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3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试题
08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7—10题(12分)
误认
卓茂①尝出门,有人认其马。茂问之曰:“子亡马几何时矣?”对曰:“月余日
矣。”茂有马数年,心知非是,解以与之,而自挽车去。将去,顾而谓曰:“若非
公②马,幸至丞相府归我。”他日,马主别得亡马,乃诣丞相府归马。 ..
[注] ①卓茂:人名。 ②公:对人的尊称。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幸至丞相府归我( ) .
(2)乃诣丞相府归马( ) .
8.对画线句“心知非是,解以与之”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心里知道这马不是那人的,就连忙跟他解释。
B.心里明白这个人不辨是非,就连忙跟他解释。
C.心里明白这个人不辨是非,但还是解下马给他。
D.心里知道这马不是那人的,但还是解下马给他。
9.卓茂问“子亡马几何时矣”的用意是 。
(2分)
10.这件小事表现了卓茂 的品质,表现了“马主” 的品质。(4分)
09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
福安居盛家园,畜二母鸡,黄白各一,桑麻掩映,分棚而栖,各养数雏。晨
夕带雏出入,二雌同行,宛如人之洽比其邻者。一日,黄者被人窃去,失母之雏,
悲鸣不已。白者频来顾视之,若代为悯恻。然自后得食相呼,归栖逐队,盖亡形
于黄白,而皆视为己子矣。
鸡虽微禽,而于五德,之外,竟复具一德。盛君之友因呼之为“慈鸡”。
【注】五德:指仁、义、礼、智、信。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而皆视为己子矣( ) (2)竟复具一德 ( )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白者频来顾视之
14.表现“二母鸡”和睦相处的句子是 。(用原
文语句回答)(2分)
15.文中的“一德”指的
是 。(3分)
10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
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俯身者无寸缕之丝,当著《音学五书》时,《诗本音》
卷二稿再为鼠啮,再为誊录,略无愠色。有劝其翻瓦倒壁一尽其类者,顾曰:“鼠
啮我稿,实勉我也。不然,好好搁置,焉能五易其稿耶?”
【注】顾亭林:顾炎武,明末清初著名学者。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居家恒服布衣( )(2)实勉我也。( ) ..
13、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他就)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
B、(他就)抄录了两次,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
C、(他就)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遗憾的表情。
D、(他就)抄录了两次,脸上没有一点遗憾的表情。
14有人劝说顾亭林彻底消灭家中的老鼠,原因是(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15、“鼠啮我稿,实勉我也”表现了顾亭林 的心态:“五易其稿”
则表现了他 的 态度。
(3分)
11
(四) 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
韩魏公知北都,有中外亲献玉盏一只,云耕者入坏冢而得,表里无纤..
瑕可指,真绝宝也。特设一卓,致玉盏其上,且将用之酌酒,遍劝坐客。俄为吏
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将伏地待罪。公神色不动,笑谓坐客曰:
“物破亦自有时。”谓吏将曰:“非故也,何罪之有?”
12.解释上文中的加点词(4分)
(1)云( ) (2)得 ( )
13.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你)不是故意的,有什么罪呢?
B 不是这个原因,(你)有什么罪呢?
C (你)不是故意的,何必怪罪你呢?
D 不是这个原因,何必怪罪你呢?
14.“吏将伏地待罪”的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回
答)(2分)
15.本文表现了韩魏公 的品质。(3分)
12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
太祖视事东阁,天热甚,汗湿衣,左右更衣以进,皆经浣濯者。参军宋思颜
曰:“主公躬行节俭,真可示法子孙。臣恐今日如此,而后或不然,愿始终如此。”
大祖喜曰:“此言甚善。他人能言,或惟及于目前,而不能及于久远,或能及于
已然,而不能及于将然。今思颜见我能行于前,而虑我不能行于后,信能尽忠于
我也。”乃赐之币。
【注】视事东阁;在东阁处理政务。 浣濯:洗涤。 参军:官名。
12.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
(1)此言甚善( ) (2)而虑我不能行于后( ) ..
