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长者的季羡林先生

  这是一位什么样的长者呢?对比自己年长的人,季先生是非常尊敬的。1990年1月31日,季先生让我和他到燕南园向冯友兰、朱光潜、陈岱孙三老贺年。路上结着薄冰,天气是非常的寒冷,当时也已经是80高龄的季先生一路上都以平静而深情的语调,向我赞说三位老先生的治学和为人。先到朱光潜先生家,只有朱夫人在,季先生身板笔直,坐在旧沙发的角上,恭恭敬敬地贺年。再到冯友兰先生的三松堂,只有冯先生的女儿宗璞和女婿蔡仲德先生在家,季先生身板笔直,坐在旧沙发的角上,恭恭敬敬地贺年。最后到陈岱孙先生家,陈先生倒是在家,看到季先生来访,颇为惊喜。季先生依然是身板笔直,坐在旧沙发的角上,恭恭敬敬地贺年。恰逢两卷本《陈岱孙文集》出版,陈先生去内室取出书,题签,起身,半躬着腰,双手把书送给季先生。季先生也是起身,半躬着腰,双手接过,连声说“谢谢,谢谢”。冬天柔和的阳光,照着两位先生的白发――这几幕场景过了17年了,却一直鲜明地印在我的记忆里。

  北大有许多成就卓著的专家学者,在将近20年前,那时的中年学者,行辈和地位自然还不能和季先生相比。季先生对他们是发自内心的喜爱、尊重,不遗余力地揄扬他们。一天,我陪季先生散步到办公楼附近,恰巧中文系的裘锡圭教授正低着头很慢地走在前面,大概在思考什么问题。季先生也放慢了脚步,低声对我说:“你知道吗?裘先生,古文字专家,专家。”说这些话的时候还翘起大拇指,微微地晃动。

  那么,对待年轻的学者呢?季先生更是不遗余力地奖掖,无论自己多忙,也无论自己手头有多少更重要的工作要做,总是乐于为他们的著作写序,这就是季先生序写得如此之多的原因。不仅如此,季先生还往往会在为某个人写的序言里面列举上一大串年轻人的名字,唯恐人们不知道。然而,也确实有一些年轻人后来出了这样那样的问题,给季先生带来麻烦,但是,季先生总是以非常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们。

  我在这里举两个例子,是关于季先生请年轻人吃饭的事。一次是请我吃饭。有一年假期,我没有回上海,躲在北大。一天,我拉上窗帘关紧门,点上蜡烛看书,隐隐约约听到楼道里有 的声音,一会儿有敲门声。开门一看,原来是季先生不放心我,在助手李铮老师的陪同下,特意来叫我去吃饭。这顿饭吃的什么,现在虽然一点都想不起来了,但开门看见季先生站在昏暗的楼道里的情形,却至今犹记在心。那些年,我经常在季先生家吃饭,也经常陪同季先生赴宴,但是,这顿饭是很特别的。现在已是著名历史学家的浙江大学卢向前教授在北大读研究生时,也吃过一顿难忘的饭。季先生在研究糖史的时候,曾经托他代为查阅一份敦煌卷子,为了表示感谢,季先生特意在一天中午来到杂乱不堪的学生宿舍,邀请他吃饭。这件事情在北大造成了轰动,传为美谈。

  然而,季先生又要求年轻人为他做过什么吗?我相信没有。很偶尔地,季先生会让我们为他查找一些资料,这原本是我们应该做的,况且还是很好的学习机会。可是,就连这样的举手之劳,季先生也绝对都要在文章里、书里写上一笔。有不少媒体问过我,季先生工作那么忙,还发表了那么多的文章,是否有学生代笔的?这不算是一个太离谱的疑问。但是,我可以负责任地说,我追随季先生那么多年,连替他写个信封的事情都没有过。

  这是一位什么样的长者呢?对比自己年长的人,季先生是非常尊敬的。1990年1月31日,季先生让我和他到燕南园向冯友兰、朱光潜、陈岱孙三老贺年。路上结着薄冰,天气是非常的寒冷,当时也已经是80高龄的季先生一路上都以平静而深情的语调,向我赞说三位老先生的治学和为人。先到朱光潜先生家,只有朱夫人在,季先生身板笔直,坐在旧沙发的角上,恭恭敬敬地贺年。再到冯友兰先生的三松堂,只有冯先生的女儿宗璞和女婿蔡仲德先生在家,季先生身板笔直,坐在旧沙发的角上,恭恭敬敬地贺年。最后到陈岱孙先生家,陈先生倒是在家,看到季先生来访,颇为惊喜。季先生依然是身板笔直,坐在旧沙发的角上,恭恭敬敬地贺年。恰逢两卷本《陈岱孙文集》出版,陈先生去内室取出书,题签,起身,半躬着腰,双手把书送给季先生。季先生也是起身,半躬着腰,双手接过,连声说“谢谢,谢谢”。冬天柔和的阳光,照着两位先生的白发――这几幕场景过了17年了,却一直鲜明地印在我的记忆里。

  北大有许多成就卓著的专家学者,在将近20年前,那时的中年学者,行辈和地位自然还不能和季先生相比。季先生对他们是发自内心的喜爱、尊重,不遗余力地揄扬他们。一天,我陪季先生散步到办公楼附近,恰巧中文系的裘锡圭教授正低着头很慢地走在前面,大概在思考什么问题。季先生也放慢了脚步,低声对我说:“你知道吗?裘先生,古文字专家,专家。”说这些话的时候还翘起大拇指,微微地晃动。

