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大学印象

华为大学印象

作者:戴海东

来源:《职业》2013年第08期

我是2005年华为大学第十期学员。那年及以后的几年,前来华为报道的新员工平均达到每周500人。华为新员工都入住坂田基地的百草园公寓,接受华为大学新员工入职培训。这种培训被我们叫做“大队培训”。这个培训是所有刚入职的员工都要参加的,不管你是校园招聘入职的,还是社会招聘入职的。接受完“大队培训”后,销售体系的员工还要接受“一营培训”和“二营的培训”。在接下来的半年里,销售系统的新员工将会被打造成全面的产品营销人员和具有潜力的客户经理,让他们不仅懂产品,还懂得如何做人。

培训艰苦而让人永生难忘

我们“大队培训”这个班级里一共有200多名学员。我们属于同一个年级,配有年级主任。每个班级都配有班主任、教官和荣誉专家。每个男学员都要穿西服、打领带,衬衣纽扣必须扣到第一粒,女学员必须穿职业套装。有些男学员打了领带后衬衣的第一粒纽扣就不扣了,否则脖子难受。但这样的情况有好几次被我们的教官在早上点名的时候发现了,他们真是火眼金睛啊。遇到这种情况,教官走到“问题学员”跟前,质问他们怎么回事。点名的时候,每个学员喊“到”都必须要字正腔圆,声音洪亮,否则不但要重新报“到”,还可能面临扣分的惩罚,所以每次大家都是声嘶力竭地喊“到”。班长喊学员名字的时候,喊完后学员才能从位置上快速地站立,迅速地喊“到”,提前起来或者延迟起来,都可能会挨到教官的批评。

我的“大队培训”虽然过去七年多了,但我对那段时间的生活依旧记忆犹新。早上5点半听到体育委员的哨声,大家就像弹簧一样从床上弹起来开始行动。虽然大家每天都被“大队培训”弄得腰酸背痛,但只要听到口哨声,一定准时洗漱,穿上公司发的运动装到百草园下面的空地上集合。点名后开始跑步,从百草园出发,沿着坂田基地里的马路跑到机加中心后面的出库场地上,然后跟着教官做体操。每个人早上都必须做30个俯卧撑,如果谁偷懒了,还要让重新做。有时候大家实在太累了,做俯卧撑的时候甚至会直接趴到地上起不来。

早操结束后去餐厅吃饭,然后大家必须迅速地回到百草园的宿舍,洗澡更衣,换上那拘谨的西服,打上领带,然后拿着上课用的材料去华为大学培训中心。去上课的时候必须要赶早,如果迟到了会让自己很难堪:在门口傻傻地站着,等到教官的同意才能让走到自己的座位上,但分数是要被扣掉的。如果自己的分数在“大队培训”都不过关,那就直接被淘汰了。 培训涵盖的目标和使命

华为“大队培训”虽然只有10天左右时间,但它采用的是军队式管理模式,非常苛刻。我们从早上8:30正式上课开始,直到晚上11:00才能回宿舍,而第二天5:30就要起床跑操了。这期间腰酸背痛再正常不过了,腿每天都像灌了铅似的。上课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华为

的企业文化、公司流程、规章制度、商务礼仪、行政平台服务等。上课前大家要先亮几嗓子,唱个歌,活跃下气氛。那个时候,我学会了《毕业歌》《国际歌》这些经典之作。它们的歌词让人心情澎湃,以至后来去KTV 唱歌,我都会情不自禁地点上这些歌曲,因为它们旋律悲壮动人。

华为大学的教学形式也非常丰富:小组讨论、辩论、发表观点、大家点评等。晚上还会组织学员看电影,然后让学员们写心得。选取的电影非常好,有时候我们看着看着就情不自禁地流泪,因为太感人了。我想华为公司本身就是一个容易让人激动的公司,因为它有高瞻远瞩的目标和使命,更有人情味。任正非先生当年吃过苦,他通过这些电影把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爱让新入职的学员进行体会。

寻找“罗文”式的优秀员工

华为公司倡导“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爱一行”也成了华为“大队培训”最后的辩题。无论哪年入职的,哪个班级的学员,在结业之前,都要针对“干一行,爱一行”进行辩论。从班级里选出愿意参加辩论的选手,其他成员对辩手进行支持,为他们提供线索和材料,帮助自己的团队成员尽一份力。当然,这些都是手段和方式,目的是要让每个学员都清楚,我们来到华为公司是为什么,该采用哪些方式实现目标。

培训开头,我们就学习了《把信送给加西亚》。这个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美西战争爆发,美国总统麦金莱要与古巴的起义军首领加西亚取得联系,以争取和他合作。罗文在受到美国总统麦金莱的托付拿了信后,将这封信包好放在胸口,乘船经过了4天的路程达到古巴,再经过3个星期徒步穿越危险的岛国,终于把信送到了加西亚的手里,这为战争的胜利赢得了宝贵的前提。华为公司在寻找类似“罗文”这样的优秀员工。他们面对问题时,能够迅速采取行动,全力以赴地完成任务。这样的课程对当初还是新员工的我们而言,感受的确无比深刻。我们还学习了公司前辈《在北极圈安装基站》的这篇文章,在严冷的俄罗斯,在北极圈内安装华为的基站工作是非常艰辛的。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名叫叶树,就是在北极圈安装基站工作的员工。我想这样的人就是华为的“罗文”了。当年华为老板任正非先生还请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吃过饭。

