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和温度计》教学设计
湖滨新区祥和小学 郭旭
一、教学内容、地位作用及联系
本节课是《科学》三年级下册“温度和水的变化”单元第一课的内容,教材共有3页,由4个活动组成。
一是比较水的冷热,引出温度的概念。活动二是观察温度计。这个活动分2层,第一层是观察温度计的构造以及上面的刻度、标记和数字。第二层是指导学生认识温度计制造的原理。使学生认识到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注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第三个活动是摄氏温度的读和写。最后一个活动是指导学生如何准确地使用温度计。这是科学技能的训练。
这一小节内容是整个单元学习的基础。只有掌握了温度和温度计的相关知识,学会了温度的读写方法及如何使用温度计,学生们才能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完成接下来“测量水的温度”“水结冰了”“水融化了”等章节的学习。因此本小节内容的学习,无疑是本单元知识的一个奠基,对学生顺利学习本单元知识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及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为:
1、知识与技能
⑴掌握科学概念: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
⑵知道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
⑶知道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注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2、过程与方法:
⑴观察和研究作为测量工具的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
⑵识读温度计(模型)刻度上的数字,并把刻度上的数字与更热或更冷的温度联系起来。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理解测量工具使用规定的意义,并愿意遵守这些规定。
⑵在观察和认识过程中,获得探究发现的愉悦。
三、教学重难点
为了使学生掌握温度和温度计的基础性知识,确定教学的重点是认识常用液体温度计的构造和摄氏温度的读与写。教学难点是正确识读温度计上的温度,理解零下温度的含义。
四、教学具准备
为了帮助学生很好地掌握本节内容,课前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并为学生准备了温度计和温度不同的水。
五、教法选择:
教法应根据不同教学内容而不断变化。根据课题内容和教学目标,在本节课教学中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针对温度的概念这种事实性知识,结合学生已有的物体冷热程度是不一样的生活经验,我采用的是情境教学法。而学习温度计时,我采用的是观察法,
即让学生人手一支温度计,通过亲身触摸、观察温度计,交流讨论,建构温度计的相关知识。
三年级的学生爱玩,爱表演,因此本节课在学习过程中我注重采用表现性策略,即请同学协助老师演示实验,这样既能迅速引发学生的兴趣,还能为接下来引入温度计奠定基础。
六、学法指导:
温度计在我们的生活中常见,大部分学生平时对温度计只有一个外表的认识,对它的作用及用途,没有深入的了解。个别学生对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有一个简单的认识,但不能正确地使用温度计,所以在本课时学习中我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在温度计的学习中得到理论的上升和情感的升华,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来建构温度和温度计的相关科学知识。新课程强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而且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因此,在“读出温度计的读数”这个活动中,我会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共同探究影响温度计读数的因素,从而讨论交流出正确读温度计的方法
七、教学流程:
根据教学目标及学习重难点,这节课中为了和孩子们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一)、动手实验,感知温度
(二)、引导观察,认识温度计
(三)、师生互动,读写温度
(四)、知识拓展,畅谈收获
八、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1、 同学们,课前我就了解到我们三(4)班同学很聪明并且还是猜谜高手呢,下面老师就带来一个谜语,想不想猜猜?
教师出示谜语课件。
指名回答:
那我们来看一下是不是温度计呢?
出示课件:
谁知道温度计是干什么用的?
学生说:测量温度的。
师说:是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和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温度和温度计(板书)
2、学生实践,感知温度。
为了让我们亲自体验一下温度,老师带来4杯水,分别有着不同的温度的水,结合前面我们学习观察方法:看、听能不能知道哪杯水热,哪杯水冷?
那我们还有一种方法:摸!摸摸就知道哪杯水热,哪杯水冷,对不?那谁来试试?
指名表演。
并告诉大家,
是的,那么我们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板书)温度的单位:摄氏度(℃)
老师带领学生读几遍。
3、谈话引入,认识温度计
大家想想,刚才我们通过用手摸一摸的方式感知了水的温度,我们也只能用冷、热、温来描述它,这样描述很模糊,准确吗?可靠吗?我们学习科学追求的是准确,精确!这时候我们测量温度的工具出来了,是什么呢?大家看:出示课件 温度计
大家看到的℃就是温度的单位叫摄氏度
带领学生读几遍,正确书写℃
为什么叫摄氏度?出示课件
现在我们就来仔细观察温度计(小组合作观察)
出示观察要求及提示课件。
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告诉给大家?
