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俄国向何处去
班级 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1.1917年11月, _______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______________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__________________成立,世界上第一个_________国家诞生。
2.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政权是1871年在法国建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世
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它把社会主义由________变为___________,使
俄国走上实现_____________的独特之路,为世界上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对20世纪
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十月革命后,由于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联合反扑,苏俄政府被迫实行“___________”政
策。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1921年,苏俄政府开始实行___________,它的主要内容有:实
行___________;将部分国有企业让给国内外资本家经营;允许自由贸易,恢复___________。
到1925年,苏联国民经济得到恢复。
4.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直接联系起来,这是
列宁对建设社会主义思想的一大转变,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
意义。
5.“退一步,进两步”是指放弃__________________政策,实行________________政策。
6.列宁曾用“改良主义的方法”解决苏维埃俄国的经济发展问题。这里“改良主义的方法”
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请你将正确答案写在题号前面)
1.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A .一战是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B .一战激化俄国各种矛盾,推进革命爆发
C .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具备战争条件 D .没有一战就没有俄国十月革命
2.有学者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的发展特点简要地归纳为“社会主义
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下列符合该时期“由理想到现实”特点的
史实是( )
A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 .巴黎公社的建立
C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 .十月革命的胜利
3.十月革命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 )
A .成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B .成立了巴黎公社
C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D .标志着苏联解体
4.列宁说:1921年春天,情况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简洁、迅速、直接的办法去实现社会
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这里失败的“尝试”是指(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冷战政策
C .产业复兴法 D .马歇尔计划
5.1921年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要保证经济转到社会主义基础上就必
须这样做。“让步”的表现是( )
A .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采用新经济政策
C .制定五年计划 D .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
6.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把1921~1927年称为“退却的年代”,当时苏俄的经济退却包括( )
知 识 要 点 优 化 训 练
①放弃“战时共产主义”, 恢复自由贸易 ②发展资本主义,最终战胜社会主义
③对企业一定范围内实行“国退民进”的政策 ④在社会主义推行市场经济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
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 )
A .废除余粮征集制,实行粮食税 B .实行农业集体化政策,消灭地主阶级
C .实行工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 D .推行计划经济,重点发展重工业
8.右边是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l921~1925年粮食产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 A .《土地法令》的颁布 B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 1913 1921 1923 1925年 D .农业集体化的推行
9.新经济政策是苏俄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的有益探索,这种探索表现在( )
A .解决了国内的经济困难,粉碎了国内外敌人的进攻
B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
C .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D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摆脱了经济危机
10.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原因是( )
A .十月革命后人民生活极端痛苦 B .国内战争的需要
C .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面临着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
D .列宁要把苏俄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强国
11.1921年列宁同志说:“我们在夺取政权后就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
会主义的现成办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验做出判
断。”列宁进行的比较成功的“实验”是( )
A .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B .实施战时共产主义
C .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D .实施新经济政策
12.列宁说:“国内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
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社会主义工业化 D .农业集体化
13.1921 年,苏俄面对困境实行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新”在何处
A .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B .国家干预经济
C .允许资本主义经济无限制的发展 D .利用商品、市场等手段建设社会主义
14.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阳光灿烂。”这
里“阳光灿烂”的原因是( )
A .推行农奴制改革 B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实施新经济政策 D .形成斯大林模式
15.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位农民曾说:“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
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这反映了苏俄农民对哪一政策不满
(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斯大林模式 D .赫鲁晓夫改革
二、非选择题
16.材料一: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立按共产主义原则
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
阅读材料一,回答:
1.材料中“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的政策指什么政策?
2.“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认识到错误以后,开始实行什么政策?
3.材料中的“无产阶级国家”的名称是什么?
材料二: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的决议(节录)
(二)这种税的税额应当比以前用余粮收集的方法所征得少„„
(四)„„对于中农、力量单薄的农民„„等,税额应低一些。扩大自己的播种面积以及提高整个农户生产率的勤恳的农民,在缴纳实物税方面应得到优待,或者是降低其税率,或者部分地免税。
(八)在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饲料,农民可以全权处理。允许在地方经济流通范围内实行交换。
阅读材料二,回答:
4.根据材料判断当时苏俄实行什么政策?具有什么重大意义?
