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轨道交通技术概论是一门介绍铁路方面相关知识的课程。讲述的主要内容有:重载铁路交通运输发展、高速铁路发展技术概论、高速铁路基础设施施工技术、高速铁路运输组织、现代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装备、高速铁路动车组、高速铁路控制技术、现代轨道交通供电技术等
重载铁路于20世纪60年代兴起,美、加、饿、巴西、南非、澳大利亚领先。我国第一条重载铁路是大秦铁路,2007年实现3亿吨年运量,创国际年运量最高纪录。
重载列车的种类有:单元式、整列式、合并式。实现重载运输有两种途径:一是扩大列车编组,增加列车长度,开行长大列车;二是提高轴重,加大车辆的每延米重量,发展大型货车。作为运载工具的铁路车辆应具备一些特殊的结构性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大吨位、低自重系数、大延米荷载、低重心高度、便于迅速装卸、减少纵向冲动、加强纵向力的承受能力、低动力作用转向架。
高速铁路施工技术有很多的要求和标准,课上介绍了高速铁路对线路设计标准的要求,对路基、轨道、桥梁、隧道和站场设计的要求等。
高速铁路运输组织,不同运输模式对通过能力的影响不同。高速铁路的通过能力主要受运输模式、列车种类、速度、停站、运行图铺画方式、站间距离、天窗设置等设备和运营因素的影响。高速铁路的通过能力的提高可以大大提高铁路线路的运输能力,因此提高高速铁路通过能力是提高高速铁路运输能力的有效且重要的途径。
高速铁路动车组 ,按动力装置可分为柴油动车组、燃气轮动车组和电力动车组三类。有两种牵引动力的分布方式,一种叫动力分散,一种叫动力集中。动车的技术发展主要表现在功率、速度和舒适性的提高、单位功率重量的降低以及电子技术的应用等方面。动车组今后还将不断发展,特别是世界各国正在发展市郊铁路与地下铁道过轨互通,构成城市高速铁路网,动车组在其中将会起到主力军的作用。
高速铁路信号系统是完成行车控制、运营管理的综合自动化系统,主要是由用于指挥行车的综合调度系统,用于控制列车行车间隔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简称列控系统),用于控制进路的连锁系统以及代用信号设备和专用通信设备组成。这是一套完整的信号安全制式。
高速铁路通信网应为列车控制、综合调度、信息系统等提供安全、稳定、可靠、灵活的通信手段,应满足高速铁路语音、数据和图像等综合业务的发展需要。
中国高速铁路自动控制系统简称CTCS,借鉴于欧洲铁路自动控制系统。列车速度提高后,靠司机了望地面信号已不能保证安全,因此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中国开始着力发展自己的自动控制系统采用借鉴转化吸收再创新的模式逐渐摸索出了自己的自动控制系统
以上是课程的主要内容,而我身为石家庄铁道大学自动化专业的本科学生,今后努力的方向,应该是对高速铁路控制技术的应用和改进。围绕着保证列车运行安全、提高运输效率、及时准确地提供列车运行信息等方面展开自己的专业学习。注重控制、通信和计算机的有机结合。加强专业课程的学习。
铁路运输自动化,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科技与传统铁路运输业交融创新而成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承载着世界以及中国铁路的未来。信号控制、电力监控、站控系统、线路设备监控、隧道监控、机车车辆和铺装/养路机械设备等相关铁路建设和运营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应用也必然获得持续的发展空间。
比如,行车指挥自动化是指以铁路现代化技术设备为基础,利用信息采集装
置收集列车运行的实时信息,由计算机自动进行列车运行追踪和管理,并根据未来运输变化的需要,自动制定列车运行计划,合理配备牵引动力、车辆及乘务员,传达列车运行调整信息,自动完成调度监督,提供列车进路控制手段,自动进行列车运行实迹的统计和分析。
隧道监控系统(PLC)铁路隧道大多地处偏僻,条件艰苦,因此有必要提高其自动化水平,实现少人职守或无人职守。PLC 不仅能实现复杂的逻辑运算,而且能实现各种顺序以及 PLD调节功能, 同时由于其硬件具有可靠性高、编程简单、使用方便;接线容易、通用性好,便于维护,且可连接为控制网络系统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西门子 公司的 S7300 系列 PLC 除了具有以上特点,可满足各种自动控制需要外,还有良好的扩展性、低廉的价格以及强大的指令功能。
