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补助
一、政府补助的概念
政府补助,是指小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但不含政府作为小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小企业会计准则》规范的政府补助主要有如下两大特征:
1.无偿性
无偿性是政府补助的基本特征,政府并不因此享有小企业的所有权,小企业将来也不需要向政府偿还。这一特征将政府补助与政府作为小企业所有者投入资本、政府采购等政府与小企业之间的双向、互惠的经济活动区分开来。
政府补助通常附有一定的条件,主要包括:①政策条件。小企业只有符合政府补助的政策的规定,才有资格申请政府补助。符合政策规定不一定能够取得政府补助;不符合政策规定、不具备申请政府补助资格的,不能取得政府补助。②使用条件。小企业已获批准取得政府补助的,应当按照政府规定的用途和要求使用。
2.直接取得资产
政府补助是小企业直接取得的资产,包括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形成小企业的收益。比如,小企业取得政府拨付的补助,先征后返(退)、即征即退等办法返还的税款。但直接取得资产的增值税出口退税不属于政府补助。
不涉及资产直接转移的经济支持不属于《小企业会计准则》规范的政府补助,比如,政府与小企业间的债务豁免,除税收返还外的税收优惠,直接减征、免征、抵免税额、加计扣除等。
二、政府补助的形式
政府对小企业的补助表现为政府向小企业转移资产,通常为货币性资产,也可能为非货币性资产。其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财政拨款
财政拨款是政府无偿拨付小企业的资金,通常在拨款时明确规定了资金用途。比如,财政部门拨给小企业用于购建固定资产或进行技术改造的专项资金,
鼓励小企业安置职工就业而给予的奖励款项,拨付小企业的粮食定额补贴,拨付小企业开展研发活动的研发经费等,均属于财政拨款。
2.财政贴息
财政贴息是政府为支持特定领域或区域发展,根据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目标,对承贷企业的银行贷款利息给予的补贴。
财政贴息主要有两种方式:①财政将贴息资金直接拨付给受益企业;②财政将贴息资金拨付给贷款银行,由贷款银行以政策性优惠利率向企业提供贷款,受益企业按照实际发生的利率计算和确认利息费用。
3.税收返还
税收返还是政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取先征后返(退)、即征即退等办法向小企业返还的税款,属于以税收优惠形式给予的一种政府补助。增值税出口退税不属于政府补助。 除税收返还外,税收优惠还包括直接减征、免征、增加计税抵扣额、抵免部分税额等形式。这类税收优惠体现了政策导向,但并未直接向小企业无偿提供资产,不作为政府补助。
三、政府补助的分类
小企业不论通过何种形式取得的政府补助,都应根据其政策效应,划分为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和其他政府补助。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是指小企业取得的、用于购建或以其他方式形成非流动资产的政府补助。其中“与资产相关”,是指与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非流动资产相关。
其他政府补助,是指除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之外的政府补助。
四、政府补助的确认
1.小企业收到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相关资产的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计入营业外收入。
2.小企业收到的其他政府补助,用于补偿本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亏损的,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确认相关费用或发生亏损的期间,计入营业外收入;用于补偿小企业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亏损的,直接计入营业外收入。
小企业按照规定实行企业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先征后返的,应当在实际收到返还的企业所得税、增值税(不含出口退税)、消费税、营业税时,计入营业外收入。
五、政府补助的计量
1.政府补助为货币性资产的,应当按照收到的金额计量。
2.政府补助为非货币性资产的,政府提供了有关凭据的,应当按照凭据上标明的金额计量;政府没有提供有关凭据的,应当按照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或评估价值计量。
六、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
1.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
小企业应设置“递延收益”科目核算小企业已经收到、应在以后期间计入损益的政府补助。该科目应按照相关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小企业收到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相关资产的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计入营业外收入。相关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前被出售、转让、报废或发生毁损的,应将尚未分配的递延收益余额一次性转入资产处置当期的损益。进行会计处理时一般应当分以下几步:
①小企业收到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递延收益”科目。
②在相关资产的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递延收益,借记“递延收益”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例1】2×13年12月15日J公司收到当地政府无偿划入的办公楼一幢,原账面价值为270 000元,评估价值为600 000元,产权过户手续已经办妥。则永安公司应做如下会计处理:
借:固定资产 600 000
贷:递延收益 600 000
假定上述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为10年,不考虑残值,按直线法计提折旧,则每年计提折旧、分配递延收益时:
借:管理费用 60 000
贷:累计折旧 60 000
借:递延收益 60 000
贷:营业外收入 60 000
2.其他政府补助
小企业收到的其他政府补助,用于补偿本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亏损的,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确认相关费用或发生亏损的期间,计入营业外收入;用于补偿本企业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亏损的,直接计入营业外收入。
①用于补偿小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亏损的政府补助
小企业收到的其他政府补助,用于补偿小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亏损的,应当按照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递延收益”科目。在发生相关费用或亏损的未来期间,应当按照应补偿的金额,借记“递延收益”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例2】A企业仓库2×13年实际国家储备粮油糖储备量1.2亿斤。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财政部门按照企业的实际储备量按年给予每斤0.001元的粮食保管费补贴,于年初支付。2×13年1月5日,A企业收到财政拨付的补贴款 120 000元。则A企业应做如下会计处理:
(1)2×13年1月5日,A企业实际收到财政补贴款:
借:银行存款 120 000
贷:递延收益 120 000
(2)2×13年1月,将补偿1月份保管费的补贴计入当期收益:
借:递延收益 10 000
贷:营业外收入 10 000
2×13年2-12月的分录同上。
②用于补偿小企业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亏损的政府补助
小企业收到的其他政府补助,用于补偿本企业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亏损的,应当按照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小企业按照规定实行企业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先征后返的,应当在实际收到返还的企业所得税、增值税(不含出口退税)、消费税、营业税时,计入营业外收入。
【例3】甲公司于2×13年12月21日收到税务部门按照先征后返办法返还企业的增值税8 000元,已存人银行。则甲公司应做如下会计处理:
借:银行存款 8 000
贷:营业外收入 8 000
政府补助
一、政府补助的概念
政府补助,是指小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但不含政府作为小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小企业会计准则》规范的政府补助主要有如下两大特征:
1.无偿性
无偿性是政府补助的基本特征,政府并不因此享有小企业的所有权,小企业将来也不需要向政府偿还。这一特征将政府补助与政府作为小企业所有者投入资本、政府采购等政府与小企业之间的双向、互惠的经济活动区分开来。
政府补助通常附有一定的条件,主要包括:①政策条件。小企业只有符合政府补助的政策的规定,才有资格申请政府补助。符合政策规定不一定能够取得政府补助;不符合政策规定、不具备申请政府补助资格的,不能取得政府补助。②使用条件。小企业已获批准取得政府补助的,应当按照政府规定的用途和要求使用。
2.直接取得资产
政府补助是小企业直接取得的资产,包括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形成小企业的收益。比如,小企业取得政府拨付的补助,先征后返(退)、即征即退等办法返还的税款。但直接取得资产的增值税出口退税不属于政府补助。
不涉及资产直接转移的经济支持不属于《小企业会计准则》规范的政府补助,比如,政府与小企业间的债务豁免,除税收返还外的税收优惠,直接减征、免征、抵免税额、加计扣除等。
二、政府补助的形式
政府对小企业的补助表现为政府向小企业转移资产,通常为货币性资产,也可能为非货币性资产。其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财政拨款
财政拨款是政府无偿拨付小企业的资金,通常在拨款时明确规定了资金用途。比如,财政部门拨给小企业用于购建固定资产或进行技术改造的专项资金,
鼓励小企业安置职工就业而给予的奖励款项,拨付小企业的粮食定额补贴,拨付小企业开展研发活动的研发经费等,均属于财政拨款。
2.财政贴息
财政贴息是政府为支持特定领域或区域发展,根据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目标,对承贷企业的银行贷款利息给予的补贴。
财政贴息主要有两种方式:①财政将贴息资金直接拨付给受益企业;②财政将贴息资金拨付给贷款银行,由贷款银行以政策性优惠利率向企业提供贷款,受益企业按照实际发生的利率计算和确认利息费用。
3.税收返还
税收返还是政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取先征后返(退)、即征即退等办法向小企业返还的税款,属于以税收优惠形式给予的一种政府补助。增值税出口退税不属于政府补助。 除税收返还外,税收优惠还包括直接减征、免征、增加计税抵扣额、抵免部分税额等形式。这类税收优惠体现了政策导向,但并未直接向小企业无偿提供资产,不作为政府补助。
三、政府补助的分类
小企业不论通过何种形式取得的政府补助,都应根据其政策效应,划分为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和其他政府补助。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是指小企业取得的、用于购建或以其他方式形成非流动资产的政府补助。其中“与资产相关”,是指与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非流动资产相关。
