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繁体版

《大學》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與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古之慾明明德與天下者,先治其國,慾治其國者,先齐其家;慾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慾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慾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慾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齐,家齐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

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见君子而後厭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視己,如见其肝肺然,則何益矣。此謂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誠其意。

詩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僩兮者,恂慄也;赫兮喧兮则,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詩云:“於戏!前王不忘。”君子賢其賢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汤之盘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誥曰:“作新民。”詩云:“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無所不用其极。

詩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詩云:“缗蛮黄鸟,止於丘隅。”子曰:“於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詩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於仁,为人臣,

止於敬,为人子,止於孝,为人父,止於慈,与国人交,止於信。子曰:“听訟,吾犹人也。必也使無訟乎!”無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謂知本。

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惕,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視而不见,听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修身在正其心。

所謂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敬畏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諺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碩。”此謂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所謂治国必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於国。

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誥曰:“如保赤子。”心誠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謂一言偾事,一人定国。

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諸己,而后求諸人,無諸己,而后非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

詩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於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詩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詩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謂治国在齐其家。

《大學》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與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古之慾明明德與天下者,先治其國,慾治其國者,先齐其家;慾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慾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慾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慾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齐,家齐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

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见君子而後厭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視己,如见其肝肺然,則何益矣。此謂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誠其意。

詩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僩兮者,恂慄也;赫兮喧兮则,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詩云:“於戏!前王不忘。”君子賢其賢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汤之盘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誥曰:“作新民。”詩云:“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無所不用其极。

詩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詩云:“缗蛮黄鸟,止於丘隅。”子曰:“於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詩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於仁,为人臣,

止於敬,为人子,止於孝,为人父,止於慈,与国人交,止於信。子曰:“听訟,吾犹人也。必也使無訟乎!”無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謂知本。

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惕,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視而不见,听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修身在正其心。

所謂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敬畏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諺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碩。”此謂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所謂治国必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於国。

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誥曰:“如保赤子。”心誠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謂一言偾事,一人定国。

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諸己,而后求諸人,無諸己,而后非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

詩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於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詩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詩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謂治国在齐其家。


相关文章

  • 为什么要学习繁体字
  • 为什么要学习繁体字? 有政协委员提出学校教育应该有繁体字课程,我认为,学点繁体字是有好处的.我以前小学和中学都没有接触过繁体字,所以不会读古书.到了大学,在<古代汉语>课程中,学习了一些繁体字,现在至少能够看得懂繁体字.学点繁体 ...查看


  • 字林新话 关于简繁汉字使用问题的思考
  • [字林新话] 关于简繁汉字使用问题的思考 作者:苏培成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推行简化字取得积极成果 1956年1月28日,国务院全体会议通过了<汉字简化方案>,然后分四批推行,拉开了汉字简化的帷幕. 根据国务院的指示,1964年 ...查看


  • 质询设计技巧
  • 看熊猫评质询还是按照奥瑞刚的评法,问的一方问到一个点得一点分,于是看他的评分单,大多数的质询都是0分,我比较善意,15分的质询我一般还是会给个8.9分. 那么,什么叫问到点?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和对方的互动,让评委感受到"讨论有进 ...查看


  • 汉字革命和文化断裂
  • 朱大可 新文化运动的一项重要后果,就是引发了现代性崇拜和革命狂想.它一方面确认文化在国民改造中的重大地位,一方面又以为只要通过"革命"式的清洁手段,就能一举扫除文化弊端,为政治制度转型奠定基础.新中国成立以后,这种针对传 ...查看


  • 汉字 专题
  • 专题 汉字 综合练习 1.汉字的形体演变的过程是怎样的?演变的总趋势是什么?发展史 上的分水岭是什么? 1. 其演变过程是: 甲骨文 → 金文 → 小篆 → 隶书 → 楷书 → 行书--草书 .. (商) (周) (秦) (汉) (魏晋) ...查看


  • 古代汉语繁简字作业
  • 古代汉语平时作业(2014-2015第一学期) 姓名: 学号: 社会上关于简化字,曾经流行这样一段话: 汉字简化之社会现象演变--親不见,愛无心,產不生,廠空空,麺无麦,運无车,導无道,兒无首,佇无脚,飛单翼,湧无力,雲无雨,開關无门,鄉里 ...查看


  • 千万别折腾汉字阅读答案
  • 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题.(共12分) 千万别折腾汉字 姚安隆 ①这两年,总有人拿汉字说事.一会儿说繁体字要进课堂,一会儿又说用十年时间,放弃简化字.恢复繁体字.如果你像小沈阳那样问一句"为什么呢?"他会说出一大串的 ...查看


  • 恢复使用甲骨文如何
  • 枣 庄 学 院 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恢复使用甲骨文如何 姓名: 陆翠萍 学号: 专业: 汉语言专业 指导教师: 教学地点: 继续教育学院 2014年 11月10 日 : 枣庄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查看


  • 鸿墨轩3dec的文件夹[4书法资料]
  • 鸿墨轩3dec 与TA对话 已关注 1047916 贡献14712 关注5789221 访问 http://www.360doc.com/userhome/7255173 书画-文史-琴筝-石根-收藏 馆藏 (共20854篇) 馆藏分类网址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