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考数学模考选择压题轴题精选
一、与函数有关的压轴题
1. (无锡第10题)如图,已知点A (4,0),O 为坐标原点,P 是线段OA 上任意一点(不含端点O ,A ),过P 、O 两点的二次函数y 1和过P 、A 两点的二次函
数y 2的图象开口均向下,它们的顶点分别为B 、C ,射线OB 与AC 相交于点D .当
OD=AD=3时,这两个二次函数的最大值之和等于( )
A . B . C .3 D .4
【考点】二次函数的最值;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分析】过B 作BF ⊥OA 于F ,过D 作DE ⊥OA 于E ,过C 作CM ⊥OA 于M ,则BF+CM是这两个二次函数的最大值之和,BF ∥DE ∥CM ,求出AE=OE=2,DE=,设P (2x ,0),根据二次函数的对称性得出OF=PF=x,推出△OBF ∽△ODE ,△ACM ∽△ADE ,得出=, =,代入求出BF 和CM ,相加即可求出答案.
【解答】解:
过B 作BF ⊥OA 于F ,过D 作DE ⊥OA 于E ,过C 作CM ⊥OA 于M ,
∵BF ⊥OA ,DE ⊥OA ,CM ⊥OA ,
∴BF ∥DE ∥CM ,
∵OD=AD=3,DE ⊥OA ,
∴OE=EA=OA=2,
由勾股定理得:DE=,
设P (2x ,0),根据二次函数的对称性得出OF=PF=x,
∵BF ∥DE ∥CM ,
∴△OBF ∽△ODE ,△ACM ∽△ADE ,
∴=, =,
∵AM=PM=(OA ﹣OP )=(4﹣2x )=2﹣x ,
即=, =
x ,CM=
. , ﹣x , 解得:BF=∴BF+CM=
故选A .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最值,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性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性质和定理进行推理和计算的能力,题目比较好,但是有一定的难度.
2.(济南第15题)如图,直线y=与y 轴交于点A ,与直线y=﹣交于点B ,以AB 为边向右作菱形ABCD ,点C 恰与原点O 重合,抛物线y=(x ﹣h )2+k的顶点在直线y=﹣上移动.若抛物线与菱形的边AB 、BC 都有公共点,则h 的取值范围是( )
A .﹣2 B.﹣2≤h ≤1 C .﹣1 D.﹣1
【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
【分析】将y=与y=﹣联立可求得点B
的坐标,然后由抛物线的顶点在
直线y=﹣可求得k=﹣,于是可得到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 ﹣h )2﹣h ,由图形可知当抛物线经过点B 和点C 时抛物线与菱形的边AB 、BC 均有交点,然后将点C 和点B 的坐标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可求得h 的值,从而可判断出h 的取值范围.
【解答】解:∵将y=与y=﹣联立得:,解得:. ∴点B 的坐标为(﹣2,1).
由抛物线的解析式可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h ,k ).
∵将x=h,y=k,代入得y=﹣得:﹣h=k,解得k=﹣,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 ﹣h )2﹣h .
如图1所示:当抛物线经过点C 时.
将C (0,0)代入y=(x ﹣h )2﹣h 得:h 2﹣h=0,解得:h 1=0(舍去),h 2=. 如图2所示:当抛物线经过点B 时.
22将B (﹣2,1)代入y=(x ﹣h )﹣h 得:(﹣2﹣h )﹣h=1,整理得:2h 2+7h+6=0,
解得:h 1=﹣2,h 2=﹣(舍去).
综上所述,h 的范围是﹣2≤h ≤.
故选A .