其他政府补助,是指除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之外的政府补助。
四、政府补助的确认
1.小企业收到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相关资产的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计入营业外收入。
2.小企业收到的其他政府补助,用于补偿本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亏损的,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确认相关费用或发生亏损的期间,计入营业外收入;用于补偿小企业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亏损的,直接计入营业外收入。
小企业按照规定实行企业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先征后返的,应当在实际收到返还的企业所得税、增值税(不含出口退税)、消费税、营业税时,计入营业外收入。
五、政府补助的计量
1.政府补助为货币性资产的,应当按照收到的金额计量。
2.政府补助为非货币性资产的,政府提供了有关凭据的,应当按照凭据上标明的金额计量;政府没有提供有关凭据的,应当按照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或评估价值计量。
六、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
1.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
小企业应设置“递延收益”科目核算小企业已经收到、应在以后期间计入损益的政府补助。该科目应按照相关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小企业收到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相关资产的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计入营业外收入。相关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前被出售、转让、报废或发生毁损的,应将尚未分配的递延收益余额一次性转入资产处置当期的损益。进行会计处理时一般应当分以下几步:
①小企业收到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递延收益”科目。
②在相关资产的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递延收益,借记“递延收益”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例1】2×13年12月15日J公司收到当地政府无偿划入的办公楼一幢,原账面价值为270 000元,评估价值为600 000元,产权过户手续已经办妥。则永安公司应做如下会计处理:
借:固定资产 600 000
贷:递延收益 600 000
假定上述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为10年,不考虑残值,按直线法计提折旧,则每年计提折旧、分配递延收益时:
借:管理费用 60 000
贷:累计折旧 60 000
借:递延收益 60 000
贷:营业外收入 60 000
2.其他政府补助
小企业收到的其他政府补助,用于补偿本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亏损的,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确认相关费用或发生亏损的期间,计入营业外收入;用于补偿本企业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亏损的,直接计入营业外收入。
①用于补偿小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亏损的政府补助
小企业收到的其他政府补助,用于补偿小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亏损的,应当按照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递延收益”科目。在发生相关费用或亏损的未来期间,应当按照应补偿的金额,借记“递延收益”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例2】A企业仓库2×13年实际国家储备粮油糖储备量1.2亿斤。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财政部门按照企业的实际储备量按年给予每斤0.001元的粮食保管费补贴,于年初支付。2×13年1月5日,A企业收到财政拨付的补贴款 120 000元。则A企业应做如下会计处理:
(1)2×13年1月5日,A企业实际收到财政补贴款:
借:银行存款 120 000
贷:递延收益 120 000
(2)2×13年1月,将补偿1月份保管费的补贴计入当期收益:
借:递延收益 10 000
贷:营业外收入 10 000
2×13年2-12月的分录同上。
②用于补偿小企业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亏损的政府补助
小企业收到的其他政府补助,用于补偿本企业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亏损的,应当按照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小企业按照规定实行企业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先征后返的,应当在实际收到返还的企业所得税、增值税(不含出口退税)、消费税、营业税时,计入营业外收入。
【例3】甲公司于2×13年12月21日收到税务部门按照先征后返办法返还企业的增值税8 000元,已存人银行。则甲公司应做如下会计处理:
借:银行存款 8 000
贷:营业外收入 8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