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椋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初步意会词语的意思,能够用比喻的方法连词成句。
2、读通读顺课文,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逐步了解灰椋鸟和课文大意。
3、在读书的过程中学会使用破折号、分号等知识方法,并渗透名字的人文意义教育。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第一次给大家上课,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来自新北区西夏墅中心小学,名叫蒋丽清(板书)。你们应该怎样称呼我?第一次见到我的姓名,有什么想说的?(鼓励学生勇于发言、善于动脑,如说到像是女孩的名字,包含着什么含义等)
2、(如果还有时间)你们也来介绍一下自己的名字,包含着父母的什么样的心愿呢?
一、上课导入
1、刚才我们谈了名字,其实,一个人的姓名只不过是一个人的代号而已,普普通通。板书“徐秀娟”,从这个名字一看,就知道她是一位——女孩,但她的名字却被许多人记住了。出示介绍徐秀娟的投影:徐秀娟,出生于养鹤世家,1986年大学毕业后只身来到盐城自然保护区工作,创建了江苏省第一个鹤类饲养场。1987年9月16日,为了寻找两只飞失的天鹅,年仅23岁的徐秀娟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后来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2、徐秀娟非常钟爱丹顶鹤、天鹅,最终把自己的生命也献给了她们。那她对灰椋鸟怎么样呢?(板书灰椋鸟)“椋”字是生字,注意读音。指名学生读课题,齐读课题。
3、读了这种鸟的名称,你又有什么想法?
就算是看到了这种鸟,你也会认为它很普通。投影出示灰椋鸟图。这就是很普通的灰椋鸟。
4、出示文字: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 指名读,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告诉我们——(指名说)没什么好看的。
谁再来读这一句话,通过自己的朗读把这种意思表达得更强烈一些呢?指名读,齐读。
5、光看名字,就算是看到了样子,如果不去多接触,又怎么能了解它呢?就像蒋老师跟大家第一次见面一样,就算你们知道我的名字,看到我的样子,我们相互之间还不是十分了解,不过今天上完这堂课,我们之间就会有更深的了解了。
欸,一次偶然的机会,徐秀娟从电视录像上看到了灰椋鸟,就再也忍不住了,决定要
亲自去林场看一看灰椋鸟,这是为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33页,自由朗读第25课,灰椋鸟。注意要求(投影出示):
(1)自由朗读1至2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遇到生字新词用笔划一划,并联系生活或上下文读一读、想一想。
(2)通过初读课文,你知道灰椋鸟是一种怎样的鸟?
2、交流:灰椋鸟是一种怎样的鸟?(学生自由说,留下的第一印象。)
3、为了更好地了解灰椋鸟,我们还需要读熟课文,读通课文。先来检查生字新词。 出示词串一:
黑乎乎 扑棱棱 软绵绵
(1)自由读,指名读。(如果有学生把“绵”字的音读成第三声,则直接进入下一步。)
(2)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要把这些词语放在一起吗?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呢?
(3)指导正音,ABB 结构的词在朗读时,后两个字要读成阴平声。
出示词串二:
棕红色的水杉落叶 华贵的绒地毯
(1)自由读,指名读。
(2)你能用上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这两个词连起来说一段话吗?
(3)踩上去的感觉怎么样?很舒服。如果用上“软绵绵”这个词,句子就更具体了。 出示词串三:
高大的人工刺槐林 天然的俱乐部
(1)指名读,齐读。
(2)你还能用上比喻说一段话吗?
(3)谁能够加上灰椋鸟和描写的词汇把句子说得更生动、具体。
4、找一找词语的规律,便于我们理解课文。而有一些长句子,不知你们能否读通顺了?
出示长句一和长句二:
我翘首遥望西南方向,果然有许多黑点向这边移动——灰椋鸟开始归林了。
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互相应和,边飞边鸣,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与熟悉的伙伴会合。
(1)自由读,指名读。
(2)这两句话不仅有难读的字,而且标点符号也特殊。你能够读出这两个标点符号来吗?第一句为什么要用破折号?第二句为什么要用分号?
(3)再指名读,齐读。
5、指名或分组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几个重点小节)
三、再读课文
1、课文读到这儿,你觉得灰椋鸟怎么样?(吸引人,让人感到喜爱或可爱,出示近视图)
2、请同学们自由选择写灰椋鸟的语句或段落读一读,试着读出你对灰椋鸟的喜爱来。
3、指名学生读,适时评价学生的朗读情况,特别是进步方面。
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刚才同学们读的内容其实都是写的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但这篇课文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写物的课文一样吗?比如四年级学过的《燕子》一课,全文写了燕子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而这篇课文除了写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还写了什么内容?所以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应该怎么说?(主要讲了“我”和同伴一次去林场观察灰椋鸟归林的事。)
2、结课: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几遍读书,我们逐渐对灰椋鸟有了更多的了解,也开始对它产生喜爱之情,但这还不够,我们还要通过更细致的品读,去走进灰椋鸟,去走进课文,走进徐秀娟,体会课文更深刻的用意。这要等到下一节语文课再来学习。
五、作业
1、有感情地练习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3、(如果时间来不及,则把比较《燕子》《灰椋鸟》的课文内容不同作为作业之一。) 板书设计:
灰椋鸟
徐秀娟
观 察
《灰椋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初步意会词语的意思,能够用比喻的方法连词成句。
2、读通读顺课文,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逐步了解灰椋鸟和课文大意。
3、在读书的过程中学会使用破折号、分号等知识方法,并渗透名字的人文意义教育。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第一次给大家上课,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来自新北区西夏墅中心小学,名叫蒋丽清(板书)。你们应该怎样称呼我?第一次见到我的姓名,有什么想说的?(鼓励学生勇于发言、善于动脑,如说到像是女孩的名字,包含着什么含义等)
2、(如果还有时间)你们也来介绍一下自己的名字,包含着父母的什么样的心愿呢?