3. (宁波10题)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a ≠0)图象过点(﹣1,0),顶点为(1,2),则结论:
①abc >0;②x=1时,函数最大值是2;③4a+2b+c>0;④2a+b=0;⑤2c <3b .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考点】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
【分析】根据抛物线开口向下判断出a <0,再根据对称轴判断出b >0,根据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判断出c >0,然后根据有理数的乘法判断出①错误;根据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判断②正确;根据图象,抛物线与x 轴的另一交点坐标为(3,0),然后根据x=2时的函数值大于0判断出③正确;根据抛物线对称轴求出④正确;根据x=﹣1时的函数值为0,再把a 用b 表示并代入整理得到2c=3b,判断出⑤错误.
【解答】解:∵抛物线开口向下,
∴a <0,
∵对称轴为直线x=﹣
∴b=﹣2a >0,
∵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在正半轴,
∴c >0,
∴abc <0,故①错误;
∵顶点坐标为(1,2),
∴x=1时,函数最大值是2,故②正确;
根据对称性,抛物线与x 轴的另一交点为(0,3),
=1,
∴x=2时,y >0,
∴4a+2b+c>0,故③正确;
∵b=﹣2a ,
∴2a+b=0,故④正确;
当x=﹣1时,y=a﹣b+c=0,
∴﹣﹣b+c=0,
∴2c=3b,故⑤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的结论有②③④共3个.
故选C .
4. (石家庄第13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B 、C 、D 是坐标轴上的点且点C 坐标是(0,﹣1),AB=5,点(a ,b )在如图所示的阴影部分内部(不包括边界),已知OA=OD=4,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 B . C . D .
【考点】两条直线相交或平行问题;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出OB 的长度,由此可得出点B 的坐标,由OA 、OD 的长度可得出点A 、D 的坐标,根据点A 、D 、B 、C 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直线AD 、BC 的解析式,联立两直线解析式成方程组,通过解方程组即可求出其交点的坐标,再根据点(a ,b )在如图所示的阴影部分内部(不包括边界)结合点B 以及交点的横坐标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AB=5,OA=4,
∴OB==3,
∴点B (﹣3,0).
∵OA=OD=4,
∴点A (0,4),点D (4,0).
设直线AD 的解析式为y=kx+b,
将A (0,4)、D (4,0)代入y=kx+b,
,解得:,
∴直线AD 的解析式为y=﹣x+4;
设直线BC 的解析式为y=mx+n,
将B (﹣3,0)、C (0,﹣1)代入y=mx+n,
,解得:,
∴直线BC 的解析式为y=﹣x ﹣1.
联立直线AD 、BC 的解析式成方程组,
,解得:,
∴直线AD 、BC 的交点坐标为(,﹣).
∵点(a ,b )在如图所示的阴影部分内部(不包括边界),
∴﹣3<a <
故选D .
5. (石家庄第16题)如图1,在等边△ABC 中,点E 、D 分别是AC ,BC 边的中点,点P 为AB 边上的一个动点,连接PE ,PD ,PC ,DE .设AP=x,图1中某条线段的长为y ,若表示y 与x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如图2所示,则这条线段可能是图1中的( )
.
A .线段PD B.线段PC C.线段PE D.线段DE
【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
【分析】设出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确定各个线段取最小值时,x 的范围,结合图象得到答案.
【解答】解:设边长AC=a,
则0<x <a ,
根据题意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知,
当x=a 时,线段PE 有最小值;
当x=a 时,线段PC 有最小值;
当x=a 时,线段PD 有最小值;
线段DE 的长为定值.
故选:C .
6. (天津南开区第12题)如图,在Rt △AOB 中,两直角边OA 、OB 分别在x 轴的负半轴和y 轴的正半轴上,将△AOB 绕点B 逆时针旋转
90°后得到△
A′O′B.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恰好经过斜边A′B的中点C ,S △ABO =4,tan ∠BAO=2,则k 的值为( )
A .3 B .4 C .6 D .8
【考点】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反比例函数系数k 的几何意义.
【分析】先根据S △ABO =4,tan ∠BAO=2求出AO 、BO 的长度,再根据点C 为斜边A′B
的中点,求出点C 的坐标,点C 的横纵坐标之积即为k 值.
