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中常用的几种科学思维方法

物理学中常用的几种科学思维方法

物理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规律的教学;更应加强对学生进行物理学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的指导与训练。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跛足而不迷路,能赶过虽健步如飞,但误入歧途的人”。学习也是这样,只有看清路,才能少走或不走弯路。可见,掌握物理学科的特点,熟悉物理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学好中学物理,不只是一个肯不肯用功的问题,它还有一个方法问题,掌握正确的思路和方法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模型法.

物理模型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形态,将复杂的问题抽象化为理想化的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科学家通常利用抽象化、理想化、简化、类比等把研究对象的物理学本质特征突出出来,形成概念或实物体系,即为物理模型。模型思维法就是对研究对象或过程加以合理的简化,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从而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从本质上说,分析物理问题的过程,就是构建物理模型的过程。通过构建物理模型,得出一幅清晰的物理图景,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关键。实际中必须通过分析、判断、比较,画出过程图(过程图是思维的切入点和生长点)才能建立正确合理的物理模型。

2.等效法.

当研究的问题比较复杂,运算又很繁琐时,可以在保证研究对象的有关数据不变的前提下,用一个简单明了的问题来代替原来复杂隐晦的问题,这就是所谓的等效法。在中学物理中,诸如合力与分力、合运动与分运动、总电阻与各支路电阻以及平均值、有效值等概念都是根据等效的思想引入的。教学中若能将这种方法渗透到对物理过程的分析中去,不仅可以使问题的解决变得简单,而且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和知识向能力转化都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极端法.

所谓极端法,就是依据题目所给的具体条件,假设某种极端的物理现象或过程存在并做科学分析,从而得出正确判断或导出一般结论的方法。这种方法对分析综合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要求较高,一旦应用得恰当,就能出奇制胜。常见有三种:极端值假设、临界值分析、特殊值分析。

4.逆思法.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为了解题简捷,或者从正面入手有一定难度,有意识地去改变思考问题的顺序,沿着正向(由前到后、由因到果)思维的相反(由后到前、由果到因)途径思考、解决问题,这种解题方法叫逆思法。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方法,通常有:运用可逆性原理、运用反证归谬、运用执果索因进行逆思。

5.估算法.

所谓估算法就是对某些物理量的数量级进行大致推算或精确度要求不太高的近似计算方法。估算题与一般的计算题相比较,它虽然是不精确不严密的计算,但确是合理的近似,它可以避免繁琐的计算而着重于简捷的思维能力的培养。解估算题的基本思路是:(1)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从而建立理想化模型。(2)认真审题,注意挖掘埋藏较深的隐含条件。(3)分析已知条件和所求量的相互关系以及物理过程所遵守的物理规律,从而找到估算依据。(4)明确解题思路,步步为营层层剥皮求出答案,答案一般保留一到两位有效数字。

6.虚设法.

在物理解题中,我们常常用到一种虚拟的思维方法,即从给定的物理条件出发,假设与想象某种虚拟的东西,达到迅速、准确地解决问题的目的,我们把这种方法较虚设法。虚设法常见的几种情形是:虚设条件、虚设过程、虚设状态、虚设结论等。

7.图像法.

所谓图像法,就是利用图像本身的数学特征所反映的物理意义解决物理问题(根据物理图像判断物理过程、状态、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和求某些物理量)和由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或物理规律画出物理图像,并灵活应用图像来解决物理问题。中学物理中常见的图像有:矢量图(几何图)、正比例图像、反比例图像、一次函数图像、二次函数图像、正弦(或余弦)函数等。矢量的加减运算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从矢量的合成或分解图上,不仅可直观反映各矢量间的大小、方向关系,而且可以直观地反映某一矢量随另一矢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所以在讨论相关的矢量间的动态变化关系时,图解法有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独到作用。图像题的解题应注意:(l )搞清图像研究的是什么,并根据题目所反映的物理规律确定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2)明确图像的物理意义:识别横坐标、纵坐标所代表的物理量及其物理意义,明确物理图像的中点、线段、截距、峰值、斜率、“面积”等的物理意义。(3)对图像进行分析、比较、判断,找出规律得出结论。常用方法有观察分析法、比较判断法、分析计算法。利用图像法解题的优点在于可以直观地观察出物理过程的动态特征,使思路更加清晰,常能找到巧妙的解题途径。

8. 等效法.

