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酸激酶超高
引起肌酸激酶超高的原因有病毒性心肌炎,皮肌炎,肌肉损伤,肌营养不良,心包炎,脑血管意外及心脏手术等都可以使CK增高。 但影响CK因素很多,不必过于担心,可做全套心肌酶检查.
首先考虑肌肉损伤引起 但需要排除心肌的病变 建议查一下心肌酶谱或肌钙蛋白,如果正常心脏的病变可能性比较小 肌肉损伤导致的肌酸激酶升高原因很多 剧烈运动,肌肉拉伤,过度劳累,肌肉发炎等都有
肌酸激酶(CK)主要存在于骨骼肌、脑和心肌组织中。增高可见于心肌损伤坏死、脑血管疾病、急性脑外伤、酒精中毒、全身性惊厥、癫痫发作时血清CK的水平增高;甲状腺功能减退出现黏液性水肿和脑梗死时CK水平亦可增高。手术后、心导管、冠状动脉造影、运动试验、反复肌注、剧烈运动,肌酸激酶可一过性增高。
皮肌炎或横纹肌溶解症
高肌酸激酶血症
肌酸激酶(Creatinekinase,CK)又称为肌酸磷酸激酶(Creatinephosphokinase,CPK)。正常情况下,绝大多数肌酸激酶位于肌细胞内,血液中肌酸激酶升高一般提示已有肌肉损害或正发生肌肉损害。
慢性肌酸激酶升高称为高肌酸激酶血症,偶尔也见于正常人。1980年Rowland将无神经肌肉病临床和组织病理学证据的情况称之为特发性高肌酸激酶血症。对于有神经肌肉病临床症状的高肌酸激酶血症者,一般情况下,就诊后行各种相关检查有可能明确诊断。 符合以下条件者属无症状性高肌酸激酶血症。1.偶然发现血清肌酸激酶升高;2.至少3个月持续性高肌酸激酶血症;3.无症状或仅在就诊时发现轻微和非特异性症状(偶然出现轻度肌肉痛);4.无神经肌肉病家族史;5.缺乏与高肌酸激酶血症相关的神经肌肉病临床表现;
6.无心脏疾病(CK-MB及心电图正常);7.无其他高肌酸激酶血症的原因(恶性肿瘤、酗酒及滥用药物、全身代谢性疾病、感染、恶性高热、甲状腺及甲状旁腺疾病、血液病、妊娠、药物等)。 对于确定为无症状性高肌酸激酶血症者,一般应进行以下检查明确原因。1.神经系统检查,特别是肌力检查。2.家庭成员进行肌酸激酶测定。3.血乳酸试验:包括基础状态、前臂缺血后以及运动后。4.针电极肌电图检查。5.肌肉活检,标本进行常规组织学、多种组织化学染色、某些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及电子显微镜等检查
如果经过以上所述系统的检查仍为阴性结果,则可以考虑为特发性高肌酸激酶血症 (idiopathi chyper CKemias)。
运动后血清肌酸激酶异常增高的现象与ACE/CK-MM基因多态性研究
中文名称: 运动后血清肌酸激酶异常增高的现象与ACE/CK-MM基因多态性研究 全文提供: 购买充值卡,就可下载本篇论文全文
论文编号: 3861880【收藏本论文】【我的收藏】【我要投稿】
英文名称: The Study of Serum Creatine Kinase Abnormal Elevation Post-excercise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ACE/CK-MM Gene Polymorphism
学位类型: 博士毕业论文
作者: 涉及隐私,隐去*** 作者本人请参看权力声明>>
导师: 涉及隐私,隐去***
毕业学校: 涉及隐私,隐去***
专业: 急诊医学
毕业年份: 涉及隐私,隐去***
关键字: 运动性横纹肌溶解 高反应者 ACE CK-MM 基因多态性
简介目录: 点击此处 免费索取本论文简介和目录>>
全文提供: 购买充值卡,就可下载本篇论文全文
论文发表:快速、低价、包过!发表论文就找论文天下!
