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对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影响

贸易对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影响

劳动力需求是指一定区域内整个经济总量增加和社会发展引起的一定劳动力资源需要量。

通过阅读了本篇文献之后,使我对贸易和汇率影响劳动力需求弹性上有了新的认识,贸易和汇率指标对劳动力需求弹性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贸易和汇率对劳动力需求弹性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通过改变劳动力与其他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效应,而通过改变产品需求价格弹性的规模效应作用相对较弱。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在“低工资、高就业”的劳动政策下,一直持续了高劳动力参与率和高就业率,丰富的劳动力为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但同时一直承瘦着劳动力的供给压力,社会劳动力需求供过于求。在计划经济时代,劳动力的供需矛盾没有暴露出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原来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逐渐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引进了市场机制。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劳动市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然而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劳动市场的逐步形成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劳动力供需矛盾逐渐显现。尽管在过去几十年里, 中国成功地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有效地控制了人口增长势头,但是由于其庞大的人口规模和人口本身的惯性,在未来几十年里中国劳动力人口将继续增长,中国仍将面临强大的劳动力供给压力以及就业压力。在今后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缓和劳动力供需矛盾和就业压力,谋求稳定的经济增长,是中国面临的一项非常严峻的现实课题。本文将从劳动力的需求与供给两个方面探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劳动市场的变化,并展望今后中国劳动市场供需趋势。

经济的发展带动劳动力需求的发展,降低了劳动力的就业风险。其中,劳动力和商品的需求弹性有着相似的性质,那就是劳动报酬对劳动力的需求有着反相关的影响,即劳动报酬越高,市场上的劳动力需求相对较少;而劳动报酬越低,则市场上的劳动需求越多。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劳动力的需求单位为了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从而降低劳动力成本的结果。

当前以贸易自由化为主要内容的经济全球化,对各国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区域经济合作的加深以及知识经济的推进对新世纪世界经济的影响具大,国际贸易、投资与生产的变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纵观世界经济,任何一个谋求自身发展和增进本国国民财富的政府,都试图利用对外贸易趋利避害来发展本国经济。贸易战略及政策成为一国国内战略及政策的重要补充对促进经济增长及竞争力提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中国过早的加入了WTO ,是欲想通过经济全球化来拓宽中国的贸易发展,推进劳动力的就业程度,从而整体提升中国的人均收入水平, 缩短人与人之间的收入差距。但是,就中国目前国人的知识水平层面来研究,中国的农村低技能劳动力较多,作为一个发展中人口大国,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虽然人群中的就业机会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工资相对较为平稳的增加,而综合来看劳动力需求弹性,可以看出,劳动力需求弹性是成上升趋势的,即文中的一句话:贸易开放将导致国内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变化,当它变大时意味着较小的工资变化将导致就业的剧烈变动以及非劳动成本更多地由劳动者承担。因此, ,劳动力的就业和收入稳定性就会承受较大的冲击,反之相反。

从贸易发展的影响来看,有以下几种:第一, 贸易特别是出口的就业扩张效应仍是现阶段促进就业的主要动力, 但国内需求特别是对非贸易品的需求是未来扩大就业的潜力来源; 第二, 贸易提高了初等教育水平劳动力工资收入, 降低了中等教育水平劳动力工资收入, 同时提高高等教育水平劳动力在高技术、中高技术和中低技术产业中的工资, 降低其在低技术产业工资; 第三, 就业除与劳动力成本密切相关外, 还受到众多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 贸易及贸易保护政策对不同技术水平工业部门就业分配有明显差异, 其中对高技术产业就业影响最显著; 第四, 贸易和汇率指标对劳动力需求弹性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 同时它们主要是通过改变劳动力与其他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效应来对劳动力需求弹性产生作用, 而通过改变产品需求价格弹性的规模效应则起到次要作用。进口贸易自由化会提高劳动力需求弹性, 但是当综合考虑出口贸易与实际有效汇率因素时, 前者对劳动力市场的负面影响会得到抵消, 最终贸易开放的净影响表现为降低劳动力就业风险。第五, 外包和外商直接投资显著促进了工业部门全要素生产率及工资水平提高, 同时扩大了国内熟练与非熟练劳动力工资差距。