等效法是把复杂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转化为简单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一种科学思想方法,它是物理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在中学物理中,合力与分力、合运动与分运动、总电阻与分电阻、平均值、有效值等,都是根据等效概念引入的。在学习过程中,若能将此法渗透到对物理过程的分析中去,不仅可以使我们对物理问题的分析和解答变得简捷,而且对灵活运用知识,促使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迁移,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物理学中常用的几种科学思维方法

物理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规律的教学;更应加强对学生进行物理学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的指导与训练。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跛足而不迷路,能赶过虽健步如飞,但误入歧途的人”。学习也是这样,只有看清路,才能少走或不走弯路。可见,掌握物理学科的特点,熟悉物理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学好中学物理,不只是一个肯不肯用功的问题,它还有一个方法问题,掌握正确的思路和方法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模型法.

物理模型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形态,将复杂的问题抽象化为理想化的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科学家通常利用抽象化、理想化、简化、类比等把研究对象的物理学本质特征突出出来,形成概念或实物体系,即为物理模型。模型思维法就是对研究对象或过程加以合理的简化,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从而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从本质上说,分析物理问题的过程,就是构建物理模型的过程。通过构建物理模型,得出一幅清晰的物理图景,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关键。实际中必须通过分析、判断、比较,画出过程图(过程图是思维的切入点和生长点)才能建立正确合理的物理模型。

2.等效法.

当研究的问题比较复杂,运算又很繁琐时,可以在保证研究对象的有关数据不变的前提下,用一个简单明了的问题来代替原来复杂隐晦的问题,这就是所谓的等效法。在中学物理中,诸如合力与分力、合运动与分运动、总电阻与各支路电阻以及平均值、有效值等概念都是根据等效的思想引入的。教学中若能将这种方法渗透到对物理过程的分析中去,不仅可以使问题的解决变得简单,而且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和知识向能力转化都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极端法.

所谓极端法,就是依据题目所给的具体条件,假设某种极端的物理现象或过程存在并做科学分析,从而得出正确判断或导出一般结论的方法。这种方法对分析综合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要求较高,一旦应用得恰当,就能出奇制胜。常见有三种:极端值假设、临界值分析、特殊值分析。

4.逆思法.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为了解题简捷,或者从正面入手有一定难度,有意识地去改变思考问题的顺序,沿着正向(由前到后、由因到果)思维的相反(由后到前、由果到因)途径思考、解决问题,这种解题方法叫逆思法。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方法,通常有:运用可逆性原理、运用反证归谬、运用执果索因进行逆思。

5.估算法.

所谓估算法就是对某些物理量的数量级进行大致推算或精确度要求不太高的近似计算方法。估算题与一般的计算题相比较,它虽然是不精确不严密的计算,但确是合理的近似,它可以避免繁琐的计算而着重于简捷的思维能力的培养。解估算题的基本思路是:(1)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从而建立理想化模型。(2)认真审题,注意挖掘埋藏较深的隐含条件。(3)分析已知条件和所求量的相互关系以及物理过程所遵守的物理规律,从而找到估算依据。(4)明确解题思路,步步为营层层剥皮求出答案,答案一般保留一到两位有效数字。

6.虚设法.

在物理解题中,我们常常用到一种虚拟的思维方法,即从给定的物理条件出发,假设与想象某种虚拟的东西,达到迅速、准确地解决问题的目的,我们把这种方法较虚设法。虚设法常见的几种情形是:虚设条件、虚设过程、虚设状态、虚设结论等。

7.图像法.

