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国1卷历史试卷及答案

2016年全国1卷历史试卷及答案

24.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

A. “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 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 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 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25. 图4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 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 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 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26. 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A.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 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 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 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27. 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A. 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 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 削弱六部的权限

D. 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A. 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 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 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 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29.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 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 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 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30.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

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

A. 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关系 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

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 D. 力图维护一党专政的局面 31.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中所占的比重,

由193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A. 实现了与西方国家的正常化 B. 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C. 推行了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D. 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制裁

32. 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潜入水下的一只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更=饱满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

A. 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 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C. 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D. 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

33.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二世去世,安妮女王继位,当时议会内部存

在两个党派,安妮延误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当时在英国

A. 议会无权制裁国王 B. 君主立宪制尚未完成

C. 内阁制已基本确立 D. 《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34.

推动表1所列国际组织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 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增长造成的资源紧缺 B. 新兴独立国家对不离的国际经秩序

C. 经济全球化开始扩展到生产领域 D. 经济区域集团化取得显著成就

35.1947您,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并督促欧洲

国家方面现=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要求该计划急事不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洲政策

A. 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 B. 促成了欧洲平等伙伴关系

C. 导致欧洲出现对峙 D. 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

4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清朝康、雍、乾长达一个多世纪中,社会总体稳定,清政府取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人口从清初的1.8亿增加到鸦片战争前夕的4亿之众,引起了一系列变化;一些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与前”“田地责少,寸土为金”,水土流

失和草原沙化现象凸显,农业人均收入递减,各地民变此起彼伏。 材料二

为解决人口压力,康有为认为,:西北诸省土旷人稀,东三省、蒙古、新疆疏旷益甚,人迹既少„„早谋移迁徙”。严复则认为兴办现代实业较垦荒辟田有效得多。到民国时期,有人认为,人口增加是无休止的,食疗的增加是越来越困难的,即使我们能开垦荒地改良实业、增加生长,总是赶不上人人口增加的快“;至于工业化一途,因需要大量投资,短期内难以高程,因此很多人认为,解决人口问题的治本方法是迟婚与节育。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其

影响。(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学者缓解人口压力等等主张,并加以简要评价。(13分)

4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员”。英国人“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人民主权不可分割,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

——据卢梭《社会契约论》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

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4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南北朝时,士族族谱是选任官员的重要依据。唐朝初年,旧士族虽已没落,但清河崔氏、范阳卢氏等数家所谓“山东士族”,仍凭借起祖先的影响,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这些家族编写族谱,标榜为华夏“高门”,自诩“家风”优良,相互间通婚。唐初那些以军功起家的大臣,也把能与他们通婚视作荣耀。

唐太宗决心从族谱入手,改变这种状况。他下令修撰全国总谱《氏族志》,不限地域,不分民族渊源,收集当时全国各地具有影响的293个家族,排出等级,但不作为任用官员的依据。编写者受习惯影响,将当时只任六品官的清河人崔民干列为第一等。这让唐太宗颇不高兴,下令:“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于是皇族被列为第一,外戚次之,清河崔氏只排到第三等。当时文武大臣中,不少人的祖先在北朝后期才从草原南迁,也因此跻身“高门”之列。

——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内容。(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作用。(6分)

46. 【历史——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材料

1721年,英国议会首次队行政高管进行质询,1783年,下议院长宣布,任何议员都有权向大臣或官员提出问题,被咨询者可以拒绝答复。1835年,质询首次出现在英国议会下院的议事程序单上,并公布于众,被质询者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做出答复。从此,质询成为英国议会对内阁进行监督和问责的一项固定制度。进入20世纪后,质询时间固定为一到星期四每天下午1小时间,对于普通质询,被咨询人可在7天内答复,对于紧急质询,被咨询人必须3天内答复。70年代后,下议院设立了与政府向对应的多个专门委员会,各委员会可以分别就政府的内政和外交问题向有关政府官员提出质询,发现政府工作中的问题,督促有关部门加以改善。

——摘编自埃佛尔·詹宁斯《英国议会》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议会质询制度的发展变化,并指出这一制度的实质。(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议会咨询制度的积极作用。(6分)

47.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65年,美国在越南的军事行动升级后,中国正度在加强对越南的军事援助的同时,向美国政府传递了一系列警示性信息,要求美国不得将战争无限制升级。美国决策者对此颇为重视,加强相互间的“信息传递”,努力理解中方的信息,并将中方的可能反应作为制定战略决

