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古诗四首
教学目的:
1、 能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诗歌;
2、 了解诗人生平,查找诗人的写作背景;
3、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4、 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方法:
1、 通过课前预习,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
2、 通过听朗诵音频,学习有感情朗读诗歌;
3、 根据注释,理解诗歌,在老师的帮助下鉴赏诗歌;
课型:讲授课
课时:两个课时
教具:多媒体、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春望
杜甫
一、导入语:
今天我们来新的一课。第二单元爱国情怀,第九课:古诗四首。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以前学过的一首诗“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
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非常好,看来大家都记得很牢。那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对了,是我国盛唐时期伟大的诗人——杜甫。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一首诗作《春望》 。下面请大家大声朗读课文。
二、讲授新课:
易错字:
溅(jiàn)搔(sāo)簪(zān)
常用词:
感时 溅泪 烽火 家书 抵 浑 胜 簪
文学常识:
杜甫(712-770),字子美,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他所写的诗,被人称为诗史。(经历了唐代的由盛到衰的过程,诗歌所写更多是对国家的忧虑及对老百姓的困难生活的同情,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因而被誉为“诗史”。)
听音频,并朗读:
1、 注意音频中的重音、断句、语气
2、 练习朗读
注解:
国破:指国都长安被叛军占领。
感时句:因感叹时事,见到花也会流泪。
浑:简直。
不胜簪:因头发短少,连簪子也插不上。
翻译全文: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
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
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
家在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
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中心思想:
这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本诗通过描写安史之乱中长安的荒凉景象,抒发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感情,反映了诗人渴望安宁、向往幸福的愿望。
赏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
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此联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翻跌。“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国破”之下继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料;“城春”原当为明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先后相悖,又是一翻。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一般解释是,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
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
诗的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城到山
河,再由满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在景与情的变化中,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安史叛乱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
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信是胜过“万金”的。 “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急切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
景,不觉于极无聊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
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得铿锵作响,气度浑灏,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而不衰
课后练习:
--------------------------------
泊秦淮
杜牧
一、导入语: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首爱国情怀的诗作,这首诗是晚唐诗人杜牧的作品。就请大家回想一下我
们之前学过杜牧的什么诗作?对~~有《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大家记住了这么多。我们今天学的这首也是七言绝句《泊秦淮》 。大家默读课文,注意字词。
二、讲授新课:
易错字:
笼(lǒng) 泊(bó)
常用词:
商女 隔江
文学常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晚唐时期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他的
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晚唐诗歌的总的趋向是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这种重辞采的共同倾向和他个人“雄姿英发”的特色相结合,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
听音频,并朗读:
1、 注意音频中的重音、断句、语气
2、 练习朗读
注解:
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江:指秦淮河
《后庭花》 :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词曲与
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至亡国,所以后世以此曲为亡国之音。
翻译全文:
秦淮河上的秋水荡漾,暮霭象轻纱般的舒卷飞翔。
秋水披一身迷人的烟雾,两岸金沙随夜色沉入溶溶的月光。
我在停泊的小船上静静眺望,对岸酒家的灯火一片辉煌。 歌女如春,“游客”颠狂,《后庭花》的歌声弥漫江上,可有谁想到了国破家亡?