传奇色彩浓郁的华为老师

华为大学培训的精彩的地方还远不止上面提到的这些,我只是写了华为培训的皮毛而已。要说华为大学的老师和教官们,那就更是传奇了。教官多数都是从天安门广场国旗仪仗队退役后被华为公司请过来的。当年我们的教官姓付,就曾经给我们讲述了他在国旗班的生活。而那些荣誉专家们,多数是70岁左右,个个和蔼可亲。他们愿意跟我们讲述当初他们都被送往西部搞科研工作,后来才发现,其实搞的都是军事工业的研究和实践。想想,那些爷爷奶奶辈的老专家来华为当我们的思想导师,听他们讲当年的故事,那是一个多么让人向往的场景啊!

华为大学印象

作者:戴海东

来源:《职业》2013年第08期

我是2005年华为大学第十期学员。那年及以后的几年,前来华为报道的新员工平均达到每周500人。华为新员工都入住坂田基地的百草园公寓,接受华为大学新员工入职培训。这种培训被我们叫做“大队培训”。这个培训是所有刚入职的员工都要参加的,不管你是校园招聘入职的,还是社会招聘入职的。接受完“大队培训”后,销售体系的员工还要接受“一营培训”和“二营的培训”。在接下来的半年里,销售系统的新员工将会被打造成全面的产品营销人员和具有潜力的客户经理,让他们不仅懂产品,还懂得如何做人。

培训艰苦而让人永生难忘

我们“大队培训”这个班级里一共有200多名学员。我们属于同一个年级,配有年级主任。每个班级都配有班主任、教官和荣誉专家。每个男学员都要穿西服、打领带,衬衣纽扣必须扣到第一粒,女学员必须穿职业套装。有些男学员打了领带后衬衣的第一粒纽扣就不扣了,否则脖子难受。但这样的情况有好几次被我们的教官在早上点名的时候发现了,他们真是火眼金睛啊。遇到这种情况,教官走到“问题学员”跟前,质问他们怎么回事。点名的时候,每个学员喊“到”都必须要字正腔圆,声音洪亮,否则不但要重新报“到”,还可能面临扣分的惩罚,所以每次大家都是声嘶力竭地喊“到”。班长喊学员名字的时候,喊完后学员才能从位置上快速地站立,迅速地喊“到”,提前起来或者延迟起来,都可能会挨到教官的批评。

我的“大队培训”虽然过去七年多了,但我对那段时间的生活依旧记忆犹新。早上5点半听到体育委员的哨声,大家就像弹簧一样从床上弹起来开始行动。虽然大家每天都被“大队培训”弄得腰酸背痛,但只要听到口哨声,一定准时洗漱,穿上公司发的运动装到百草园下面的空地上集合。点名后开始跑步,从百草园出发,沿着坂田基地里的马路跑到机加中心后面的出库场地上,然后跟着教官做体操。每个人早上都必须做30个俯卧撑,如果谁偷懒了,还要让重新做。有时候大家实在太累了,做俯卧撑的时候甚至会直接趴到地上起不来。

早操结束后去餐厅吃饭,然后大家必须迅速地回到百草园的宿舍,洗澡更衣,换上那拘谨的西服,打上领带,然后拿着上课用的材料去华为大学培训中心。去上课的时候必须要赶早,如果迟到了会让自己很难堪:在门口傻傻地站着,等到教官的同意才能让走到自己的座位上,但分数是要被扣掉的。如果自己的分数在“大队培训”都不过关,那就直接被淘汰了。 培训涵盖的目标和使命

华为“大队培训”虽然只有10天左右时间,但它采用的是军队式管理模式,非常苛刻。我们从早上8:30正式上课开始,直到晚上11:00才能回宿舍,而第二天5:30就要起床跑操了。这期间腰酸背痛再正常不过了,腿每天都像灌了铅似的。上课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华为

的企业文化、公司流程、规章制度、商务礼仪、行政平台服务等。上课前大家要先亮几嗓子,唱个歌,活跃下气氛。那个时候,我学会了《毕业歌》《国际歌》这些经典之作。它们的歌词让人心情澎湃,以至后来去KTV 唱歌,我都会情不自禁地点上这些歌曲,因为它们旋律悲壮动人。

华为大学的教学形式也非常丰富:小组讨论、辩论、发表观点、大家点评等。晚上还会组织学员看电影,然后让学员们写心得。选取的电影非常好,有时候我们看着看着就情不自禁地流泪,因为太感人了。我想华为公司本身就是一个容易让人激动的公司,因为它有高瞻远瞩的目标和使命,更有人情味。任正非先生当年吃过苦,他通过这些电影把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爱让新入职的学员进行体会。

