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黄埔军校》纪录片感悟
“孙中山先生亲自创建的黄埔军校,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产物。黄埔军校自1924年6月诞生以来,广大黄埔师生东征北伐,欲血抗战,为中华民族的独立统一大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在20世纪历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页。”伴随着配音人员的介绍,我们开始了对于黄埔军校的探秘。
在第一集《肩负使命》中,我们看到了黄埔军校的创建与第一期学员招收情况以及黄埔的发展情况。黄埔军校的全名是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是一间中华民国的军事学校,培养了许多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闻名的指挥官。军校在1924年由中国国民党成立,目的是为国民革命军训练军官,然后国民政府北伐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
黄埔军校招生的消息传到全国各地后,成千上万的青年投笔从戎,纷纷南下广州报考黄埔军校立志从军报国,“到黄埔军校去”一时间竟然成了青年人最时尚的口号。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郑栋国加入黄埔的艰辛路程,他约了几个同学辗转到了广东,到了以后才听说军校的报名已经截止。幸好好友黄鳌报了两个名,他得以冒名顶替进了黄埔,最终他向队长说出实际情况并得到了学校的谅解。
黄埔军校的创建得到了苏联的大力支持,大量的枪支和经费为黄埔的创建和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三十多人的顾问团更是参与了黄埔的建设工作,他们结合中国国情,把培养一个初级指挥官的时间从三年紧缩为半年。并参照苏联红军的方式,特别注重政治教育。
黄埔军校在开学四个月的时候就仅用半天时间平定了商人叛乱,之后的两次东征,更是彰显黄埔军人“亲爱精诚,团结合作,卫国爱民,不怕牺牲”的精神。
在第二集《欲血抗战》中,首先讲诉的是古北口战争。此次战争,有一百七十多为黄埔人壮烈牺牲,但是中国军民在长城脚
下挫败了日本人的嚣张气焰,在全国人民心中筑起了一道新的长城。
接下来讲的是赵一曼女士在黄埔的日子以及她被捕后,坚贞不屈直到英勇就义的壮烈诗篇。我们当代青年,享受着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美好生活,然而我们却总是不知道珍惜。尤其是现在的女性,很多时候都利用自己的性别优势,让男性为自己做很多事情。她的事迹告诉我们,谁说女子不如男,谁说女子就比别人弱!女性同样可以顶起半边天。我们没有借口,必须不断前进,争取优异!
黄埔十六期生,现龄90岁的黄链说:“我记得我回忆起来,不知道什么叫做死。为了救国家,大家真是舍死忘生上前线,没有一个胆怯的心理。”联想到现在的我们,很多时候都因为怕丢脸而不去做很多事情,结果只有甘于平庸,不禁心生愧疚之情。我们还是学生,是在不断获取知识阶段,有什么丢不起脸的事情呢?现在逃的了一时,以后该怎么办?现在不打好牢固的基础,何谈以后的建设祖国?
第三集《共襄大业》,主要讲诉了北京、湖南、重庆的解放,黄埔同学会以及黄埔人为台湾回归、两岸统一所作的努力。
新中国的创建过程中有很多黄埔人的身影:在国家的十位元帅和十位大将中,黄埔军人就占了很大的部分,他们为新中国的建立与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对于那些一度站在人民对立面的黄埔人,毛主席提出了“一个不杀,人格上不歧视”的方针。由此可见我们中国共产党的宽宏大量。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就是缺乏这种大度的情怀,导致不能更好更快的完成各项工作。通过此次观看影片,我看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以后我一定会辩证的全面的看待问题。牺牲小我,成就大我,为更好地完成工作,更好
的建设祖国作出自己的贡献。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黄埔同学情谊,他们虽然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但是他们曾经的身份一样——黄埔学生。当老同学给徐向前元帅敬礼时,他拍了拍同学的肩膀,说:“不要叫徐帅,叫同学!”这种思想,是我们这个物欲横流、权利泛滥的社会所缺乏的,也是我们要好好学习的。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黄埔同学会,那一位位黄埔老人,为了祖国的统一所做出的贡献。黄埔九期生段仲宇说:“同学会聚会有喜有忧,喜的是老同学见面,忧的是我们现在还是分裂状态,还要经过大家的努力。大家共同的心声是国家要统一,民族要振兴。”他们虽然已经老迈,然而他们的精神不老,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们,爱国不分年龄、不分先后,每一个人都要尽自己的力量,促成祖国的统一。
