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洪
王兆洪,一九一八年生,虎门镇南栅西头人,家境贫困,年仅十六七岁离家外出当兵。一九四四年在东莞县伪警察大队第二中队部当军需。一九四五年一月在茶山寒溪水与所属部队跟随麦定棠起义,整编为东江抗日游击纵队新生大队,在该大队第二中队历任班长,小队长并在同年六七月间,先后参加过在横岗击溃四十五师李益荣一个团的战斗和在怀德为粉碎日寇枪粮而与日军激战五日五夜的战斗,作战十分勇敢。 一九四五年七月初,王兆洪率领本小队在怀德附近的金钟山截击“扫荡“的日军...
吴康 (1883~1941)
吴康,北栅中墩人,(1883—1941)世代务农,中年丧偶,有二子一女。吴康为人忠厚、坦诚、好义气。1940年广东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进驻宝太线一带,进行抗日宣传鼓动工作,中墩成了三大队落脚点,时政训处主任陈明等常驻村中开展抗日活动工作,以办夜校为掩护,设立秘密交通站。交通站的同志常与吴康往来,后住进他家里,吴受到共产党抗日救国思想影响,对革命产生了感情,在同志们教育下力入抗日革命队伍,吴先后在上角村亭步税站当次事员,送过情报,由于抗日革...
王文山
王文山,原名王汝能,南栅村人,生于1915年,“九。一八”事变后,文山于番禺县师范学校读书。在校期间,参加广州学生组织的宣传队,下乡开展抗日活动,受到国民党当局的追迫,被校方开除学籍。 1934年春,王文山回家乡与从县城放假回乡的王士钊草拟《告乡民书》和其它抗日标语,并亲自贴于村中,号召乡亲父老起来反封建和抗日,受到村中封建官僚破孩,被迫离开家乡转到东莞水乡一带,以教师职业掩护进行抗日宣传活动。 1935年秋,文山通过同学邓楚白哥哥...
陈懋芬
陈懋芬,1915年10月20日生于虎门北栅西方一个贫民家庭,幼年父亲早逝,一家六口靠母亲替人缝补为生。1926年进入北栅农会开办的平民学校读书,学习勤奋刻苦,为学校品学兼优的学生。 1932年秋,懋芬考入设在太平镇东莞县立乡村简易师范,免费就读。在校期间,他与同学组织“读书会”,多次参加抗日救国的街头宣传,火炬巡回活动。毕业后,因成绩优异,留校任附小五年级国文教师。 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爆发后,东莞抗日救亡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
陈均权
陈均权,原名福庆,又名履楠,生于1903年,南面村人,家父了毓灵是个乡村私塾教师,母亲梁惠琛是个善良的农村妇女,均权兄妹五人,皆靠父亲教书和祖父遗下的几亩薄田出租维持生计。1910年,均权进私塾受教育。他学习勤奋、聪敏,尤喜听先辈抗英御侮故事。1919年,家境日趋贫困,均权被迫辍学,与大哥均平一道往香港,于东边街二十一号广祥号杂货店当徒工,翌年升为店员。1922年,均权回家省亲,时房长陈文兆以势凌人,霸占他父亲继承的房产,因与之论理力争...
富明阿 清 (?~1882)
富明阿(?-1882)清末将领。本姓袁,系明末名将袁崇焕的五世孙,字治安,汉军正白旗人。原以马甲从征喀什噶尔,授骁骑校,升为参领。1853年随钦差大臣琦善之军驻守扬州,与太平军作战,管带宁古塔骑兵,累升为副都统。1859年以帮办身分协助和春统帅江北军务,后因伤致残,召回京师,训练京营。1862年授正红旗汉军都统,管理神机营。旋又奉命赴扬州帮办军务,是年秋亲率精锐援助临淮。1864年授江宁将军,坐镇扬州。1865年因腿伤复发,准假赴京医治...
李扬敬 (1894~1988)
李扬敬(1894~1988)李扬敬,字钦甫,广东东莞人。父亲是县衙差役,家境清贫。清宣统三年(1911)毕业于东莞高等小学堂,旋考入广东陆军小学,后到北京大学预科学习。民国2年(1913)毕业,回广东参加新军,任见习官。不久考入广东陆军速成学校步兵科。毕业后,再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辎重科第六期深造,民国9年毕业。返粤后,任粤军第一师少校参谋。民国10年随宗兄李章达在-大本营警卫团任连长。翌年陈炯明部炮轰孙中山的-时,李扬敬在保卫战中负伤。...