论文摘要: 众所周知,在高强度运动后可出现肌痛、肌酸激酶增高等横纹肌溶解的症状,甚至导致严重并发症.近来人们逐渐发现,部分健康人群在中低强度下就出现血清CK的异常增高,其增高幅度与运动负荷程度不成比例(略)称为运动后血清肌酸激酶“高反应者”(high responders,HR).在排除体格、身体素(略)、身体脂肪含量以及某些酶的缺乏后,人们考虑这种现象与基因差异有关.近几年来我们在临床中也发现数例年轻士兵为HR,在中低强度负荷训练后,以乏力、黑尿等症状就诊,伴血清CK明显增高,个别患者还反复发作;还发现一对健康父子同为HR,故推测HR与基因有关,并通过对部分HR的(略)发现两个可能与之有关的耐力基因.为了查明HR在中国汉族中的分布特点并探讨其与ACE基因I/D多态性及CKM(略)酶切片段多态性的关系,我们筛选出201名健康新兵进行3000m跑,对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转氨酶及电解质进行检测,通过百分位点初步确定HR界定值,然后采用PCR及限制性酶切多态性分析技术,对所有受试者ACE、CKMM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发现,在我们的运动强度下(略)为577IU/L,有20名受...
It was well known that high intensity ex(omitted) lead to myalgia, increased creatine kinase(CK) and other symptoms of rhabdomyolysis,and even resul(omitted)us
complications.However,some healthy people had CK markedly elevat(omitted)oderate or mild intensity exercise and their proportional was asymmetric,some scholar(omitted)ese people,that CK obviously elevation post moderate or mild intensity exercis(omitted)responders(HR).After excluded the medical,fitness,training status,body fat content,and the la...
目录:缩略语表 第5-6页
中文摘要 第6-8页
Abstract 第8-9页
前言 第10-14页
第1章 运动后肌酸激酶高反应者的界定 第14-38页
·研究对象和方法 第15-16页
·结果 第16-34页
·讨论 第34-38页
第2章 ACE基因多态性与运动后肌酸激酶高反应的关系 第38-54页
·样本采集 第38-39页
·实验仪器和试剂 第39-40页
·实验方法 第40-43页
·统计学方法 第43页
·结果 第43-50页
一. CK不高的神经肌肉病(肌肉改变)
1. 某些类型的肌营养不良和先天性肌病;
2. 肌肉萎缩;
3. 激素性肌病;
4. 结缔组织合并的肌病;
5. 慢性酒精中毒性肌病;
6.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肌病
二.CK轻度或中度升高的肌肉病
1. 肌营养不良:Emery-Dreifuss型、LGMD、面肩肱型、眼咽型、远端型、强直型、先天性;
2. 先天性肌病;
3. 慢性炎性肌病:病毒性、寄生虫性、包涵体肌炎、结缔组织病、筋膜肌炎;
4. 糖原累积病及脂质累积病;
5. 周期性麻痹;
6. 线粒体肌病;
7. 恶性高热;
8. 内分泌性肌病;
9. 运动神经元病
三. 高CK而无神经肌肉病的临床症状的情况
1. 剧烈或缓慢持续运动;
2. 肌肉块大;
3. 肌肉外伤如肌肉注射、肌电图检查、跌伤等;
4. 精神病、譫妄;
5. 药物:乙醇、麻醉药、其他;
6. 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低下、甲状旁腺功能低下
7. 特发性高CK血症;
8. 一氧化碳中毒、抽搐(熱性惊厥、癫痫发作后)等。
四. 高CK的神经肌肉病
1. Dystrophinopathies: DMD/BMD;
2. 肢带型肌营养不良:LGMD 2C-2F、2A、2B、2G、1C;
3. 先天性肌营养不良 福山型(Fukuyama型);
4. 远端型肌病: Miyosh型(三好型);
5.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部分呼吸道感染并发急性肌炎;
6. 甲状腺功能低下;
7. 急性肌肉损伤:急性横纹肌溶解症、挤压综合症等
请参考上述表格内容,结合临床表现和肌电图、肌活检综合判断。值得注意的是CK值与疾病的发展阶段有明显相关。例如有的疾病早期可以明显升高,但肌纤维大量破坏之后,
被结缔组织所代替,到了终末期改变时,CK值反而不高或下降。
肌酸激酶超高
引起肌酸激酶超高的原因有病毒性心肌炎,皮肌炎,肌肉损伤,肌营养不良,心包炎,脑血管意外及心脏手术等都可以使CK增高。 但影响CK因素很多,不必过于担心,可做全套心肌酶检查.
