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板精馏塔
实验指导书
1
筛板精馏塔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筛板精馏塔及其附属设备的基本结构,掌握精馏过程的基本操作方法。 2. 学会判断系统达到稳定的方法,掌握测定塔顶、塔釜溶液浓度的实验方法。 3. 学习测定精馏塔全塔效率的实验方法,研究回流比对精馏塔分离效率的影响。
二.基本原理
1.全塔效率ET
全塔效率又称总板效率,是指达到指定分离效果所需理论板数与实际板数的比值,即
ET
NT1NP
(8-1)
式中,NT-完成一定分离任务所需的理论塔板数,包括蒸馏釜;
NP-完成一定分离任务所需的实际塔板数,本装置NP=10。
全塔效率简单地反映了整个塔内塔板的平均效率,说明了塔板结构、物性系数、操作状况对塔分离能力的影响。对于塔内所需理论塔板数NT,可由已知的双组分物系平衡关系,以及实验中测得的塔顶、塔釜出液的组成,回流比R和热状况q等,用图解法求得。
2. 图解法求理论塔板数NT
图解法又称麦卡勃-蒂列(McCabe-Thiele)法,简称M-T法,其原理与逐板计算法完全相同,只是将逐板计算过程在y-x图上直观地表示出来。
精馏段的操作线方程为:
yn1
RR1
xn
xDR1
(8-2)
式中, yn1-精馏段第n+1块塔板上升的蒸汽组成,摩尔分数; xn-精馏段第n块塔板下流的液体组成,摩尔分数;
xD-塔顶溜出液的液体组成,摩尔分数; -泡点回流下的回流比。
2
提馏段的操作线方程为:
ym1
L
'
'
LW
xm
WxWLW
'
(8-3)
式中,ym1-提馏段第m+1块塔板上升的蒸汽组成,摩尔分数;
xm-提馏段第m块塔板下流的液体组成,摩尔分数; xW-塔底釜液的液体组成,摩尔分数; L-提馏段内下流的液体量,kmol/s;
'
-釜液流量,kmol/s。 加料线(q线)方程可表示为: y
qq1
x
xFq1
(8-4)
其中,
式中,q-进料热状况参数;
q1
cpF(tStF)
rF
(8-5)
rF-进料液组成下的汽化潜热,kJ/kmol; tS-进料液的泡点温度,℃; tF-进料液温度,℃;
cpF-进料液在平均温度 的比热容,kJ/(kmol ℃);
(cpF可由两种方法计算:①在定性温度下分别查酒精和水的热容,按比例求混合物的cpF;② ,α和β为附表一中比热容的值。)
xF-进料液组成,摩尔分数。
回流比R的确定: R
LD
(8-6)
式中, -回流液量,kmol/s;
-馏出液量,kmol/s。
式(8-6)只适用于泡点下回流时的情况,而实际操作时为了保证上升气流能完全冷凝,冷却水量一般都比较大,回流液温度往往低于泡点温度,即冷液回流。
3
如图8-2所示,从全凝器出来的温度为tR、流量为L的液体回流进入塔顶第一块板,由于回流温度低于第一块塔板上的液相温度,离开第一块塔板的一部分上升蒸汽将被冷凝成液体,这样,塔内的实际流量将大于塔外回流量。
图8-2塔顶回流示意图
对第一块板作物料、热量衡算:
V1L1V2L V1IV1L1IL
1V2VI2
L L I 对式(8-9)、式(8-10)整理、化简后,近似可得: Lcp(t1LtR)
1L[1r
] 即实际回流比: R11
LD
L[1
cp(t1LtR)
R1 ]
D
式中,V1、V2-离开第1、2块板的气相摩尔流量,kmol/s; L1-塔内实际液流量,kmol/s;
IV1、IV2、IL1、IL-指对应V1、V2、L1、下的焓值,kJ/kmol;
-回流液组成下的汽化潜热,kJ/kmol;
cp-回流液在t1L与tR平均温度下的平均比热容,kJ/(kmol℃)。
部分回流操作时,如图8-3,图解法的主要步骤为:
4
8-7)
8-8)
8-9)
(8-10)
(8-11)
( ( (