中心思想:
诗人通过描写听见歌女唱《玉树后庭花》,绮艳轻荡,男女之间互相唱和,歌声哀伤的亡国之音。表达了诗人讥讽群臣们又沉湎于酒色,感慨晚唐政治步陈后主的后尘。
赏析:
这首诗是即景感怀诗。金陵六朝都城,繁华一时。目睹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
蹈六朝覆辙,无限感伤。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
三、四句感怀,由 “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妓,自然洒脱;由歌曲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含蓄深沉;由“亡国恨”推出“后庭花”的曲调,借陈后主之尸,鞭笞权贵的荒淫,深刻犀利。
诗人游秦淮,听见歌女唱《玉树后庭花》,绮艳轻荡,男女之间互相唱和,歌声哀伤,是亡国
之音。当年陈后主长期沉迷于这种萎靡的生活,视国政为儿戏,终于丢了江山。陈朝虽亡,这种靡靡的音乐却留传下来,还在秦淮歌女中传唱,这使杜牧非常感慨。他诗说:这些无知歌女连亡国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其实这是借题发挥,他讥讽的实际是晚唐政治:群臣们又沉湎于酒色,快步陈后主的后尘了。秦淮一隅,寄托如此深沉的兴亡感,足见金陵在当时全国政治中心已经移向长安的情况下,影响仍然很大。
课后练习:
-----------------------------
第二课时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一、导入语:
今天我们接着上一节课的爱国情怀诗歌继续看教材,看看下面的诗歌是如何体现爱国情怀的。 上一堂课我们学习的是唐代诗人的爱国诗作,这节课我们来看一下宋代的爱国诗作。关于陆游,
我们来回忆一下之前学过的他的诗作。《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看来大家都记得,学习的过程中就要不断的复习。今天要学的这首叫《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下面大家默读课文。 二、讲授新课
文学常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
听音频,并朗读:
1、 注意音频中的重音、断句、语气
2、 练习朗读
注释:
僵(jiāng)卧:指卧病在床。
不自哀:不为自己哀伤。
戍(shù)轮台:守卫边疆(jiāng)。轮台,汉代西域地名,即今新疆轮台县。这里泛指北方的边防据
点。
夜阑(lán):夜将尽。
铁马冰河:身披铁甲,手持兵器,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驰骋沙场、英勇杀敌。
孤村:偏僻乡村。作此诗时,陆游已六十八岁,闲居在故乡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却仍然盼望
着为国效力。
译文
我静静地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自己并不感到悲哀,
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
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赏析:
僵(jiāng)卧孤村不自哀,自身凄凉孤苦而壮心不已。 尚思为国戍(shù)轮台。 “尚思”二字
表明“为国戍轮台是夙愿,由来已久,年虽老而情志愈笃,照应上句“不自哀”。 夜阑(lán)卧听风吹雨, 应和题目中“风雨大作”相呼应;当时南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风吹雨”也是时局写照,故诗人直到深夜尚难成眠。写诗人忧思之深。铁马冰河入梦来。忧思之深,化而为梦,可见精诫。照应第二句“戍轮台”。 ”正是诗人日夜所思的结果,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英雄气概。作为一个年近七旬的老人,他一生问心无愧,对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年至七旬,仍有“为国戍轮台”的壮志,这就不能不让人肃然起敬慷慨扼腕。
过零丁洋
文天祥
一、导入语:
那我们接下来再来看一首宋代的爱国诗作。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关于文天祥,之前我们好像没
有学过他的诗歌。通过课前的预习,和老师现在的讲解,我们进一步来了解一下宋代诗人文天祥。
二、讲授新课:
文学常识: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南宋民族英雄,初名云孙,字天祥。他生活
在一个民族危机阴影笼罩的时代。13世纪初,蒙古族在中国北方强大起来,铁木真建立了蒙古汗国。从1235-1279年进攻南宋,双方战斗了40多年,南宋朝廷终于灭亡。文天祥的一生,与这场残酷的民族征服战争相始终。他是一个永远载入中国历史的爱国将领著名诗人。他在强敌入侵,国土沦陷,生灵涂炭的危急时刻,他自卖家产,组织义军,举兵抗敌。被俘后,他义正辞严,慷慨殉国。
听音频,并朗读:
1、 注意音频中的重音、断句、语气
2、 练习朗读
注释:
零丁洋:在今广东中山南的珠江口。文天祥于宋末帝赵昺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被元军所俘,
囚于零丁洋的战船中,次年正月,元军都元帅张弘范攻打崖山,逼迫文天祥招降坚守崖
山的宋军统帅张世杰。于是,文天祥写了这首诗。
“辛苦”句:追述早年身世及为官以来的种种辛苦。遭逢,遭遇到朝廷选拔;起一经,指因精通某
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文天祥在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以进士第一名及第。
干戈寥落:寥落意为冷清,稀稀落落。在此指宋元间的战事已经接近尾声。南宋亡于本年(1279),
此时已无力反抗。四周星:周星即岁星,岁星十二年在天空循环一周,故又以周星惜指
十二年。四周星即四十八年,文天祥作此诗时四十四岁,这里四周星用整数。旧注多以
“四周星”为文天祥1275年应诏勤王以来的四年,其实本诗前两句应当合起来理解,是
诗人对平生遭遇的回顾。
“山河”句:指国家局势和个人命运都已经难以挽回。
惶恐滩:在今江西万安县,水流湍急,为赣江十八滩之一。宋瑞宗景炎二年,文天祥在江西空阬
兵败,经惶恐滩退往福建。
“零丁”句:慨叹当前处境以及自己的孤军勇战、孤立无援。诗人被俘后,被囚禁于零丁洋的战船
中。
汗青:史册。纸张发明之前,用竹简记事。制作竹简时,须用火烤去竹汗(水分),故称汗青。
全文翻译: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身世遭遇好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 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
诗歌赏析: 这是一首永垂千古的述志诗。诗的开头,回顾身世。意在暗示自己是久经磨炼,无论什么艰难困苦都无所畏惧。接着追述战斗生涯:在荒凉冷落的战争环境里,我度过了四年。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兴亡联系在一起了。三四句承上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继续抒写事态的发展和深沉的忧愤。这一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遭遇。国家民族的灾难,个人坎坷的经历,万般痛苦煎熬着诗人的情怀,使其言辞倍增凄楚。五六句喟叹更深,以遭遇中的典型事件,再度展示诗人因国家覆灭和己遭危难而颤栗的痛苦心灵。结尾两句以磅礴的气势收敛全篇,写出了宁死不屈的壮烈誓词,意思是,自古以来,人生那有不死的呢?只要能留得这颗爱国忠心照耀在史册上就行了。这句千古传诵的名言,是诗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赞歌。全诗格调沉郁悲壮,浩然正气贯长虹,确是一首动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爱国主义诗篇。
