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 ▏纤维成分含量

针织内衣

合格率:90%(2015年国家监督抽查数据)

不合格项目:纤维成分含量

解读专家:张玉莲(国家纺织服装产品质检中心(广州)工程师)

相关报道

新浪网2004年2月23日报道,质检总局开展的针织内衣国抽合格率为72.8%。其中纤维含量不合格问题严重。

华商报2007年1月25日报道,西安市质监局抽检大型超市内销售的针织内衣合格率仅为23.53%。纤维含量和pH值是主要不合格项目。

深圳新闻网2011年12月1日报道,广东省质监局对针织内衣产品抽查结果显示,22种问题产品中有17种纤维含量存在虚标问题。

中国经济网2013年2月1日报道,上海市质监局抽检市售针织(保暖)内衣结果显示,多批次产品纤维含量不合格。

□ 本报记者 张文礼

日前,质检总局公布了2015年第1季度针织内衣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结果显示,纤维成分含量不合格成为此次抽查的主要不合格项目之一。纤维成分有何作用?其不合格会对消费者产生哪些影响?中国质量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家纺织服装产品质检中心(广州)张玉莲工程师。

“几乎所有类型的纺织品都可能存在纤维成分含量不合格的情况。”采访刚开始,张玉莲便语出惊人。“但这个问题实际上也没有那么严重。”话锋一转,她解释道,按照标准规定,产品用了什么材料是要明示的,如果明示内容和检测结果不一致或者有差异,就可判定为不合格。

“最直观的就是买到价高质次的产品。”张玉莲说,比如,若产品标示的是纯棉而实际上是纯涤纶的产品,舒适度和纯棉产品相比会有很大差异,尤其是小孩穿着时,由于不吸汗、闷热、摩擦刺激皮肤等,有可能出现皮肤瘙痒发红的情况。

据专业人士介绍,服装面料中棉、羊毛等原料含量减少10%或者更多,消费者一般难以辨别,穿着舒适度差别也不大,但对于生产企业来说,生产成本区别则很大。纤维含量不合格主要有实测的纤维含量与标注值不相符、实测的纤维与标注的纤维成分名称不相符、产品无纤维成分含量标识3种表现。

“整体来说,纤维成分含量不合格是一个多发的现象。”张玉莲告诉中国质量报记者,导致这个项目不合格有多种原因,有些厂家以次充好,以劣充优,这属于主观故意的情况;另外一种情况则是因为企业生产工艺上的变化和波动导致出现微小的不合格。比如当氨纶和锦纶交织的时候,氨纶因为弹性特别大,延伸性很好,在制作过程中,有时会因为张力的微小变动而导致氨纶的含量不足或者过多。单从检测数据上看,这些产品应该被判定为不合格,“但我个人的看法是,这种情况不应该算以次充好。”她说。

张玉莲表示,这种非主观不合格还和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意识淡薄有关。若企业每一批次的原料生产出来后都进行相应的检测,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这种非主观不合格情况。“目前来说,大企业对质量把控相对比较好,但整体情况还很严峻。”张玉莲说,质量把关能力和企业的规模、品牌的知名度、企业自身的质量控制体系建设直接相关。一般来说,一些大型企业的质量把关还是比较严格的。但内衣产业门槛低,产业集中度也很低,很多都是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方式,根本没有质量把关的能力或意识。

记者查阅近几年的国家抽查数据发现,从2009年到2014年,针织内衣产品国抽合格率分别为90.3%(2009年)、95%(2010年)、92.7%(2011年)、90%(2014年)。针织内衣产品的主要质量问题涉及纤维成分含量、pH值和耐洗色牢度等项目。而综合其他各级监管部门多年来的监督抽查数据不难发现,纤维含量不合格已然成为针织内衣产品的“顽疾”,包括不少品牌服装也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

“在一些生产集中地的内衣企业像蚂蚁一样,遍地都是。”谈及我国目前的针织内衣产业现状时,张玉莲这样表述。据她介绍,整个行业目前小企业、尤其是微小企业特别多。在部分内衣生产企业集中地,绝大多数企业规模都很小,连标准是什么或生产过程大致有什么要求都不知道,就更无法谈及按照标准来生产。这也是目前监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从标准上来讲,没有规定某种内衣必须要使用何种纤维,但是企业必须要标明使用的材料。其次标准对于纤维含量也有一个允许偏差的数值。”张玉莲举例说,若产品标明50%的棉和50%的涤纶,而实际检测中棉的含量是在45%~55%之间,则是允许的,这也就是标准规定的允差范围。如果允差超过±5%,就会被判定为不合格。“只要能进行相应的质量把关,我相信产品都是能合格的,但有些企业不根据自身实际,仅根据原料提供方提供的信息随便打一个标识,生产出不合格产品的情况就会很普遍。”张玉莲说。

