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县教育局校本培训有关文件精神和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为了更好地落实学校发展规划,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结合《永嘉县中小学校校本培训工作评估细则》和《关于调整永嘉县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评估表的通知》(永教师﹝2012)142号)文件精神,在开学初特制定《上塘路口小学校本培训工作计划》,做到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学校校本培训工作,建立以校为本的多元化的“校本培训”机制,促进教师队伍整体专业素质的提升。做到领导重视,机制完善,活动扎实有效,措施有力,现将2014学年校本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明确目标,成立机构。
我校将校本培训工作列为学校工作中的重要常规任务,充分认识到全面实施教师校本培训是更新教师知识结构,转变教师教育理念,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水平的重要举措。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校本培训,成立以杨立臣校长为组长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和校本培训教科研组织机构,确保教师校本培训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
二、完善机制,措施有力。(一)建立和完善校本培训督导机制,校长作为校本培训第一责任人。学校将校本培训纳入教师年度考核目标体系,作为教师绩效考核和教师评优、评先的重要内容。对校本培训工作成绩优异的教研组(备课组)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对校本培训工作成绩不合格的教研组(备课组)和个人予以通报批评。(二)教师参加学习培训并取得规定学时是年度考核、职务评聘和评先评优的必备条件之一。每位教师每学年必须取得48学时,其中必须参加学校校本培训(被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培训部门派出长周期培训的除外)并不少于24学时。(三)学年内参加学习培训累计不足48学时,其中校本培训不足24学时者,当年年度考核、高级教师履职考核不能评为优秀。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学习培训的,年度考核为不合格。
三、狠抓教学常规,注重落实。(一)为了更好地开展校本培训工作,全体教师以语文组、数学组、综合组等教研组为单位,以每周二、周三、周四下午第二节课后进行集中研讨和培训。教研组组织教师集中培训首先做到了“四定”和“三查”:即在每次培训前定时间,定内容,定主讲人,定地点,培训时查出勤、查记录、查反思,从制度上保证了培训的严肃性和重要性。同时各教研组根据教师们对学习内容的需要,在开学初广泛征求教师的意见,有针对性的安排培训内容,确保内容是教师们需要的能在教学中产生实效的东西,避免了吃力不讨好的现象,确保内容的实效性。为了加大教学常规管理,学校行政分别下到各教研组、年级组具体指导。教导处进行随堂听课,不定时检查教师的备课、上课和作业批改情况,同时要求各教研组长经常深入各班听课、评课,参与各备课组的教学研讨活动。本学年已组织各学科集体备课超过6次,教学常规检查4次,每一位教师每学年上一节公开课,读教育名著,加强教师三笔字基本功训练,并将结果在教师周前会议上进行通报,有利地促进了常规教学各项制度的实施。
四、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模式。教师校本培训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一个永恒主题,同时又是一个系统工程,强化管理,确保措施到位十分关键。本年度我校校本培训内容分“规定内容”和“自定内容”两部分。
(一)校本培训“规定内容”
1.专业精神。大力弘扬“敬业、爱生、奉献”
的师德风尚,贯彻执行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开展政治思想和师德修养教育,教育政策和法规教育,组织教师学习先进教师的经验,树立科学教育观、教学观、人才观。
2.专业知识与技能。围绕教学基本环节、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针对教师实际,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理论,拓宽和更新专业知识,以课堂教学问题为突破口,训练教育教学技能,继续加强教师基本训练,研讨教育教学方法,交流改革经验,扎实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
3.专题培训。结合学校实际,开展德育工作、教科研、信息技术、心理健康等方面的专题培训。
(二)校本培训“自定内容”(1)骨干培训。大力支持我校教师参加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培训与学习,并形成我校的骨干教师教师队伍。(2)青年培训。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的平台,给青年教师一定的学习任务与压力,并根据青年教师不同业务层次进行“师徒结对”,使青年教师在思想和业务上尽快成长。(3)网络培训。充分利用教师办公电脑,实施校本教研与网络学习相结合的培训模式,使常规的教研活动真正成为校本培训的重要载体。把远程培训纳入校本培训体系中,使校本培训向系统化、规范化发展。同时把学校的学生工作、新课程实施、教学反思等活动都纳入到学习工作中来,使之更加丰满有肉。(4)合作读书。读教育名著,促专业成长。本学年切实开展读好书活动,并在校园网上开辟在线研讨等交流活动。(5)班主任培训。为进一步落实小学班主任工作,我校组织班主任经验交流会,把在日常班主任工作体会和困惑拿出来互相交流,要求教师全部参与,提高效率,同时将培训所获与组员交流共享。(6)基本功修炼。三笔一话”教师基本功,要求中青年教师有相应的培训记录或作业。学校要组织教师进行"三笔字教学基本功训练和比赛”。
