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业经济的改革措施

当前农业经济的改革措施

摘 要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农业承担着支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任务。我国的农业面临着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大任务和进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为加快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我国需要加强当前农业的改革措施。 关 键 词:当前农业 农村经济 发展 改革措施

一、发展进程和环境条件

1.1农业发展的主要成就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与发展,我国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计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基本实现,农村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一是实现了主要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多数农产品出现了阶段性、结构性、区域性供大于求。农产品供求关系的重大变化,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的突出成就,也是农业进入新阶段的主要标志。二是农村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发生了积极变化。非农产业占农村经济的比重不断提高。三是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农村集体土地第二轮家庭承包顺利完成,家庭承包经营制度进一步巩固[1];粮食、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农村税费改革开始起步,试点工作已取得成效。四是农业运行机制和经营方式创新取得积极进展[2]。农村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初步建立,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明显加快。五是农民基本解决了温饱,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些成就的取得,既为全国的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贡献,也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1.2当前农业发展的环境条件

进入二十一世纪,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际竞争激烈,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给我国带来新的发展机

遇和严峻挑战。

“十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将持续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总体是比较有利的。一是我国正处在对国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阶段,需要有更加稳固的农业做支撑,农业的基础地位将进一步得到重视和加强。二是随着我国人口的继续增加,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农产品的有效需求将继续增长。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还将给我国农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国际市场。农产品消费需求的潜力很大。三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将加快西部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步伐。四是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加快,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农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农业高新技术的发展及其产业化,将推动农业的进一步发展[3]。五是随着我国农村城镇化发展步伐的加快,农业人口将不断向城镇聚集,这既有利于农业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也为农业产业链条的延伸和农业规模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1.3当前主要农产品的需求分析

人口增加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将是影响农产品需求的关键因素。受上述因素影响,“十五”期间对农产品的需求呈平稳增长和结构不断优化的态势。粮食中口粮消费将会减少,饲料粮、加工专用粮的消费将有较大幅度增长。对畜产品和水产品的需求将会增加。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将进一步提高[4]。

二、农业经济发展任务

2.1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促进种植业和养殖业全面发展

在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不断提高的基础上,调整优化种植业,加快发展畜牧业和水产业,促进农业生产结构进一步合理化。

2.2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把提高农产品质量放在突出位置,根据市场需求,进一步优化农产品品种结构,大力改善农产品品质,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力争在“十五”期间我国农产品质量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满足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要,全面增强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实力[5]。

2.3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发挥地区比较优势

立足各地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抓住重点产业,逐步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带和产业群体[6]。把发展特色农业作为优化区域布局的重点来抓,形成规模,创出品牌,培育支柱产业,促进我国农业向区域化、专业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

2.4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农业的后续效益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立足现有加工能力的改组、改造,加快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开发,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持,使我国农产品加工水平有较大的提高,农产品加工业有一个大的发展。重点发展粮食、油料、肉类的精、深加工,把蔬菜、水果和奶类等产品的加工作为农产品加工业新的增长点[7]。

2.5不断提高乡镇企业发展水平和农村城镇化水平,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继续优化乡镇企业结构。按照" 积极扶持、合理规划、分类指导、依法管理" 的方针[8],引导乡镇企业继续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加快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体制创新,实现新的发展。

2.6大力促进农垦改革和发展,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做出示范

加快农垦体制改革步伐,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农垦经济管理体制、企业经营机制和社会保障体系。形成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所有制格局,建立比较完善的农业双层经营体制。切实发挥农垦在我国农业现代化、产业化经营过程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初步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的比重有较大提高,农业的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建立一大批具有特色和优势,规模大、水平高、实力强、在国内外市场有竞争力的产业化项目和龙头企业。第三产业的比重和质量有明显提高,经营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在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下,保持农垦经济适当的增长速度。