首先考虑肌肉损伤引起 但需要排除心肌的病变 建议查一下心肌酶谱或肌钙蛋白,如果正常心脏的病变可能性比较小 肌肉损伤导致的肌酸激酶升高原因很多 剧烈运动,肌肉拉伤,过度劳累,肌肉发炎等都有
肌酸激酶(CK)主要存在于骨骼肌、脑和心肌组织中。增高可见于心肌损伤坏死、脑血管疾病、急性脑外伤、酒精中毒、全身性惊厥、癫痫发作时血清CK的水平增高;甲状腺功能减退出现黏液性水肿和脑梗死时CK水平亦可增高。手术后、心导管、冠状动脉造影、运动试验、反复肌注、剧烈运动,肌酸激酶可一过性增高。
皮肌炎或横纹肌溶解症
高肌酸激酶血症
肌酸激酶(Creatinekinase,CK)又称为肌酸磷酸激酶(Creatinephosphokinase,CPK)。正常情况下,绝大多数肌酸激酶位于肌细胞内,血液中肌酸激酶升高一般提示已有肌肉损害或正发生肌肉损害。
慢性肌酸激酶升高称为高肌酸激酶血症,偶尔也见于正常人。1980年Rowland将无神经肌肉病临床和组织病理学证据的情况称之为特发性高肌酸激酶血症。对于有神经肌肉病临床症状的高肌酸激酶血症者,一般情况下,就诊后行各种相关检查有可能明确诊断。 符合以下条件者属无症状性高肌酸激酶血症。1.偶然发现血清肌酸激酶升高;2.至少3个月持续性高肌酸激酶血症;3.无症状或仅在就诊时发现轻微和非特异性症状(偶然出现轻度肌肉痛);4.无神经肌肉病家族史;5.缺乏与高肌酸激酶血症相关的神经肌肉病临床表现;
6.无心脏疾病(CK-MB及心电图正常);7.无其他高肌酸激酶血症的原因(恶性肿瘤、酗酒及滥用药物、全身代谢性疾病、感染、恶性高热、甲状腺及甲状旁腺疾病、血液病、妊娠、药物等)。 对于确定为无症状性高肌酸激酶血症者,一般应进行以下检查明确原因。1.神经系统检查,特别是肌力检查。2.家庭成员进行肌酸激酶测定。3.血乳酸试验:包括基础状态、前臂缺血后以及运动后。4.针电极肌电图检查。5.肌肉活检,标本进行常规组织学、多种组织化学染色、某些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及电子显微镜等检查
如果经过以上所述系统的检查仍为阴性结果,则可以考虑为特发性高肌酸激酶血症 (idiopathi chyper CKemias)。
运动后血清肌酸激酶异常增高的现象与ACE/CK-MM基因多态性研究
中文名称: 运动后血清肌酸激酶异常增高的现象与ACE/CK-MM基因多态性研究 全文提供: 购买充值卡,就可下载本篇论文全文
论文编号: 3861880【收藏本论文】【我的收藏】【我要投稿】
英文名称: The Study of Serum Creatine Kinase Abnormal Elevation Post-excercise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ACE/CK-MM Gene Polymorphism
学位类型: 博士毕业论文
作者: 涉及隐私,隐去*** 作者本人请参看权力声明>>
导师: 涉及隐私,隐去***
毕业学校: 涉及隐私,隐去***
专业: 急诊医学
毕业年份: 涉及隐私,隐去***
关键字: 运动性横纹肌溶解 高反应者 ACE CK-MM 基因多态性
简介目录: 点击此处 免费索取本论文简介和目录>>
全文提供: 购买充值卡,就可下载本篇论文全文
论文发表:快速、低价、包过!发表论文就找论文天下!