【解答】解:设点C 坐标为(x ,y ),作CD ⊥BO′交边BO′于点D , ∵tan ∠BAO=2,
∴=2,
∵S △ABO =•AO•BO=4,
∴AO=2,BO=4,
∵△ABO ≌△A'O'B ,
∴AO=A′O′=2,BO=BO′=4,
∵点C 为斜边A′B的中点,CD ⊥BO′,
∴CD=A′O′=1,BD=BO′=2,
∴x=BO﹣CD=4﹣1=3,y=BD=2,
∴k=x•y=3•2=6.
故选C .
7. (江西第21题)根据图①的程序,得到了y 与x 的函数图象,如图②,若点M 是y 轴正半轴上任意一点,过点M 作PQ ∥X 轴交图象与点P ,Q ,连接OP ,OQ ,则下列结论:①x0时,y 随x 的增x
大而增大;④MQ=2PM;⑤∠POQ 可以等于90º. 其中正确的有(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答案:B
二、与几何有关的压轴题
8. (武汉市江岸区第10题)如图,已知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2,0)、(0,
1),⊙C 的圆心坐标为(0,﹣1),半径为1,E 是⊙C 上的一动点,则△ABE 面积的最大值为( )
A .2+ B .3+ C .3+ D .4+
【考点】圆的综合题.
【分析】方法一、先判断出点E 的位置,点E 在过点C 垂直于AC 的直线和圆C 在点C 下方的交点,然后求出直线AB 解析式,进而得出CD 解析式,
即可得出点
D 坐标,再求出CD ,进而得出DE ,再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出结论. 方法二,先求出OA ,OB ,根据勾股定理得出AB ,利用面积相等求出OF ,再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求出CD ,进而得出DE ,再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方法一、如图,过点C 作CD ⊥AB ,延长DC 交⊙C 于E ,此时△ABE 面积的最大值(AB 是定值,只要圆上一点E 到直线AB 的距离最大), 设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kx+b(k ≠0),
∵A (﹣2,0),B (0,1),
∴
∴, ,
∴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x+1①,
∵CD ⊥AB ,C (0,﹣1),
∴直线CD 的解析式为y=﹣2x ﹣1②,
联立①②得,D (﹣,),
∵C (0,﹣1),
∴CD=
∵⊙C 的半径为1,
∴DE=CD+CE=+1, =,
∵A (﹣2,0),B (0,1),
∴AB=,
+1)×=2+, ∴S △ABE 面积的最大值=AB•DE=(
故选A .
方法二、如图1,过点C 作CD ⊥AB ,延长DC 交⊙C 于E ,此时△ABE 面积的最大值,
过点O 作OF ⊥AB 于F ,
∵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2,0)、(0,1)
∴OA=2,OB=1,
在Rt △AOB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B=∴S △AOB =OA•OB=AB•OF, ∴OF=
=
,
,
∵点C (0,﹣1), ∴OC=1, ∴OB=OC, ∴CD=2OF=
,
∵⊙C 的半径为1, ∴DE=CD+CE=
+1,
∵A (﹣2,0),B (0,1), ∴AB=
,
+1)×
=2+
,
∴S △ABE 面积的最大值=AB•DE=(故选A .
【点评】此题是圆的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圆的性质,待定系数法,求两条直线的
交点的方法,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解本题的关键是判断出点E 的位置,是一道中等难度的试题.
