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代代传,长征精神永发光——湖南怀化 长征旧址实地考察
恭城书院位于通道县罗蒙山下,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北部的县溪镇。占地面积2830平方米。它始建于宋1105年,原称“罗蒙书院”,后被大火烧毁。清乾隆57年,即1792年,侗家的一些能工巧匠将“罗蒙书院”在原址重建,更名为“恭城书院”,这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侗族古书院,也是少数民族地区独具特色,最大而且保存完整的书院。
恭城书院在中国革命史上是一座不朽的丰碑。1934年中央红军长征途经通道时,在书院内召开临时紧急的“通道会议”,
形成历史上著名的“通道转兵”,
挽救了红军,拯救了中国革命。从此,古老的恭城书院就与伟大的长征联系在一起而彪炳青史。
1934年12月12日,红军七位高层召开政治局会议,商议行军方向。既定方针是进军湘北与贺龙肖克的红二、六军团会合,但当时北上线路已被蒋军层层把守,几无通途。毛泽东力主进军敌军防守薄弱的贵州,后被大多数与会者采纳。于是有了军委的“万万火急”电报,有了“通道转兵”。
在会议旧址中看到,参加会议的七人中,只有毛泽东没有坐椅子,坐了一条条凳。其余六人为周、朱、张闻天、王稼祥、博古、李德。实际上,周、博、李组成的“三人团”是当时的最高领导。
许多对于通道会议的极高、极宏观的评价,如挽救了党、红军、革命„„其实不如更具体而微地说,这次会议因毛泽东的发言启发了红军将士的军事智慧,以及为毛泽东带来了在红军队中树立权威的契机,而这些,对于后来的中国革命极端重要。所以说,没有通道会议,就没有黎平、遵义会议。通道会议确实至关重要。
访问老党员
慰问孤寡老人
辅导留守儿童
长征民间小故事采集报告
这段时间,通过采访老党员,辅导小朋友,我收获到了很多东西,也感觉这段时间过得非常充实。
最先进行的是采访老党员和访问老人,我通过乡委会去寻找到了合适的一位老党员,据说,老人年轻的时候是一个有故事的人。七月十日大早,我寻到了老人家中,见到的是一位年老但很精神的老人家,带着善意,我向老人说明了我的来意,老人显得很慈祥,同时对于我的到来很是开心,在老人家中,其子在外地
做事,平时也不回家,所以家里显得很是冷清,我去的时候老人还没吃饭,她很
是热情的请我一起吃早餐,对于老人的热情,我也没有拒绝。老人真的是很开心有人与她一起吃饭,开开心心的与我聊了很多。
老人跟我说了很多她年轻的时候的事情,一个愿听一个愿讲。老人从她年轻时的青葱岁月时的热火,讲到她成家以后的辛勤劳作,苦心养子。也讲过建国时的举家欢庆,文革时的艰难岁月。这让我了解到了很多前辈们故事,有些事情是我们无法想象的艰辛,也有些事是我们象牙塔里的憧憬,老人的年代充斥的战火和青春。或许她们那个时代没有我们这个时代的高科技,也没有我们这个时代的舒适便利,但有着现在生活中难有的韵味,那里有火里来火里去战友,有同桌大碗酒大口肉的兄弟姐妹,也有东躲西藏的谨慎心惊,内容简单但胜在精彩。
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故事是,老人在长征途中,才13岁。当时她们爬雪山是每人发一个辣椒,怕冷的人就嚼一口。小老人怕辣,没带辣椒。小董刚爬到山半腰,就冷的瑟瑟发抖。队员一直喊:“同志们千万别坐下,坐下就起不来啦。到了山腰,老人当时实在又冷又累,但还是坚持着,终于到了山顶,她当时看其它队员们都滚了下去,一滚就是几十丈,她也一屁股坐了下去,一滚,100多丈。终于成功的翻越了一座又一座的雪山。而她的长征就是在这么艰难的过程中一步一滚完成的。
采访老人几天后,我去到了一个留守小朋友家。小朋友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他由他的爷爷奶奶拉扯,比较困难的事是如何切入主题。在一番努力下,沟通了小朋友的爷爷奶奶后,先跟小家伙打好关系,慢慢的就扯到他的学习上面,于是顺利的接过了辅导他学习的任务。小朋友很可爱,也有很强的求知欲,不懂就问,可能在我们大学生看来很简单的问题,他需要纠结半天,但他认真专注的态度确是值得所有人学习的。一个一个问题,一个一个问题的解决,让我看到现在的小朋友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把我们这些前浪拍在了沙滩啊!