策时必须考虑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在同中国政府打交道的过程中,美国表现出某种谨慎与克制,朝鲜战争式的中美直接军事冲突没有重演。 1969年上台的尼克松政府,面对美国在越南问题上的困境,以及从亚洲收缩力量的需要,对美国的对外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试图使之适合美国力量的限度和新的国内国际条件。1973年,美国与北越在巴黎签订了协定,越南战争基本结束。

——摘编自陈兼、赫斯伯格《越战初期中美之间特殊的“信息传

递”》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与中国在越南战争中没有发生直接军事冲突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结束越南战争的原因。(7分)

48.[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随着唐朝的发展,由少数民族将士组成的“蕃兵”“蕃将”,成为唐朝开边拓土的重要力量,高丽人高仙芝出身于将门之家,唐玄宗开元后期出任安西都护府,镇守西域,天宝六年(747),高仙芝率一万骑兵,历经艰难险阻,长途奔袭阻断西域商路的小勃律(今克什米尔境内),俘其国王,经此一役,“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慑降服”。 天宝八年(749),高仙芝以石国(依附于唐朝的西域小国)不守番薯之礼为由,率军征讨,大肆杀掠,掠得大量金银珠宝,皆入其家。石国王子召引大食(阿拉伯帝国)军队进攻唐安西四镇,与高仙芝率领的唐军战于暹罗西域(在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境内),唐军大败,

自此,唐朝在西北疆域的扩展受阻。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高仙芝成为唐朝名将的时代背景。(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书高仙芝的功过。(6分)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Ⅰ卷)

文综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40.(15分)

(1)原因:统一与稳定;耕地面积增加;精耕细作;高产作物的推

广;税收制度的变革。

影响:人地关系紧张;土地过度开发,环境破坏;贫困化,社

会矛盾加剧。

(2)主张:向人口密度低的地区移民;发展实业吸收劳动力;增加

耕地,改良农业生产;节制生育。

评价:可以总体评价,也可以就主张分别评价。

总体评价:多角度提出缓解人口压力的方法,为后世提供了借鉴;

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分别评价:康有为的主张是缓解人口压力的传统方法,但向生态

环境脆弱地区大量移民不可行;严复的主张符合时代

发展方向,但当时条件尚不具备;节制生育有可取之

处,但未认识到人口因素的积极面。

41.(12分)

答案(略)

45.(15分)

(1)朝廷主持修撰全国总谱;扩大入选范围;否定谱牒在选任官员

中的作用;建立新的门第标准。

(2)加强皇室地位;肯定现有政治秩序,有利于维持政权稳定;抑

制旧士族的影响;有利于维护统一;巩固民族交融的成果。

46.(15分)

(1)发展变化:质询时间由不固定到固定;由可拒绝回答到有问必

答;专业化、制度化程度逐步提高。

实质:立法机构监督、问责行政机构的民主制度。

(2)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推动政府改善工作;进一步完善民主

制度。

47.(15分)

(1)冷战时期,美国的战略重心在欧洲;吸取朝鲜战争的教训;中

国政府有效的警示信息;美国采取了避免直接冲突的一些措施。

(2)国内反战运动的高涨;调整国际战略,改善与中国的关系;战

争给经济造成巨大负担;战争胜利无望,欲从战争中脱身。

48.(15分)

(1)强大的综合国力,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对外贸易繁荣;积极的

边疆政策;开放的民族政策与用人政策。

(2)维护唐朝的统治;为丝绸之路的畅通与西域稳定做出过贡献;

个人贪婪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唐朝的西域开拓。

2016年全国1卷历史试卷及答案

24.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

A. “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 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 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 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25. 图4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 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 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 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26. 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A.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 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 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 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27. 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A. 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 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 削弱六部的权限

D. 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A. 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 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 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 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29.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 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 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 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30.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

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

A. 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关系 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

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 D. 力图维护一党专政的局面 31.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中所占的比重,

由193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A. 实现了与西方国家的正常化 B. 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C. 推行了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D. 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制裁

32. 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潜入水下的一只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更=饱满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

A. 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 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C. 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D. 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

33.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二世去世,安妮女王继位,当时议会内部存

在两个党派,安妮延误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当时在英国

A. 议会无权制裁国王 B. 君主立宪制尚未完成

C. 内阁制已基本确立 D. 《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34.

推动表1所列国际组织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 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增长造成的资源紧缺 B. 新兴独立国家对不离的国际经秩序

C. 经济全球化开始扩展到生产领域 D. 经济区域集团化取得显著成就

35.1947您,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并督促欧洲

国家方面现=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要求该计划急事不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洲政策

