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专业(050302)
1.理论传播与传播史方向
在经济、社会日益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研究人类信息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传播学已经成为重要的基础性学科。本研究方向在传播学学术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是该学术体系的基础理论。
本研究方向的特点是在从传播历史发展入手研究传播活动的普遍规律的基础上,侧重于研究代表传播发展方向的,以广播电视、互联网为主体的传播活动及其规律。传播学所具有的跨学科特征决定了其研究方法的综合与多元。宏观上,本方向研究有助于我国经济、社会信息化过程中把握传播活动的过程、机理和效果等的基本规律,从新的学术角度,用新的研究方法探讨、开拓传统学术领域;微观上,本研究方向结合我国传播业,尤其是广播电视业、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实践,研究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体传播的手段、受众、改革等重大问题。
本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为包括广播电视在内的各级各类传播媒体、政府相关机构、企事业宣传或公关部门等培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同时兼顾学生理论、科研及教学能力的培养。通过学习,学生将形成宽厚的人文及社会科学基础,全面掌握传播学原理、理论框架和实践技能,具备对传播现象、媒介实践的批判及反思能力,成为具有现代传播理论素养、适应当前信息传播业以及媒介研究、教育领域实际需要的专业化的应用人才。
本方向的专业复合性要求具有相对宽泛的知识基础,为学生开设了传播全球化研究、基础统计学、传播学理论研究文化与传播研究、传播研究方法等重要的传播学基础课程,同时也为学生世界政治与中国外交、文化外交研究、新媒体传播形态与传播规律研究、跨文化传播研究等选修课程。这些课程不但加强了传播理论课程的比重,也更加有效提高了课程之间的延续性和连贯性。
2.应用传播学方向
本研究方向为应用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宏观层面的媒介产业政策和产业规制的研究、媒介发展战略研究,中微观层面的媒介策划、媒介品牌、媒介营销等研究。本方向研究依托传媒大学的综合学科交叉平台,如与传媒经济研究、受众研究、媒介市场调查研究、广告学研究等的有机结合,依托长期以来形成的与各种强势媒介的有效关联,使媒介经营管理研究具有学科延展性、专业贴近性和内容实用性的优势。
本研究方向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新闻传播学和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通过理论学习及深入传媒一线参与实践,通晓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纸等媒介的经营管理实务。媒介经营管理作为新兴的交叉型应用型学
科,研究方法较为综合,总体强调第一手资料的占有,着重与传媒产业发展需要结合,和本学科理论发展相联系。
本研究方向为传媒产业培养应用与研究并重型人才,硕士生具备传媒专业素养以及经营管理的素质和技能,同时具有较强的理论研究能力和一定的教学能力。对学生量才侧重培养,毕业学生可为传媒产业领域经营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可为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媒介管理工作的管理型人才,可为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教学或研究型人才。
3.媒介与女性方向
媒介与女性研究是媒介研究与性别研究的交叉领域。在媒介传播蓬勃发展的当今社会,性别意识已经成为媒介研究的重要关注点,媒介与女性研究也逐渐成为跨学科研究的核心课题之一。媒介与女性研究以传播学和性别研究为理论基础,既是用性别的角度研究媒介、传播和大众文化,也是通过传播理论和文化研究解读社会性别的发展。
本研究方向的研究重点包括:本领域学术研究和传媒实践的历史脉络、现状特征和发展趋势;从性别角度分析媒介工作者、媒介内容和媒介受众的发展与特点;以及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本领域学科框架和理论体系的建构和完善等。促进大众传媒生产无性别歧视和性别刻板印象的媒介产品,推动大众传媒成为宣传社会性别意识、促进社会平等和社会文明的社会舆论平台;还可以为党和政府、新闻媒体、关注妇女、消除性别歧视现象提供理论支持,在促进性别平等方面发挥理论指导作用,建立有利于妇女争取“平等、进步、发展”的媒介环境。本研究方向依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女性”教席的优势国际平台,研究生可以开展多渠道、多领域的研究、实践工作,推动产学研综合发展。
本研究方向为各级各类传播媒体、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研究机构和教育机构培养具有较强性别意识和丰富传媒知识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传播学的知识和社会性别研究的视角、方法,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进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具备较好的媒介实践和思考能力,适应当前信息传播业实际需要的专业化人才。
