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的术后护理:主要是防止感染和保持套管通畅等
(一)床边设备:应备有氧气、吸引器、气管切开器械、导尿管及急救药品,以及另一付同号气管套管。
(二)保持套管通畅:应经常吸痰,每日定时清洗内管,煮沸消毒数次。术后一周内不宜更换外管,以免因气管前软组织尚未形成窦道,使插管困难而造成意外。
(三)保持下呼吸道通畅:室内保持适当温度(22°C左右)和湿度(相对湿度90%以上),可用地上泼水、蒸气吸入,定时通过气管套管滴入少许生理盐水,0.05%糜蛋白酶等,以稀释痰液,便于咳出。
(四)防止伤口感染:由于痰液污染,术后伤口易于感染,故至少每日换药一次。如已发生感染,可酌情给以抗生素。
(五)防止外管脱出:要经常注意套管是否在气管内,若套管脱出,又未及时发现,可引起窒息。套管太短,固定带子过松,气管切口过低,颈部肿胀或开口纱布过厚等。均可导致外管脱出。
(六)拔管:喉阻塞或下呼吸道分泌物解除,全身情况好转后,即可考虑拔管。拔管前先堵管1~2昼夜,如病人在活动、睡眠时无呼吸困难,可在上午时间拔管。创口一般不必缝合,只须用蝶形胶布拉拢创缘,数天可自行愈合。长期带管者,由于切开部位上皮长入瘘孔内与气管粘膜愈合,形成瘘道,故应行瘘孔修补术。
气管切开手术的并发症
(一)皮下气肿: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与气管前软组织分离过多,气管切口外短内长或皮肤切口缝合过紧有关。自气管套管周围逸出的气体可沿切口进入皮下组织间隙,沿皮下组织蔓延,气肿可达头面、胸腹,但一般多限于颈部。大多数于数日后可自行吸收,不需作特殊处理。
(二)气胸及纵膈气肿:在暴露气管时,向下分离过多、过深,损伤胸膜后,可引起气胸。右侧胸膜顶位置较高,儿童尤甚,故损伤机会较左侧多。轻者无明显症状,严重者可引起窒息。如发现患者气管切开后,呼吸困难缓解或消失,而不久再次出现呼吸困难时,则应考虑气胸,X线拍片可确诊。此时应行胸膜腔穿刺,抽除气体。严重者可行闭式引流术。
手术中过多分离气管前筋膜,气体沿气管前筋膜进入纵隔,形成纵隔气肿。对纵隔积气较多者,可于胸骨上方沿气管前壁向下分离,使空气向上逸出。
(三)出血:术中伤口少量出血,可经压迫止血或填入明胶海绵压迫止血,若出血较多,可能有血管损伤,应检查伤口,结扎出血点。
(四)拔管困难:手术时,若节开部位过高,损伤环状软骨,术后可引起声门下狭窄。气管切口太小,置入气管套管时将管壁压入气管;术后感染,肉芽组织增生均可造成气管狭窄,造成拔管困难。此外,插入的气管套管型号偏大,亦不能顺利拔管。有个别带管时间较长的患者,害怕拔管后出现呼吸困难,当堵管时可能自觉呼吸不畅,应逐步更换小号套管,最后堵管无呼吸困难时再行拔管。对拔管困难者,应认真分析原因,行X线拍片或CT检查、直达喉镜、气管镜或纤维气管镜检查,根据不同原因,酌情处理。
(五)气管食管瘘:少见。在喉源性呼吸困难时,由于气管内呈负压状态,气管后壁及食管前壁向气管腔内突出,切开气管前壁时可损伤到后壁。较小的、时间不长的瘘孔,有时可自行愈合,瘘口较大或时间较长,上皮已长入瘘口者,只能手术修补。
气管切开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
气管切开的部位在3、4环状软骨
[术前准备]
1. 征得家属同意,说明手术必要性及可能发生的意外。
2. 用物准备:物品主要包括 一次性经皮气管切开术包一套 皮肤消毒用物 无菌手套 无菌纱布 无菌治疗巾 吸痰装置 一次性吸痰管数根 喉镜一套 手术照明灯 简易呼吸器等。
药品主要包括 吗啡、力月西用于镇痛镇静,2%利多卡因用于局部麻醉,
其他还应准备肾上腺素等急救药品。
3. 选择适合患者气管粗细的气管套管,包括外套管、内套管和套管芯。患者准备 术前应给予患者严密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
4. 充分吸净病人口腔、气管插管内的分泌物,保持病人气道通畅,给予有效的氧气吸入或呼吸机辅助通气。
5. 意识清醒者做好心理疏导,向患者介绍手术麻醉方式及配合要求,鼓励病人配合好手术。
6. 医护准备 在术前,医护人员应对整个手术过程充分了解,对各个环节自己应完成的工作做好准备。术前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充分沟通,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7. 环境准备 术前最好进行空气消毒,房间相对湿度50%~70%,温度维持在22℃~24℃,减少不必要人员的走动。
术中配合
1. 首先协助医生摆好体位,将平卧位患者肩下垫入枕头,使其头部后仰,充
分显露颈前区,穿刺应选在第三、四气管环间进行,尽可能避免位置偏高损伤甲状腺峡部。
2. 遵医嘱适当给予镇静药物或肌松药物。 穿刺过程中注意观察生命体征、
血氧饱和度及皮肤黏膜的改变。
3. 当扩张钳扩大气管切口后,痰液、血液自切口涌出,应及时吸尽痰液和血
液。
4. 放入气切导管后应迅速充足气囊,防止切口处积血以及因声门关闭不全所
5.
6. 导致的上呼吸道痰液流入气管中,并及时吸出气道中痰血混合液,以防止痰痂形成。 气切管固定应松紧适宜(带下可容一指为宜),过紧影响颈静脉回流,过松导致气管脱落。 当确认气管套管在气管内,应尽快给予气管套管内吸氧或机械通气。
术后观察及护理要点
术后护理
1、将患者安置于安静、清洁、空气新鲜的病室内,室温保持在21℃,湿度保持在60%,正确的体位放置为了减轻气管下端压迫,损伤气管内壁,并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引起吸入性肺炎,气管切开术病人应取半卧位,颈下略垫高,使颈伸展,保持呼吸道通畅。气管套口覆盖2-4层温湿纱布,室内经常洒水,或应用湿器,定时以紫外线消毒室内空气。体位不宜变动过度,翻身时,头、颈、躯干保持在同一轴线转动,避免套管活动或脱出造成的刺激或呼吸困难。小儿或神志不清病人有可能自行拔除套管或污染套管者,要适当束缚其手臂。
2、手术之初患者一般取侧卧位,以利于气管内分泌物排出。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持人工气道通畅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是患者血氧情况。系带打手术结,松紧度适宜,太紧可压迫颈部血管,太松套管容易脱出,应以放入1指为宜。气管切开常见并发症1)、脱管:常因固定不牢所致,脱管是非常紧急而严重的情况,如不能及时处理将迅速发生窒息,停止呼吸。2)、出血:可由气管切开时止血不彻底,或导管压迫、刺激、吸痰动作粗暴等损伤气管壁造成。患者感胸骨柄处疼痛或痰中带血,一旦发生大出血时,应立即进行气管插管压迫止血。3)、皮下气肿:为气管切开术比较多见的并发症,气肿部位多发生于颈部,偶可延及胸及头部。当发现皮下气肿时,可用甲紫在气肿边缘画以标记,以利观察进展情况。4)、感染:亦为气管切开常见的并发症。与室内空气消毒情况、吸痰操作的污染及原有病情均有关系。5)、气管壁溃疡及穿孔:气管切开后套管选择不合适,或置管时间较长,气囊未定时放气减压等原因均可导致。6)、声门下肉芽肿、瘢痕和狭窄:气管切开术的晚期并发症。有无活动性出血,皮下气肿、气胸、感染等并发症的出现。。
3、备齐急救药品和物品,某些物品应置床头。同号气管套管,气管扩张器,外科手术剪,止血钳,换药用具与敷料,生理盐水和饱和重碳酸钠液,导尿包、吸引器,氧化气筒,呼吸机,手电筒等都应备齐,并妥为存放,以备急需。
4、谨防气管导管引起阻塞:阻塞原因一是气囊滑脱堵塞,二是分泌物粘结成痂阻塞,如突然发生呼吸困难、发绀、病人烦躁不安,应立即将套管气囊一起取出检查。为预防气囊滑脱,应注意将气囊扎牢固,将线头引出气管切开伤口处,并经常牵扯检查是否牢固,及时清除结痂。另外,气管切开后,严密观察切口有无出血现象,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根据分泌物多少及敷料的清洁程度决定换药次数,一般每天1~2次,被痰液浸渍的纱布随时更换。切口周围用0.5%碘伏消毒,每天2次。在更换导管清洗消毒时,防止将棉球纱条遗留在导管内。
5. 合理用氧 氧气的湿化临床常规用蒸馏水,生理盐水作为湿化液,每天更换一次。 氧气的温化最佳方法是使用新型加温吸氧装置,使患者感觉呼吸温和舒适、通畅、咳痰容易,可提高氧疗效果。 血氧饱和度(SpO 2 )监测 根据SpO 2 的指标,随时调整氧流量,做到合理有效地给氧。
6、吸痰排痰
吸痰的护理
首先要掌握好恰当的吸痰时机,一般是在床旁听到患者咽喉部有痰鸣音、患者咳嗽或呼吸机气道压力升高有报警、发现氧饱和度突然下降等情况时给予吸痰。严格无菌操作,吸痰要充分、有效。吸管插入气管长度为10~12cm,吸引时边吸边退,左右转动,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痰液黏稠者先充分雾化吸 入后再吸痰。吸痰管要多备,用后应清洗消毒或集中处理销毁,避免用污染的导管吸痰,这样会增加感染的机会。气管内套管每4~8 h消毒更换消毒一次,每2~3h翻身拍背1次。并注意观察 痰液的量、颜色、气味和黏稠度,根据痰液性质配制湿化液。总结了三步排痰顺序。即:一雾、二拍、三吸。
一雾即雾化吸入药物 。 通过气管滴药或雾化吸入将药物吸入支气管及肺内,起到溶解、稀释干燥痰液及杀菌作用,使粘痰变稀易于咯出。常用药物有α-糜蛋白酶、庆大霉素、地塞米松,沐舒坦等。