A. 根据物系和操作压力在y-x图上作出相平衡曲线,并画出对角线作为辅助线; B. 在x轴上定出x=xD、xF、xW三点,依次通过这三点作垂线分别交对角线于点a、f、b; C. 在y轴上定出yC=xD/(R+1)的点c,连接a、c作出精馏段操作线;
D. 由进料热状况求出q线的斜率q/(q-1),过点f作出q线交精馏段操作线于点d; E. 连接点d、b作出提馏段操作线;
F. 从点a开始在平衡线和精馏段操作线之间画阶梯,当梯级跨过点d时,就改在平衡线和提馏
段操作线之间画阶梯,直至梯级跨过点b为止;
G. 所画的总阶梯数就是全塔所需的理论踏板数(包含再沸器),跨过点d的那块板就是加料板,
其上的阶梯数为精馏段的理论塔板数。
图8-3部分回流时理论板数的确定
三.实验装置和流程
本实验装置的主体设备是筛板精馏塔,配套的有加料系统、回流系统、产品出料管路、残液出料管路、进料泵和一些测量、控制仪表。
筛板塔主要结构参数:塔内径D=68mm,厚度=2mm,塔节764,塔板数N=10块,板间距HT=100mm。加料位置由下向上起数第4块和第6块。降液管采用弓形,齿形堰,堰长56mm,堰高7.3mm,齿深4.6mm,齿数9个。降液管底隙4.5mm。筛孔直径d0=1.5mm,正三角形排列,孔间距t=5mm,开孔数为74个。塔釜为内电加热式,加热功率2.5kW,有效容积为10L。塔顶冷凝器、塔釜换热器均为盘管式。
本实验料液为乙醇水溶液,釜内液体由电加热器产生蒸汽逐板上升,经与各板上的液体传质后,进入盘管式换热器壳程,冷凝成液体后再从集液器流出,一部分作为回流液从塔顶流入塔内,另一部
5
分作为产品馏出,进入产品贮罐;残液经釜液转子流量计流入釜液贮罐。精馏过程如图8-4所示。
1-塔釜;2-电加热器;3-塔釜排液口;4-塔节;5-玻璃视镜;6-不凝性气体出口;
7-冷却水进口;8-冷却水出口;9-冷却水流量计;10-塔顶回流流量计;11-塔顶出料液流量计; 12-塔顶出料取样口; 13-进料阀; 14-换热器; 15-进料液取样口; 16-塔釜残液流量计; 17-进料液流量计;18-产品灌;19-残液灌;20-原料灌;21-进料泵;22-排空阀;23-排液阀;
图8-4 筛板塔精馏塔实验装置图
四.实验步骤与注意事项
本实验的主要操作步骤如下: 1.全回流
(1) 配制浓度10%~20%(体积百分比)的料液加入贮罐中,打开进料管路上的阀门,由进料泵将
料液打入塔釜,观察塔釜液位计高度,进料至釜容积的2/3处。进料是可以打开进料旁路的闸阀,加快进料速度。
6
(2) 关进料泵,关闭塔身进料管路上的阀门,启动电加热管电源,逐步增加加热电压(从50V逐
渐加大到100V、150V、220V),使塔釜温度缓慢上升(因塔中部玻璃部分较为脆弱,若加热过快玻璃极易碎裂,使整个精馏塔报废,故升温过程应尽可能缓慢)。
(3) 当塔釜温度升到70ºC,打开塔顶冷凝器的冷却水,调节合适冷凝量(约80 m3/h),并关闭
塔顶出料管路,使整塔处于全回流状态。
2. 部分回流
(1)在储料罐中配制一定浓度的乙醇水溶液(约10~20%)。
(2)待塔全回流操作稳定时,打开进料泵和进料阀,调节进料量至适当的流量(4 L/h)。 (3)控制塔顶回流和出料两转子流量计,调节回流比R=2。其中L=4 L/h;D=2 L/h。 (4)打开塔釜残液流量计,调节至适当流量(2 L/h)。
(5)当塔顶、塔内温度读数以及流量都稳定后即可取样。(其中控制面板上CH01为塔釜温度读数;CH02为塔顶回流温度;CH03为进料温度;CH04至CH12为由上至下塔身各测温点的温度。) 3.取样与分析
(1) 进料、塔顶、塔釜从各相应的取样阀放出。
(2) 将取样液放在量筒中,用温度计和酒精计分别测定样品温度和此温度下的酒精体积分数。 (3) 将测量温度下的酒精的体积分数换算成20ºC下的体积分数和密度(查酒精计温度浓度换算表),再换算成摩尔分数。
(4)用各转子流量计测量酒精溶液的体积流量,需用以下公式转换成实际流量。 其中,V
示值
--------转子流量计刻度值
ρ水------------标定时20ºC水的密度(998.2 kg/m3)