4.国际传播方向
国际传播是中国传媒大学根据本校学科基础及其优势而开创的一个较为成熟的研究领域,其特色在于把传播学与国际关系学两者结合,从传播学和政治学的双重透视角度,并结合传播学和国际关系学与其他人文科学(历史学、人类学和哲学)和社会科学(社会学、经济学)的交叉关系来对信息的跨国流动进行整体性研究和案例性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在国际传播领域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其研究特色
和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传播学理论和国际传播理论形态的研究,(2)基于实证方法的政治传播和国际关系的研究,(3)国际传播学理论范式研究;(2)全球传播(传播的全球化)研究;(3)国际传播效果比较研究等。
本研究方向要求学生从政治、历史、经济、社会、文化等不同层面,去了解和掌握国际传播的历史进程、行为主体、基本特征及其社会效应,从传播主体、内容、渠道、受众和效果等多个维度阐释国际传播现象,并注重运用量化性质的内容分析和受众调查方法以及质化性质的文本考证和田野方法,注重思考传播的主体性问题。
本研究方向的专业复合性要求学生具有开阔的学术视野和较为深厚的理论基础,同时具备运用国际传播的基础理论和广博的专业知识解决国际传播现实问题的能力,承担起对外传播领域的学术研究、行政管理和专业技术等工作。
本研究方向的师资队伍完备,大多具有国际学术背景,理论修养高,业界经验丰富。在课程设置上,本研究方向以理论修养为核心,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除了为学生开设国际传播史、国际传播理论以及国际传播方法论等方面专业基础课程外,还开设中国政治与外交、文化外交、国际政治传播、奥运传播、视觉传播、社会传播(或INGO传播)、跨国媒介经营与管理、传播全球化、国际政治营销(建设中)等课程,并开展生动活泼的专业实践活动,使学生既能够从宏观上把握国际传播的总体态势,又能够运用多种理论范式对信息跨国传播的具体案例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说明,并为国家的对外传播战略决策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5.媒介素养方向
本研究方向是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内、传播学二级学科中的一个三级学科,也是新闻传播学与教育学交叉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本研究方向紧紧依托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学科教学和研究优势资源,以提升全体公民媒介素养为最高理想目标,通过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学术交流和社会实践,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创新型、复合型的媒介素养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人才,为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繁荣和发展贡献力量。
本研究方向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世界范围内的媒介素养教育现象及其规律和特点,主要包括国内外著名媒介素养教育学者的基本理论及思想,世界各国媒介素养教育产生和发展的来龙去脉及特点,媒介素养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特点、组织、经验和教训,国际和地区媒介素养教育比较,媒介素养教育产品设计
和开发,公民媒介素养水平提升的途径和方法等。目前,本研究方向在理论研究、人才培养和实践推广等方面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本研究方向师资力量雄厚,教风、学风严谨,教学经验丰富。除传播学史、传播学理论和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等传播学专业课程外,还开设有传媒教育史、传媒教育理论、媒介素养教育研究前沿、国际与比较媒介素养教育、媒介产品设计与开发、媒介研究、媒介制作、媒介与青少年等课程,同时以问题或议题为中心组织方向课程。通过专业课程和方向课程的学习、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学习和实践活动,学生将能够掌握媒介素养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具备在传播学和教育学相关领域拓展研究和创新实践的终身学习能力,能够承担高等院校、基础教育学校、科研机构中媒介素养教育的开发研究,能够承担媒体和媒体教育栏目的策划评论,能够承担政府机关、社会教育机构、青少年教育和研究机构的教育、宣传、管理、推广等相关工作,以及其他可能的更广意义上的相关社会工作。
6.电视文化传播方向
电视文化传播方向是对电视影像符号、各种节目形态作整体性的研究。它跨多种学科,如:哲学美学、社会学、传播学、人类学、新闻学、心理学、影视理论。研究范围广阔而深透,是对电视新理念、新观念、新社会文化现象的研究。