九、古诗四首
教学目的:
1、 能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诗歌;
2、 了解诗人生平,查找诗人的写作背景;
3、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4、 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方法:
1、 通过课前预习,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
2、 通过听朗诵音频,学习有感情朗读诗歌;
3、 根据注释,理解诗歌,在老师的帮助下鉴赏诗歌;
课型:讲授课
课时:两个课时
教具:多媒体、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春望
杜甫
一、导入语:
今天我们来新的一课。第二单元爱国情怀,第九课:古诗四首。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以前学过的一首诗“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
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非常好,看来大家都记得很牢。那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对了,是我国盛唐时期伟大的诗人——杜甫。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一首诗作《春望》 。下面请大家大声朗读课文。
二、讲授新课:
易错字:
溅(jiàn)搔(sāo)簪(zān)
常用词:
感时 溅泪 烽火 家书 抵 浑 胜 簪
文学常识:
杜甫(712-770),字子美,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他所写的诗,被人称为诗史。(经历了唐代的由盛到衰的过程,诗歌所写更多是对国家的忧虑及对老百姓的困难生活的同情,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因而被誉为“诗史”。)
听音频,并朗读:
1、 注意音频中的重音、断句、语气
2、 练习朗读
注解:
国破:指国都长安被叛军占领。
感时句:因感叹时事,见到花也会流泪。
浑:简直。
不胜簪:因头发短少,连簪子也插不上。
翻译全文: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
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
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
家在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
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中心思想:
这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本诗通过描写安史之乱中长安的荒凉景象,抒发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感情,反映了诗人渴望安宁、向往幸福的愿望。
赏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
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此联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翻跌。“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国破”之下继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料;“城春”原当为明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先后相悖,又是一翻。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一般解释是,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
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
诗的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城到山
河,再由满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在景与情的变化中,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安史叛乱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
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信是胜过“万金”的。 “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急切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
景,不觉于极无聊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
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得铿锵作响,气度浑灏,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而不衰
课后练习:
--------------------------------
泊秦淮
杜牧
一、导入语: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首爱国情怀的诗作,这首诗是晚唐诗人杜牧的作品。就请大家回想一下我
们之前学过杜牧的什么诗作?对~~有《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大家记住了这么多。我们今天学的这首也是七言绝句《泊秦淮》 。大家默读课文,注意字词。
二、讲授新课:
易错字:
笼(lǒng) 泊(bó)
常用词:
商女 隔江
文学常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晚唐时期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他的
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晚唐诗歌的总的趋向是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这种重辞采的共同倾向和他个人“雄姿英发”的特色相结合,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
听音频,并朗读:
1、 注意音频中的重音、断句、语气
2、 练习朗读
注解:
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江:指秦淮河
《后庭花》 :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词曲与
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至亡国,所以后世以此曲为亡国之音。
翻译全文:
秦淮河上的秋水荡漾,暮霭象轻纱般的舒卷飞翔。
秋水披一身迷人的烟雾,两岸金沙随夜色沉入溶溶的月光。
我在停泊的小船上静静眺望,对岸酒家的灯火一片辉煌。 歌女如春,“游客”颠狂,《后庭花》的歌声弥漫江上,可有谁想到了国破家亡?