一、上课导入
1、刚才我们谈了名字,其实,一个人的姓名只不过是一个人的代号而已,普普通通。板书“徐秀娟”,从这个名字一看,就知道她是一位——女孩,但她的名字却被许多人记住了。出示介绍徐秀娟的投影:徐秀娟,出生于养鹤世家,1986年大学毕业后只身来到盐城自然保护区工作,创建了江苏省第一个鹤类饲养场。1987年9月16日,为了寻找两只飞失的天鹅,年仅23岁的徐秀娟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后来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2、徐秀娟非常钟爱丹顶鹤、天鹅,最终把自己的生命也献给了她们。那她对灰椋鸟怎么样呢?(板书灰椋鸟)“椋”字是生字,注意读音。指名学生读课题,齐读课题。
3、读了这种鸟的名称,你又有什么想法?
就算是看到了这种鸟,你也会认为它很普通。投影出示灰椋鸟图。这就是很普通的灰椋鸟。
4、出示文字: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 指名读,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告诉我们——(指名说)没什么好看的。
谁再来读这一句话,通过自己的朗读把这种意思表达得更强烈一些呢?指名读,齐读。
5、光看名字,就算是看到了样子,如果不去多接触,又怎么能了解它呢?就像蒋老师跟大家第一次见面一样,就算你们知道我的名字,看到我的样子,我们相互之间还不是十分了解,不过今天上完这堂课,我们之间就会有更深的了解了。
欸,一次偶然的机会,徐秀娟从电视录像上看到了灰椋鸟,就再也忍不住了,决定要
亲自去林场看一看灰椋鸟,这是为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33页,自由朗读第25课,灰椋鸟。注意要求(投影出示):
(1)自由朗读1至2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遇到生字新词用笔划一划,并联系生活或上下文读一读、想一想。
(2)通过初读课文,你知道灰椋鸟是一种怎样的鸟?
2、交流:灰椋鸟是一种怎样的鸟?(学生自由说,留下的第一印象。)
3、为了更好地了解灰椋鸟,我们还需要读熟课文,读通课文。先来检查生字新词。 出示词串一:
黑乎乎 扑棱棱 软绵绵
(1)自由读,指名读。(如果有学生把“绵”字的音读成第三声,则直接进入下一步。)
(2)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要把这些词语放在一起吗?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呢?
(3)指导正音,ABB 结构的词在朗读时,后两个字要读成阴平声。
出示词串二:
棕红色的水杉落叶 华贵的绒地毯
(1)自由读,指名读。
(2)你能用上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这两个词连起来说一段话吗?
(3)踩上去的感觉怎么样?很舒服。如果用上“软绵绵”这个词,句子就更具体了。 出示词串三:
高大的人工刺槐林 天然的俱乐部
(1)指名读,齐读。
(2)你还能用上比喻说一段话吗?
(3)谁能够加上灰椋鸟和描写的词汇把句子说得更生动、具体。
4、找一找词语的规律,便于我们理解课文。而有一些长句子,不知你们能否读通顺了?
出示长句一和长句二:
我翘首遥望西南方向,果然有许多黑点向这边移动——灰椋鸟开始归林了。
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互相应和,边飞边鸣,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与熟悉的伙伴会合。
(1)自由读,指名读。
(2)这两句话不仅有难读的字,而且标点符号也特殊。你能够读出这两个标点符号来吗?第一句为什么要用破折号?第二句为什么要用分号?
(3)再指名读,齐读。
5、指名或分组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几个重点小节)
三、再读课文
1、课文读到这儿,你觉得灰椋鸟怎么样?(吸引人,让人感到喜爱或可爱,出示近视图)
2、请同学们自由选择写灰椋鸟的语句或段落读一读,试着读出你对灰椋鸟的喜爱来。
3、指名学生读,适时评价学生的朗读情况,特别是进步方面。
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刚才同学们读的内容其实都是写的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但这篇课文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写物的课文一样吗?比如四年级学过的《燕子》一课,全文写了燕子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而这篇课文除了写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还写了什么内容?所以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应该怎么说?(主要讲了“我”和同伴一次去林场观察灰椋鸟归林的事。)
2、结课: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几遍读书,我们逐渐对灰椋鸟有了更多的了解,也开始对它产生喜爱之情,但这还不够,我们还要通过更细致的品读,去走进灰椋鸟,去走进课文,走进徐秀娟,体会课文更深刻的用意。这要等到下一节语文课再来学习。
五、作业
1、有感情地练习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3、(如果时间来不及,则把比较《燕子》《灰椋鸟》的课文内容不同作为作业之一。) 板书设计:
灰椋鸟
徐秀娟
观 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