电视文化传播在现代媒介文化中处主导地位,影像文化现正取代印刷文化的中心位置,成为主导文化。电视文化是大众文化中对社会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在整个现代媒介文化研究中,它处于学术最重要的地位。而以往我们对电视文化研究不够,常陷入各分支学科之中,难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电视文化的深入研究可以让各个分支学科从整体上观照电视媒体文化。由于电视文化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力很大,我国电视媒体的不断开放,影视文化在国际竞争的加剧,对电视文化的研究具有极广阔的前景。如:对世界各个文化差异性和体制的研究;各国家、各地域的观众文化心理研究;电视的策划;数字互动电视:电视功能和DV影像文化的研究,将推动电视理论各学科的发展,并能产生众多的边缘学科。它应成为媒介文化的主导学科。
电视文化传播方向培养的学生,能更深透地理解电视对社会的作用,视野更开阔,具有深厚的文化学养,在电视台和理论研究上更具创新思维和研究能力,媒体业将更需要此专业方向培养的智能策划型和多视野观念的电视人。
7.传播研究方法方向
传播研究方法研究方
向是传播学的核心研究领域之一,着重关注如何利用现代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传播学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尤其是实证研究。其中包括如何进行研究方案的设计;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分析;结果的描述、解释以及理论模型的检验和修正等,从而达到综合地、深层次地、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地探索和研究人类传播活动的客观规律及其传播效果的目的。
本研究方向的研究重点主要包括三大类:研究方法类(科学的基本原理、抽样调查原理、计算机辅助调查技术、实验、内容分析、定性研究法、媒介研究、数据处理等)、统计分析类(初级分析法、高级分析法、时间序列分析、结构方程式模型,等)和实用软件类(数据录入软件、统计分析软件、问卷调查分析软件、专业分析软件,等)。研究特色是文理综合、学科交叉;既研究定性研究方法,又重视定量研究方法;既强调基本的理论和框架,又注重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计算机软件;既要与国际研究方法和研究规范同步,又要适应我国本土的传播实际。
本研究方向致力于培养掌握现代科学语言,熟悉逻辑思维模式,能够运用归纳、演绎、分析、建模等方法从事传播学研究的复合型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既懂定性分析方法,又能综合运用现代定量分析方法和各种计算机辅助手段,进行有关传播学前沿课题和实用课题研究。本方向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包括:高校相关专业的教师,国家机关、科研机构、媒体、市场研究公司和企业从事调查、数据分析和咨询的研究人员或实际工作者。
本方向拥有国内一流的研究团队,成果丰硕,科研项目多,学生参加实习实践的机会多。
传播学专业(050302)
1.理论传播与传播史方向
在经济、社会日益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研究人类信息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传播学已经成为重要的基础性学科。本研究方向在传播学学术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是该学术体系的基础理论。
本研究方向的特点是在从传播历史发展入手研究传播活动的普遍规律的基础上,侧重于研究代表传播发展方向的,以广播电视、互联网为主体的传播活动及其规律。传播学所具有的跨学科特征决定了其研究方法的综合与多元。宏观上,本方向研究有助于我国经济、社会信息化过程中把握传播活动的过程、机理和效果等的基本规律,从新的学术角度,用新的研究方法探讨、开拓传统学术领域;微观上,本研究方向结合我国传播业,尤其是广播电视业、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实践,研究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体传播的手段、受众、改革等重大问题。
本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为包括广播电视在内的各级各类传播媒体、政府相关机构、企事业宣传或公关部门等培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同时兼顾学生理论、科研及教学能力的培养。通过学习,学生将形成宽厚的人文及社会科学基础,全面掌握传播学原理、理论框架和实践技能,具备对传播现象、媒介实践的批判及反思能力,成为具有现代传播理论素养、适应当前信息传播业以及媒介研究、教育领域实际需要的专业化的应用人才。
本方向的专业复合性要求具有相对宽泛的知识基础,为学生开设了传播全球化研究、基础统计学、传播学理论研究文化与传播研究、传播研究方法等重要的传播学基础课程,同时也为学生世界政治与中国外交、文化外交研究、新媒体传播形态与传播规律研究、跨文化传播研究等选修课程。这些课程不但加强了传播理论课程的比重,也更加有效提高了课程之间的延续性和连贯性。
2.应用传播学方向
本研究方向为应用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宏观层面的媒介产业政策和产业规制的研究、媒介发展战略研究,中微观层面的媒介策划、媒介品牌、媒介营销等研究。本方向研究依托传媒大学的综合学科交叉平台,如与传媒经济研究、受众研究、媒介市场调查研究、广告学研究等的有机结合,依托长期以来形成的与各种强势媒介的有效关联,使媒介经营管理研究具有学科延展性、专业贴近性和内容实用性的优势。