二拍即翻身拍背 。 吸入药物后协助病人翻身,叩击背部,使药物与粘痰充分接触后发挥药效。在翻身的同时注意各种导管以防脱开。拍背应自下向上,以边缘到中央,手成勺状以增加共振力量,使痰松动,同时嘱病人咳嗽,将痰咯出。 三吸即吸痰 。 由于危重病人咳嗽无力或因昏迷咳嗽反射消失,即便采用上述方法仍不能有效排痰,此时应予吸痰。吸痰技术
吸痰注意的原则
操作前要熟悉病情,掌握吸痰的时间,根据吸痰指征适时吸痰,吸痰前后要吸氧,提高氧浓度至10L/分,1~2分钟后调回原浓度。使用呼吸机时吸痰前后给予两分钟纯氧,吸痰时要注意无菌原则,避免交叉感染。
吸痰方法
检查负压:压力过高易损伤气管内壁,严重引起肺不张。负压过低吸痰不净,造成反复吸痰,次数过于频密,也会损伤气道。吸痰时间过长,易造成低氧血症。方法:检查吸痰管是否通畅(吸盐水、润滑)后松开负压,进管,至气管隆突处刺激咳嗽后稍往上提0.5~1cm加负压,边提边吸边旋转退管;痰液粘稠时可先往气道内滴入生理盐水3~5ml,等病人呼吸数次后用同方法再吸。吸痰管进入气道次数不宜超过三次,吸不净痰液可先退管吸氧后再吸,以防造成低氧血症。禁止插入同时施加负压,禁止反复提插,避免“拉锯式”动作,避免动作过于粗暴刺激迷走神经兴奋引起心跳骤停。吸住气管粘膜时应松开负压,带呼吸机者、ARDS及无自主呼吸病人不宜脱机吸痰。
吸痰的时间提倡按需吸痰。
(1)根据病人咳嗽有痰,呼吸不畅,听诊有罗音或痰鸣音,SpO 2 下降时,进行吸痰,做到及时吸痰,有效吸痰。
(2)吸痰前后给予充分吸氧,可避免因吸痰而引起的低氧血症。
(3)选择适宜的吸痰管,宜选用管壁光滑、管壁挺直,富有弹性的吸痰管,口鼻腔要分开,吸痰管的外径应小于气管内管直径的1/2为宜,以免吸管太粗影响气体进入及负压过大而造成肺不张。
(4)吸痰时将吸引管徐徐插入内套管,待吸管达到一定深度,向上提取时再缓慢转动吸引,遇有分泌物多时宜稍停留,防止将其痰液推下,一般吸引以不超过3次为宜,否则不易保持血氧饱和度正常。
(5)吸痰时应注意监测心率、心律、血压和SpO 2 ,如果病人出现心动过缓、早搏、血压下降,甚至意识有变化,则需要停止操作,给予吸氧或呼吸机辅助呼
吸。
及时吸痰:气管切开的病人,咳嗽排痰困难,应随时清除气道中的痰液,吸痰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无菌观念,一人一副手套、一次一根吸痰管、口气道要分开,吸痰管用无菌镊夹取,若合用应先气道后口腔,雾化器专人专用,专桶消毒、储痰罐每班更换浸泡液、连接管一人一条、护理盘24小时更换一次。。
6、充分湿化:气管切开的病人失去湿化功能,容易产生气道阻塞、肺不张和继发性感染等并发症。常采用下列方法湿化:(1)间歇湿化,生理盐水500ml加庆大霉素12万单位,每次吸痰后缓慢注入气管2-5ml,每日总量约200ml,也可间断使用蒸气吸入器、雾化器做湿化;(2)持续湿化法,以输液方式将湿化液通过头皮针缓慢滴入气管内,滴速控制在每分钟4-6滴,每昼夜不少于200ml,湿化液中可根据需要加入抗生素或其他药物。
7、预防局部感染:气管内套管每取出清洁消毒2-3次,外套管一般在手术后1周气管切口形成窦道之后可拔出更换消毒。气管导管的纱布应保持清洁干燥,每日更换。经常检查创口周围皮肤有无感染或湿疹。导管先用0.5%新洁尔灭浸泡,然后煮沸消毒,用清水冲洗后煮沸消毒即可使用。蛇形管用0.5%新洁尔灭浸泡,每日更换。8、关心体贴病人,给予精神安慰:患者经气管切开术后不能发音,可采用书面交谈或动作表示,预防病人因急躁而自己将套管拔出,必要时可设法固定双手。
8、饮食、基础、心理护理 :气管切开病人有潜在的营养不足,饮食宜以清淡为主,给予含丰富维生素、高蛋白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可通过鼻饲供给,也可口服,但两种进食方法都应注意避免呛咳。 翻身拍背是气道护理中一项重要措施,应鼓励气管切开病人咳嗽,q2h翻身拍背一次,拍背时手呈杯状,由下向上、由外向脊柱方向振动,预防褥疮的同时可有效地协助病人排痰。拍背的禁忌有胸部外伤、肋骨骨折、气胸、胸腔出血或引流者。做好口腔护理 每日用3%硼酸或1:5000的呋喃西林溶液口腔护理两次,以预防感染。头颈部护理 保持清洁干爽,男病人要剃须,预防感染。 睡眠护理 由于频繁的吸痰和翻身,易使病人入睡困难,营造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利于病人入睡。 气管切开病人由于害怕预后不良,担心语言功能和外表的不美观,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上的问题,护士应细心与病人交流,耐心解释气管切开后不能言语的原因,给予写字板或认字板。解除病人对切开的顾虑,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9、护理记录 组织管理气管切开术后对护理的要求非常高,为了避免治疗护理的重复和遗漏,应制定出周密的护理计划,并详细拟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护士长或病房负责护士可将各种治疗护理安排好时间顺序,各班护士执行后再详细做好记录,并认真做好交接班,以保证各项护理措施得到更好的落实。一般情况观察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注意患者的面色神志、瞳孔改变;经常检查各种管道是否通畅,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及量;密切注意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发现呼吸有痰鸣音要立即吸痰。呼吸困难的可能原因如发现手术后呼吸困难,必须立即找出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常见的原因有:气管套管内有分泌物或结痂堵塞、脱管、气管支气管内有分泌物、伪膜形成或结痂堵塞、合并有纵隔气肿或气胸、心力衰竭等
10、拔管的护理 呼吸和气体交换量得到解决后应及早拔管。拔管应在病情稳定,呼吸肌功能恢复,咳嗽有力,能自行排痰,解除对气管切开的依赖心理时,才能进行堵塞试验。堵管时,一般第一天塞住1/3,第二天塞住1/2,第三天全堵塞,如堵24-48小时后无呼吸困难,能入睡、进食、咳嗽即可拔管。早期拔管可降低气管感染、溃疡等并发症的发生。拔管前注意:
(1)先用软木塞或胶布堵塞管口1/2,如无呼吸困难,可进一步堵塞2/3,直至全部堵塞1~2日而无呼吸困难,即可拔管。软木塞或胶布必须用线固定在气管套管的固定带上,以防被吸入气管。
(2)如用带气囊的气管套管,应先排空气囊,再堵塞套管。
(3)拔管前准备一套气管切开器械,以备万一拔管后出现呼吸困难时重新插管。 拔管前先吸尽气管内分泌物,然后松开固定带,顺套管弯度慢慢拔出。如出现呼吸困难,应立即用另一消毒套管由原切口插入。
拔管后的瘘口用75%酒精消毒后,用蝶形胶布拉拢2-3天即可愈合,愈合不良时可以缝合。
气管插管术后护理
1、气管插定管的固定
质地柔软的气管插管要与硬牙垫一起固定,可用胶布、寸带双固定,防止移位或脱出。寸带固定 不宜过紧,以防官腔变形,定时测量气管插管与在门齿前的刻度,并记录。同时用约束带束缚双手,防止病人初醒或并发精神症状时自行拔管而损伤咽喉部。每日更换牙垫及胶布,并行口腔护理。
2、保持气管导管通畅
及时吸出口腔及气管内分泌物,吸痰时注意无菌操作,口腔、气管吸痰管要严格分开。吸痰管与吸氧管不宜超过气管导管内径的½,以免堵塞气道。每次吸痰做到一次一管一手套,吸痰管在气道内停留少于15秒。
3、保持气道内湿润
吸氧浓度不可过大,一般以1—2升/分为宜,吸氧针头插入气管导管内一半。痰液粘稠时,每4小时雾化吸入一次,或向气管内滴入湿化液,每次2—5ml,24h不超过250ml。
4、随时了解气管导管的位置
可通过听诊双肺呼吸音或X线了解导管位置和深度,若发现一侧呼吸音消失,可能是气管插入一侧肺,需及时调整。
5、气囊松紧适宜,每4h放气5—10分钟一次,放气前吸尽口咽部及气管内分泌物。气管导管保留72h后应考虑气管切开,防止气囊长时间压迫气管黏膜,引气黏膜缺血、坏死。
6、拔管程序:
(1)拔管指征:病人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呛咳反射恢复,咳痰有力,肌张力好即可拔出气管导管。
(2)拔管前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备好吸氧面罩或鼻导管。
(3)吸出口腔分泌物,气管内充分吸痰,并用呼吸囊加压给氧一分钟。
(4)解除固定气管导管的寸带与胶布,置吸痰管于气管导管最深处,边拔管边吸痰,拔管后立即面罩给氧。
7、拔管后护理:
(1)观察病人有无鼻扇、呼吸浅促、唇甲发绀、心率加快等缺氧及呼吸困难的临床表现。
(2)床旁备气管切开包。严重喉头水肿者,雾化吸入20分钟或静滴滴塞米松5mg仍无缓解者,则立即行气管切开。
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
1.上肢动脉血压(AP)
正常值:收缩压12.0~18.7kPa(90~140mmHg),舒张压8.0~12.0kPa(60~90mmHg)。
心排量、全身
血管阻力、大动脉壁弹性、循环容量及血液粘度等均可影响动脉血压,其关系可用以下公式表示:平均动脉压=心输出
量×全身血管阻力+右房压。
2.心率(HR)
正常值:60~100/min.