五、培训形式
以教师发展为本,坚持因地制宜、学用结合,引导教师“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必要时,“走出去、引进来” ,分类受训、按需施教。以教研组(备课组)为主阵地,采取集体备课、读书活动、案例教学、课例研评。以教导处安排的教研活动为平台,采取专题研讨、讲座交流、观摩互动、教学比武、成果展示。以自觉性、持久性、习惯性的个人自主培训为最高境界,采取网络研修、教育教学创作,学校还倡导每位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
六、取得了成绩。
本学年学校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和、办各级各类教学活动和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14年11月26日上塘学区邵肖余主任教学调研暨校本教研活动,陈虎勇老师做了公开课展示教学。同时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育教学评比活动,全小丽老师获学区班主任基本功比赛三等奖,德育论文获市二等奖,季德才、陈剑舞老师分获县多媒体课件评比三等奖,2014年度论文季德才老师《从教材变化看问题解决变与不变》县二等奖和《由代与不代引发的教学管理故事》县三等奖,陈剑舞老师论文《科学反思自我提升》、《家庭教育因细节而美丽》和《信息网络与班级中队建设》3篇分获县二等奖。陈虎勇老师指导学生参加市第二十九届温州市科技创新大赛绘画三等奖,陈剑舞老师指导五年级英语书写比赛获县二等奖,全小丽老师指导二年级学生参加汉字书写竞赛获县二等奖,陈慧崇老师指导四年级学生参加汉字书写竞赛获学区三等奖,学生多人次参加市县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和体育节分获一、二、三等奖。教学质量比往年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以上这些成绩取得离不开全体师生共同努力。
本学年我校教师在各类教育教学中取得了一定成绩,校本培训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领导和老师们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扎实有效地开展教师校本培训工作,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平台,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根据县教育局校本培训有关文件精神和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为了更好地落实学校发展规划,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结合《永嘉县中小学校校本培训工作评估细则》和《关于调整永嘉县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评估表的通知》(永教师﹝2012)142号)文件精神,在开学初特制定《上塘路口小学校本培训工作计划》,做到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学校校本培训工作,建立以校为本的多元化的“校本培训”机制,促进教师队伍整体专业素质的提升。做到领导重视,机制完善,活动扎实有效,措施有力,现将2014学年校本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明确目标,成立机构。
我校将校本培训工作列为学校工作中的重要常规任务,充分认识到全面实施教师校本培训是更新教师知识结构,转变教师教育理念,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水平的重要举措。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校本培训,成立以杨立臣校长为组长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和校本培训教科研组织机构,确保教师校本培训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
二、完善机制,措施有力。(一)建立和完善校本培训督导机制,校长作为校本培训第一责任人。学校将校本培训纳入教师年度考核目标体系,作为教师绩效考核和教师评优、评先的重要内容。对校本培训工作成绩优异的教研组(备课组)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对校本培训工作成绩不合格的教研组(备课组)和个人予以通报批评。(二)教师参加学习培训并取得规定学时是年度考核、职务评聘和评先评优的必备条件之一。每位教师每学年必须取得48学时,其中必须参加学校校本培训(被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培训部门派出长周期培训的除外)并不少于24学时。(三)学年内参加学习培训累计不足48学时,其中校本培训不足24学时者,当年年度考核、高级教师履职考核不能评为优秀。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学习培训的,年度考核为不合格。