李任之 (1919~1983)
李任之(1919~1983)李任之,原名李包吉,曾用名李志中、李天民,广东东莞人。生于贫农家庭。他出生才5个月,其父即辞世,靠祖母与母亲抚养。母亲为使其继续求学,到马来西亚庇能埠做工,病逝异邦。30年代,李任之受到进步教师的思想影响,向往光明,追求革命真理。民国24年(1935),他在本村参加了反帝国主义大同盟,在盟内担任学生小组的组长。翌年,入东莞县城私立莞光小学任教员。期间,他加入了莞城秘密的进步组织——学生救国会,进行抗日救亡宣传...
容庚
容庚,字希白,号颂斋,广东东莞人。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容邺南是拔贡,叔父容祖椿是知名画家,舅父邓尔雅是有名的书法家和篆刻家。受长辈的熏陶培育,容庚少年时就喜爱收集、摹写古文字,学习篆刻、绘画。民国5年(1916)容庚毕业于东莞中学。民国10年在母校任教,讲授文字学课程。在研习古文字过程中,深感清末古文字学家吴大■的《说文古籀补》一书资料不足,不能满足古文字学日益专门化的要求,于是收集资料,计划分别类编殷、周、秦、汉文字,进行系统整理。民...
杨秀琼 (1918~1982)
杨秀琼(1918~1982)杨秀琼,女,广东东莞人。6岁起就在河里学游泳,10岁跟父亲杨柱南到香港读书。与姐姐杨秀珍、弟弟杨昌华常到体育会的游泳场游泳,在父亲的指导下,她勤学苦练,很快成为甚有名气的泳坛明星。民国19年(1930)参加香港游泳公开赛,夺得50米、100米自由泳两项冠军,翌年参加香港至九龙渡海比赛,夺得桂冠。民国23年(1934)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的第十届远东运动会上,她代表中国参加游泳比赛,夺得了4块金牌。成绩是:50米...
王应榆 (1891~1982)
王应榆(1891~1982)王应榆,字燧材,号芬庭,广东东莞人。早年先后在广东黄埔陆军小学第三期、南京陆军中学及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炮科二连毕业。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参加同盟会。民国2年起任云南讲武堂教官。王早在青年时代,就认为“国家生存的根本在于经济”,“而经济之本在农工,农工之本在于水利”。他虽投身军队,但矢志于水利建设。其间,他走遍祖国南北,对河流进行考察,并向北京政府条陈治理黄河意见,但得不到支持。后应同窗旧友、时任广西...
何非凡 (1920~1980)
何非凡(1920~1980)何非凡,原名何贺年,广东东莞人。少年时己喜爱粤曲,唱戏做戏。后到香港居住,由姐姐何仙供读,至初中一年级便因家贫而辍学。15岁时拜戏班学员陈醒章为师,学习粤剧,艺名何康琪。陈带他到上海演出,嫌他东莞口音较重,影响演出效果。不久,何非凡改投黄醒柏学艺,勤学苦练,进步很快。其后,经人介绍入粤剧团学艺,他博取众家之长,技艺益精。期间,他刻苦学艺,克服了东莞方言口音,练好了广州语音,发音准确,吐字清晰、腔调流畅、自成一...
卢子枢 (1900~1978)
卢子枢(1900~1978)卢子枢,广东东莞人。出身于书香世家,自幼即受家庭的熏陶,酷爱诗文书画。民国6年(1917),考取广东省高等师范学校,又随画家陈皇山学习西洋画,接受系统的西画写生训练。民国9年高师毕业后,任教于广州市立24小学,首次有国画作品参加广东省第一次美术作品展。并结识了高剑父、赵浩公、卢振寰、胡根天等画家。这时期,他博览诗文画论,广泛结交诗书画界朋友,尤其是学者名士,如商衍鎏、何冠五、容庚等。民国11年(1922)加入...