ρf----------------转子材料的密度(不锈钢转子密度约为:7900kg/m3) V
酒精
、ρ
酒精
----------实际工作时酒精溶液流量、密度。(ρ
酒精
可由酒精溶液密度温度和体积浓
度关系表查出)
4.注意事项
(1)塔顶放空阀一定要打开,否则容易因塔内压力过大导致危险。
(2)料液一定要加到设定液位2/3处方可打开加热管电源,否则塔釜液位过低会使电加热丝露出
干烧致坏。
(3)如果实验中塔板温度有明显偏差,是由于所测定的温度不是气相温度,而是气液混合的温度。
7
五.实验记录及数据处理
连续式精馏塔实验记录表
塔型及规格: 塔板数: 物系:
实验日期: 进料温度: 塔顶温度: 塔釜温度:
8
五.实验报告
1.将塔顶、塔底温度和组成,以及各流量计读数等原始数据列表。 2.图解法计算部分回流时理论板数,计算最小回流比。 3.计算全塔效率。
4. 分析并讨论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
六.思考题
1. 测定全回流和部分回流总板效率与单板效率时各需测几个参数?取样位置在何处?
2.全回流时测得板式塔上第n、n-1层液相组成后,如何求得xn* ,部分回流时,又如何求xn*? 3.在全回流时,测得板式塔上第n、n-1层液相组成后,能否求出第n层塔板上的以气相组成变
化表示的单板效率?
4.查取进料液的汽化潜热时定性温度取何值? 5.若测得单板效率超过100%,作何解释?
6.试分析实验结果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提出改进意见。
9
算:
式中:
——比热
[kcal/kg·℃] x——乙醇的重量百分数[%] t—— 温度
[℃] 乙醇-水溶液的汽化潜热可用以下回归方程计算:
式
中: r——汽化潜热[kcal/kg] x——乙醇的质量百分数[%] 注意:1cal=4.1868J,公式中的x不是代入小数形式的,要代入百分数形式
10
筛板精馏塔
实验指导书
1
筛板精馏塔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筛板精馏塔及其附属设备的基本结构,掌握精馏过程的基本操作方法。 2. 学会判断系统达到稳定的方法,掌握测定塔顶、塔釜溶液浓度的实验方法。 3. 学习测定精馏塔全塔效率的实验方法,研究回流比对精馏塔分离效率的影响。
二.基本原理
1.全塔效率ET
全塔效率又称总板效率,是指达到指定分离效果所需理论板数与实际板数的比值,即
ET
NT1NP
(8-1)
式中,NT-完成一定分离任务所需的理论塔板数,包括蒸馏釜;
NP-完成一定分离任务所需的实际塔板数,本装置NP=10。
全塔效率简单地反映了整个塔内塔板的平均效率,说明了塔板结构、物性系数、操作状况对塔分离能力的影响。对于塔内所需理论塔板数NT,可由已知的双组分物系平衡关系,以及实验中测得的塔顶、塔釜出液的组成,回流比R和热状况q等,用图解法求得。
2. 图解法求理论塔板数NT
图解法又称麦卡勃-蒂列(McCabe-Thiele)法,简称M-T法,其原理与逐板计算法完全相同,只是将逐板计算过程在y-x图上直观地表示出来。
精馏段的操作线方程为:
yn1
RR1
xn
xDR1
(8-2)
式中, yn1-精馏段第n+1块塔板上升的蒸汽组成,摩尔分数; xn-精馏段第n块塔板下流的液体组成,摩尔分数;
xD-塔顶溜出液的液体组成,摩尔分数; -泡点回流下的回流比。
2
提馏段的操作线方程为:
ym1
L
'
'
LW
xm
WxWLW
'
(8-3)
式中,ym1-提馏段第m+1块塔板上升的蒸汽组成,摩尔分数;
xm-提馏段第m块塔板下流的液体组成,摩尔分数; xW-塔底釜液的液体组成,摩尔分数; L-提馏段内下流的液体量,kmol/s;
'
-釜液流量,kmol/s。 加料线(q线)方程可表示为: y
qq1
x
xFq1
(8-4)
其中,
式中,q-进料热状况参数;
q1
cpF(tStF)
rF