反映心泵对代谢改变、应激反应、容量改变、心功能改变的代偿能力。心率适当加快有助于心输出量的增加,160次/min,心输出量会明显下降。
3.中心静脉压(CVP)
正常值:0.49~1.18kPa(5~12cmH20)。
体循环血容量改变、右心室射血功能异常或静脉回流障碍均可使CVP发生变化,胸腔、腹腔内压变化亦可影响CVP测定结果。
4.右心房压(RAP)
正常值:0~1.07kPa(0~8mmHg)。
反映循环容量负荷或右心室前负荷变化,比CVP更为准确。心包积液及右心衰竭时可造成相对性右室前负荷增加,右室流入道狭窄(如三尖瓣狭窄)时右房压不能完全代表右室前负荷。
5.右心室压(RVP)
正常值:收缩压2.00~3.33kPa(15~25mmHg),舒张压0~1.07kPa(0~8mmHg)。
收缩压一般反映
肺血管阻力及右心室后负荷、右室心肌收缩状态,舒张压意义同RAP.
6.肺动脉压(PAP)
正常值:收缩压2.00~3.33kPa(15~25mmHg),舒张压1.07~1.87kPa(8~14mmHg),平均压1.33~2.67kPa(10~20mmHg)。
反映右心室后负荷及肺血管阻力的大小,肺动脉平均压超过3.33kPa时称肺动脉高压症;在肺实质及肺血管无病变情况下,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左心室前负荷。
7.肺毛细血管嵌顿压(PCWP)
正常值:0.80~1.60kPa(6~12mmHg)。
反映肺静脉压状况,一般情况下肺循环毛细血管床阻力较低,故PCWP能较准确地反映左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从而反映了左心室前负荷大小。要注意在下列情况下PCWP可能高于LVEDP:
①二尖瓣狭窄或左心房粘液瘤梗阻左室流入道。
②肺静脉阻塞。
③肺泡内压增高(如持续正压通气)。在左心室壁病变僵硬时,PCWP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可能低于LVEDP.
8.心输出量(CO)
正常值:4~6L/min.
用温度稀释法所得的结果实际上是右室输出量。输出量大小受心肌收缩力、心脏的前负荷、后负荷及心率等4个因素影响。表示为:CO=SV(心室每搏量)×HR(心率)。
血流动力学检测的意义;1定量、动态、连续监测循环系统中血液运动的规律
反映心脏、血管、血液、组织的氧供氧耗
了解疾病的严重程度和脏器功能并指导治疗
必须综合评价
呼吸功能监测的意义:
1、评价病人呼吸功能状态
2、诊断呼吸障碍的类型和程度
3、动态监测高危病人的呼吸功能
4、评价呼吸治疗的有效性
呼吸功能常用指标:1呼吸功能监测常用指标:VT、RR、PaCO2、PaO2、SaO2、VC、Qs/QT和MIF
呼吸衰竭的概念和病理生理: 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
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症。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等。 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对机体的影响: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缺氧可引起脑细胞功能障碍、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脑水肿,最终引起脑细胞死亡。C02潴留使脑脊液氢离子浓度增加,影响脑细胞代谢。轻度CO2增加,间接引起皮质兴奋;PaC02继续升高,将使中枢神经处于抑制状态(C02麻醉)。同时C02潴留会使脑血管扩张,进一步加重脑
水肿。
2.对心脏、循环的影响:缺氧可刺激交感神经兴奋,使心率加快和心排血量增加,血压上升。严重缺氧可使心肌收缩力降低。缺氧能引起肺小动医学`教
育网搜集整理脉收缩而增加肺循环阻力。C02潴留可使心率加快,心排血量增加,使脑血管、冠状血管扩张,皮下浅表毛细血管和静脉扩张。
3.对呼吸的影响:缺氧主要通过颈动脉窦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的反射作用刺激通气。C02是强有力的呼吸中枢兴奋剂,但当吸入C02浓度过高时则会抑
制呼吸中枢。
4.对肝、肾和造血系统的影响:缺氧可导致肝功能异常、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减少;CO2潴留可引起肾血管痉挛,血流减少,尿量减少。缺氧可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引起继发性红细胞增多。
5.对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的影响
(1)缺氧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多为高AG(阴离子间隙)性代酸。
(2)C02潴留可引起呼吸性酸中毒。
(3)呼吸衰竭患者容易出现代谢性碱中毒,主要原因为医源性因素,如过度利尿造成低钾、低氯性碱中毒;过量补碱。Ⅱ型呼吸衰竭时机械通气使用不当,
使PaCO2下降过快,亦容易出现呼吸性碱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可使氧解离曲线左移,加重组织缺氧。
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
1.呼吸困难:轻者仅感呼吸费力,重者呼吸窘迫,呼吸浅快,节律异常。
2.发绀:如口唇、指甲等处出现。发绀与缺氧程度不一定完全平行。贫血时,不出现发绀,而红细胞明显增多时轻度缺氧也可出现发绀。
3.神经精神症状:缺氧可使患者记忆力减退,定向力、判断力均降低,并有焦虑不安,失眠,眩晕等。二氧化碳潴留时可有头痛、嗜睡、昏迷、肌肉震颤等。当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严重出现神经精神症状时,即为肺性脑病。
4.心血管系统症状: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右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心衰竭的症状。二氧化碳潴留使皮肤湿暖多汗。严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可出现周围循环衰竭,血压下降,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
5.消化、泌尿、血液系统症状:可有转氨酶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增高;血非蛋白氮增高;尿中出现蛋白、红细胞和管型;胃肠道黏膜淤血水肿、糜烂渗血或应激性溃疡而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呼吸衰竭护理要点
呼吸衰竭主要是由于创伤、休克、肺及呼吸道疾病、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疾病所引起的。它的主要病理生理特点,为肺泡内气体和肺毛细血管内血液之间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发生障碍,并表现为严重的低血氧症或伴有高碳酸血症。救治时应迅速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潞留。积极治疗原发病和病因。呼吸衰竭所
致病死率很高,故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应注意呼吸衰竭护理。
(一)保证呼吸道通畅,改善肺泡的气体交换
1.正确使用各种通气给氧装量应用鼻导管给氧要使导瞥与鼻前庭密切连接,不能放在鼻孔前。对于严重的呼吸衰竭病人不宜用此法。对用鼻导管给氧者,要插入足够深度,并应固定好,切忌脱落。面罩给氧简便,病人易于接受。有条件的地方可使用活瓣氧罩,有利调节氧气流量,控制给氧浓度。如果使用普通面罩应注意二氧化碳再吸入产生的影响。 对应用呼吸机的病人,对各种通气型式的改变,应常规为病人作血气分析。随时记录呼吸支持方式、血气分析结果,并及时处理报警指示出现的问题。
2.防止下呼吸遁细菌污染对用鼻导管给氧者,应保持鼻腔清洁,每12小时置换消毒鼻导管,以防感染。对建立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套管者,应及时清除导管内分泌物。吸痰操作时应注意避免对呼吸道和通氧装置的污染。 每天应更换湿化器中液体。呼吸套管应1人1套。1—3天更换,不应反复使用。
(二)加强血液动力学的监护,保证组织血液的有效灌注
(1)保障充足血容量为机械通气提供安全条件。对血容量不足者应加快输液速度,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以保证肺泡通气量与肺血流量的比例协调。
