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规划方案(一)
摘要:目前,我国北方城市的经济急剧程度依然偏低,产业布局相对零散。作为内陆经济开发区的河南省漯河市,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因此,建设集中化半独立式工业园区,遵循“项目导入服从于功能定位”的规划概念,对于完善城市工业布局,优化经济和产业结构,将产生重要影响。运用控制性详细规划手段对小城镇工业园区的发展进行宏观控制,有利于园区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有利于规划仅设管理的规范化,从而推动小城镇经济的健康良性发展。
工业园区位于漯河
一、【规划背景】
1.1、规划范围
漯河市市铁东工业区漯周铁路以南,京珠高速路和黑河以西,其东南方是驻马店市,南邻,西临解放路。面积约1200万平方米。
1.2、特殊的区位环境条件
漯河市是河南省中部的一个重要地区,是中国内陆经济特区,著名的双汇工业园就位于其西北方向。该工业园区位于市郊,园区两侧是南外环路和绕城漯界高速公路,漯阜铁路提速工程扩建,漯河东站就在园区旁边,使园区能通过燕山大道直达高速,通过铁路运输方便顺畅,提前进入中原陆路交通快速,是源汇新一轮城市发展的重点区域,是中外客商和有识之士投资创业的理想宝地。
交通条件十分便利,具有很强的接受城市辐射能力。整个用地高差起伏不大,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沙澧两河交汇于境内,水资源丰富且水质良好;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分明,属典型的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
在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面前,一个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的工业园区是漯河市工业发展和招商引资的重要之地这就决定了园区规划建设的现实性。该工业园区在形成一定规模后将成为中心城市整体经济发展,市域第二产业生产力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1.3、交通优势
该工业园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交通发达,京广铁路纵贯南北,漯宝(丰)、漯阜(阳)铁路连接东西。京深公路(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等交通干线纵横交错,公路密度居全省之首。漯河市区内沙、澧河上已建成桥梁8座,新修和拓宽街道46条,绿化覆盖率达33%,是省级园林城市。市区建成国内一流的10万门程控电话及移动通讯。
二、【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
2.1、协调统一、合理结合
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将发展生态工业与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相结合,与引进高科技、提高经济质量相结合,与区域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生态保护和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
2.2、可学布局、综合开发
工业园区以发展一类、二类工业为主,接纳市区部分三类工业,规划合理布局工业、仓储、居住、服务、公共设施用地,协调健康的开发创造最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等综合效益。
2.3、统一规划、分步建设
规划充分注重实施的可操作性。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特点,规划有较强的弹性和应变力,有利于滚动开发,达到开发一片,建成一片,获效一片。
2.4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
漯河市是国家园林城市,该园区又是在漯河市大力提倡创建生态城市的大环境下诞生的,生态环保是其规划的一条重要指导思想,从选址、建设、及“三废”的排放,都应得到合理
组织和处理。
三、【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根据区域发展背景和地段区位条件,该工业区规划坚持从现实出发变通创新追求特色空间结构的塑造和用地布局的完整,强调节约用地和基础设施的合理投入,优化规划编制成果的指标体系,注重园区的生态和环境保护意识,以实现一个具有北方城市特色环境优美用地合理管理科学的现代工业园区。园区工业性质以一类工业为主。
规划原则为:
3.1、与自然和谐共存原则:
园区应与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相结合,保持尽可能多的生态功能。对于现有工业园区,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产生和对环境的压力。新建园区的选址应充分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容量,调整列入生态敏感区的工业企业,最大限度地降低园区对局地景观和水文背景、区域生态系统以及对全球环境造成的影响。
3.2、生态效率原则:
在园区布局、基础设施、建筑物构造和工业过程中,应全面实施清洁生产。通过园区各企业和企业生产单元的清洁生产,尽可能降低本企业的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通过各企业或单元间的副产品交换,降低园区总的物耗、水耗和能耗;通过物料替代、工艺革新,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和排放;在建筑材料、能源使用、产品和服务中,鼓励利用可再生资源和可重复利用资源。贯彻“减量第一”的最基本的要求,使园区各单元尽可能降低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
3.3、生命周期原则:
要加强原材料入园前以及产品、废物出园后的生命周期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应鼓励生产和提供资源、能源消耗低的产品和服务;鼓励生产和提供对环境少害、无害和使用中安全的产品和服务;鼓励生产和提供可以再循环、再使用和进行安全处置的产品和服务。
3.4、区域发展原则:
尽可能将园区与社区发展和地方特色经济相结合,将园区建设与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要通过培训和教育计划、工业开发、住房建设、社区建设等,加强园区与社区间的联系。要将园区规划纳入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并与区域环境保护规划方案相协调。
3.5、高科技、高效益原则:
大力采用现代化生物技术、生态技术、节能技术、节水技术、再循环技术和信息技术,采纳国际上先进的生产过程管理和环境管理标准,要求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最佳平衡,实现“双赢”。
3.6、软硬件并重原则:
硬件指具体工程项目(工业设施、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的建设。软件包括园区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信息支持系统的建设、优惠政策的制定等。园区建设必须突出关键工程项目,突出项目(企业)间工业生态链建设,以项目为基础。同时必须建立和完善软件建设,使园区得到健康、持续发展。
四、【规划结构布局分析】
经过分析,形成本工业园区规划方案的基本构思,完成对道路系统、绿化系统、个项用地的总体布局、控制指标体系的规划设计。
4.1、“线形发展,络布局”的整体结构。
工业园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因此要尽可能符合市场运作规律。横穿工业园的东方红路和燕山路为园区提供了与外界的主要交通联系,是主要的发展轴线。同时也使园区内部各个组
团由比较均等的区位优势。在保证一定纵深建设的情况下,工业园区沿两条主干道成片状分布,有利于实现园区的阶段性建设和有机生长,有利于始终保持空间结构的完整和同一种类型的工业之间的联系。
为了高效利用土地,统一管线铺设,方便交通组织,在地形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采用方格式布局。这样使得街廓和地块的形状比较规整,与街道的连接相对便利,而且相对区位的相同用途的地块在地价上差别较小,在经济上比较容易体现公平分配的原则,方便了土地的买卖、批租和开发利用,也有利于用地规划控制和规划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根据有关城市形态的研究,结合对中小型机械,食品加工等工业投资和发展规模调查,我们认为园区内部街廓尺度以300米—400米为宜,即道路间距约300米—400米。该尺度的街廓被进一步细分为若干地块时,可以适合一般投资的厂区建设规模,同时保证周边有便利的交通。如果在未来出现投资大户,可以部分地或全部地合并小地块,以满足使用要求。道路过密,街廓太小,会正价基础设施的投入,造成不必要的浪费。道路过稀,街廓过大,细分地块较大,不利于节约土地,也可能出现街廓内部的中央地块闲置,出现“死地块”现象。