贸易对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具有显著的影响, 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所以积极发展中国进出口贸易,有助于解决中国现存的劳动力就业率低等问题。

王艳军

200803069

管力0801

2011年4月28日

贸易对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影响

劳动力需求是指一定区域内整个经济总量增加和社会发展引起的一定劳动力资源需要量。

通过阅读了本篇文献之后,使我对贸易和汇率影响劳动力需求弹性上有了新的认识,贸易和汇率指标对劳动力需求弹性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贸易和汇率对劳动力需求弹性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通过改变劳动力与其他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效应,而通过改变产品需求价格弹性的规模效应作用相对较弱。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在“低工资、高就业”的劳动政策下,一直持续了高劳动力参与率和高就业率,丰富的劳动力为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但同时一直承瘦着劳动力的供给压力,社会劳动力需求供过于求。在计划经济时代,劳动力的供需矛盾没有暴露出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原来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逐渐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引进了市场机制。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劳动市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然而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劳动市场的逐步形成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劳动力供需矛盾逐渐显现。尽管在过去几十年里, 中国成功地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有效地控制了人口增长势头,但是由于其庞大的人口规模和人口本身的惯性,在未来几十年里中国劳动力人口将继续增长,中国仍将面临强大的劳动力供给压力以及就业压力。在今后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缓和劳动力供需矛盾和就业压力,谋求稳定的经济增长,是中国面临的一项非常严峻的现实课题。本文将从劳动力的需求与供给两个方面探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劳动市场的变化,并展望今后中国劳动市场供需趋势。

经济的发展带动劳动力需求的发展,降低了劳动力的就业风险。其中,劳动力和商品的需求弹性有着相似的性质,那就是劳动报酬对劳动力的需求有着反相关的影响,即劳动报酬越高,市场上的劳动力需求相对较少;而劳动报酬越低,则市场上的劳动需求越多。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劳动力的需求单位为了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从而降低劳动力成本的结果。

当前以贸易自由化为主要内容的经济全球化,对各国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区域经济合作的加深以及知识经济的推进对新世纪世界经济的影响具大,国际贸易、投资与生产的变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纵观世界经济,任何一个谋求自身发展和增进本国国民财富的政府,都试图利用对外贸易趋利避害来发展本国经济。贸易战略及政策成为一国国内战略及政策的重要补充对促进经济增长及竞争力提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中国过早的加入了WTO ,是欲想通过经济全球化来拓宽中国的贸易发展,推进劳动力的就业程度,从而整体提升中国的人均收入水平, 缩短人与人之间的收入差距。但是,就中国目前国人的知识水平层面来研究,中国的农村低技能劳动力较多,作为一个发展中人口大国,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虽然人群中的就业机会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工资相对较为平稳的增加,而综合来看劳动力需求弹性,可以看出,劳动力需求弹性是成上升趋势的,即文中的一句话:贸易开放将导致国内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变化,当它变大时意味着较小的工资变化将导致就业的剧烈变动以及非劳动成本更多地由劳动者承担。因此, ,劳动力的就业和收入稳定性就会承受较大的冲击,反之相反。