(2)严密观察血压、中心静脉压、心率、心输出量,并详细记录。对其它重要生命体征和临床特征应每1小时观察记录1次。
(3)在保证病人血容量的同时,严格注意因快速大量输液可能发生的超负荷输液,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严格记录每12—24小时液体和电解质出入量,以防止肺水肿或全身水肿的形成。
(三)加强一般呼吸衰竭护理定时翻身拍背,改换体位,防止痰液瘀积、肺不张、感染及褥疮。
心衰的概念:由各种疾病引起心肌收缩能力减弱,从而使心脏的血液输出量减少,不足以满足机体的需要,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心衰的临床表现
全球医院网2009-05-25我要评论
心衰的临床表现心力衰竭又称“心肌衰竭”,是指心脏当时不能搏出同静脉回流及身体组织代谢所需相称的血液供应。往往由各种疾病引起心肌收缩能力减弱,从而使心脏的血液输出量减少,不足以满足机体的需要,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心瓣膜疾病、冠状动脉硬化、高血压、内分泌疾患、细菌毒素、急性肺梗塞、肺气肿或其他慢性肺脏疾患等均可引起心脏病而产生心力衰竭的表现。妊娠、劳累、静脉内迅速大量补液等均可加重有病心脏的负担,而诱发心力衰竭。
心衰的临床表现心力衰竭分为左心衰竭和右心衰竭。它们的表现分别有:
左心衰竭
(一)呼吸困难 是左心衰竭的最早和最常见的症状。主要由于急性或慢性肺瘀血和肺活量减低所引起。轻者仅于较重的体力劳动时发生呼吸困难,休息后很快消失,故称为劳力
性呼吸困难。此由于劳动促使回心血量增加,在右心功能正常时,更促使肺瘀血加重的缘故。随病情的进展,轻度体力活动即感呼吸困难,严重者休息时也感呼吸困难,以致被迫采取半卧位或坐位,称为端坐呼吸(迫坐呼吸)。因坐位可使血液受重力影响,多积聚在低垂部位如下肢与腹部,回心血量较平卧时减少,肺淤血减轻,同时坐位时横膈下降,肺活量增加,使呼吸困难减轻。
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的一种表现,病人常在熟睡中憋醒,有窒息感,被迫坐起,咳嗽频繁,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轻者坐起后数分钟,症状即告消失,重者发作时可出
现紫绀、冷汗、肺部可听到哮鸣音,称心脏性哮喘。严重时可发展成肺水肿,咯大量泡沫状血痰,两肺满布湿罗音,血压可下降,甚至休克。
(二)咳嗽和咯血 是左心衰竭的常见症状。由于肺泡和支气管粘膜淤血所引起,多与呼吸困难并存,咯血色泡沫样或血样痰。
(三)其它 可有疲乏无力、失眠、心悸等。严重脑缺氧时可出现陈一斯氏呼吸,嗜睡、眩晕,意识丧失,抽搐等。
(四)体征 除原有心脏病体征外,心尖区可有舒张期奔马律,肺动脉瓣听诊区第二心音亢进,两肺底部可听到散在湿性罗音,重症者两肺满布湿罗音并伴有哮鸣音,常出现交替
脉。
二、右心衰竭
(一)上腹部胀满 是右心衰竭较早的症状。常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及上腹部胀痛,此多由于肝、脾及胃肠道充血所引起。肝脏充血、肿大并有压痛,急性右心衰竭肝脏急
性淤血肿大者,上腹胀痛急剧,可被误诊为急腹症。长期慢性肝淤血缺氧,可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最终发展为心源性肝硬化,肝功能呈现不正常或出现黄疸。若有三尖瓣关闭不全并存,触诊肝脏可感到有扩张性搏动。
(二)颈静脉怒张 是右心衰竭的一个较明显征象。其出现常较皮下水肿或肝肿大为早,同时可见舌下、手臂等浅表静脉异常充盈,压迫充血肿大的肝脏时,颈静脉怒张更加明显,此称肝一颈静脉回流征阳性。
(三)水肿 右心衰竭早期,由于体内先有钠、水潴留,故在水肿出现前先有体重的增加,体液潴留达五公斤以上时才出现水肿。心衰性水肿多先见于下肢,卧床病人常有腰、背
及骶部等低垂部位明显,呈凹陷性水肿,重症者可波及全身,下肢水肿多于傍晚出现或加重,休息一夜后可减轻或消失,常伴有夜间尿量的增加,此因夜间休息时的回心血量较白天活动时为少,心脏尚能泵出静脉回流的血量,心室收缩末期残留血量明显减少,静脉和毛细血管压力的增高均有所减轻,因而水肿减轻或消退。
少数病人可有胸水和腹水。胸水可同时见于左、右两侧胸腔,但以右侧较多,其原因不甚明了,由于壁层胸膜静脉回流至腔静脉,脏层胸膜静脉回流至肺静脉,因而胸水多见于全
心衰竭者。腹水大多发生于晚期,多由于心源性肝硬化所引起。
(四)紫绀 右心衰竭者多有不同程度的紫绀,最早见于指端、口唇和耳廓,较左心衰竭者为明显。其原因除血液中血红蛋白在肺部氧合不全外,常因血流缓慢,组织从毛细血管
中摄取较多的氧而使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加有关(周围型紫绀)。严重贫血者紫绀可不明显。
(五)神经系统症状 可有神经过敏,失眠,嗜睡等症状。重者可发生精神错乱,此可能由于脑淤血,缺氧或电解质紊乱等原因引起。
(六)心脏体征 主要为原有心脏病表现,由于右心衰竭常继发于左心衰竭,因而左、右心均可扩大。右心室扩大引起三尖瓣关闭不全时,在三尖瓣听诊可听到吹风性收缩期杂音。由左心衰竭引起的肺淤血症状和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可因右心衰竭的出现而减轻。
三、全心衰竭可同时存在左、右心衰竭的临床表现,也可以左或右心衰竭的临床表现为主。 心衰的护理要点
心力衰竭病人要限制盐的摄入,强调低盐饮食,防止水在体内潴留,导致浮肿和心脏负担加重。食物以高热量、高蛋白、多维生素、易消化为宜。注意少量多餐,因进食过饱会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力衰竭。
冠状动脉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和肥胖者宜用低脂及低胆固醇饮食。严禁烟酒和刺激性食物。控制水份摄入。
“心力衰竭”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这是心脏因疾病、过度疲劳、排血功能减弱,以致排血量不能满足器官及组织代谢的需要。可分为左心衰竭和右心衰竭。左心衰竭时有肺部充血,引起心悸、气喘、不能平卧、痰中带血等症状。右心衰竭时有大循环充血,引起颈部静脉充盈、肝肿大、腹水、下肢水肿等症状。 根据病情轻重,心功能可分为四级: I级,体力活动不受限制,一般性活动不引起心功能不全征象; II级,体力活动轻度受到限制,一般活动可引起乏力、心悸、气急等症状;III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制,轻度活动已可引起心功能不全征象;IV级,体力活动重度受到限制,任何活动都会引起心功能不全征象,甚至休息时也有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
心力衰竭护理要点:
合理安排作息。对心功能Ⅲ级的病人,一天大部分时间应卧床休息,并以半卧位为宜。在病情得到控制后,事稍事下床活动和自理生活,适当进行户外散步,减少由于长期卧床引起的下肢栓塞、肺部感染和体力、精力日益衰退,有助于身心健康。心功能Ⅳ级的病人,必须绝对卧床,避免任何体力活动,以减轻心脏负担。气急明显者,可给予吸入袋装氧气。重度心力衰竭、明显浮肿或年老体弱的病人,容易产生下肢静脉栓塞、肢体萎缩、肺炎和褥疮等。原则上不能移动病人,必要时只能轻轻地调换床单及衣服。痰不易咯出时,可适当用侧体引流。 心力衰竭病人要限制盐的摄入,强调低盐饮食,防止水在体内潴留,导致浮肿和心脏负担加重。食物以高热量、高蛋白、多维生素、易消化为宜。注意少量多餐,因进食过饱会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力衰竭。 冠状动脉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和肥胖者宜用低脂及低胆固醇饮食。严禁烟酒和刺激性食物。控制水份。 要经常注意心律和心率的变化。对正常窦性心律病人,用测脉率即可医学教育|网搜集;如有心房颤动的病人,可通过听诊器来测量心率。发觉病情有异常变化,应立即送医院治疗。心力衰竭病人应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刺激,要节欲或避孕,病情严重者应遵医嘱暂禁妊娠,以防止心力衰竭发作。 气候转冷时要注意加强室内保暖措施,防止上呼吸道感染,减少发作诱因。 心力衰竭是心脏病的危重表现。心脏病的重要特点是病情变化快,且有并发症的突然死亡的意外,故必须严密观察病情。如出现急性心力衰竭症状:突然呼吸困难,不能平卧;或急性肺水肿症状:气急、紫绀、粉红色泡沫状痰、两肺布满湿性罗音,应及时送医院抢救。家属应学会识别上述病情。
气管切开的术后护理:主要是防止感染和保持套管通畅等
(一)床边设备:应备有氧气、吸引器、气管切开器械、导尿管及急救药品,以及另一付同号气管套管。
(二)保持套管通畅:应经常吸痰,每日定时清洗内管,煮沸消毒数次。术后一周内不宜更换外管,以免因气管前软组织尚未形成窦道,使插管困难而造成意外。