A. 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 B. 促成了欧洲平等伙伴关系

C. 导致欧洲出现对峙 D. 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

4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清朝康、雍、乾长达一个多世纪中,社会总体稳定,清政府取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人口从清初的1.8亿增加到鸦片战争前夕的4亿之众,引起了一系列变化;一些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与前”“田地责少,寸土为金”,水土流

失和草原沙化现象凸显,农业人均收入递减,各地民变此起彼伏。 材料二

为解决人口压力,康有为认为,:西北诸省土旷人稀,东三省、蒙古、新疆疏旷益甚,人迹既少„„早谋移迁徙”。严复则认为兴办现代实业较垦荒辟田有效得多。到民国时期,有人认为,人口增加是无休止的,食疗的增加是越来越困难的,即使我们能开垦荒地改良实业、增加生长,总是赶不上人人口增加的快“;至于工业化一途,因需要大量投资,短期内难以高程,因此很多人认为,解决人口问题的治本方法是迟婚与节育。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其

影响。(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学者缓解人口压力等等主张,并加以简要评价。(13分)

4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员”。英国人“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人民主权不可分割,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

——据卢梭《社会契约论》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

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4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南北朝时,士族族谱是选任官员的重要依据。唐朝初年,旧士族虽已没落,但清河崔氏、范阳卢氏等数家所谓“山东士族”,仍凭借起祖先的影响,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这些家族编写族谱,标榜为华夏“高门”,自诩“家风”优良,相互间通婚。唐初那些以军功起家的大臣,也把能与他们通婚视作荣耀。

唐太宗决心从族谱入手,改变这种状况。他下令修撰全国总谱《氏族志》,不限地域,不分民族渊源,收集当时全国各地具有影响的293个家族,排出等级,但不作为任用官员的依据。编写者受习惯影响,将当时只任六品官的清河人崔民干列为第一等。这让唐太宗颇不高兴,下令:“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于是皇族被列为第一,外戚次之,清河崔氏只排到第三等。当时文武大臣中,不少人的祖先在北朝后期才从草原南迁,也因此跻身“高门”之列。

——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内容。(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作用。(6分)

46. 【历史——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材料

1721年,英国议会首次队行政高管进行质询,1783年,下议院长宣布,任何议员都有权向大臣或官员提出问题,被咨询者可以拒绝答复。1835年,质询首次出现在英国议会下院的议事程序单上,并公布于众,被质询者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做出答复。从此,质询成为英国议会对内阁进行监督和问责的一项固定制度。进入20世纪后,质询时间固定为一到星期四每天下午1小时间,对于普通质询,被咨询人可在7天内答复,对于紧急质询,被咨询人必须3天内答复。70年代后,下议院设立了与政府向对应的多个专门委员会,各委员会可以分别就政府的内政和外交问题向有关政府官员提出质询,发现政府工作中的问题,督促有关部门加以改善。

——摘编自埃佛尔·詹宁斯《英国议会》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议会质询制度的发展变化,并指出这一制度的实质。(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议会咨询制度的积极作用。(6分)

47.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65年,美国在越南的军事行动升级后,中国正度在加强对越南的军事援助的同时,向美国政府传递了一系列警示性信息,要求美国不得将战争无限制升级。美国决策者对此颇为重视,加强相互间的“信息传递”,努力理解中方的信息,并将中方的可能反应作为制定战略决

策时必须考虑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在同中国政府打交道的过程中,美国表现出某种谨慎与克制,朝鲜战争式的中美直接军事冲突没有重演。 1969年上台的尼克松政府,面对美国在越南问题上的困境,以及从亚洲收缩力量的需要,对美国的对外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试图使之适合美国力量的限度和新的国内国际条件。1973年,美国与北越在巴黎签订了协定,越南战争基本结束。

——摘编自陈兼、赫斯伯格《越战初期中美之间特殊的“信息传

递”》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与中国在越南战争中没有发生直接军事冲突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结束越南战争的原因。(7分)

48.[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随着唐朝的发展,由少数民族将士组成的“蕃兵”“蕃将”,成为唐朝开边拓土的重要力量,高丽人高仙芝出身于将门之家,唐玄宗开元后期出任安西都护府,镇守西域,天宝六年(747),高仙芝率一万骑兵,历经艰难险阻,长途奔袭阻断西域商路的小勃律(今克什米尔境内),俘其国王,经此一役,“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慑降服”。 天宝八年(749),高仙芝以石国(依附于唐朝的西域小国)不守番薯之礼为由,率军征讨,大肆杀掠,掠得大量金银珠宝,皆入其家。石国王子召引大食(阿拉伯帝国)军队进攻唐安西四镇,与高仙芝率领的唐军战于暹罗西域(在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境内),唐军大败,