从贸易发展的影响来看,有以下几种:第一, 贸易特别是出口的就业扩张效应仍是现阶段促进就业的主要动力, 但国内需求特别是对非贸易品的需求是未来扩大就业的潜力来源; 第二, 贸易提高了初等教育水平劳动力工资收入, 降低了中等教育水平劳动力工资收入, 同时提高高等教育水平劳动力在高技术、中高技术和中低技术产业中的工资, 降低其在低技术产业工资; 第三, 就业除与劳动力成本密切相关外, 还受到众多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 贸易及贸易保护政策对不同技术水平工业部门就业分配有明显差异, 其中对高技术产业就业影响最显著; 第四, 贸易和汇率指标对劳动力需求弹性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 同时它们主要是通过改变劳动力与其他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效应来对劳动力需求弹性产生作用, 而通过改变产品需求价格弹性的规模效应则起到次要作用。进口贸易自由化会提高劳动力需求弹性, 但是当综合考虑出口贸易与实际有效汇率因素时, 前者对劳动力市场的负面影响会得到抵消, 最终贸易开放的净影响表现为降低劳动力就业风险。第五, 外包和外商直接投资显著促进了工业部门全要素生产率及工资水平提高, 同时扩大了国内熟练与非熟练劳动力工资差距。

贸易对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具有显著的影响, 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所以积极发展中国进出口贸易,有助于解决中国现存的劳动力就业率低等问题。

王艳军

200803069

管力0801

2011年4月28日


相关文章

  • 国际经济学简答题和论述题
  • 1试析斯密绝对利益说的核心弱点是什么? 答:斯密的假设条件不具有广泛性,按照斯密的理论,或者一个国家至少有一种产品在交换伙伴中处于最高的劳动生产率,或者不具备这个条件,就不存在国际贸易,但二者都不是事实 .所以这个理论不具备普遍性. 2 试 ...查看


  • 曼昆微观经济学图形目录
  • 曼昆微观经济学图形目录 第二章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图2.1 图2.2 图2.3 图2A.1 图2A.1 图2A.1 图2A.1 图2A.2 图2A.3 图2A.4 图2A.4 图2A.5 图2A.5 图2A.6 图2A.7 循环流量图 生 ...查看


  • 经济学导论
  • 经济学研究什么问题 稀缺性: 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经济学: 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比如: 人们决定购买什么, 工作多长时间,储蓄多少, 消费多少 企业决定生产多少,雇佣多少工人 社会决定如何在国防,消费物品,环境保护和其他需求之间 ...查看


  • 论完全弹性下的马歇尔_勒纳条件及其在中国的实证分析
  • 年 第1期 总第148期 2006兰 州 学 刊 LanzhouxuekanNo.1 2006General.No.148 ・经济学研究・ 论完全弹性下的马歇尔- 勒纳条件及其在中国的实证分析 丁 凯 (中国人民大学 经济学院,北京 100 ...查看


  • 国际经济学答案
  • <国际贸易理论>作业题 专业班级 学 号 姓 名 任课教师 作业一 一. 单项选择题 1. 国际经济学在研究资源配置时,作为划分界限的基本经济单位是( ). A.企业 B.个人 C.政府 D.国家 2. 国际经济学理论体系发展阶 ...查看


  • 论管理经济学的理论支柱
  • 论管理经济学的理论支柱 -亚当·斯密理论 考号: [1**********]0 姓名:戴银明 内容提要: 管理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管理经济学为经营决策提供了一种系统而又有逻辑的分析方法.这些经营决策关注于既影响日常决策,也影响长期 ...查看


  • 17拉美学派的结构主义理论
  • 第九章 拉美学派的结构主义理论 经济发展的拉美结构主义学派的基本思想和主张最早是1947年通过 联合国拉丁美洲经济委员会提出的,主要的代表人物是当时担任这一 委员会执行秘书长的普雷维什 . 普雷维什(Raul Prebisch, 1901- ...查看


  • 农业经济学 2
  • 1.农业的特点. 本质特点---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交织. 自然再生产---生物的自然生长发育过程,即生物有机体同自然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转化的过程 经济再生产---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中,人们通过有目的的活动,利用与改造动植物 ...查看


  • 国际金融理论的发展趋势及理论前沿
  • 2002年第9期 (总267期)金 融 研 究JournalofFinancialResearchNo.9,2002GeneralNo.267 国际金融理论的发展趋势及理论前沿 姜波克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上海市 200433) 摘 要:本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