(三)保持下呼吸道通畅:室内保持适当温度(22°C左右)和湿度(相对湿度90%以上),可用地上泼水、蒸气吸入,定时通过气管套管滴入少许生理盐水,0.05%糜蛋白酶等,以稀释痰液,便于咳出。
(四)防止伤口感染:由于痰液污染,术后伤口易于感染,故至少每日换药一次。如已发生感染,可酌情给以抗生素。
(五)防止外管脱出:要经常注意套管是否在气管内,若套管脱出,又未及时发现,可引起窒息。套管太短,固定带子过松,气管切口过低,颈部肿胀或开口纱布过厚等。均可导致外管脱出。
(六)拔管:喉阻塞或下呼吸道分泌物解除,全身情况好转后,即可考虑拔管。拔管前先堵管1~2昼夜,如病人在活动、睡眠时无呼吸困难,可在上午时间拔管。创口一般不必缝合,只须用蝶形胶布拉拢创缘,数天可自行愈合。长期带管者,由于切开部位上皮长入瘘孔内与气管粘膜愈合,形成瘘道,故应行瘘孔修补术。
气管切开手术的并发症
(一)皮下气肿: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与气管前软组织分离过多,气管切口外短内长或皮肤切口缝合过紧有关。自气管套管周围逸出的气体可沿切口进入皮下组织间隙,沿皮下组织蔓延,气肿可达头面、胸腹,但一般多限于颈部。大多数于数日后可自行吸收,不需作特殊处理。
(二)气胸及纵膈气肿:在暴露气管时,向下分离过多、过深,损伤胸膜后,可引起气胸。右侧胸膜顶位置较高,儿童尤甚,故损伤机会较左侧多。轻者无明显症状,严重者可引起窒息。如发现患者气管切开后,呼吸困难缓解或消失,而不久再次出现呼吸困难时,则应考虑气胸,X线拍片可确诊。此时应行胸膜腔穿刺,抽除气体。严重者可行闭式引流术。
手术中过多分离气管前筋膜,气体沿气管前筋膜进入纵隔,形成纵隔气肿。对纵隔积气较多者,可于胸骨上方沿气管前壁向下分离,使空气向上逸出。
(三)出血:术中伤口少量出血,可经压迫止血或填入明胶海绵压迫止血,若出血较多,可能有血管损伤,应检查伤口,结扎出血点。
(四)拔管困难:手术时,若节开部位过高,损伤环状软骨,术后可引起声门下狭窄。气管切口太小,置入气管套管时将管壁压入气管;术后感染,肉芽组织增生均可造成气管狭窄,造成拔管困难。此外,插入的气管套管型号偏大,亦不能顺利拔管。有个别带管时间较长的患者,害怕拔管后出现呼吸困难,当堵管时可能自觉呼吸不畅,应逐步更换小号套管,最后堵管无呼吸困难时再行拔管。对拔管困难者,应认真分析原因,行X线拍片或CT检查、直达喉镜、气管镜或纤维气管镜检查,根据不同原因,酌情处理。
(五)气管食管瘘:少见。在喉源性呼吸困难时,由于气管内呈负压状态,气管后壁及食管前壁向气管腔内突出,切开气管前壁时可损伤到后壁。较小的、时间不长的瘘孔,有时可自行愈合,瘘口较大或时间较长,上皮已长入瘘口者,只能手术修补。
气管切开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
气管切开的部位在3、4环状软骨
[术前准备]
1. 征得家属同意,说明手术必要性及可能发生的意外。
2. 用物准备:物品主要包括 一次性经皮气管切开术包一套 皮肤消毒用物 无菌手套 无菌纱布 无菌治疗巾 吸痰装置 一次性吸痰管数根 喉镜一套 手术照明灯 简易呼吸器等。
药品主要包括 吗啡、力月西用于镇痛镇静,2%利多卡因用于局部麻醉,
其他还应准备肾上腺素等急救药品。
3. 选择适合患者气管粗细的气管套管,包括外套管、内套管和套管芯。患者准备 术前应给予患者严密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
4. 充分吸净病人口腔、气管插管内的分泌物,保持病人气道通畅,给予有效的氧气吸入或呼吸机辅助通气。
5. 意识清醒者做好心理疏导,向患者介绍手术麻醉方式及配合要求,鼓励病人配合好手术。
6. 医护准备 在术前,医护人员应对整个手术过程充分了解,对各个环节自己应完成的工作做好准备。术前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充分沟通,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7. 环境准备 术前最好进行空气消毒,房间相对湿度50%~70%,温度维持在22℃~24℃,减少不必要人员的走动。
术中配合
1. 首先协助医生摆好体位,将平卧位患者肩下垫入枕头,使其头部后仰,充
分显露颈前区,穿刺应选在第三、四气管环间进行,尽可能避免位置偏高损伤甲状腺峡部。
2. 遵医嘱适当给予镇静药物或肌松药物。 穿刺过程中注意观察生命体征、
血氧饱和度及皮肤黏膜的改变。
3. 当扩张钳扩大气管切口后,痰液、血液自切口涌出,应及时吸尽痰液和血
液。
4. 放入气切导管后应迅速充足气囊,防止切口处积血以及因声门关闭不全所
5.
6. 导致的上呼吸道痰液流入气管中,并及时吸出气道中痰血混合液,以防止痰痂形成。 气切管固定应松紧适宜(带下可容一指为宜),过紧影响颈静脉回流,过松导致气管脱落。 当确认气管套管在气管内,应尽快给予气管套管内吸氧或机械通气。
术后观察及护理要点
术后护理
1、将患者安置于安静、清洁、空气新鲜的病室内,室温保持在21℃,湿度保持在60%,正确的体位放置为了减轻气管下端压迫,损伤气管内壁,并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引起吸入性肺炎,气管切开术病人应取半卧位,颈下略垫高,使颈伸展,保持呼吸道通畅。气管套口覆盖2-4层温湿纱布,室内经常洒水,或应用湿器,定时以紫外线消毒室内空气。体位不宜变动过度,翻身时,头、颈、躯干保持在同一轴线转动,避免套管活动或脱出造成的刺激或呼吸困难。小儿或神志不清病人有可能自行拔除套管或污染套管者,要适当束缚其手臂。
2、手术之初患者一般取侧卧位,以利于气管内分泌物排出。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持人工气道通畅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是患者血氧情况。系带打手术结,松紧度适宜,太紧可压迫颈部血管,太松套管容易脱出,应以放入1指为宜。气管切开常见并发症1)、脱管:常因固定不牢所致,脱管是非常紧急而严重的情况,如不能及时处理将迅速发生窒息,停止呼吸。2)、出血:可由气管切开时止血不彻底,或导管压迫、刺激、吸痰动作粗暴等损伤气管壁造成。患者感胸骨柄处疼痛或痰中带血,一旦发生大出血时,应立即进行气管插管压迫止血。3)、皮下气肿:为气管切开术比较多见的并发症,气肿部位多发生于颈部,偶可延及胸及头部。当发现皮下气肿时,可用甲紫在气肿边缘画以标记,以利观察进展情况。4)、感染:亦为气管切开常见的并发症。与室内空气消毒情况、吸痰操作的污染及原有病情均有关系。5)、气管壁溃疡及穿孔:气管切开后套管选择不合适,或置管时间较长,气囊未定时放气减压等原因均可导致。6)、声门下肉芽肿、瘢痕和狭窄:气管切开术的晚期并发症。有无活动性出血,皮下气肿、气胸、感染等并发症的出现。。
3、备齐急救药品和物品,某些物品应置床头。同号气管套管,气管扩张器,外科手术剪,止血钳,换药用具与敷料,生理盐水和饱和重碳酸钠液,导尿包、吸引器,氧化气筒,呼吸机,手电筒等都应备齐,并妥为存放,以备急需。
4、谨防气管导管引起阻塞:阻塞原因一是气囊滑脱堵塞,二是分泌物粘结成痂阻塞,如突然发生呼吸困难、发绀、病人烦躁不安,应立即将套管气囊一起取出检查。为预防气囊滑脱,应注意将气囊扎牢固,将线头引出气管切开伤口处,并经常牵扯检查是否牢固,及时清除结痂。另外,气管切开后,严密观察切口有无出血现象,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根据分泌物多少及敷料的清洁程度决定换药次数,一般每天1~2次,被痰液浸渍的纱布随时更换。切口周围用0.5%碘伏消毒,每天2次。在更换导管清洗消毒时,防止将棉球纱条遗留在导管内。
5. 合理用氧 氧气的湿化临床常规用蒸馏水,生理盐水作为湿化液,每天更换一次。 氧气的温化最佳方法是使用新型加温吸氧装置,使患者感觉呼吸温和舒适、通畅、咳痰容易,可提高氧疗效果。 血氧饱和度(SpO 2 )监测 根据SpO 2 的指标,随时调整氧流量,做到合理有效地给氧。
6、吸痰排痰
吸痰的护理
首先要掌握好恰当的吸痰时机,一般是在床旁听到患者咽喉部有痰鸣音、患者咳嗽或呼吸机气道压力升高有报警、发现氧饱和度突然下降等情况时给予吸痰。严格无菌操作,吸痰要充分、有效。吸管插入气管长度为10~12cm,吸引时边吸边退,左右转动,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痰液黏稠者先充分雾化吸 入后再吸痰。吸痰管要多备,用后应清洗消毒或集中处理销毁,避免用污染的导管吸痰,这样会增加感染的机会。气管内套管每4~8 h消毒更换消毒一次,每2~3h翻身拍背1次。并注意观察 痰液的量、颜色、气味和黏稠度,根据痰液性质配制湿化液。总结了三步排痰顺序。即:一雾、二拍、三吸。
一雾即雾化吸入药物 。 通过气管滴药或雾化吸入将药物吸入支气管及肺内,起到溶解、稀释干燥痰液及杀菌作用,使粘痰变稀易于咯出。常用药物有α-糜蛋白酶、庆大霉素、地塞米松,沐舒坦等。
二拍即翻身拍背 。 吸入药物后协助病人翻身,叩击背部,使药物与粘痰充分接触后发挥药效。在翻身的同时注意各种导管以防脱开。拍背应自下向上,以边缘到中央,手成勺状以增加共振力量,使痰松动,同时嘱病人咳嗽,将痰咯出。 三吸即吸痰 。 由于危重病人咳嗽无力或因昏迷咳嗽反射消失,即便采用上述方法仍不能有效排痰,此时应予吸痰。吸痰技术
