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研究
A对象:教育的问题
B特点:教育问题、难处:理论、实践的脱节
理论:人性论(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
孔子、孟子:性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荀子:性恶论
人的本质
孟子、卢梭:为孩子创造宽松的教育环境
荀子、赫尔巴特:约束、管理学生
马克思主义:人性(社会性)
朱熹
知先行后(不同顺序、不同做法)
实践:把学生看做活生生的人
根据社会需要培养学生
个人本位、社会本位
智商、情商
理论与实践脱节
C策略
辩证看待 把握适度
具体分析:
时间上的开放、空间上的开放
结果评价、过程性评价
D教育科学研究 基本原则
1、 客观性原则(研究者在价值中立的立场上)
2、 操作性原则(研究中使用的概念、术语有明确的、可操作的意义、目的。)
3、 系统性原则(联系、辩证发展的观点、整体性、有中心的概念、理论框架。)
4、 公共性原则(程序设定、方法应用、研究出来的结论要用确切的文化符号加以表达。)
5、 检验性原则(设计的研究程序、成果是否科学正确,可以同行专家类似方法来检验。)
E、分类
目的:有目的、无目的
结论目的:基础研究、应用型研究
研究方法不同:定性、定量研究
研究问题性质:教育事实、教育价值
研究对象数量:个案研究、群体研究
研究问题大小:微观、宏观
科学研究方法
广义:方法论
狭义:具体的研究方法
非科学方法:直觉判断
逻辑推理(纯理论角色)
备课
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科学方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方法论、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
关于教育科学研究的三个观点
实践第一,辩证发展,系统整体的观点
教育科学研究体系
前提:方法论、解决办法
教育科学研究的定义、特点、基本原则、分类
一、选题
选题——研究——资料收集整理分析——撰写研究报告
1、 选题(重要环节)
课题选择的正确与否关系到研究的成功与否,好的课题是成功的一半
2、 选择:有问题可选——发现问题(前提条件)
四种常见思维方式:
(1) 怀疑
① 肯定判断
② 否定判断
(2) 逆向思维(变换思考角度)
① 赫尔巴特:传统教师中心理论
② 欧洲新教育:儿童中心
(3) 类比(借用其他学科思维方式)
① 杜威、陶行知:生活教育
(4) 相对研究:透过现象看本质
3、 选择好的课题所应遵循的原则
① 价值原则
② 具体化原则
③ 新颖性原则
④ 量力性原则
注:
(1) 价值性原则是指理论与实践价值
实践性价值:
① 选择最突出、最亟需解决课题
② 对当前教育改革发展具有指导价值,起咨询、解惑角色的课题
③ 现实中具有指导价值
④ 实际教育教学中产生先进的经验。
理论价值:
① 具有普遍战略性教育意义的课题
② 针对当前我国教育科学理论相对滞后于教育改革的需要
③ 超前教育实践对教育改革措施是彰显性理论依据
(2) 新颖性原则:指内容、角度、方法上的新颖,具有时代感
a、内容性指体现的观点、论证、论据有新的突破。
教育科学改革中的新思想。
教育实践中发现的新问题。
当今学科互相渗透研究中所在边缘地带。
b、角度性:对热门研究课题从新的角度去思考
(3)具体化原则
指的是将对象、研究内容、范围尽量在课题中体现。
(3) 量力性原则
(4) 是指所选研究课题应量力而行,具有完成的可能性。
4、 选题的基本途径
① 从教育实践中选题
② 从教育理论中选题
③ 从教育科学规划中选题
5、 对课题进行论证
① 初步论证:研究者对课题进行初步论证研究、评价
② 正式论证:课题名称以及负责人、承担者
课题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创造性研究、主要方法步骤、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成果形式、完成时间。
二、抽样
1、含义
从课题规定的总体中抽取一部分个体作为研究范本。
总体(母体):研究对象的全部
2、为什么要抽样?