三、狠抓教学常规,注重落实。(一)为了更好地开展校本培训工作,全体教师以语文组、数学组、综合组等教研组为单位,以每周二、周三、周四下午第二节课后进行集中研讨和培训。教研组组织教师集中培训首先做到了“四定”和“三查”:即在每次培训前定时间,定内容,定主讲人,定地点,培训时查出勤、查记录、查反思,从制度上保证了培训的严肃性和重要性。同时各教研组根据教师们对学习内容的需要,在开学初广泛征求教师的意见,有针对性的安排培训内容,确保内容是教师们需要的能在教学中产生实效的东西,避免了吃力不讨好的现象,确保内容的实效性。为了加大教学常规管理,学校行政分别下到各教研组、年级组具体指导。教导处进行随堂听课,不定时检查教师的备课、上课和作业批改情况,同时要求各教研组长经常深入各班听课、评课,参与各备课组的教学研讨活动。本学年已组织各学科集体备课超过6次,教学常规检查4次,每一位教师每学年上一节公开课,读教育名著,加强教师三笔字基本功训练,并将结果在教师周前会议上进行通报,有利地促进了常规教学各项制度的实施。
四、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模式。教师校本培训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一个永恒主题,同时又是一个系统工程,强化管理,确保措施到位十分关键。本年度我校校本培训内容分“规定内容”和“自定内容”两部分。
(一)校本培训“规定内容”
1.专业精神。大力弘扬“敬业、爱生、奉献”
的师德风尚,贯彻执行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开展政治思想和师德修养教育,教育政策和法规教育,组织教师学习先进教师的经验,树立科学教育观、教学观、人才观。
2.专业知识与技能。围绕教学基本环节、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针对教师实际,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理论,拓宽和更新专业知识,以课堂教学问题为突破口,训练教育教学技能,继续加强教师基本训练,研讨教育教学方法,交流改革经验,扎实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
3.专题培训。结合学校实际,开展德育工作、教科研、信息技术、心理健康等方面的专题培训。
(二)校本培训“自定内容”(1)骨干培训。大力支持我校教师参加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培训与学习,并形成我校的骨干教师教师队伍。(2)青年培训。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的平台,给青年教师一定的学习任务与压力,并根据青年教师不同业务层次进行“师徒结对”,使青年教师在思想和业务上尽快成长。(3)网络培训。充分利用教师办公电脑,实施校本教研与网络学习相结合的培训模式,使常规的教研活动真正成为校本培训的重要载体。把远程培训纳入校本培训体系中,使校本培训向系统化、规范化发展。同时把学校的学生工作、新课程实施、教学反思等活动都纳入到学习工作中来,使之更加丰满有肉。(4)合作读书。读教育名著,促专业成长。本学年切实开展读好书活动,并在校园网上开辟在线研讨等交流活动。(5)班主任培训。为进一步落实小学班主任工作,我校组织班主任经验交流会,把在日常班主任工作体会和困惑拿出来互相交流,要求教师全部参与,提高效率,同时将培训所获与组员交流共享。(6)基本功修炼。三笔一话”教师基本功,要求中青年教师有相应的培训记录或作业。学校要组织教师进行"三笔字教学基本功训练和比赛”。
五、培训形式
以教师发展为本,坚持因地制宜、学用结合,引导教师“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必要时,“走出去、引进来” ,分类受训、按需施教。以教研组(备课组)为主阵地,采取集体备课、读书活动、案例教学、课例研评。以教导处安排的教研活动为平台,采取专题研讨、讲座交流、观摩互动、教学比武、成果展示。以自觉性、持久性、习惯性的个人自主培训为最高境界,采取网络研修、教育教学创作,学校还倡导每位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
六、取得了成绩。
本学年学校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和、办各级各类教学活动和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14年11月26日上塘学区邵肖余主任教学调研暨校本教研活动,陈虎勇老师做了公开课展示教学。同时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育教学评比活动,全小丽老师获学区班主任基本功比赛三等奖,德育论文获市二等奖,季德才、陈剑舞老师分获县多媒体课件评比三等奖,2014年度论文季德才老师《从教材变化看问题解决变与不变》县二等奖和《由代与不代引发的教学管理故事》县三等奖,陈剑舞老师论文《科学反思自我提升》、《家庭教育因细节而美丽》和《信息网络与班级中队建设》3篇分获县二等奖。陈虎勇老师指导学生参加市第二十九届温州市科技创新大赛绘画三等奖,陈剑舞老师指导五年级英语书写比赛获县二等奖,全小丽老师指导二年级学生参加汉字书写竞赛获县二等奖,陈慧崇老师指导四年级学生参加汉字书写竞赛获学区三等奖,学生多人次参加市县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和体育节分获一、二、三等奖。教学质量比往年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以上这些成绩取得离不开全体师生共同努力。
本学年我校教师在各类教育教学中取得了一定成绩,校本培训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领导和老师们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扎实有效地开展教师校本培训工作,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平台,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