吸痰注意的原则
操作前要熟悉病情,掌握吸痰的时间,根据吸痰指征适时吸痰,吸痰前后要吸氧,提高氧浓度至10L/分,1~2分钟后调回原浓度。使用呼吸机时吸痰前后给予两分钟纯氧,吸痰时要注意无菌原则,避免交叉感染。
吸痰方法
检查负压:压力过高易损伤气管内壁,严重引起肺不张。负压过低吸痰不净,造成反复吸痰,次数过于频密,也会损伤气道。吸痰时间过长,易造成低氧血症。方法:检查吸痰管是否通畅(吸盐水、润滑)后松开负压,进管,至气管隆突处刺激咳嗽后稍往上提0.5~1cm加负压,边提边吸边旋转退管;痰液粘稠时可先往气道内滴入生理盐水3~5ml,等病人呼吸数次后用同方法再吸。吸痰管进入气道次数不宜超过三次,吸不净痰液可先退管吸氧后再吸,以防造成低氧血症。禁止插入同时施加负压,禁止反复提插,避免“拉锯式”动作,避免动作过于粗暴刺激迷走神经兴奋引起心跳骤停。吸住气管粘膜时应松开负压,带呼吸机者、ARDS及无自主呼吸病人不宜脱机吸痰。
吸痰的时间提倡按需吸痰。
(1)根据病人咳嗽有痰,呼吸不畅,听诊有罗音或痰鸣音,SpO 2 下降时,进行吸痰,做到及时吸痰,有效吸痰。
(2)吸痰前后给予充分吸氧,可避免因吸痰而引起的低氧血症。
(3)选择适宜的吸痰管,宜选用管壁光滑、管壁挺直,富有弹性的吸痰管,口鼻腔要分开,吸痰管的外径应小于气管内管直径的1/2为宜,以免吸管太粗影响气体进入及负压过大而造成肺不张。
(4)吸痰时将吸引管徐徐插入内套管,待吸管达到一定深度,向上提取时再缓慢转动吸引,遇有分泌物多时宜稍停留,防止将其痰液推下,一般吸引以不超过3次为宜,否则不易保持血氧饱和度正常。
(5)吸痰时应注意监测心率、心律、血压和SpO 2 ,如果病人出现心动过缓、早搏、血压下降,甚至意识有变化,则需要停止操作,给予吸氧或呼吸机辅助呼
吸。
及时吸痰:气管切开的病人,咳嗽排痰困难,应随时清除气道中的痰液,吸痰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无菌观念,一人一副手套、一次一根吸痰管、口气道要分开,吸痰管用无菌镊夹取,若合用应先气道后口腔,雾化器专人专用,专桶消毒、储痰罐每班更换浸泡液、连接管一人一条、护理盘24小时更换一次。。
6、充分湿化:气管切开的病人失去湿化功能,容易产生气道阻塞、肺不张和继发性感染等并发症。常采用下列方法湿化:(1)间歇湿化,生理盐水500ml加庆大霉素12万单位,每次吸痰后缓慢注入气管2-5ml,每日总量约200ml,也可间断使用蒸气吸入器、雾化器做湿化;(2)持续湿化法,以输液方式将湿化液通过头皮针缓慢滴入气管内,滴速控制在每分钟4-6滴,每昼夜不少于200ml,湿化液中可根据需要加入抗生素或其他药物。
7、预防局部感染:气管内套管每取出清洁消毒2-3次,外套管一般在手术后1周气管切口形成窦道之后可拔出更换消毒。气管导管的纱布应保持清洁干燥,每日更换。经常检查创口周围皮肤有无感染或湿疹。导管先用0.5%新洁尔灭浸泡,然后煮沸消毒,用清水冲洗后煮沸消毒即可使用。蛇形管用0.5%新洁尔灭浸泡,每日更换。8、关心体贴病人,给予精神安慰:患者经气管切开术后不能发音,可采用书面交谈或动作表示,预防病人因急躁而自己将套管拔出,必要时可设法固定双手。
8、饮食、基础、心理护理 :气管切开病人有潜在的营养不足,饮食宜以清淡为主,给予含丰富维生素、高蛋白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可通过鼻饲供给,也可口服,但两种进食方法都应注意避免呛咳。 翻身拍背是气道护理中一项重要措施,应鼓励气管切开病人咳嗽,q2h翻身拍背一次,拍背时手呈杯状,由下向上、由外向脊柱方向振动,预防褥疮的同时可有效地协助病人排痰。拍背的禁忌有胸部外伤、肋骨骨折、气胸、胸腔出血或引流者。做好口腔护理 每日用3%硼酸或1:5000的呋喃西林溶液口腔护理两次,以预防感染。头颈部护理 保持清洁干爽,男病人要剃须,预防感染。 睡眠护理 由于频繁的吸痰和翻身,易使病人入睡困难,营造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利于病人入睡。 气管切开病人由于害怕预后不良,担心语言功能和外表的不美观,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上的问题,护士应细心与病人交流,耐心解释气管切开后不能言语的原因,给予写字板或认字板。解除病人对切开的顾虑,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9、护理记录 组织管理气管切开术后对护理的要求非常高,为了避免治疗护理的重复和遗漏,应制定出周密的护理计划,并详细拟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护士长或病房负责护士可将各种治疗护理安排好时间顺序,各班护士执行后再详细做好记录,并认真做好交接班,以保证各项护理措施得到更好的落实。一般情况观察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注意患者的面色神志、瞳孔改变;经常检查各种管道是否通畅,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及量;密切注意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发现呼吸有痰鸣音要立即吸痰。呼吸困难的可能原因如发现手术后呼吸困难,必须立即找出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常见的原因有:气管套管内有分泌物或结痂堵塞、脱管、气管支气管内有分泌物、伪膜形成或结痂堵塞、合并有纵隔气肿或气胸、心力衰竭等
10、拔管的护理 呼吸和气体交换量得到解决后应及早拔管。拔管应在病情稳定,呼吸肌功能恢复,咳嗽有力,能自行排痰,解除对气管切开的依赖心理时,才能进行堵塞试验。堵管时,一般第一天塞住1/3,第二天塞住1/2,第三天全堵塞,如堵24-48小时后无呼吸困难,能入睡、进食、咳嗽即可拔管。早期拔管可降低气管感染、溃疡等并发症的发生。拔管前注意:
(1)先用软木塞或胶布堵塞管口1/2,如无呼吸困难,可进一步堵塞2/3,直至全部堵塞1~2日而无呼吸困难,即可拔管。软木塞或胶布必须用线固定在气管套管的固定带上,以防被吸入气管。
(2)如用带气囊的气管套管,应先排空气囊,再堵塞套管。
(3)拔管前准备一套气管切开器械,以备万一拔管后出现呼吸困难时重新插管。 拔管前先吸尽气管内分泌物,然后松开固定带,顺套管弯度慢慢拔出。如出现呼吸困难,应立即用另一消毒套管由原切口插入。
拔管后的瘘口用75%酒精消毒后,用蝶形胶布拉拢2-3天即可愈合,愈合不良时可以缝合。
气管插管术后护理
1、气管插定管的固定
质地柔软的气管插管要与硬牙垫一起固定,可用胶布、寸带双固定,防止移位或脱出。寸带固定 不宜过紧,以防官腔变形,定时测量气管插管与在门齿前的刻度,并记录。同时用约束带束缚双手,防止病人初醒或并发精神症状时自行拔管而损伤咽喉部。每日更换牙垫及胶布,并行口腔护理。
2、保持气管导管通畅
及时吸出口腔及气管内分泌物,吸痰时注意无菌操作,口腔、气管吸痰管要严格分开。吸痰管与吸氧管不宜超过气管导管内径的½,以免堵塞气道。每次吸痰做到一次一管一手套,吸痰管在气道内停留少于15秒。
3、保持气道内湿润
吸氧浓度不可过大,一般以1—2升/分为宜,吸氧针头插入气管导管内一半。痰液粘稠时,每4小时雾化吸入一次,或向气管内滴入湿化液,每次2—5ml,24h不超过250ml。
4、随时了解气管导管的位置
可通过听诊双肺呼吸音或X线了解导管位置和深度,若发现一侧呼吸音消失,可能是气管插入一侧肺,需及时调整。
5、气囊松紧适宜,每4h放气5—10分钟一次,放气前吸尽口咽部及气管内分泌物。气管导管保留72h后应考虑气管切开,防止气囊长时间压迫气管黏膜,引气黏膜缺血、坏死。
6、拔管程序:
(1)拔管指征:病人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呛咳反射恢复,咳痰有力,肌张力好即可拔出气管导管。
(2)拔管前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备好吸氧面罩或鼻导管。
(3)吸出口腔分泌物,气管内充分吸痰,并用呼吸囊加压给氧一分钟。
(4)解除固定气管导管的寸带与胶布,置吸痰管于气管导管最深处,边拔管边吸痰,拔管后立即面罩给氧。
7、拔管后护理:
(1)观察病人有无鼻扇、呼吸浅促、唇甲发绀、心率加快等缺氧及呼吸困难的临床表现。
(2)床旁备气管切开包。严重喉头水肿者,雾化吸入20分钟或静滴滴塞米松5mg仍无缓解者,则立即行气管切开。
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
1.上肢动脉血压(AP)
正常值:收缩压12.0~18.7kPa(90~140mmHg),舒张压8.0~12.0kPa(60~90mmHg)。
心排量、全身
血管阻力、大动脉壁弹性、循环容量及血液粘度等均可影响动脉血压,其关系可用以下公式表示:平均动脉压=心输出
量×全身血管阻力+右房压。
2.心率(HR)
正常值:60~100/min.