(1)目的:推断、说明总体情况
(2)意义:省、快、准、易
3、基本原则:随机性原则
4、基本要求:
① 明确规定总体的界限。
② 选取的样本具有代表性、典型性。
③ 样本不宜过大或过小。
6、 抽样的基本方法
① 单纯随机抽样法:机遇、个体被抽取机会平等
② 等距抽样法
③ 分类抽样法
④ 多距抽样法
⑤ 整体抽样法
⑥ 有意抽样法
三、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法
1、 观察法:是最古老、原始、简便易行的方法,适合年龄小的学生。是指在自然条件下,
根据感官或借助一定科研仪器,有目的、有系统、有计划地进行观察。
科学观察与日常观察的不同之处:
① 科学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而日常观察往往是自发的。
② 科学观察有特定的观察对象。
③ 科学观察要做严格详细的观察记录。
要素:观察者、观察对象、观察手段
特点:客观性、能动性
作用:课题选择的重要来源
获取原始资料的最基本的方法
检查教育科学理论的依据之一
不足:观察过程缺乏控制、观察结论难以用数量表示。
观察样本相对较小,缺乏匿名性,研究者需要获准进入观察系统。
使用范围:
1、 当研究目的是猫鼠观察研究对象在自然状态下的表现。
2、 需要获得研究对象第一手资料。
3、 对科研结论进行检验。
不适用范围:
探究事物内在联系、大规模、大范围
种类:
是否借助仪器:直接观察、间接观察
是否参与观察活动:参与观察、非参与观察
观察过程研究程度:结构式观察、非结构式观察
运作:1、明确问题、选择观察对象
2、 制定观察计划
3、 做好观察准备
4、 确定观察指标
5、 选择观察途径
取样:观察表格
观察记录:
1、 项目研究所需指标
2、 项目数在十个以下并按逻辑顺序排列
3、 项目的答案应是确定的
进入现场观察
实施观察
整理、分析观察资料
(1) 检查资料
(2) 全面考虑
(3) 材料详细加以说明
材料应当量化
观察法基本要求:
① 按照观察计划进行观察
② 注意全面观察、重点观察
③ 观察对象具有典型性、代表性
④ 系统观察
⑤ 观察手机的材料要准确、具体
⑥ 实事求是客观
⑦
⑧
⑨
⑩ 观察者要耐心、细心 做好观察记录 尽可能不让观察对象察觉 与观察对象取得友善关系
⑪ 注意引起各种现象的原因
⑫ 把我事物的本质
⑬ 冷静处理偶发情况
问题:(复习)
1、 什么是观察法?与日常观察的区别
2、 教育观察法的主要意义?
3、 如何分类
4、 如何做好观察前的准备工作?
5、 观察法实施步骤?
6、 运用观察法应注意什么问题?
7、 以“成绩好的同学是怎样学习”作为题目设计观察计划并实施。
调查法:
定义:研究者凭借一定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考察。
手段:问卷、访谈
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多向性原则、灵活性原则
适用范围:现状研究、比较研究、纵向发展研究、历史研究、未来研究
一、分类
1、 根据目的不同:常规调查、比较调查
2、 根据内容性质不同:事实调查、遵循意见调查
3、 根据对象不同:全面调查、非全面调查
4、 根据调查反方式不同:访谈调查、问卷调查
二、步骤
1、 确立课题:(遵循原则:目的性原则、价值性原则、量力性原则)
2、 选择调查对象
3、 编写调查提纲、编制调查表、问卷
注意:标题简明醒目;容纳所有的调查项目;要有填表说明;注明填表单位、日期
4、 制定调查计划
课题、目的、对象与范围、时间地点、方式方法、步骤及日程安排、组织领导与分工、报告完成日期
收集资料:书面资料(教案、作业)、调查对象口述资料、事实材料
要求:客观、真实、典型、系统、全面
问卷调查:
1、 问卷误差
① 担心调查是否合法(在卷首、导言中加以说明)
② 担心调查结果公布有损学生利益
⑥ 实事求是客观
⑦
⑧
⑨
⑩ 观察者要耐心、细心 做好观察记录 尽可能不让观察对象察觉 与观察对象取得友善关系
⑪ 注意引起各种现象的原因
⑫ 把我事物的本质
⑬ 冷静处理偶发情况
问题:(复习)
1、 什么是观察法?与日常观察的区别
2、 教育观察法的主要意义?
3、 如何分类
4、 如何做好观察前的准备工作?
5、 观察法实施步骤?
6、 运用观察法应注意什么问题?
