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科举考试可以"提前"贿赂主考官?

115、传遍朋友圈的《破窑赋》到底是个什么鬼?

吕蒙正,字圣功,北宋初年宰相。据说,他在太子太师位上,作《破窑赋》以教育青春年少、目中无人的太子(后来的宋真宗)。之所以叫《破窑赋》,是因为他曾经和寇准一起在破窑读书,体会了人间冷暖。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朋友圈里开始流传这篇文章,很多人将其视作神文。我也读了,但没读出神奇的哪里?不过感兴趣的你可以读一读。以下便是全文,而且是我认为最好的版本。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鸡两翼,飞不过鸦。马有千里之遥,非人力而往;人有凌云之志,非时运而不达。

盖闻:人生在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文章盖世,孔子厄于陈邦;武略超群,太公钓于渭水。颜渊命短,殊非凶恶之徒;盗跖年长,岂是善良之辈。尧帝明圣,却生不肖之儿;瞽叟愚顽,反生大孝之子。张良原是布衣,萧何称谓县吏。晏子身无五尺,封作齐国宰相;孔明卧居草庐,能作蜀汉军师。楚霸虽雄,败于乌江自刎;汉王虽弱,竟有万里江山。李广有射虎之威,到老无封;冯唐有乘龙之才,一生不遇。韩信未遇之时,无一日三餐,及至遇行,腰悬三尺玉印,一旦时衰,死于阴人之手。

有先贫而后富,有老壮而少衰。满腹文章,白发竟然不中;才疏学浅,少年及第登科。深院宫娥,运退反为妓妾;风流妓女,时来配作夫人。

青春美女,却招愚蠢之夫;俊秀郎君,反配粗丑之妇。蛟龙未遇,潜水于鱼鳖之间;君子失时,拱手于小人之侧。衣服虽破,常存仪礼之容;面带忧愁,每抱怀安之量。时遭不遇,只宜安贫守份;心若不欺,必然扬眉吐气。初贫君子,天然骨骼生成;乍富小人,不脱贫寒肌体。

天不得时,日月无光;地不得时,草木不生;水不得时,风浪不平;人不得时,利运不通。注福注禄,命里已安排定。人若不依根基八字,岂能为卿为相?

吾昔寓居洛阳,朝求僧餐,暮宿破窖,思衣不可遮其体,思食不可济其饥,上人憎,下人厌,人道我贱,非我不弃也。今居朝堂,官至极品,位置三公,身虽鞠躬于一人之下,而列职于千万人之上,有挞百僚之杖,有斩鄙吝之剑,思衣而有罗锦千箱,思食而有珍馐百味,出则壮士执鞭,入则佳人捧觞,上人宠,下人拥。人道我贵,非我之能也,此乃时也、运也、命也。

嗟呼!人生在世,富贵不可尽用,贫贱不可自欺,听由天地循环,周而复始焉。

编注

《破窑赋》相传是北宋大臣吕蒙正的作品。相传此赋是作者为了劝诫太子而创作的。作者以自己从贫苦到富贵的经历,并列举了历史上诸多名人的起伏命运,来说明一种自然循环透出的是人生命运和天地自然变化循环的思想。目前有多个版本,真伪难辨。

116、唐朝科举考试可以“提前”贿赂主考官?

唐代的科举考试允许考生在考试前后拜访考官。这种拜访也并非是拉关系走后门。通过这种拜访,考生可以展示自己在考场没有展示出来的才能,而考官也能更全面地了解考生的才能和品德。

现在流传下来的一些经典诗歌就是当时考生送给考官的“见面礼”。比如朱庆馀的这首《闺意》: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这首诗是写给当时的考官张籍的。表面上说的是一个新娘子要拜见公公婆婆的事。新娘子大清早起来梳妆,为了给老人一个好印象,就先问夫君,我画的这个妆漂不漂亮!

表面看这和考试完全不搭边。但这其实正是这位考生的高明之处。他把自己比喻成新媳妇,将主考官张籍比喻成公婆。“画眉深浅入时无?”的意思是“您对我考场的表现是否满意”?