学生汇报
得出结论: 温度计的几个部分,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泡内的液柱随温度变化而上升下降来测量温度的。(适时引导学生:液体热胀冷缩原理)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主要是通过学生细心观察,认识温度计的构造,为正确使用温度计做好铺垫。
(三)、师生互动,读写温度
1、看课件,感知温度读与写。
2、重点讲解,归纳读写方法。
3、游戏反馈,巩固温度读写。模仿游戏我是小小播音员,学生巩固温度读法;教师出示温度计模型,指导学生在温度计上认读温度,巩固温度写法。
4、请同学们观察自己温度计上的液面,记录并交流。
师小结:在温度计上,读零上温度时,从零开始从下往上读;读零下温度时,从零开始从上往下读。写法教学,教师板书,要求学生认真书写。
预设:交流结果是否一样?如不一样?又是为什么?(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仰视、俯视、平视、从嘴里呼出了热气。请一位同学上台,教师演示量身高的实验。
学生讨论并得出结论:观察温度计和量身高的原理一样,视线与液面应持平。拿温度计读数时,不要对着玻璃泡哈热气。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在学生认识了温度计构造的基础上学会准确的读写温度,我采用游戏的活动方式让学生将本节课的难点突破,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各种科学探究活动的机会。
(四)、知识拓展,畅谈收获
1、知识拓展,认识更多温度计。课件出示小资料:各种各样的温度计。
2、畅谈收获,课外延伸。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你觉得自己这节课表现如何?课后分小组用温度计去测量室内外的温度,把遇到的问题和发现记录下来,课下请教老师或同学,共同解决。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活动的安排是为了让学生的知识升华,让科学知识从课堂延伸到课外,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五、设计理念: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小学科学课程实施探究式的科学教育,通过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初步形成对科学的认识,从而最有效地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目的。
所以本节课教学活动是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实践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掌握基本的科学概念。所以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以下特点:以学生为主体,思维为主线,为学生创设一种符合他们自我探究和发现科学常识的学习氛围。 板书设计:
温 度 和 温 度 计
摄氏度 ℃
读作:20摄氏度 写作:20℃
《温度和温度计》教学设计
湖滨新区祥和小学 郭旭
一、教学内容、地位作用及联系
本节课是《科学》三年级下册“温度和水的变化”单元第一课的内容,教材共有3页,由4个活动组成。
一是比较水的冷热,引出温度的概念。活动二是观察温度计。这个活动分2层,第一层是观察温度计的构造以及上面的刻度、标记和数字。第二层是指导学生认识温度计制造的原理。使学生认识到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注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第三个活动是摄氏温度的读和写。最后一个活动是指导学生如何准确地使用温度计。这是科学技能的训练。
这一小节内容是整个单元学习的基础。只有掌握了温度和温度计的相关知识,学会了温度的读写方法及如何使用温度计,学生们才能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完成接下来“测量水的温度”“水结冰了”“水融化了”等章节的学习。因此本小节内容的学习,无疑是本单元知识的一个奠基,对学生顺利学习本单元知识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及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为:
1、知识与技能
⑴掌握科学概念: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
⑵知道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
⑶知道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注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2、过程与方法:
⑴观察和研究作为测量工具的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
⑵识读温度计(模型)刻度上的数字,并把刻度上的数字与更热或更冷的温度联系起来。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理解测量工具使用规定的意义,并愿意遵守这些规定。
⑵在观察和认识过程中,获得探究发现的愉悦。
三、教学重难点
为了使学生掌握温度和温度计的基础性知识,确定教学的重点是认识常用液体温度计的构造和摄氏温度的读与写。教学难点是正确识读温度计上的温度,理解零下温度的含义。
四、教学具准备
为了帮助学生很好地掌握本节内容,课前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并为学生准备了温度计和温度不同的水。
五、教法选择:
教法应根据不同教学内容而不断变化。根据课题内容和教学目标,在本节课教学中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针对温度的概念这种事实性知识,结合学生已有的物体冷热程度是不一样的生活经验,我采用的是情境教学法。而学习温度计时,我采用的是观察法,
即让学生人手一支温度计,通过亲身触摸、观察温度计,交流讨论,建构温度计的相关知识。
三年级的学生爱玩,爱表演,因此本节课在学习过程中我注重采用表现性策略,即请同学协助老师演示实验,这样既能迅速引发学生的兴趣,还能为接下来引入温度计奠定基础。
六、学法指导:
温度计在我们的生活中常见,大部分学生平时对温度计只有一个外表的认识,对它的作用及用途,没有深入的了解。个别学生对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有一个简单的认识,但不能正确地使用温度计,所以在本课时学习中我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在温度计的学习中得到理论的上升和情感的升华,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来建构温度和温度计的相关科学知识。新课程强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而且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因此,在“读出温度计的读数”这个活动中,我会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共同探究影响温度计读数的因素,从而讨论交流出正确读温度计的方法
七、教学流程:
根据教学目标及学习重难点,这节课中为了和孩子们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一)、动手实验,感知温度
(二)、引导观察,认识温度计
(三)、师生互动,读写温度
(四)、知识拓展,畅谈收获
八、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1、 同学们,课前我就了解到我们三(4)班同学很聪明并且还是猜谜高手呢,下面老师就带来一个谜语,想不想猜猜?