4.2、“四纵三横一斜,向东开放”的弹性发展
由于燕山路和东方红路从中间穿过,园区用地被划分为四大块。既要保证交通安区和畅通,又要使得园区规划建设相对统一和完整,因此没,我们设计了“四纵三横一斜,向东开放”的弹性发展的模式,园区内道路规划充分考虑多方面因素,采用方格路形式。首先有贯空穿东西方向的主干道,再有联结南北方向的多路纵向干道,形成"一横多纵"的内部道路骨架,在此基础上,再修建多条次干道。此外,根据不同社区的大小和开发量,结合块地规划支路系统。园区内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共同形成本园区的整体路。
一般来讲,在城市整体规划中,针对城市发展的不可预测性,道路系统规划往往采取偏大值设计,投资较大。然而,在本次工业园区的规划中,考虑到园区向东发展,不宜在南北方向形成纵深发展,同时结合漯河市自身的经济实力,主干道宽度确定为48米,次干道宽度为36米,支路宽度为24米。
1、在功能分区方面,北侧办公为主,在与居住区结合的地段与增设一些商业综合服务性质的建筑,西段与东段增设商业综合性质如金融、邮电、餐饮建筑,全面提高用地全天侯的利用率,活跃该路段的生活气氛。
2、建筑层数与体量布局结合地段的特点,组合成具有一定规模和气势的建筑群,同时,在道路南侧适当布置穿插布置一些高层综合楼。
3、运用传统园林的借景与对景艺术手段,建筑平面布局疏密相间,使建筑的轮廓性与山形地势相结合;巧妙组织建筑空间的围合与渗透,使建筑群、道路轴景观、广场轴景观完美结合。同时,适当降低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提供绿化率,充分反映园林城市的特点。
4、建筑性格充分反映时代性,文化性与地域性,表现新颖、庄重、大方的建筑风格,建筑布局尽量考虑南北向布置,平面采用灵活相对规则形状,以满足办公建筑的使用要求。
5、在大道的艺术轮廓线处理上,形成以两端的几栋高层建筑为起点,中部的广场建筑群和绿化为艺术高潮、以十字路口为次高潮的艺术整体布局,从而创造疏密结合、高低错落、收放有致的空间效果。
6、在道路两侧拓宽成30米绿化带,并结合建筑布置一系列富有文化内涵的小主题园,以丰富历史文化底蕴。
7、巧妙组织绿化景观轴,使东西向的大道和中心广场的绿化、水景等相互渗透,与周围形成相互交织的绿色景观轴线。
4.3、“适度集中,组团构成”的用地布局
不同以往的工业园,漯河市工业园的道路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特别设计了一条沿河景观路—燕山路,对其精心营造,使其与广场、街头绿地、商业步行街、建筑
群中休闲空间相联系,形成富有趣味的人行系统。
园区按照市级工业区的标准进行设计规划,勾勒了高新技术用地、科研用地、一般工业用地、企业服务用地、绿化用地和公建用地的框架,整个布局显示了独立而不失整体,超前而不是冒进的特点,描绘了一个现代化工业园区的繁荣风貌,整个规划分近期方案和远期方案实施。
该工业园区考虑到西北----东南风向,将有污染的二类工业规划在基地的西北方,并在其两侧用绿化带隔离,在污染小的一类工业区中设计绿化广场,商贸用地,教育用地,三产服务,为其下方的居住区的居民服务。整体上形成组团分布,再用地平衡的基础上,结合园区自然特点,在上风向的南方公共用地结合节点广场设计,以工业用地为主。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沿路适当布置商业服务设施,园区内部均匀设置公共停车场。在铁路沿线,靠近铁路站口附近,集中设置仓储用地。在沿河去,设计了滨河景观带,人们可以在此进行娱乐休闲等活动,体现园区“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注重生态环境对工业园区建设尤为重要。栽种体规划布局上采取以二类工业绿化防护带、园区道路绿化、组团中心绿地、厂区绿化四部分组成种体的绿化系统,形成块状绿化,带状绿化和点状绿化,这样,就形成了“点线结合”的绿化系统。在街廓内部,结合地形设计的点状绿化,以及绿化广场和沿河景观带,形成由地形特色且节约土方的绿化景观环境。 工业园的广场
城市广场是供市民交往。聚会。活动的空间。也是城市中相对宽敞的自由的积聚地,所以人们把它比喻为城市的“客厅”。作为一个具有十平方公里的工业园也理说应当有自己的“客厅”。本工业园的两个主要广场位于燕山路和东方红路的交叉口东南一隅。广场位置的布置主要考虑到以下几点。
一、居住区位置的要素。
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把广场布置到靠近居住区的位置并且把广场地性质定位为是休憩性质的广场,由于本工业园的居住区布置方式是集中式的布置,所以这就方便了本工业园的绝大多数市民。
二、公共建筑的要素:
燕山路和东方红的交叉口是本工业园公共建筑商业金融建筑最集中的地方,这就决定了广场不但是居民游览休憩地方,还是商家进行商业服务和政府进行文化宣传的场所,这就保证充分利用了广场。
三、作为工业园主要景观的要素:
广场不但有其自身的功能,它同时还是工业园的一大景观,是工业园的形象。燕山路和东方红的交叉口工业园人流和车流最多的地方,也是大部分到工业园去的人必经之地。 总之,广场位置的安排是广场功能。形象。环境充分结合的结果。
广场内空间的安排则主要考虑到广场规模。位置及性质。西边的广场是一个自由式的广场,它是市民休憩的地方,广场周围为绿化,给人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其内穿插有一条弯曲的河流,布置有花坛。桌椅。雕塑等小品,大大增强了广场的艺术效果。
东边的广场为一规则式的广场,地面主要为铺地,主要考虑的其更接近公共建筑,这就为商家进行商业服务和政府进行文化宣传提供了一个场所。其内还布置有喷泉。桌椅。雕塑,它同时也是市民休息的场所。两个广场分别执行不同的功能,绿化广场为不规则状,为改善园区内的小气候和美化环境起到一定的作用。中心广场为规则状,临近居民区和主要公共建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健身场所。
道路详规说明
工业区街道的界定工业区街道的界定,不象城市那样严格控制红线及退红线界定,但为了地下。地上基础设施工程管线的建设秩序,界定又是必要的。主要是根据车行道。人行道。
绿化和地下设备工程管线--上水。下水,电力、电信、煤气、供热及备用路等来确定“红线”的宽度。在路面设计布置时,其界限往往是相互连接,在线性上并不那么平直。
工业区路由车行道,人行道、道路绿化、功能小品组成。由建筑和庭院绿化构成的“坊”来界定街道,同时,道路也界定各个“坊”,两者呈现互参状态。
园区街道与小品布局设计
社区道路设计,除了按功能、规范进行规划设计外,同时要为居民创造适宜的行为空间。 道路绿化,必须保证行道树的空间,他能改善交通环境,起到领域界定作用,加强了轴向感和识别性。绿化的设置,更加美化了道路空间,人行其中,是一种享受。
道路小区布局:
(1)路灯,起照明和美化街道作用;
(2)路面铺装,车行要道按国家标准修筑,人行道进行美术铺装;
(3)阻隔小品有围栏,车档等,起引导和限制租用;
(4)指示牌,其指示作用;
(5)垃圾箱,布置线性统一,整齐清洁;
(6)路旁小椅,体现了对人的关怀。
道路小品是功能性的,同时也是小美术品,给人以美感。其体量小巧,融于环境中。 道路的美,是其功能内在的美。路面、沿石、人行道、行道树、路灯,已经显现出轴向性、节奏的美;两旁绿地、院落、建筑,使街景更为丰富;道路小品的提示和点缀,使得街道又添色彩。
一般道路不放置欣赏品位的小品,以免影响人们行走的注意力,不够安全。在人行道旁辟出一块小绿地广场,布置坐椅、花池、花坛,让人们在此小憩,形成一块休闲交往空间,会很受欢迎。
燕山路和东方红路的设计是道路断面和平面设计的主要内容。这两条道路是工业园区同外界联系的主要交通线路。不仅要满足交通流的要求,同时它们的形象也是重中之重。
(一)道路性质
燕山路是同向工业园区的南北向主入口,道路两旁均为工业厂房。将它设计成生态性景观道路。东方红路是工业园区的东西向主入口,且根据原有地形条件(道路南侧有一条水渠),将他设计成生态性和亲水性均有的道路。
(二)道路设计
将燕山路设计成八车道的主干道,道路总宽度为八十五米,首先满足交通的基本要求。然后在人行道外侧延伸出十五米的绿化带,增加道路的景观效果。满足工业园区形象上的需要,同时,也可作街边公园使用。东方红路同样为八车道的主干道。道路总宽为八十二米,结合道路南侧的水渠,设计水景,北侧效仿燕山路的设计。
(三)绿化设计
道路中间隔断上以低矮植被绿化,同时,中间人工种植鲜花,以增加景观效果。道路旁绿化带注重竖向设计,从里到外,依次种植花草,灌木,乔木,高度逐渐增高。在灌木与乔木之间设立街边公园所必需的道路,休息区和必要的公共设施。东方红路南侧,每隔二十米设一半圆形临水观景台,同时,为体现亲水性,道路与水渠之间绿化多为低矮植被和花草,使行人视线可直视水景,以增加空间上的广阔感,利于放松紧张的心情。绿化设计的主题思想是自然与人工相结合,即能体现植物的自然生长的随意性与活泼性,又能体现绿化的整齐划一。