张籍看了这首诗,非常赞赏。也提笔写了一首诗作为回复: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结合朱庆馀的《闺意》,这首诗的寓意就很清楚了。

之后,朱庆馀真的考取了进士。历史并没有过多地记住朱庆馀的功名,但这首诗和这段考场趣闻,却一直流传下来。向我们展示出大唐的文化姿态。

上一期:为何贫民出身的皇帝更喜欢杀功臣? ︳史海遗珠31

打赏证

姓名:冯玄一

职务:史海遗珠作者

工号:周二

115、传遍朋友圈的《破窑赋》到底是个什么鬼?

吕蒙正,字圣功,北宋初年宰相。据说,他在太子太师位上,作《破窑赋》以教育青春年少、目中无人的太子(后来的宋真宗)。之所以叫《破窑赋》,是因为他曾经和寇准一起在破窑读书,体会了人间冷暖。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朋友圈里开始流传这篇文章,很多人将其视作神文。我也读了,但没读出神奇的哪里?不过感兴趣的你可以读一读。以下便是全文,而且是我认为最好的版本。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鸡两翼,飞不过鸦。马有千里之遥,非人力而往;人有凌云之志,非时运而不达。

盖闻:人生在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文章盖世,孔子厄于陈邦;武略超群,太公钓于渭水。颜渊命短,殊非凶恶之徒;盗跖年长,岂是善良之辈。尧帝明圣,却生不肖之儿;瞽叟愚顽,反生大孝之子。张良原是布衣,萧何称谓县吏。晏子身无五尺,封作齐国宰相;孔明卧居草庐,能作蜀汉军师。楚霸虽雄,败于乌江自刎;汉王虽弱,竟有万里江山。李广有射虎之威,到老无封;冯唐有乘龙之才,一生不遇。韩信未遇之时,无一日三餐,及至遇行,腰悬三尺玉印,一旦时衰,死于阴人之手。

有先贫而后富,有老壮而少衰。满腹文章,白发竟然不中;才疏学浅,少年及第登科。深院宫娥,运退反为妓妾;风流妓女,时来配作夫人。

青春美女,却招愚蠢之夫;俊秀郎君,反配粗丑之妇。蛟龙未遇,潜水于鱼鳖之间;君子失时,拱手于小人之侧。衣服虽破,常存仪礼之容;面带忧愁,每抱怀安之量。时遭不遇,只宜安贫守份;心若不欺,必然扬眉吐气。初贫君子,天然骨骼生成;乍富小人,不脱贫寒肌体。

天不得时,日月无光;地不得时,草木不生;水不得时,风浪不平;人不得时,利运不通。注福注禄,命里已安排定。人若不依根基八字,岂能为卿为相?

吾昔寓居洛阳,朝求僧餐,暮宿破窖,思衣不可遮其体,思食不可济其饥,上人憎,下人厌,人道我贱,非我不弃也。今居朝堂,官至极品,位置三公,身虽鞠躬于一人之下,而列职于千万人之上,有挞百僚之杖,有斩鄙吝之剑,思衣而有罗锦千箱,思食而有珍馐百味,出则壮士执鞭,入则佳人捧觞,上人宠,下人拥。人道我贵,非我之能也,此乃时也、运也、命也。

嗟呼!人生在世,富贵不可尽用,贫贱不可自欺,听由天地循环,周而复始焉。

编注

《破窑赋》相传是北宋大臣吕蒙正的作品。相传此赋是作者为了劝诫太子而创作的。作者以自己从贫苦到富贵的经历,并列举了历史上诸多名人的起伏命运,来说明一种自然循环透出的是人生命运和天地自然变化循环的思想。目前有多个版本,真伪难辨。

116、唐朝科举考试可以“提前”贿赂主考官?