所谓图像法,就是利用图像本身的数学特征所反映的物理意义解决物理问题(根据物理图像判断物理过程、状态、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和求某些物理量)和由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或物理规律画出物理图像,并灵活应用图像来解决物理问题。中学物理中常见的图像有:矢量图(几何图)、正比例图像、反比例图像、一次函数图像、二次函数图像、正弦(或余弦)函数等。矢量的加减运算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从矢量的合成或分解图上,不仅可直观反映各矢量间的大小、方向关系,而且可以直观地反映某一矢量随另一矢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所以在讨论相关的矢量间的动态变化关系时,图解法有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独到作用。图像题的解题应注意:(l )搞清图像研究的是什么,并根据题目所反映的物理规律确定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2)明确图像的物理意义:识别横坐标、纵坐标所代表的物理量及其物理意义,明确物理图像的中点、线段、截距、峰值、斜率、“面积”等的物理意义。(3)对图像进行分析、比较、判断,找出规律得出结论。常用方法有观察分析法、比较判断法、分析计算法。利用图像法解题的优点在于可以直观地观察出物理过程的动态特征,使思路更加清晰,常能找到巧妙的解题途径。

8. 等效法.

等效法是把复杂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转化为简单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一种科学思想方法,它是物理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在中学物理中,合力与分力、合运动与分运动、总电阻与分电阻、平均值、有效值等,都是根据等效概念引入的。在学习过程中,若能将此法渗透到对物理过程的分析中去,不仅可以使我们对物理问题的分析和解答变得简捷,而且对灵活运用知识,促使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迁移,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相关文章

  • 开封行之教育物理知识点
  • 初中物理涉及的科学家及其成就 1.发现了地球磁偏角的中国人是:沈括. 2.真空中的光速是物体运动的极限速度是爱因斯坦提出的. 3.中国的墨翟首先进行了小孔成像的研究. 4.牛顿(英国)的贡献是:创立了牛顿第一运动定律.这个试验运用了理想模型 ...查看


  • 初中生物理思维能力培养之探究
  • 初中生物理思维能力培养之探究 摘要:对中学生进行物理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是物理教育中落实基础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 可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较大发展, 除物理思维能力及科学文化素质可以得到明显的提高外,由于知识的迁移作用,学生的其他方面也能 ...查看


  •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方法
  •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方法 科学方法是连接知识和能力的纽带. "掌握一种科学方法胜过解 答十个问题."对研究方法的学习和考查体现着一种新的教学理念, 同学们只有真正掌握了研究方法,才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真正提高 自己的创新意识 ...查看


  • 聚焦用半定量分析法解答高考选择题的策略
  • 近年来高考中出现了一类考查方法新颖的选择题,要求考生对某些问题的解是否合理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但题设问题考查的知识点又明显超出了中学物理要求的知识范围,考生无法用常规物理方法求解,常常感觉"山穷水尽".但如果学生掌握了 ...查看


  • 三维目标下挖掘实验教学多重功能的探索
  • 作者:郑柏红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08年03期 物理实验及其教学是物理课程和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物理教学的基础,又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方法和手段.实验教学肩负着训练学生认知能力,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的目的.目前,一些 ...查看


  • 物理教学指导意见
  • 初中物理 一.八年级物理 (一)教学指导思想 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根本区别在于明确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的三维课程目标,不仅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 ...查看


  • 物理科学方法教育教学目标的研究
  • 作者:张喜荣卢梦克王文军 物理教师 2013年07期 物理科学方法教育教学目标既是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物理科学方法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依据,它对实施物理科学方法教育起着导向.反馈和调节作用.所以,结合中学物理教材内容制定既有科学 ...查看


  • 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反思
  • 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反思 摘要: 新课程改革要求物理教师具有丰富的物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具有创造力,以不断优化课程结构,创造充满活力与和谐气氛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以更好地实现新课程提出的教学 ...查看


  • 物理研究方法有哪几种
  • 物理研究方法有哪几种` 1. 比较法 例:比较其他条件相同时电阻大小与长度的关系 2. 控制变量法 例:探究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 3. 等效替换法 例:平面镜成像的两根等长的蜡烛 4. 模型法 例:光线 5. 类比法 例:电流与水流类比 6.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