道路节点说明
此节点位于燕山大路的北端,是进入工业园的主要入口,同时也承载着进入工业园的大部分的交通量。从北向南看,其背景就是燕山景观大道。道路是城市血液流动的通道,而道
路的入口就像血液的交汇处,处理不好,就容易造成交通阻塞。此外,道路节点是城市观察者能够由此进入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点。道路的流畅是一个城市高效有序发展的基础,是城市建设朝着人道化方向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工业园中的道路和道路节点就更为重要。为使其交通清晰、连贯,而且有条理,有助于工业园的意向组织,而不是尴尬,所以在设计上我主要关切以下几点:
1)是否能够高效率的运作。
2)是否与背景相协调,同时又能体现自己的特色。
3)是否能够突出工业园的概念。
4)是否能够处理好交叉口的关系。
基于以上的问题,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分类地解决问题。
一、形式
道路可以采用以下形式:1,十字加叉式。2,环行放射式。3,立交桥式。
此节点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据资料显示,道路节点北侧不远处是一条很重要的铁路线。(就其长远来看,应该在公路上架桥,然后让火车在桥上通过。)
2、此工业园地形左窄右宽,所以不可避免地在设计上会在基地右侧穿插一些斜路。斜路的最终出口之一就延伸到了本节点。同时这条斜路也起着分散交通流的作用。
3、东西向的环城路由于地形的原因,与燕山路相交形成了大约75°的角。
基于以上几点原因,此节点采用了环行放射式。工业园中的交通形式单一,主要是货运,但是去向复杂。另外,理论上来说,它的交通量很大,所以对道路节点的要求更多,更严格。采用环行放射式理论上能够很好的解决了以上几个问题。但是由于地形的特殊性,采用的环行放射式又不是传统上的规整形式,在工业园上方从东向西看,此节点很像一个“大”字,所以在美观上就不可避免受到影响。但从其长远的经济角度看,还是可以应用的。
二、宽度
燕山景观路根据工业园的交通流量及各部分的性质,规模和道路系统规划的要求设计成了宽50米,10车道,其中有2个自行车道,这条道作为主道。其他路设计成30米,6车道,其中有2个自行车道,作为辅助道路。以宽度的区别尽量把交通吸引到主干路来。因此,贯穿节点的道路南北宽50米,其他方向的道路宽30米。
三、布景
此入口视觉比较开阔,但是形状不规则,所以布景上颇费心思。
很显然,工业园的主题是经济。那么,怎样将布景和工业园的主题联系起来那查阅的关于经济类的书籍之后,我总结了几点心得。其实,广告的影响人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印象,二是心理。其实,入口的布景就如同为工业园作广告一样。我选择了第二种方式,就是运用布景来影响投资人的心理决策。一般抉择人要有长远的经济目光,所做的决定也是也是大气的。因此,我认为景观不宜建得丰富复杂,应该简洁明了,雅致大气。另为,在这样的条件充分,规模巨大的背景下,人们也喜欢看大气的景观。毕竟,这不是广场,其作用是广场无法替代和比及的。
主入口从北向南看左边高于右边。所以,在左边人行道内立一个标牌以平衡两边的地势。标牌用有机玻璃制造,上面写上标语“相信选择”,突出了工业园的主题,同时,也不影响后面的景观。
另外,此景观设计采用了直径分别为200米,150米,100米三层环行道,其圆心为交叉口的中心,路宽为4米。同时,配有两组大型喷泉作为景观节点,使各条道路有机的结合起来。环行道路同时分担了中心节点的人流。这种设计同环行放散形的主道路设计结合起来,完全到达了其艺术效果和功用。这样的设计给人一种大气的感觉,能让人产生一种长远的发
展目光。而细致的景观设计就不会产生这样的效果。交叉口的中心,设有一直径为10米的圆形绿化区,中心放置一个抽象的金属雕塑,给人一种很塌实的感觉。
工业园区规划方案(二)
目前,我国北方城市的经济急剧程度依然偏低,产业布局相对零散。作为内陆经济开发区的河南省漯河市,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因此,建设集中化半独立式工业园区,遵循“项目导入服从于功能定位”的规划概念,对于完善城市工业布局,优化经济和产业结构,将产生重要影响。运用控制性详细规划手段对小城镇工业园区的发展进行宏观控制,有利于园区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有利于规划仅设管理的规范化,从而推动小城镇经济的健康良性发展。
一、【规划背景】
1.1 规划范围
漯河市工业园区位于漯河市铁东工业区漯周铁路以南,京珠高速路和黑河以西,其东南方是驻马店市,南邻,西临解放路。面积约1200万平方米。
1.2 特殊的区位环境条件
漯河市是河南省中部的一个重要地区,是中国内陆经济特区,著名的双汇工业园就位于其西北方向。该工业园区位于市郊, 园区两侧是南外环路和绕城漯界高速公路,漯阜铁路提速工程扩建,漯河东站就在园区旁边,使园区能通过燕山大道直达高速,通过铁路运输方便顺畅,提前进入中原陆路交通快速,是源汇新一轮城市发展的重点区域,是中外客商和有识之士投资创业的理想宝地。
交通条件十分便利,具有很强的接受城市辐射能力。整个用地高差起伏不大,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沙澧两河交汇于境内,水资源丰富且水质良好;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分明,属典型的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
在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面前,一个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的工业园区是漯河市工业发展和招商引资的重要之地这就决定了园区规划建设的现实性。该工业园区在形成一定规模后将成为中心城市整体经济发展,市域第二产业生产力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1.3 交通优势
该工业园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交通发达,京广铁路纵贯南北,漯宝(丰)、漯阜(阳)铁路连接东西。京深公路(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等交通干线纵横交错,公路密度居全省之首。
漯河市区内沙、澧河上已建成桥 梁8座,新修和拓宽街道46条,绿化覆盖率达33%,是省级园林城市。市区建成国内一流的10万门程控电话及移动通讯。
二、【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
2.1 协调统一、合理结合
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将发展生态工业与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相结合,与引进高科技、提高经济质量相结合,与区域改造和产业结构 调整相结合,与生态保护和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
2.2 可学布局、综合开发
工业园区以发展一类、二类工业为主,接纳市区部分三类工业,规划合理布局工业、仓储、居住、服务、公共设施用地,协调健康的开发创造最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等综合效益。
2.3 统一规划、分步建设
规划充分注重实施的可操作性。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特点,规划有较强的弹性和应变力,有利于滚动开发,达到开发一片,建成一片,获效一片。
2.4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
漯河市是国家园林城市,该园区又是在漯河市大力提倡创建生态城市的大环境下诞生的,
生态环保是其规划的一条重要指导思想,从选址、建设、及“三废”的排放,都应得到合理组织和处理。
三、【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根据区域发展背景和地段区位条件,该工业区规划坚持从现实出发变通创新追求特色空间结构的塑造和用地布局的完整,强调节约用地和基础设施的合理投入,优化规划编制成果的指标体系,注重园区的生态和环境保护意识,以实现一个具有北方城市特色环境优美用地合理管理科学的现代工业园区。园区工业性质以一类工业为主。
规划原则为:
3.1 与自然和谐共存原则:
园区应与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相结合,保持尽可能多的生态功能。对于现有工业园区,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产生和对环境的压力。新建园区的选址应充分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容量,调整列入生态敏感区的工业企业,最大限度地降低园区对局地景观和水文背景、区域生态系统以及对全球环境造成的影响。
