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一课》教案设计
濮阳县实验小学万丽霞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2个生字,会读本课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教学流程:
一、导课
(出示课件中国政区图)同学们很熟悉这幅图吧,她就像一只报晓的雄鸡,给我们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再看这儿(点击鼠标)是什么地方?看到这个地方,让我想起了咱们在四年级时学过一篇和它相关的文章,还记得内容吗?台湾青年为什么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要挽救大陆青年小钱的生命呢?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祖国母亲,那就是中国,这种对祖国母亲的爱源远流长,今天我们走进23课,再次感受台湾人民对祖国的爱。(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自学检测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前有三个自学任务,完成了吗?
检测1,出示学习方案1,指名说自己的学习过程,老师补充。了解资料,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检测2,出示学习方案2,指名读词语并理解意思。词语都会了,课文的朗读就没问题了,自由快速阅读课文,再次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写了哪些些事?
会读书的学生会把厚书读薄,这么长的文章能用一两句话概括吗?指名回答。
同学们的课前预习做得很充分,这节课还有新的任务要完成,有信心吗?
三、自学、小组合作交流
出示本节课的学习方案, 4、“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文中出现几次?请用波浪线画出来。每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写在这句话旁边。
5、“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为什么会让作者如此激动,用“——”画出相关的句子,并试着在句子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6、不懂的句子画出来,向大家请教。
提出要求:先自学,然后二人小组交流学习收获,小组长记录不懂的问题;再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自己不懂的问题,解决不了的大组长做记录。
教师巡视,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根据学情及时调整要讲的内容。
四、交流展示,相机评价
对于第一个问题,学生基本能解决。
对于批注的句子,要做好引导,以朗读为主,体会感情。
会读书的学生能把薄书读厚,不仅读出字面意思。还能读出字面背后隐藏的意思。你读了哪句话有了感动,读出了字面背后的意思?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
预设学生找出的令作者激动的地方:
第一处,抓住“一笔一画、认真”动作、神态描写体会台湾青年的爱国热情。为什么吃力?老师和学生一起书写这句话,你吃力吗?抓住“年轻”体会他可能二十多岁,从没有写过汉字,从没有说过国语结合资料台湾光复前日本统治台湾,文化上奴役,不许台湾人讲国语,不许写汉字,,妄图让台湾人忘掉自己的祖国,他们的阴谋得逞了吗?台湾人是怎么做的?齐读3-6节,老师和孩子是怎么读的?(一遍又一遍,带着真挚而火热的心)自己读三遍这句话。再齐读,听了你们的朗读,我很感动,你们读的不是作者的感受,而是自己的感受,每个字,每个音都出自你们那一颗颗真挚而火热的心。
作者情不自禁的走进教室,坐在孩子们中间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读着,三个词感受到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后,作者和台湾师生那久违的自豪感和激动的心情。
让我们怀着同样的爱国情意大声地、整齐地读这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就这样一遍一遍的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我感觉你们已经热血沸腾了,告诉我,你是带着怎样的心情读的?
第二处,可能由学生提出为什么好像也没感到意外?
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确定作者就是中国人,都有一颗爱国的心,共同的感情使他们彼此心连心,不感到意外。
第三处,看着看着,我的眼睛不觉湿润了。这是多么强烈的民族精神,多么浓厚的爱国情谊啊!
“这”指什么?引出伟人像,为什么要过这四个人的像?指名说,出示课件总结。还可以挂哪些伟人像?(文天祥、林则徐、张衡、
祖冲之、岳飞),这代表了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代表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更代表了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指导朗读。
第四处,最后一句。(如果学生找不出老师就出示)
出示课件,对比句子。强调只有这句话最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再次深情地朗读这句话。
五、检测拓展
1、这句话三次反复在课文中出现,既是文章的线索,又表达了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热情。
作者经历的这节课结束了,但留给他的记忆是难忘的,是刻骨铭心的。出示课件填空。
2、这一课给你带来了哪些影响?写一写。
3、推荐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
今天,我们上了这《难忘的一课》,直接在课题上加!,也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世界上什么都可以选择,唯独不能选择的是你的母亲,是你的祖国,无论你身处何地,请别忘了这句感人至深的话语再齐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我觉得有一首歌最能表达我们此时的心情,它就是我平时最爱听的《我的中国心》,这首歌创作于1982年,当时,日本政府审定日本中小学教材时,公然否定侵略中国的历史,激起了无数中国的爱国志士的反对,黄沾作词,王福龄作曲,并邀请爱国歌手张明敏演唱了这首歌。
《难忘的一课》教案设计
濮阳县实验小学万丽霞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2个生字,会读本课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教学流程:
一、导课
(出示课件中国政区图)同学们很熟悉这幅图吧,她就像一只报晓的雄鸡,给我们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再看这儿(点击鼠标)是什么地方?看到这个地方,让我想起了咱们在四年级时学过一篇和它相关的文章,还记得内容吗?台湾青年为什么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要挽救大陆青年小钱的生命呢?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祖国母亲,那就是中国,这种对祖国母亲的爱源远流长,今天我们走进23课,再次感受台湾人民对祖国的爱。(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自学检测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前有三个自学任务,完成了吗?