三、农业改革主要措施

3.1继续深化农村改革

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法制化建设,长期稳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在长期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和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探索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改革,采取转让、转包、入股、互换等多种形式,促进土地向种植大户、农业企业集中,发展规模经营,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根据粮棉生产和流通的新变化,按照市场取向继续深化粮棉流通体制改革。在试点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3.2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3.2.1培育支柱产业

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和市场条件,通过优化投资环境、强化扶持政策发展和培育龙头企业,带动支柱产业发展。引导企业、技术、产业向县城、中心镇和工业园区集中,发挥支柱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注重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3.2.2促进农村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落实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民间资本投向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清理和整合涉及农村非公有制企业的行政审批事项,简化环节、缩短时限,提高行政服务效率。进一步完善对农村中小企业的支持政策,进一步清理和规范涉企收费,切实减轻农村中小企业负担[9]。

3.2.3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已经出台实施的关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政策措施,围绕提高农民工就业能力、促进农民工就业,支持多种主体开展农民工培训,强化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采取财政支持、税收优惠、信贷优惠、信息服务等帮扶政策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3.3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把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来抓。贯彻落实农业部等八个部门《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的意见》,制定具体政策措施,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的发展。制定农业产业化经营中长期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明确国家支

持的主导产业和重点项目。各地应对区域性的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的开发、农产品基地的建设、龙头企业的培育等制定具体规划,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广泛吸收社会资本和国外资本,加快培育壮大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高科技、精深加工型龙头企业。加强对" 订单农业" 的指导,采取龙头企业建立农产品收购风险基金等办法,使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相互依存,共同发展[10]。

3.4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为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与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逐步建立起先进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高效率转化科研成果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全面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农业教育培训体系。 调整农业科研的方向和重点,在重视提高产量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从主要为农业生产服务,转向为生产、加工、销售的全过程服务,从资源消耗型技术开发为主转向资源节约型技术开发为主。以培育优质、高产、专用和适销对路的动植物新品种为重点,大力开发优质农牧渔业新品种。加强对农业产后加工、贮藏、保鲜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大力开发农产品加工技术和农业节本增效技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以提高农业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为重点,加强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加大农业技术的推广与普及力度。

3.5切实加强农业环境保护

切实加强对耕地、草原和水资源的保护,严格控制污染。加大北方草原和南方草山草坡的保护和建设力度,加快治理草原退化、沙化、碱化。完善渔业捕捞许可制度和养殖证制度,继续实施伏季休渔,合理养护海洋资源,保护渔业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大力加强西部地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监督管理,控制农业污染。继续开展农村能源建设和生态农业示范县建设。

3.6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

紧紧围绕农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农机化装备和生产结构,稳步提高农机化

装备水平,加快农机化服务市场化、社会化进程,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整体水平。继续稳步推进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在提高小麦生产机械化水平的同时,重点抓好水稻栽插、收获和玉米收获等关键环节机械化;积极发展经济作物、畜牧业、农产品加工机械化,推动棉花、大豆等作物的机械化,抓好种子清选、包衣等环节的机械化服务和粮食产地烘干,大力推进牧草生产机械化;因地制宜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及综合利用技术,加快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推广和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在有条件的地区逐步推进农用航空的发展[11]。不断建立健全农机化服务体系,加强农机化法规建设,争取相关政策支持,完善农机化标准体系,强化农机试验鉴定、质量监督和农机监理工作,不断创新机制,促进农业机械化健康快速发展。

四、发展前景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使国内农产品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并吸收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经验,建立产加销、农工商一体化的机制,改变农业生产与加工、贸易分割的管理体制。农业部门要管加工、贸易,要抓调查研究产业政策、市场信息、科技服务、依法治农、宏观调控、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提高农业整体素质与国际竞争能力。

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国国情和地区特点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产品市场体系和有效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初步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12]。

五、参考文献

[1]杨承训:《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下的合作社和家庭经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2]唐国强 , 李志平等:《加快构建农技推广服务新体系》 ,江苏农业网.

[3]农业部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建设规划.