(8-5)
rF-进料液组成下的汽化潜热,kJ/kmol; tS-进料液的泡点温度,℃; tF-进料液温度,℃;
cpF-进料液在平均温度 的比热容,kJ/(kmol ℃);
(cpF可由两种方法计算:①在定性温度下分别查酒精和水的热容,按比例求混合物的cpF;② ,α和β为附表一中比热容的值。)
xF-进料液组成,摩尔分数。
回流比R的确定: R
LD
(8-6)
式中, -回流液量,kmol/s;
-馏出液量,kmol/s。
式(8-6)只适用于泡点下回流时的情况,而实际操作时为了保证上升气流能完全冷凝,冷却水量一般都比较大,回流液温度往往低于泡点温度,即冷液回流。
3
如图8-2所示,从全凝器出来的温度为tR、流量为L的液体回流进入塔顶第一块板,由于回流温度低于第一块塔板上的液相温度,离开第一块塔板的一部分上升蒸汽将被冷凝成液体,这样,塔内的实际流量将大于塔外回流量。
图8-2塔顶回流示意图
对第一块板作物料、热量衡算:
V1L1V2L V1IV1L1IL
1V2VI2
L L I 对式(8-9)、式(8-10)整理、化简后,近似可得: Lcp(t1LtR)
1L[1r
] 即实际回流比: R11
LD
L[1
cp(t1LtR)
R1 ]
D
式中,V1、V2-离开第1、2块板的气相摩尔流量,kmol/s; L1-塔内实际液流量,kmol/s;
IV1、IV2、IL1、IL-指对应V1、V2、L1、下的焓值,kJ/kmol;
-回流液组成下的汽化潜热,kJ/kmol;
cp-回流液在t1L与tR平均温度下的平均比热容,kJ/(kmol℃)。
部分回流操作时,如图8-3,图解法的主要步骤为:
4
8-7)
8-8)
8-9)
(8-10)
(8-11)
( ( (
A. 根据物系和操作压力在y-x图上作出相平衡曲线,并画出对角线作为辅助线; B. 在x轴上定出x=xD、xF、xW三点,依次通过这三点作垂线分别交对角线于点a、f、b; C. 在y轴上定出yC=xD/(R+1)的点c,连接a、c作出精馏段操作线;
D. 由进料热状况求出q线的斜率q/(q-1),过点f作出q线交精馏段操作线于点d; E. 连接点d、b作出提馏段操作线;
F. 从点a开始在平衡线和精馏段操作线之间画阶梯,当梯级跨过点d时,就改在平衡线和提馏
段操作线之间画阶梯,直至梯级跨过点b为止;
G. 所画的总阶梯数就是全塔所需的理论踏板数(包含再沸器),跨过点d的那块板就是加料板,
其上的阶梯数为精馏段的理论塔板数。
图8-3部分回流时理论板数的确定
三.实验装置和流程
本实验装置的主体设备是筛板精馏塔,配套的有加料系统、回流系统、产品出料管路、残液出料管路、进料泵和一些测量、控制仪表。
筛板塔主要结构参数:塔内径D=68mm,厚度=2mm,塔节764,塔板数N=10块,板间距HT=100mm。加料位置由下向上起数第4块和第6块。降液管采用弓形,齿形堰,堰长56mm,堰高7.3mm,齿深4.6mm,齿数9个。降液管底隙4.5mm。筛孔直径d0=1.5mm,正三角形排列,孔间距t=5mm,开孔数为74个。塔釜为内电加热式,加热功率2.5kW,有效容积为10L。塔顶冷凝器、塔釜换热器均为盘管式。
本实验料液为乙醇水溶液,釜内液体由电加热器产生蒸汽逐板上升,经与各板上的液体传质后,进入盘管式换热器壳程,冷凝成液体后再从集液器流出,一部分作为回流液从塔顶流入塔内,另一部
5
分作为产品馏出,进入产品贮罐;残液经釜液转子流量计流入釜液贮罐。精馏过程如图8-4所示。
1-塔釜;2-电加热器;3-塔釜排液口;4-塔节;5-玻璃视镜;6-不凝性气体出口;
7-冷却水进口;8-冷却水出口;9-冷却水流量计;10-塔顶回流流量计;11-塔顶出料液流量计; 12-塔顶出料取样口; 13-进料阀; 14-换热器; 15-进料液取样口; 16-塔釜残液流量计; 17-进料液流量计;18-产品灌;19-残液灌;20-原料灌;21-进料泵;22-排空阀;23-排液阀;
图8-4 筛板塔精馏塔实验装置图
四.实验步骤与注意事项