唐代的科举考试允许考生在考试前后拜访考官。这种拜访也并非是拉关系走后门。通过这种拜访,考生可以展示自己在考场没有展示出来的才能,而考官也能更全面地了解考生的才能和品德。

现在流传下来的一些经典诗歌就是当时考生送给考官的“见面礼”。比如朱庆馀的这首《闺意》: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这首诗是写给当时的考官张籍的。表面上说的是一个新娘子要拜见公公婆婆的事。新娘子大清早起来梳妆,为了给老人一个好印象,就先问夫君,我画的这个妆漂不漂亮!

表面看这和考试完全不搭边。但这其实正是这位考生的高明之处。他把自己比喻成新媳妇,将主考官张籍比喻成公婆。“画眉深浅入时无?”的意思是“您对我考场的表现是否满意”?

张籍看了这首诗,非常赞赏。也提笔写了一首诗作为回复: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结合朱庆馀的《闺意》,这首诗的寓意就很清楚了。

之后,朱庆馀真的考取了进士。历史并没有过多地记住朱庆馀的功名,但这首诗和这段考场趣闻,却一直流传下来。向我们展示出大唐的文化姿态。

上一期:为何贫民出身的皇帝更喜欢杀功臣? ︳史海遗珠31

打赏证

姓名:冯玄一

职务:史海遗珠作者

工号:周二


相关文章

  • 宋代的科举制度跟唐朝的有什么不同?
  • 科举制度,首创于隋朝,确立于唐朝,鼎盛于宋朝,元朝时式微,明清又得复兴.尽管自隋唐至晚清,历代均推行科举取士,但具体制度又各有不同.那么宋朝的科举制与唐朝的又有什么差异呢? 从打破阶层固化的角度而言,跟隋唐时期相比,宋代科举有几项制度创新是 ...查看


  • 唐朝科举曾现"零录取":因奸臣李林甫妒贤嫉能|科举|零录取
  • 唐朝科举曾现"零录取":因奸臣李林甫妒贤嫉能 2015年07月17日 14:4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郭华悦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1人参与 1评论 核心提示:若要追根溯源的话,问题就出在李林甫身上. ...查看


  • 中国科举制度发展历程
  • 科举制度始于哪个朝代? 中国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 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 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 ...查看


  • 第13课 隋唐政治的新格局(学案)
  • 第13课 隋唐政治的新格局 学案 一. 学习目标 识记:①知道隋朝和唐朝的建立: ②三省六部制的内容和影响: ③科举制 理解:理解隋唐时期中央集权体制的进一步发展 二. 学习重点与难点: 1.重点:三省六部制与科举制 三. 学习过程: (一 ...查看


  • 古代科举轶事
  • 古代科举轶事 资料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 北京日报 时间: 2012-06-11 科举,是中国历史上独有的一种人才选拔制度.科举制对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民俗乃至民族性格的深刻广泛影响,很少有一种制度能够和它相比.比如,深深渗透到中 ...查看


  • 明清科举制度述略
  • 明清科举制度述略 (发布时间:2003年08月21日 ) 明清科举考试,其正式考试分三级进行即: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第一级 院试 院试,是正式科举考试的最低一级的考试.院试前还须经过两次预备性考试--县试和府试.这三次考试总称小考或童 ...查看


  • 秘闻!古人参加科举考试前也买"押题卷"
  • 秘闻!古人参加科举考试前也买"押题卷" 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最早始于隋炀帝,一千多年来科举考试为历代帝王选拔了难以计数的治国人才.历经朝代更迭,考试流程可为乡试.会试.殿试.从形式上来说,科举可以看成是古代中国的" ...查看


  • [科举制的创立]教案02
  •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导入新课: 师问:"我们在选拔班委和三好学生时要求很高,其中很重要一条必须成绩优良.有真才实学.良好成绩的取得与一次次的考试是分不开的.提到考试,我们每位同学都可谓是久经沙场的老将,我们知道考试是今天社会对人 ...查看


  • 武则天时期的选官制度
  • 武则天是我国古代唯一一位女皇帝,她在位期间重视官员的选举,她所选的官员大都有非凡的才干.武则天曾一连几天在洛成殿亲自测试贡举人,并曾命令把在吏部复试者的名字糊掉而进行暗考,开了后世"殿试"和"糊名"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