本研究方向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新闻传播学和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通过理论学习及深入传媒一线参与实践,通晓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纸等媒介的经营管理实务。媒介经营管理作为新兴的交叉型应用型学
科,研究方法较为综合,总体强调第一手资料的占有,着重与传媒产业发展需要结合,和本学科理论发展相联系。
本研究方向为传媒产业培养应用与研究并重型人才,硕士生具备传媒专业素养以及经营管理的素质和技能,同时具有较强的理论研究能力和一定的教学能力。对学生量才侧重培养,毕业学生可为传媒产业领域经营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可为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媒介管理工作的管理型人才,可为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教学或研究型人才。
3.媒介与女性方向
媒介与女性研究是媒介研究与性别研究的交叉领域。在媒介传播蓬勃发展的当今社会,性别意识已经成为媒介研究的重要关注点,媒介与女性研究也逐渐成为跨学科研究的核心课题之一。媒介与女性研究以传播学和性别研究为理论基础,既是用性别的角度研究媒介、传播和大众文化,也是通过传播理论和文化研究解读社会性别的发展。
本研究方向的研究重点包括:本领域学术研究和传媒实践的历史脉络、现状特征和发展趋势;从性别角度分析媒介工作者、媒介内容和媒介受众的发展与特点;以及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本领域学科框架和理论体系的建构和完善等。促进大众传媒生产无性别歧视和性别刻板印象的媒介产品,推动大众传媒成为宣传社会性别意识、促进社会平等和社会文明的社会舆论平台;还可以为党和政府、新闻媒体、关注妇女、消除性别歧视现象提供理论支持,在促进性别平等方面发挥理论指导作用,建立有利于妇女争取“平等、进步、发展”的媒介环境。本研究方向依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女性”教席的优势国际平台,研究生可以开展多渠道、多领域的研究、实践工作,推动产学研综合发展。
本研究方向为各级各类传播媒体、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研究机构和教育机构培养具有较强性别意识和丰富传媒知识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传播学的知识和社会性别研究的视角、方法,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进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具备较好的媒介实践和思考能力,适应当前信息传播业实际需要的专业化人才。
4.国际传播方向
国际传播是中国传媒大学根据本校学科基础及其优势而开创的一个较为成熟的研究领域,其特色在于把传播学与国际关系学两者结合,从传播学和政治学的双重透视角度,并结合传播学和国际关系学与其他人文科学(历史学、人类学和哲学)和社会科学(社会学、经济学)的交叉关系来对信息的跨国流动进行整体性研究和案例性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在国际传播领域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其研究特色
和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传播学理论和国际传播理论形态的研究,(2)基于实证方法的政治传播和国际关系的研究,(3)国际传播学理论范式研究;(2)全球传播(传播的全球化)研究;(3)国际传播效果比较研究等。
本研究方向要求学生从政治、历史、经济、社会、文化等不同层面,去了解和掌握国际传播的历史进程、行为主体、基本特征及其社会效应,从传播主体、内容、渠道、受众和效果等多个维度阐释国际传播现象,并注重运用量化性质的内容分析和受众调查方法以及质化性质的文本考证和田野方法,注重思考传播的主体性问题。
本研究方向的专业复合性要求学生具有开阔的学术视野和较为深厚的理论基础,同时具备运用国际传播的基础理论和广博的专业知识解决国际传播现实问题的能力,承担起对外传播领域的学术研究、行政管理和专业技术等工作。
本研究方向的师资队伍完备,大多具有国际学术背景,理论修养高,业界经验丰富。在课程设置上,本研究方向以理论修养为核心,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除了为学生开设国际传播史、国际传播理论以及国际传播方法论等方面专业基础课程外,还开设中国政治与外交、文化外交、国际政治传播、奥运传播、视觉传播、社会传播(或INGO传播)、跨国媒介经营与管理、传播全球化、国际政治营销(建设中)等课程,并开展生动活泼的专业实践活动,使学生既能够从宏观上把握国际传播的总体态势,又能够运用多种理论范式对信息跨国传播的具体案例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说明,并为国家的对外传播战略决策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5.媒介素养方向
本研究方向是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内、传播学二级学科中的一个三级学科,也是新闻传播学与教育学交叉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本研究方向紧紧依托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学科教学和研究优势资源,以提升全体公民媒介素养为最高理想目标,通过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学术交流和社会实践,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创新型、复合型的媒介素养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人才,为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繁荣和发展贡献力量。
