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幼儿常见的几种传染病症状及预防措施
一、流行性感冒 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孩子从感染病毒到发生症状,潜伏期为数小时到2天不等。流感病毒的特点是容易变异,通过不断的变异产生新的病毒株,感染力极强,容易发生大规模流行,其症状比普通感冒严重的多。
防治对策 儿童是流感的易感人群,春季也应该注意防寒保暖,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春天,家长和孩子尽量不要到人口稠密的公共场所进行体育锻炼。有条件的,最好提前给孩子接种流感疫苗。
二、麻疹 俗称“疹子”或“痧子”,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与麻疹病人的直接接触也容易感染。麻疹多发于六个月至五岁的儿童。麻疹病毒经呼吸道侵入人体发生状况,潜伏期为6—18天。
防治对策 按免疫系统接种麻疹疫苗,是预防的主要措施。但对于体质较弱或没有接种过的孩子,接触患儿后,可酌情肌肉注射丙种球蛋白。单纯患儿不必住院,根据医嘱在家隔离治疗即可。患儿从发病至出疹5天,但家长要警惕麻疹并发喉炎,肺炎,脑炎,营养障碍等并发症,一旦发现,立即联系医生。
三、风疹 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传染病,通过直接接触传染所致。从传染到发病,潜伏期为10—12天。
防治对策 给易感儿童注射疫苗。患儿在发热期间应卧床休息,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应用清热解毒的中药治疗比较好。如出现头痛,嗜睡,抽风,高烧不退,吐,或有心悸,胸痛,乏力,精神萎靡等严重情况,应警惕是否并发脑炎,心肌炎。此外,还可能并发肝炎,血小板减少等,应立即到医院检查治疗。
四、水痘 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与患者直接接触或通过呼吸道传染。出生6个月以上的婴儿到学龄前后都容易发生传染。潜伏期为半个月。
防治对策 接种疫苗可或持久的免疫力,身体虚弱,免疫力低下或正在用肾上腺激素的孩子,尽可能避免接触患儿。水痘的家庭护理非常重要。症状较轻的多采用对症治疗,高热、瘙痒明显的,则采取退热措施,适量应用抗组胺药物或镇静剂,以保证孩子睡眠,防止过度抓挠,损伤皮肤,继发感染,水疱破溃局部可
以涂龙胆紫。如水疱破溃有黄色痂皮,则表示已继发感染,须加用抗生素。患儿必须隔离至全部疱疹结痂。
五、流行性腮腺炎 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水沫传播。任何年龄都可能传播此病,已3—15岁儿童多见。潜伏期为15—25天。
防治对策 接种疫苗,家庭居室要经常打开门窗换气,幼儿园采用紫外线照射。对患儿要加强护理,防止并发症。患儿宜卧床休息,进食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食物。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板蓝根冲剂,或中药汤剂都不错。
六、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每年春季多发,大多数患者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患者无发热,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潜伏期为2-10天,平均3-5天,病程一般为7-10天。春季家长可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的手心、脚心等皮肤和口腔有无异常,注意孩子体温变化。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绝大多数患者可自愈,一般愈后良好。
预防措施: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让孩子休息好,适当晒太阳,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家庭成员的衣服、被褥要在阳光下曝晒,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家长平时要多注意观察孩子身体状况的变化,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表现,尽早带孩子到医院就诊。
七、猩红热 是春季高发的传染病,多见与幼儿。猩红热又名烂喉痧,是由一种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此病潜伏期一般在2~4天,病人起病急骤,初起怕冷,发烧38~40℃左右,咽部疼痛,舌呈杨梅状、头疼、呕吐,经3 ~7 天,可见弥漫性猩红色点疹,好象受冷时常见的鸡皮肤,但不是白色而是红色,点疹间隔或呈红晕,或有细微的正常皮肤,压之退色。少数病人可引起肾炎、风湿热等症皮疹保持几小时或1~2天后逐渐消退,以后有脱屑。 预防措施:隔离病儿,病室用具要用消毒水清洗,室内通风换气,对与病人有密切接触的小儿,须给予药物预防。目前,一般采用肌肉注射青霉素或口服磺胺药物。治疗时病室要安静、清洁、通气,病孩吃流质食物,用温盐水嗽口,青霉素
为特效治疗药物。患儿的护理很重要。居室婴保持干净,阳光充足。患儿最好不要卧床休息,进食流食,多喝水。还要注意口腔卫生,加强皮肤护理。