王吉民 (1889~1972)
王吉民(1889~1972)王吉民,又名嘉祥,号芸心,广东东莞人。清宣统二年(1910)毕业于香港西医大学堂。后曾任船医、铁路局主任总医师。抗日战争时期,任上海中国防疫医院院长、上海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并发起组织医史委员会(后更名中华医史学会),任会长;复任《中华医学杂志》副总等。民国27年(1938)在上海建立中国第一所医史博物馆——中华医学会医史博物馆,任馆长。民国36年,任《医史杂志》主编。1959年,医史博物馆归上海医学院,继续任...
陈兰芳 (1885~1969)
陈兰芳(1885~1969)陈兰芳,广东东莞人。早年在莞城万益炮竹庄做伙计,后赴香港谋生,略有积蓄后回莞城创建陈泰记,生产烟花炮竹。清光绪三十四年,在九龙旺角首创广万隆炮竹行的叶兰泉,因年事已高,将广万隆全盘转让给陈兰芳。从此,陈便垄断香港炮竹行业,很快,他的炮竹远销到北美、澳洲、印度、南非及东南亚一带。由于销路广,供不应求,再设厂于九龙马头角北帝街,新厂规模宏大,工人多达千余,是当时数一数二的大厂。陈派长子陈均回东莞万江开设广怡昌炮竹...
谢志光 (1899~1967)
谢志光(1899~1967)谢志光,广东东莞人。民国6年(1917)考入长沙湘雅医学院,民国11年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民国12年到北京协和医学院放射科随著名放射学家保罗·霍奇(PaulC.Hodges)工作。民国14年被送到美国密西根大学医学院进修一年,获得医学科学硕士学位,是第一个取得美国放射学会会员资格的中国人。民国17年出任北京协和医学院放射科主任,协和医学院开办以来各科主任多为外国学者,他是第一个在该院任放射科主任的中国学者。...
徐景唐 (1892~1967)
徐景唐(1892~1967)徐景唐,原名协和,字赓陶,广东东莞人。早年在东莞县立中学就读,在学期间,曾两次参加革命党人朱执信组织的活动。县中毕业后,考入广州黄埔陆军小学,其后经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考入保定军官学校候补生队,复以优异成绩被选送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十二期辎重科学习。民国8年(1919),从日本学成归国,任北京政府陆军部编译局译述员,旋调陆军部军务司三等科员。翌年由李济深引荐,回粤任粤军第一师少校参谋,嗣升中校参谋。民国12年...
邓尔雅 (1883~1954)
邓尔雅(1883~1954)邓尔雅,原名溥霖,字宠恩,号季雨,别号尔雅、万岁,原籍东莞。清光绪九年(1883),邓生于北京,排行第四。其父邓蓉镜,清同治十年(1871)辛未科二甲翰林编修,任江西督粮道、三署江西按察使司,诰授一品荣禄大夫,后掌教广雅书院。尔雅自幼从父在江西等地读书,光绪二十五年(1899)入读广雅书院,喜爱丹青、篆刻。稍长见黄牧甫所刻方印,深为佩服,于是专心攻习,历久不懈,且兼攻文字训诂与书法。光绪三十一年(1905)游...
黄友 (1927~1944)
黄友(1927~1944)黄友,人称“黄友仔”,广东东莞县凤岗乡(今东莞市凤岗镇)凤德岭村人。出身贫农家庭。早年父亲去南洋谋生,一去沓无音信,一家生计靠祖父跟牛贩赶牛挣工钱维持。黄友小时在本村小学读过四年书,后跟祖父帮做牛贩的亲戚看牛。民国29年(1940)冬,年仅13岁的黄友参加了游击队,在廖彪中队当通讯员,后到小鬼班当战士。民国31年4月,国民党军放出“-香港”烟幕,出动一八七师挺进第六纵队、保八团等,向我宝安抗日根据地发动进攻,占...
张荫麟 (1906~1941)
张荫麟(1906~1941)张荫麟,广东东莞人(生卒年一说1905~1942)。早年丧父母。民国12年(1923),考进北京清华学堂。是年10月,在《学衡》杂志上,他以质疑老子与孔子的生卒年代为题,评论梁启超对老子的考证,富有精辟见解,梁赞许其才华。进入清华后,他终日埋头于图书馆,阅读与著述范围均极广博,重点为史学和哲学。清华大学毕业后,于民国18年(1929)考取公费赴美入史丹福大学,研究西洋哲学和社会学。因“九·一八”事变发生,遂决...