7、 以“成绩好的同学是怎样学习”作为题目设计观察计划并实施。
调查法:
定义:研究者凭借一定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考察。
手段:问卷、访谈
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多向性原则、灵活性原则
适用范围:现状研究、比较研究、纵向发展研究、历史研究、未来研究
一、分类
1、 根据目的不同:常规调查、比较调查
2、 根据内容性质不同:事实调查、遵循意见调查
3、 根据对象不同:全面调查、非全面调查
4、 根据调查反方式不同:访谈调查、问卷调查
二、步骤
1、 确立课题:(遵循原则:目的性原则、价值性原则、量力性原则)
2、 选择调查对象
3、 编写调查提纲、编制调查表、问卷
注意:标题简明醒目;容纳所有的调查项目;要有填表说明;注明填表单位、日期
4、 制定调查计划
课题、目的、对象与范围、时间地点、方式方法、步骤及日程安排、组织领导与分工、报告完成日期
收集资料:书面资料(教案、作业)、调查对象口述资料、事实材料
要求:客观、真实、典型、系统、全面
问卷调查:
1、 问卷误差
① 担心调查是否合法(在卷首、导言中加以说明)
② 担心调查结果公布有损学生利益
③ 担心被调查经验的有意为难(尽量避免重复)
④ 担心见识少,文化低(采用匿名问卷方式)
⑤ 因忙碌而认为调查问卷毫无意义。
⑥ 从未想过被调查的问题且不远去想(调查问题应简单明了)
2、 问卷设计:问题、答案、编排构成
① 问题设计方式:直接提问、间接提问、假设提问
② 注意:项目应当充分反映课题
问题应当表述清楚
尽量不使用专业术语
避免诱导性问题
③ 答案设计:定类回答、定序回答、定距回答
④ 编排:标题——指导语——结束语——施行阶段——对象
访谈 : 即以谈话方式来了解
优点:a 灵活性强
b 运用访谈可以了解复杂的教育问题
c 克服问卷回收率低的问题
d 以多种途径判断收集资料真实性
缺点:容易产生偏差;问题理解;容易受到外界影响
种类:
1、 按提问方式:定向、非定向
2、 按时间与次数不同:一次性访谈、重复性访谈
3、 按人数不同:集体访谈、个别访谈
4、 按特殊类型访谈:儿童访谈
注意:儿童年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处理好与儿童的关系,考虑儿童访谈经验及注意力特点
电话访谈:节省费用,保密度高、快,但误差大,时间有限
技巧:亲切友善的态度
提问明确,避免误解
准确记录谈话内容
注意事项
1、 甘当小学生,虚心求教
2、 注意事实,不夸大,不偏见
3、 深入,不浮在表面
4、 与数量关系
5、 正确解释调查结果
实验法
1、 概念:根据某种假设操控自变量
2、 特点: 以假设为先导;探明因果关系;实验;可重复性
3、 范围:发展性研究
4、 局限性
5、 注意:越宏观的现象不宜使用实验法
涉及伦理道德的不使用
涉及教育者身心健康的敏感性问题
事关受教育者就业的不适用
6、 原则:教育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7、 分类:
(1) 根据前人是否做过分为:探索性、验证性、改造性
(2) 根据实验控制程度分为:真实验、准实验、浅实验
(3) 根据实验环境不同:实验室实验、自然实验
(4) 实验因子的多少:单因子实验、多因子实验、双因子实验
实验控制:
1、 变量:与实验有关的因素或条件
自变量:实验采取的措施
因变量:随自变量而变化
无关变量:与自变量无关,与因变量有关
2、 控制无关变量
(1) 无关变量分类
a 根据自身素质不同:机体变量、环境变量
b 根据表现形式不同:显性变量、隐性变量
(2)变量控制
因变量的确立、分解
a 制定目标,研究重点
b 对目标具体分解
c 对目标要素具体描述
(3)自变量的选择、操纵
寻求共变关系,探求因果联系
筛选创设自变量,拟定具体措施
(5) 实验效度与无关变量的控制
A 实验结果准确性与有效性程度(内效度、外效度)
B 影响因素
实验设计,操作带来的误差
程序编排不当,中途失控,测评误差
非随机分派实验设计
随机分派实验:上下两组条件均等,设置对手组
先进教育经验
标识:典型性、效益性、稳定性、实验性、创造性
教育经验总结
经历型的经验总结——是什么
理论型的经验总结——为什么
定义:依据教育实践提供的事实,促进人们的感性上升为理性。
