1)总体目标:从园区空间布局、产业结构调整、循环经济产业链构建、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科技创新、管理机制等方面,提出园区改造的总体目标。

(2)主要指标。在开展物质流分析的基础上,合理设定体现园区循环化改造成效、可量化的指标。指标应包括园区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关联度、能源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污染控制和管理、环境质量改善等方面。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

中的有关约束性指标要进行科学测算。具体指标体系可参考附表。

(3)目标可达性分析。根据园区发展趋势,结合园区循环化改造中重点支撑项目的引进和保障体系的建设,分析主要目标的可达性。

(五)主要任务

按照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要求,对园区循环化改造进行总体框架设计,从空间布局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清洁生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组织管理创新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任务,推进循环化改造。要附园区循环化改造总体框架图。

1、空间布局方面。根据物质流和产业关联性,开展园区布局总体设计或进行布局优化,改造园区内的企业、产业和基础设施的空间布局,体现产业集聚和循环链接效应,实现土地的节约集约高效利用。(要附园区空间优化布局图)

2、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结合本区域的产业和资源的比较优势,考虑园区环境承载力和地方发展需求,围绕提高资源产出率和提高园区综合竞争力,提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的主要任务。

3、循环经济产业链构建方面。围绕实现项目间、企业间、产业间首尾相连、环环相扣、物料闭路循环,促进原料投入和废物排放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以及危险废物的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提出产业链招商、补链招商,以及建设和引进产业链

接或延伸的关键项目等方面的主要任务。(要附循环经济产业链图和物质循环利用图)

4、能源资源高效利用方面。按照循环经济减量化优先的原则,推行清洁生产,促进源头减量;开发能源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开展清洁能源替代改造,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推动余热余压利用、企业间废物交换利用和水的循环利用;推进水资源替代,沿海地区的园区适当开展海水淡化,减少淡水的使用。

5、污染集中治理方面。加强污染集中治理设施建设及升级改造。培育专业化废弃物处理服务公司,实行园区污染集中治理。强化园区的环境综合管理,开展企业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构建园区、企业和产品等不同层次的环境治理和管理体系,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染物排放水平。

6、基础设施方面。围绕园区各类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集成优化,降低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成本,提高运行效率,使园区生态环境优美,提出对园区内运输、供水、供电、照明、通讯、建筑和环保等基础设施的改造任务。

7、运行管理方面。要突出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明确园区循环化改造管理机构,建设园区废物交换平台,以及循环经济技术研发及孵化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建立园区循环化改造的统计评价和考核制度,制定并实施循环经济相关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激励政策、招商引资指导目录和监管制度,进行物质流分析和管理,开展宣传教育。

(六)重点支撑项目

针对园区循环化改造的目标和任务,提出拟建设的重点支撑项目:

1、项目建设总表。将重点支撑项目分列为“拟申请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的项目”和“没有中央财政资金支持也自主实施的项目”两个表,其中“拟申请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的项目”表主要筛选和提出循环经济产业链构建体系和公共服务设施保障体系的重点支撑项目,具体见正文中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支持内容所列的项目种类。

2、项目基本情况。每个项目建设的背景、必要性以及与园区循环化改造的关系、比较详细的建设内容、产能、工艺流程及先进性分析、主要技术设备及先进性分析、资金筹措方案,效益分析。分年度说明建设安排及投资计划。

3、项目投资估算及构成。要以表格形式详细列明每个项目的投资估算(不含土地购置费)。估算范围至少应包括厂房建设(建筑面积、总额等)、设备购置(设备名称、台(套)数、价格等)、辅助生产装置和公用工程等。

(七)园区循环化改造效益分析

重点对园区循环化改造的综合效益进行分析评价,对园区循环化改造的各项成本及收益进行初步的全面系统地核算,评估园区循环化改造的成效。

1、经济效益分析。包括物质减量、循环利用的直接经济效益;污染减排带来的间接经济效益;促进园区本身经济总量稳定增长,同时带动园区所在地区经济增长;增强园区活力,提高园

区综合竞争能力等方面。

2、环境效益分析。园区及周边地区水、大气和土壤环境质量的改善;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的提高;降低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减少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量的减少。

3、社会效益分析。包括扩大社会就业,促进居民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促进当地社会和谐等方面。