[第1页] [2] [3] [4] [最后一页] [下一页]
王兆洪
王兆洪,一九一八年生,虎门镇南栅西头人,家境贫困,年仅十六七岁离家外出当兵。一九四四年在东莞县伪警察大队第二中队部当军需。一九四五年一月在茶山寒溪水与所属部队跟随麦定棠起义,整编为东江抗日游击纵队新生大队,在该大队第二中队历任班长,小队长并在同年六七月间,先后参加过在横岗击溃四十五师李益荣一个团的战斗和在怀德为粉碎日寇枪粮而与日军激战五日五夜的战斗,作战十分勇敢。 一九四五年七月初,王兆洪率领本小队在怀德附近的金钟山截击“扫荡“的日军...
吴康 (1883~1941)
吴康,北栅中墩人,(1883—1941)世代务农,中年丧偶,有二子一女。吴康为人忠厚、坦诚、好义气。1940年广东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进驻宝太线一带,进行抗日宣传鼓动工作,中墩成了三大队落脚点,时政训处主任陈明等常驻村中开展抗日活动工作,以办夜校为掩护,设立秘密交通站。交通站的同志常与吴康往来,后住进他家里,吴受到共产党抗日救国思想影响,对革命产生了感情,在同志们教育下力入抗日革命队伍,吴先后在上角村亭步税站当次事员,送过情报,由于抗日革...
王文山
王文山,原名王汝能,南栅村人,生于1915年,“九。一八”事变后,文山于番禺县师范学校读书。在校期间,参加广州学生组织的宣传队,下乡开展抗日活动,受到国民党当局的追迫,被校方开除学籍。 1934年春,王文山回家乡与从县城放假回乡的王士钊草拟《告乡民书》和其它抗日标语,并亲自贴于村中,号召乡亲父老起来反封建和抗日,受到村中封建官僚破孩,被迫离开家乡转到东莞水乡一带,以教师职业掩护进行抗日宣传活动。 1935年秋,文山通过同学邓楚白哥哥...
陈懋芬
陈懋芬,1915年10月20日生于虎门北栅西方一个贫民家庭,幼年父亲早逝,一家六口靠母亲替人缝补为生。1926年进入北栅农会开办的平民学校读书,学习勤奋刻苦,为学校品学兼优的学生。 1932年秋,懋芬考入设在太平镇东莞县立乡村简易师范,免费就读。在校期间,他与同学组织“读书会”,多次参加抗日救国的街头宣传,火炬巡回活动。毕业后,因成绩优异,留校任附小五年级国文教师。 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爆发后,东莞抗日救亡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
陈均权
陈均权,原名福庆,又名履楠,生于1903年,南面村人,家父了毓灵是个乡村私塾教师,母亲梁惠琛是个善良的农村妇女,均权兄妹五人,皆靠父亲教书和祖父遗下的几亩薄田出租维持生计。1910年,均权进私塾受教育。他学习勤奋、聪敏,尤喜听先辈抗英御侮故事。1919年,家境日趋贫困,均权被迫辍学,与大哥均平一道往香港,于东边街二十一号广祥号杂货店当徒工,翌年升为店员。1922年,均权回家省亲,时房长陈文兆以势凌人,霸占他父亲继承的房产,因与之论理力争...
富明阿 清 (?~1882)
富明阿(?-1882)清末将领。本姓袁,系明末名将袁崇焕的五世孙,字治安,汉军正白旗人。原以马甲从征喀什噶尔,授骁骑校,升为参领。1853年随钦差大臣琦善之军驻守扬州,与太平军作战,管带宁古塔骑兵,累升为副都统。1859年以帮办身分协助和春统帅江北军务,后因伤致残,召回京师,训练京营。1862年授正红旗汉军都统,管理神机营。旋又奉命赴扬州帮办军务,是年秋亲率精锐援助临淮。1864年授江宁将军,坐镇扬州。1865年因腿伤复发,准假赴京医治...
李扬敬 (1894~1988)
李扬敬(1894~1988)李扬敬,字钦甫,广东东莞人。父亲是县衙差役,家境清贫。清宣统三年(1911)毕业于东莞高等小学堂,旋考入广东陆军小学,后到北京大学预科学习。民国2年(1913)毕业,回广东参加新军,任见习官。不久考入广东陆军速成学校步兵科。毕业后,再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辎重科第六期深造,民国9年毕业。返粤后,任粤军第一师少校参谋。民国10年随宗兄李章达在-大本营警卫团任连长。翌年陈炯明部炮轰孙中山的-时,李扬敬在保卫战中负伤。...
