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新华社一份《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的材料上作出批示,要求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从古至今,中国人都崇尚节俭,“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说起节俭,孔子说:“俭,吾从众。”他的“近悦远来、选贤任能、节俭持国”的治国思想一直影响着后人。隋文帝坐江山后,提倡节俭持国,对不遵守“节俭令”的儿子就地免职,从而带动国人养成了节俭的习惯,使社会经济逐渐出现了繁荣的景象。毕竟,“一饭一粥,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节俭才能持国。
勤俭节约,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有不少勤俭节约的名人故事,成为妇孺皆知的美谈。
朱元璋
朱元璋是位崇尚节俭的帝王,他当了皇帝后,仍过着非常节俭的生活。他常常对大臣们说:“珠玉非宝,节俭是宝。”有一次,方国珍派人送给朱元璋一个镶满金玉的马鞍,朱元璋坚决不收,对来使说:“现在国家还不稳定,所需要的是大批的人才,所急用的是粮食布帛,金银宝贝没有什么用,不是我所喜欢。”陈友谅有一张镂金床,做工极为考究,江西行省得到之后,将此床送给皇帝,朱元璋却说:“这同孟昶的七宝溺壶有何两样!”下令将其毁掉。
朱元璋的故乡凤阳,时至今日,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只用胡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赴河北农村考察时,习近平主席一行工作餐严格按照“四菜一汤”标准配备,原来,“四菜一汤”之首创者是朱元璋!如今,朱元璋所倡导的“四菜一汤”在坊间广为流传,无疑代表着老百姓对国家的美好愿望和呼声。出身贫苦农家的朱元璋,不仅深深体谅农民生活的艰辛,而且他还身体力行,带头倡导节俭,正是他这种个人卓有成效的作风积累了国家幸福的基础,造益了万千民生大众。
苏轼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精打细算过日子。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去到黄州,由于薪俸减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他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用一小份。钱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积攒下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以备意外之需。
――宋人罗大经认为节俭的益处有四条:一是养德,二是养寿,三是养神,四是养气。他说:“余尝谓节俭之益非止一端,大凡贪淫之过,未有不生于奢侈者。俭则不贪不淫,是可以养德也。人之受用,自有剂量,省啬淡泊,有久长之理,是可以养寿也。醉浓饱鲜,昏人神志,若疏食菜,则肠胃清虚,无滓无秽,是可以养神也。奢则妄取苟求,志气卑辱,一从俭约则于人无求,于己无愧,是可以养气也。”由此观之,在被降职贬官期间,俭之益于苏轼,绝非一两个字可以概括得了。
周恩来
周恩来总理一贯倡导勤俭建国、艰苦奋斗,要求“一切招待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切忌铺张华丽、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朱光亚同志曾回忆过这样两则故事:
1961年12月4日周总理召集专门委员会对当时第二机械工业部的一个规划进行审议,会议从上午开到中午还没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豆腐,四周摆几小碟咸菜和烧饼。周总理与大家同桌就餐,吃同样的饭菜。
1962年夏,周总理到辽宁省视察工作,刚一住下,他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交给负责接待的同志,说:“上面写的东西都不能做。”原来,这张单子开着20多种禁吃的菜名,鸡鸭鱼肉之类都包括在内。
――正是这一桩桩小事,铸就了周总理伟大的人格魅力,使之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我党我军光荣传统的化身。 现在,我们提出建立节约型社会,是极有意义的一件事,每个人都应从点滴做起。节约,不是说不要消费,而是说不可浪费,不可奢侈,不可靡费。这中间,体现着对物的珍惜,体现着对资源的珍惜,体现着对自己和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