(八)保障措施

围绕目标的实现、主要任务的落实以及重点项目的建设,提出有针对性的保障措施,主要包括:组织保障体系、政策保障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统计评价考核体系、污染防治监督管理体制、产业链接的风险分担和保障体系、公众参与、宣传教育与交流以及能够保障园区循环化改造顺利开展的其他措施。

附表:一、园区循环化改造参考指标 二、园区循环化改造项目汇总表

附表一:

园区循环化改造参考指标

分 类

指标名称

*资源产出率

资源产*能源产出率 出指标 *土地产出率

水资源产出率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取水量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

资源消主要产品1: 单位能耗 耗指标 ……

主要产品1: 单位水耗 ……

资源综合利用指标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废旧资源综合利用量(含进口)*二氧化硫排放量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氨氮排放量

单位 万元/吨 万元/吨标煤万元/公顷 元/立方米 立方米/万元吨标煤/万元吨标煤/吨

立方米/吨 % %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吨/万元

2011年

2013年 2015年

废物排*氨氮化物排放量

放指标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

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 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 工业废水排放量

*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关联度

其他指标 特色指标

万吨 万吨 万立方米 %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可再生能源所占比例

注:1、标*为重点指标

2、有关指标说明。

(1)资源产出率=

国内生产总值(GDP,亿元不变价)主要资源消费实物量(DMC,万吨)

资源产出率是指主要资源单位消耗量所产出的经济总量(GDP),请各单位结合自身实际选择生产过程中消耗的主要资源,并附详细的资源种类、消耗数据和计算过程。其中,主要资源消费总量指初始资源投入总量,单位为万吨,品种包括:能源资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矿产资源(铁矿、铜矿、铝土矿、铅矿、锌矿、镍矿、锰矿、石灰石、磷矿、硫铁矿),木材,工业用粮;地区生产总值为2010年不变价。

(2)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关联度=

循环经济产业链上的企业总产值(万元)

园区总产值(万元)

循环经济产业链上的企业增加值和园区增加值均为2010年不变价。

附件:

园区循环化改造实施方案编制指南

为推动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指导地方编制园区循环化改造实施方案,制定本编制指南。各地编制实施方案时应与本地区产业发展、资源禀赋、环境状况相结合,在发展目标、发展重点等方面要充分体现本地特色,在主要任务、政策措施等方面要有所创新和突破。

一、总体要求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和“减量化优先”为原则,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园区改造为“经济持续发展、资源高效利用、环境优美清洁、生态良性循环”的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推进园区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二)紧密结合当地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环境状况,统筹规划园区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突出构建清晰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具有现实可操作性。

(三)以表格形式细化年度投资计划、具体项目实施期限和达产年限、规模,清晰界定年度实施范围和进度,便于进行年度评价和验收。

(四)清晰列明园区各类污染物的排放和处理情况,便于环境保护部门监督检查。

(五)以2012年为实施方案编制的基准年,实施期限原则上不超过5年。

二、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 (一)园区现状和发展基础

1、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本地区资源禀赋、环境状况简述;

2、园区概况。主要包括园区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占地面积、自然条件、功能区划等内容。要附园区区位图和园区功能区划图。

3、经济发展和产业基础。描述园区经济、产业发展水平以及园区主导行业、重点企业及其发展状况。

4、社会发展和基础设施。描述园区内人口状况,科、教、文、卫状况,基础设施状况、道路交通状况等。

5、园区与周边区域的产业关联、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共享等情况。

6、资源环境现状。园区主要能源和资源的消耗水平及其与国内外的比较;资源产出率情况,“十一五”及2011年、2012年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污染源数量和分布;主要污染物特征和产生、排放量;重点污染源排放达标情况;潜在的环境风险和应急方案;园区建址的环境敏感性分析;区域环境质量;区域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力;环境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环保投入;环境管理等。对一些资源环境指标要用表格形式列出“十一五”期间五年及2011年、2012年的指标值。

(二)园区发展面临问题和循环化改造的重要意义 1、目前园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2、园区循环化改造的意义。从促进产业结构合理调整、园区综合竞争力提高、资源约束改善、资源产出率提高、环境质量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优化等方面分析循环化改造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园区的影响和意义。

(三)循环化改造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1、有利条件分析。从产业基础、资源环境、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人才培养、政策机制、园区管理、周边产业配套等方面分析园区循环化改造的有利条件。