  那么,对待年轻的学者呢?季先生更是不遗余力地奖掖,无论自己多忙,也无论自己手头有多少更重要的工作要做,总是乐于为他们的著作写序,这就是季先生序写得如此之多的原因。不仅如此,季先生还往往会在为某个人写的序言里面列举上一大串年轻人的名字,唯恐人们不知道。然而,也确实有一些年轻人后来出了这样那样的问题,给季先生带来麻烦,但是,季先生总是以非常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们。

  我在这里举两个例子,是关于季先生请年轻人吃饭的事。一次是请我吃饭。有一年假期,我没有回上海,躲在北大。一天,我拉上窗帘关紧门,点上蜡烛看书,隐隐约约听到楼道里有 的声音,一会儿有敲门声。开门一看,原来是季先生不放心我,在助手李铮老师的陪同下,特意来叫我去吃饭。这顿饭吃的什么,现在虽然一点都想不起来了,但开门看见季先生站在昏暗的楼道里的情形,却至今犹记在心。那些年,我经常在季先生家吃饭,也经常陪同季先生赴宴,但是,这顿饭是很特别的。现在已是著名历史学家的浙江大学卢向前教授在北大读研究生时,也吃过一顿难忘的饭。季先生在研究糖史的时候,曾经托他代为查阅一份敦煌卷子,为了表示感谢,季先生特意在一天中午来到杂乱不堪的学生宿舍,邀请他吃饭。这件事情在北大造成了轰动,传为美谈。

  然而,季先生又要求年轻人为他做过什么吗?我相信没有。很偶尔地,季先生会让我们为他查找一些资料,这原本是我们应该做的,况且还是很好的学习机会。可是,就连这样的举手之劳,季先生也绝对都要在文章里、书里写上一笔。有不少媒体问过我,季先生工作那么忙,还发表了那么多的文章,是否有学生代笔的?这不算是一个太离谱的疑问。但是,我可以负责任地说,我追随季先生那么多年,连替他写个信封的事情都没有过。


相关文章

  • 为了永久的不悔--恩师季羡林先生的文学情缘
  • 为了永久的不悔--恩师季羡林先生的文学情缘(2009-07-17 22:41:35) 标签:杂谈 富.由于独特的人生历程,文学写作起初是季羡林先生只为自己保留的一扇永不关闭的窗户.和很多人一样,季羡林先生是由文学青年开始自己的文字生涯的.虽 ...查看


  • 纪念季羡林先生诞辰106周年 || 布衣学者季羡林的生平和学术成就
  • 纪念 季羡林先生的一生,从平凡中见出伟大,于绚烂时归于肃然,抱朴含真,言行有格,可谓是一介布衣学者的典范.在季羡林先生诞辰106周年之际,让我们一起对于先生作为布衣学者的一生进行一个简单的回顾! 生平简介 季羡林(1911.8.6-2009 ...查看


  • 转同学一篇文章纪念季羡林先生
  • 是我们大学同学宋先生的一篇文章,本来是要发在同学录中之"共享"中的,因同学录正在维护,借这块地儿,先发出来,请海内外同学先读为快. 为善自乐 能忍则安 --浅读季羡林先生有感 一转眼,季老离我们远去已经两年了. 本没有在 ...查看


  • 修辞的美丽与魅力
  • 修辞的美丽与魅力 --"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颁奖词修辞艺术管窥 韩佳蔚 (长江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重庆408003) 2007年2月26日晚7时54分,亿万中国观众期盼已久的"感动中国"200 ...查看


  • 2006年感动中国人物季羡林读后感
  • 良知永存 他,为人敬仰,因学识品格:他,一位历史语言学和比较语言学的"泰斗":他,淡名泊利的智者:他„„ --题记 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 ...查看


  • 高三作文训练
  • 高三作文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秋天,北京大学新学年开始了.一个外地学生背着大包小包走进校园,实在太累了,他就把包都放在路边.这是正好一个老人迎面走来,年轻学生走过来说:"你能不能替我看一下包呢 ...查看


  • 诚信演讲稿:诚信的魅力
  • 诚信无形,却可以经天纬地;诚信无色,却可以耀人眼目;诚信无味,却可以在上下五千年.纵横海内外散发出醇厚的芬芳.无形.无色.无味的诚信有着撼人心魄的力量. 近年来,诚信却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且不说商场上尔虞我诈,也不必说黑心棉,民工米,就是哪一 ...查看


  • 诚信演讲稿:诚信无形
  • 诚信无形,却可以经天纬地;诚信无色,却可以耀人眼目;诚信无味,却可以在上下五千年.纵横海内外散发出醇厚的芬芳.无形.无色.无味的诚信有着撼人心魄的力量. 近年来,诚信却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且不说商场上尔虞我诈,也不必说黑心棉,民工米,就是哪一 ...查看


  • 诚信演讲稿:让诚信使我们的人格闪光!
  • 诚信无形,却可以经天纬地;诚信无色,却可以耀人眼目;诚信无味,却可以在上下五千年.纵横海内外散发出醇厚的芬芳.无形.无色.无味的诚信有着撼人心魄的力量. 近年来,诚信却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且不说商场上尔虞我诈,也不必说黑心棉,民工米,就是哪一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