9. (苏州园区第10题)如图,等边三角形纸片ABC 中,AB =4. D 是AB 边的中点,E 是BC 边上一点现将V BDE 沿DE 折叠,得V B ' DE . 连接CB ' ,则CB ' 长度的最小值为
A. 2 B.1
1 D.2
答案:A
10. (天津第12题)一组正方形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 其中顶点B 1在y 轴上, 顶点C 1,E 1,E 2,C 2,E 3,E 4,C 3……在x 轴上,已知正方形A 1B 1C 1D 1的边长为1,∠B 1C 1O=60°,B 1C 1∥B 2C 2∥B 3C 3……则正方形A 2016B 2016C 2016D 2016的边长是( )
A.() 2015 B.() 2016 C.(.(
) 2015
) 2016 D
答案:D
11. (北京第10题)已知:如图,菱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且AC=12cm,BD=16cm.点P 从点B 出发,沿BA 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1cm/s;同时,直线EF 从点D 出发,沿DB 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1cm/s,EF ⊥BD ,且与
AD ,BD ,CD 分别交于点E ,Q ,F ;当直线EF 停止运动时,点P 也停止运动.连接PF ,设运动时间为t (s )(0<t <8).设四边形APFE 的面积为y (cm2),则下列图象中,能表示y 与t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
A .
答案:D
B . C .D .
12. (无锡第10题)如图,AC 是矩形ABCD 的对角线,⊙O 是△ABC 的内切圆,现将矩形ABCD 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使点D 与点O 重合,折痕为FG ,点F ,G 分别在AD ,BC 上,连结OG ,DG ,若OG ⊥DG ,且⊙O 的半径长为1,则下列结论不成立的是 ( ▲ )
A .BC −AB =2 B.BC +AB =23+4 C.CD −DF =2−3 D.CD +DF =4
答案:D
三、一元二次方程有关的压轴题
9n 2+2010n +5=0,则13. (黄冈6题)已知mn ≠1,且5m 2+2010m +9=0,
m
的n
值为( )
56709
A.-402 B. C. D.
935
11
(
) 2+2010⨯+9=0 解析:将9n 2+2010n +5=0两边同除以n 2,得5⨯n n
又 5m 2+2010m +9=0,且mn ≠1
1
∴m 与为方程5x 2+2009x +9=0的两个不同的根
n
1m 9
则m ⋅==. 故正确答案为C.
n n 5
14. (苏州园区第10题)若m , n (m
的方程(x -a )(x -b ) =根,且a
A. m
答案:A
2017中考数学模考选择压题轴题精选
一、与函数有关的压轴题
1. (无锡第10题)如图,已知点A (4,0),O 为坐标原点,P 是线段OA 上任意一点(不含端点O ,A ),过P 、O 两点的二次函数y 1和过P 、A 两点的二次函
数y 2的图象开口均向下,它们的顶点分别为B 、C ,射线OB 与AC 相交于点D .当
OD=AD=3时,这两个二次函数的最大值之和等于( )
A . B . C .3 D .4
【考点】二次函数的最值;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分析】过B 作BF ⊥OA 于F ,过D 作DE ⊥OA 于E ,过C 作CM ⊥OA 于M ,则BF+CM是这两个二次函数的最大值之和,BF ∥DE ∥CM ,求出AE=OE=2,DE=,设P (2x ,0),根据二次函数的对称性得出OF=PF=x,推出△OBF ∽△ODE ,△ACM ∽△ADE ,得出=, =,代入求出BF 和CM ,相加即可求出答案.
【解答】解:
过B 作BF ⊥OA 于F ,过D 作DE ⊥OA 于E ,过C 作CM ⊥OA 于M ,
∵BF ⊥OA ,DE ⊥OA ,CM ⊥OA ,
∴BF ∥DE ∥CM ,
∵OD=AD=3,DE ⊥OA ,
∴OE=EA=OA=2,
由勾股定理得:DE=,
设P (2x ,0),根据二次函数的对称性得出OF=PF=x,
∵BF ∥DE ∥CM ,
∴△OBF ∽△ODE ,△ACM ∽△ADE ,
∴=, =,
∵AM=PM=(OA ﹣OP )=(4﹣2x )=2﹣x ,
即=, =
x ,CM=
. , ﹣x , 解得:BF=∴BF+CM=
故选A .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最值,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性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性质和定理进行推理和计算的能力,题目比较好,但是有一定的难度.