2、制约因素分析。要深入分析制约园区循环化改造和园区发展的制约因素。

(四)总体思路、原则和目标 1、总体思路。 2、基本原则。 3、主要目标

(1)总体目标:从园区空间布局、产业结构调整、循环经济产业链构建、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科技创新、管理机制等方面,提出园区改造的总体目标。

(2)主要指标。在开展物质流分析的基础上,合理设定体现园区循环化改造成效、可量化的指标。指标应包括园区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关联度、能源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污染控制和管理、环境质量改善等方面。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

中的有关约束性指标要进行科学测算。具体指标体系可参考附表。

(3)目标可达性分析。根据园区发展趋势,结合园区循环化改造中重点支撑项目的引进和保障体系的建设,分析主要目标的可达性。

(五)主要任务

按照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要求,对园区循环化改造进行总体框架设计,从空间布局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清洁生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组织管理创新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任务,推进循环化改造。要附园区循环化改造总体框架图。

1、空间布局方面。根据物质流和产业关联性,开展园区布局总体设计或进行布局优化,改造园区内的企业、产业和基础设施的空间布局,体现产业集聚和循环链接效应,实现土地的节约集约高效利用。(要附园区空间优化布局图)

2、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结合本区域的产业和资源的比较优势,考虑园区环境承载力和地方发展需求,围绕提高资源产出率和提高园区综合竞争力,提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的主要任务。

3、循环经济产业链构建方面。围绕实现项目间、企业间、产业间首尾相连、环环相扣、物料闭路循环,促进原料投入和废物排放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以及危险废物的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提出产业链招商、补链招商,以及建设和引进产业链

接或延伸的关键项目等方面的主要任务。(要附循环经济产业链图和物质循环利用图)

4、能源资源高效利用方面。按照循环经济减量化优先的原则,推行清洁生产,促进源头减量;开发能源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开展清洁能源替代改造,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推动余热余压利用、企业间废物交换利用和水的循环利用;推进水资源替代,沿海地区的园区适当开展海水淡化,减少淡水的使用。

5、污染集中治理方面。加强污染集中治理设施建设及升级改造。培育专业化废弃物处理服务公司,实行园区污染集中治理。强化园区的环境综合管理,开展企业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构建园区、企业和产品等不同层次的环境治理和管理体系,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染物排放水平。

6、基础设施方面。围绕园区各类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集成优化,降低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成本,提高运行效率,使园区生态环境优美,提出对园区内运输、供水、供电、照明、通讯、建筑和环保等基础设施的改造任务。

7、运行管理方面。要突出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明确园区循环化改造管理机构,建设园区废物交换平台,以及循环经济技术研发及孵化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建立园区循环化改造的统计评价和考核制度,制定并实施循环经济相关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激励政策、招商引资指导目录和监管制度,进行物质流分析和管理,开展宣传教育。

(六)重点支撑项目

针对园区循环化改造的目标和任务,提出拟建设的重点支撑项目:

1、项目建设总表。将重点支撑项目分列为“拟申请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的项目”和“没有中央财政资金支持也自主实施的项目”两个表,其中“拟申请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的项目”表主要筛选和提出循环经济产业链构建体系和公共服务设施保障体系的重点支撑项目,具体见正文中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支持内容所列的项目种类。

2、项目基本情况。每个项目建设的背景、必要性以及与园区循环化改造的关系、比较详细的建设内容、产能、工艺流程及先进性分析、主要技术设备及先进性分析、资金筹措方案,效益分析。分年度说明建设安排及投资计划。

3、项目投资估算及构成。要以表格形式详细列明每个项目的投资估算(不含土地购置费)。估算范围至少应包括厂房建设(建筑面积、总额等)、设备购置(设备名称、台(套)数、价格等)、辅助生产装置和公用工程等。

(七)园区循环化改造效益分析

重点对园区循环化改造的综合效益进行分析评价,对园区循环化改造的各项成本及收益进行初步的全面系统地核算,评估园区循环化改造的成效。

1、经济效益分析。包括物质减量、循环利用的直接经济效益;污染减排带来的间接经济效益;促进园区本身经济总量稳定增长,同时带动园区所在地区经济增长;增强园区活力,提高园