3.2 生态效率原则:
在园区布局、基础设施、建筑物构造和工业过程中,应全面实施清洁生产。通过园区各企业和企业生产单元的清洁生产,尽可能降低本企业的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通过各企业或单元间的副产品交换,降低园区总的物耗、水耗和能耗;通过物料替代、工艺革新,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和排放;在建筑材料、能源使用、产品和服务中,鼓励利用可再生资源和可重复利用资源。贯彻“减量第一”的最基本的要求,使园区各单元尽可能降低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
3.3 生命周期原则:
要加强原材料入园前以及产品、废物出园后的生命周期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应鼓励生产和提供资源、能源消耗低的产品和服务;鼓励生产和提供对环境少害、无害和使用中安全的产品和服务;鼓励生产和提供可以再循环、再使用和进行安全处置的产品和服务。
3.4 区域发展原则:
尽可能将园区与社区发展和地方特色经济相结合,将园区建设与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要通过培训和教育计划、工业开发、住房建设、社区建设等,加强园区与社区间的联系。要将园区规划纳入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并与区域环境保护规划方案相协调。
3.5 高科技、高效益原则:
大力采用现代化生物技术、生态技术、节能技术、节水技术、再循环技术和信息技术,采纳国际上先进的生产过程管理和环境管理标准,要求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最佳平衡,实现“双赢”。
3.6 软硬件并重原则:
硬件指具体工程项目(工业设施、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的建设。软件包括园区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信息支持系统的建设、优惠政策的制定等。园区建设必须突出关键工程项目,突出项目(企业)间工业生态链建设,以项目为基础。同时必须建立和完善软件建设,使园区得到健康、持续发展。
四、【规划结构布局分析】
经过分析,形成本工业园区规划方案的基本构思,完成对道路系统、绿化系统、个项用地的总体布局、控制指标体系的规划设计。
4.1 “线形发展,络布局”的整体结构。
工业园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因此要尽可能符合市场运作规律。横穿工业园的东方红路和
燕山路为园区提供了与外界的主要交通联系,是主要的发展轴线。同时也使园区内部各个组团由比较均等的区位优势。在保证一定纵深建设的情况下,工业园区沿两条主干道成片状分布,有利于实现园区的阶段性建设和有机生长,有利于始终保持空间结构的完整和同一种类型的工业之间的联系。
为了高效利用土地,统一管线铺设,方便交通组织,在地形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采用方格式布局。这样使得街廓和地块的形状比较规整,与街道的连接相对便利,而且相对区位的相同用途的地块在地价上差别较小,在经济上比较容易体现公平分配的原则,方便了土地的买卖、批租和开发利用,也有利于用地规划控制和规划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根据有关城市形态的研究,结合对中小型机械,食品加工等工业投资和发展规模调查,我们认为园区内部街廓尺度以300米—400米为宜,即道路间距约300米—400米。该尺度的街廓被进一步细分为若干地块时,可以适合一般投资的厂区建设规模,同时保证周边有便利的交通。如果在未来出现投资大户,可以部分地或全部地合并小地块,以满足使用要求。道路过密,街廓太小,会正价基础设施的投入,造成不必要的浪费。道路过稀,街廓过大,细分地块较大,不利于节约土地,也可能出现街廓内部的中央地块闲置,出现“死地块”现象。
4.2 “四纵三横一斜,向东开放”的弹性发展
由于燕山路和东方红路从中间穿过,园区用地被划分为四大块。既要保证交通安区和畅通,又要使得园区规划建设相对统一和完整,因此没,我们设计了“四纵三横一斜,向东开放”的弹性发展的模式, 园区内道路规划充分考虑多方面因素,采用方格路形式。首先有贯空穿东西方向的主干道,再有联结南北方向的多路纵向干道,形成"一横多纵"的内部道路骨架,在此基础上,再修建多条次干道。此外,根据不同社区的大小和开发量,结合块地规划支路系统。园区内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共同形成本园区的整体路。
一般来讲,在城市整体规划中,针对城市发展的不可预测性,道路系统规划往往采取偏大值设计投资较大。然而,在本次工业园区的规划中,考虑到园区向东发展,不宜在南北方向形成纵深发展,同时结合漯河市自身的经济实力,主干道宽度确定为48米,次干道宽度为36米,支路宽度为24米。
1、在功能分区方面,北侧办公 为主,在与居住区结合的地段与增设一些商业综合服务性质的建筑,西段与东段增设商业综合性质如金融、邮电、餐饮建筑,全面提高用地全天侯的利用率,活跃该路段的生活气氛。
2、建筑层数与体量布局结合地段的特点,组合成具有一定规模和气势的建筑群,同时,在道路南侧适当布置穿插布置一些高层综合楼。
3、运用传统园林的借景与对景艺术手段,建筑平面布局疏密相间,使建筑的轮廓性与山形地势相结合;巧妙组织建筑空间的围合与渗透,使建筑群、道路轴景观、广场轴景观完美结合。同时,适当降低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提供绿化率,充分反映园林城市的特点。
4、建筑性格充分反映时代性,文化性与地域性,表现新颖、庄重、大方的建筑风格,建筑布局尽量考虑南北向布置,平面采用灵活相对规则形状,以满足办公建筑的使用要求。
5、在大道的艺术轮廓线处理上,形成以两端的几栋高层建筑为起点,中部的广场建筑群和绿化为艺术高潮、以十字路口为次高潮的艺术整体布局,从而创造疏密结合、高低错落、收放有致的空间效果。
6、在道路两侧拓宽成30米绿化带,并结合建筑布置一系列富有文化内涵的小主题园,以丰富历史文化底蕴。
7、巧妙组织绿化景观轴,使东西向的大道和中心广场的绿化、水景等相互渗透,与周围形成相互交织的绿色景观轴线。
4.3 “适度集中,组团构成”的用地布局
不同以往的工业园,漯河市工业园的道路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特别设
计了一条沿河景观路—燕山路,对其精心营造,使其与广场、街头绿地、商业步行街、建筑群中休闲空间相联系,形成富有趣味的人行系统。
园区按照市级工业区的标准进行设计规划,勾勒了高新技术用地、科研用地、一般工业用地、企业服务用地、绿化用地和公建用地的框架,整个布局显示了独立而不失整体,超前而不是冒进的特点,描绘了一个现代化工业园区的繁荣风貌,整个规划分近期方案和远期方案实施。
该工业园区考虑到西北----东南风向,将有污染的二类工业规划在基地的西北方,并在其两侧用绿化带隔离,在污染小的一类工业区中设计绿化广场,商贸用地,教育用地,三产服务,为其下方的居住区的居民服务。整体上形成组团分布,再用地平衡的基础上,结合园区自然特点,在上风向的南方公共用地结合节点广场设计,以工业用地为主。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沿路适当布置商业服务设施,园区内部均匀设置公共停车场。在铁路沿线,靠近铁路站口附近,集中设置仓储用地。在沿河去,设计了滨河景观带,人们可以在此进行娱乐休闲等活动,体现园区“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注重生态环境对工业园区建设尤为重要。栽种体规划布局上采取以二类工业绿化防护带、园区道路绿化、组团中心绿地、厂区绿化四部分组成种体的绿化系统,形成块状绿化,带状绿化和点状绿化,这样,就形成了“点线结合”的绿化系统。在街廓内部,结合地形设计的点状绿化,以及绿化广场和沿河景观带,形成由地形特色且节约土方的绿化景观环境。 工业园的广场
城市广场是供市民交往。聚会。活动的空间。也是城市中相对宽敞的自由的积聚地,所以人们把它比喻为城市的“客厅”。作为一个具有十平方公里的工业园也理说应当有自己的“客厅”。本工业园的两个主要广场位于燕山路和东方红路的交叉口东南一隅。广场位置的布置主要考虑到以下几点。
一:居住区位置的要素。
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把广场布置到靠近居住区的位置并且把广场地性质定位为是休憩性质的广场,由于本工业园的居住区布置方式是集中式的布置,所以这就方便了本工业园的绝大多数市民。
二:公共建筑的要素:
燕山路和东方红的交叉口是本工业园公共建筑商业金融建筑最集中的地方,这就决定了广场不但是居民游览休憩地方,还是商家进行商业服务和政府进行文化宣传的场所,这就保证充分利用了广场。
三:作为工业园主要景观的要素:
广场不但有其自身的功能,它同时还是工业园的一大景观,是工业园的形象。燕山路和东方红的交叉口工业园人流和车流最多的地方,也是大部分到工业园去的人必经之地。 总之,广场位置的安排是广场功能。形象。环境充分结合的结果。