车号自动识别系统对提高铁路机车、车辆、集装箱的使用率利用率,提高铁路使用效率及运输管理水平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系统结构简单,维护方便,便于功能扩展,是实现铁路运输管理和火车车辆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自动识别系统采用国际先进的微波反射调制技术、变型FSK编码技术,与国际标准接轨,将记轴、计辆、测速、测距等技术与车号自动识别技术相结合,实现标签定位。该系统主要由标签、地面识别设备、复示终端设备、中央管理设备、标签编程器等部分组成。
随着当代铁路的发展,铁路通信信号技术实行了车站、区间和列车控制的一体化,铁路通信信号技术的相互融合,以及行车调度指挥自动化等技术,冲破了功能单一、控制分散、通信信号相对独立的传统技术理念,将继续推动了铁路技术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和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下面是一些我的个人看法,我国铁路发展方向为货运重载,客运高速,今后的目标是客货分线,只有这样客运列车的运能才能最大化,客运方面建设覆盖全国的高速铁路网(当然得根据实际的需求情况逐步推进,不必一步到位),使几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内的城市达到同城效应,当然我认为像现在如沪蓉动卧的天价车,那个是没有发展前途的,除非是为了体验,因为如许高的票价不如坐飞机,况且现在是个时间就是金钱的时代,飞机会比远距离动车要划算,所以以后动车票价必须得降下来,“速度是汽车的三倍,票价是飞机的一半”,这样人们才能出门首先想到坐高铁。城市轨道交通方面,地铁是个很有发展前途的出行方式,地下空间只要合理利用,前途无量。还有就是,高铁为了提高运能不可能停靠很多站点,所以大城市与周边的小型城市有必要建设一定规模的轻轨铁路。作为铁道大学的学生,了解并熟悉简单的铁路相关知识是有必要的,况且近年来我国铁路建设发展迅猛,尤其是高速铁路的建设进入了一个高潮期,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铁路建设将向快速重载方向发展,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应该适当的了解国家的基础建设,了解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内的铁路建设发展方向,这对我们今后的就业方向也是有一定的帮助,所以学习本门课程是我受益匪浅。在此我表达对给我们授课的各位老师的深深谢意。谢谢你们!
现代轨道交通技术概论是一门介绍铁路方面相关知识的课程。讲述的主要内容有:重载铁路交通运输发展、高速铁路发展技术概论、高速铁路基础设施施工技术、高速铁路运输组织、现代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装备、高速铁路动车组、高速铁路控制技术、现代轨道交通供电技术等
重载铁路于20世纪60年代兴起,美、加、饿、巴西、南非、澳大利亚领先。我国第一条重载铁路是大秦铁路,2007年实现3亿吨年运量,创国际年运量最高纪录。
重载列车的种类有:单元式、整列式、合并式。实现重载运输有两种途径:一是扩大列车编组,增加列车长度,开行长大列车;二是提高轴重,加大车辆的每延米重量,发展大型货车。作为运载工具的铁路车辆应具备一些特殊的结构性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大吨位、低自重系数、大延米荷载、低重心高度、便于迅速装卸、减少纵向冲动、加强纵向力的承受能力、低动力作用转向架。
高速铁路施工技术有很多的要求和标准,课上介绍了高速铁路对线路设计标准的要求,对路基、轨道、桥梁、隧道和站场设计的要求等。
高速铁路运输组织,不同运输模式对通过能力的影响不同。高速铁路的通过能力主要受运输模式、列车种类、速度、停站、运行图铺画方式、站间距离、天窗设置等设备和运营因素的影响。高速铁路的通过能力的提高可以大大提高铁路线路的运输能力,因此提高高速铁路通过能力是提高高速铁路运输能力的有效且重要的途径。
高速铁路动车组 ,按动力装置可分为柴油动车组、燃气轮动车组和电力动车组三类。有两种牵引动力的分布方式,一种叫动力分散,一种叫动力集中。动车的技术发展主要表现在功率、速度和舒适性的提高、单位功率重量的降低以及电子技术的应用等方面。动车组今后还将不断发展,特别是世界各国正在发展市郊铁路与地下铁道过轨互通,构成城市高速铁路网,动车组在其中将会起到主力军的作用。
高速铁路信号系统是完成行车控制、运营管理的综合自动化系统,主要是由用于指挥行车的综合调度系统,用于控制列车行车间隔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简称列控系统),用于控制进路的连锁系统以及代用信号设备和专用通信设备组成。这是一套完整的信号安全制式。
高速铁路通信网应为列车控制、综合调度、信息系统等提供安全、稳定、可靠、灵活的通信手段,应满足高速铁路语音、数据和图像等综合业务的发展需要。