这个暑假是与以前完全不同的一个暑假,充实的每一天,愉快的采访辅导,很感谢我见到的老人,和我辅导的小朋友的家人们的理解和配合;也要感谢学校能安排一个如此有意义的暑期实践。在这个暑假,我学到的必将裨益与自己的生活。
红色基因代代传,长征精神永发光——湖南怀化 长征旧址实地考察
恭城书院位于通道县罗蒙山下,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北部的县溪镇。占地面积2830平方米。它始建于宋1105年,原称“罗蒙书院”,后被大火烧毁。清乾隆57年,即1792年,侗家的一些能工巧匠将“罗蒙书院”在原址重建,更名为“恭城书院”,这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侗族古书院,也是少数民族地区独具特色,最大而且保存完整的书院。
恭城书院在中国革命史上是一座不朽的丰碑。1934年中央红军长征途经通道时,在书院内召开临时紧急的“通道会议”,
形成历史上著名的“通道转兵”,
挽救了红军,拯救了中国革命。从此,古老的恭城书院就与伟大的长征联系在一起而彪炳青史。
1934年12月12日,红军七位高层召开政治局会议,商议行军方向。既定方针是进军湘北与贺龙肖克的红二、六军团会合,但当时北上线路已被蒋军层层把守,几无通途。毛泽东力主进军敌军防守薄弱的贵州,后被大多数与会者采纳。于是有了军委的“万万火急”电报,有了“通道转兵”。
在会议旧址中看到,参加会议的七人中,只有毛泽东没有坐椅子,坐了一条条凳。其余六人为周、朱、张闻天、王稼祥、博古、李德。实际上,周、博、李组成的“三人团”是当时的最高领导。
许多对于通道会议的极高、极宏观的评价,如挽救了党、红军、革命„„其实不如更具体而微地说,这次会议因毛泽东的发言启发了红军将士的军事智慧,以及为毛泽东带来了在红军队中树立权威的契机,而这些,对于后来的中国革命极端重要。所以说,没有通道会议,就没有黎平、遵义会议。通道会议确实至关重要。
访问老党员
慰问孤寡老人
辅导留守儿童
长征民间小故事采集报告
这段时间,通过采访老党员,辅导小朋友,我收获到了很多东西,也感觉这段时间过得非常充实。
最先进行的是采访老党员和访问老人,我通过乡委会去寻找到了合适的一位老党员,据说,老人年轻的时候是一个有故事的人。七月十日大早,我寻到了老人家中,见到的是一位年老但很精神的老人家,带着善意,我向老人说明了我的来意,老人显得很慈祥,同时对于我的到来很是开心,在老人家中,其子在外地
做事,平时也不回家,所以家里显得很是冷清,我去的时候老人还没吃饭,她很
是热情的请我一起吃早餐,对于老人的热情,我也没有拒绝。老人真的是很开心有人与她一起吃饭,开开心心的与我聊了很多。
老人跟我说了很多她年轻的时候的事情,一个愿听一个愿讲。老人从她年轻时的青葱岁月时的热火,讲到她成家以后的辛勤劳作,苦心养子。也讲过建国时的举家欢庆,文革时的艰难岁月。这让我了解到了很多前辈们故事,有些事情是我们无法想象的艰辛,也有些事是我们象牙塔里的憧憬,老人的年代充斥的战火和青春。或许她们那个时代没有我们这个时代的高科技,也没有我们这个时代的舒适便利,但有着现在生活中难有的韵味,那里有火里来火里去战友,有同桌大碗酒大口肉的兄弟姐妹,也有东躲西藏的谨慎心惊,内容简单但胜在精彩。
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故事是,老人在长征途中,才13岁。当时她们爬雪山是每人发一个辣椒,怕冷的人就嚼一口。小老人怕辣,没带辣椒。小董刚爬到山半腰,就冷的瑟瑟发抖。队员一直喊:“同志们千万别坐下,坐下就起不来啦。到了山腰,老人当时实在又冷又累,但还是坚持着,终于到了山顶,她当时看其它队员们都滚了下去,一滚就是几十丈,她也一屁股坐了下去,一滚,100多丈。终于成功的翻越了一座又一座的雪山。而她的长征就是在这么艰难的过程中一步一滚完成的。
采访老人几天后,我去到了一个留守小朋友家。小朋友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他由他的爷爷奶奶拉扯,比较困难的事是如何切入主题。在一番努力下,沟通了小朋友的爷爷奶奶后,先跟小家伙打好关系,慢慢的就扯到他的学习上面,于是顺利的接过了辅导他学习的任务。小朋友很可爱,也有很强的求知欲,不懂就问,可能在我们大学生看来很简单的问题,他需要纠结半天,但他认真专注的态度确是值得所有人学习的。一个一个问题,一个一个问题的解决,让我看到现在的小朋友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把我们这些前浪拍在了沙滩啊!
这个暑假是与以前完全不同的一个暑假,充实的每一天,愉快的采访辅导,很感谢我见到的老人,和我辅导的小朋友的家人们的理解和配合;也要感谢学校能安排一个如此有意义的暑期实践。在这个暑假,我学到的必将裨益与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