工业园区规划方案(一)
摘要:目前,我国北方城市的经济急剧程度依然偏低,产业布局相对零散。作为内陆经济开发区的河南省漯河市,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因此,建设集中化半独立式工业园区,遵循“项目导入服从于功能定位”的规划概念,对于完善城市工业布局,优化经济和产业结构,将产生重要影响。运用控制性详细规划手段对小城镇工业园区的发展进行宏观控制,有利于园区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有利于规划仅设管理的规范化,从而推动小城镇经济的健康良性发展。
工业园区位于漯河
一、【规划背景】
1.1、规划范围
漯河市市铁东工业区漯周铁路以南,京珠高速路和黑河以西,其东南方是驻马店市,南邻,西临解放路。面积约1200万平方米。
1.2、特殊的区位环境条件
漯河市是河南省中部的一个重要地区,是中国内陆经济特区,著名的双汇工业园就位于其西北方向。该工业园区位于市郊,园区两侧是南外环路和绕城漯界高速公路,漯阜铁路提速工程扩建,漯河东站就在园区旁边,使园区能通过燕山大道直达高速,通过铁路运输方便顺畅,提前进入中原陆路交通快速,是源汇新一轮城市发展的重点区域,是中外客商和有识之士投资创业的理想宝地。
交通条件十分便利,具有很强的接受城市辐射能力。整个用地高差起伏不大,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沙澧两河交汇于境内,水资源丰富且水质良好;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分明,属典型的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
在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面前,一个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的工业园区是漯河市工业发展和招商引资的重要之地这就决定了园区规划建设的现实性。该工业园区在形成一定规模后将成为中心城市整体经济发展,市域第二产业生产力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1.3、交通优势
该工业园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交通发达,京广铁路纵贯南北,漯宝(丰)、漯阜(阳)铁路连接东西。京深公路(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等交通干线纵横交错,公路密度居全省之首。漯河市区内沙、澧河上已建成桥梁8座,新修和拓宽街道46条,绿化覆盖率达33%,是省级园林城市。市区建成国内一流的10万门程控电话及移动通讯。
二、【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
2.1、协调统一、合理结合
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将发展生态工业与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相结合,与引进高科技、提高经济质量相结合,与区域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生态保护和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
2.2、可学布局、综合开发
工业园区以发展一类、二类工业为主,接纳市区部分三类工业,规划合理布局工业、仓储、居住、服务、公共设施用地,协调健康的开发创造最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等综合效益。
2.3、统一规划、分步建设
规划充分注重实施的可操作性。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特点,规划有较强的弹性和应变力,有利于滚动开发,达到开发一片,建成一片,获效一片。
2.4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
漯河市是国家园林城市,该园区又是在漯河市大力提倡创建生态城市的大环境下诞生的,生态环保是其规划的一条重要指导思想,从选址、建设、及“三废”的排放,都应得到合理
组织和处理。
三、【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根据区域发展背景和地段区位条件,该工业区规划坚持从现实出发变通创新追求特色空间结构的塑造和用地布局的完整,强调节约用地和基础设施的合理投入,优化规划编制成果的指标体系,注重园区的生态和环境保护意识,以实现一个具有北方城市特色环境优美用地合理管理科学的现代工业园区。园区工业性质以一类工业为主。
规划原则为:
3.1、与自然和谐共存原则:
园区应与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相结合,保持尽可能多的生态功能。对于现有工业园区,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产生和对环境的压力。新建园区的选址应充分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容量,调整列入生态敏感区的工业企业,最大限度地降低园区对局地景观和水文背景、区域生态系统以及对全球环境造成的影响。
3.2、生态效率原则:
在园区布局、基础设施、建筑物构造和工业过程中,应全面实施清洁生产。通过园区各企业和企业生产单元的清洁生产,尽可能降低本企业的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通过各企业或单元间的副产品交换,降低园区总的物耗、水耗和能耗;通过物料替代、工艺革新,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和排放;在建筑材料、能源使用、产品和服务中,鼓励利用可再生资源和可重复利用资源。贯彻“减量第一”的最基本的要求,使园区各单元尽可能降低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
3.3、生命周期原则:
要加强原材料入园前以及产品、废物出园后的生命周期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应鼓励生产和提供资源、能源消耗低的产品和服务;鼓励生产和提供对环境少害、无害和使用中安全的产品和服务;鼓励生产和提供可以再循环、再使用和进行安全处置的产品和服务。
3.4、区域发展原则:
尽可能将园区与社区发展和地方特色经济相结合,将园区建设与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要通过培训和教育计划、工业开发、住房建设、社区建设等,加强园区与社区间的联系。要将园区规划纳入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并与区域环境保护规划方案相协调。
3.5、高科技、高效益原则:
大力采用现代化生物技术、生态技术、节能技术、节水技术、再循环技术和信息技术,采纳国际上先进的生产过程管理和环境管理标准,要求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最佳平衡,实现“双赢”。
3.6、软硬件并重原则:
硬件指具体工程项目(工业设施、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的建设。软件包括园区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信息支持系统的建设、优惠政策的制定等。园区建设必须突出关键工程项目,突出项目(企业)间工业生态链建设,以项目为基础。同时必须建立和完善软件建设,使园区得到健康、持续发展。
四、【规划结构布局分析】
经过分析,形成本工业园区规划方案的基本构思,完成对道路系统、绿化系统、个项用地的总体布局、控制指标体系的规划设计。
4.1、“线形发展,络布局”的整体结构。
工业园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因此要尽可能符合市场运作规律。横穿工业园的东方红路和燕山路为园区提供了与外界的主要交通联系,是主要的发展轴线。同时也使园区内部各个组
团由比较均等的区位优势。在保证一定纵深建设的情况下,工业园区沿两条主干道成片状分布,有利于实现园区的阶段性建设和有机生长,有利于始终保持空间结构的完整和同一种类型的工业之间的联系。
为了高效利用土地,统一管线铺设,方便交通组织,在地形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采用方格式布局。这样使得街廓和地块的形状比较规整,与街道的连接相对便利,而且相对区位的相同用途的地块在地价上差别较小,在经济上比较容易体现公平分配的原则,方便了土地的买卖、批租和开发利用,也有利于用地规划控制和规划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根据有关城市形态的研究,结合对中小型机械,食品加工等工业投资和发展规模调查,我们认为园区内部街廓尺度以300米—400米为宜,即道路间距约300米—400米。该尺度的街廓被进一步细分为若干地块时,可以适合一般投资的厂区建设规模,同时保证周边有便利的交通。如果在未来出现投资大户,可以部分地或全部地合并小地块,以满足使用要求。道路过密,街廓太小,会正价基础设施的投入,造成不必要的浪费。道路过稀,街廓过大,细分地块较大,不利于节约土地,也可能出现街廓内部的中央地块闲置,出现“死地块”现象。