2.(济南第15题)如图,直线y=与y 轴交于点A ,与直线y=﹣交于点B ,以AB 为边向右作菱形ABCD ,点C 恰与原点O 重合,抛物线y=(x ﹣h )2+k的顶点在直线y=﹣上移动.若抛物线与菱形的边AB 、BC 都有公共点,则h 的取值范围是( )
A .﹣2 B.﹣2≤h ≤1 C .﹣1 D.﹣1
【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
【分析】将y=与y=﹣联立可求得点B
的坐标,然后由抛物线的顶点在
直线y=﹣可求得k=﹣,于是可得到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 ﹣h )2﹣h ,由图形可知当抛物线经过点B 和点C 时抛物线与菱形的边AB 、BC 均有交点,然后将点C 和点B 的坐标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可求得h 的值,从而可判断出h 的取值范围.
【解答】解:∵将y=与y=﹣联立得:,解得:. ∴点B 的坐标为(﹣2,1).
由抛物线的解析式可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h ,k ).
∵将x=h,y=k,代入得y=﹣得:﹣h=k,解得k=﹣,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 ﹣h )2﹣h .
如图1所示:当抛物线经过点C 时.
将C (0,0)代入y=(x ﹣h )2﹣h 得:h 2﹣h=0,解得:h 1=0(舍去),h 2=. 如图2所示:当抛物线经过点B 时.
22将B (﹣2,1)代入y=(x ﹣h )﹣h 得:(﹣2﹣h )﹣h=1,整理得:2h 2+7h+6=0,
解得:h 1=﹣2,h 2=﹣(舍去).
综上所述,h 的范围是﹣2≤h ≤.
故选A .
3. (宁波10题)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a ≠0)图象过点(﹣1,0),顶点为(1,2),则结论:
①abc >0;②x=1时,函数最大值是2;③4a+2b+c>0;④2a+b=0;⑤2c <3b .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考点】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
【分析】根据抛物线开口向下判断出a <0,再根据对称轴判断出b >0,根据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判断出c >0,然后根据有理数的乘法判断出①错误;根据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判断②正确;根据图象,抛物线与x 轴的另一交点坐标为(3,0),然后根据x=2时的函数值大于0判断出③正确;根据抛物线对称轴求出④正确;根据x=﹣1时的函数值为0,再把a 用b 表示并代入整理得到2c=3b,判断出⑤错误.
【解答】解:∵抛物线开口向下,
∴a <0,
∵对称轴为直线x=﹣
∴b=﹣2a >0,
∵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在正半轴,
∴c >0,
∴abc <0,故①错误;
∵顶点坐标为(1,2),
∴x=1时,函数最大值是2,故②正确;
根据对称性,抛物线与x 轴的另一交点为(0,3),
=1,
∴x=2时,y >0,
∴4a+2b+c>0,故③正确;
∵b=﹣2a ,
∴2a+b=0,故④正确;
当x=﹣1时,y=a﹣b+c=0,
∴﹣﹣b+c=0,
∴2c=3b,故⑤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的结论有②③④共3个.
故选C .
4. (石家庄第13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B 、C 、D 是坐标轴上的点且点C 坐标是(0,﹣1),AB=5,点(a ,b )在如图所示的阴影部分内部(不包括边界),已知OA=OD=4,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 B . C . D .
【考点】两条直线相交或平行问题;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出OB 的长度,由此可得出点B 的坐标,由OA 、OD 的长度可得出点A 、D 的坐标,根据点A 、D 、B 、C 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直线AD 、BC 的解析式,联立两直线解析式成方程组,通过解方程组即可求出其交点的坐标,再根据点(a ,b )在如图所示的阴影部分内部(不包括边界)结合点B 以及交点的横坐标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AB=5,OA=4,
∴OB==3,
∴点B (﹣3,0).
∵OA=OD=4,
∴点A (0,4),点D (4,0).