安全选购

纤维成分含量是服装产品的重要品质指标之一,也是决定产品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消费者往往依据明示纤维成分含量来选购产品。因此,掌握必要的选购常识非常重要。

●首选大牌企业和知名品牌,相对来说,大企业自我管理能力较强,抽查率较高,标示内容可信度比较高。

●看标签内容,产品名称、厂名厂址、纤维含量、洗涤保养方法等是否正确合规。

●在选购时,留意产品是否有发酸、刺鼻等不正常或刺激性气味。若有,则尽量不选购该产品。

●检查缝线部位是否有针洞或缝线开裂破损的迹象,因为生产中缝针若出现问题后,某些部位的纱线会被扎断,导致后续出现线圈脱套的现象,属于比较严重的缺陷。

●不要一味追求高价产品。因为针织内衣产品属于价格开放的产品,其产品定价更多是根据目标消费群来进行,因此大品牌和小品牌之间的价格差异并不能完全反映质量差距。

信息来源:中国质量报

中国纺织服装检测论坛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针织内衣

合格率:90%(2015年国家监督抽查数据)

不合格项目:纤维成分含量

解读专家:张玉莲(国家纺织服装产品质检中心(广州)工程师)

相关报道

新浪网2004年2月23日报道,质检总局开展的针织内衣国抽合格率为72.8%。其中纤维含量不合格问题严重。

华商报2007年1月25日报道,西安市质监局抽检大型超市内销售的针织内衣合格率仅为23.53%。纤维含量和pH值是主要不合格项目。

深圳新闻网2011年12月1日报道,广东省质监局对针织内衣产品抽查结果显示,22种问题产品中有17种纤维含量存在虚标问题。

中国经济网2013年2月1日报道,上海市质监局抽检市售针织(保暖)内衣结果显示,多批次产品纤维含量不合格。

□ 本报记者 张文礼

日前,质检总局公布了2015年第1季度针织内衣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结果显示,纤维成分含量不合格成为此次抽查的主要不合格项目之一。纤维成分有何作用?其不合格会对消费者产生哪些影响?中国质量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家纺织服装产品质检中心(广州)张玉莲工程师。

“几乎所有类型的纺织品都可能存在纤维成分含量不合格的情况。”采访刚开始,张玉莲便语出惊人。“但这个问题实际上也没有那么严重。”话锋一转,她解释道,按照标准规定,产品用了什么材料是要明示的,如果明示内容和检测结果不一致或者有差异,就可判定为不合格。

“最直观的就是买到价高质次的产品。”张玉莲说,比如,若产品标示的是纯棉而实际上是纯涤纶的产品,舒适度和纯棉产品相比会有很大差异,尤其是小孩穿着时,由于不吸汗、闷热、摩擦刺激皮肤等,有可能出现皮肤瘙痒发红的情况。

据专业人士介绍,服装面料中棉、羊毛等原料含量减少10%或者更多,消费者一般难以辨别,穿着舒适度差别也不大,但对于生产企业来说,生产成本区别则很大。纤维含量不合格主要有实测的纤维含量与标注值不相符、实测的纤维与标注的纤维成分名称不相符、产品无纤维成分含量标识3种表现。

“整体来说,纤维成分含量不合格是一个多发的现象。”张玉莲告诉中国质量报记者,导致这个项目不合格有多种原因,有些厂家以次充好,以劣充优,这属于主观故意的情况;另外一种情况则是因为企业生产工艺上的变化和波动导致出现微小的不合格。比如当氨纶和锦纶交织的时候,氨纶因为弹性特别大,延伸性很好,在制作过程中,有时会因为张力的微小变动而导致氨纶的含量不足或者过多。单从检测数据上看,这些产品应该被判定为不合格,“但我个人的看法是,这种情况不应该算以次充好。”她说。

张玉莲表示,这种非主观不合格还和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意识淡薄有关。若企业每一批次的原料生产出来后都进行相应的检测,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这种非主观不合格情况。“目前来说,大企业对质量把控相对比较好,但整体情况还很严峻。”张玉莲说,质量把关能力和企业的规模、品牌的知名度、企业自身的质量控制体系建设直接相关。一般来说,一些大型企业的质量把关还是比较严格的。但内衣产业门槛低,产业集中度也很低,很多都是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方式,根本没有质量把关的能力或意识。

记者查阅近几年的国家抽查数据发现,从2009年到2014年,针织内衣产品国抽合格率分别为90.3%(2009年)、95%(2010年)、92.7%(2011年)、90%(2014年)。针织内衣产品的主要质量问题涉及纤维成分含量、pH值和耐洗色牢度等项目。而综合其他各级监管部门多年来的监督抽查数据不难发现,纤维含量不合格已然成为针织内衣产品的“顽疾”,包括不少品牌服装也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