本实验的主要操作步骤如下: 1.全回流
(1) 配制浓度10%~20%(体积百分比)的料液加入贮罐中,打开进料管路上的阀门,由进料泵将
料液打入塔釜,观察塔釜液位计高度,进料至釜容积的2/3处。进料是可以打开进料旁路的闸阀,加快进料速度。
6
(2) 关进料泵,关闭塔身进料管路上的阀门,启动电加热管电源,逐步增加加热电压(从50V逐
渐加大到100V、150V、220V),使塔釜温度缓慢上升(因塔中部玻璃部分较为脆弱,若加热过快玻璃极易碎裂,使整个精馏塔报废,故升温过程应尽可能缓慢)。
(3) 当塔釜温度升到70ºC,打开塔顶冷凝器的冷却水,调节合适冷凝量(约80 m3/h),并关闭
塔顶出料管路,使整塔处于全回流状态。
2. 部分回流
(1)在储料罐中配制一定浓度的乙醇水溶液(约10~20%)。
(2)待塔全回流操作稳定时,打开进料泵和进料阀,调节进料量至适当的流量(4 L/h)。 (3)控制塔顶回流和出料两转子流量计,调节回流比R=2。其中L=4 L/h;D=2 L/h。 (4)打开塔釜残液流量计,调节至适当流量(2 L/h)。
(5)当塔顶、塔内温度读数以及流量都稳定后即可取样。(其中控制面板上CH01为塔釜温度读数;CH02为塔顶回流温度;CH03为进料温度;CH04至CH12为由上至下塔身各测温点的温度。) 3.取样与分析
(1) 进料、塔顶、塔釜从各相应的取样阀放出。
(2) 将取样液放在量筒中,用温度计和酒精计分别测定样品温度和此温度下的酒精体积分数。 (3) 将测量温度下的酒精的体积分数换算成20ºC下的体积分数和密度(查酒精计温度浓度换算表),再换算成摩尔分数。
(4)用各转子流量计测量酒精溶液的体积流量,需用以下公式转换成实际流量。 其中,V
示值
--------转子流量计刻度值
ρ水------------标定时20ºC水的密度(998.2 kg/m3)
ρf----------------转子材料的密度(不锈钢转子密度约为:7900kg/m3) V
酒精
、ρ
酒精
----------实际工作时酒精溶液流量、密度。(ρ
酒精
可由酒精溶液密度温度和体积浓
度关系表查出)
4.注意事项
(1)塔顶放空阀一定要打开,否则容易因塔内压力过大导致危险。
(2)料液一定要加到设定液位2/3处方可打开加热管电源,否则塔釜液位过低会使电加热丝露出
干烧致坏。
(3)如果实验中塔板温度有明显偏差,是由于所测定的温度不是气相温度,而是气液混合的温度。
7
五.实验记录及数据处理
连续式精馏塔实验记录表
塔型及规格: 塔板数: 物系:
实验日期: 进料温度: 塔顶温度: 塔釜温度:
8
五.实验报告
1.将塔顶、塔底温度和组成,以及各流量计读数等原始数据列表。 2.图解法计算部分回流时理论板数,计算最小回流比。 3.计算全塔效率。
4. 分析并讨论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
六.思考题
1. 测定全回流和部分回流总板效率与单板效率时各需测几个参数?取样位置在何处?
2.全回流时测得板式塔上第n、n-1层液相组成后,如何求得xn* ,部分回流时,又如何求xn*? 3.在全回流时,测得板式塔上第n、n-1层液相组成后,能否求出第n层塔板上的以气相组成变
化表示的单板效率?
4.查取进料液的汽化潜热时定性温度取何值? 5.若测得单板效率超过100%,作何解释?
6.试分析实验结果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提出改进意见。
9
算:
式中:
——比热
[kcal/kg·℃] x——乙醇的重量百分数[%] t—— 温度
[℃] 乙醇-水溶液的汽化潜热可用以下回归方程计算:
式
中: r——汽化潜热[kcal/kg] x——乙醇的质量百分数[%] 注意:1cal=4.1868J,公式中的x不是代入小数形式的,要代入百分数形式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