设直线AD 的解析式为y=kx+b,
将A (0,4)、D (4,0)代入y=kx+b,
,解得:,
∴直线AD 的解析式为y=﹣x+4;
设直线BC 的解析式为y=mx+n,
将B (﹣3,0)、C (0,﹣1)代入y=mx+n,
,解得:,
∴直线BC 的解析式为y=﹣x ﹣1.
联立直线AD 、BC 的解析式成方程组,
,解得:,
∴直线AD 、BC 的交点坐标为(,﹣).
∵点(a ,b )在如图所示的阴影部分内部(不包括边界),
∴﹣3<a <
故选D .
5. (石家庄第16题)如图1,在等边△ABC 中,点E 、D 分别是AC ,BC 边的中点,点P 为AB 边上的一个动点,连接PE ,PD ,PC ,DE .设AP=x,图1中某条线段的长为y ,若表示y 与x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如图2所示,则这条线段可能是图1中的( )
.
A .线段PD B.线段PC C.线段PE D.线段DE
【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
【分析】设出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确定各个线段取最小值时,x 的范围,结合图象得到答案.
【解答】解:设边长AC=a,
则0<x <a ,
根据题意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知,
当x=a 时,线段PE 有最小值;
当x=a 时,线段PC 有最小值;
当x=a 时,线段PD 有最小值;
线段DE 的长为定值.
故选:C .
6. (天津南开区第12题)如图,在Rt △AOB 中,两直角边OA 、OB 分别在x 轴的负半轴和y 轴的正半轴上,将△AOB 绕点B 逆时针旋转
90°后得到△
A′O′B.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恰好经过斜边A′B的中点C ,S △ABO =4,tan ∠BAO=2,则k 的值为( )
A .3 B .4 C .6 D .8
【考点】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反比例函数系数k 的几何意义.
【分析】先根据S △ABO =4,tan ∠BAO=2求出AO 、BO 的长度,再根据点C 为斜边A′B
的中点,求出点C 的坐标,点C 的横纵坐标之积即为k 值.
【解答】解:设点C 坐标为(x ,y ),作CD ⊥BO′交边BO′于点D , ∵tan ∠BAO=2,
∴=2,
∵S △ABO =•AO•BO=4,
∴AO=2,BO=4,
∵△ABO ≌△A'O'B ,
∴AO=A′O′=2,BO=BO′=4,
∵点C 为斜边A′B的中点,CD ⊥BO′,
∴CD=A′O′=1,BD=BO′=2,
∴x=BO﹣CD=4﹣1=3,y=BD=2,
∴k=x•y=3•2=6.
故选C .
7. (江西第21题)根据图①的程序,得到了y 与x 的函数图象,如图②,若点M 是y 轴正半轴上任意一点,过点M 作PQ ∥X 轴交图象与点P ,Q ,连接OP ,OQ ,则下列结论:①x0时,y 随x 的增x
大而增大;④MQ=2PM;⑤∠POQ 可以等于90º. 其中正确的有(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答案:B
二、与几何有关的压轴题
8. (武汉市江岸区第10题)如图,已知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2,0)、(0,
1),⊙C 的圆心坐标为(0,﹣1),半径为1,E 是⊙C 上的一动点,则△ABE 面积的最大值为( )
A .2+ B .3+ C .3+ D .4+
【考点】圆的综合题.
【分析】方法一、先判断出点E 的位置,点E 在过点C 垂直于AC 的直线和圆C 在点C 下方的交点,然后求出直线AB 解析式,进而得出CD 解析式,
即可得出点
D 坐标,再求出CD ,进而得出DE ,再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出结论. 方法二,先求出OA ,OB ,根据勾股定理得出AB ,利用面积相等求出OF ,再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求出CD ,进而得出DE ,再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方法一、如图,过点C 作CD ⊥AB ,延长DC 交⊙C 于E ,此时△ABE 面积的最大值(AB 是定值,只要圆上一点E 到直线AB 的距离最大), 设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kx+b(k ≠0),
∵A (﹣2,0),B (0,1),
∴
∴, ,
∴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x+1①,
∵CD ⊥AB ,C (0,﹣1),
∴直线CD 的解析式为y=﹣2x ﹣1②,
联立①②得,D (﹣,),
∵C (0,﹣1),
∴CD=
∵⊙C 的半径为1,
∴DE=CD+CE=+1, =,
∵A (﹣2,0),B (0,1),
∴AB=,
+1)×=2+, ∴S △ABE 面积的最大值=AB•DE=(
故选A .