13.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随从另外拿着衣服前进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经过洗涤的。
B.随从交替拿着衣服前进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准备洗涤的。
C.随从另外拿着衣服进献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准备洗涤的。
D.随从交替拿着衣服进献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经过洗涤的。
14.太祖“ ”的神情和“ ”的决定,表明他对宋思颜的赞赏。(用原文词语回答)(2分)
15.对宋思颜谏言的目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赞扬太祖躬行节俭
B.表明对太祖的忠心
C.希望太祖始终节俭
D.暗示太祖给予奖赏
13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
闻公有一册历①,自记日行事,纤悉不遗。每日阴晴风雨,亦必详记。如云某日午前晴,午后阴,某日东风,某日西风,某日昼夜雨。人初不知其故。一日,民有告粮船失风②者。公诘其失船为何日?午前午后?东风西风?其人不能知而妄对,公一一语其实。其人惊服,诈遂不得行。于是知公之风雨必记,盖亦公事,非漫③书也。
【注】①公:文中指周忱,明朝官员。册历:记事簿。②失风:行船遇恶风失事。③漫:随便。
12.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
(1)人初不知其故.( ) .
(2)公诘其失船为何日( ) .
13.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那人震惊佩服,行骗于是没有成功。
B.那人震惊佩服,于是就不再去行骗了。
C.其中一人震惊佩服,行骗于是没有成功。
D.其中一人震惊佩服,于是就不再去行骗了。
14.从文中看出“民”有诈的语句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15.对本文写作意图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希望官员做事认真,一心为公。
B.称赞周忱留心公事,做事细密。
C.赞赏周忱学识超群,慧眼独具。
D.讽刺“民”自作聪明,贪图钱财。
答案:
08
答案:㈣(12分)⒎(4分)⑴还,归还(2分)⑵往,到„„去(2分) ⒏(2分)D⒐(2分)想确认马是谁的 ⒑(4分)仁厚(宽厚、宽容)(2
分)诚实(2分)
09
答案:
12. 当做是 具备 具有
13. 白鸡时时的来看望黄鸡的幼雏
14.
15.慈及其相近意思的词语
10
答案:
12.日常 居家 在家时 其实
13.A
14.诗本音卷二稿 再为鼠啮
15.豁达 勤奋好学
11
答案
12.说 获得 得到
13.A
14. 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
15.待下宽厚
12
12.好,做
13. B(未经洗涤的)
14.喜,赐
15. C(从文中“臣恐今日如此,而后或不然,愿始终如此。”可知)
13
12.(1)原因、缘故 (2)是
13.A
14.其人不能知而妄对
15.B(3分)A(1分)
08-13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试题
08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7—10题(12分)
误认
卓茂①尝出门,有人认其马。茂问之曰:“子亡马几何时矣?”对曰:“月余日
矣。”茂有马数年,心知非是,解以与之,而自挽车去。将去,顾而谓曰:“若非
公②马,幸至丞相府归我。”他日,马主别得亡马,乃诣丞相府归马。 ..
[注] ①卓茂:人名。 ②公:对人的尊称。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幸至丞相府归我( ) .
(2)乃诣丞相府归马( ) .
8.对画线句“心知非是,解以与之”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心里知道这马不是那人的,就连忙跟他解释。
B.心里明白这个人不辨是非,就连忙跟他解释。
C.心里明白这个人不辨是非,但还是解下马给他。
D.心里知道这马不是那人的,但还是解下马给他。
9.卓茂问“子亡马几何时矣”的用意是 。
(2分)
10.这件小事表现了卓茂 的品质,表现了“马主” 的品质。(4分)
09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
福安居盛家园,畜二母鸡,黄白各一,桑麻掩映,分棚而栖,各养数雏。晨
夕带雏出入,二雌同行,宛如人之洽比其邻者。一日,黄者被人窃去,失母之雏,
悲鸣不已。白者频来顾视之,若代为悯恻。然自后得食相呼,归栖逐队,盖亡形
于黄白,而皆视为己子矣。
鸡虽微禽,而于五德,之外,竟复具一德。盛君之友因呼之为“慈鸡”。
【注】五德:指仁、义、礼、智、信。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而皆视为己子矣( ) (2)竟复具一德 ( )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白者频来顾视之
14.表现“二母鸡”和睦相处的句子是 。(用原
文语句回答)(2分)
15.文中的“一德”指的
是 。(3分)
10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
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俯身者无寸缕之丝,当著《音学五书》时,《诗本音》
卷二稿再为鼠啮,再为誊录,略无愠色。有劝其翻瓦倒壁一尽其类者,顾曰:“鼠
啮我稿,实勉我也。不然,好好搁置,焉能五易其稿耶?”
【注】顾亭林:顾炎武,明末清初著名学者。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居家恒服布衣( )(2)实勉我也。( ) ..