自此,唐朝在西北疆域的扩展受阻。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高仙芝成为唐朝名将的时代背景。(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书高仙芝的功过。(6分)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Ⅰ卷)

文综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40.(15分)

(1)原因:统一与稳定;耕地面积增加;精耕细作;高产作物的推

广;税收制度的变革。

影响:人地关系紧张;土地过度开发,环境破坏;贫困化,社

会矛盾加剧。

(2)主张:向人口密度低的地区移民;发展实业吸收劳动力;增加

耕地,改良农业生产;节制生育。

评价:可以总体评价,也可以就主张分别评价。

总体评价:多角度提出缓解人口压力的方法,为后世提供了借鉴;

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分别评价:康有为的主张是缓解人口压力的传统方法,但向生态

环境脆弱地区大量移民不可行;严复的主张符合时代

发展方向,但当时条件尚不具备;节制生育有可取之

处,但未认识到人口因素的积极面。

41.(12分)

答案(略)

45.(15分)

(1)朝廷主持修撰全国总谱;扩大入选范围;否定谱牒在选任官员

中的作用;建立新的门第标准。

(2)加强皇室地位;肯定现有政治秩序,有利于维持政权稳定;抑

制旧士族的影响;有利于维护统一;巩固民族交融的成果。

46.(15分)

(1)发展变化:质询时间由不固定到固定;由可拒绝回答到有问必

答;专业化、制度化程度逐步提高。

实质:立法机构监督、问责行政机构的民主制度。

(2)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推动政府改善工作;进一步完善民主

制度。

47.(15分)

(1)冷战时期,美国的战略重心在欧洲;吸取朝鲜战争的教训;中

国政府有效的警示信息;美国采取了避免直接冲突的一些措施。

(2)国内反战运动的高涨;调整国际战略,改善与中国的关系;战

争给经济造成巨大负担;战争胜利无望,欲从战争中脱身。

48.(15分)

(1)强大的综合国力,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对外贸易繁荣;积极的

边疆政策;开放的民族政策与用人政策。

(2)维护唐朝的统治;为丝绸之路的畅通与西域稳定做出过贡献;

个人贪婪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唐朝的西域开拓。


相关文章

  • 2016届高三年级5月备考建议(供参考)
  • 孝感市教科院2016届高三年级各学科5月备考建议 [按语] 4月6日-7日,教育部组织召开了2016年高考命题工作会议,与会记者对会议从两个方面做了报道:一是2016年高考命题的总体变化:二是根据变化各学科在复习备考方面应该遵循的原则和策略 ...查看


  • 2016天津市河北区政治三模试卷及答案
  • 河北区2015-2016学年度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检测(三) 文科综合 政治部分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分为政治.历史.地理三部分,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政治.历史.地理三科各100分,各部分试卷均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查看


  • 2016年天津文综高考试题(含答案)
  •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文综历史试题 文科综合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历史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4至6页,共100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 ...查看


  • 山大附中名师分析2016高考试卷
  • 2016-06-09 2016年高考结束,<山西青年报>特邀山大附中高三各学科备课组长,对2016年高考试题(新课标卷)进行评析. 语   数   外 语文:难度适中  作文题目接地气 李翠萍  山大附中高三语文备课组长,太原市 ...查看


  • 北京中考语文答案
  • 北京中考语文答案 相关栏目推荐 北京中考答案 北京中考数学试题 北京2014中考真题 北京中考语文真题 北京中考改革 北京中考模拟试题 北京中考报名网 北京中考生物真题 北京中考满分作文100字 北京中考试卷 北京中考满分作文200字 北京 ...查看


  • 天津市河东区2016年高三二模历史试卷
  • _题_ _ _ _ _ _ _ _ __答_ _ _ _ _ 名 姓线 要 订 不 装 内 班封 校密 线 学 封 密 河东区2016年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 文综试卷(历史部分) 文科综合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历史试卷分为第I ...查看


  • 2016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检测及模拟试卷参考答案
  • 检测题(一) 26. (1)血缘.门第.等级.世袭 (2)注重品行.才学,打破血缘.世袭 (3)九品中正制.弊端:世家大族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而真正的有才学.但地位低微的人很难到中央和地方出任高官 (4)影响: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 ...查看


  • 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2016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
  •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九年级思想品德试卷 一.擦亮慧眼,精挑细选(请选出下列各题中最符合题意的一个答案,并将其字母填入题后的括号内.1-19题,每小题2分,20-23题,每小题3分,共50分) 1."最 ...查看


  • 2016年全国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 绝密★启用前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 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 23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 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阅读下面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