[4]樊纲.渐进改革的政治经济学分析[M ].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91-96.

[5] 刘易斯,《发展计划》 ,何宝玉翻译,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1.

[6]世界银行,《共享增长的收入》 ,中国财经出版社,1998.

[7]李成贵,《中国社会经济季刊》 2000年.

[8]温铁军. 新农村建设理论探索[M].北京出版社,2006,05.

[9]张月瀛:当前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分析[J].学习论坛,2009(07).

[10]马国新:发展合作事业振兴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的探索与建议[J].广东合作经济,2008(02).

[11]白升选: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途径[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9(12).

[12]申端锋 刘国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评述[N].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当前农业经济的改革措施

摘 要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农业承担着支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任务。我国的农业面临着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大任务和进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为加快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我国需要加强当前农业的改革措施。 关 键 词:当前农业 农村经济 发展 改革措施

一、发展进程和环境条件

1.1农业发展的主要成就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与发展,我国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计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基本实现,农村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一是实现了主要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多数农产品出现了阶段性、结构性、区域性供大于求。农产品供求关系的重大变化,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的突出成就,也是农业进入新阶段的主要标志。二是农村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发生了积极变化。非农产业占农村经济的比重不断提高。三是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农村集体土地第二轮家庭承包顺利完成,家庭承包经营制度进一步巩固[1];粮食、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农村税费改革开始起步,试点工作已取得成效。四是农业运行机制和经营方式创新取得积极进展[2]。农村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初步建立,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明显加快。五是农民基本解决了温饱,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些成就的取得,既为全国的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贡献,也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1.2当前农业发展的环境条件

进入二十一世纪,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际竞争激烈,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给我国带来新的发展机

遇和严峻挑战。

“十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将持续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总体是比较有利的。一是我国正处在对国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阶段,需要有更加稳固的农业做支撑,农业的基础地位将进一步得到重视和加强。二是随着我国人口的继续增加,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农产品的有效需求将继续增长。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还将给我国农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国际市场。农产品消费需求的潜力很大。三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将加快西部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步伐。四是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加快,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农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农业高新技术的发展及其产业化,将推动农业的进一步发展[3]。五是随着我国农村城镇化发展步伐的加快,农业人口将不断向城镇聚集,这既有利于农业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也为农业产业链条的延伸和农业规模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1.3当前主要农产品的需求分析

人口增加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将是影响农产品需求的关键因素。受上述因素影响,“十五”期间对农产品的需求呈平稳增长和结构不断优化的态势。粮食中口粮消费将会减少,饲料粮、加工专用粮的消费将有较大幅度增长。对畜产品和水产品的需求将会增加。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将进一步提高[4]。

二、农业经济发展任务

2.1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促进种植业和养殖业全面发展

在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不断提高的基础上,调整优化种植业,加快发展畜牧业和水产业,促进农业生产结构进一步合理化。

2.2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把提高农产品质量放在突出位置,根据市场需求,进一步优化农产品品种结构,大力改善农产品品质,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力争在“十五”期间我国农产品质量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满足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要,全面增强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实力[5]。

2.3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发挥地区比较优势

立足各地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抓住重点产业,逐步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带和产业群体[6]。把发展特色农业作为优化区域布局的重点来抓,形成规模,创出品牌,培育支柱产业,促进我国农业向区域化、专业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

2.4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农业的后续效益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立足现有加工能力的改组、改造,加快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开发,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持,使我国农产品加工水平有较大的提高,农产品加工业有一个大的发展。重点发展粮食、油料、肉类的精、深加工,把蔬菜、水果和奶类等产品的加工作为农产品加工业新的增长点[7]。

2.5不断提高乡镇企业发展水平和农村城镇化水平,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继续优化乡镇企业结构。按照" 积极扶持、合理规划、分类指导、依法管理" 的方针[8],引导乡镇企业继续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加快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体制创新,实现新的发展。