区综合竞争能力等方面。

2、环境效益分析。园区及周边地区水、大气和土壤环境质量的改善;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的提高;降低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减少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量的减少。

3、社会效益分析。包括扩大社会就业,促进居民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促进当地社会和谐等方面。

(八)保障措施

围绕目标的实现、主要任务的落实以及重点项目的建设,提出有针对性的保障措施,主要包括:组织保障体系、政策保障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统计评价考核体系、污染防治监督管理体制、产业链接的风险分担和保障体系、公众参与、宣传教育与交流以及能够保障园区循环化改造顺利开展的其他措施。

附表:一、园区循环化改造参考指标 二、园区循环化改造项目汇总表

附表一:

园区循环化改造参考指标

分 类

指标名称

*资源产出率

资源产*能源产出率 出指标 *土地产出率

水资源产出率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取水量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

资源消主要产品1: 单位能耗 耗指标 ……

主要产品1: 单位水耗 ……

资源综合利用指标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废旧资源综合利用量(含进口)*二氧化硫排放量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氨氮排放量

单位 万元/吨 万元/吨标煤万元/公顷 元/立方米 立方米/万元吨标煤/万元吨标煤/吨

立方米/吨 % %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吨/万元

2011年

2013年 2015年

废物排*氨氮化物排放量

放指标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

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 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 工业废水排放量

*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关联度

其他指标 特色指标

万吨 万吨 万立方米 %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可再生能源所占比例

注:1、标*为重点指标

2、有关指标说明。

(1)资源产出率=

国内生产总值(GDP,亿元不变价)主要资源消费实物量(DMC,万吨)

资源产出率是指主要资源单位消耗量所产出的经济总量(GDP),请各单位结合自身实际选择生产过程中消耗的主要资源,并附详细的资源种类、消耗数据和计算过程。其中,主要资源消费总量指初始资源投入总量,单位为万吨,品种包括:能源资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矿产资源(铁矿、铜矿、铝土矿、铅矿、锌矿、镍矿、锰矿、石灰石、磷矿、硫铁矿),木材,工业用粮;地区生产总值为2010年不变价。

(2)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关联度=

循环经济产业链上的企业总产值(万元)

园区总产值(万元)

循环经济产业链上的企业增加值和园区增加值均为2010年不变价。


相关文章

  • 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
  • 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 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组织实施好绿色制造工程,特制订本指南. 一.背景 绿色发展是国际大趋势.资源与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可持续发展日益成为全球共识.特别是在应对国 ...查看


  • 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示范项目申报指南
  • 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示范项目申报指南 根据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关于开展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工作的通知>精神,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示范项目可以是已建.在建项目,也可以是谋划拟建项目:不单指生产过程,还指节能产品:不仅指具体项目 ...查看


  • 中国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应用关键物质流典型路径分析方法_齐宇
  • 第36卷第22期 201611 DOI:10.5846/stxb[1**********]8生态学报Vol.36,No.222016Nov.,2016,36(22):7335-齐宇,朱坦,高帅,王军锋,汲奕君,张墨,卜欣欣.中国产业园区循环 ...查看


  • 论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的工业园区如何开展循环化改造
  • 摘要:发展循环经济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而各类产业园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领域,因此,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是我国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措施.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国内发展较早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 ...查看


  • 工业绿色发展规划
  • 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为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工业绿色发展,制定本规划. 一.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quo ...查看


  • 国家十二五规划概要
  • 国家十二五规划概要 国家是从1953年开始制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我们就简称为"一五".而2006-2010年这个时间段刚好是我们国家提出来的"五年计划 ...查看


  • 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 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二○一六年九月 前言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建成了门类较为齐全.结构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制造业规模稳居世界第一,转型升级初见成效.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的资源环境问题仍较为突出,尚未进 ...查看


  • 工信局总结
  • 麟游县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 2011年度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业务部门 的精心指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认真贯彻县委全委会精神,紧紧围绕"打造关天能源新基地,建设和谐奋进新麟游,奋力推进全省十强县& ...查看


  • 暑假调研报告
  • 宿州学院2015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 调 研 报 告 --13汉语言文学二班赴合肥实践团队 实践主题:保护环境与经济发展并行 课题团队:文学与传媒学院13汉语言文学2班团队 团队成员:王俊峰 2013020231 徐蕊 2013020216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