本研究方向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世界范围内的媒介素养教育现象及其规律和特点,主要包括国内外著名媒介素养教育学者的基本理论及思想,世界各国媒介素养教育产生和发展的来龙去脉及特点,媒介素养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特点、组织、经验和教训,国际和地区媒介素养教育比较,媒介素养教育产品设计
和开发,公民媒介素养水平提升的途径和方法等。目前,本研究方向在理论研究、人才培养和实践推广等方面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本研究方向师资力量雄厚,教风、学风严谨,教学经验丰富。除传播学史、传播学理论和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等传播学专业课程外,还开设有传媒教育史、传媒教育理论、媒介素养教育研究前沿、国际与比较媒介素养教育、媒介产品设计与开发、媒介研究、媒介制作、媒介与青少年等课程,同时以问题或议题为中心组织方向课程。通过专业课程和方向课程的学习、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学习和实践活动,学生将能够掌握媒介素养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具备在传播学和教育学相关领域拓展研究和创新实践的终身学习能力,能够承担高等院校、基础教育学校、科研机构中媒介素养教育的开发研究,能够承担媒体和媒体教育栏目的策划评论,能够承担政府机关、社会教育机构、青少年教育和研究机构的教育、宣传、管理、推广等相关工作,以及其他可能的更广意义上的相关社会工作。
6.电视文化传播方向
电视文化传播方向是对电视影像符号、各种节目形态作整体性的研究。它跨多种学科,如:哲学美学、社会学、传播学、人类学、新闻学、心理学、影视理论。研究范围广阔而深透,是对电视新理念、新观念、新社会文化现象的研究。
电视文化传播在现代媒介文化中处主导地位,影像文化现正取代印刷文化的中心位置,成为主导文化。电视文化是大众文化中对社会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在整个现代媒介文化研究中,它处于学术最重要的地位。而以往我们对电视文化研究不够,常陷入各分支学科之中,难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电视文化的深入研究可以让各个分支学科从整体上观照电视媒体文化。由于电视文化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力很大,我国电视媒体的不断开放,影视文化在国际竞争的加剧,对电视文化的研究具有极广阔的前景。如:对世界各个文化差异性和体制的研究;各国家、各地域的观众文化心理研究;电视的策划;数字互动电视:电视功能和DV影像文化的研究,将推动电视理论各学科的发展,并能产生众多的边缘学科。它应成为媒介文化的主导学科。
电视文化传播方向培养的学生,能更深透地理解电视对社会的作用,视野更开阔,具有深厚的文化学养,在电视台和理论研究上更具创新思维和研究能力,媒体业将更需要此专业方向培养的智能策划型和多视野观念的电视人。
7.传播研究方法方向
传播研究方法研究方
向是传播学的核心研究领域之一,着重关注如何利用现代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传播学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尤其是实证研究。其中包括如何进行研究方案的设计;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分析;结果的描述、解释以及理论模型的检验和修正等,从而达到综合地、深层次地、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地探索和研究人类传播活动的客观规律及其传播效果的目的。
本研究方向的研究重点主要包括三大类:研究方法类(科学的基本原理、抽样调查原理、计算机辅助调查技术、实验、内容分析、定性研究法、媒介研究、数据处理等)、统计分析类(初级分析法、高级分析法、时间序列分析、结构方程式模型,等)和实用软件类(数据录入软件、统计分析软件、问卷调查分析软件、专业分析软件,等)。研究特色是文理综合、学科交叉;既研究定性研究方法,又重视定量研究方法;既强调基本的理论和框架,又注重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计算机软件;既要与国际研究方法和研究规范同步,又要适应我国本土的传播实际。
本研究方向致力于培养掌握现代科学语言,熟悉逻辑思维模式,能够运用归纳、演绎、分析、建模等方法从事传播学研究的复合型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既懂定性分析方法,又能综合运用现代定量分析方法和各种计算机辅助手段,进行有关传播学前沿课题和实用课题研究。本方向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包括:高校相关专业的教师,国家机关、科研机构、媒体、市场研究公司和企业从事调查、数据分析和咨询的研究人员或实际工作者。
本方向拥有国内一流的研究团队,成果丰硕,科研项目多,学生参加实习实践的机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