方法二、如图1,过点C 作CD ⊥AB ,延长DC 交⊙C 于E ,此时△ABE 面积的最大值,
过点O 作OF ⊥AB 于F ,
∵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2,0)、(0,1)
∴OA=2,OB=1,
在Rt △AOB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B=∴S △AOB =OA•OB=AB•OF, ∴OF=
=
,
,
∵点C (0,﹣1), ∴OC=1, ∴OB=OC, ∴CD=2OF=
,
∵⊙C 的半径为1, ∴DE=CD+CE=
+1,
∵A (﹣2,0),B (0,1), ∴AB=
,
+1)×
=2+
,
∴S △ABE 面积的最大值=AB•DE=(故选A .
【点评】此题是圆的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圆的性质,待定系数法,求两条直线的
交点的方法,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解本题的关键是判断出点E 的位置,是一道中等难度的试题.
9. (苏州园区第10题)如图,等边三角形纸片ABC 中,AB =4. D 是AB 边的中点,E 是BC 边上一点现将V BDE 沿DE 折叠,得V B ' DE . 连接CB ' ,则CB ' 长度的最小值为
A. 2 B.1
1 D.2
答案:A
10. (天津第12题)一组正方形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 其中顶点B 1在y 轴上, 顶点C 1,E 1,E 2,C 2,E 3,E 4,C 3……在x 轴上,已知正方形A 1B 1C 1D 1的边长为1,∠B 1C 1O=60°,B 1C 1∥B 2C 2∥B 3C 3……则正方形A 2016B 2016C 2016D 2016的边长是( )
A.() 2015 B.() 2016 C.(.(
) 2015
) 2016 D
答案:D
11. (北京第10题)已知:如图,菱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且AC=12cm,BD=16cm.点P 从点B 出发,沿BA 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1cm/s;同时,直线EF 从点D 出发,沿DB 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1cm/s,EF ⊥BD ,且与
AD ,BD ,CD 分别交于点E ,Q ,F ;当直线EF 停止运动时,点P 也停止运动.连接PF ,设运动时间为t (s )(0<t <8).设四边形APFE 的面积为y (cm2),则下列图象中,能表示y 与t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
A .
答案:D
B . C .D .
12. (无锡第10题)如图,AC 是矩形ABCD 的对角线,⊙O 是△ABC 的内切圆,现将矩形ABCD 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使点D 与点O 重合,折痕为FG ,点F ,G 分别在AD ,BC 上,连结OG ,DG ,若OG ⊥DG ,且⊙O 的半径长为1,则下列结论不成立的是 ( ▲ )
A .BC −AB =2 B.BC +AB =23+4 C.CD −DF =2−3 D.CD +DF =4
答案:D
三、一元二次方程有关的压轴题
9n 2+2010n +5=0,则13. (黄冈6题)已知mn ≠1,且5m 2+2010m +9=0,
m
的n
值为( )
56709
A.-402 B. C. D.
935
11
(
) 2+2010⨯+9=0 解析:将9n 2+2010n +5=0两边同除以n 2,得5⨯n n
又 5m 2+2010m +9=0,且mn ≠1
1
∴m 与为方程5x 2+2009x +9=0的两个不同的根
n
1m 9
则m ⋅==. 故正确答案为C.
n n 5
14. (苏州园区第10题)若m , n (m
的方程(x -a )(x -b ) =根,且a
A. m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