2.6大力促进农垦改革和发展,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做出示范

加快农垦体制改革步伐,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农垦经济管理体制、企业经营机制和社会保障体系。形成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所有制格局,建立比较完善的农业双层经营体制。切实发挥农垦在我国农业现代化、产业化经营过程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初步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的比重有较大提高,农业的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建立一大批具有特色和优势,规模大、水平高、实力强、在国内外市场有竞争力的产业化项目和龙头企业。第三产业的比重和质量有明显提高,经营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在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下,保持农垦经济适当的增长速度。

三、农业改革主要措施

3.1继续深化农村改革

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法制化建设,长期稳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在长期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和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探索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改革,采取转让、转包、入股、互换等多种形式,促进土地向种植大户、农业企业集中,发展规模经营,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根据粮棉生产和流通的新变化,按照市场取向继续深化粮棉流通体制改革。在试点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3.2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3.2.1培育支柱产业

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和市场条件,通过优化投资环境、强化扶持政策发展和培育龙头企业,带动支柱产业发展。引导企业、技术、产业向县城、中心镇和工业园区集中,发挥支柱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注重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3.2.2促进农村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落实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民间资本投向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清理和整合涉及农村非公有制企业的行政审批事项,简化环节、缩短时限,提高行政服务效率。进一步完善对农村中小企业的支持政策,进一步清理和规范涉企收费,切实减轻农村中小企业负担[9]。

3.2.3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已经出台实施的关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政策措施,围绕提高农民工就业能力、促进农民工就业,支持多种主体开展农民工培训,强化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采取财政支持、税收优惠、信贷优惠、信息服务等帮扶政策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3.3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把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来抓。贯彻落实农业部等八个部门《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的意见》,制定具体政策措施,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的发展。制定农业产业化经营中长期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明确国家支

持的主导产业和重点项目。各地应对区域性的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的开发、农产品基地的建设、龙头企业的培育等制定具体规划,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广泛吸收社会资本和国外资本,加快培育壮大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高科技、精深加工型龙头企业。加强对" 订单农业" 的指导,采取龙头企业建立农产品收购风险基金等办法,使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相互依存,共同发展[10]。

3.4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为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与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逐步建立起先进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高效率转化科研成果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全面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农业教育培训体系。 调整农业科研的方向和重点,在重视提高产量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从主要为农业生产服务,转向为生产、加工、销售的全过程服务,从资源消耗型技术开发为主转向资源节约型技术开发为主。以培育优质、高产、专用和适销对路的动植物新品种为重点,大力开发优质农牧渔业新品种。加强对农业产后加工、贮藏、保鲜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大力开发农产品加工技术和农业节本增效技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以提高农业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为重点,加强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加大农业技术的推广与普及力度。

3.5切实加强农业环境保护

切实加强对耕地、草原和水资源的保护,严格控制污染。加大北方草原和南方草山草坡的保护和建设力度,加快治理草原退化、沙化、碱化。完善渔业捕捞许可制度和养殖证制度,继续实施伏季休渔,合理养护海洋资源,保护渔业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大力加强西部地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监督管理,控制农业污染。继续开展农村能源建设和生态农业示范县建设。

3.6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

紧紧围绕农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农机化装备和生产结构,稳步提高农机化

装备水平,加快农机化服务市场化、社会化进程,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整体水平。继续稳步推进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在提高小麦生产机械化水平的同时,重点抓好水稻栽插、收获和玉米收获等关键环节机械化;积极发展经济作物、畜牧业、农产品加工机械化,推动棉花、大豆等作物的机械化,抓好种子清选、包衣等环节的机械化服务和粮食产地烘干,大力推进牧草生产机械化;因地制宜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及综合利用技术,加快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推广和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在有条件的地区逐步推进农用航空的发展[11]。不断建立健全农机化服务体系,加强农机化法规建设,争取相关政策支持,完善农机化标准体系,强化农机试验鉴定、质量监督和农机监理工作,不断创新机制,促进农业机械化健康快速发展。

四、发展前景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使国内农产品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并吸收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经验,建立产加销、农工商一体化的机制,改变农业生产与加工、贸易分割的管理体制。农业部门要管加工、贸易,要抓调查研究产业政策、市场信息、科技服务、依法治农、宏观调控、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提高农业整体素质与国际竞争能力。

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国国情和地区特点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产品市场体系和有效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初步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12]。

五、参考文献

[1]杨承训:《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下的合作社和家庭经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2]唐国强 , 李志平等:《加快构建农技推广服务新体系》 ,江苏农业网.