教师出示谜语课件。
指名回答:
那我们来看一下是不是温度计呢?
出示课件:
谁知道温度计是干什么用的?
学生说:测量温度的。
师说:是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和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温度和温度计(板书)
2、学生实践,感知温度。
为了让我们亲自体验一下温度,老师带来4杯水,分别有着不同的温度的水,结合前面我们学习观察方法:看、听能不能知道哪杯水热,哪杯水冷?
那我们还有一种方法:摸!摸摸就知道哪杯水热,哪杯水冷,对不?那谁来试试?
指名表演。
并告诉大家,
是的,那么我们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板书)温度的单位:摄氏度(℃)
老师带领学生读几遍。
3、谈话引入,认识温度计
大家想想,刚才我们通过用手摸一摸的方式感知了水的温度,我们也只能用冷、热、温来描述它,这样描述很模糊,准确吗?可靠吗?我们学习科学追求的是准确,精确!这时候我们测量温度的工具出来了,是什么呢?大家看:出示课件 温度计
大家看到的℃就是温度的单位叫摄氏度
带领学生读几遍,正确书写℃
为什么叫摄氏度?出示课件
现在我们就来仔细观察温度计(小组合作观察)
出示观察要求及提示课件。
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告诉给大家?
学生汇报
得出结论: 温度计的几个部分,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泡内的液柱随温度变化而上升下降来测量温度的。(适时引导学生:液体热胀冷缩原理)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主要是通过学生细心观察,认识温度计的构造,为正确使用温度计做好铺垫。
(三)、师生互动,读写温度
1、看课件,感知温度读与写。
2、重点讲解,归纳读写方法。
3、游戏反馈,巩固温度读写。模仿游戏我是小小播音员,学生巩固温度读法;教师出示温度计模型,指导学生在温度计上认读温度,巩固温度写法。
4、请同学们观察自己温度计上的液面,记录并交流。
师小结:在温度计上,读零上温度时,从零开始从下往上读;读零下温度时,从零开始从上往下读。写法教学,教师板书,要求学生认真书写。
预设:交流结果是否一样?如不一样?又是为什么?(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仰视、俯视、平视、从嘴里呼出了热气。请一位同学上台,教师演示量身高的实验。
学生讨论并得出结论:观察温度计和量身高的原理一样,视线与液面应持平。拿温度计读数时,不要对着玻璃泡哈热气。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在学生认识了温度计构造的基础上学会准确的读写温度,我采用游戏的活动方式让学生将本节课的难点突破,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各种科学探究活动的机会。
(四)、知识拓展,畅谈收获
1、知识拓展,认识更多温度计。课件出示小资料:各种各样的温度计。
2、畅谈收获,课外延伸。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你觉得自己这节课表现如何?课后分小组用温度计去测量室内外的温度,把遇到的问题和发现记录下来,课下请教老师或同学,共同解决。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活动的安排是为了让学生的知识升华,让科学知识从课堂延伸到课外,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五、设计理念: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小学科学课程实施探究式的科学教育,通过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初步形成对科学的认识,从而最有效地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目的。
所以本节课教学活动是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实践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掌握基本的科学概念。所以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以下特点:以学生为主体,思维为主线,为学生创设一种符合他们自我探究和发现科学常识的学习氛围。 板书设计:
温 度 和 温 度 计
摄氏度 ℃
读作:20摄氏度 写作: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