4.2、“四纵三横一斜,向东开放”的弹性发展
由于燕山路和东方红路从中间穿过,园区用地被划分为四大块。既要保证交通安区和畅通,又要使得园区规划建设相对统一和完整,因此没,我们设计了“四纵三横一斜,向东开放”的弹性发展的模式,园区内道路规划充分考虑多方面因素,采用方格路形式。首先有贯空穿东西方向的主干道,再有联结南北方向的多路纵向干道,形成"一横多纵"的内部道路骨架,在此基础上,再修建多条次干道。此外,根据不同社区的大小和开发量,结合块地规划支路系统。园区内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共同形成本园区的整体路。
一般来讲,在城市整体规划中,针对城市发展的不可预测性,道路系统规划往往采取偏大值设计,投资较大。然而,在本次工业园区的规划中,考虑到园区向东发展,不宜在南北方向形成纵深发展,同时结合漯河市自身的经济实力,主干道宽度确定为48米,次干道宽度为36米,支路宽度为24米。
1、在功能分区方面,北侧办公为主,在与居住区结合的地段与增设一些商业综合服务性质的建筑,西段与东段增设商业综合性质如金融、邮电、餐饮建筑,全面提高用地全天侯的利用率,活跃该路段的生活气氛。
2、建筑层数与体量布局结合地段的特点,组合成具有一定规模和气势的建筑群,同时,在道路南侧适当布置穿插布置一些高层综合楼。
3、运用传统园林的借景与对景艺术手段,建筑平面布局疏密相间,使建筑的轮廓性与山形地势相结合;巧妙组织建筑空间的围合与渗透,使建筑群、道路轴景观、广场轴景观完美结合。同时,适当降低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提供绿化率,充分反映园林城市的特点。
4、建筑性格充分反映时代性,文化性与地域性,表现新颖、庄重、大方的建筑风格,建筑布局尽量考虑南北向布置,平面采用灵活相对规则形状,以满足办公建筑的使用要求。
5、在大道的艺术轮廓线处理上,形成以两端的几栋高层建筑为起点,中部的广场建筑群和绿化为艺术高潮、以十字路口为次高潮的艺术整体布局,从而创造疏密结合、高低错落、收放有致的空间效果。
6、在道路两侧拓宽成30米绿化带,并结合建筑布置一系列富有文化内涵的小主题园,以丰富历史文化底蕴。
7、巧妙组织绿化景观轴,使东西向的大道和中心广场的绿化、水景等相互渗透,与周围形成相互交织的绿色景观轴线。
4.3、“适度集中,组团构成”的用地布局
不同以往的工业园,漯河市工业园的道路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特别设计了一条沿河景观路—燕山路,对其精心营造,使其与广场、街头绿地、商业步行街、建筑
群中休闲空间相联系,形成富有趣味的人行系统。
园区按照市级工业区的标准进行设计规划,勾勒了高新技术用地、科研用地、一般工业用地、企业服务用地、绿化用地和公建用地的框架,整个布局显示了独立而不失整体,超前而不是冒进的特点,描绘了一个现代化工业园区的繁荣风貌,整个规划分近期方案和远期方案实施。
该工业园区考虑到西北----东南风向,将有污染的二类工业规划在基地的西北方,并在其两侧用绿化带隔离,在污染小的一类工业区中设计绿化广场,商贸用地,教育用地,三产服务,为其下方的居住区的居民服务。整体上形成组团分布,再用地平衡的基础上,结合园区自然特点,在上风向的南方公共用地结合节点广场设计,以工业用地为主。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沿路适当布置商业服务设施,园区内部均匀设置公共停车场。在铁路沿线,靠近铁路站口附近,集中设置仓储用地。在沿河去,设计了滨河景观带,人们可以在此进行娱乐休闲等活动,体现园区“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注重生态环境对工业园区建设尤为重要。栽种体规划布局上采取以二类工业绿化防护带、园区道路绿化、组团中心绿地、厂区绿化四部分组成种体的绿化系统,形成块状绿化,带状绿化和点状绿化,这样,就形成了“点线结合”的绿化系统。在街廓内部,结合地形设计的点状绿化,以及绿化广场和沿河景观带,形成由地形特色且节约土方的绿化景观环境。 工业园的广场
城市广场是供市民交往。聚会。活动的空间。也是城市中相对宽敞的自由的积聚地,所以人们把它比喻为城市的“客厅”。作为一个具有十平方公里的工业园也理说应当有自己的“客厅”。本工业园的两个主要广场位于燕山路和东方红路的交叉口东南一隅。广场位置的布置主要考虑到以下几点。
一、居住区位置的要素。
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把广场布置到靠近居住区的位置并且把广场地性质定位为是休憩性质的广场,由于本工业园的居住区布置方式是集中式的布置,所以这就方便了本工业园的绝大多数市民。
二、公共建筑的要素:
燕山路和东方红的交叉口是本工业园公共建筑商业金融建筑最集中的地方,这就决定了广场不但是居民游览休憩地方,还是商家进行商业服务和政府进行文化宣传的场所,这就保证充分利用了广场。
三、作为工业园主要景观的要素:
广场不但有其自身的功能,它同时还是工业园的一大景观,是工业园的形象。燕山路和东方红的交叉口工业园人流和车流最多的地方,也是大部分到工业园去的人必经之地。 总之,广场位置的安排是广场功能。形象。环境充分结合的结果。
广场内空间的安排则主要考虑到广场规模。位置及性质。西边的广场是一个自由式的广场,它是市民休憩的地方,广场周围为绿化,给人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其内穿插有一条弯曲的河流,布置有花坛。桌椅。雕塑等小品,大大增强了广场的艺术效果。
东边的广场为一规则式的广场,地面主要为铺地,主要考虑的其更接近公共建筑,这就为商家进行商业服务和政府进行文化宣传提供了一个场所。其内还布置有喷泉。桌椅。雕塑,它同时也是市民休息的场所。两个广场分别执行不同的功能,绿化广场为不规则状,为改善园区内的小气候和美化环境起到一定的作用。中心广场为规则状,临近居民区和主要公共建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健身场所。
道路详规说明
工业区街道的界定工业区街道的界定,不象城市那样严格控制红线及退红线界定,但为了地下。地上基础设施工程管线的建设秩序,界定又是必要的。主要是根据车行道。人行道。
绿化和地下设备工程管线--上水。下水,电力、电信、煤气、供热及备用路等来确定“红线”的宽度。在路面设计布置时,其界限往往是相互连接,在线性上并不那么平直。
工业区路由车行道,人行道、道路绿化、功能小品组成。由建筑和庭院绿化构成的“坊”来界定街道,同时,道路也界定各个“坊”,两者呈现互参状态。
园区街道与小品布局设计
社区道路设计,除了按功能、规范进行规划设计外,同时要为居民创造适宜的行为空间。 道路绿化,必须保证行道树的空间,他能改善交通环境,起到领域界定作用,加强了轴向感和识别性。绿化的设置,更加美化了道路空间,人行其中,是一种享受。
道路小区布局:
(1)路灯,起照明和美化街道作用;
(2)路面铺装,车行要道按国家标准修筑,人行道进行美术铺装;
(3)阻隔小品有围栏,车档等,起引导和限制租用;
(4)指示牌,其指示作用;
(5)垃圾箱,布置线性统一,整齐清洁;
(6)路旁小椅,体现了对人的关怀。
道路小品是功能性的,同时也是小美术品,给人以美感。其体量小巧,融于环境中。 道路的美,是其功能内在的美。路面、沿石、人行道、行道树、路灯,已经显现出轴向性、节奏的美;两旁绿地、院落、建筑,使街景更为丰富;道路小品的提示和点缀,使得街道又添色彩。
一般道路不放置欣赏品位的小品,以免影响人们行走的注意力,不够安全。在人行道旁辟出一块小绿地广场,布置坐椅、花池、花坛,让人们在此小憩,形成一块休闲交往空间,会很受欢迎。
燕山路和东方红路的设计是道路断面和平面设计的主要内容。这两条道路是工业园区同外界联系的主要交通线路。不仅要满足交通流的要求,同时它们的形象也是重中之重。
(一)道路性质
燕山路是同向工业园区的南北向主入口,道路两旁均为工业厂房。将它设计成生态性景观道路。东方红路是工业园区的东西向主入口,且根据原有地形条件(道路南侧有一条水渠),将他设计成生态性和亲水性均有的道路。
(二)道路设计
将燕山路设计成八车道的主干道,道路总宽度为八十五米,首先满足交通的基本要求。然后在人行道外侧延伸出十五米的绿化带,增加道路的景观效果。满足工业园区形象上的需要,同时,也可作街边公园使用。东方红路同样为八车道的主干道。道路总宽为八十二米,结合道路南侧的水渠,设计水景,北侧效仿燕山路的设计。
(三)绿化设计
道路中间隔断上以低矮植被绿化,同时,中间人工种植鲜花,以增加景观效果。道路旁绿化带注重竖向设计,从里到外,依次种植花草,灌木,乔木,高度逐渐增高。在灌木与乔木之间设立街边公园所必需的道路,休息区和必要的公共设施。东方红路南侧,每隔二十米设一半圆形临水观景台,同时,为体现亲水性,道路与水渠之间绿化多为低矮植被和花草,使行人视线可直视水景,以增加空间上的广阔感,利于放松紧张的心情。绿化设计的主题思想是自然与人工相结合,即能体现植物的自然生长的随意性与活泼性,又能体现绿化的整齐划一。
道路节点说明