第2课 苏联的崛起
知 识 要 点
1.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____,世界第_____。苏联从一个落后的______国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________强国。
2.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这标志着_______________在苏联的建立。也标志着_____________形成。
4.斯大林模式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斯大林通过这种建设模式,使苏联跻身于______________的行列,为后来________________奠定基础。但这种模式阻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妨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 化 训 练
一、选择题(请你将正确答案写在题号前面)
1.斯大林模式在苏联形成的标志是( )
A .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B .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
C .工业化的完成 D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2.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斯大林
( )
A .适时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适时实施了新经济政策
C .合理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 D .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3.“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长期僵化地执行计划指令,压抑
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这一评价针对的是 (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新经济政策C .斯大林模式 D .英法绥靖政策
4.右图是一幅反映苏联经济发展严重失衡的漫画,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实行新经济政策
C .斯大林模式 D .赫鲁晓夫改革
5.斯大林模式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也是苏联解体的根源,
其主要特征是( )
A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B .充分发挥市场作用
C .注重民主与法制建设 D .提倡个人崇拜
6.斯大林曾说:“工业化的中心,工业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这
一思想给苏联发展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
A .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B .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 .加速了农业化的发展 D .形成了过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7.前苏联有一个笑话:农夫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回到家里对老婆说:“看,我 们有炸鱼吃了!”老婆说:“没有油啊。”伊万说:“那就煮。”老婆说:“没锅。”伊万说:“那 就烤。”老婆说:“没有柴。”伊万气坏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 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该笑话反映的是( )
A .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 B .个人崇拜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
C .新经济政策恢复自由贸易的后果 D .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带来的弊端
8.某班举行历史辩论会,右图所示为双方辩手的主要观点。据
此判断此辩论会的主题应该是( )
A .农奴制改革的利弊 B .新经济政策的利弊
C .斯大林模式的利弊 D .罗斯福新政的利弊
11.对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苏联的某种政治经济模式,有学者
认为:从富国强兵的角度来说,成绩是辉煌的, 但从社会的
全面发展来说,是不成功的。该模式是指( )
A .废除农奴制 B .战时共产主义 C .新经济政策 D .斯大林模式
二、材料题
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邓小平
(1)为什么说“列宁的思路比较好”?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3分)
材料二
(2)图11. 图12分别反映了苏联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4分)
(3)指出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中,与图12类似的历史事件。(2分)
(4)以史为鉴,僵化了的“苏联模式”是导致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材料一中“苏联的模式僵化了”指的是什么?(2分)
第1课 俄国向何处去
班级 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1.1917年11月, _______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______________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__________________成立,世界上第一个_________国家诞生。
2.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政权是1871年在法国建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世
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它把社会主义由________变为___________,使
俄国走上实现_____________的独特之路,为世界上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对20世纪
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十月革命后,由于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联合反扑,苏俄政府被迫实行“___________”政
策。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1921年,苏俄政府开始实行___________,它的主要内容有:实
行___________;将部分国有企业让给国内外资本家经营;允许自由贸易,恢复___________。
到1925年,苏联国民经济得到恢复。
4.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直接联系起来,这是
列宁对建设社会主义思想的一大转变,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
意义。
5.“退一步,进两步”是指放弃__________________政策,实行________________政策。
6.列宁曾用“改良主义的方法”解决苏维埃俄国的经济发展问题。这里“改良主义的方法”
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请你将正确答案写在题号前面)
1.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A .一战是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B .一战激化俄国各种矛盾,推进革命爆发
C .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具备战争条件 D .没有一战就没有俄国十月革命
2.有学者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的发展特点简要地归纳为“社会主义
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下列符合该时期“由理想到现实”特点的
史实是( )
A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 .巴黎公社的建立
C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 .十月革命的胜利
3.十月革命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 )
A .成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B .成立了巴黎公社
C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D .标志着苏联解体
4.列宁说:1921年春天,情况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简洁、迅速、直接的办法去实现社会
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这里失败的“尝试”是指(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冷战政策
C .产业复兴法 D .马歇尔计划
5.1921年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要保证经济转到社会主义基础上就必
须这样做。“让步”的表现是( )
A .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采用新经济政策
C .制定五年计划 D .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
6.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把1921~1927年称为“退却的年代”,当时苏俄的经济退却包括( )
知 识 要 点 优 化 训 练
①放弃“战时共产主义”, 恢复自由贸易 ②发展资本主义,最终战胜社会主义
③对企业一定范围内实行“国退民进”的政策 ④在社会主义推行市场经济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
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 )
A .废除余粮征集制,实行粮食税 B .实行农业集体化政策,消灭地主阶级
C .实行工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 D .推行计划经济,重点发展重工业
8.右边是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l921~1925年粮食产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 A .《土地法令》的颁布 B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 1913 1921 1923 1925年 D .农业集体化的推行
9.新经济政策是苏俄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的有益探索,这种探索表现在( )
A .解决了国内的经济困难,粉碎了国内外敌人的进攻
B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
C .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D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摆脱了经济危机
10.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原因是( )
A .十月革命后人民生活极端痛苦 B .国内战争的需要
C .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面临着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
D .列宁要把苏俄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强国
11.1921年列宁同志说:“我们在夺取政权后就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
会主义的现成办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验做出判
断。”列宁进行的比较成功的“实验”是( )
A .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B .实施战时共产主义
C .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D .实施新经济政策
12.列宁说:“国内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
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社会主义工业化 D .农业集体化
13.1921 年,苏俄面对困境实行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新”在何处
A .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B .国家干预经济
C .允许资本主义经济无限制的发展 D .利用商品、市场等手段建设社会主义
14.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阳光灿烂。”这
里“阳光灿烂”的原因是( )
A .推行农奴制改革 B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实施新经济政策 D .形成斯大林模式
15.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位农民曾说:“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
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这反映了苏俄农民对哪一政策不满
(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斯大林模式 D .赫鲁晓夫改革
二、非选择题
16.材料一: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立按共产主义原则
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
阅读材料一,回答:
1.材料中“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的政策指什么政策?