论文摘要: 众所周知,在高强度运动后可出现肌痛、肌酸激酶增高等横纹肌溶解的症状,甚至导致严重并发症.近来人们逐渐发现,部分健康人群在中低强度下就出现血清CK的异常增高,其增高幅度与运动负荷程度不成比例(略)称为运动后血清肌酸激酶“高反应者”(high responders,HR).在排除体格、身体素(略)、身体脂肪含量以及某些酶的缺乏后,人们考虑这种现象与基因差异有关.近几年来我们在临床中也发现数例年轻士兵为HR,在中低强度负荷训练后,以乏力、黑尿等症状就诊,伴血清CK明显增高,个别患者还反复发作;还发现一对健康父子同为HR,故推测HR与基因有关,并通过对部分HR的(略)发现两个可能与之有关的耐力基因.为了查明HR在中国汉族中的分布特点并探讨其与ACE基因I/D多态性及CKM(略)酶切片段多态性的关系,我们筛选出201名健康新兵进行3000m跑,对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转氨酶及电解质进行检测,通过百分位点初步确定HR界定值,然后采用PCR及限制性酶切多态性分析技术,对所有受试者ACE、CKMM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发现,在我们的运动强度下(略)为577IU/L,有20名受...
It was well known that high intensity ex(omitted) lead to myalgia, increased creatine kinase(CK) and other symptoms of rhabdomyolysis,and even resul(omitted)us
complications.However,some healthy people had CK markedly elevat(omitted)oderate or mild intensity exercise and their proportional was asymmetric,some scholar(omitted)ese people,that CK obviously elevation post moderate or mild intensity exercis(omitted)responders(HR).After excluded the medical,fitness,training status,body fat content,and the la...
目录:缩略语表 第5-6页
中文摘要 第6-8页
Abstract 第8-9页
前言 第10-14页
第1章 运动后肌酸激酶高反应者的界定 第14-38页
·研究对象和方法 第15-16页
·结果 第16-34页
·讨论 第34-38页
第2章 ACE基因多态性与运动后肌酸激酶高反应的关系 第38-54页
·样本采集 第38-39页
·实验仪器和试剂 第39-40页
·实验方法 第40-43页
·统计学方法 第43页
·结果 第43-50页
一. CK不高的神经肌肉病(肌肉改变)
1. 某些类型的肌营养不良和先天性肌病;
2. 肌肉萎缩;
3. 激素性肌病;
4. 结缔组织合并的肌病;
5. 慢性酒精中毒性肌病;
6.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肌病
二.CK轻度或中度升高的肌肉病
1. 肌营养不良:Emery-Dreifuss型、LGMD、面肩肱型、眼咽型、远端型、强直型、先天性;
2. 先天性肌病;
3. 慢性炎性肌病:病毒性、寄生虫性、包涵体肌炎、结缔组织病、筋膜肌炎;
4. 糖原累积病及脂质累积病;
5. 周期性麻痹;
6. 线粒体肌病;
7. 恶性高热;
8. 内分泌性肌病;
9. 运动神经元病
三. 高CK而无神经肌肉病的临床症状的情况
1. 剧烈或缓慢持续运动;
2. 肌肉块大;
3. 肌肉外伤如肌肉注射、肌电图检查、跌伤等;
4. 精神病、譫妄;
5. 药物:乙醇、麻醉药、其他;
6. 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低下、甲状旁腺功能低下
7. 特发性高CK血症;
8. 一氧化碳中毒、抽搐(熱性惊厥、癫痫发作后)等。
四. 高CK的神经肌肉病
1. Dystrophinopathies: DMD/BMD;
2. 肢带型肌营养不良:LGMD 2C-2F、2A、2B、2G、1C;
3. 先天性肌营养不良 福山型(Fukuyama型);
4. 远端型肌病: Miyosh型(三好型);
5.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部分呼吸道感染并发急性肌炎;
6. 甲状腺功能低下;
7. 急性肌肉损伤:急性横纹肌溶解症、挤压综合症等
请参考上述表格内容,结合临床表现和肌电图、肌活检综合判断。值得注意的是CK值与疾病的发展阶段有明显相关。例如有的疾病早期可以明显升高,但肌纤维大量破坏之后,
被结缔组织所代替,到了终末期改变时,CK值反而不高或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