中心思想:
诗人通过描写听见歌女唱《玉树后庭花》,绮艳轻荡,男女之间互相唱和,歌声哀伤的亡国之音。表达了诗人讥讽群臣们又沉湎于酒色,感慨晚唐政治步陈后主的后尘。
赏析:
这首诗是即景感怀诗。金陵六朝都城,繁华一时。目睹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
蹈六朝覆辙,无限感伤。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
三、四句感怀,由 “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妓,自然洒脱;由歌曲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含蓄深沉;由“亡国恨”推出“后庭花”的曲调,借陈后主之尸,鞭笞权贵的荒淫,深刻犀利。
诗人游秦淮,听见歌女唱《玉树后庭花》,绮艳轻荡,男女之间互相唱和,歌声哀伤,是亡国
之音。当年陈后主长期沉迷于这种萎靡的生活,视国政为儿戏,终于丢了江山。陈朝虽亡,这种靡靡的音乐却留传下来,还在秦淮歌女中传唱,这使杜牧非常感慨。他诗说:这些无知歌女连亡国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其实这是借题发挥,他讥讽的实际是晚唐政治:群臣们又沉湎于酒色,快步陈后主的后尘了。秦淮一隅,寄托如此深沉的兴亡感,足见金陵在当时全国政治中心已经移向长安的情况下,影响仍然很大。
课后练习:
-----------------------------
第二课时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一、导入语:
今天我们接着上一节课的爱国情怀诗歌继续看教材,看看下面的诗歌是如何体现爱国情怀的。 上一堂课我们学习的是唐代诗人的爱国诗作,这节课我们来看一下宋代的爱国诗作。关于陆游,
我们来回忆一下之前学过的他的诗作。《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看来大家都记得,学习的过程中就要不断的复习。今天要学的这首叫《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下面大家默读课文。 二、讲授新课
文学常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
听音频,并朗读:
1、 注意音频中的重音、断句、语气
2、 练习朗读
注释:
僵(jiāng)卧:指卧病在床。
不自哀:不为自己哀伤。
戍(shù)轮台:守卫边疆(jiāng)。轮台,汉代西域地名,即今新疆轮台县。这里泛指北方的边防据
点。
夜阑(lán):夜将尽。
铁马冰河:身披铁甲,手持兵器,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驰骋沙场、英勇杀敌。
孤村:偏僻乡村。作此诗时,陆游已六十八岁,闲居在故乡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却仍然盼望
着为国效力。
译文
我静静地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自己并不感到悲哀,
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
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赏析:
僵(jiāng)卧孤村不自哀,自身凄凉孤苦而壮心不已。 尚思为国戍(shù)轮台。 “尚思”二字
表明“为国戍轮台是夙愿,由来已久,年虽老而情志愈笃,照应上句“不自哀”。 夜阑(lán)卧听风吹雨, 应和题目中“风雨大作”相呼应;当时南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风吹雨”也是时局写照,故诗人直到深夜尚难成眠。写诗人忧思之深。铁马冰河入梦来。忧思之深,化而为梦,可见精诫。照应第二句“戍轮台”。 ”正是诗人日夜所思的结果,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英雄气概。作为一个年近七旬的老人,他一生问心无愧,对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年至七旬,仍有“为国戍轮台”的壮志,这就不能不让人肃然起敬慷慨扼腕。