寻找“罗文”式的优秀员工

华为公司倡导“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爱一行”也成了华为“大队培训”最后的辩题。无论哪年入职的,哪个班级的学员,在结业之前,都要针对“干一行,爱一行”进行辩论。从班级里选出愿意参加辩论的选手,其他成员对辩手进行支持,为他们提供线索和材料,帮助自己的团队成员尽一份力。当然,这些都是手段和方式,目的是要让每个学员都清楚,我们来到华为公司是为什么,该采用哪些方式实现目标。

培训开头,我们就学习了《把信送给加西亚》。这个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美西战争爆发,美国总统麦金莱要与古巴的起义军首领加西亚取得联系,以争取和他合作。罗文在受到美国总统麦金莱的托付拿了信后,将这封信包好放在胸口,乘船经过了4天的路程达到古巴,再经过3个星期徒步穿越危险的岛国,终于把信送到了加西亚的手里,这为战争的胜利赢得了宝贵的前提。华为公司在寻找类似“罗文”这样的优秀员工。他们面对问题时,能够迅速采取行动,全力以赴地完成任务。这样的课程对当初还是新员工的我们而言,感受的确无比深刻。我们还学习了公司前辈《在北极圈安装基站》的这篇文章,在严冷的俄罗斯,在北极圈内安装华为的基站工作是非常艰辛的。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名叫叶树,就是在北极圈安装基站工作的员工。我想这样的人就是华为的“罗文”了。当年华为老板任正非先生还请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吃过饭。

传奇色彩浓郁的华为老师

华为大学培训的精彩的地方还远不止上面提到的这些,我只是写了华为培训的皮毛而已。要说华为大学的老师和教官们,那就更是传奇了。教官多数都是从天安门广场国旗仪仗队退役后被华为公司请过来的。当年我们的教官姓付,就曾经给我们讲述了他在国旗班的生活。而那些荣誉专家们,多数是70岁左右,个个和蔼可亲。他们愿意跟我们讲述当初他们都被送往西部搞科研工作,后来才发现,其实搞的都是军事工业的研究和实践。想想,那些爷爷奶奶辈的老专家来华为当我们的思想导师,听他们讲当年的故事,那是一个多么让人向往的场景啊!


相关文章

  • 裁员传闻中的华为
  • -1- "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离开华为前,张赫在微信上意外看到了这条短信. 发问的是同部门一个"小盆友","叫她小盆友,其实是因为比我小,"张赫说,但实际上,"小盆友 ...查看


  • 华为面试经验
  • 深圳招行系统招聘 秉承"文化育人.事业留人.制度选人"的理念,深圳分行一直为广大青年学生的发展成长创造良好环境,为招行系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管理骨干和业务骨干.为加强员工队伍建设,为深圳分行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资源, ...查看


  • 国产智能手机品牌形象提升 小米华为最受瞩目
  • 国产智能手机品牌形象提升 小米华为最受瞩目 市场研究机构TrendForce 观察指出,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已饱和并进入成熟阶段,整体成长速度呈现趋缓:预计欧美等成熟市场的智能手机成长率将减缓至个位数,但新兴市场如中国的成长率则相对看好.中国本 ...查看


  • 电大人力资源管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 电大人力资源管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作业一) 作业1:苏澳公司案例分析和华为人力资源体系基础 一.案例分析:人力资源规划 答: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其实,一个组织或企业要维持生存或发展,拥有合格.高效的人员结构,就必须进行 ...查看


  • 过来人谈博士研究生找工作的面试技巧
  • 过来人谈博士研究生找工作的面试技巧 终于到了大家最期待的部分:面试.这也是找工作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他直接决定了你是进入下一轮还是被鄙视,相信绝大多数同学都是因为这个环节表现不好而被鄙视的.实际上我也被鄙视了无数次,后来通过一次次的 ...查看


  • 2016 华为内部学长分享:面试经验分享
  • 2016 华为内部学长分享:面试经验分享 这次为我们分享的人是一位华为学长:周承伟,本科和研究生都毕业于川大师范.现就职于华为终端公司(面对消费者),凭借其踏实与沉稳先后参加华为.联合利华.德国汉高面试并成功拿到offer . 下面是周承伟 ...查看


  • 任正非:父母的言传身教令我受益终身
  • 华为公司的创始人兼总裁任正非是一个低调而睿智的人,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任正非一直知人善任,懂得放权给各个领域的精英,并善于反思自己的不足.为了让员工享受更好的福利,他还开创了人人股份制,让员工参与到企业分红当中. 一个人性格的形成往往与父母 ...查看


  • 独行侠李一男:跳来跳去的人生
  • 电信业传奇人物李一男宣布将于近期辞去无限讯奇CEO职务.知情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透露,李辞职并非缘于移动反腐案,而是未达董事会要求. 但李的个人影响力似乎不减.本报获悉,已有VC向其发出约请.不过李在自己的微博里写道:&quo ...查看


  • 华为"自愿"的奋斗者协议
  • 华为"自愿"的奋斗者协议 2010-09-21 申请"华为奋斗者"有一个必备条件,需要添加"我申请成为与公司共同奋斗的目标责任制员工,自愿放弃带薪年休假.非指令性加班费和陪产假"这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