分类:
经验实践者不同:群体经验总结、个体经验总结
经验反映不同:历史经验总结、现实经验总结
经验包含空间不同:点上经验总结、面上经验总结
经验总结的科学水平: 具体——一般——科学
途径:教育教学经验交流会
先进教育经验专题讨论会
先进教育教学展览会
先进教育教学演示活动
开展先进教育教学传、帮、带活动
专家型教师:新观念转变
校本教研
教师应该成为研究者——提高办学质量
从学校实际出发 ——推进素质教育
根据学校需要确定 ——有利于教师专业化
方法:
1、 行动研究法
背景:八十年代引入我国,社会科研模式不符合,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方法解决教育问题。 主体:教育实际工作者
特点:
① 目的:提高行动质量;改进实际工作解决实际问题。
② 环境是自然的。
③ 教师、校长是研究主体。
④ 程序是自我反思,不断螺旋上升,循环发展的过程。
⑤ 所选择的方法:综合运用各种有利于问题解决的定性和定量方法。
⑥ 价值评估重在结果的实效。
优点:有利于推进教育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化。
缺点:研究质量不高
研究者实力存在欠缺
参与者之间合作协调有困难
三、环节
1、 计划(改进行动的蓝图)
① 开始于解决问题的需要、设想。
② 包括总体计划和每个具体行动步骤的计划。
③ 具有灵活性、开放性。
2、 行动(计划的实施)
① 熟悉计划,做好准备,检查设施。
② 有目的、有计划采取行动。
③ 行动体现认识的改进,行动改进,环境改进。
3、 观察(对行动过程的考察,与行动同时进行。)
① 有计划进行。
② 与思考结合。
③ 运用各种有效技术。
④ 反思
4、 反思
① 整理、描述
② 评价、解释
③ 对观察结果进行研究
④ 形成修正性的计划
个案研究
① 样本具有代表性(但费时、费力) ② 程序
A认识研究对象并确立
B 收集个案资料
C 整理资料
D 分析资料
教育教学研究
A对象:教育的问题
B特点:教育问题、难处:理论、实践的脱节
理论:人性论(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
孔子、孟子:性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荀子:性恶论
人的本质
孟子、卢梭:为孩子创造宽松的教育环境
荀子、赫尔巴特:约束、管理学生
马克思主义:人性(社会性)
朱熹
知先行后(不同顺序、不同做法)
实践:把学生看做活生生的人
根据社会需要培养学生
个人本位、社会本位
智商、情商
理论与实践脱节
C策略
辩证看待 把握适度
具体分析:
时间上的开放、空间上的开放
结果评价、过程性评价
D教育科学研究 基本原则
1、 客观性原则(研究者在价值中立的立场上)
2、 操作性原则(研究中使用的概念、术语有明确的、可操作的意义、目的。)
3、 系统性原则(联系、辩证发展的观点、整体性、有中心的概念、理论框架。)
4、 公共性原则(程序设定、方法应用、研究出来的结论要用确切的文化符号加以表达。)
5、 检验性原则(设计的研究程序、成果是否科学正确,可以同行专家类似方法来检验。)
E、分类
目的:有目的、无目的
结论目的:基础研究、应用型研究
研究方法不同:定性、定量研究
研究问题性质:教育事实、教育价值
研究对象数量:个案研究、群体研究
研究问题大小:微观、宏观
科学研究方法
广义:方法论
狭义:具体的研究方法
非科学方法:直觉判断
逻辑推理(纯理论角色)
备课
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科学方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方法论、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
关于教育科学研究的三个观点
实践第一,辩证发展,系统整体的观点
教育科学研究体系
前提:方法论、解决办法
教育科学研究的定义、特点、基本原则、分类
一、选题
选题——研究——资料收集整理分析——撰写研究报告
1、 选题(重要环节)
课题选择的正确与否关系到研究的成功与否,好的课题是成功的一半
2、 选择:有问题可选——发现问题(前提条件)
四种常见思维方式:
(1) 怀疑