[3]农业部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建设规划.

[4]樊纲.渐进改革的政治经济学分析[M ].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91-96.

[5] 刘易斯,《发展计划》 ,何宝玉翻译,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1.

[6]世界银行,《共享增长的收入》 ,中国财经出版社,1998.

[7]李成贵,《中国社会经济季刊》 2000年.

[8]温铁军. 新农村建设理论探索[M].北京出版社,2006,05.

[9]张月瀛:当前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分析[J].学习论坛,2009(07).

[10]马国新:发展合作事业振兴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的探索与建议[J].广东合作经济,2008(02).

[11]白升选: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途径[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9(12).

[12]申端锋 刘国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评述[N].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相关文章

  • 申论重点对策
  • 33.低碳经济 当前状况: 1)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经济高速发展,环境却严重恶化,诸如沙化]全球变暖.自然灾害频 发等这些环境问题都是经济高速发展的代价,经济发展中资 源无度的开采,使得可利用的能源资源日益稀缺,而低碳经济是拯救能源危 ...查看


  • 由经济史看当前中国面临的宏观经济形势
  • 杨纪伟:由经济史看当前中国面临的宏观经济形势 发布时间:2014-02-25 15:22 作者:杨纪伟 字号:大 中 小 点击:1188次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多日,全会出台的<关于深化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为中国近年来出 ...查看


  • 当前中国经济的某些问题
  • 当前中国经济的某些问题 姓名:XXX 学号:XXXX 摘要:当前,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也是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开始转向不再"唯GDP "的新常态下,整体态势呈现出乐观趋势,不仅原 ...查看


  •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一. 选题方向:"政府经济学研究".政府经济学.组织行为学 1. 论管理者的性格培养与管理效能 2. 论管理情景对管理方式和效果的制约性 3. 有限政府的经济管理效能分析 4. 政府行政成本 ...查看


  • 工商行政管理毕业论文选题范围
  • 工商行政管理(本科)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为了增强论文的现实性和说服力,也培养同学们在调查实践中进行研究和论文写作的习惯和能力,建议同学们要把毕业论文写作和前端的社会实践统一考虑,保持连贯性. 第一部分 题目指南 以下选题仅做指南使用,学员完全 ...查看


  • 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如何看待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措施)
  • --访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一鸣 本报记者 朱剑红 < 人民日报 >( 2013年07月17日   02 版) 编者按: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增速仍然保持在合理区间,不仅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领跑者,也是全球经济复苏 ...查看


  • 迎接新挑战开创新局面
  • 11月3日,中共吉林省委九届六次全体会议在长春召开.省委书记王珉代表省委常委会就今年以来工作情况及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力做好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各方面工作做了重要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韩长赋就贯彻党的十七 ...查看


  • 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基本特征与治理对策
  • ◆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稳定物价已成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中之重.从内在特征上看,我国通货膨胀主要呈现出物价波动的结构性.通胀成因的复杂性.冲击影响的持续性和稳定物价的艰巨性这四大特征.本文认为,治理当前通胀要采用渐 ...查看


  • 当前推进司法改革试点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 当前推进司法改革试点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作者:李建光 来源:<法制与社会>2015年第15期 当前推进司法改革试点中应当 摘 要 当前我国进入了司法改革的深水区,中央明确提出了司法改革的重点,确立法官检察官员额制.法院检察院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