李任之 (1919~1983)
李任之(1919~1983)李任之,原名李包吉,曾用名李志中、李天民,广东东莞人。生于贫农家庭。他出生才5个月,其父即辞世,靠祖母与母亲抚养。母亲为使其继续求学,到马来西亚庇能埠做工,病逝异邦。30年代,李任之受到进步教师的思想影响,向往光明,追求革命真理。民国24年(1935),他在本村参加了反帝国主义大同盟,在盟内担任学生小组的组长。翌年,入东莞县城私立莞光小学任教员。期间,他加入了莞城秘密的进步组织——学生救国会,进行抗日救亡宣传...
容庚
容庚,字希白,号颂斋,广东东莞人。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容邺南是拔贡,叔父容祖椿是知名画家,舅父邓尔雅是有名的书法家和篆刻家。受长辈的熏陶培育,容庚少年时就喜爱收集、摹写古文字,学习篆刻、绘画。民国5年(1916)容庚毕业于东莞中学。民国10年在母校任教,讲授文字学课程。在研习古文字过程中,深感清末古文字学家吴大■的《说文古籀补》一书资料不足,不能满足古文字学日益专门化的要求,于是收集资料,计划分别类编殷、周、秦、汉文字,进行系统整理。民...
杨秀琼 (1918~1982)
杨秀琼(1918~1982)杨秀琼,女,广东东莞人。6岁起就在河里学游泳,10岁跟父亲杨柱南到香港读书。与姐姐杨秀珍、弟弟杨昌华常到体育会的游泳场游泳,在父亲的指导下,她勤学苦练,很快成为甚有名气的泳坛明星。民国19年(1930)参加香港游泳公开赛,夺得50米、100米自由泳两项冠军,翌年参加香港至九龙渡海比赛,夺得桂冠。民国23年(1934)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的第十届远东运动会上,她代表中国参加游泳比赛,夺得了4块金牌。成绩是:50米...
王应榆 (1891~1982)
王应榆(1891~1982)王应榆,字燧材,号芬庭,广东东莞人。早年先后在广东黄埔陆军小学第三期、南京陆军中学及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炮科二连毕业。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参加同盟会。民国2年起任云南讲武堂教官。王早在青年时代,就认为“国家生存的根本在于经济”,“而经济之本在农工,农工之本在于水利”。他虽投身军队,但矢志于水利建设。其间,他走遍祖国南北,对河流进行考察,并向北京政府条陈治理黄河意见,但得不到支持。后应同窗旧友、时任广西...
何非凡 (1920~1980)
何非凡(1920~1980)何非凡,原名何贺年,广东东莞人。少年时己喜爱粤曲,唱戏做戏。后到香港居住,由姐姐何仙供读,至初中一年级便因家贫而辍学。15岁时拜戏班学员陈醒章为师,学习粤剧,艺名何康琪。陈带他到上海演出,嫌他东莞口音较重,影响演出效果。不久,何非凡改投黄醒柏学艺,勤学苦练,进步很快。其后,经人介绍入粤剧团学艺,他博取众家之长,技艺益精。期间,他刻苦学艺,克服了东莞方言口音,练好了广州语音,发音准确,吐字清晰、腔调流畅、自成一...
卢子枢 (1900~1978)
卢子枢(1900~1978)卢子枢,广东东莞人。出身于书香世家,自幼即受家庭的熏陶,酷爱诗文书画。民国6年(1917),考取广东省高等师范学校,又随画家陈皇山学习西洋画,接受系统的西画写生训练。民国9年高师毕业后,任教于广州市立24小学,首次有国画作品参加广东省第一次美术作品展。并结识了高剑父、赵浩公、卢振寰、胡根天等画家。这时期,他博览诗文画论,广泛结交诗书画界朋友,尤其是学者名士,如商衍鎏、何冠五、容庚等。民国11年(1922)加入...