此节点位于燕山大路的北端,是进入工业园的主要入口,同时也承载着进入工业园的大部分的交通量。从北向南看,其背景就是燕山景观大道。道路是城市血液流动的通道,而道
路的入口就像血液的交汇处,处理不好,就容易造成交通阻塞。此外,道路节点是城市观察者能够由此进入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点。道路的流畅是一个城市高效有序发展的基础,是城市建设朝着人道化方向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工业园中的道路和道路节点就更为重要。为使其交通清晰、连贯,而且有条理,有助于工业园的意向组织,而不是尴尬,所以在设计上我主要关切以下几点:
1)是否能够高效率的运作。
2)是否与背景相协调,同时又能体现自己的特色。
3)是否能够突出工业园的概念。
4)是否能够处理好交叉口的关系。
基于以上的问题,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分类地解决问题。
一、形式
道路可以采用以下形式:1,十字加叉式。2,环行放射式。3,立交桥式。
此节点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据资料显示,道路节点北侧不远处是一条很重要的铁路线。(就其长远来看,应该在公路上架桥,然后让火车在桥上通过。)
2、此工业园地形左窄右宽,所以不可避免地在设计上会在基地右侧穿插一些斜路。斜路的最终出口之一就延伸到了本节点。同时这条斜路也起着分散交通流的作用。
3、东西向的环城路由于地形的原因,与燕山路相交形成了大约75°的角。
基于以上几点原因,此节点采用了环行放射式。工业园中的交通形式单一,主要是货运,但是去向复杂。另外,理论上来说,它的交通量很大,所以对道路节点的要求更多,更严格。采用环行放射式理论上能够很好的解决了以上几个问题。但是由于地形的特殊性,采用的环行放射式又不是传统上的规整形式,在工业园上方从东向西看,此节点很像一个“大”字,所以在美观上就不可避免受到影响。但从其长远的经济角度看,还是可以应用的。
二、宽度
燕山景观路根据工业园的交通流量及各部分的性质,规模和道路系统规划的要求设计成了宽50米,10车道,其中有2个自行车道,这条道作为主道。其他路设计成30米,6车道,其中有2个自行车道,作为辅助道路。以宽度的区别尽量把交通吸引到主干路来。因此,贯穿节点的道路南北宽50米,其他方向的道路宽30米。
三、布景
此入口视觉比较开阔,但是形状不规则,所以布景上颇费心思。
很显然,工业园的主题是经济。那么,怎样将布景和工业园的主题联系起来那查阅的关于经济类的书籍之后,我总结了几点心得。其实,广告的影响人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印象,二是心理。其实,入口的布景就如同为工业园作广告一样。我选择了第二种方式,就是运用布景来影响投资人的心理决策。一般抉择人要有长远的经济目光,所做的决定也是也是大气的。因此,我认为景观不宜建得丰富复杂,应该简洁明了,雅致大气。另为,在这样的条件充分,规模巨大的背景下,人们也喜欢看大气的景观。毕竟,这不是广场,其作用是广场无法替代和比及的。
主入口从北向南看左边高于右边。所以,在左边人行道内立一个标牌以平衡两边的地势。标牌用有机玻璃制造,上面写上标语“相信选择”,突出了工业园的主题,同时,也不影响后面的景观。
另外,此景观设计采用了直径分别为200米,150米,100米三层环行道,其圆心为交叉口的中心,路宽为4米。同时,配有两组大型喷泉作为景观节点,使各条道路有机的结合起来。环行道路同时分担了中心节点的人流。这种设计同环行放散形的主道路设计结合起来,完全到达了其艺术效果和功用。这样的设计给人一种大气的感觉,能让人产生一种长远的发
展目光。而细致的景观设计就不会产生这样的效果。交叉口的中心,设有一直径为10米的圆形绿化区,中心放置一个抽象的金属雕塑,给人一种很塌实的感觉。
工业园区规划方案(二)
目前,我国北方城市的经济急剧程度依然偏低,产业布局相对零散。作为内陆经济开发区的河南省漯河市,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因此,建设集中化半独立式工业园区,遵循“项目导入服从于功能定位”的规划概念,对于完善城市工业布局,优化经济和产业结构,将产生重要影响。运用控制性详细规划手段对小城镇工业园区的发展进行宏观控制,有利于园区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有利于规划仅设管理的规范化,从而推动小城镇经济的健康良性发展。
一、【规划背景】
1.1 规划范围
漯河市工业园区位于漯河市铁东工业区漯周铁路以南,京珠高速路和黑河以西,其东南方是驻马店市,南邻,西临解放路。面积约1200万平方米。
1.2 特殊的区位环境条件
漯河市是河南省中部的一个重要地区,是中国内陆经济特区,著名的双汇工业园就位于其西北方向。该工业园区位于市郊, 园区两侧是南外环路和绕城漯界高速公路,漯阜铁路提速工程扩建,漯河东站就在园区旁边,使园区能通过燕山大道直达高速,通过铁路运输方便顺畅,提前进入中原陆路交通快速,是源汇新一轮城市发展的重点区域,是中外客商和有识之士投资创业的理想宝地。
交通条件十分便利,具有很强的接受城市辐射能力。整个用地高差起伏不大,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沙澧两河交汇于境内,水资源丰富且水质良好;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分明,属典型的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
在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面前,一个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的工业园区是漯河市工业发展和招商引资的重要之地这就决定了园区规划建设的现实性。该工业园区在形成一定规模后将成为中心城市整体经济发展,市域第二产业生产力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1.3 交通优势
该工业园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交通发达,京广铁路纵贯南北,漯宝(丰)、漯阜(阳)铁路连接东西。京深公路(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等交通干线纵横交错,公路密度居全省之首。
漯河市区内沙、澧河上已建成桥 梁8座,新修和拓宽街道46条,绿化覆盖率达33%,是省级园林城市。市区建成国内一流的10万门程控电话及移动通讯。
二、【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
2.1 协调统一、合理结合
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将发展生态工业与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相结合,与引进高科技、提高经济质量相结合,与区域改造和产业结构 调整相结合,与生态保护和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
2.2 可学布局、综合开发
工业园区以发展一类、二类工业为主,接纳市区部分三类工业,规划合理布局工业、仓储、居住、服务、公共设施用地,协调健康的开发创造最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等综合效益。
2.3 统一规划、分步建设
规划充分注重实施的可操作性。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特点,规划有较强的弹性和应变力,有利于滚动开发,达到开发一片,建成一片,获效一片。
2.4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
漯河市是国家园林城市,该园区又是在漯河市大力提倡创建生态城市的大环境下诞生的,
生态环保是其规划的一条重要指导思想,从选址、建设、及“三废”的排放,都应得到合理组织和处理。
三、【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根据区域发展背景和地段区位条件,该工业区规划坚持从现实出发变通创新追求特色空间结构的塑造和用地布局的完整,强调节约用地和基础设施的合理投入,优化规划编制成果的指标体系,注重园区的生态和环境保护意识,以实现一个具有北方城市特色环境优美用地合理管理科学的现代工业园区。园区工业性质以一类工业为主。
规划原则为:
3.1 与自然和谐共存原则:
园区应与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相结合,保持尽可能多的生态功能。对于现有工业园区,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产生和对环境的压力。新建园区的选址应充分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容量,调整列入生态敏感区的工业企业,最大限度地降低园区对局地景观和水文背景、区域生态系统以及对全球环境造成的影响。
3.2 生态效率原则:
在园区布局、基础设施、建筑物构造和工业过程中,应全面实施清洁生产。通过园区各企业和企业生产单元的清洁生产,尽可能降低本企业的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通过各企业或单元间的副产品交换,降低园区总的物耗、水耗和能耗;通过物料替代、工艺革新,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和排放;在建筑材料、能源使用、产品和服务中,鼓励利用可再生资源和可重复利用资源。贯彻“减量第一”的最基本的要求,使园区各单元尽可能降低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
3.3 生命周期原则:
要加强原材料入园前以及产品、废物出园后的生命周期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应鼓励生产和提供资源、能源消耗低的产品和服务;鼓励生产和提供对环境少害、无害和使用中安全的产品和服务;鼓励生产和提供可以再循环、再使用和进行安全处置的产品和服务。
3.4 区域发展原则:
尽可能将园区与社区发展和地方特色经济相结合,将园区建设与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要通过培训和教育计划、工业开发、住房建设、社区建设等,加强园区与社区间的联系。要将园区规划纳入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并与区域环境保护规划方案相协调。
3.5 高科技、高效益原则:
大力采用现代化生物技术、生态技术、节能技术、节水技术、再循环技术和信息技术,采纳国际上先进的生产过程管理和环境管理标准,要求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最佳平衡,实现“双赢”。
3.6 软硬件并重原则:
硬件指具体工程项目(工业设施、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的建设。软件包括园区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信息支持系统的建设、优惠政策的制定等。园区建设必须突出关键工程项目,突出项目(企业)间工业生态链建设,以项目为基础。同时必须建立和完善软件建设,使园区得到健康、持续发展。
四、【规划结构布局分析】
经过分析,形成本工业园区规划方案的基本构思,完成对道路系统、绿化系统、个项用地的总体布局、控制指标体系的规划设计。
4.1 “线形发展,络布局”的整体结构。
工业园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因此要尽可能符合市场运作规律。横穿工业园的东方红路和
燕山路为园区提供了与外界的主要交通联系,是主要的发展轴线。同时也使园区内部各个组团由比较均等的区位优势。在保证一定纵深建设的情况下,工业园区沿两条主干道成片状分布,有利于实现园区的阶段性建设和有机生长,有利于始终保持空间结构的完整和同一种类型的工业之间的联系。
为了高效利用土地,统一管线铺设,方便交通组织,在地形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采用方格式布局。这样使得街廓和地块的形状比较规整,与街道的连接相对便利,而且相对区位的相同用途的地块在地价上差别较小,在经济上比较容易体现公平分配的原则,方便了土地的买卖、批租和开发利用,也有利于用地规划控制和规划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根据有关城市形态的研究,结合对中小型机械,食品加工等工业投资和发展规模调查,我们认为园区内部街廓尺度以300米—400米为宜,即道路间距约300米—400米。该尺度的街廓被进一步细分为若干地块时,可以适合一般投资的厂区建设规模,同时保证周边有便利的交通。如果在未来出现投资大户,可以部分地或全部地合并小地块,以满足使用要求。道路过密,街廓太小,会正价基础设施的投入,造成不必要的浪费。道路过稀,街廓过大,细分地块较大,不利于节约土地,也可能出现街廓内部的中央地块闲置,出现“死地块”现象。
4.2 “四纵三横一斜,向东开放”的弹性发展
由于燕山路和东方红路从中间穿过,园区用地被划分为四大块。既要保证交通安区和畅通,又要使得园区规划建设相对统一和完整,因此没,我们设计了“四纵三横一斜,向东开放”的弹性发展的模式, 园区内道路规划充分考虑多方面因素,采用方格路形式。首先有贯空穿东西方向的主干道,再有联结南北方向的多路纵向干道,形成"一横多纵"的内部道路骨架,在此基础上,再修建多条次干道。此外,根据不同社区的大小和开发量,结合块地规划支路系统。园区内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共同形成本园区的整体路。
一般来讲,在城市整体规划中,针对城市发展的不可预测性,道路系统规划往往采取偏大值设计投资较大。然而,在本次工业园区的规划中,考虑到园区向东发展,不宜在南北方向形成纵深发展,同时结合漯河市自身的经济实力,主干道宽度确定为48米,次干道宽度为36米,支路宽度为24米。
1、在功能分区方面,北侧办公 为主,在与居住区结合的地段与增设一些商业综合服务性质的建筑,西段与东段增设商业综合性质如金融、邮电、餐饮建筑,全面提高用地全天侯的利用率,活跃该路段的生活气氛。
2、建筑层数与体量布局结合地段的特点,组合成具有一定规模和气势的建筑群,同时,在道路南侧适当布置穿插布置一些高层综合楼。
3、运用传统园林的借景与对景艺术手段,建筑平面布局疏密相间,使建筑的轮廓性与山形地势相结合;巧妙组织建筑空间的围合与渗透,使建筑群、道路轴景观、广场轴景观完美结合。同时,适当降低容积率和建筑密度,提供绿化率,充分反映园林城市的特点。
4、建筑性格充分反映时代性,文化性与地域性,表现新颖、庄重、大方的建筑风格,建筑布局尽量考虑南北向布置,平面采用灵活相对规则形状,以满足办公建筑的使用要求。
5、在大道的艺术轮廓线处理上,形成以两端的几栋高层建筑为起点,中部的广场建筑群和绿化为艺术高潮、以十字路口为次高潮的艺术整体布局,从而创造疏密结合、高低错落、收放有致的空间效果。
6、在道路两侧拓宽成30米绿化带,并结合建筑布置一系列富有文化内涵的小主题园,以丰富历史文化底蕴。
7、巧妙组织绿化景观轴,使东西向的大道和中心广场的绿化、水景等相互渗透,与周围形成相互交织的绿色景观轴线。
4.3 “适度集中,组团构成”的用地布局
不同以往的工业园,漯河市工业园的道路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特别设
计了一条沿河景观路—燕山路,对其精心营造,使其与广场、街头绿地、商业步行街、建筑群中休闲空间相联系,形成富有趣味的人行系统。
园区按照市级工业区的标准进行设计规划,勾勒了高新技术用地、科研用地、一般工业用地、企业服务用地、绿化用地和公建用地的框架,整个布局显示了独立而不失整体,超前而不是冒进的特点,描绘了一个现代化工业园区的繁荣风貌,整个规划分近期方案和远期方案实施。
该工业园区考虑到西北----东南风向,将有污染的二类工业规划在基地的西北方,并在其两侧用绿化带隔离,在污染小的一类工业区中设计绿化广场,商贸用地,教育用地,三产服务,为其下方的居住区的居民服务。整体上形成组团分布,再用地平衡的基础上,结合园区自然特点,在上风向的南方公共用地结合节点广场设计,以工业用地为主。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沿路适当布置商业服务设施,园区内部均匀设置公共停车场。在铁路沿线,靠近铁路站口附近,集中设置仓储用地。在沿河去,设计了滨河景观带,人们可以在此进行娱乐休闲等活动,体现园区“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注重生态环境对工业园区建设尤为重要。栽种体规划布局上采取以二类工业绿化防护带、园区道路绿化、组团中心绿地、厂区绿化四部分组成种体的绿化系统,形成块状绿化,带状绿化和点状绿化,这样,就形成了“点线结合”的绿化系统。在街廓内部,结合地形设计的点状绿化,以及绿化广场和沿河景观带,形成由地形特色且节约土方的绿化景观环境。 工业园的广场
城市广场是供市民交往。聚会。活动的空间。也是城市中相对宽敞的自由的积聚地,所以人们把它比喻为城市的“客厅”。作为一个具有十平方公里的工业园也理说应当有自己的“客厅”。本工业园的两个主要广场位于燕山路和东方红路的交叉口东南一隅。广场位置的布置主要考虑到以下几点。
一:居住区位置的要素。
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把广场布置到靠近居住区的位置并且把广场地性质定位为是休憩性质的广场,由于本工业园的居住区布置方式是集中式的布置,所以这就方便了本工业园的绝大多数市民。
二:公共建筑的要素:
燕山路和东方红的交叉口是本工业园公共建筑商业金融建筑最集中的地方,这就决定了广场不但是居民游览休憩地方,还是商家进行商业服务和政府进行文化宣传的场所,这就保证充分利用了广场。
三:作为工业园主要景观的要素:
广场不但有其自身的功能,它同时还是工业园的一大景观,是工业园的形象。燕山路和东方红的交叉口工业园人流和车流最多的地方,也是大部分到工业园去的人必经之地。 总之,广场位置的安排是广场功能。形象。环境充分结合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