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與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古之慾明明德與天下者,先治其國,慾治其國者,先齐其家;慾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慾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慾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慾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齐,家齐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
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见君子而後厭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視己,如见其肝肺然,則何益矣。此謂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誠其意。
詩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僩兮者,恂慄也;赫兮喧兮则,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詩云:“於戏!前王不忘。”君子賢其賢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汤之盘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誥曰:“作新民。”詩云:“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無所不用其极。
詩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詩云:“缗蛮黄鸟,止於丘隅。”子曰:“於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詩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於仁,为人臣,
止於敬,为人子,止於孝,为人父,止於慈,与国人交,止於信。子曰:“听訟,吾犹人也。必也使無訟乎!”無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謂知本。
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惕,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視而不见,听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修身在正其心。
所謂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敬畏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諺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碩。”此謂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所謂治国必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於国。
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誥曰:“如保赤子。”心誠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謂一言偾事,一人定国。
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諸己,而后求諸人,無諸己,而后非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
詩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於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詩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詩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謂治国在齐其家。
《大學》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與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古之慾明明德與天下者,先治其國,慾治其國者,先齐其家;慾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慾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慾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慾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齐,家齐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
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见君子而後厭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視己,如见其肝肺然,則何益矣。此謂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誠其意。
詩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僩兮者,恂慄也;赫兮喧兮则,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詩云:“於戏!前王不忘。”君子賢其賢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汤之盘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誥曰:“作新民。”詩云:“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無所不用其极。
詩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詩云:“缗蛮黄鸟,止於丘隅。”子曰:“於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詩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於仁,为人臣,
止於敬,为人子,止於孝,为人父,止於慈,与国人交,止於信。子曰:“听訟,吾犹人也。必也使無訟乎!”無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謂知本。
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惕,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視而不见,听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修身在正其心。
所謂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敬畏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諺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碩。”此謂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所謂治国必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於国。
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誥曰:“如保赤子。”心誠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謂一言偾事,一人定国。
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諸己,而后求諸人,無諸己,而后非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
詩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於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詩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詩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謂治国在齐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