① 肯定判断
② 否定判断
(2) 逆向思维(变换思考角度)
① 赫尔巴特:传统教师中心理论
② 欧洲新教育:儿童中心
(3) 类比(借用其他学科思维方式)
① 杜威、陶行知:生活教育
(4) 相对研究:透过现象看本质
3、 选择好的课题所应遵循的原则
① 价值原则
② 具体化原则
③ 新颖性原则
④ 量力性原则
注:
(1) 价值性原则是指理论与实践价值
实践性价值:
① 选择最突出、最亟需解决课题
② 对当前教育改革发展具有指导价值,起咨询、解惑角色的课题
③ 现实中具有指导价值
④ 实际教育教学中产生先进的经验。
理论价值:
① 具有普遍战略性教育意义的课题
② 针对当前我国教育科学理论相对滞后于教育改革的需要
③ 超前教育实践对教育改革措施是彰显性理论依据
(2) 新颖性原则:指内容、角度、方法上的新颖,具有时代感
a、内容性指体现的观点、论证、论据有新的突破。
教育科学改革中的新思想。
教育实践中发现的新问题。
当今学科互相渗透研究中所在边缘地带。
b、角度性:对热门研究课题从新的角度去思考
(3)具体化原则
指的是将对象、研究内容、范围尽量在课题中体现。
(3) 量力性原则
(4) 是指所选研究课题应量力而行,具有完成的可能性。
4、 选题的基本途径
① 从教育实践中选题
② 从教育理论中选题
③ 从教育科学规划中选题
5、 对课题进行论证
① 初步论证:研究者对课题进行初步论证研究、评价
② 正式论证:课题名称以及负责人、承担者
课题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创造性研究、主要方法步骤、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成果形式、完成时间。
二、抽样
1、含义
从课题规定的总体中抽取一部分个体作为研究范本。
总体(母体):研究对象的全部
2、为什么要抽样?
(1)目的:推断、说明总体情况
(2)意义:省、快、准、易
3、基本原则:随机性原则
4、基本要求:
① 明确规定总体的界限。
② 选取的样本具有代表性、典型性。
③ 样本不宜过大或过小。
6、 抽样的基本方法
① 单纯随机抽样法:机遇、个体被抽取机会平等
② 等距抽样法
③ 分类抽样法
④ 多距抽样法
⑤ 整体抽样法
⑥ 有意抽样法
三、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法
1、 观察法:是最古老、原始、简便易行的方法,适合年龄小的学生。是指在自然条件下,
根据感官或借助一定科研仪器,有目的、有系统、有计划地进行观察。
科学观察与日常观察的不同之处:
① 科学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而日常观察往往是自发的。
② 科学观察有特定的观察对象。
③ 科学观察要做严格详细的观察记录。
要素:观察者、观察对象、观察手段
特点:客观性、能动性
作用:课题选择的重要来源
获取原始资料的最基本的方法
检查教育科学理论的依据之一
不足:观察过程缺乏控制、观察结论难以用数量表示。
观察样本相对较小,缺乏匿名性,研究者需要获准进入观察系统。
使用范围:
1、 当研究目的是猫鼠观察研究对象在自然状态下的表现。
2、 需要获得研究对象第一手资料。
3、 对科研结论进行检验。
不适用范围:
探究事物内在联系、大规模、大范围
种类:
是否借助仪器:直接观察、间接观察
是否参与观察活动:参与观察、非参与观察
观察过程研究程度:结构式观察、非结构式观察
运作:1、明确问题、选择观察对象
2、 制定观察计划
3、 做好观察准备
4、 确定观察指标
5、 选择观察途径
取样:观察表格
观察记录:
1、 项目研究所需指标
2、 项目数在十个以下并按逻辑顺序排列
3、 项目的答案应是确定的
进入现场观察
实施观察
整理、分析观察资料
(1) 检查资料
(2) 全面考虑
(3) 材料详细加以说明
材料应当量化
观察法基本要求:
① 按照观察计划进行观察
② 注意全面观察、重点观察
③ 观察对象具有典型性、代表性
④ 系统观察
⑤ 观察手机的材料要准确、具体
⑥ 实事求是客观
⑦
⑧
⑨
⑩ 观察者要耐心、细心 做好观察记录 尽可能不让观察对象察觉 与观察对象取得友善关系
⑪ 注意引起各种现象的原因
⑫ 把我事物的本质
⑬ 冷静处理偶发情况
问题:(复习)
1、 什么是观察法?与日常观察的区别
2、 教育观察法的主要意义?