检测1,出示学习方案1,指名说自己的学习过程,老师补充。了解资料,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检测2,出示学习方案2,指名读词语并理解意思。词语都会了,课文的朗读就没问题了,自由快速阅读课文,再次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写了哪些些事?
会读书的学生会把厚书读薄,这么长的文章能用一两句话概括吗?指名回答。
同学们的课前预习做得很充分,这节课还有新的任务要完成,有信心吗?
三、自学、小组合作交流
出示本节课的学习方案, 4、“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文中出现几次?请用波浪线画出来。每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写在这句话旁边。
5、“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为什么会让作者如此激动,用“——”画出相关的句子,并试着在句子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6、不懂的句子画出来,向大家请教。
提出要求:先自学,然后二人小组交流学习收获,小组长记录不懂的问题;再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自己不懂的问题,解决不了的大组长做记录。
教师巡视,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根据学情及时调整要讲的内容。
四、交流展示,相机评价
对于第一个问题,学生基本能解决。
对于批注的句子,要做好引导,以朗读为主,体会感情。
会读书的学生能把薄书读厚,不仅读出字面意思。还能读出字面背后隐藏的意思。你读了哪句话有了感动,读出了字面背后的意思?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
预设学生找出的令作者激动的地方:
第一处,抓住“一笔一画、认真”动作、神态描写体会台湾青年的爱国热情。为什么吃力?老师和学生一起书写这句话,你吃力吗?抓住“年轻”体会他可能二十多岁,从没有写过汉字,从没有说过国语结合资料台湾光复前日本统治台湾,文化上奴役,不许台湾人讲国语,不许写汉字,,妄图让台湾人忘掉自己的祖国,他们的阴谋得逞了吗?台湾人是怎么做的?齐读3-6节,老师和孩子是怎么读的?(一遍又一遍,带着真挚而火热的心)自己读三遍这句话。再齐读,听了你们的朗读,我很感动,你们读的不是作者的感受,而是自己的感受,每个字,每个音都出自你们那一颗颗真挚而火热的心。
作者情不自禁的走进教室,坐在孩子们中间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读着,三个词感受到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后,作者和台湾师生那久违的自豪感和激动的心情。
让我们怀着同样的爱国情意大声地、整齐地读这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就这样一遍一遍的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我感觉你们已经热血沸腾了,告诉我,你是带着怎样的心情读的?
第二处,可能由学生提出为什么好像也没感到意外?
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确定作者就是中国人,都有一颗爱国的心,共同的感情使他们彼此心连心,不感到意外。
第三处,看着看着,我的眼睛不觉湿润了。这是多么强烈的民族精神,多么浓厚的爱国情谊啊!
“这”指什么?引出伟人像,为什么要过这四个人的像?指名说,出示课件总结。还可以挂哪些伟人像?(文天祥、林则徐、张衡、
祖冲之、岳飞),这代表了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代表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更代表了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指导朗读。
第四处,最后一句。(如果学生找不出老师就出示)
出示课件,对比句子。强调只有这句话最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再次深情地朗读这句话。
五、检测拓展
1、这句话三次反复在课文中出现,既是文章的线索,又表达了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热情。
作者经历的这节课结束了,但留给他的记忆是难忘的,是刻骨铭心的。出示课件填空。
2、这一课给你带来了哪些影响?写一写。
3、推荐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
今天,我们上了这《难忘的一课》,直接在课题上加!,也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世界上什么都可以选择,唯独不能选择的是你的母亲,是你的祖国,无论你身处何地,请别忘了这句感人至深的话语再齐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我觉得有一首歌最能表达我们此时的心情,它就是我平时最爱听的《我的中国心》,这首歌创作于1982年,当时,日本政府审定日本中小学教材时,公然否定侵略中国的历史,激起了无数中国的爱国志士的反对,黄沾作词,王福龄作曲,并邀请爱国歌手张明敏演唱了这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