2.“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认识到错误以后,开始实行什么政策?
3.材料中的“无产阶级国家”的名称是什么?
材料二: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的决议(节录)
(二)这种税的税额应当比以前用余粮收集的方法所征得少„„
(四)„„对于中农、力量单薄的农民„„等,税额应低一些。扩大自己的播种面积以及提高整个农户生产率的勤恳的农民,在缴纳实物税方面应得到优待,或者是降低其税率,或者部分地免税。
(八)在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饲料,农民可以全权处理。允许在地方经济流通范围内实行交换。
阅读材料二,回答:
4.根据材料判断当时苏俄实行什么政策?具有什么重大意义?
第2课 苏联的崛起
知 识 要 点
1.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____,世界第_____。苏联从一个落后的______国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________强国。
2.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这标志着_______________在苏联的建立。也标志着_____________形成。
4.斯大林模式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斯大林通过这种建设模式,使苏联跻身于______________的行列,为后来________________奠定基础。但这种模式阻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妨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 化 训 练
一、选择题(请你将正确答案写在题号前面)
1.斯大林模式在苏联形成的标志是( )
A .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B .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
C .工业化的完成 D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2.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斯大林
( )
A .适时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适时实施了新经济政策
C .合理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 D .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3.“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长期僵化地执行计划指令,压抑
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这一评价针对的是 (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新经济政策C .斯大林模式 D .英法绥靖政策
4.右图是一幅反映苏联经济发展严重失衡的漫画,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实行新经济政策
C .斯大林模式 D .赫鲁晓夫改革
5.斯大林模式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也是苏联解体的根源,
其主要特征是( )
A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B .充分发挥市场作用
C .注重民主与法制建设 D .提倡个人崇拜
6.斯大林曾说:“工业化的中心,工业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这
一思想给苏联发展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
A .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B .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 .加速了农业化的发展 D .形成了过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7.前苏联有一个笑话:农夫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回到家里对老婆说:“看,我 们有炸鱼吃了!”老婆说:“没有油啊。”伊万说:“那就煮。”老婆说:“没锅。”伊万说:“那 就烤。”老婆说:“没有柴。”伊万气坏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 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该笑话反映的是( )
A .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 B .个人崇拜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
C .新经济政策恢复自由贸易的后果 D .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带来的弊端
8.某班举行历史辩论会,右图所示为双方辩手的主要观点。据
此判断此辩论会的主题应该是( )
A .农奴制改革的利弊 B .新经济政策的利弊
C .斯大林模式的利弊 D .罗斯福新政的利弊
11.对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苏联的某种政治经济模式,有学者
认为:从富国强兵的角度来说,成绩是辉煌的, 但从社会的
全面发展来说,是不成功的。该模式是指( )
A .废除农奴制 B .战时共产主义 C .新经济政策 D .斯大林模式
二、材料题
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邓小平
(1)为什么说“列宁的思路比较好”?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3分)
材料二
(2)图11. 图12分别反映了苏联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4分)
(3)指出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中,与图12类似的历史事件。(2分)
(4)以史为鉴,僵化了的“苏联模式”是导致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材料一中“苏联的模式僵化了”指的是什么?(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