13、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他就)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
B、(他就)抄录了两次,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
C、(他就)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遗憾的表情。
D、(他就)抄录了两次,脸上没有一点遗憾的表情。
14有人劝说顾亭林彻底消灭家中的老鼠,原因是(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15、“鼠啮我稿,实勉我也”表现了顾亭林 的心态:“五易其稿”
则表现了他 的 态度。
(3分)
11
(四) 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
韩魏公知北都,有中外亲献玉盏一只,云耕者入坏冢而得,表里无纤..
瑕可指,真绝宝也。特设一卓,致玉盏其上,且将用之酌酒,遍劝坐客。俄为吏
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将伏地待罪。公神色不动,笑谓坐客曰:
“物破亦自有时。”谓吏将曰:“非故也,何罪之有?”
12.解释上文中的加点词(4分)
(1)云( ) (2)得 ( )
13.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你)不是故意的,有什么罪呢?
B 不是这个原因,(你)有什么罪呢?
C (你)不是故意的,何必怪罪你呢?
D 不是这个原因,何必怪罪你呢?
14.“吏将伏地待罪”的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回
答)(2分)
15.本文表现了韩魏公 的品质。(3分)
12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
太祖视事东阁,天热甚,汗湿衣,左右更衣以进,皆经浣濯者。参军宋思颜
曰:“主公躬行节俭,真可示法子孙。臣恐今日如此,而后或不然,愿始终如此。”
大祖喜曰:“此言甚善。他人能言,或惟及于目前,而不能及于久远,或能及于
已然,而不能及于将然。今思颜见我能行于前,而虑我不能行于后,信能尽忠于
我也。”乃赐之币。
【注】视事东阁;在东阁处理政务。 浣濯:洗涤。 参军:官名。
12.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
(1)此言甚善( ) (2)而虑我不能行于后( ) ..
13.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随从另外拿着衣服前进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经过洗涤的。
B.随从交替拿着衣服前进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准备洗涤的。
C.随从另外拿着衣服进献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准备洗涤的。
D.随从交替拿着衣服进献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经过洗涤的。
14.太祖“ ”的神情和“ ”的决定,表明他对宋思颜的赞赏。(用原文词语回答)(2分)
15.对宋思颜谏言的目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赞扬太祖躬行节俭
B.表明对太祖的忠心
C.希望太祖始终节俭
D.暗示太祖给予奖赏
13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
闻公有一册历①,自记日行事,纤悉不遗。每日阴晴风雨,亦必详记。如云某日午前晴,午后阴,某日东风,某日西风,某日昼夜雨。人初不知其故。一日,民有告粮船失风②者。公诘其失船为何日?午前午后?东风西风?其人不能知而妄对,公一一语其实。其人惊服,诈遂不得行。于是知公之风雨必记,盖亦公事,非漫③书也。
【注】①公:文中指周忱,明朝官员。册历:记事簿。②失风:行船遇恶风失事。③漫:随便。
12.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
(1)人初不知其故.( ) .
(2)公诘其失船为何日( ) .
13.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那人震惊佩服,行骗于是没有成功。
B.那人震惊佩服,于是就不再去行骗了。
C.其中一人震惊佩服,行骗于是没有成功。
D.其中一人震惊佩服,于是就不再去行骗了。
14.从文中看出“民”有诈的语句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15.对本文写作意图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希望官员做事认真,一心为公。
B.称赞周忱留心公事,做事细密。
C.赞赏周忱学识超群,慧眼独具。
D.讽刺“民”自作聪明,贪图钱财。
答案:
08
答案:㈣(12分)⒎(4分)⑴还,归还(2分)⑵往,到„„去(2分) ⒏(2分)D⒐(2分)想确认马是谁的 ⒑(4分)仁厚(宽厚、宽容)(2
分)诚实(2分)
09
答案:
12. 当做是 具备 具有
13. 白鸡时时的来看望黄鸡的幼雏
14.
15.慈及其相近意思的词语
10
答案:
12.日常 居家 在家时 其实
13.A
14.诗本音卷二稿 再为鼠啮
15.豁达 勤奋好学
11
答案
12.说 获得 得到
13.A
14. 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
15.待下宽厚
12
12.好,做
13. B(未经洗涤的)
14.喜,赐
15. C(从文中“臣恐今日如此,而后或不然,愿始终如此。”可知)
13
12.(1)原因、缘故 (2)是
13.A
14.其人不能知而妄对
15.B(3分)A(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