观看《黄埔军校》纪录片感悟
“孙中山先生亲自创建的黄埔军校,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产物。黄埔军校自1924年6月诞生以来,广大黄埔师生东征北伐,欲血抗战,为中华民族的独立统一大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在20世纪历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页。”伴随着配音人员的介绍,我们开始了对于黄埔军校的探秘。
在第一集《肩负使命》中,我们看到了黄埔军校的创建与第一期学员招收情况以及黄埔的发展情况。黄埔军校的全名是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是一间中华民国的军事学校,培养了许多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闻名的指挥官。军校在1924年由中国国民党成立,目的是为国民革命军训练军官,然后国民政府北伐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
黄埔军校招生的消息传到全国各地后,成千上万的青年投笔从戎,纷纷南下广州报考黄埔军校立志从军报国,“到黄埔军校去”一时间竟然成了青年人最时尚的口号。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郑栋国加入黄埔的艰辛路程,他约了几个同学辗转到了广东,到了以后才听说军校的报名已经截止。幸好好友黄鳌报了两个名,他得以冒名顶替进了黄埔,最终他向队长说出实际情况并得到了学校的谅解。
黄埔军校的创建得到了苏联的大力支持,大量的枪支和经费为黄埔的创建和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三十多人的顾问团更是参与了黄埔的建设工作,他们结合中国国情,把培养一个初级指挥官的时间从三年紧缩为半年。并参照苏联红军的方式,特别注重政治教育。
黄埔军校在开学四个月的时候就仅用半天时间平定了商人叛乱,之后的两次东征,更是彰显黄埔军人“亲爱精诚,团结合作,卫国爱民,不怕牺牲”的精神。
在第二集《欲血抗战》中,首先讲诉的是古北口战争。此次战争,有一百七十多为黄埔人壮烈牺牲,但是中国军民在长城脚
下挫败了日本人的嚣张气焰,在全国人民心中筑起了一道新的长城。
接下来讲的是赵一曼女士在黄埔的日子以及她被捕后,坚贞不屈直到英勇就义的壮烈诗篇。我们当代青年,享受着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美好生活,然而我们却总是不知道珍惜。尤其是现在的女性,很多时候都利用自己的性别优势,让男性为自己做很多事情。她的事迹告诉我们,谁说女子不如男,谁说女子就比别人弱!女性同样可以顶起半边天。我们没有借口,必须不断前进,争取优异!
黄埔十六期生,现龄90岁的黄链说:“我记得我回忆起来,不知道什么叫做死。为了救国家,大家真是舍死忘生上前线,没有一个胆怯的心理。”联想到现在的我们,很多时候都因为怕丢脸而不去做很多事情,结果只有甘于平庸,不禁心生愧疚之情。我们还是学生,是在不断获取知识阶段,有什么丢不起脸的事情呢?现在逃的了一时,以后该怎么办?现在不打好牢固的基础,何谈以后的建设祖国?
第三集《共襄大业》,主要讲诉了北京、湖南、重庆的解放,黄埔同学会以及黄埔人为台湾回归、两岸统一所作的努力。
新中国的创建过程中有很多黄埔人的身影:在国家的十位元帅和十位大将中,黄埔军人就占了很大的部分,他们为新中国的建立与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对于那些一度站在人民对立面的黄埔人,毛主席提出了“一个不杀,人格上不歧视”的方针。由此可见我们中国共产党的宽宏大量。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就是缺乏这种大度的情怀,导致不能更好更快的完成各项工作。通过此次观看影片,我看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以后我一定会辩证的全面的看待问题。牺牲小我,成就大我,为更好地完成工作,更好
的建设祖国作出自己的贡献。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黄埔同学情谊,他们虽然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但是他们曾经的身份一样——黄埔学生。当老同学给徐向前元帅敬礼时,他拍了拍同学的肩膀,说:“不要叫徐帅,叫同学!”这种思想,是我们这个物欲横流、权利泛滥的社会所缺乏的,也是我们要好好学习的。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黄埔同学会,那一位位黄埔老人,为了祖国的统一所做出的贡献。黄埔九期生段仲宇说:“同学会聚会有喜有忧,喜的是老同学见面,忧的是我们现在还是分裂状态,还要经过大家的努力。大家共同的心声是国家要统一,民族要振兴。”他们虽然已经老迈,然而他们的精神不老,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们,爱国不分年龄、不分先后,每一个人都要尽自己的力量,促成祖国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