过零丁洋
文天祥
一、导入语:
那我们接下来再来看一首宋代的爱国诗作。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关于文天祥,之前我们好像没
有学过他的诗歌。通过课前的预习,和老师现在的讲解,我们进一步来了解一下宋代诗人文天祥。
二、讲授新课:
文学常识: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南宋民族英雄,初名云孙,字天祥。他生活
在一个民族危机阴影笼罩的时代。13世纪初,蒙古族在中国北方强大起来,铁木真建立了蒙古汗国。从1235-1279年进攻南宋,双方战斗了40多年,南宋朝廷终于灭亡。文天祥的一生,与这场残酷的民族征服战争相始终。他是一个永远载入中国历史的爱国将领著名诗人。他在强敌入侵,国土沦陷,生灵涂炭的危急时刻,他自卖家产,组织义军,举兵抗敌。被俘后,他义正辞严,慷慨殉国。
听音频,并朗读:
1、 注意音频中的重音、断句、语气
2、 练习朗读
注释:
零丁洋:在今广东中山南的珠江口。文天祥于宋末帝赵昺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被元军所俘,
囚于零丁洋的战船中,次年正月,元军都元帅张弘范攻打崖山,逼迫文天祥招降坚守崖
山的宋军统帅张世杰。于是,文天祥写了这首诗。
“辛苦”句:追述早年身世及为官以来的种种辛苦。遭逢,遭遇到朝廷选拔;起一经,指因精通某
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文天祥在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以进士第一名及第。
干戈寥落:寥落意为冷清,稀稀落落。在此指宋元间的战事已经接近尾声。南宋亡于本年(1279),
此时已无力反抗。四周星:周星即岁星,岁星十二年在天空循环一周,故又以周星惜指
十二年。四周星即四十八年,文天祥作此诗时四十四岁,这里四周星用整数。旧注多以
“四周星”为文天祥1275年应诏勤王以来的四年,其实本诗前两句应当合起来理解,是
诗人对平生遭遇的回顾。
“山河”句:指国家局势和个人命运都已经难以挽回。
惶恐滩:在今江西万安县,水流湍急,为赣江十八滩之一。宋瑞宗景炎二年,文天祥在江西空阬
兵败,经惶恐滩退往福建。
“零丁”句:慨叹当前处境以及自己的孤军勇战、孤立无援。诗人被俘后,被囚禁于零丁洋的战船
中。
汗青:史册。纸张发明之前,用竹简记事。制作竹简时,须用火烤去竹汗(水分),故称汗青。
全文翻译: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身世遭遇好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 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
诗歌赏析: 这是一首永垂千古的述志诗。诗的开头,回顾身世。意在暗示自己是久经磨炼,无论什么艰难困苦都无所畏惧。接着追述战斗生涯:在荒凉冷落的战争环境里,我度过了四年。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兴亡联系在一起了。三四句承上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继续抒写事态的发展和深沉的忧愤。这一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遭遇。国家民族的灾难,个人坎坷的经历,万般痛苦煎熬着诗人的情怀,使其言辞倍增凄楚。五六句喟叹更深,以遭遇中的典型事件,再度展示诗人因国家覆灭和己遭危难而颤栗的痛苦心灵。结尾两句以磅礴的气势收敛全篇,写出了宁死不屈的壮烈誓词,意思是,自古以来,人生那有不死的呢?只要能留得这颗爱国忠心照耀在史册上就行了。这句千古传诵的名言,是诗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赞歌。全诗格调沉郁悲壮,浩然正气贯长虹,确是一首动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爱国主义诗篇。