春季幼儿常见的几种传染病症状及预防措施
一、流行性感冒 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孩子从感染病毒到发生症状,潜伏期为数小时到2天不等。流感病毒的特点是容易变异,通过不断的变异产生新的病毒株,感染力极强,容易发生大规模流行,其症状比普通感冒严重的多。
防治对策 儿童是流感的易感人群,春季也应该注意防寒保暖,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春天,家长和孩子尽量不要到人口稠密的公共场所进行体育锻炼。有条件的,最好提前给孩子接种流感疫苗。
二、麻疹 俗称“疹子”或“痧子”,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与麻疹病人的直接接触也容易感染。麻疹多发于六个月至五岁的儿童。麻疹病毒经呼吸道侵入人体发生状况,潜伏期为6—18天。
防治对策 按免疫系统接种麻疹疫苗,是预防的主要措施。但对于体质较弱或没有接种过的孩子,接触患儿后,可酌情肌肉注射丙种球蛋白。单纯患儿不必住院,根据医嘱在家隔离治疗即可。患儿从发病至出疹5天,但家长要警惕麻疹并发喉炎,肺炎,脑炎,营养障碍等并发症,一旦发现,立即联系医生。
三、风疹 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传染病,通过直接接触传染所致。从传染到发病,潜伏期为10—12天。
防治对策 给易感儿童注射疫苗。患儿在发热期间应卧床休息,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应用清热解毒的中药治疗比较好。如出现头痛,嗜睡,抽风,高烧不退,吐,或有心悸,胸痛,乏力,精神萎靡等严重情况,应警惕是否并发脑炎,心肌炎。此外,还可能并发肝炎,血小板减少等,应立即到医院检查治疗。
四、水痘 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与患者直接接触或通过呼吸道传染。出生6个月以上的婴儿到学龄前后都容易发生传染。潜伏期为半个月。
防治对策 接种疫苗可或持久的免疫力,身体虚弱,免疫力低下或正在用肾上腺激素的孩子,尽可能避免接触患儿。水痘的家庭护理非常重要。症状较轻的多采用对症治疗,高热、瘙痒明显的,则采取退热措施,适量应用抗组胺药物或镇静剂,以保证孩子睡眠,防止过度抓挠,损伤皮肤,继发感染,水疱破溃局部可
以涂龙胆紫。如水疱破溃有黄色痂皮,则表示已继发感染,须加用抗生素。患儿必须隔离至全部疱疹结痂。
五、流行性腮腺炎 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水沫传播。任何年龄都可能传播此病,已3—15岁儿童多见。潜伏期为15—25天。
防治对策 接种疫苗,家庭居室要经常打开门窗换气,幼儿园采用紫外线照射。对患儿要加强护理,防止并发症。患儿宜卧床休息,进食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食物。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板蓝根冲剂,或中药汤剂都不错。
六、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每年春季多发,大多数患者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患者无发热,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潜伏期为2-10天,平均3-5天,病程一般为7-10天。春季家长可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的手心、脚心等皮肤和口腔有无异常,注意孩子体温变化。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绝大多数患者可自愈,一般愈后良好。
预防措施: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让孩子休息好,适当晒太阳,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家庭成员的衣服、被褥要在阳光下曝晒,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家长平时要多注意观察孩子身体状况的变化,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表现,尽早带孩子到医院就诊。
七、猩红热 是春季高发的传染病,多见与幼儿。猩红热又名烂喉痧,是由一种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此病潜伏期一般在2~4天,病人起病急骤,初起怕冷,发烧38~40℃左右,咽部疼痛,舌呈杨梅状、头疼、呕吐,经3 ~7 天,可见弥漫性猩红色点疹,好象受冷时常见的鸡皮肤,但不是白色而是红色,点疹间隔或呈红晕,或有细微的正常皮肤,压之退色。少数病人可引起肾炎、风湿热等症皮疹保持几小时或1~2天后逐渐消退,以后有脱屑。 预防措施:隔离病儿,病室用具要用消毒水清洗,室内通风换气,对与病人有密切接触的小儿,须给予药物预防。目前,一般采用肌肉注射青霉素或口服磺胺药物。治疗时病室要安静、清洁、通气,病孩吃流质食物,用温盐水嗽口,青霉素
为特效治疗药物。患儿的护理很重要。居室婴保持干净,阳光充足。患儿最好不要卧床休息,进食流食,多喝水。还要注意口腔卫生,加强皮肤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