李嘉诚
有一天,李嘉诚从酒店出来,掏车钥匙时一元硬币掉到地上,李嘉诚弯腰去捡,一个印度保安把钱捡起来递给他,他接过这一元钱,从兜内掏出一百元港币给了保安,又把这一元钱也送给保安。别人很不解,问李嘉诚为何这么做,他说:“这一百港币是他为我服务,我给的报酬。如果一元的硬币不捡起来,可能会被车碾到地里,可能会掉到沟里,就会浪费掉。钱是用来花的,但是不可以浪费。”
――看来,做一名成功的商人,有一个精明的头脑还远远不够,还必须在做人、处世方面有过人之处。事实上,李嘉诚的勤勉、节俭、朴实、坦诚以及他的善待他人(包括竞争对手),都为他的事业王国奠定了坚实基础。当然,李嘉诚的节俭还体现了一种忧患意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深谋远虑,是为子孙后代着想的未雨绸缪之举。
伊丽莎白二世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节俭在英国家喻户晓。英国《每日邮报》的一篇报道曾透露了一个十分有意思的场景:一次宴会上,英国女王穿着一条白色的长裙亮相,媒体立刻注意到这是一条被女王循环利用的“旧裙”。据悉,女王当天穿着的长裙曾亮相过,后来,女王的私人造型师摘除了裙子蕾丝薄纱上的刺绣,改用数枚水晶点缀其上。女王的节俭风格并没引来舆论的嘲笑,反而被赞扬为一裙多穿的“节俭美”。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一句英国谚语是“节约便士,英镑自来”。女王还提醒宫殿男仆不要在走廊中间走动,以此来保护地毯。每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星期天的烤饼,如果吃不完,女王要加一点辅料,再烤成“乡村饼”或“烤肉饼”继续食用……
――贵为一国之尊的伊丽莎白二世,节约意识竟如此强烈,令人赞叹。虽然,有评论说,领导人为了避免遭到国内舆论的抨击,影响自己的民意基础,不得不培养起勤俭的习惯。但这又有何错?节俭,省下的不单单是钱,还是资源,是人赖以生存的资源。恣意浪费,挥霍无度,有一天资源用尽,就是拥有金山银山,又有何用!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新华社一份《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的材料上作出批示,要求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从古至今,中国人都崇尚节俭,“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说起节俭,孔子说:“俭,吾从众。”他的“近悦远来、选贤任能、节俭持国”的治国思想一直影响着后人。隋文帝坐江山后,提倡节俭持国,对不遵守“节俭令”的儿子就地免职,从而带动国人养成了节俭的习惯,使社会经济逐渐出现了繁荣的景象。毕竟,“一饭一粥,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节俭才能持国。
勤俭节约,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有不少勤俭节约的名人故事,成为妇孺皆知的美谈。
朱元璋
朱元璋是位崇尚节俭的帝王,他当了皇帝后,仍过着非常节俭的生活。他常常对大臣们说:“珠玉非宝,节俭是宝。”有一次,方国珍派人送给朱元璋一个镶满金玉的马鞍,朱元璋坚决不收,对来使说:“现在国家还不稳定,所需要的是大批的人才,所急用的是粮食布帛,金银宝贝没有什么用,不是我所喜欢。”陈友谅有一张镂金床,做工极为考究,江西行省得到之后,将此床送给皇帝,朱元璋却说:“这同孟昶的七宝溺壶有何两样!”下令将其毁掉。
朱元璋的故乡凤阳,时至今日,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只用胡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赴河北农村考察时,习近平主席一行工作餐严格按照“四菜一汤”标准配备,原来,“四菜一汤”之首创者是朱元璋!如今,朱元璋所倡导的“四菜一汤”在坊间广为流传,无疑代表着老百姓对国家的美好愿望和呼声。出身贫苦农家的朱元璋,不仅深深体谅农民生活的艰辛,而且他还身体力行,带头倡导节俭,正是他这种个人卓有成效的作风积累了国家幸福的基础,造益了万千民生大众。