中国高速铁路自动控制系统简称CTCS,借鉴于欧洲铁路自动控制系统。列车速度提高后,靠司机了望地面信号已不能保证安全,因此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中国开始着力发展自己的自动控制系统采用借鉴转化吸收再创新的模式逐渐摸索出了自己的自动控制系统
以上是课程的主要内容,而我身为石家庄铁道大学自动化专业的本科学生,今后努力的方向,应该是对高速铁路控制技术的应用和改进。围绕着保证列车运行安全、提高运输效率、及时准确地提供列车运行信息等方面展开自己的专业学习。注重控制、通信和计算机的有机结合。加强专业课程的学习。
铁路运输自动化,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科技与传统铁路运输业交融创新而成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承载着世界以及中国铁路的未来。信号控制、电力监控、站控系统、线路设备监控、隧道监控、机车车辆和铺装/养路机械设备等相关铁路建设和运营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应用也必然获得持续的发展空间。
比如,行车指挥自动化是指以铁路现代化技术设备为基础,利用信息采集装
置收集列车运行的实时信息,由计算机自动进行列车运行追踪和管理,并根据未来运输变化的需要,自动制定列车运行计划,合理配备牵引动力、车辆及乘务员,传达列车运行调整信息,自动完成调度监督,提供列车进路控制手段,自动进行列车运行实迹的统计和分析。
隧道监控系统(PLC)铁路隧道大多地处偏僻,条件艰苦,因此有必要提高其自动化水平,实现少人职守或无人职守。PLC 不仅能实现复杂的逻辑运算,而且能实现各种顺序以及 PLD调节功能, 同时由于其硬件具有可靠性高、编程简单、使用方便;接线容易、通用性好,便于维护,且可连接为控制网络系统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西门子 公司的 S7300 系列 PLC 除了具有以上特点,可满足各种自动控制需要外,还有良好的扩展性、低廉的价格以及强大的指令功能。
车号自动识别系统对提高铁路机车、车辆、集装箱的使用率利用率,提高铁路使用效率及运输管理水平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系统结构简单,维护方便,便于功能扩展,是实现铁路运输管理和火车车辆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自动识别系统采用国际先进的微波反射调制技术、变型FSK编码技术,与国际标准接轨,将记轴、计辆、测速、测距等技术与车号自动识别技术相结合,实现标签定位。该系统主要由标签、地面识别设备、复示终端设备、中央管理设备、标签编程器等部分组成。
随着当代铁路的发展,铁路通信信号技术实行了车站、区间和列车控制的一体化,铁路通信信号技术的相互融合,以及行车调度指挥自动化等技术,冲破了功能单一、控制分散、通信信号相对独立的传统技术理念,将继续推动了铁路技术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和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下面是一些我的个人看法,我国铁路发展方向为货运重载,客运高速,今后的目标是客货分线,只有这样客运列车的运能才能最大化,客运方面建设覆盖全国的高速铁路网(当然得根据实际的需求情况逐步推进,不必一步到位),使几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内的城市达到同城效应,当然我认为像现在如沪蓉动卧的天价车,那个是没有发展前途的,除非是为了体验,因为如许高的票价不如坐飞机,况且现在是个时间就是金钱的时代,飞机会比远距离动车要划算,所以以后动车票价必须得降下来,“速度是汽车的三倍,票价是飞机的一半”,这样人们才能出门首先想到坐高铁。城市轨道交通方面,地铁是个很有发展前途的出行方式,地下空间只要合理利用,前途无量。还有就是,高铁为了提高运能不可能停靠很多站点,所以大城市与周边的小型城市有必要建设一定规模的轻轨铁路。作为铁道大学的学生,了解并熟悉简单的铁路相关知识是有必要的,况且近年来我国铁路建设发展迅猛,尤其是高速铁路的建设进入了一个高潮期,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铁路建设将向快速重载方向发展,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应该适当的了解国家的基础建设,了解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内的铁路建设发展方向,这对我们今后的就业方向也是有一定的帮助,所以学习本门课程是我受益匪浅。在此我表达对给我们授课的各位老师的深深谢意。谢谢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