反映心泵对代谢改变、应激反应、容量改变、心功能改变的代偿能力。心率适当加快有助于心输出量的增加,160次/min,心输出量会明显下降。
3.中心静脉压(CVP)
正常值:0.49~1.18kPa(5~12cmH20)。
体循环血容量改变、右心室射血功能异常或静脉回流障碍均可使CVP发生变化,胸腔、腹腔内压变化亦可影响CVP测定结果。
4.右心房压(RAP)
正常值:0~1.07kPa(0~8mmHg)。
反映循环容量负荷或右心室前负荷变化,比CVP更为准确。心包积液及右心衰竭时可造成相对性右室前负荷增加,右室流入道狭窄(如三尖瓣狭窄)时右房压不能完全代表右室前负荷。
5.右心室压(RVP)
正常值:收缩压2.00~3.33kPa(15~25mmHg),舒张压0~1.07kPa(0~8mmHg)。
收缩压一般反映
肺血管阻力及右心室后负荷、右室心肌收缩状态,舒张压意义同RAP.
6.肺动脉压(PAP)
正常值:收缩压2.00~3.33kPa(15~25mmHg),舒张压1.07~1.87kPa(8~14mmHg),平均压1.33~2.67kPa(10~20mmHg)。
反映右心室后负荷及肺血管阻力的大小,肺动脉平均压超过3.33kPa时称肺动脉高压症;在肺实质及肺血管无病变情况下,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左心室前负荷。
7.肺毛细血管嵌顿压(PCWP)
正常值:0.80~1.60kPa(6~12mmHg)。
反映肺静脉压状况,一般情况下肺循环毛细血管床阻力较低,故PCWP能较准确地反映左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从而反映了左心室前负荷大小。要注意在下列情况下PCWP可能高于LVEDP:
①二尖瓣狭窄或左心房粘液瘤梗阻左室流入道。
②肺静脉阻塞。
③肺泡内压增高(如持续正压通气)。在左心室壁病变僵硬时,PCWP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可能低于LVEDP.
8.心输出量(CO)
正常值:4~6L/min.
用温度稀释法所得的结果实际上是右室输出量。输出量大小受心肌收缩力、心脏的前负荷、后负荷及心率等4个因素影响。表示为:CO=SV(心室每搏量)×HR(心率)。
血流动力学检测的意义;1定量、动态、连续监测循环系统中血液运动的规律
反映心脏、血管、血液、组织的氧供氧耗
了解疾病的严重程度和脏器功能并指导治疗
必须综合评价
呼吸功能监测的意义:
1、评价病人呼吸功能状态
2、诊断呼吸障碍的类型和程度
3、动态监测高危病人的呼吸功能
4、评价呼吸治疗的有效性
呼吸功能常用指标:1呼吸功能监测常用指标:VT、RR、PaCO2、PaO2、SaO2、VC、Qs/QT和MIF
呼吸衰竭的概念和病理生理: 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
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症。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等。 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对机体的影响: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缺氧可引起脑细胞功能障碍、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脑水肿,最终引起脑细胞死亡。C02潴留使脑脊液氢离子浓度增加,影响脑细胞代谢。轻度CO2增加,间接引起皮质兴奋;PaC02继续升高,将使中枢神经处于抑制状态(C02麻醉)。同时C02潴留会使脑血管扩张,进一步加重脑
水肿。
2.对心脏、循环的影响:缺氧可刺激交感神经兴奋,使心率加快和心排血量增加,血压上升。严重缺氧可使心肌收缩力降低。缺氧能引起肺小动医学`教
育网搜集整理脉收缩而增加肺循环阻力。C02潴留可使心率加快,心排血量增加,使脑血管、冠状血管扩张,皮下浅表毛细血管和静脉扩张。
3.对呼吸的影响:缺氧主要通过颈动脉窦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的反射作用刺激通气。C02是强有力的呼吸中枢兴奋剂,但当吸入C02浓度过高时则会抑
制呼吸中枢。
4.对肝、肾和造血系统的影响:缺氧可导致肝功能异常、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减少;CO2潴留可引起肾血管痉挛,血流减少,尿量减少。缺氧可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引起继发性红细胞增多。
5.对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的影响
(1)缺氧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多为高AG(阴离子间隙)性代酸。
(2)C02潴留可引起呼吸性酸中毒。
(3)呼吸衰竭患者容易出现代谢性碱中毒,主要原因为医源性因素,如过度利尿造成低钾、低氯性碱中毒;过量补碱。Ⅱ型呼吸衰竭时机械通气使用不当,
使PaCO2下降过快,亦容易出现呼吸性碱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可使氧解离曲线左移,加重组织缺氧。
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
1.呼吸困难:轻者仅感呼吸费力,重者呼吸窘迫,呼吸浅快,节律异常。
2.发绀:如口唇、指甲等处出现。发绀与缺氧程度不一定完全平行。贫血时,不出现发绀,而红细胞明显增多时轻度缺氧也可出现发绀。
3.神经精神症状:缺氧可使患者记忆力减退,定向力、判断力均降低,并有焦虑不安,失眠,眩晕等。二氧化碳潴留时可有头痛、嗜睡、昏迷、肌肉震颤等。当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严重出现神经精神症状时,即为肺性脑病。
4.心血管系统症状: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右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心衰竭的症状。二氧化碳潴留使皮肤湿暖多汗。严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可出现周围循环衰竭,血压下降,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
5.消化、泌尿、血液系统症状:可有转氨酶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增高;血非蛋白氮增高;尿中出现蛋白、红细胞和管型;胃肠道黏膜淤血水肿、糜烂渗血或应激性溃疡而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呼吸衰竭护理要点
呼吸衰竭主要是由于创伤、休克、肺及呼吸道疾病、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疾病所引起的。它的主要病理生理特点,为肺泡内气体和肺毛细血管内血液之间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发生障碍,并表现为严重的低血氧症或伴有高碳酸血症。救治时应迅速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潞留。积极治疗原发病和病因。呼吸衰竭所
致病死率很高,故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应注意呼吸衰竭护理。
(一)保证呼吸道通畅,改善肺泡的气体交换
1.正确使用各种通气给氧装量应用鼻导管给氧要使导瞥与鼻前庭密切连接,不能放在鼻孔前。对于严重的呼吸衰竭病人不宜用此法。对用鼻导管给氧者,要插入足够深度,并应固定好,切忌脱落。面罩给氧简便,病人易于接受。有条件的地方可使用活瓣氧罩,有利调节氧气流量,控制给氧浓度。如果使用普通面罩应注意二氧化碳再吸入产生的影响。 对应用呼吸机的病人,对各种通气型式的改变,应常规为病人作血气分析。随时记录呼吸支持方式、血气分析结果,并及时处理报警指示出现的问题。
2.防止下呼吸遁细菌污染对用鼻导管给氧者,应保持鼻腔清洁,每12小时置换消毒鼻导管,以防感染。对建立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套管者,应及时清除导管内分泌物。吸痰操作时应注意避免对呼吸道和通氧装置的污染。 每天应更换湿化器中液体。呼吸套管应1人1套。1—3天更换,不应反复使用。
(二)加强血液动力学的监护,保证组织血液的有效灌注