苏轼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精打细算过日子。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去到黄州,由于薪俸减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他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用一小份。钱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积攒下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以备意外之需。
――宋人罗大经认为节俭的益处有四条:一是养德,二是养寿,三是养神,四是养气。他说:“余尝谓节俭之益非止一端,大凡贪淫之过,未有不生于奢侈者。俭则不贪不淫,是可以养德也。人之受用,自有剂量,省啬淡泊,有久长之理,是可以养寿也。醉浓饱鲜,昏人神志,若疏食菜,则肠胃清虚,无滓无秽,是可以养神也。奢则妄取苟求,志气卑辱,一从俭约则于人无求,于己无愧,是可以养气也。”由此观之,在被降职贬官期间,俭之益于苏轼,绝非一两个字可以概括得了。
周恩来
周恩来总理一贯倡导勤俭建国、艰苦奋斗,要求“一切招待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切忌铺张华丽、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朱光亚同志曾回忆过这样两则故事:
1961年12月4日周总理召集专门委员会对当时第二机械工业部的一个规划进行审议,会议从上午开到中午还没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豆腐,四周摆几小碟咸菜和烧饼。周总理与大家同桌就餐,吃同样的饭菜。
1962年夏,周总理到辽宁省视察工作,刚一住下,他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交给负责接待的同志,说:“上面写的东西都不能做。”原来,这张单子开着20多种禁吃的菜名,鸡鸭鱼肉之类都包括在内。
――正是这一桩桩小事,铸就了周总理伟大的人格魅力,使之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我党我军光荣传统的化身。 现在,我们提出建立节约型社会,是极有意义的一件事,每个人都应从点滴做起。节约,不是说不要消费,而是说不可浪费,不可奢侈,不可靡费。这中间,体现着对物的珍惜,体现着对资源的珍惜,体现着对自己和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
李嘉诚
有一天,李嘉诚从酒店出来,掏车钥匙时一元硬币掉到地上,李嘉诚弯腰去捡,一个印度保安把钱捡起来递给他,他接过这一元钱,从兜内掏出一百元港币给了保安,又把这一元钱也送给保安。别人很不解,问李嘉诚为何这么做,他说:“这一百港币是他为我服务,我给的报酬。如果一元的硬币不捡起来,可能会被车碾到地里,可能会掉到沟里,就会浪费掉。钱是用来花的,但是不可以浪费。”
――看来,做一名成功的商人,有一个精明的头脑还远远不够,还必须在做人、处世方面有过人之处。事实上,李嘉诚的勤勉、节俭、朴实、坦诚以及他的善待他人(包括竞争对手),都为他的事业王国奠定了坚实基础。当然,李嘉诚的节俭还体现了一种忧患意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深谋远虑,是为子孙后代着想的未雨绸缪之举。
伊丽莎白二世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节俭在英国家喻户晓。英国《每日邮报》的一篇报道曾透露了一个十分有意思的场景:一次宴会上,英国女王穿着一条白色的长裙亮相,媒体立刻注意到这是一条被女王循环利用的“旧裙”。据悉,女王当天穿着的长裙曾亮相过,后来,女王的私人造型师摘除了裙子蕾丝薄纱上的刺绣,改用数枚水晶点缀其上。女王的节俭风格并没引来舆论的嘲笑,反而被赞扬为一裙多穿的“节俭美”。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一句英国谚语是“节约便士,英镑自来”。女王还提醒宫殿男仆不要在走廊中间走动,以此来保护地毯。每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星期天的烤饼,如果吃不完,女王要加一点辅料,再烤成“乡村饼”或“烤肉饼”继续食用……
――贵为一国之尊的伊丽莎白二世,节约意识竟如此强烈,令人赞叹。虽然,有评论说,领导人为了避免遭到国内舆论的抨击,影响自己的民意基础,不得不培养起勤俭的习惯。但这又有何错?节俭,省下的不单单是钱,还是资源,是人赖以生存的资源。恣意浪费,挥霍无度,有一天资源用尽,就是拥有金山银山,又有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