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
李冰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
2.在理解“路”的含义的基础上,感悟诗歌所蕴含的哲理。
3.理解象征手法的内涵及作用。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志向;李白有“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感慨;辛弃疾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感叹;鲁迅也有“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想法。这样看来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作对路的选择。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这首《未选择的路》也有着特别的意蕴。那么,他要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呢?
二、整体感知
1.给下列字词注音。
弗( ) 涉足( ) 伫立( ) 萋萋( )
幽寂( ) 延绵( )
2.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幽寂:
延绵:
荒草萋萋:
3.请你依据自己的理解,划分第1节的朗读节奏。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4.全诗共4个诗节,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一小节的意思。
三、合作探究
1.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
2.诗人为何把诗题取名为“未选择的路”?
3.“路”包含了什么深刻的含义?请同学们从诗歌中画出体现作者情感的词语,分析诗歌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四、展示点评
五、推荐阅读读下面一首诗歌,对文中自己喜欢的词句作圈点批注。
熟悉黑夜
作者:罗伯特·弗罗斯特
我早就已经熟悉这种黑夜。
我冒雨出去——又冒雨归来,
我已经越出街灯照亮的边界。
我看到这城里最惨的小巷。
我经过敲钟的守夜人身边,
我低垂下眼睛,不愿多讲。
我站定,我的脚步再听不见,
打另一条街翻过屋顶传来
远处一声被人打断的叫喊,
但那不是叫我回去,也不是再见,
在更远处,在远离人间的高处.
有一樽发光的钟悬在天边。
它宣称时间既不错误又不正确,
但我早就已经熟悉这种黑夜。
(赵毅衡译 )
六、课后练习摘抄有关“路”的名言警句三条。
参考答案
二、1.fú shè zhù qī yōu jì yán mián2.幽寂:幽静,寂寞。延绵:绵延。荒草萋萋:形容野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3.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4.伫立(思索)—决定(选择)—选择之后的惆怅—多年后的回顾叹息。三、1.其实未选择也是选择。选择的路一步步变为现实,而生活中许多人往往对现实不满,总觉得还有其他的可能,产生了对未选择的路的怀恋,悔意由此而生,忧郁因此而起。这正是人之常情,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2.这首诗写人生道路的选择,全诗共有4节,第1节写两条路,第2节写选择的路,第3、4节写未选择的路。由此可见,诗人写作的重点是未选择的路,这从诗题中也体现了出来,这主要是为了深化主题。诗人感叹人生有许多道路可供选择,但一个人往往只能走一条路,而还有其他许多条路,因为人生短暂只能放弃。人生道路的选择带有偶然性、随意性,诗人不写已选择的道路,而重在对未选择的道路发出感叹,更能拨动读者的心弦,让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
3.“路”表面似乎是指自然界的道路,实际上暗指人生之路。示例1:“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伫立”是犹豫、矛盾、思考的一种状态。诗人“久久伫立”说明诗人久久踌躇,他对两条路都向往,但又不能同时涉足,不知道选哪条路更好,“可惜”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感叹、遗憾。示例2:“显得更诱人,更美丽”,诗人也知道,这条路人迹罕至,但正因如此,才更富有挑战性,更能激发起诗人义无反顾追求的决心。示例3:“恐怕我难以再回返”写出了诗人清醒的认识和内心的无奈、无助、怅惘,一旦选择,就没有回头的机会了。人生就是一次又一次的选择,在人生的岔路口,你做出什么选择将决定你的一生如何度过。一个人一生只能选择一种人生道路,所以要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做出独立自主的选择,要有魄力,勇于创新和进取。
六、关于“路”的名言警句: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李白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辛弃疾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吉鸿昌
《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
李冰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
2.在理解“路”的含义的基础上,感悟诗歌所蕴含的哲理。
3.理解象征手法的内涵及作用。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志向;李白有“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感慨;辛弃疾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感叹;鲁迅也有“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想法。这样看来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作对路的选择。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这首《未选择的路》也有着特别的意蕴。那么,他要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呢?
二、整体感知
1.给下列字词注音。
弗( ) 涉足( ) 伫立( ) 萋萋( )
幽寂( ) 延绵( )
2.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幽寂:
延绵:
荒草萋萋:
3.请你依据自己的理解,划分第1节的朗读节奏。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4.全诗共4个诗节,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一小节的意思。
三、合作探究
1.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
2.诗人为何把诗题取名为“未选择的路”?
3.“路”包含了什么深刻的含义?请同学们从诗歌中画出体现作者情感的词语,分析诗歌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四、展示点评
五、推荐阅读读下面一首诗歌,对文中自己喜欢的词句作圈点批注。
熟悉黑夜
作者:罗伯特·弗罗斯特
我早就已经熟悉这种黑夜。
我冒雨出去——又冒雨归来,
我已经越出街灯照亮的边界。
我看到这城里最惨的小巷。
我经过敲钟的守夜人身边,
我低垂下眼睛,不愿多讲。
我站定,我的脚步再听不见,
打另一条街翻过屋顶传来
远处一声被人打断的叫喊,
但那不是叫我回去,也不是再见,
在更远处,在远离人间的高处.
有一樽发光的钟悬在天边。
它宣称时间既不错误又不正确,
但我早就已经熟悉这种黑夜。
(赵毅衡译 )
六、课后练习摘抄有关“路”的名言警句三条。
参考答案
二、1.fú shè zhù qī yōu jì yán mián2.幽寂:幽静,寂寞。延绵:绵延。荒草萋萋:形容野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3.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4.伫立(思索)—决定(选择)—选择之后的惆怅—多年后的回顾叹息。三、1.其实未选择也是选择。选择的路一步步变为现实,而生活中许多人往往对现实不满,总觉得还有其他的可能,产生了对未选择的路的怀恋,悔意由此而生,忧郁因此而起。这正是人之常情,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2.这首诗写人生道路的选择,全诗共有4节,第1节写两条路,第2节写选择的路,第3、4节写未选择的路。由此可见,诗人写作的重点是未选择的路,这从诗题中也体现了出来,这主要是为了深化主题。诗人感叹人生有许多道路可供选择,但一个人往往只能走一条路,而还有其他许多条路,因为人生短暂只能放弃。人生道路的选择带有偶然性、随意性,诗人不写已选择的道路,而重在对未选择的道路发出感叹,更能拨动读者的心弦,让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
3.“路”表面似乎是指自然界的道路,实际上暗指人生之路。示例1:“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伫立”是犹豫、矛盾、思考的一种状态。诗人“久久伫立”说明诗人久久踌躇,他对两条路都向往,但又不能同时涉足,不知道选哪条路更好,“可惜”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感叹、遗憾。示例2:“显得更诱人,更美丽”,诗人也知道,这条路人迹罕至,但正因如此,才更富有挑战性,更能激发起诗人义无反顾追求的决心。示例3:“恐怕我难以再回返”写出了诗人清醒的认识和内心的无奈、无助、怅惘,一旦选择,就没有回头的机会了。人生就是一次又一次的选择,在人生的岔路口,你做出什么选择将决定你的一生如何度过。一个人一生只能选择一种人生道路,所以要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做出独立自主的选择,要有魄力,勇于创新和进取。
六、关于“路”的名言警句: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李白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辛弃疾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吉鸿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