(1)保障充足血容量为机械通气提供安全条件。对血容量不足者应加快输液速度,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以保证肺泡通气量与肺血流量的比例协调。
(2)严密观察血压、中心静脉压、心率、心输出量,并详细记录。对其它重要生命体征和临床特征应每1小时观察记录1次。
(3)在保证病人血容量的同时,严格注意因快速大量输液可能发生的超负荷输液,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严格记录每12—24小时液体和电解质出入量,以防止肺水肿或全身水肿的形成。
(三)加强一般呼吸衰竭护理定时翻身拍背,改换体位,防止痰液瘀积、肺不张、感染及褥疮。
心衰的概念:由各种疾病引起心肌收缩能力减弱,从而使心脏的血液输出量减少,不足以满足机体的需要,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心衰的临床表现
全球医院网2009-05-25我要评论
心衰的临床表现心力衰竭又称“心肌衰竭”,是指心脏当时不能搏出同静脉回流及身体组织代谢所需相称的血液供应。往往由各种疾病引起心肌收缩能力减弱,从而使心脏的血液输出量减少,不足以满足机体的需要,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心瓣膜疾病、冠状动脉硬化、高血压、内分泌疾患、细菌毒素、急性肺梗塞、肺气肿或其他慢性肺脏疾患等均可引起心脏病而产生心力衰竭的表现。妊娠、劳累、静脉内迅速大量补液等均可加重有病心脏的负担,而诱发心力衰竭。
心衰的临床表现心力衰竭分为左心衰竭和右心衰竭。它们的表现分别有:
左心衰竭
(一)呼吸困难 是左心衰竭的最早和最常见的症状。主要由于急性或慢性肺瘀血和肺活量减低所引起。轻者仅于较重的体力劳动时发生呼吸困难,休息后很快消失,故称为劳力
性呼吸困难。此由于劳动促使回心血量增加,在右心功能正常时,更促使肺瘀血加重的缘故。随病情的进展,轻度体力活动即感呼吸困难,严重者休息时也感呼吸困难,以致被迫采取半卧位或坐位,称为端坐呼吸(迫坐呼吸)。因坐位可使血液受重力影响,多积聚在低垂部位如下肢与腹部,回心血量较平卧时减少,肺淤血减轻,同时坐位时横膈下降,肺活量增加,使呼吸困难减轻。
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的一种表现,病人常在熟睡中憋醒,有窒息感,被迫坐起,咳嗽频繁,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轻者坐起后数分钟,症状即告消失,重者发作时可出
现紫绀、冷汗、肺部可听到哮鸣音,称心脏性哮喘。严重时可发展成肺水肿,咯大量泡沫状血痰,两肺满布湿罗音,血压可下降,甚至休克。
(二)咳嗽和咯血 是左心衰竭的常见症状。由于肺泡和支气管粘膜淤血所引起,多与呼吸困难并存,咯血色泡沫样或血样痰。
(三)其它 可有疲乏无力、失眠、心悸等。严重脑缺氧时可出现陈一斯氏呼吸,嗜睡、眩晕,意识丧失,抽搐等。
(四)体征 除原有心脏病体征外,心尖区可有舒张期奔马律,肺动脉瓣听诊区第二心音亢进,两肺底部可听到散在湿性罗音,重症者两肺满布湿罗音并伴有哮鸣音,常出现交替
脉。
二、右心衰竭
(一)上腹部胀满 是右心衰竭较早的症状。常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及上腹部胀痛,此多由于肝、脾及胃肠道充血所引起。肝脏充血、肿大并有压痛,急性右心衰竭肝脏急
性淤血肿大者,上腹胀痛急剧,可被误诊为急腹症。长期慢性肝淤血缺氧,可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最终发展为心源性肝硬化,肝功能呈现不正常或出现黄疸。若有三尖瓣关闭不全并存,触诊肝脏可感到有扩张性搏动。
(二)颈静脉怒张 是右心衰竭的一个较明显征象。其出现常较皮下水肿或肝肿大为早,同时可见舌下、手臂等浅表静脉异常充盈,压迫充血肿大的肝脏时,颈静脉怒张更加明显,此称肝一颈静脉回流征阳性。
(三)水肿 右心衰竭早期,由于体内先有钠、水潴留,故在水肿出现前先有体重的增加,体液潴留达五公斤以上时才出现水肿。心衰性水肿多先见于下肢,卧床病人常有腰、背
及骶部等低垂部位明显,呈凹陷性水肿,重症者可波及全身,下肢水肿多于傍晚出现或加重,休息一夜后可减轻或消失,常伴有夜间尿量的增加,此因夜间休息时的回心血量较白天活动时为少,心脏尚能泵出静脉回流的血量,心室收缩末期残留血量明显减少,静脉和毛细血管压力的增高均有所减轻,因而水肿减轻或消退。
少数病人可有胸水和腹水。胸水可同时见于左、右两侧胸腔,但以右侧较多,其原因不甚明了,由于壁层胸膜静脉回流至腔静脉,脏层胸膜静脉回流至肺静脉,因而胸水多见于全
心衰竭者。腹水大多发生于晚期,多由于心源性肝硬化所引起。
(四)紫绀 右心衰竭者多有不同程度的紫绀,最早见于指端、口唇和耳廓,较左心衰竭者为明显。其原因除血液中血红蛋白在肺部氧合不全外,常因血流缓慢,组织从毛细血管
中摄取较多的氧而使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加有关(周围型紫绀)。严重贫血者紫绀可不明显。
(五)神经系统症状 可有神经过敏,失眠,嗜睡等症状。重者可发生精神错乱,此可能由于脑淤血,缺氧或电解质紊乱等原因引起。
(六)心脏体征 主要为原有心脏病表现,由于右心衰竭常继发于左心衰竭,因而左、右心均可扩大。右心室扩大引起三尖瓣关闭不全时,在三尖瓣听诊可听到吹风性收缩期杂音。由左心衰竭引起的肺淤血症状和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可因右心衰竭的出现而减轻。
三、全心衰竭可同时存在左、右心衰竭的临床表现,也可以左或右心衰竭的临床表现为主。 心衰的护理要点
心力衰竭病人要限制盐的摄入,强调低盐饮食,防止水在体内潴留,导致浮肿和心脏负担加重。食物以高热量、高蛋白、多维生素、易消化为宜。注意少量多餐,因进食过饱会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力衰竭。
冠状动脉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和肥胖者宜用低脂及低胆固醇饮食。严禁烟酒和刺激性食物。控制水份摄入。
“心力衰竭”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这是心脏因疾病、过度疲劳、排血功能减弱,以致排血量不能满足器官及组织代谢的需要。可分为左心衰竭和右心衰竭。左心衰竭时有肺部充血,引起心悸、气喘、不能平卧、痰中带血等症状。右心衰竭时有大循环充血,引起颈部静脉充盈、肝肿大、腹水、下肢水肿等症状。 根据病情轻重,心功能可分为四级: I级,体力活动不受限制,一般性活动不引起心功能不全征象; II级,体力活动轻度受到限制,一般活动可引起乏力、心悸、气急等症状;III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制,轻度活动已可引起心功能不全征象;IV级,体力活动重度受到限制,任何活动都会引起心功能不全征象,甚至休息时也有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
心力衰竭护理要点:
合理安排作息。对心功能Ⅲ级的病人,一天大部分时间应卧床休息,并以半卧位为宜。在病情得到控制后,事稍事下床活动和自理生活,适当进行户外散步,减少由于长期卧床引起的下肢栓塞、肺部感染和体力、精力日益衰退,有助于身心健康。心功能Ⅳ级的病人,必须绝对卧床,避免任何体力活动,以减轻心脏负担。气急明显者,可给予吸入袋装氧气。重度心力衰竭、明显浮肿或年老体弱的病人,容易产生下肢静脉栓塞、肢体萎缩、肺炎和褥疮等。原则上不能移动病人,必要时只能轻轻地调换床单及衣服。痰不易咯出时,可适当用侧体引流。 心力衰竭病人要限制盐的摄入,强调低盐饮食,防止水在体内潴留,导致浮肿和心脏负担加重。食物以高热量、高蛋白、多维生素、易消化为宜。注意少量多餐,因进食过饱会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力衰竭。 冠状动脉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和肥胖者宜用低脂及低胆固醇饮食。严禁烟酒和刺激性食物。控制水份。 要经常注意心律和心率的变化。对正常窦性心律病人,用测脉率即可医学教育|网搜集;如有心房颤动的病人,可通过听诊器来测量心率。发觉病情有异常变化,应立即送医院治疗。心力衰竭病人应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刺激,要节欲或避孕,病情严重者应遵医嘱暂禁妊娠,以防止心力衰竭发作。 气候转冷时要注意加强室内保暖措施,防止上呼吸道感染,减少发作诱因。 心力衰竭是心脏病的危重表现。心脏病的重要特点是病情变化快,且有并发症的突然死亡的意外,故必须严密观察病情。如出现急性心力衰竭症状:突然呼吸困难,不能平卧;或急性肺水肿症状:气急、紫绀、粉红色泡沫状痰、两肺布满湿性罗音,应及时送医院抢救。家属应学会识别上述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