3、 如何分类
4、 如何做好观察前的准备工作?
5、 观察法实施步骤?
6、 运用观察法应注意什么问题?
7、 以“成绩好的同学是怎样学习”作为题目设计观察计划并实施。
调查法:
定义:研究者凭借一定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考察。
手段:问卷、访谈
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多向性原则、灵活性原则
适用范围:现状研究、比较研究、纵向发展研究、历史研究、未来研究
一、分类
1、 根据目的不同:常规调查、比较调查
2、 根据内容性质不同:事实调查、遵循意见调查
3、 根据对象不同:全面调查、非全面调查
4、 根据调查反方式不同:访谈调查、问卷调查
二、步骤
1、 确立课题:(遵循原则:目的性原则、价值性原则、量力性原则)
2、 选择调查对象
3、 编写调查提纲、编制调查表、问卷
注意:标题简明醒目;容纳所有的调查项目;要有填表说明;注明填表单位、日期
4、 制定调查计划
课题、目的、对象与范围、时间地点、方式方法、步骤及日程安排、组织领导与分工、报告完成日期
收集资料:书面资料(教案、作业)、调查对象口述资料、事实材料
要求:客观、真实、典型、系统、全面
问卷调查:
1、 问卷误差
① 担心调查是否合法(在卷首、导言中加以说明)
② 担心调查结果公布有损学生利益
⑥ 实事求是客观
⑦
⑧
⑨
⑩ 观察者要耐心、细心 做好观察记录 尽可能不让观察对象察觉 与观察对象取得友善关系
⑪ 注意引起各种现象的原因
⑫ 把我事物的本质
⑬ 冷静处理偶发情况
问题:(复习)
1、 什么是观察法?与日常观察的区别
2、 教育观察法的主要意义?
3、 如何分类
4、 如何做好观察前的准备工作?
5、 观察法实施步骤?
6、 运用观察法应注意什么问题?
7、 以“成绩好的同学是怎样学习”作为题目设计观察计划并实施。
调查法:
定义:研究者凭借一定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考察。
手段:问卷、访谈
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多向性原则、灵活性原则
适用范围:现状研究、比较研究、纵向发展研究、历史研究、未来研究
一、分类
1、 根据目的不同:常规调查、比较调查
2、 根据内容性质不同:事实调查、遵循意见调查
3、 根据对象不同:全面调查、非全面调查
4、 根据调查反方式不同:访谈调查、问卷调查
二、步骤
1、 确立课题:(遵循原则:目的性原则、价值性原则、量力性原则)
2、 选择调查对象
3、 编写调查提纲、编制调查表、问卷
注意:标题简明醒目;容纳所有的调查项目;要有填表说明;注明填表单位、日期
4、 制定调查计划
课题、目的、对象与范围、时间地点、方式方法、步骤及日程安排、组织领导与分工、报告完成日期
收集资料:书面资料(教案、作业)、调查对象口述资料、事实材料
要求:客观、真实、典型、系统、全面
问卷调查:
1、 问卷误差
① 担心调查是否合法(在卷首、导言中加以说明)
② 担心调查结果公布有损学生利益
③ 担心被调查经验的有意为难(尽量避免重复)
④ 担心见识少,文化低(采用匿名问卷方式)
⑤ 因忙碌而认为调查问卷毫无意义。
⑥ 从未想过被调查的问题且不远去想(调查问题应简单明了)
2、 问卷设计:问题、答案、编排构成
① 问题设计方式:直接提问、间接提问、假设提问
② 注意:项目应当充分反映课题
问题应当表述清楚
尽量不使用专业术语
避免诱导性问题
③ 答案设计:定类回答、定序回答、定距回答
④ 编排:标题——指导语——结束语——施行阶段——对象
访谈 : 即以谈话方式来了解
优点:a 灵活性强
b 运用访谈可以了解复杂的教育问题
c 克服问卷回收率低的问题
d 以多种途径判断收集资料真实性
缺点:容易产生偏差;问题理解;容易受到外界影响
种类:
1、 按提问方式:定向、非定向
2、 按时间与次数不同:一次性访谈、重复性访谈
3、 按人数不同:集体访谈、个别访谈
4、 按特殊类型访谈:儿童访谈