王吉民 (1889~1972)
王吉民(1889~1972)王吉民,又名嘉祥,号芸心,广东东莞人。清宣统二年(1910)毕业于香港西医大学堂。后曾任船医、铁路局主任总医师。抗日战争时期,任上海中国防疫医院院长、上海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并发起组织医史委员会(后更名中华医史学会),任会长;复任《中华医学杂志》副总等。民国27年(1938)在上海建立中国第一所医史博物馆——中华医学会医史博物馆,任馆长。民国36年,任《医史杂志》主编。1959年,医史博物馆归上海医学院,继续任...
陈兰芳 (1885~1969)
陈兰芳(1885~1969)陈兰芳,广东东莞人。早年在莞城万益炮竹庄做伙计,后赴香港谋生,略有积蓄后回莞城创建陈泰记,生产烟花炮竹。清光绪三十四年,在九龙旺角首创广万隆炮竹行的叶兰泉,因年事已高,将广万隆全盘转让给陈兰芳。从此,陈便垄断香港炮竹行业,很快,他的炮竹远销到北美、澳洲、印度、南非及东南亚一带。由于销路广,供不应求,再设厂于九龙马头角北帝街,新厂规模宏大,工人多达千余,是当时数一数二的大厂。陈派长子陈均回东莞万江开设广怡昌炮竹...
谢志光 (1899~1967)
谢志光(1899~1967)谢志光,广东东莞人。民国6年(1917)考入长沙湘雅医学院,民国11年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民国12年到北京协和医学院放射科随著名放射学家保罗·霍奇(PaulC.Hodges)工作。民国14年被送到美国密西根大学医学院进修一年,获得医学科学硕士学位,是第一个取得美国放射学会会员资格的中国人。民国17年出任北京协和医学院放射科主任,协和医学院开办以来各科主任多为外国学者,他是第一个在该院任放射科主任的中国学者。...
徐景唐 (1892~1967)
徐景唐(1892~1967)徐景唐,原名协和,字赓陶,广东东莞人。早年在东莞县立中学就读,在学期间,曾两次参加革命党人朱执信组织的活动。县中毕业后,考入广州黄埔陆军小学,其后经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考入保定军官学校候补生队,复以优异成绩被选送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十二期辎重科学习。民国8年(1919),从日本学成归国,任北京政府陆军部编译局译述员,旋调陆军部军务司三等科员。翌年由李济深引荐,回粤任粤军第一师少校参谋,嗣升中校参谋。民国12年...
邓尔雅 (1883~1954)
邓尔雅(1883~1954)邓尔雅,原名溥霖,字宠恩,号季雨,别号尔雅、万岁,原籍东莞。清光绪九年(1883),邓生于北京,排行第四。其父邓蓉镜,清同治十年(1871)辛未科二甲翰林编修,任江西督粮道、三署江西按察使司,诰授一品荣禄大夫,后掌教广雅书院。尔雅自幼从父在江西等地读书,光绪二十五年(1899)入读广雅书院,喜爱丹青、篆刻。稍长见黄牧甫所刻方印,深为佩服,于是专心攻习,历久不懈,且兼攻文字训诂与书法。光绪三十一年(1905)游...
黄友 (1927~1944)
黄友(1927~1944)黄友,人称“黄友仔”,广东东莞县凤岗乡(今东莞市凤岗镇)凤德岭村人。出身贫农家庭。早年父亲去南洋谋生,一去沓无音信,一家生计靠祖父跟牛贩赶牛挣工钱维持。黄友小时在本村小学读过四年书,后跟祖父帮做牛贩的亲戚看牛。民国29年(1940)冬,年仅13岁的黄友参加了游击队,在廖彪中队当通讯员,后到小鬼班当战士。民国31年4月,国民党军放出“-香港”烟幕,出动一八七师挺进第六纵队、保八团等,向我宝安抗日根据地发动进攻,占...
张荫麟 (1906~1941)
张荫麟(1906~1941)张荫麟,广东东莞人(生卒年一说1905~1942)。早年丧父母。民国12年(1923),考进北京清华学堂。是年10月,在《学衡》杂志上,他以质疑老子与孔子的生卒年代为题,评论梁启超对老子的考证,富有精辟见解,梁赞许其才华。进入清华后,他终日埋头于图书馆,阅读与著述范围均极广博,重点为史学和哲学。清华大学毕业后,于民国18年(1929)考取公费赴美入史丹福大学,研究西洋哲学和社会学。因“九·一八”事变发生,遂决...
[第1页] [2] [3] [4]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