“在一些生产集中地的内衣企业像蚂蚁一样,遍地都是。”谈及我国目前的针织内衣产业现状时,张玉莲这样表述。据她介绍,整个行业目前小企业、尤其是微小企业特别多。在部分内衣生产企业集中地,绝大多数企业规模都很小,连标准是什么或生产过程大致有什么要求都不知道,就更无法谈及按照标准来生产。这也是目前监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从标准上来讲,没有规定某种内衣必须要使用何种纤维,但是企业必须要标明使用的材料。其次标准对于纤维含量也有一个允许偏差的数值。”张玉莲举例说,若产品标明50%的棉和50%的涤纶,而实际检测中棉的含量是在45%~55%之间,则是允许的,这也就是标准规定的允差范围。如果允差超过±5%,就会被判定为不合格。“只要能进行相应的质量把关,我相信产品都是能合格的,但有些企业不根据自身实际,仅根据原料提供方提供的信息随便打一个标识,生产出不合格产品的情况就会很普遍。”张玉莲说。

安全选购

纤维成分含量是服装产品的重要品质指标之一,也是决定产品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消费者往往依据明示纤维成分含量来选购产品。因此,掌握必要的选购常识非常重要。

●首选大牌企业和知名品牌,相对来说,大企业自我管理能力较强,抽查率较高,标示内容可信度比较高。

●看标签内容,产品名称、厂名厂址、纤维含量、洗涤保养方法等是否正确合规。

●在选购时,留意产品是否有发酸、刺鼻等不正常或刺激性气味。若有,则尽量不选购该产品。

●检查缝线部位是否有针洞或缝线开裂破损的迹象,因为生产中缝针若出现问题后,某些部位的纱线会被扎断,导致后续出现线圈脱套的现象,属于比较严重的缺陷。

●不要一味追求高价产品。因为针织内衣产品属于价格开放的产品,其产品定价更多是根据目标消费群来进行,因此大品牌和小品牌之间的价格差异并不能完全反映质量差距。

信息来源:中国质量报

中国纺织服装检测论坛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 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解读
  • <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解 读 何 梅 83132903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提 纲 制定背景 国际组织指导原则 制定主要内容解读 制定背景 以营养科学为指导,开拓食品工业发展新领域,无疑是食品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发达 ...查看


  • 下个五年我们吃什么?从华人饮食习惯解读[美国新版膳食指南]
  • --------------------------------------- <美国膳食指南>是1980年起每5年修订一次,最新的修订版<2005年美国膳食指南>于2005年1月由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美国农业部联 ...查看


  • 郭力话健康:一起来解读血脂化验单
  • 什么是好胆固醇?什么是坏胆固醇?血脂检查的项目那么多,每个项目分别代表什么含义?检查指标高于或低于正常值,该如何正确看待?血脂的主要检查指标有哪些?在主持<中医百草园>节目的过程中,经常有听众朋友向我咨询有关化验单的问题,由于临 ...查看


  • 饮食营养论文
  • "食品营养标签"与饮食行为指导 根据国际经验,善用食物标签上的营养资料,有助于改善消费者的饮食习惯,由此进一步改善国民的营养状况,提高国民身体素质.以美国为例:1990年前,只有34%的美国居民有看营养标签的习惯:199 ...查看


  • 茶之密码:一张图解析茶叶中的化学成分
  • "蓝色字"可们! 中国茶--东方神奇的树叶,历史悠久,包含万千.其中蕴含着无穷的密码,等待我们去解读. 探知茶,解读茶之密码,首先,从茶的化学成分开始. ▲一提到化学,相信很多妹子的表情是这样的! 先别懵,来张图提提神! ...查看


  • 公共营养师 4
  • 公共营养师 三级技能考试题类型总结 题目类型一:营养调查(膳食调查的方法) 一.某30岁男性,公司销售职员,身高160cm,体重:53kg,请您用24小时回顾法对其进行膳食营养调查,并完成下列操作. 1.制作膳食营养调查表 2.简述调查过程 ...查看


  • 解读健康体检报告单
  • 解读健康体检报告单 许多人在体检过后,对结果非常关心.然而,真正能够看懂各项指标是否正常的人却不多. 一般体检,包括外科.耳鼻喉科.内科(血压.心电图.B超).妇科以及X光等项目,其结果一看就明白,而验血的结果虽然有正常参考值对照附于每项结 ...查看


  • 03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
  • 卫生部关于印发<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的通知 (卫监督发[2007]300号 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 为指导和规范食品营养标签 ...查看


  • 休闲食品1
  • 休闲食品 饼干糕点 饼干 酥性饼干(奶油饼干.葱香饼干.芝麻饼干.蛋酥饼). 韧性饼干(牛奶饼.香草饼.蛋味饼.玛利饼.波士顿饼). 夹心饼干(柠檬味.草莓味.芒果味.香橙味.奶酪味.蓝莓味.奶油苏打.凤梨味.青柠味). 威化饼干(草莓味.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