注意:儿童年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处理好与儿童的关系,考虑儿童访谈经验及注意力特点
电话访谈:节省费用,保密度高、快,但误差大,时间有限
技巧:亲切友善的态度
提问明确,避免误解
准确记录谈话内容
注意事项
1、 甘当小学生,虚心求教
2、 注意事实,不夸大,不偏见
3、 深入,不浮在表面
4、 与数量关系
5、 正确解释调查结果
实验法
1、 概念:根据某种假设操控自变量
2、 特点: 以假设为先导;探明因果关系;实验;可重复性
3、 范围:发展性研究
4、 局限性
5、 注意:越宏观的现象不宜使用实验法
涉及伦理道德的不使用
涉及教育者身心健康的敏感性问题
事关受教育者就业的不适用
6、 原则:教育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7、 分类:
(1) 根据前人是否做过分为:探索性、验证性、改造性
(2) 根据实验控制程度分为:真实验、准实验、浅实验
(3) 根据实验环境不同:实验室实验、自然实验
(4) 实验因子的多少:单因子实验、多因子实验、双因子实验
实验控制:
1、 变量:与实验有关的因素或条件
自变量:实验采取的措施
因变量:随自变量而变化
无关变量:与自变量无关,与因变量有关
2、 控制无关变量
(1) 无关变量分类
a 根据自身素质不同:机体变量、环境变量
b 根据表现形式不同:显性变量、隐性变量
(2)变量控制
因变量的确立、分解
a 制定目标,研究重点
b 对目标具体分解
c 对目标要素具体描述
(3)自变量的选择、操纵
寻求共变关系,探求因果联系
筛选创设自变量,拟定具体措施
(5) 实验效度与无关变量的控制
A 实验结果准确性与有效性程度(内效度、外效度)
B 影响因素
实验设计,操作带来的误差
程序编排不当,中途失控,测评误差
非随机分派实验设计
随机分派实验:上下两组条件均等,设置对手组
先进教育经验
标识:典型性、效益性、稳定性、实验性、创造性
教育经验总结
经历型的经验总结——是什么
理论型的经验总结——为什么
定义:依据教育实践提供的事实,促进人们的感性上升为理性。
分类:
经验实践者不同:群体经验总结、个体经验总结
经验反映不同:历史经验总结、现实经验总结
经验包含空间不同:点上经验总结、面上经验总结
经验总结的科学水平: 具体——一般——科学
途径:教育教学经验交流会
先进教育经验专题讨论会
先进教育教学展览会
先进教育教学演示活动
开展先进教育教学传、帮、带活动
专家型教师:新观念转变
校本教研
教师应该成为研究者——提高办学质量
从学校实际出发 ——推进素质教育
根据学校需要确定 ——有利于教师专业化
方法:
1、 行动研究法
背景:八十年代引入我国,社会科研模式不符合,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方法解决教育问题。 主体:教育实际工作者
特点:
① 目的:提高行动质量;改进实际工作解决实际问题。
② 环境是自然的。
③ 教师、校长是研究主体。
④ 程序是自我反思,不断螺旋上升,循环发展的过程。
⑤ 所选择的方法:综合运用各种有利于问题解决的定性和定量方法。
⑥ 价值评估重在结果的实效。
优点:有利于推进教育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化。
缺点:研究质量不高
研究者实力存在欠缺
参与者之间合作协调有困难
三、环节
1、 计划(改进行动的蓝图)
① 开始于解决问题的需要、设想。
② 包括总体计划和每个具体行动步骤的计划。
③ 具有灵活性、开放性。
2、 行动(计划的实施)
① 熟悉计划,做好准备,检查设施。
② 有目的、有计划采取行动。
③ 行动体现认识的改进,行动改进,环境改进。
3、 观察(对行动过程的考察,与行动同时进行。)
① 有计划进行。
② 与思考结合。
③ 运用各种有效技术。
④ 反思
4、 反思
① 整理、描述
② 评价、解释
③ 对观察结果进行研究
④ 形成修正性的计划
个案研究
① 样本具有代表性(但费时、费力) ② 程序
A认识研究对象并确立
B 收集个案资料
C 整理资料
D 分析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